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料,感谢“abc60324123”和“旎杩耒哿滗”

内容比较泛泛,有科普也有爆料,没时间与耐心的就别看了。
PS:我是三更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0:00 +0800 CST  
陈忠言为陕西人,32岁,为西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04级博士生,从事战机隐身技术研究。几年来,该人凭借其从事专业的背景,在很多网络军事论坛上发表一些相当专业的军事帖子,尤其是对我军歼10战机、歼20,歼31,轰六,航母和舰载机、无人机、战机隐身技术,空天飞机,乘波体飞行器等等进行技术性阐述,在网上大战所谓的GZJY们,同时也得到了爱国人士的声援。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1:00 +0800 CST  
陈忠言关于中国新一代歼击机的重要论述!
2002:
第一篇帖子是陈忠言于2002年11月27日发表于舰船知识——新浪网——空军论坛中的帖子,估计各位现在在网上已找不到了,这是偶从那时起精心珍藏至今的——————

新一代歼击机的研究与发展——611所副所长桑建华在西工大报告摘要
陈忠言 2002年11月27日

网管先生:611所副所长桑建华已经告诉与会学生,保密内容已经删除。我想他们作为研究管理者,比你我都更明白什么需要保密。所以,请你把这些发了——不牵涉泄密。
611所副所长桑建华首先按照中国标准将F14/15/16/18,SU27/MIG29,阵风,EF2000以及鹰狮划为第三代飞机。然后指出由611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歼击机与上列飞机同属于第三代,并且说明由611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歼击机已经研制成功,今年其单座型的首批将装备部队使用,双座型已经进入零部件生产阶段,即将试飞。
由611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歼击机具备以下特征——
一、我国自主研究的先进气动布局:
1、近距耦合鸭翼,利用主翼/鸭翼有利气动干扰。
2、主翼/鸭翼复合弯扭。
3、跨/超音速面积率设计。
二、多余度全权限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使全飞行包线达到一级飞行品质。
三、综合化的航空电子设备——611所副所长桑建华给出了一张座舱照片,并解释说,“采用了两条1553B总线,典型一平三下玻璃化座舱设计。”不过我在图片上还发现飞行员操纵杆两侧还各有一台显示器,我不知道用途。
四、长寿命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疲劳损伤容限设计,整体油箱密封设计,复合材料应用,翼身融合设计。采用大型整体数控件加工,整体喷丸处理等工艺,并采用整体复合材料机翼。
五、CAD/CAM/CAE用于设计制造全过程。全专业三维造型,空间协调,电子样机,产品数据管理,无纸加工。
六、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
七、隐身设计——出于保密原因,611所副所长桑建华没有多说,一带而过。
综上所述,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HUGA兄,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必然已经可以使用,否则,没有哪个飞机设计师会把毛病百出的发动机装在即将交付的飞机上。
刘大响那篇文章,在99年就发在某刊物上,而且当时他已经退休。他的文章写作的年份还要前推,其文是基于当时的保密需要与当时的工程进度来写的,难免与以后的发展变化不完全一致。而611所副所长桑建华的报告是基于现在的保密需要与现在的工程进度来写的,所以更是事实。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2:00 +0800 CST  
这是第二篇发表时间不详:

有关歼十过时论
陈忠言
小红的话不过这么几条——
(1)歼10应该在10年前进入服役,否则便无存在价值。
从现在开始,美国的F22战斗机已经小批量装备空军,并将取代F15作为主力制空战斗机。而我们的“歼10”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已大批进入部队。若以后歼10大量装备空军之时,将形成歼10直接以美国F22为主要作战对手的态势,以歼10的能力恐无胜算。那歼10服役与否又有何实际价值???
