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家姓】--韩姓

韩姓始祖

韩氏三祖:

⑴.远古始祖:
韩浞(亦作寒浞),夏朝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为帝。因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韩氏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氏人。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3:00 +0800 CST  
⑵.血缘祖先: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朝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氏的血缘祖先。周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3:00 +0800 CST  
⑶.受姓始祖:
叔虞的儿子名燮,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3:00 +0800 CST  
⑶.受姓始祖:
叔虞的儿子名燮,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4:00 +0800 CST  
韩姓分支

1、蔺姓。何姓均出自于韩姓,韩厥的玄孙韩康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
2、何姓。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耻于亡国之辱,或发愤于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创基业,就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
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 成了“何”。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4:00 +0800 CST  
韩(h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黄帝传承。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5:00 +0800 CST  
源流二
以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周公旦分封武王之子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5:00 +0800 CST  
源流三
曲沃桓叔之后。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6:00 +0800 CST  
源流四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6:00 +0800 CST  
源流五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韩愈之祖韩耆自赫连出丐降于北魏,其先祖属于匈奴,所以韩愈不可能附籍颍川、南阳的韩姓而自谓郡望河北昌黎。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6:00 +0800 CST  
源流六
源于倭夷,出自唐朝时期廷卫韩志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大唐王朝在唐宪宗李纯执政时期(公元805~820年在位),属下有个著名的飞龙卫士韩志和,为倭奴国人,原名待考。他崇尚中华文化,自愿留居中原,成为唐宪宗的贴身卫士。韩志和有着灵巧的手艺,他善于把木头雕刻成鸾鹤鸟鹊等的形状,然后把机关放到它们的肚子里,发动机关,它们就飞到二、三百尺的高空,飞到几百步外才落下来。他后来又为唐宪宗制作龙床御榻,脚一踩上去,龙的鳞须爪角全都会动,卷曲而有气势,像活的一样。传说,他曾在唐宪宗面前放出五、六十头蝇虎子(一种大体型的蜘蛛),把它们分开站成队,让它们按梁州曲跳舞,完全符合曲子的节拍,唱到词的时候,殷殷有声,曲子唱完就一个接一个地退下去,好像有尊卑等级似的。唐宪宗当时看到后非常高兴,重赏给他许多金钱和丝绸,并赐姓为“韩”,名“志和”。而韩志和一出宫门,就把那些金钱和丝绸全施舍给别人了。
韩志和后来留居中国,后裔子孙融入汉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一带地区,世代为韩氏。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7:00 +0800 CST  
源流七
以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姓为韩。如后魏时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明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清满州八旗“罕札氏”取“罕”与“韩”谐音,改韩姓;甘肃循化厅土司,撒拉回人,取韩为族姓;锡伯族哈什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汉姓韩氏;黑龙江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取汉姓韩为姓;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等。今回、保安、土家、达斡尔、苗、蒙古、壮、白、黎等民族均有韩姓。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7:00 +0800 CST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哈氏。
⑵.满族哈斯呼哩氏,亦称哈呼拉氏,满语为Hasihuri
Hala,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韩氏、哈氏。
⑶.满族韩佳氏,亦称韩尔佳氏,满语为H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地广泛,后所冠汉姓即为韩氏。
⑷.满族罕扎氏,满语为Hanja
Hala,汉义“廉洁、清洁”,世居巴颜和罗地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⑸.满族罕古拉锦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合答斤部后裔,以部为氏,满语为Hangulagin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分散,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⑹.满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 Hala,世居赫林台(今辽宁东部地区)、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⑺.满族赫济哩氏,亦称哈齐里氏,满语为Hegiri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⑻.满族金米特氏,满语为Ginmit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满族中有此姓氏族人,所冠汉姓为韩氏。
⑼.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
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颜济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阎氏、杨氏、沈氏等。
⑽.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松源),后多冠汉姓为韩氏、哈氏。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8:00 +0800 CST  
源流九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sihuri
Hala。锡伯族、满族哈斯胡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均改为汉姓韩氏。
⑵.锡伯族韩吉利氏,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jeri
Hala。锡伯族、满族韩吉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韩氏、哈氏。
⑶.锡伯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njala
Hala。锡伯族、满族韩亚喇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韩氏、哈氏。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8:00 +0800 CST  
源流十
源于柯尔克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历史上,散居于黑龙江省的柯尔克孜族嘎普韩部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取汉字“韩”为姓氏,称韩氏。

源流十一
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记载,满清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义州古城”)、开城府(开州,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9:00 +0800 CST  
源流十二
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布特哈志略》记载:
⑴.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gelr
Hala。后多冠汉姓为韩。
⑵.鄂伦春族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 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源流十三
源于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保安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白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韩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韩氏,世代相传至今。[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09:00 +0800 CST  
韩姓迁徙分布

韩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人口约九百三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8%左右。韩氏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氏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历代迁徙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韩姓已经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在韩国古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颍川韩姓。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宋朝是韩姓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时期,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在北方的韩姓人群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人口和政治中心第一次转移到了南方。在明朝以后,韩姓在东方得到稳定的发展,尤其在鲁苏辽三省繁衍最盛。清初移居台湾。
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3%,排在第二十三位。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韩姓总人口的25.6%。韩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这三省韩姓大约占全国韩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韩姓人口。全国形成了以豫冀鲁皖、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而湖南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7%,为明朝第二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600年中韩姓人口不f旦没有增长反而减少。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韩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甘肃、浙江,这六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其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晋冀鲁、陕甘、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10:00 +0800 CST  
当代分布
当代韩姓的人口已达到760万,为全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韩姓人口由62万激增到820万,增长了13倍多,韩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等同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韩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的图形。在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河南为当代韩14%。全国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少,长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在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韩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皖苏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在陕宁南部、甘宁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皖苏南部、上海、湖北、重庆、四川北部、浙赣北端、湘黔北部、海南,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一o.88%,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l%,居住了大约20%的韩姓人群。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10:00 +0800 CST  
韩姓郡望

颍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河南省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昌黎郡: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11:00 +0800 CST  
韩姓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颍川”、“南阳”。

楼主 中华张姓  发布于 2013-02-19 11:11:00 +0800 CST  

楼主:中华张姓

字数:10296

发表时间:2013-02-19 19: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06 20:57:44 +0800 CST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