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

本文转自毛文龙吧吧主大作,一楼献给毛帅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1 17:20:00 +0800 CST  
人到中年,心宽体胖,懒病发作。
以往,想到什么事情,拉开键盘直接码字。
如今,无论想到什么,都提不起干劲去做。

2016年,7月
又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也是学生们放假的时候。
也就是说,是学生们有空的时候。
也就是说,是学生们有空上网的时候。

有关袁崇焕的话题,又一次热了起来。
想想也不奇怪。学生,是受金庸老师《鼻血贱》误导最厉害的一个群体。别的不说,以老六自己为例,老六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至少90%以上看过金庸老师的武侠小说,因此,学生里头的绝大多数对《鼻血贱》里有关袁崇焕的说法深信不疑。

可以说,金庸老师的武侠小说《鼻血贱》及其附在后头的《袁崇焕评传》实在是毁人不倦,流毒无穷。许多人成为袁粉的时候通常没看过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表演,没接触过我犬清皇帝对袁崇焕的翻案,但绝对看过《鼻血贱》。

第一印象的作用非常顽固,哪怕这个印象是错误的,要纠正过来恐怕都要花十倍以上的时间精力。
作为毛文龙吧的吧主,在暑假之前居然没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居然没针对暑假做出充分的安排,在论坛热闹了之后才反应过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职。

既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就开始补救吧。
虽然没有金庸老师那么优秀的文笔,但老六我自信对历史的态度比金庸老师严肃得多,尽我们袁黑最大的能力,把金庸、阎崇年老师造成的恶劣影响尽可能地消除掉,让尽可能多的网友了解真正的袁崇焕,和明末那段真正的历史。

第一部分、伪大的“民族英雄”

摘录一段某论坛有关袁崇焕的讨论:
标题是:
北京人吃过民族英雄袁崇焕的肉!!
来自: 茗莜(纷飞的妖艳、迷了谁的眼?) 2014-02-14 20:01:44
袁崇焕是明末杰出军事家、爱国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
他曾筑宁远城,屡次击败后金(清)军的进攻;六获宁远大捷,至努尔哈赤受伤死;在宁锦大败皇太极。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入长城进围北京时,时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的袁崇焕,星夜弛兵回援,并于广渠门外大挫后金军,解除了北京的险境。其后,皇太极施以反间计。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后,将袁崇焕投入狱中。第二年的八月,以"谋叛欺君"的罪名,处以磔刑,被肢裂于"西市"。由于一般的老百姓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还以为真如诏磔所言,袁崇焕勾结后金军,通敌卖国。故而当时是对袁恨之入骨,“将银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这桩千古奇冤的案情,直到清朝乾隆年间修《明史》时,才得以真相大白于天下。

茗莜 (纷飞的妖艳、迷了谁的眼?) 2014-02-14 20:07:15
据说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的计,被崇祯凌迟处死,就是所谓的活剐,一刀一刀地把肉给割下来,当时的北京人不辨是非,都很愤怒,恨死了袁崇焕,有些书生就生吃活剐下来的肉。

Sir Carlos (马赛克就是我道德的底线(正信)) 2014-02-14 20:08:32
这有什么呀。文革中国人民还争着刨祖坟呢。。。

年华 (三十而立) 2014-02-14 20:08:39
人性本来就没什么纯粹黑和白,历史层面的细节哪能那么准确,不管怎么说,擅杀毛文龙这事,是他不该做的事情

云水 2014-02-14 20:35:24
袁崇焕一个无能庸人,配不得英雄二字。

安达卢西亚 (又想起故人) 2014-02-15 00:11:52
这标题太耸动了,我也来一个:陕西人活埋了40万河北人
……

网络上有这么手湿:

