【真正男子汉】作为一名侦察兵,看了真男第二季,不禁想回忆一下

第一阶段 新兵连
我的义务兵生涯在一个技术勤务部队,这个说法有点专业,大家可能不知道真正的主战兵种、技术勤务部队和后勤单位等等概念的详细区别。我们也是全训单位。
4点起床,到教室去叠被子,叠好了拆开再来,一直到6点吹起床号为止。教室的地板被我们用被子擦得特别干净,比拖布效果好多了。
6点钟起床号响起,正常集合,全团出操。队列训练或者体能,体能训练基本要哭,新兵刚进部队,没什么体能基础,上来就是3公里或者5公里,要命的难受。
7点钟开饭,1200人的食堂,快吃快走,否则根本来不及打扫卫生。每天早上8个新兵,把玻璃,床、柜的每个角落都擦拭一遍,包括不锈钢的水杯盖子都擦的锃亮。
8点钟开始上午操课。
新兵入伍首先进行的是队列训练,是军人的基础。2007转2008年的冬天,是全国性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异常寒冷,部队的毛衣棉衣都穿上,分分钟冻透。队列训练又是活动量比
较小的项目,怎么练也热不起来。
后续就进入了军事共同科目9大科目除了条令和队列以外的其他项目了。战术基础动作,就是爬爬爬,射击,就是在雪地里趴着瞄准,趴趴趴……,一动一身汗,不动就结冰。
午饭过后1小时午休时间,班长睡觉,我们坐在地上开始背诵。
发了两本书,一本是条令,条令条例就是部队的法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内务条令精确到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男军人不得留长头发、胡子
和大鬓角,戴帽时帽墙下发长不超过1.5厘米,女军人发辫不能过肩”,比如“敬礼的时机和场合”等等等等。另一本书是动作要领,比如“左脚向前一大步,按照手、膝、肘的
顺序着地,在翻身伏地的同时将枪向目标方向送出”,再比如立姿原地投弹的动作要领可以归纳为“撤步引弹,蹬地送髋,转体挺胸,挥臂扣腕”。
如果中途班长醒了发现你在打盹或者干别的,就是一顿暴揍。
下午操课同上午一样,最后一节课体能训练。最怕的是集体跑5公里,跑不动的会被跑得快的用背包绳拉着跑,本来就跑不动,喘不上气,再被人拉着你强制的两腿迈步,要多难
受有多难受。
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一般是在教室里进行政治教育或者理论学习,所谓理论学习,比如射击学理,或者手榴弹使用的理论,比如手榴弹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构
造简单,性能可靠”等。
21点半熄灯,熄灯后开始打背包,背上背包体能加班训练:100个仰卧起坐(当热仰卧起坐不能背背包),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起立。这是3个100必修课,然后就是班长自由
开发了,心情好了,班长就让我们用背包当防护,开始互相拳打脚踢。
23点真正开始睡觉。
临近新兵训练结束,即将考核时,早上不再起来叠被子了,晚上也不在教室学习理论了,就是强化训练。背上背包,做鸭子步,做“小推车”(后面一人把前面一人双脚抬起来
,靠两只手当轱辘在地上爬),蛙跳,往返跑,总之就是能强化体能的各种基础训练;几十个手榴弹教练弹摆在那,扔完了,换下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扔到合格线,能扔到合格
区域内,这项结束;在干枯的污水沟底匍匐前进,一爬就是1小时,粉尘飘起来,什么也看不见,吸进去的粉尘比现在的雾霾天不知多吸多少倍,睡一觉起来去吐痰,还是黑色的

