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明代中晚期馬面裙裙襴與衣服的搭配問題

研習吧首次開新帖,戰戰兢兢




引言
相信大家對這張孔府襖裙的照片並不陌生,交領短襖與上窄下寬雙襴裙的搭配,成為眾多商家設計明制袄子與馬面裙的基礎。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4:43:00 +0800 CST  
然而,我等古墓派卻有一派說法,認為這張圖是將明代早期的袄子搭配到了晚期的裙子,是種錯誤的搭配。寬底襴的馬面應該搭配長襖,寬膝襴的馬面應該短襖。


論者更引春梅狐狸的文章,認為:「雙襴裙流行年代是明代中期,與此同時,明代女裝的衣長的流行卻在逐由短衣向長衣發展……而由於底襴的被強調,膝襴被衣服遮掩,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分化,①膝襴被省略;②膝襴因為膝襴占去了裙子大部分面積,而逐漸偏上。而因為底襴發展而被省略的膝襴,卻在一些貴族家庭被保留下來了。而這些保留的膝襴無一例外地被用作了圓領袍等禮制服裝,所以有理由懷疑,膝襴是否曾被當作服裝禮制中的一條極細枝末節的規則。」


身為古墓仙女派的我,自然也是這麼相信的。
有一次在群裡,和妹子提到我很苦惱白天馬的搭配,妹子質疑我只是道聽塗說,根本拿不出證據,不然現在商家鋪天蓋地的窄膝襴寬底襴設計,到底是從何而來。


於是我將手邊能見到的報告和圖版,一一繫年整理,希望可以找到裙襴發展的狀況──是否是真的由寬膝襴窄底襴逐漸演變成窄膝襴寬底襴,最後膝襴消失呢?短襖搭配到寬底襴的雙襴裙,真的是穿越嗎?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4:44:00 +0800 CST  


筆者就手邊有出土馬面裙文物的墓葬,共十三個報告[1],並孔府舊藏文物、中國絲綢博物館所藏文物,及書籍收錄、網路所傳等以筆者能力範圍能蒐集到的馬面裙照片做一統計。
目前一共蒐集到馬面裙圖片62張,其中無襴裙有27件,襴裙有35件。[2]
無襴裙中有花裙6件、素裙11件、暗花裙10件。其中有8件在距離裙底約20公分處,也就是襴裙中寬底襴的位置,特地用絲線回縫,製造出裙擺不一樣的效果。
襴裙37件中,寬膝襴窄底襴有19件,超過半數。寬底襴的有5件,窄底襴的8件(以15公分為區別)。商家最常設計的窄膝襴寬底襴的馬面裙,只有3件,其中1件還是介於花裙與襴裙之間,難以分類的。


-------------------------------------------------
[1]戴縉夫婦墓清理報告、南昌明代甯靖王夫人吳氏墓發掘簡報、武進王洛家族墓、北京南苑葦子坑明代墓葬清理簡報(夏儒墓)、江蘇泰州市明代徐蕃夫婦墓清理簡報、江蘇泰州明代劉湘夫婦合葬墓清理簡報、江蘇泰州明代劉鑒家族墓發掘簡報、嘉興王店李家墳明墓清理報告、江蘇泰州森森莊明墓發掘簡報、江蘇江陰明代薛氏家族墓、明益宣王夫婦合葬墓、鹽池馮記圈明墓、貴州思南明代張守宗夫婦墓清理簡報、明定陵考古發掘報告。
[2]按:定陵出土共42件裙子,襴裙12條,可知無襴裙還是佔了多數,然而學者一般會著重於有裙襴、樣紋的裙子描述,所以收集到的圖片也就變成了襴裙居多。不將報告中有文字的裙子逐一列表統計的原因是,許多報告的描述都是妝花織金百褶裙,對於裙襴幾乎沒有描述,無法統計,所以僅就有圖片的部分作整理。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4:45:00 +0800 CST  
一、窄膝襴寬底襴的馬面裙配搭
年代問題
相對於寬膝襴窄底襴馬面出土文物的眾多,窄膝襴寬底襴的雙襴馬面裙文物實在稀少。其中孔府舊藏的妝花織金藍緞裙,因為無法確定年代,而且裙子本身介於花裙與襴裙之間,暫不列入討論。


在意義上真正屬於窄膝襴寬底襴的雙襴馬面裙,要屬孔府的蔥綠地妝花紗蟒裙,《大羽華裳》書中直接將其判定為萬曆年間(1573-1620)的衣物,不知其依據為何。傳世文物確實較難判 年代,然而在孔尚賢夫人張氏(1552-1627年)的容像中,正好畫了這件馬面裙,故而推斷這件裙子應在萬曆年間。