完美英雄袁崇焕,
公认千古第一冤。
愚民啖尽忠良肉,
天罚侍清三百年。

袁崇焕是经过八个月的审判后被依法处决的,可当时北京城的百姓,却成了愚民加暴民,而当时的皇帝崇祯,成了昏君加暴君。袁崇焕的老家——性都的袁崇焕纪念园,专门还做了个“崇祯垃圾箱”,这垃圾箱是崇祯的塑像,塑像两手上举,摆了个上吊的POSE,上面写着:“我系崇贞(注:错别字原文如此,估计是想别人认真的时候不认帐),祖先社稷,巍巍大明,因我多疑,自毁长城!错杀崇焕,奇冤铸成!后人有眼,敬底澄清!尤想当年,痛苦悲鸣!圣旨下令,崇焕爱卿,备受尊敬,大官庶民,行礼立正,故园胜地,保持清净。”他中间开了一个窟窿,是垃圾箱入口。



有好事者把上面那张图发到元清吧后,那里的人说旁边应该有棵树方便崇祯上吊。然后又有好事者去广东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袁崇焕纪念园里实地考察,还拍了张照片回来——旁边还真有棵树。

袁崇焕是怎样从一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腐败分子、践踏国家法纪谋杀己方将领、饿死无数己方军民的杀人犯变成所谓的“民族英雄”的,崇祯皇帝是怎样变成“昏君加暴君”,北京百姓是怎样变成“愚民加暴民”的,这个过程要说起来话可就长了,长得老六想想工作量都头皮发麻,估计看的人也没几个有耐心看完。

得,开工吧。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1 17:22:00 +0800 CST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1:07:00 +0800 CST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1:26:00 +0800 CST  
袁崇焕“家无余赀”五千两,钱龙锡离开北京的时候家财巨万,就是这么来的。



几百年过去,这些贪污的痕迹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天幸史料上还留下了这几笔记载,让人们能够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袁崇焕亏空插赏:己丑,职方司署郎中主事周梦尹上言:臣搜查历年未觧抚赏银,户兵两部仅余一十三万六千余金,凡缺三十三万四千有奇,原应崇焕偿还,今崇焕被罪,辽饷方缺,何能立责其偿?(《崇祯长编》)

山东道御史史■(上范下土,这个字,电脑字库里根本查不到)疏: ……当龙锡出都,细软数万,皆崇焕马价寄之伊亲锦衣卫指挥徐本高家,巧为钻营,使皇上法不得伸……”《崇祯长编》

文中钱龙锡的亲家锦衣卫指挥徐本高是什么的干活?老六在《崇祯长编》里找到了他自己写的奏疏:
崇祯三年八月八日乙卯
锦衣卫提督街道管卫事左都督徐本高以台臣史范土论去辅钱龙锡疏内及之,奉旨自行回奏,上言:  臣为故辅徐阶长孙,世xi锦衣卫正千户。
臣于万历三十八年袭职,历事四朝,以待卫微劳加升指挥。
天启六年十月,以规正建祠忤珰削籍。
皇上龙飞,赐环蒙恩,累升今职。
臣与龙锡联姻在万历三十九年,此时臣为千户,龙锡为庶吉士,皆卑冷之秩,原无扳附党援之图。
今台臣谓龙锡去位时有细软数万寄于臣家,其时龙锡钦赐驰驿,恩礼从容,又何疑何虑而轻弃资橐,委之他人乎?
臣邸舍数椽,墙卑室浅。若果受龙锡数万之寄,岂能掩众人之耳目?
臣与龙锡虽属姻家,而素安愚拙,自其入相,未尝造次请见。居平行径落落。长安中多有知臣者。
臣之职乃先世所荫,臣之官乃皇上所升,即与龙锡姻亲,自有本等阶级,臣虽不才,守先臣家训,何忍自为菲薄以辱先世乎?
帝以原参称系风闻,置不究。