(2)在不久的将来以F22、JSF(X35)为代表将进入隐身空战阶段。空战模式的革命性转变使得几乎没有隐身能力的歼10战斗机丧失生存条件。
(3)歼10过高的造价使其已经脱离与苏27高低搭配的最初设计定位。
从前些阵子论坛内的照片看,机体已明显大于“狮”战斗机的歼10看来,恐怕网上胜传“歼10造价几近苏27”并非空穴来风。以我国的实际经济状况,若歼10单价不能控制1500万美元/架以下,则经济能力不能保证歼10大量装备部队。
(4)不具备独立制造和进一步发展能力
1978年末,F16A首批装备美国空军,随后美国便开始了对F16的改进工作。1983年,我们大家今天看到的F16C试飞成功。较之前者,F16C的作战能力已大幅度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战斗机快速研发改进工作的重要性。而我国目前对歼10尚无完全独立制造能力,雷达、发动机、导弹、电子设备等关键技术还需俄罗斯扶持和支援,歼10前景堪忧。
不过,除了第一条有道理之外,其余的,又是做港台媒介的扩音机,没办法,这是这个人一贯的作风,从来不考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唉,我再贴几条吧——
VS2、至于歼十的隐身能力,设计时还是考虑了的。其翼身融合的设计,就考虑了隐身的需要,另外,歼十是采用了隐身涂料,至于涂料的牌号,大家就不必知道了吧,等待时间的公开吧。隐形措施一是气动布局的考虑,二是隐身涂料,举个例子,其座舱盖的镀膜对雷达波的散射率,就远高于“阵风”与EF2000,这在《飞机工程》上有专文论述。歼十采用了多项目前只有F-22采用的技术,具体数据我不便说,请谅解。
VS3、歼十的价格比SU27要贵,这主要是其选用了新材料与新电子设备,比方说,其机身加强框与另外许多承力部件,都采用某新型钛合金;而蒙皮又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不过,没有大批量生产,也是个涨价的原因。
VS4、有关WS10的问题,我所知道的是——他是多年前的项目,本身是为一种新研型号飞机配套的;现在我可以接触到一些实际的东西,但是不能乱说,就说说在601实习的一些内容吧。当时我问一位教授,“WS10性能如何?”可惜老人家说,“这不是实习范围,我只能告诉你他的推力比AL31大,推重比在8-8.7之间,可靠性也可以,但是装到SU27上到底如何,还不好说。”当然,现在我知道这些话是实情,而且也多少知道其所用材料也比较先进,虽然比之于F119/120/AL41等还有差距,但是也算是个里程碑了。另外我也想告诉大家,新的后继发动机,也已经展开了工作,如果按计划的话是不会让大家久等的。至于航空报上的消息,我不便评论,但是,既然是公开的报道,那么由于中国的保密状况,总是要落后于时间的。而且,WS10不是他说的那种型号。雷达也是国产货,并非俄罗斯的货色,性能我不必说,你可以去查公开的《现代雷达》,只要你嗅觉灵敏,不难发现。而且我可以告诉你,矢量喷管我国的研究也开展了多年,现在也大有成果,说到应用阶段也不为过。汉和信息上的消息多是外界推测,实际上,我只能告诉你,歼十的发动机与电子设备,均为国产,发动机为606与黎明合作搞的,研究期间西发也曾参与;电子设备为613/618等所以及南京电子部14所联合搞的。如果你能看到《飞机工程》的话,老兄应该可以知道我火控系统比F16C的先进多了,仅无故障间隔时间这个指标就比F-16C的高几倍。而且其气动布局决非抄袭“狮”,是我们自己算出来的——尽管其中借鉴了一些F15系列的技术。但我还要说,98年3~4月试飞的歼十,早非F16C/D之流所能相比!!!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3:00 +0800 CST  
第三篇!第三篇帖子发表时间不详:

去年的陈忠言关于国产飞机的一些重要论述
摘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该文章本意只限于辟谣,使大家能对祖国有点信心。《中国航空报》2000、5、8上报道了沈阳成都西安三地3所3厂有关重点工程的报道,沈阳已完成了11号的重大节点任务,成都也已到了10号的装备部队的冲刺阶段,而西安的HX已经到了样机协调阶段,可以说都大有突破。几种新机目前正在测试研制,“某A型飞机正常布局,机头进气;某B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某C型飞机正常布局,两侧进气(有附图,决非歼八),带翼尖弹;某D型飞机鸭式布局,腹部进气,双发双垂尾……”这也不是预研报告,这些文字节选于98年第三期《空气动力学学报》,本身是在计算飞机全外挂时的表面镜像涡流系统,来讨论外挂的影响。已经属于工程应用校核计算了!