新兵下连的考核,3公里,以全连最后一名成绩为准。当天气温零度以下,所有人,内裤加迷彩服,生怕穿厚了影响发挥。
第二阶段 基层连队,基本比较平淡,第三阶段 军校生活是收获最多的阶段,但是和大家所想象的艰苦卓绝可能差距比较大,第四阶段 侦察连经历,是最为铁血的经历。如果还有人想听,我就和大家再聊。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7 21:37:00 +0800 CST  
冷月失魂陆小英 [host]:我身体素质比较差,新兵连技术和战术动作底子都没有打好。但是我背诵特别快,这点和杨幂比较像,所以新兵连背过的动作要领和理论,一直记忆到现在。这也决定了我以后得走向。军官即使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是连队的日常行政管理者,也是教练员。我这个不适合当领导,不适合走行政这个方向,基础技术和体能没打好,更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但是记忆力好,理论背的一套一套的,决定了我后来走向了组织训练这条路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7 21:57:00 +0800 CST  
其实从军校毕业走向军官岗位没多久,我就因为个人和家庭一些原因离开部队了,而且离开部队只能按普通士兵复员的待遇,如果不翻看我的档案,并不能知道我曾经也被任命为军官。所以我的军旅生活相当大的比重在军校度过,这些是我想着重说的一段经历。
首先介绍一下一个青年人或者士兵,如何进入军校、成为军官的。
从来源上讲,包括
1.高考考入军校;
2.高考考入地方大学国防生,毕业后经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培训合格的;
3.士兵通过军队内部统一招考进入军校;
4.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优秀士兵,直接提升为军官,经过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培训;
5.部队优秀士官骨干被直接保送进入军校的。
从培养专业和方向上讲,前面所说的5类来源,最终的培养方向大不相同。
一、高考考入军校的,可以分为3类方向
1.纯技术型专业的,比如军医大学,比如XX工程学院,培养出来主要是专业技术人才,一般走向专业技术单位,缺点是军人气质不足,一般难以胜任指挥员、战斗员和管理者的岗位;
2.指挥技术合训型,四年军校+一年的任职教育培训,俗称4+1。这是主要的培养方向,9成以上的人在这个方向,目标是培养懂技术、能指挥、会管理的基层军官。优点是高考几乎都是本科一批录取的,都是学霸,文化基础好,军政基础扎实,有比较有修养内涵,发展后
劲比较足;
3.纯指挥型专业,这是小众中的小众,将高考本一的大学霸们用来培养成这个方向不划算。
二、国防生
基本同上,但是理论上讲没有纯指挥型方向,无论是纯技术型还是指挥技术合训型,都必须经历一年的任职教育培训,否则四年地方大学安逸的生活,他们对军队的了解太过肤浅,军政素质太薄弱。举个例子,2016年6月,我家附近的国防生毕业考核,我已经在地方上奔波将近2年了,体能下降非常厉害了,体能考核整体成绩状况,比我还差一大截。
三、士兵考学
这也是我进入军校的途径,考试难度显然比高考简单太多,而且有些战区因为任务原因和条件艰苦,加分比较多,所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大部分文化水平还基本凑合,最起码高中还是比较扎实的水平。
1.纯指挥型,楼主毕业于这个类型
2.指挥技术合训型,
3.纯技术型(几乎没有)
四、优秀大学生士兵提干
这类士兵在基层有一年多的士兵经历,但是他们直接提升为军官,经历10个月的任职教育培训就上岗了,他们入学主要学习的是合成军队和联合作战的一些基本理论,军队基层管理和组训的基础理论,因此军政素质和高考进入军校的以及士兵考学的,差距比较大,但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培养过程,是高效补充基层军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优秀士兵保送入学
这些人都是部队里担任班长、副班长的士官骨干,都是立功不止1次的兵油子、兵尖子、兵头子,他们在对待战士的管理上,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能够管得住兵、带的了兵,但是普遍学历不高,保送入学培养的学历层次是大专,在校期间对文化课的要求也非常松,主要是补充一些军事基本理论,军队基层管理和组训的基础理论。
我很佩服这些提干的老班长,哪一个拉出来,体能、军事基础技能都是顶呱呱的,带兵手腕上也颇有一套,但是不得不说,文化基础薄弱,匪气重,年龄偏大是他们的弊端,后劲不足。他们能够胜任排长、连长的岗位,但是能不能带得了合成营以上的部队分队,就靠自己的格局够不够大了。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8 10:11:00 +0800 CST  
纵观我整个军旅生涯,除了遭遇了一些官僚的,军阀的,变态的领导(当然了,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有,不仅限于部队,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没必要较真),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悲惨的经历,更多的是一种磨炼。特别是在军校的经历,军校对我们还是很爱惜的,国家花钱培养我们,并不想把我们练废,而是希望我们能担任其军官的责任,能够平日里带好兵,战时打好仗。
从军校毕业走向军官岗位没多久,我就因为个人和家庭一些原因离开部队了,而且离开部队只能按普通士兵复员的待遇,如果不翻看我的档案,并不能知道我曾经也被任命为军官。所以我的军旅生活相当大的比重在军校度过,这些是我想着重说的一段经历。
既然已经离开了部队,作为一段回忆,我觉得我可以理性的去分析,好的东西要继承,要秉承,要发扬,要把它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反面的东西,既要坦然承认它的存在,又要辩证的看待,要在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避免和克服。