徐本高是徐阶长孙,世xi锦衣卫正千户,徐阶是文官,徐本高却进入锦衣卫体系,“以规正建祠忤珰削籍”,反对八千女鬼修生祠的时候,比东林党还东林党,可见在明末,文官和厂卫体系并非水火不容,厂卫体系更不是铁板一块,八千女鬼在内廷同样做不到一手遮天,文官已经渗透到体制内的各个角落,太监、锦衣卫里都有他们的势力。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2:44:00 +0800 CST  
马达,又抽,只能发链接了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2:46:00 +0800 CST  
https://tieba.baidu.com/p/5641365719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5:43:00 +0800 CST  
楼上为贴子链接感兴趣的吧友可以打开看看,不发了,发不出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2 15:44:00 +0800 CST  
袁崇焕临阵擅杀朝廷大员,贪污军饷私自议和还用别人黑?笑话!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3 16:05:00 +0800 CST  
我看过碧血剑,也粉过袁,为什么我要粉转路呢!公道自在人心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1-23 18:03:00 +0800 CST  
别人揭露袁崇焕把买马因子银子,也就是“马价”寄给徐本高,转手给钱龙锡这事,徐本高肯定不认帐,他还装傻说“龙锡去位时有细软数万寄于臣家……”,史?的原话明明是“皆崇焕马价寄之伊亲锦衣卫指挥徐本高家”,意思是袁崇焕几年前买马的时候瘫钨马价送给徐本高让他转手送给钱龙锡,这话被徐本高歪曲篡改成钱龙锡下台的时候把细软数万“寄于臣家”,也算是狡辩抵赖的经典。

徐本高说他和钱龙锡联姻的时候“臣为千户,龙锡为庶吉士,皆卑冷之秩”,意思是他们“原无扳附党援之图”,反过来看,钱龙锡和徐氏家族联姻后,就此成为这个势力的利益代言人,在徐氏家族的运作下飞黄腾达,即便钱龙锡完蛋了,徐氏家族的根基并没有损失,徐本高本人崇祯三年十月加太子太保,崇祯五年三月加太子太傅。

可见魏忠贤根本不是太监里的主流,只是其中一个变数,王安、曹化淳才是太监的主流。

我犬清修的《明史》里说督师“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明史》并没有撒谎,督师伏法后,他家里的资产被督师的弟弟袁崇煜卷了个干净,一点现金都没剩下,的确称得上是“家无余赀”,只剩下带不走的不动产价值白银五千多两,号称“家无余赀五千两”,说袁崇焕贪污缺乏明确的证据,但他巨额财产来历不明是跑不掉的。

文官不干净,武将同样不干净。

将门把粮饷发放给兵们时,先吃一批空额,然后再克扣兵们的粮饷。

克扣下来的钱,有事业心的将门会多拿些钱来多养若干个家丁,没事业心的将门,就把这钱直接贪污了。
祖大寿算是比较有事业心的,20年下来都能攒下偌大家业,比朝鲜国王还富。

至于兵们,身体强壮的,能当上家丁家奴,或许能拿到足够的粮饷,有些运气好的,还能当上军官的干儿子干孙子,甚至能当上女婿干女婿。运气不好的,没当成家丁,便连饭都吃不饱。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2-21 09:41:00 +0800 CST  
3.辽西大开发

从此,老朱家皇帝把每年大几百万两银子的粮饷填进辽西走廊这个无底洞,辽西走廊开始了“关宁锦防线”这个伪大的塔防,哦不,塔攻工程。

度娘上说:“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在今天,所谓的“关宁锦防线”被吹成防御后金进攻的铜墙铁壁,度娘的词条里还把他说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袁崇焕在《战守布置大局疏》中说:以上诸将,所守之城,即为信地,专责其成。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

今天的袁粉,几乎都是只提这条所谓“防线”的防守作用,啥防守防了多少年,让后金几十年没法经过这里入关,取得两次“大捷”,却压根不提每年砸大几百万两进去,可不是为了施行塔防战略,而是在“塔攻”,嗯,对!是进攻!!!

如果仅仅是为了防守,守山海关也就够了,嗯,似乎山海关也有漏洞,那了不起在山海关前面再修个重城护卫山海关。王在晋这个方案的工程预算总共也就90万两,和后来每年大几百万两的辽饷比起来……

也就是说,最符合国家利益的方案,最不符合利益集团的利益。

所以王在晋搞的山海关重城计划,投入的钱粮最少,防御能力却不低,且因为要防御的地方少,有限的兵力可以集中防守有限的据点而不必担心兵力不足,更不会因到处设防导致总兵力增加太多而加重粮饷负担;但是,这最不符合辽西将门的利益:从山海关到锦州,大片土地没人耕种,“时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所据”,被蒙古人拿去放牧——那是块谁都想啃一口的唐僧肉,手快有手慢无。

所以,清修《明史》里有这么句:“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在晋无远略”,赫赫,于是,利益集团开始唱高调了,要进攻!进攻!!再进攻!!!