至于中国飞机到底落后几年,不好妄下断语,不过听601所的一句玩笑是“咱们这几年也赶上不少,咋说也与西欧平局了”,另外的详细气动计算,请参见98年那几期《空气动力学学报》,在此正告那几个动则说我国飞机采用外国设计的人,别一听国外媒体瞎叫嚣,就信以为真。我国的飞机,可都是我们国家的航天人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算出来的!
据《成飞情报》2000、1上所看,歼十采用了多项目前只有F-22采用的技术,具体数据不便说。另外,成飞版的《航空工程》也有报道。引进SU27一为应急,二也图其国产后的造价(具体数据不能说,但可承受)。而歼10却不然,外界多传其为仿以色列“狮”,但在我们课堂上学的却说她是参考了F15的设计思想而自行设计的,固然“狮”已经深入人心,但学的毕竟如此,也只好实说了。另外,在沈飞实习时,看到了其为成飞加工的歼10的机身加强框,钛制,单价令人吃惊(不便说数字),由此可知整机价格了!!所以引进SU27还是值得的。《中国航空报》2000、5、8报道,10号已到了装备部队的冲刺阶段,有关歼十的消息,今天仍有保密必要,现在世面上连它是谁设计的,参考的什么机型都以谬传谬,还不能说明保密的可靠性?再说,今天可以在内部资料中查到许多较详细报道,可以说也已经解密了,只不过限于工作原因,大家看不到而已,怨不得航空部保密太严。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3:00 +0800 CST  
偶来总结一下偶转发的这三篇出自陈忠言之口的猛帖的精华之处
1 我国自主研究的先进气动布局:近距耦合鸭翼,利用主翼/鸭翼有利气动干扰;
2 综合化的航空电子设备:采用了两条1553b总线,典型一平三下玻璃化座舱设计;
3 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WS10,推力比AL31大,推重比在8-8.7之间,
4 隐身设计:歼十的隐身能力,设计时还是考虑了的。其翼身融合的设计,就考虑了隐身的需要,另外,歼十是采用了隐身涂料,其座舱盖的镀膜对雷达波的散射率,就远高于“阵风”与EF2000;
5 火控系统比F16C的先进多了,仅无故障间隔时间这个指标就比F-16C的高几倍;
6 歼十的价格比SU27要贵,而且中国空军很难承受的起(定远注——SU27单价至少在3500万美元以上,由此推测歼十的单价至少在4000万美元至4500万美元之间,比还未服役的JSF的3500万美元还贵),如果不达到一定产量,则单价就降不下来;
7 其气动布局决非抄袭“狮”,是我们自己算出来的——尽管其中借鉴了一些F15系列的技术,明白说就是她参考了美制F15“鹰”而非以色列的“狮”的设计思想而自行设计的(定远注——难到中国连F-15这种美国极保密的机机也能搞到????意外!)。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4:00 +0800 CST  
2007:
陈忠言有关肥暴(飞豹)改进的几个问题
有关肥暴改进的几个问题

————1、肥暴a相对于原型肥暴在外形上的明显变化主要是腹鳍换为钛合金超塑成形腹鳍,座舱风挡改为整体圆弧风挡。
其他改进主要集中于内部承力结构件改为钛合金,重构内部空间以利于新的机载设备安装,其老式航电系统改进为综合航电并换装jl10a这种改进型雷达。
至于发动机,已然是国产ws9,据说比原始斯贝推力大了几百kg。可以说变化不大。
————2、至于换装新式发动机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太明显的表现,泰山ws13现在还在试车,定型需要一段时间,至于对肥暴的适应性改进更待时日,而且气流量以及尺寸和安装位置都和ws9有所不同,肥暴要换后机身进气道等位置需要大动手术。
太行ws10现在正是香饽饽,歼十、歼十一都在争抢,肥暴一时半会根本排不上队,而且气流量以及尺寸和安装位置都和ws9差别很大,肥暴要换除了后机身进气道等位置需要大动手术之外,整个飞机也要进行气动、结构改进来适应发动机,难度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
唯一一个有可能的就是西安红旗厂现在策划改进ws9的ws15,其推力变化不大,但是推比大有提高,蚝油率也会有大的下降,而且原型机就是肥暴现用发动机,改装难度不大,这样改装后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肥暴今后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挂载不同武器的适应能力,比如最近我在603以及西飞能够得到的资料显示,现在做的改进型就是要改装新的航电以及雷达,改装电传,并且改装前后缘机动襟翼以提高肥暴起降和机动能力。这些改进主要为了适应挂载空射弹道导弹的需要。至于具体是什么型号的导弹,我无可奉告(也不知道),下面就用一种出口的导弹b611为例来说明一下大概情况:
国内使用型的b611导弹现在主要还是作为陆军支援火力,为三联装运输-起竖-发射车,自重比航展b611有所增加,体积不变,在大大增加弹头重量情况下射程与出口型减轻弹头重量的最大射程相比还有富裕,出口型最大似乎是280-300km。空射型也就是在陆用型号之上稍加改进而成,根据肥暴的挂载能力和各个挂架承载能力,一架飞机挂载两枚也就四吨左右,完全可以视为飞机正常作战负载。改为空基,其射程随便估计一下也会提高到450km左右吧,而且这种东西末端速度根据航展资料也在6ma左右,如果根据df15、df11的成熟技术改为具有末端机动能力并且释放诱饵,更是让海上目标防不胜防——所以这种武器还是很有改装的必要地。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4:00 +0800 CST  