第一阶段 新兵连
我的义务兵生涯在一个技术勤务部队,这个说法有点专业。
部队里也好,社会上也罢,习惯用“野战部队”和“后勤单位”来分类,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很不严谨的。
正规的叫法我也忘了,在军校学习“军兵种常识”的时候教员讲过正规的分类方法,当时记下了笔记,然而年头久了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当战士的单位,按照严谨的归类属于“技术勤务部队”,
跟直接对敌作战的部队来比,我们单位轻松很多,训练量小,要求也低,但是跟院校、医院、科研院所、文工团、油料弹药器材仓库这类真正“后勤部队”比起来,我们又很正规很累,因为我们也是全训单位。考入军校后的我,也和来自作战部队的同学们交流过新兵生活,
我的新兵连生活,可以算是蛮轻松了,比我艰苦的多的战友有的是。

以下按一天的时间节点,描述一下我新兵连的一日生活。楼主12月10日到达部队,2月28日下连。不能说新兵连的每一天都是按照下面的节奏度过的吧,那有点夸张不写实,但是可以说,新兵连大半的日子是在重复下面的节奏:
4点起床,到教室去叠被子,确切的说是去练习叠被子。叠好了拆开再来。一直到6点吹起床号为止。教室的地板被我们用被子擦得特别干净,比拖布效果好多了。
6点钟起床号响起,正常集合,全团出操。队列训练或者体能。我的家庭到我是第三代从军了,小学初中高中历次军训我都很认真对待,队列动作可以自吹,不当兵,也是杠杠滴。体能训练我基本要哭,这是因为新兵刚进部队,没什么体能基础,早操体能基本上就是3公
里或者5公里。我入伍以前也很爱踢球和做俯卧撑,上肢力量不错,但是跑步是个要命的弱项,每次连队早操组织3公里或者5公里,我都是要命的难受,看着别人一个个超过你,不仅是体力上难熬,心理上也难受。
7点钟开饭,1200人的食堂,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快吃快走。如果动作不迅速,根本来不及在正式操课前完成打扫卫生。说到打扫卫生,每天早上8个新兵,把玻璃,床、柜的每个角落都擦拭一遍,包括不锈钢的水杯盖子都擦的锃亮。这和大家在真正男子汉里看到到内务
卫生检查的标准很像,边边角角,凡是能碰得到的地方,都要擦到。
8点钟开始上午操课。
新兵入伍首先进行的是队列训练。部队有句话,进门看内务,出门看队列。队列是军人的基础,是新兵培养军人气质的第一课。
2007转2008年的冬天,是全国性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异常寒冷,部队的毛衣棉衣都穿上,分分钟冻透。队列训练又是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可以说怎么练队列身体也暖和不起来,想想还真是尴尬。
队列科目的内容学习完以后,进入了军事共同科目9大科目除了条令和队列以外的其他项目了。
所谓军事共同科目,就是不分男女、不分军种兵种、不分战士还是干部,都要掌握的科目。
这当中比较辛苦的几个科目是“战术基础动作”、“手榴弹的使用”和“步枪冲锋枪的使用”,
如果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调侃一下,战术就是爬爬爬,射击,就是在雪地里趴着瞄准,趴趴趴……。
这段训练的日子是:一动一身汗,不动就结冰。
午饭过后1小时午休时间,班长睡觉,我们坐在地上开始背诵。
发了两本书,一本是条令,条令条例就是部队的法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内务条令精确到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男军人不得留长头发、胡子和大鬓角,戴帽时帽墙下发长不超过1.5厘米,女军人发辫不能过肩”,比如“敬礼的时机和场
合”等等等等。另一本书是动作要领,比如“左脚向前一大步,按照手、膝、肘的顺序着地,在翻身伏地的同时将枪向目标方向送出”,再比如立姿原地投弹的动作要领可以归纳为“撤步引弹,蹬地送髋,转体挺胸,挥臂扣腕”。
如果中途班长醒了发现你在打盹或者干别的,就可能是一顿暴揍。不要跟我说有规定不允许打骂体罚战士,是否打骂体罚战士,一要看单位的风气,二要看班长的人品。我只能说我的班长素质还算不错,基本上没有无故打过我们,也没有为了泄愤估计下过黑手。虽然只
有初中学历是个体育生,文化不高,比我还小半岁,改了户口当得兵,我入伍是,已经是第四年兵了,但是人品还真的不错。其他班长就不好说了,新兵连有班长打兵太严重,被处分的。
下午操课同上午一样,最后一节课体能训练。最怕的仍然是集体跑5公里。在连队训练长跑,有个土法子,就是跑不动的会被跑得快的用背包绳拉着跑。大家可以想象,本来就跑不动,喘不上气,再被人拉着,强制你的两腿迈步,可谓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一般是在教室里进行政治教育或者理论学习,所谓理论学习,比如射击学理,或者手榴弹使用的理论,比如手榴弹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构造简单,性能可靠”等。
21点半熄灯,熄灯后开始打背包,背上背包体能加班训练:100个仰卧起坐(当热仰卧起坐不能背背包),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起立。这是3个100必修课,然后就是班长自由开发了,心情好了,班长就让我们用背包当防护,开始互相拳打脚踢。这倒不是打骂体罚,只
是因为我们班长个人爱好,他比较尚武,所以拉我们陪练。
23点真正开始睡觉。