文化人缺德就缺德在这里了,满嘴的仁义道德,就算做下天大的坏事,嘴里也能说出天大的理由,仿佛不这么做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档。所以,研究历史的时候,千万别仅仅看某人唱什么高调,得揣摩一下这些高调的字缝里夹杂的是些什么东西。

怎么进攻呢?后金军战力摆在那里,连着几次惨败告诉大家,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可以,真上战场,没人当傻瓜。

所以,怎么进攻是有讲究的,看着后金那边不进攻了,辽西走廊空着,就向后金推进若干里,然后赶紧蹲下来,修个堡垒,给自己壮胆,然后就这么继续,然后,他们说就这样一直修到后金的老窝沈阳城。

这是字面上的内容。字缝里的内容是:老朱家担骂名,官僚向百姓收税,通过种种手段雁过拔毛,层层剥皮,辽西将门在辽西走廊搞大开发,可以贪污斜坡修堡垒的工程款、造大炮的资金、买马的“草料银子”、援助蒙古部族的插赏……可以把空出来的辽西土地瓜分了,把逃难过来的辽民变成农奴……

成果,正如孙承宗所说:“臣与各将吏拮据四年,有四十七城堡、有三十万辽民、有三万辽兵、有五万弓弩火铳手、有六百兵船、有五百兵车、有六万马嬴牛驼、有官衙民舍五万有奇、有盔甲器械火药弓矢百余万,其官兵屯田五千余顷、官屯银一十五万有奇、塩钱利银三万四千有奇、采青省饷部银十八万。”

于是,对袁崇焕的好评如潮:“经略王在晋令崇焕移驻中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军,经理前屯卫事,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

起初,野猪皮毫无反应。

为啥?因为辽东汉民激烈反抗,野猪皮把辽东汉民强制迁走集中居住便于统治,人家压根不在乎辽西走廊,那些空地,蒙古人拿去放牧还是辽西将门拿去种地野猪皮都无所谓,你要,就给你。

对于这事,孙承宗的说法是“清退河东七百余里,臣进守宁前、锦杏四百里,终臣之任,清未敢过河,西部无敢阑入。”

宁远“大捷”那一次是没办法,连年饥荒,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出来抢一把回家过年。本来山海关那边离三岔河有四百多里地,大老远的来抢,四百多里长的路,光走都要走七八天,挺不方便的,更要命的是后勤线有四百多里地,后金没水师,这四百多里地万一被明军水师破袭,分兵保护运输线是防不胜防。现在好了,你把堡垒修到宁远我就在宁远附近抢,你修到锦州我就抢锦州。

在今天,有人拿第一次国内格命战争时期国军第五次围剿我党这事来为所谓的塔攻战略洗地。

只不过,国军“围剿”我党,倒真是塔攻战略,他们修碉堡,明军修城池。碉堡和城池哪个成本高,不用我多说。

国军“围剿”我党,碉堡的主要火力是几十斤重的机枪,好象是重了点,可明军修堡垒,堡垒的主要火力,据说是红夷大炮,这玩意射速跟机枪没法比,机枪一分钟几十甚至上百发子弹,红夷大炮几分钟一发炮弹,这先不说,机枪只有几十斤重,红夷大炮几千斤重。

国军“围剿”我党,可国军步步为营并不是国军因为打阵地战打不过我党,而是我党不跟他们打阵地战,我党是打游击战,国军是防不胜防,只好沿途修堡垒对付我党的游击战。而关宁铁骑打八旗铁骑,八旗军一来,关宁铁骑如果不赶快缩进堡垒里当乌龟,那是铁定要完蛋的——甭和他们提什么阵地战。