然而容像也有可能是後人所繪,晚明人物的容像經常穿到清代的衣服,這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容像人物的存世時間,僅能做為參考。然而在萬曆年間的張守宗夫婦墓中,也出土了窄膝襴寬底襴的馬面裙,恰好說明了,萬曆年間確實有可以這類的裙子。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4:47:00 +0800 CST  
搭配問題
張守宗夫婦墓出土的這件裙子,文字描述:中段織15公分寬的麒麟織草紋和連續回紋花邊,下端裙編織本色寬5.5公分的樹紋和鹿鳥紋,上疊縫一層15公分寬的蓮塘鴛鴦紋羅紗。可知這件裙子膝襴寬15公分,底襴有20.5公分寬。
張守宗夫墓簡報中未將衣物分男女、穿衣順序排列,但就報告所述,女屍保存完好,可推測這批衣物應以女裝居多。上衣形制[1]有:對襟半袖單衣、對襟半袖襖、對襟合領夾衣、交領單衣、交領夾衣、交領襖,並未見到子母釦的運用,也沒有見到圓領袍。(報告中用法直接搬運)
由於簡報中並無錄衣物數據,僅知松竹梅花緞交領單衣衣長98公分,淺褐螭虎方勝紋綢合領單衣衣長74公分。至於其他在簡報中,數據不明的衣物,目測也多為長衣。參看明代人像圖,對襟合領的衣服,大抵搭配素色裙子,為民間婦人常見的穿著。則交領長衣比較可能與這件窄膝襴寬底襴的馬面裙搭配。當然這並沒有穿衣順序的佐證,只是一猜想而已。






-----------------------------------------------

[1]報告中列舉出土之衣服有:淺褐流雲天鵝紋絹對襟半袖單衣(圖二四)、淺褐螭虎方勝紋綢交領單衣、穀黃素緞交領單衣(圖二五)、駝色松竹梅緞交領單衣、灰黃素緞交領單衣(圖二六)、駝色雲紋暗花緞交領夾衣、駝色素緞交領夾衣、植色素緞交領夾衣、薑黃暗花綢交領襖、駝色素級對襟半袖襖(圖二O)、駝色素紡交領夾衣、淺檀素紡交領夾衣、駝色摘虎方勝暗花緞交領夾衣、薑黃如意小花絹交領夾衣。其中「淺褐螭虎方勝紋綢交領單衣」因為有文物圖片,所以根據文物修正為對襟合領夾衣。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4:52:00 +0800 CST  
孔府舊藏雖然沒有穿衣順序的佐證,但是在容像中,我們看到由外到內的穿著應該是:圓領袍、立領長襖、內部看不見的數層的,下裙最外層是窄膝襴寬底襴的馬面裙,由樣紋對比,疑是以蔥綠地妝花紗蟒裙作為底本繪製。由這兩件裙子最可能的搭配方式看來,用作嚴謹的態度來說,窄膝襴寬底襴的織金馬面裙,搭配長襖穿著確實是最為保險的。
但是不是搭配短襖就是錯誤的?窄膝襴寬底襴的織金馬面裙,是否在禮服中屬於極枝微末節的搭配?作為萬曆年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墓葬,以定陵莫屬。定陵中兩位皇后的衣長是多少?根據出土報告的統計,孝端后平均衣長為70.35公分,孝靖后平均衣長為68.14公分。