以上就是高度概括后我的新兵连的一天。非常写实,但是行文很不严肃,有些调侃因素在里面。
新兵下连,就是新兵结束入伍训练,走入连队的意思。
临近下连即将考核时,早上不再起来叠被子了,晚上也不在教室学习理论了,就是强化训练。
背上背包,做鸭子步,做“小推车”(一种锻炼上肢的项目,后面一人把前面一人双脚抬起来,靠两只手当轱辘在地上爬),蛙跳,往返跑,总之就是能强化体能的各种基础训练;
为了提高手榴弹投远投准的成绩,几十个手榴弹教练弹摆在那,一个人一个人扔,一口气把几十枚扔完了,换下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扔到合格线(30米远),能扔到合格区域内(多大角度一个扇形区域内,我记不准了),这项结束进入下一项;
战术基础动作,我们在干枯的污水沟底匍匐前进,一爬就是1小时。河底都是细沙子,污河堤末。那粉尘飘起来,什么也看不见,吸进去的粉尘比现在的雾霾天不知多吸多少倍,睡一觉起来去吐痰,还是黑色的。
新兵下连的考核,3公里,以全连最后一名成绩为准。深刻的记得那天,气温零度以下。为了跑出好成绩,指导员要求,所有人内裤加迷彩服,怕穿了厚衣服影响发挥。还记得跑最后一名的小胖子是12分08秒,我的老乡也是我的校友。
另外刚刚走出学校到部队,不仅是我,大家都有点“傻”,木讷,无知,恐惧,孤独,总之就是特别傻,训练也紧张,明明可以掌握的动作要领,由于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往往做不到位,就像真男2里佩戴防毒面具的训练,8秒,我在新兵连从来没有及格过,等自己当
上老兵时,几乎随随便便就及格了,也没有刻意训练过,主要是心态好了。
严格的说,我是一个早产儿,比预产期早产了大约2周,所以我生下来体重只有2.25kg,身长也比较短。所以天生体质比较差,所以新兵连的体能基础、战术动作和技术动作底子都没有打好。
但是我背诵特别快,这点和杨幂比较像,新兵连历次条令考试和理论考试,我包揽了第一。新兵连背过的动作要领和理论,一直记忆到现在。(这也决定了我以后的走向,走向了组织训练这条路)
军官分为军政后装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区别我就不解释了。这里解释一下军政后装军官,军就是军事,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指挥作战型和组织训练型型(中国军队现在是政令一个系统,就是日常管理的、组织训练的和战时指挥是一个系统,美军是政令分离的,负责行政管理、组织日常训练的的和战时负责指挥战斗的分别属于不同系统),政,指政工干部,也就是连队的指导员,营的教导员,是分队的政治主官。后就是后勤,装就是装备,(基层基本不存在这两种类型的干部)。
基层主官,不管是军事干部还是政工干部,归根到底是连队的行政领导,是管理者身份。
我个人认为,我军的军官是下列四种觉得的综合体: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是连队的日常行政管理者,也是教练员。
我这个不适合管理上不行,没有管理手腕,不适合走行政领导这个方向;基础技术和体能没打好,不是个好的战斗员,临机的反应和决断也不够果断,所以也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员;但是记忆力好,理论背的一套一套的,操作流程记的很熟练,讲解很细致,决定了我后来选择组训这一方向。我的军校毕业鉴定上,赫然写着擅长组训,在校期间也被同学亲切的称谓“示范教学小达人”。然而,我军的显示情况是,除非你在院校或者训练部门,否则组训型干部,在连队远不如管理型干部的发展前途好,基层还是要走行政管理这条路。不过教学法学习的好,给了我回到地方以后走培训行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8 21:14:00 +0800 CST  
明天上班了,没时间多更了,明天准备更一点点军校生活的片段。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推荐朋友和吧友来看。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8 22:13:00 +0800 CST  
我的军校生活 前篇
我的军校生活比较特殊。
我是毕业于纯指挥型专业,但我的学习经历和指技合训学员的经历是类似的。
因为我们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一种试验品:为了节约和充分利用师资资源,让我们现在一所培养纯技术型和指技合训学员的技术院校进行了两年多的文化课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地方大学工科自动化控制专业的课程是一样的。考虑到我们日后的工作方向等实际情况,对我们文化课的要求相对来说低一点,学的好不好,基本在于个人的态度。而军校的后两年,我们在指挥型院校学习,所以我们在合成军队作战指挥和军队基层管理建设两个领域,比4+1学员,稍微多学了那么一丢丢,特别是在本专业的指挥方面,我们学习的又相对宽了那么一丢丢。
不过实话实说,我们的课时还是十分有限,装备数量也不够每个人去反复练习,所以我们的功底还是很稀松平常的。我们侦察专业课的教员是我们98届的学长,他跟我们说“以前毕业演习都是学员自己开装甲车水上驾驶,我们练开车的时间比你们坐车的时间都长,我们打移动靶的时间比你们打固定靶的次数都多,你们还差很远呢”,可想而知我的学长们训练有多扎实。我只能说,一个博士、中校,上起课来,卧倒起立,指挥口令毫不含糊。