这种情况下,从山海关外修堡垒开始修起,一直修到宁远,一路上要修二十多个堡垒,再修到锦州,那得多少工程量?至于说修到沈阳……好象修到锦州大凌河就没有然后了。

考虑到堡垒被攻击时,明军由于不敢象国军那样去增援,跟敌人打阵地战为被围困的堡垒解围,所以每个堡垒都必须部署重兵,并且囤积够足够的粮食才不会被攻破。

所以,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金军所过之处能守住的堡垒最多三座。

也就是说,被攻破的堡垒,堡垒里的人员要么被杀被俘,少量运气好的逃走,武器、物资粮食往往连销毁都来不及就被后金军抢走。想想明王朝每年在辽事上投入大几百万两银子,就算明王朝文官武将“堡垒修到哪里,腐败就延伸到哪里”,落入后金手里的粮食、武器和物资也都不会少到哪去。

而这个堡垒战略,按袁粉的说法,正是袁崇焕提出来,被孙承宗采纳,并上报皇帝,得到批准,并为此赶走反对这个战略的王在晋。

以宁远“大捷”的数据作为参考,袁崇焕守住宁远城所用的兵力是二万。

事实上宁远一战,后金军在宁远的城墙上已经挖了个大洞,只是因为是天寒地冻,城墙里的泥土被洞住,挖出个大洞了,城墙都没象一般情况想那样倒塌。不过我们给袁粉一个面子,就当没这事,就当能守住宁远必须有二万守军。

那好,要想让所有的堡垒都不被攻破,要做的,就是所有的堡垒都得象宁远那样坚固,并且都得有两万守军。否则……

辽西走廊,从山海关外算起到锦州,四十七城堡,每个堡垒两万守军,嗯,先不考虑修堡垒的工程款,光守军,就得养94万。

而且这94万关宁铁骑还必须是实际数字,不能是帐面上的数字。因为官僚会吃空额,名义上是94万,实际上有没有60万都不好说,关宁军原本花名册上有近12万军队,到了打仗的时候,官员上报说实际兵力不到六万。也就是说,纸面上的军队数量得有180万,实际兵力才能达到94万,这样才能守住关外47个堡垒。

养花名册上不到12万人,明王朝就每年投入四五百万两银子,养花名册上180万人,就得六千万两银子以上。

伪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焕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只是明王朝要到哪去弄这每年六七千万两粮饷?

再看看这条防线被攻击的记录:

宁远“大捷”,野猪皮率军一路抢过去,所过之处只有宁远没被攻破,其他堡垒全部被抢,右屯30万石军粮来不及被转移的部分被抢,辽西总后勤基地觉华岛被抢,带不走的物资被焚毁,岛上几万军民被屠。野猪皮狠狠抢了一票回家过年,因为宁远没被攻破,所以叫宁远“大捷”,换句话说,如果只有山海关没被攻破,那就叫山海关“大捷”。

宁锦“大捷”,黄台吉率军一路抢过去,所过之处只有宁远、锦州、大福堡没被攻破,其他堡垒全部被抢,之前后金饥荒已经极其严重,粮食卖毒品价,“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抢完之后史料里有这么段记载:“前锦州被围,连呼颗粒皆无,迨虏败之后,锦州尚余米三万数千,而奴营沙锅中率存漕米饭,此人之所共知也。”《三朝辽事实录》

注意,这两次所谓的“大捷”,后金方面的经济状况都非常糟糕,宁远“大捷”前一年,野猪皮刚杀完“无粮人”,而宁锦“大捷”前,野猪皮病死,黄台吉刚继任,权威还没建立,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占领区粮价是正常价格的80倍以上,“国中有食人肉着”、“人相惨杀致国中大乱”,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后金军长期围困辽西的堡垒,都是抢一把回去度过饥荒。