2008:
陈忠言:等离子体隐身—理想还是现实

等离子体隐身——理想还是现实
作者:陈忠言
(本文所引用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维普期刊网公开资料)
当任何不带电的普通气体在受到外界的高能激励作用(如对气体施加高能粒子轰击、激光照射、气体放电、热致电离等方法)后,部分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原子因失去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离子,这样原来中性气体就因电离而转变成由大量自由电子、正电离子和部分中性原子组成的宏观仍呈电中性的电离气体,这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被认为是继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之外的第四态物质即等离子态,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的支配。尽管等离子体在整体上呈电中性,却具有了很好的导电性,普通气体中如有0.1%的气体被电离,这种气体就具有很好的等离子体特性,如果电离气体增加到1%,这样的等离子体便成为导电率很大的理想导电体。
等离子体按其热容量大小,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
(1)高温等离子体
高温等离子体是完全电离的核聚变等离子体,温度高达108K数量级,由核聚变反应产生。
(2)热等离子体
热等离子体为部分电离、温度约为104K数量级的等离子体,可以由稳态电源、射频、微波放电在1000Pa以上产生。热等离子体又分热平衡与非热平衡型,热平衡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充分传递给重粒子,电子温度与重粒子温度相等;非热平衡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不能充分传递给重粒子,电子温度高于重粒子温度。
(3)冷等离子体
冷等离子体是电子温度很高、重粒子温度很低、总体温度接近室温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可以由稳态电源、射频、微波放电在1000Pa以下产生。这种等离子体是常用机载隐身等离子体。
运用等离子体隐身的方法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高频和高压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以便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所需厚度的等离子体以达到吸波和隐身的目的;另一种是在飞行器的特定部位如强雷达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射线在电离空气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云具有足够的电离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电磁波具有足够的吸收和散射能力。
1 等离子体隐身的机理和特点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等离子体互相作用的特性来实现的,其中等离子体频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等离子体频率指等离子体电子的集体振荡频率,频率的大小代表等离子体对电中性破坏反应的快慢,它是等离子体的重要特征。若等离子体频率小于入射电磁波频率,则电磁波不会进入等离子体,此时,等离子体反射电磁波,外来电磁波仅进入均匀等离子体约2mm,其能量的86%就被反射掉了。但是当等离子体频率大于入射电磁波频率时,电磁波不会被等离子体截止,能够进入等离子体并在其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传给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被带电粒子吸收,而自身能量逐渐衰减。
等离子体之内电子密度越大,振荡频率越高,和离子、中性粒子碰撞的频率就高,对雷达波的吸收就越大。同时雷达波在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由于在等离子体中有大量的中性分子或原子,所以还存在着介电损耗。等离子体介质在雷达波交变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现象,在极化过程中,电荷来回反复越过势垒电场的能量,表现为电导损耗,松弛极化损耗和谐振损耗等。另外,由等离子体发生器喷射到飞机外围空间的等离子体是非均衡等离子体,处于非热动力平衡状态。经过一定时间离子间的碰撞才达到趋向密度均匀和温度均匀的热力学平衡状态?