雖然定陵中的雙襴馬面裙,清一色為寬膝襴窄底襴的。但是以現在能判斷年代兩件裙子,也是萬曆年間的,也沒有明確的穿衣順序。在萬曆那個僭越風氣盛行的年代,江浙小康之家「非大紅繡衣不服」,大戶婢女「非大紅裡衣不華」;江西贛州,「不分貴賤,不論賢愚,戴方巾、被花繡、躡履,黃裝銀頂」;都城北京,「婦人尚炫服之飾,……遇有吉席,乘轎,衣大紅蟒衣」。「今男子服錦綺,女子飾金珠,是皆僭擬無涯,逾國家之禁者也。」要是哪天穿越到了萬曆年間,將豎領、方領短襖搭配了同時代就有的窄膝襴寬底襴的織金馬面裙,人家也不會大驚小怪,畢竟那時已經「遍身女衣者,儘是讀書人」對於服飾的規範,明顯已經鬆綁。但若是搭配了交領短襖,別人可能會有點疑惑:這非是從祖母衣櫃裡翻出來的過時短衣?若是把立領、方領短襖拿出來搭配,其實也不能算是穿越,頂多是從北京瞬間移動到山東。
是否能同時空不同地點瞬間移動混搭,其實要討論到窄膝欄寬底襴的裙子是否為盛裝的必要構件。也就是春梅狐狸文中說的:膝襴是否曾被當作服裝禮制中的一條極細枝末節的規則?其實無法證實。首先文物不多,已經限制其研究的可能。另外從傳世的歷代衍聖公夫人衣冠像中也看不到佐證,多數為上衣遮蓋,無法斷定有無膝襴。至於第67代繼配葉氏的畫像中,可明顯看出並無膝襴的存在。如果膝襴屬必要項目,則容像中應該有所呈現,文物也不至於這麼少見。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01:00 +0800 CST  
一、單底襴馬面裙的發展
按照春梅狐狸的文意,底襴的發展其實是因為衣長的變化,所以逐漸加寬底襴,進而省略膝襴。照理說,寬底襴馬面裙應該出現在定陵之後,也就是明代晚期,譬如天啟、崇禎,長衣流行的時代。
然而我在整理資料時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絲博網站上就有北京豐台長辛店618廠明墓出土的「駝色纏枝蓮地鳳襇妝花緞裙」,裙長94公分,絲博網站寫其裙襴寬12公分,妝花祥鳳圖案。按照數據與裙長比例推算,12公分其實是底襴下半,應該歸於窄底襴。但是從大圖可以看到,除了12公分的妝花祥鳳底襴外,還有一圈明顯的縫線痕跡,直接造成裙子下部與上部顏色不同,在視覺上會讓人覺得是寬底襴。






這個裙襬下部有一條線的縫痕現象,在同墓中「卍字地西番蓮紋暗花緞裙」也有,網站上寫道:「裙長94釐米,裙長69.5釐米處,向裡折回一段,縫以絲線,使裙下擺有所變化。」也就是這段回縫裝飾的裙襬大概有24.5公分。「淺駝色四合連雲紋暗花緞裙」也有相似的敘述:「裙長96釐米,在裙長75.5釐米處圍繞裙子向裏縫進一條邊,形似外接裙擺。裙粳和裙帶以綢為材料,裙底邊鑲綢一圈。」這種外接裙襬的做法,在夏儒夫妻墓(1515年)中就有出現,而到了定陵中,也一樣有不少這種刻意縫出的線圈。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07:00 +0800 CST  
這種線圈在素裙、花裙、襴裙中均有運用。與襴裙並用的時候,在視覺上就會有底襴比實際來得寬的錯覺。可以推論,明人對於底襴的裝飾,其實沒有想像中得晚。只是由於文物多半褪色,我們無法得知這些特意裝飾的裙襬,裙身與裙襬的布料顏色是否一致。但就目前文物呈現的情況,裙身與裙襬應該是同色的,僅僅以線圈作為分隔,實際效果可能要真正了解內部構造,復原上身以後才能知曉。
而張守宗夫婦那件窄膝襴寬底襴的「麒麟芝草蓮塘鷺鷥紋緞裙」,應該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窄底襴5.5公分再加上15公分羅紗,將本來窄底襴與線圈的中間空白填滿,而變成真正的寬底襴,而非是北京豐台長辛店618廠明墓那件「駝色纏枝蓮地鳳襇妝花緞裙」乍看以為寬底襴,搞半天裙襴只有12公分,還是窄底襴裙。
但無論如何,單底襴馬面在明代中期顯然已有,因為北京豐台長辛店618廠明墓同坑出土的文物就是交領短襖,亦如唐白雲夫人肖像所繪製的情況。我曾嘗試將女衣長度變化與底單襴的發展做繫連。但這跡象似乎是有,卻不是很明顯,也許在大趨勢中保個別有差異,正好說明了晚明女裝百花齊放的現象,只能說底襴確實是逐漸加大的。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09:00 +0800 CST  
譬如嘉興王店李家墳M3李湘妻之墓,約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出土的平安如意萬字雜寶緞織金綢裙,裙長77,底襴約11公分。到了M1李湘妾陳氏之墓,時間約在萬曆十七年(1589年),其四季花蝶萬字雜寶織金綢裙,裙長76,底襴寬約17公分。妻妾相差46年才過世,底襴也增加了五公分之多。然而李湘妻之衣,已有衣長94的立領斜襟大袖衫,李湘妾陳氏的衣物長度則是在85-92之間,感覺上是衣長先發展了,裙裝才緩步跟進,變化速度並沒有像衣長那麼快速。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0:00 +0800 CST  
而在鹽池馮記圈明墓中,M1出土了底襴約為22公分的綾裙殘片,M1年代報告中認為與M2差不多,應該在嘉靖中,然而墓室中出土萬曆通寶,所以當不早於萬曆年間。又有底襴9公分的瓔珞紋裙殘片。若此裙為單襴裙,則可證窄底襴與寬底襴裙其實曾同時並行。若此裙為寬膝襴窄底襴,則為寬膝襴搭配長衫之又一例。(M1出土之立領斜襟長袖衫,衣長已達104公分。寬膝襴之搭配下段論述。)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2:00 +0800 CST  
另外,定陵報告中寫到有四條單襴裙,唯一有數據的是D11月白萬壽織金妝花龍襴緞裙,裙襴10.5公分,標示為下龍襴。不知是否是宮廷與民間流行不同步的關係,於是各種襴裙同時出現在萬曆年間。
之後天啟、崇禎年間的文物不多,僅鹽池馮記圈明墓M3中發現一條。(報告將M3斷定為萬曆年間,然而墓室中有出土天啟通寶,所以M3應不早於天啟)。至於孔府所藏兩條,因為難以確定年代,所以無法討論。但是按照常識與服裝發展規律來說,確實是應該往寬底襴發展。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3:00 +0800 CST  
三、寬膝襴窄底襴的廣泛搭配
如果要我建議預算有限的妹子買什麼馬面裙,我會強烈推薦寬膝襴窄底襴的馬面裙。從目前出土的文物看來,出現得最早,能搭配的衣服也最多,而且樣本也多。總之我們來用途說明它的百搭:
◆ 搭配交領各種長度的衣服:
1502年,弘治十五年,南昌寧靖王夫人吳氏墓,衣長約59公分。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4:00 +0800 CST  
1532年,嘉靖十一年,徐蕃妻張盤龍墓,衣長在75-80公分之間。