可一旦后金解决了饥荒问题了,有了足够的粮食支持后金军长期作战,后金就有能力长期围困辽西任何一座堡垒,然后从容部署军队随时收拾明王朝派来的援军。

宁远“大捷”,锦州、右屯一线的明军逃跑,压根不敢守,宁远被围时,没有援军,野猪皮此行是为了抢粮,攻打宁远两天后,发现粮食在觉华岛,就转攻觉华。宁锦“大捷”,满桂、尤世禄率领的援军发现不对头,交战后撤回宁远,大凌河围困战,增援大凌河的吴襄、宋伟两次率军逃跑,其中一次是丢下己方主帅逃跑,几次援军全部完蛋,到最后一次——松锦大战,吴三桂、王璞丢下己方主帅临阵脱逃,洪承畴率领的明王朝最后的机动部队完蛋。说好的“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呢?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2-21 09:42:00 +0800 CST  
本楼原稿关于孙承宗部分老六做了大修改。

遗憾的是,崇祯不象他的兄长天启那样自欺欺人制造“大捷”,本来,大凌河围困战,虽说大凌河城最终被围死,祖大寿率领的守军投降了,但锦州没被攻破,完全可以宣布一个锦州“大捷”来振奋士气人心,至于之后的松锦惨败,完全可以高调宣传宁远没被攻破,再来个宁远“大捷”。

关宁军,编制是十一万多,近12万,纸面上的兵力看上去很多,分配到关外“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一路大小几十个堡垒去,每个堡垒能剩下多少?这兵力一分散,先不说攻击力成问题,就连防守力都不够——防守南段关宁防线的那些堡垒都够呛。

兵力不足就已经够**了,这种塔防,哦不,塔攻战略还要“凭坚城,用大炮”,没有坚城大炮是不敢守的,关外堡垒一路修过去,得花多少钱?

这种塔攻战略,攻攻不动,守守不住,两次“大捷”,都是后金军所过之处没被攻破的堡垒最多剩三处,并且大量钱粮物资人员被掳走。


惟独有个好处——方便贪污。

王在晋被孙承宗挤走后,在孙阁老的领导下辽西大开发进入High潮。

随着大开发的深入,马世龙、阎鸣泰、袁崇焕、满桂、祖大寿、赵率教等一大帮人也都跟着被提拔,可谓皆大欢喜。

关宁铁骑也在孙阁老的领导下发展到近12万人(字面数字,具体多少没人知道)。

孙承宗原本是东林党,可他又是天启的老师,所以被天启硬拖进帝党,阉党是东林党对帝党的污蔑性称呼。所以他有帝党东林党双重身份那是无可奈何。并且他和魏忠贤不对付。孙不仅是帝党,而且是天启留下来对付魏忠贤的一手暗子,天启不可能对魏忠贤完全信任的。

可是,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大搞房地产开发,修了无数堡垒,辽饷开销巨大,成了一个每年吞噬巨额钱粮物资的无底洞,导致明王朝的财政迅速恶化,缺口越来越大:

天启七年,户部尚书郭允厚上疏向天启诉苦,哀叹开销越来越多,财政窟窿越补越大。

“……盖太仓之岁入,仅三百三十万,而岁出该五百余万。臣思之而无策也。省直之岁徵,仅三百三十万,而九边之岁支,已该三百二十万。臣思之而无策也。三百三十万之应解京者,甫一解京,而先有一百八十万之支也。三百二十万之该解边者未解边,而更有七百八十万之欠也,臣思之而无策也……”

事实上,早就有人抨击这种塔攻战略了。当时的工科给事中方有度说:“竭天下之物力以供一隅”、“约费内帑金钱以千万计”、“加派新饷出之民者每岁四百八十五万有奇”、“百姓敲骨剔髓,典子卖妻,以供诛求,年复一年”……之后罗列了一堆狗肉帐,得出结论“即令东奴恋栈,长伏穴中,不西向遗一矢,而我之天下已坐敝矣”。

而且,孙承宗的黑干将马世龙在经济上很不干净,吃空额之类的破事没少做。而孙承宗对马世龙的态度是死保到底。严重怀疑马世龙是他的白手套,所有不方便做的事让马世龙去做,所有不方便收的钱让马世龙去收。

如果孙承宗不是辽饷利益集团的成员,那么,这些事很难解释。

王在晋是如此喷孙承宗和马世龙的:
崇祯元年九月二十五日
……马世龙登坛授剑,率意冥行,变乱成法,兵无不虚,饷无不耗,将无不贪。
臣初议止用兵六万、马万匹,欲清旧辽饷以飬民,乃忽议添兵十四万、马数万,遂竭海内之力以供饷,功既无成,财复大匮。
柳河之败,止存兵五万八千。即如枢辅疏以十二万,此六万二千之兵归于何有?非失机陷阵则虚藉挂粮,世龙百喙何能自觧也?