等离子体隐身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
(1)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身效果好,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极其便宜;
(2)由于等离子体是宏观呈电中性的优良导体,极易用电磁的办法加以控制,只要控制得当,还可以扰乱敌方雷达波的编码,使敌方雷达系统测出错误的飞行器位置和速度数据以实现隐身;
(3)无需改变飞机等装备气动外形设计,由于没有吸波材料和涂层,维护费用大大降低;
(4)俄罗斯的实验证明,利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不但不会影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还可以减少30%以上的飞行阻力。
虽然等离子体隐身具有很大优越性,但也存在以下难点。
(1)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能力在不同条件下相差非常大,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如等离子体的密度、碰撞频率、厚度等,入射电磁波频率、电磁波入射角和极化方向等,如何在应用中实现最佳参数并随外界条件进行调节,有一定难度;
(2)飞行速度对等离子体的影响;
(3)等离子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气等离子体技术、电磁理论与工程、空气动力学、机械与电气工程等学科等,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
2 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及其特点
产生等离子体主要有热致电离、气体放电、放射性同位素、激光照射、高功率微波激励等方法。而目前在机载条件下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气体放电法和涂抹放射性同位素两种方法(二者均产生非均衡冷等离子体),其中常用的气体放电法分为以下几种:
(1)大气压下的介质阻挡放电和辉光放电:
大气压下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和辉光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无需真空装置,因此系统结构简单,已在许多技术领域广泛应用。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可以在局部获得1014/cm3左右的电子密度,但是由于介质阻挡放电实际上是丝状流光放电,在两电极间放电丝是随机分布的,这样等离子体是极不稳定的;同时,在两电极间加的是高交变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的一个放电电流脉冲只维持几微秒的时间,其占空比很小,在电流脉冲过后,等离子体扩散很快,以致于在大部分时间内,雷达波并未被等离子体所吸收。所以,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来产生用于隐身的等离子体受到极大的限制。国内测试了在梳状电极间施加交流高压所产生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微波的衰减情况,采用不锈钢电极,并用薄玻璃管套封,电极间距离为1.5cm,当电压在3-5kV,100-10kHz范围内变化时,利用网络分析仪在2-18GHz内扫描,几乎无法测出等离子体对微波的衰减。在一定条件下,流光放电可以转化,得到大气压辉光放电。近年来,国内外均对此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虽然该等离子体均匀性较差、厚度较薄口,但当放电电压和频率适当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对微波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由于大气辉光等离子体可通过覆盖在目标上的梳状平行电极来产生,入射微波可直接进入等离子体并与之发生作用,如果能改善其均匀性,提高其厚度,并能从理论上找到最佳电压和频率,将有助于加速其在隐身上的应用。
(2)电晕放电:
有时也称为单极放电,是指发生在电击穿之前的电气上受压状态的气体中的尖端、边缘和丝附近的高电场区的一种汤森暗放电现象。电晕根据所加电压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晕和脉冲电晕。对于直流电晕,由于气体直流耐压的限制,电晕电流相当小,因而等离子体密度低,很难达到隐形的要求。当采用脉冲电晕时,可以大大提高放电电流,因而等离子体密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当针电极布置得足够密,范围足够大时,可以形成等离子体“帘”。但是,利用脉冲放电,除非脉冲重复频率足够高,否则会出现与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时一样的占空比问题。
(3)直流辉光放电:
直流辉光放电是一种研究得比较透彻、理论比较完善的技术,是指采用直流或脉冲直流高压,使气体发生正常或异常辉光放电,但通常利用其正常辉光区。需要指出的是,放电多是在封闭腔中产生的,必须有真空容器和抽真空的相应装置,真空腔应采用透微波的材料,如玻璃。利用直流辉光放电装置产生等离子体,其电子密度、温度等参数基本能满足要求,但是在通常的应用场合下,这些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体积均较小,如经典直流放电管的直径通常只有1~2cm 左右,两电极间距离也只有几厘米,远远不能满足隐身要求。根据气体放电的相似性原理,如果增大电极的面积和间距,而放电电压不变,则会相应地降低等离子体的密度;同时,由于放电是在低压(通常≤ 100Pa)下发生的,其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约为108Hz量级,远小于雷达波频率,因而碰撞衰减较小。如果在经典的辉光放电装置中引入外加磁场(通常采用磁镜结构),形成气体的潘宁放电,则一方面可以在增大其体积的同时增大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同时还引入了电子和离子对微波的回旋共振吸收,从而有利于增大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但是,与高气压下等离子体的宽波段碰撞吸收不同,该吸收的带宽较窄,并受碰撞频率的影响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4:00 +0800 CST  