如果问我将近五年的时间在军校都学了些什么。我不便细说,但是可以把所学知识分成以下几类:
1、以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为代表的高校必修文化基础课;
2、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代表的,大学工科生必修文化课;
3、以电子电工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
4、以军事地形学、军兵种常识、参谋业务为代表的军队常识和基础技能课程;
5、以军事理论概要、联合作战知识为代表的军事理论课程;
6、以军队基层管理、基层政治工作为代表的管理课程;
7、以射击与火力运用、通信联络与指挥为代表的作战指挥技能课程;
8、以侦察兵通用技术、侦察装备与战术、特种作战行动为代表的侦察专业课程;
9、以军事训练组织法规、教学工作方法为代表的培养组织训练能力的课程;

对于这九类课程,每个人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大学文化课对基层任职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对待它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有些人就认为,虽然它对基层任职没有直接作用,但它恰恰是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最直接的证明,是提高人科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有的人认为军队常识和基本技能课、军事理论课,都是纸上谈兵,对实际带兵没效果,而我确认为,这些恰恰是反映一个军事学学士,军事基础知识结构是否完整的重要依据,也是能否站在更高层次、更大格局的基础。;
有的人认为管理课最重要,和平年代能不能打仗是次要的,把基层管好,管的住下面,唬得住上面,就能平步青云;
有的人非常重视装备操作和指挥技能,如果学员毕业走向排长岗位,别人玩不转的装备你玩得转,指挥训练非常麻利,会很快打开工作局面。
也有的人,对侦察专业课尤其重视,虽说毕业不一定真的分到侦察连或者特种部队,但是一旦分过去,本专业的东西都搞不了,在连队根本没法立足。
关于文化课学习:
受学校资质和专业限制原因,我们毕业只能拿到军事学学位一个学位,而与我们一同入学的指技合训的同学们,他们拿到的是相应的工科学士学位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但是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培养方向和管理机制的问题,我们专业的很多同学也是非常乐意学的,文化课的功底,足以拿下工科学士学位。

由于军校的前半程在其他学校“借读”,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发展不利,这是因为我们是后娘养的,学员旅和学员队的干部,不由自主的会欺负一下我们,比如扣发一些被服物资,或者巧立名目收一些费用(正规来讲,军校是全供给制,不应该收取任何费用的),同样管理上也比较松散不够正规,教学上对我们要求相对低一些,福利上我们就更差了,这里所谓的福利当然不是物质福利了,比如说实验室的分配上,比如听取名人讲座,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参观见学等等。
“借读”生活吃的亏自然不必多说,哪里都有不公正的待遇。倒是这种松散,在一定程度上未必是坏事。对于那些贪玩、自制力差的学员,给了他们不刻苦学习的理由,也给了他们放纵自我的机会,对于和我一类的同学,使我们不必被文化课所束缚,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事,比如说多读书。而我,则是利用这段时间,着实的把自己的基础体能提高了一大把,虽然在队里我仍然算不上上等,但最起码,消灭了所有不及格科目,在体能测试中再也不用求任何人了。