兵无不虚,饷无不耗,将无不贪。
首先,马世龙不干净,然后,孙承宗充当马世龙的黑后台:清修《明史》的记载是“人谓其贪淫朘削,臣敢以百口保其必无”
这句话,《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九(梁本)里的原文是:
戊申
督师大学士孙承宗言:
臣以天启二年抵关门……今谓世龙纳贿贪淫,臣百口必其无。
下那么大力气死保马世龙,可见马世龙,是他的白手套。

本来,经济问题,只要不影响政策,老六懒得去深入分析,因为那年头官僚就没几个干净,关键是孙承宗部署明军偷袭耀州之前,在明军靠近后金的前沿——右屯放了30万石军粮,并且这批军粮后来落到了野猪皮手里。

因此许多人认为孙承宗有问题,本吧道友甚至怀疑:孙承宗右屯三十万那事,始终诡异。孙承宗资敌?想想不太可能啊。但是除此之外,无法解释孙承宗干嘛在最前端最靠近敌人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放那么多粮食。

所以,老六我之前虽然排除了孙承宗辽饷利益集团总BOSS的嫌疑,但是,在孙承宗问题上,很可能那个“史海无聊客”是对的:“孙承宗对辽饷党,有开创之功!”至少,天启四年之前,孙承宗也是辽饷党。后金经济崩溃,伪化汉民失败,露出败相后,辽饷党分裂,一派认为应该把后金干掉,另一派想养寇自肥。孙承宗是帝师,他捞够了,想平辽名垂青史,一部分辽饷党没捞够,两派撕破脸,然后孙承宗偷袭耀州计划被故意破坏。

但是,孙承宗显然不是辽饷利益集团总BOSS:

原因很简单,破坏山海关重城计划的,不是孙承宗,而是袁崇焕。这事在《明熹宗实录》里查不到,倒是在《崇祯长编》里有记载,孙承宗在辩解科臣钱允鲸弹劾时的解释:是袁崇焕破坏山海关重城计划的。

孙承宗的说法是:
崇祯元年九月九日
原任大学士孙承宗疏辩科臣钱允鲸之劾,言:
臣在词林十九年,从未谈兵,偶值东西交讧,卿寺高攀龙、钟羽正、冯从吾等各疏特荐,天启二年遂以臣入内阁,又命臣暂掌兵部事。适缺辽东经略,推侍郎王在晋以往。及在晋抵任,属道袁崇焕及两赞司移书故辅叶向高,言在晋去关八里以一百万之费筑二十里重城,群议哄然,欲臣抵关一阅。及臣抵关回奏,先帝以八里不宜再城,命易在晋,众论推臣督师,调在晋为南京兵部尚书……

首先,当初的老六被当年明月带进沟里去了。当年明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里把孙阁老捧为军事天才,实际上,孙阁老自己都不敢这么说,他的说法是:“臣在词林十九年,从未谈兵”,管兵部事是赶鸭子上架的:“天启二年遂以臣入内阁,又命臣暂掌兵部事”。

再然后,刚好碰上袁崇焕越级告状,把告状信送到叶向高面前,一个小小的兵备佥事,反对辽东经略的战略决策,不奇怪,越级告状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囯雾院搃理叶向高居然会在百忙之中受理,可见袁崇焕不过是组织放在明面上的喇叭,袁崇焕背后的势力,是连叶向高都无法忽视的。

于是,孙承宗就成了钦差大臣,跑到前线巡视了一圈,下车伊始,哇喇哇喇,跟王在晋争论了一通,留下两个内容完全矛盾的谈话记录,我犬清修的《明史》里,说王在晋被孙承宗说得哑口无言,而王在晋自己写的《三朝辽事实录》里,说是他把孙承宗说得哑口无言。