(4)强电离气体放电:
近年来,国内有人提出将高气压强电离气体放电方式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用于隐身,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认为利用强电离气体放电方法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实用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可望解决当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但这一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模型尚需要完善,工程实验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兵器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核素是另一种产生等离子体的常用方法,其涂层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α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波有最强的吸收。与气体放电法相比,涂抹放射性同位素这种方法比较昂贵,而且维护困难。
另外,热致电离法也可产生热等离子体,这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任何物质加热到足够的温度后都能产生电离,当粒子所具有的动能,在粒子间的碰撞中足以引起相碰粒子中的一个粒子产生电离时,才能得到等离子体。如将铯放至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而得到等离子体。实验表明,只有在碱金属存在的条件下,热致电离才能产生一定密度的等离子体,如用于磁流体发电的低温等离子体。而微波产生的冷等离子体比直流或射频等离子体有更高的电子温度,用微波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是气体击穿,击穿的条件是微波电场的均方根值大于击穿电场强度。当外磁场存在时,如果微波频率在电子回旋频率附近,击穿空气所需的电场强度大大降低,这可以降低机载条件下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的产生条件。
3 国内外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与进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着手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前苏联最早开始进行等离子体实验的重点是等离子体在高空超声速飞机上的潜在应用;90年代初,美国休斯顿实验室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投资65万美元的实验表明,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使一个13cm 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截面在4-14GHz频率范围内平均降低20dB,即雷达获取回波的信号强度减少到原来的1%;1997年,美海军委托田纳西大学等机构发展等离子体隐身天线,其机理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天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雷达发出的探测信号,初步的演示已显示了这种天线的发射接收功能和隐身特性。美国在其《1997年国防部基础研究计划》中也提到,“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军用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可见美国对等离子体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俄罗斯取得了较多进展,其研究成果领先于美国。据报道,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在地面模拟设备、自然条件下以及飞机上进行实验充分证明了这种隐身技术的实用性。第一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片,其厚度为0.5-0.7mm,电压几千伏,工作电流仅为零点几毫安。将这种等离子体发生片贴在飞行器的电磁波强散射部位,即可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发生器中加入易电离的气体(还需携带专用气体),即可产生等离子体(但产生的等离子体厚度仍嫌过小),第二代产品重量不到100kg,耗电不超过几十千瓦(对飞机所能承担的有效载荷与供电功率而言仍嫌过大)。经飞行试验,它除了具备第一代等离子体隐身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通过向敌人发出假信号,使敌人判断错误来实现隐身。据报道,这种技术不涉及飞机本身的空气动力系统,在不影响飞机技术性能的同时,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一定频率的雷达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0%以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产品都已进行了成功实验。本世纪初,俄罗斯公开的可与美国F22相抗衡的第五代战斗机米格1.42据说就是试验了这项先进技术。目前,克尔德什研究中心正在研制更有效的第三代产品。据推测,第三代产品可能是利用飞行器周围的静电能量来减小飞行器的雷达反射截面。俄罗斯的最新试验表明,应用第三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4-14GHz频率范围内可以使米格飞机的RCS值减少到原来的1%。
除美、俄外,法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有源隐身系统,据报道可能会采用等离子体屏蔽技术。对等离子的某些研究成果很可能用于作战飞机特别明显部位的屏蔽,如空气进口,排气口或机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已研制出了等离子体隐身天线。