(感謝版友@龙套生活慷慨借我引用表格,省卻無數心力)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6:00 +0800 CST  
1540年,嘉靖十九年,武進王洛家族盛氏墓,衣長多在80-90之間。



(譴責報告的渣圖,幸虧還有文字敘述證明這裙子有裙襴)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8:00 +0800 CST  
1558年,劉湘妻丘氏墓,搭配的衣長為75-94公分不等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19:00 +0800 CST  
◆ 搭配立領短衣:
◎北京南苑葦子坑夏儒夫婦墓正德十年(1515年),衣長不詳。







◎益宣王孫妃墓(萬曆十年1582年),衣長69-73公分。



(還有定陵,懶得貼了)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22:00 +0800 CST  
◆ 搭配立領長衣:
◎1543年,約在嘉靖二十二年,李湘妻之墓,已有衣長94的立領斜襟大袖衫。


(立領斜襟大袖衫的圖前幾樓有貼)
◆ 搭配方領短衣:
◎ 定陵(萬曆十年1582年),平均衣長68-70公分。




◆ 搭配方領長衣:
◎1540年,嘉靖十九年,武進王洛家族盛氏墓,有長達103公分的方領比甲。(前有表格,不重複引用)
◎1558年,劉湘妻丘氏墓,有衣長88公分的方領對襟衫。(前有表格,不重複引用)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25:00 +0800 CST  
我們總有一種,寬膝襴的織金馬面搭配長襖,膝襴會被完全遮掉的錯覺。實際上在嘉靖萬曆年間流行的長衣約在80-90公分之間。此時的膝襴並沒有完全的被遮蓋住,如果衣長在90附近,說不定膝襴還會露出來。當衣長至100多公分時,則膝襴才會完全被蓋住。(具提供照片的商家表示,圖中模特兒身高172公分,衣長約105,站的時候膝襴是蓋掉的)這也是為何,在嘉靖、萬曆年間,衣長已至90時,寬膝襴的馬面仍然佔有多數的原因。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29:00 +0800 CST  
在衣長的變化過程中,群襴的變化趨勢大抵是由寬膝襴往寬底襴發展,但是變化稍後滯於衣長。於是在萬曆年間,更因為宮廷與民間流行趨勢不同,各種寬窄位置不同的襴裙,一起出現在萬曆年間,也因此形成了各種搭配的可能性。茲就所收集到的資料,統計如下表,所見有限,難免疏漏。
並不是想要就此結論,只是在現在商家織金馬面多半設計為窄膝襴寬底襴的情況下,給妹子們一點穿搭的參考。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27 15:33:00 +0800 CST  
这就要看你对现代汉服体系穿搭的容忍值,是同朝代,还是同年号,还是同墓了

楼主 梅雪無名  发布于 2016-12-30 13:47:00 +0800 CST  

楼主:梅雪無名

字数:2641

发表时间:2016-12-27 22: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3 12:01:31 +0800 CST

评论数:8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