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古代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明朝:远超出你我想象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是落后愚昧的,一直落后于西方文明,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明朝时期,有许多西方学者和传教士都到访过中国,并且记录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或许能帮助今天的我们更好地了解明朝的面貌。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06:00 +0800 CST  
农业水平

在十六至十七世纪,到访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农业生产,让他们称奇。最影响欧洲的就是传教士利玛窦的评语:“中国远比欧洲富裕的多。”

为什么比欧洲富裕?传教士曾德昭赞扬中国农民身体好,对待生活开朗热情,有比欧洲农民更加先进的农具。西班牙人拉达惊叹于中国农村琳琅满目的农具,比如利用风力扬谷的扇车,能在山顶灌溉的超级大水车。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产量相当高,另外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种类繁多。许多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农具,当时倒卖到欧洲,竟引起疯抢。拉达还曾这样评价明朝农民生活: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07:00 +0800 CST  
而利玛窦则盛赞了广东省,说广东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丽富饶、交通便利。至于大明朝?“他(明朝)整个看起来就是个大花园,并有无可形容的宁静与安详”。但这个“大花园”到了清代,又变成什么模样呢?曾出使中国的英国使团成员巴罗描述道:康乾盛世时代的中国农村,简直是“极端的贫穷,无助的困苦”。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路边常见到遗弃的死婴,北京城周围每年就有九千多弃婴,场面令人震惊。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08:00 +0800 CST  
城市水平

正如农村一样,明朝的城市建设,也曾令那些造访的欧洲人称赞。同样还是拉达的叙述,作为当时欧洲强国西班牙的来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边,不但城墙坚固,而且街道路面铺的极好,两旁种有青翠的树木,路面比欧洲城市要宽要直,居民的房屋很漂亮。

特别吸引拉达眼球的,还有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机构:惠民药局和养济院。在拉达的记录下,明朝城市有一个“非常好的,让我们对他们这些异教徒惊叹的事”,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有医院。

拉达去过的几个中国城市,很少见到乞丐,明朝人告诉他,当地养济院可以收容无力生活的残疾人。而且“始终有充足的大米供应。”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镇,食物价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见各种各样的娱乐和宴会,拉达评价道:“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因为他们(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无忧无虑的。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08:00 +0800 CST  
除此之外,明朝的城市,更有令欧洲人赞叹的环境卫生状况。利玛窦就曾对比过苏州与威尼斯,同样都是“水城”,但苏州除了繁华富裕外,水质也保持的很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般又咸又涩。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用自己的笔墨描绘了西湖风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简直到了“湖底细沙纤毫悉睹”的地步。为何干净到这地步?曾德昭解释说,除了人民勤劳,更因明朝有成熟的卫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体制,就连“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几百年后,当拜访乾隆的英国使团来到中国时,对于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团成员斯当东,只有这几句评语:很少有公共游玩娱乐地带,公路既少而且窄。当然让英国人更惊讶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口真的很多,定海这样的小县城,都是人头攒动。而到了北京后,以巴罗的记录,北京东郊街道上,全是摊位和人流,整个大路被挤成一条线。但这样繁荣的城市,给英国人最难忘的,却是贫富差距。同样是斯当东的感叹:经过的每个城市,见过的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屋子,只有极少数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么是贫穷人家要么是富有人家,中产阶层非常少。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09:00 +0800 CST  
世态万象

在造访明朝的外国人笔下,也少不得对明朝人性格脾气的描述。嘉靖年间曾客居广州的葡萄牙人克鲁兹,介绍给后人的,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广州。逢年过节,都喜欢演奏音乐。而且毫不排外。他们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边纳凉,都常遇上乘坐小舟玩乐器的广州青年,然后他们就会应邀上船,一起弹奏音乐,场面其乐融融。

而且和后人想象中,那些自傲是“上国”的明朝人不同,同样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却十分赞叹当时中国人的襟怀。说中国人非常谦虚,能够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发现比自己先进的地方,就能虚心学习。而且还很讲诚信,尤其重视遵守时间与承诺。这真是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玛窦在写给西班牙税务司长罗曼的书信里,对中国人的素质,给了一个至高评价:中国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详细写出,那就需要几大册。明朝的军队风貌,以拉达的说法,明朝军队之精锐,是可以横扫四方的。战船也坚固耐用,至于火炮,西班牙船长埃尔提阿达评价说:比欧洲火炮更精致坚固!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10:00 +0800 CST  
而同样是到了清朝,英国使团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却天翻地覆。以巴罗的嘲笑说,清朝的中国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时不管多么放松,官员面前,立刻变得战战兢兢。至于清朝的官?以斯当东描述:清朝的穷人没什么申诉的机会,做官就是中国人唯一的宗教信仰。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10:00 +0800 CST  
形象影响

明末一系列介绍中国的图书,很快在同时期的西方流行起来,甚至引发一个上百年的热潮:中国热。在这场中国热里,穿中国丝绸,摇中国纸扇,收藏中国瓷器,看中国皮影,养中国金鱼,都是常见的流行时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里特意建造了“中国宫”。英国女王更是个中国迷,写鲁滨逊的那位作家笛福如此形容:女王房屋的图案家具,都要用中国造,且最爱中国的汉服。

当然思想文化上的影响,更是持续不断:早在明朝天启年间,拉丁文版的中国《四书五经》,就在欧洲出现,并且引发欧洲贵族名流的震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欧洲人一直不遗余力,推崇中国的思想文化。期间对欧洲文化运动影响之深,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形容:“现在因为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

乾隆年间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就是在欧洲的“中国热”时代长大,拜访乾隆之前,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其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正如他自己的诗里所描述: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他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但等真正踏上中国土地,见识了清王朝的百态风貌后,曾经的中国迷马戛尔尼,留下了一句截然相反的评语: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与科学领域前进时,中国人正在退化成半野蛮人。

楼主 大漢民族愛國者  发布于 2019-01-14 12:11:00 +0800 CST  

楼主:大漢民族愛國者

字数:2378

发表时间:2019-01-14 2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19 17:20:40 +0800 CST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