整体说来,我还是非常感谢我所“借读”的这所技术院校,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教员治学非常严谨。在这所学校,我们听到了包括名人专家的讲座,也与机会面对面和航天员进行交流,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有过近距离接触,极大程度的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品味修养。
真正男子汉2中我们看到的空军航空大学这类治学严谨的专业技术类院校,我父亲就毕业于这所学校。严格的说,航空大学是空军几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我父亲并不是学飞行专业的,是机务专业,学习航空发动机的。机务专业大家并不陌生,在真男2中空一师中有过,其实机务还划分成机械、军械、无线电特设等等专业。
在这所治学严谨的院校里,我才知道,很多部队里老兵传承下来的东西,竟然是错的,教材上科学严谨的表述,大纲要求竟然是这样的,大纲这么规定是因为这样这样的原因。而且这些治学严谨的教员,会尽力克服我们士兵学员在部队养成的陋习,把条令条例中真正统一、规范的东西灌输给我们,希望我们把这种统一、规范带回到各个部队,让全军上下真正一致起来。
不得不说,部队的土方法土政策有它合理和奏效的一面,而大纲和教材的规定,有它科学性的一面。从法制精神上讲,我们应该不折不扣的按照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大纲教范来,但实际生活中,人要懂得变通,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手段,不能教条。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9 12:46:00 +0800 CST  
补 新兵连
如果问我,新宾连的生活我收获了些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打破了对军队过度拔高了、神话了的认识。
没有真实的军人经历,仅仅从文学作品、电视节目和宣传报道去了解,你永远只能指导一个被高度纯洁化、美好化之后的军队。军人职业有它神圣的一面,军人付出有它值得尊重的一面,但自然也有粗俗黑暗的一面。当兵以前带着对部队无限美好的憧憬来到部队,觉得部队里都是好人,都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部队是片净土,真正来到部队以后慢慢指导,士兵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不同的背景和层次,来到部队也抱着不同的目的,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人跟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士兵,无论他抱着什么目的,只要他穿着这身军装、扛着枪站在那里,就是为国防力量增加了一份力量,就是对敌对势力的震慑,就是在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但另一方面,部队里有蛀虫,也有人渣。

第二,是改变了对部队生活单一化的认识。
前面说过,仅仅是军事共同科目,就有9大科目,几十个小课目。外行人以为当兵就是站个军姿,走个齐步走,打个耙。军事训练固然是军队生活的核心工作,但是学生军训的那点子队列,只是军事训练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在真正的军队生活中,都不再专门花时间去训练,是作为“日常养成”行为,在“训养一致”中去巩固的。
军队有它特有的内部关系和对外关系,有指挥管理系统和党的组织系统的建设,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机制和行为准则,有独立的检察院和法院系统。身份有高低的区别,岗位有专业的划分,俨然是一个相对独立但是完整的小社会。总有一些人感觉当兵的都是“傻大兵”,除了会齐步走一二一,啥也不会,全然不知,部队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也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小世界小社会,地方社会上的各种角色、各种关系、各种岗位、各种情景,在部队体系里也一一对应。
但部队也有它的局限性,我常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句话调侃,虽然部队也有首长年龄大,但主体是小伙子,即使是营一级干部,也就是三十多岁,归根到底是年轻人占主流的社会。从入伍开始,到退役为止,基本上吃喝拉撒都和同一群人在一起,接触面比较窄,而且永远是接触者一群以18岁为主的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思维模式被禁锢在年轻人的模式上,同时思路不够开阔,知识系统的时效性相对滞后。

第三,新兵连的生活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我的学士论文里我写过这样一段故事,也是我的真实经历:刚进部队时,做梦梦见的还是在家上学时的事物,梦里醒来还有点恍惚自己是在哪里。几十天以后,梦里梦见的都是班长、战友和训练生活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上述三条收获,基本上局限于部队生活,对我离开部队以后的生活似乎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那么下面两条,就是新兵连生活给我一生留下的烙印和财富。