不管谁把谁说得哑口无言,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先帝以八里不宜再城,命易在晋,众论推臣督师,调在晋为南京兵部尚书”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在搞倒王在晋这事上,孙承宗显然没起什么好作用,但是,孙承宗显然不是主要原因,他虽然是天启的老师,但谁都知道他“在词林十九年,从未谈兵”,他只是把他看到的东西、他和王在晋的谈话记录上报,真正起作用的,当时的黑暗组织在京城的布置。

孙承宗督师蓟辽四年,显然不象当年明月说的那样是“典型的谋略型统帅”,但他福气好,他上任的时候,他的前任王化贞、熊廷弼已经把该打的败仗都打完了,后金膨胀得太快,占领了太多的地方,不到30万的诸申根本控制不住那么广大的地盘,辽东汉民大量逃亡、激烈反抗,毛文龙建立起来的东江镇已经初具规模,后金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对辽东汉民的伪化奴化进程进展非常不顺利,所以后金不得不采取战略收缩,根本没打算占领辽西走廊不说,还被东江镇蚕食了旅顺金州等地。

所以,孙承宗在辽西一口气修了有四十七座城堡、聚集了三十万辽民、刷出三万辽兵、训练了五万弓弩火铳手、造了六百兵船、五百兵车、凑了六万马嬴牛驼、盖官衙民舍五万多房子、造了盔甲器械火药弓矢百余万,官兵屯田五千余顷、官屯银一十五万多、盐钱利银三万四千有奇、采青省饷部银十八万……

关键是这一句:“清退河东七百余里,臣进守宁前、锦杏四百里”,孙阁老还算老实,后金主动放弃七百余里的土地,然后孙阁老把后金不要的辽西走廊四百里地占领下来,先在宁前修堡垒,然后一直前出到锦州杏山一带。

然后孙阁老得意洋洋地说:“终臣之任,清未敢过河,西部无敢阑入”。

或许,塔攻战略或许真不是孙承宗设计的。
但是,孙承宗显然是利益集团的成员,为他们做事,否则,辽饷利益集团有那么傻,会让你一个“在词林十九年,从未谈兵”的文学家、诗人白白拿钱么?
拿了钱,就得付出代价。
代价,就是出卖灵魂。
没错,辽西就是个腐败窝,海瑞进去,和珅出来。
更何况孙承宗不是海瑞。

这边辽西大开发轰轰烈烈,那边,后金以不到30万的诸申统治至少300万以上的辽东汉民,上古传说《山海经》里说:“巴蛇吞象,三年而吐其骨”,三年时间,后金奴化伪化汉民彻底失败,于天启四年开始杀“无粮人”,而到了天启五年,越杀越心虚的野猪皮对辽东汉民进行无差别大途杀。

也就是说,在东江镇的频繁袭击、蒙古人的牵制和辽东汉民的激烈反抗之下,后金的实力已经被大幅度削弱,已经达到非常危险的程度,平辽战机在天启四年、五年的时候开始出现。

这时的孙承宗,估计在辽西大开发中,他钱也捞够了,便开始主战,希望一举平辽,名垂青史。

诡异的是,后金经济崩溃的同时,明王朝这边,东林党和阉党矛盾激化,天启四年、五年,东林党和阉党斗得你死我活,孙承宗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平辽行动被严重干扰。

正是在后金经济崩溃的时候,辽饷利益集团分裂为平辽派和养寇派。

和一心一意瓜分朝廷巨额钱粮的辽饷利益集团养寇派不同,以孙阁老为首的平辽派虽然也大肆推行塔攻战略,但他们也是主战派,是真想通过塔攻战略平辽的,所以,东江镇频繁发动袭击、策反辽民,蒙古雇佣军时不时用后金“诸申”的人头换赏金,孙阁老很支持。

楼主 or360  发布于 2018-12-21 09:45:00 +0800 CST  

楼主:or360

字数:11251

发表时间:2018-11-22 01: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19 17:26:54 +0800 CST

评论数: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