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为何南明政权不能像东晋、南宋长期存在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39:00 +0800 CST  
公元1644年4月,崇祯自缢殉国。两个月后,福王朱由崧在留都南京称帝,国号续之曰“大明”,史称“南明”。然而,自朱由崧政权草创伊始至永历帝被戮于云南,历经“四帝一监国”仅18年,算上此后的明郑政权,南明纵向跨度也仅有39年。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42:00 +0800 CST  
西晋为前赵所灭后,司马睿即逃往建康,以偏安方式再续晋朝大统一百余年;北宋为金所灭后,赵构逃往临安,再续宋朝大统一百余年。那为什么南明如此短命?是因为实力不够吗?

清代学者戴名世曾感慨: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昪,而其亡忽焉。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44:00 +0800 CST  
这句话道出了南明比起前朝几个偏安政权的优势。首先,尽管中原地区和陕西、四川、湖北等地遭受了多年战争和灾害的创伤,但富甲天下的江南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里仍然是明帝国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密集、赋税最主要的地区;其次,南京原本就有一套留守的政府班底,在南京延续大明国祚的把握,要远远胜过仓惶奔赴南方的司马睿和赵构。最后,南京本就是开国的都城,这是一种正统的象征,对明朝政府治下的臣民,是一个心理上的鼓舞。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46:00 +0800 CST  
总而言之,南明的政权基础、物质积累和军队保有量,比起东晋和南宋,都更为优越。但遗憾的是,它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49:00 +0800 CST  
高层持续内耗
大敌当前,国事危亡之际,南明政权的高层内部斗争焦灼,在持续的内耗中将南明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马士英作为拥立弘光帝上位的功臣,被弘光为兵部尚书兼凤阳总督,主持中央朝廷工作。而原本主持中央朝廷工作的史可法,被火速派到前线督战。

马士英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后,立即让他的死党阮大铖复出。阮大铖罢官多年,此次再回政坛,首要之事就是报复压制了他近二十年的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与马士英本没有大过节,但马士英是个讲义气的人,既然东林党人与他的死党有不共戴天之仇,也就等于和他自己过不去,甚至公开说道:“若辈东林,犹借口防江,欲纵左逆入犯耶?北兵至,犹可议款。左逆至,则若辈高官,我君臣独死耳!”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54:00 +0800 CST  
另一边的东林党人,曾重点攻击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因此朱由崧登基后,东林党人担心他“或追妖书及梃击、移宫等案”,便不顾福王继统的合法性与社会舆论,意图以“立贤”为名拥立潞王朱常涝。

于是,明朝为祸已久的派系之争再次在南明政府里沉渣泛起。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58:00 +0800 CST  
四镇将领不和,黄得功和高杰更是势同水火,稍有误会便可能会大打出手。史可法只能和稀泥,却无法让将领们握手言和。当清兵大军压境之时,南明的重要将领却在自相残杀,不顾大局。夏完淳曾总结到:“朝堂与朝外不和,朝堂与朝堂不和,外镇与外镇不和,朋党势成,门户大起,清兵之事,置之蔑闻。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1:59:00 +0800 CST  
对手比东晋和南宋的强大
南明政权内部,藩王割据,同时,它的外部环境也远比东晋、南宋要复杂。尤其是南明的对手——清,要比东晋、南宋的对手要强大。

东晋南渡后,中原地区陷入了大混战,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相互攻伐,其实卷入的胡人远远不止五族,也不止史书所说的十六国。从西晋灭亡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长江以北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政权。这些国家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根本就顾不上偏安一隅的东晋。直到前秦苻坚基本上统一北方,才率大军试图攻取江南,结果被已经稳定下来的东晋在淝水击败。

楼主 兰l234  发布于 2020-09-06 22:02:00 +0800 CST  

楼主:兰l234

字数:1305

发表时间:2020-09-07 05: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8 14:29:50 +0800 CST

评论数:11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