第一,精益求精的标准意识。
我的外公也是退役军人,有一年过年我妈给扫房子,号称扫好了,我的外公说给检查一下,直接就把手摸到了窗框的上沿,一下子就暴露了我妈妈并没有打扫到这些细节。如果你没有军旅生活,你可能根本不会在意那些角落。说到这里,又要说到真正男子汉2里面内务卫生检查的片段,还记得把床柜打开,摸门框反面的凹槽那段镜头吗?
虽然有些时候感觉部队里很多事情在较真,在较一些实际意义不大的真,但不得不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怀着非常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军队对工作标准的要求,真的是用严谨、精益求精来形容的。虽然这篇文章来不及校稿,错别字非常多,显得我这个人非常不严谨,没有标准。

第二,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意识。
真正男子汉2当中,孙杨作为一名运动员,将这种竞争意识和荣誉意识表现的非常到位。如果你没有军旅生活的经历,也没有竞技运动员的经历,你很难体验我们对这股子争第一的劲头和对荣誉的渴望。这种竞争意识和荣誉意识,并不是爱慕虚荣,而是出于上进心,和自己较真,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
续 我的军校生活 前篇
有个成语叫投笔从戎,我们军校一入学,就告诉我们,读军校,你们得“携笔从戎”,要做有文化的军人,做儒将。
如果说技术院校的这段经历增加了我们的儒雅,那么指挥院校给我的的就是豪气,这段经历就是你最想看的“真正男子汉”。

从技术院校转变隶属关系到指挥院校那个假期的放假前,指挥院校的队干部去技术院校接收我们,队伍集合起来,他只说了几句话“我是XX学院学员X队教导员XXX,刚才集合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素养,感谢XX学院两年多来对你们的培养。报到日期X月X日,地点XXXX,同学们假期要保持体能锻炼,入学第一天我们就要做考核。解散!”简短利落的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氛围。
如果说之前的军事地形学、队列组训法也叫作军事课的话,那么到了指挥院校的第一门专业课,就着实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9 14:30:00 +0800 CST  
@紫荷凌月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之前写了4万多字的军旅思考录中的一个话题。这一篇我一方面解释一下你的几个疑问,一方面继续往下更新。


新兵连的作用,主要是让新兵从一名社会青年,转变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具备一定体能和军事技能的战士。
大纲赋予新训的内容很多,但留给新训的时间却比较短,为了尽快的完成这种转变,一种方法就是加班加点加量,但这只能促进体能和技能的快速掌握,思想上的转变,加班加点加量是促进不了的,那如何快催促进思想的转变,变得服从起来呢?“吓唬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精神上的摧残,高压政策。我们在真正男子汉2中看到的猎人集训,为什么教练员这么凶狠无情,和我说的吓唬新兵是异曲同工的,只有这样,新兵才会快速的建立上下级观念和服从意识。

新训大纲对技能方面的要求,基本和正常的大纲是一样的。但体能考核大纲,是明显低于日常用的大纲的。这也是考虑到体能提高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部队都希望新兵在新训阶段尽可能的提高体能,甚至希望新兵一下连就跟老兵一个水平,超过老兵,这就催生了“夜间小练兵”。

这样的训练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军的军事体育教材两位主编,一位是林建棣,总部的军事体育教育专家,另一位是包瀛春,第二军医大学运动生理学专家。其中包瀛春给我们上过讲座,就非常严肃的说过这个问题,基层连队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非常不科学,不利于身体技能的最大发挥。在我同期的300个学员中,有不下10人做过半月板手术或静脉曲张手术,还有人腰间盘突出的,因为伤病中途退学的。在新兵连,运动性尿血,疲劳性骨折,筋膜炎更是家常便饭。

在我军校前四个学期的四位军事体育教员,也很传奇,分别是退役散打运动员,退役标枪运动员,退役篮球运动员和军事体育学院训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都是格外注重训练方法的,每次2个小时军事体育课,先是热身跑,再是原地和行进间的体操,再是关节和韧带的拉伸,然后才是正式的军事体育项目训练。训练结束后还要有大约20分钟的放松和拉伸。所以跟着他们上课,几乎不会受伤,训练后的疲惫感和酸痛,也恢复的特别快。这就是职业运动员为什么能够从十几岁参加比赛到三十几岁才退役,运动周期非常长的原因,而我们的战士往往几年下来就一身病。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兵连的日子在整个军旅生涯中仅仅是短短的一段。下连以后,连队的一日生活制度落实的非常严格,休息时间相对得到了保障。而且下连以后,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按照年度训练计划,这个时节也是分专业训练的阶段,只有每天的体能一小时是高负荷的体育锻炼。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9 17:42:00 +0800 CST  
这些都是毕业前后写的,如果有吧友感兴趣可以发给你们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09 22:19:00 +0800 CST  
说到了体能,这里我要引出另一个话题

