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登人民日报,“大人,您怎么看?”~~~

一楼“一个助跑”北京去了~~~

楼主 咋奈何呀  发布于 2012-11-06 10:45:00 +0800 CST  








“元芳,你怎么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主人公的这句追问近来走红网络,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11月5日《人民日报》)

楼主 咋奈何呀  发布于 2012-11-06 10:45:00 +0800 CST  




有舆论将此称作“网络经典句式‘元芳,你怎么看’登上人民日报”。与11月3日“屌丝”登上《人民日报》一样,这是主流媒体和网络热词的又一次亲密接触。这既是主流媒体放下身段的亲民姿态,也是对网络舆情的响应和反馈。其政治意义必将超越“娱乐精神”。


其实,“元芳,你怎么看?”应该是始于一种很有内涵的质疑方式,又被宽泛地套用后,变成带有调侃和娱乐色彩的“句式”。《人民日报》将此作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议题的引子,把“元芳,你怎么看?”提到“人们不仅想了解党政部门‘怎么看’,更想知道接下来‘怎么办’”的政治高度,明确了“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的政治理念。那么,对相关地方政府,笔者不禁想问:元方露脸人民日报,“大人,您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疑问句式,但联系到它的出处和“语境”,却隐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宣泄。元芳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李元芳。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种既不显得“无能”,又不显得“太能”的万能句式,用现在的话来说,大致可归纳为在长官意志下的一个形式化的程序。作为下属,不多言,不妄言,既充分尊重领导权威,分寸拿捏又恰到好处,最后还是“大人”说了算。因此,现在网民疯狂使用“元芳体”造句,同样也不需要答案,因为答案已经存在于网民的情感宣泄中了。那么,为何有质疑而“不需要答案”?是因为很多质疑并没有答案。把一种基本上没有答案的疑问,用“元芳,你怎么看”来表达,实则是公众借此恶搞、戏谑、讥讽某些不良现象,宣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因此,当“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政治理念的引子,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楼主 咋奈何呀  发布于 2012-11-06 10:46:00 +0800 CST  
《人民日报》指出:“不同于以往,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社会,今天的回应肩负着增强信任的重任。当质询被看作是一项基本权利,‘无可奉告’势必招来更多追问;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成为社会心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已经很难服众。”然而,当人们在行使质询的基本权利时,还停留在“元芳,你怎么看”的无厘头的“神问”,用一种不抱希望的先入为主,把质疑当做说说罢了的情绪宣泄,无疑反映了公众对政府信息不够透明,对公众诉求反应迟缓的不满。更重要的是,不少新闻事件被曝光后,往往在一片质疑声中被时间消磨和淡化,最终不了了之。


所以,把“元芳,你怎么看”作为官民互动的切入点,是要克服和摒弃那种最终以长官意志为主的空洞程序。在这种既成的官场格局下,“元方”是拿不出好主意的。而在“元芳,你怎么看”的一来二去中,“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了。


鉴此,“公开”应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回应”应从选答题变为必答题,“互动”就是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高涨的自媒体时代,各级政府对公众质询的回应,面临着信息爆炸的挑战,别在“元芳,你怎么看”中错失良机了。


楼主 咋奈何呀  发布于 2012-11-06 10:46:00 +0800 CST  

楼主:咋奈何呀

字数:1274

发表时间:2012-11-06 18: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30 13:18:50 +0800 CST

评论数:2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