翻开美军的训练大纲,对体能的要求,并没有特别的夸张,即便是美军海豹突击队的招录体能考核,体能标准也是很普通的。
新兵连的高强度体能“速成”和“夜间小练兵”现象,充分暴露了我军部分部队对体能的过分看重。体能固然是军事素质的基础,但是军事素质是体能、技能、战术运用的乘积,哪个因数都不能忽视。这种过分的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认为体能好就是军事素质好,重体能轻技术、轻战术,不重视技能和战术的训练,连里的战士体能各个优秀,可是作为步兵连,你问问战士们什么叫疏开,什么叫展开,问一问战士们阵地进攻战斗的基本步骤,战士们一个名词都不说不清。如果一个连队的士兵连阵地进攻战斗各个环节叫什么、每个环节自己的主要战斗任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体能再好,枪打的再准又能怎样,你根本就不知道枪该打哪儿。所以我军的训练大纲向来都不是重体能不重技术的,翻开任何一个兵种的训练与考核大纲,技能的比例绝对是占了整个大纲的绝大部分。举个例子,在炮口上挂一支笔,操作火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让这支笔画一个信封形的图案,这就是我军火炮等级射手的应当进行的基础练习“信封靶的描绘”,也只有练就这样的技能,战场上,才能再瞬息万变的态势中,迅速锁定目标果断击发。
其二是,片面的认为5公里跑得快,单杠引体向上做的多,就是体能好。大纲规定了体能有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柔韧灵敏类等六类几十项,每一项的标准其实并不很高,正常的成年男性稍加锻炼,达到及格并不需要吃太多苦。然而想要把这六类几十项都及格,却着实需要有些毅力,也只有这样体能才没有短板。我在不同的连队,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战士5公里能跑进良好线,百米却远远不能及格,有些战士力量型项目非常优秀,但是动作却非常笨拙,技术型战术动作根本无法完成。美军对长跑的要求,是17分钟完成3英里(约4公里多),这个距离不是凭空设定的,而是一次美军机械化步兵连战斗队在阵地进攻战斗中步兵需要下车战斗时的纵深距离。体能训练非常注重军事应用体育的训练,比如搬运装填弹药,抬伤员,通过障碍物等,体能训练不以“速度更快、数量更大、距离更长”为目标,非常贴近实战应用。
=====================================================================
就在我起草这篇文章的时候,随着真正男子汉2的热播,贴吧里也有很多战友在发帖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活。
有些战友写了很多当兵生活中很细节的内容,像日记、像流水账,也像趣闻轶事。我不想着重写这些,我更多的想写一些军队生活共性的东西,普及一些军事知识和军旅文化的常识,让没有当过兵的人,更加系统的了解一下军队生活。
也有一些战友生动的描写了自己参加“猎人”集训和特种兵比武的往事。厚厚的一沓子奖状,代表着那位战友付出的血汗和对国防军队做出的贡献。这位战友不愧是士兵中的佼佼者,是当之无愧的“兵王”。我没有参加“猎人”集训这么惊醒动魄的经历,也没有这么扎实过硬的本领,但是我有三种身份转换的经历,跨越三个大军区,在作战部队、技术勤务部队、机关、院校、后勤部门不同单位的见闻,有军校里对军队系统的学习,自以为对军队有一些不一样见解。
如果说前两类战友的文章,是在讲故事,那我的文章,就是在说评书,重点在“评”。
如果把军队比喻成一台高效的机床,这台机床既需要锋利的刀头,,也需要齿轮、链条和中央控制电脑,那些“兵王”就是最锋利坚韧的刀头,干部(军官、专业技术军官和文职干部)就是这台机床的齿轮、链条和控制电脑。
开国上将秦基伟的儿子、时任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天将军在任军事科学院领导时说过:不是带兵不重要了,而是有笔带兵更重要的事,就是战略研究。
引用他的话,我主要想说,军队要想打胜仗,不仅需要本领过硬的基层战士,也需要军官和管理型士官一同搞好日常的管理、训练,需要政治干部搞组织建设,还需要作战参谋为首长出谋划策,更离不开科研院所搞好装备研发、战术、战略研究……

楼主 冷月失魂陆小英  发布于 2017-01-10 10:35:00 +0800 CST  

楼主:冷月失魂陆小英

字数:13845

发表时间:2017-01-08 05: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0 13:01:47 +0800 CST

评论数: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