鉴于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中国在等离子体隐身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约10年时间。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有关院系都在进行等离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对等离子雷达隐身方面已经取得了原理验证上和工程试验的成功,并有很多独到的创新,预计再经过大约l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飞行器即有望实现全面等离子隐身。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5:00 +0800 CST  
4 目前等离子体隐身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等离子体隐身也有它本身的不足之处,如等离子体发生器有较大的重量和体积,产生等离子体的功耗比较大等;飞机上安装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部位本身无法雷达隐身和等离子体发光暴露目标的问题;等离子体的高温损坏机体材料以及等离子体对机体材料的腐蚀问题;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问题是同位素的剂量难以控制等。实现等离子隐身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等离子体包层的电子密度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等离子体隐身的有效频率范围一般在20GHz以内,还没有看到等离子体隐身技术适用毫米波波段的报道。
等离子体发生器一般采用气体放电法产生非平衡冷等离子体,这类发生器很大的重量、体积和功耗构成了阻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问题。因等离子体隐身需要的电子密度和振荡频率较高,并需要大面积使用,所以,若要求覆盖Ku波段以前的所有雷达电磁波,所需要的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为4.02×1012/cm3的量级,相应的电子与中性粒子的碰撞频率为50-200GHz——这比当前工业上使用发生器能力高出1-2个量级。而又因为等离子体发生器发出的等离子体要喷射到机体外部空间使用以形成变密度的等离子体云,导致与密封空间情况完全不同,等离子体复合速率大大增加。按飞机所需空间计算,等离子体云最小体积为25-30m3,使用压力0-1个大气压,这是现有等离子体发生器难以达到的量级——要达到这个量级,等离子发生器重量和体积都会有几个数量级级别的增长,这是内部空间有限并且有效载荷有限的飞行器所不可接受的。而且,在实验室条件下,虽可利用目前的常规放电方法来产生这样电子密度量级的等离子体,但不足在飞机外围这么大的空间中使用。而要产生在飞机外围空间使用的体积为30m3的等离子体云,即使电离最易电离的氦气,所需功率也高达95000千瓦,这对机载电源来说,是很难达到的。何况,飞机上还不希望携带惰性气体。而若直接电离飞机周围的空气,因空气更难电离,所需功率比上述值还要大一个数量级。
高温问题也是等离子体在航空隐身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高温不仅毁坏机体,也会引起额外辐射。我们感兴趣的是冷等离子体,而实际在非均衡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还高于10000摄氏度。过去,人们将等离子体的这一能量集聚起来做成电子枪,用于等离子体切割、焊接、表面处理等工业部门之中。可以断言,航空隐身工程可应用的就是非均衡的冷等离子体。产生这种等离子体的可能是一种低气压气体放电装置:当气压为13.3~133Pa时,电子温度高达10000℃,而等离子体温度只有300℃,不会烧坏机体。另外,若无法控制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密度,会造成飞机表面材料的溅射腐蚀和表面发泡,形成三维缺陷(如针孔、气泡等缺陷),导致材料强度、硬度和飞机气动性能的下降。
涂抹放射性同位素虽然可以实现飞机某些强散射部位(如进气道内腔等处)的隐身,但是其剂量难以控制,其生产、使用和维护的代价极为高昂,后勤维护也非常困难,其放射性还会给周围人员带来伤害。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等离子体层较薄,产生速率较低,造成电子密度不够高,无法满足飞机对宽频段、大面积以及全方位的隐身需求。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在现阶段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所有相关研究成果报道也仅限于实验室的试验结果与数据,远非实用产品的实际使用报道,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距离完全实用化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等离子体隐身在现实中还不是实用技术,还只是我们的理想。
5 等离子体隐身研究的新思路
近年来,国内有关研究单位提出了将高气压强电离气体放电方式产生的非平衡冷等离子体用于隐身,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认为利用强电离气体放电方法产生非平衡冷等离子体的实用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可望解决当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2005年,我国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强电离放电间隙中大多数电子具有的能量足以把氮、氧等作为空气成分的气体分子电离成高浓度等离子体,其等离子体浓度也可能达到1015 /cm3左右(而用于隐身技术的临界电子浓度在1012/cm3这个量级),远高于弱电离放电7个数量级。这就有可能使现有的弱电离放电非平衡冷等离子体源及其反应器的体积、质量、能耗等主要参数也相应减少5个数量级左右,为其在军事装备和工业上应用铺平了道路。再加上强电离放电的电子平均能量达到气体分子的平均电离能,这就能解决过去科学技术无法解决的军事和经济上的一些重大的技术疑难问题。它在未来的军事、经济上的应用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还在2005年进行了外加非均匀强电场、空间电荷形成的本征电场对离子(正、负离子)的作用力及其定向运动(漂移)规律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高浓度离子(>1014 /cm3)在雪崩头空间积累电荷的物理演变过程及其物理量概算方法,并着重研究本征电场对气体电离过程以及对离子的运动速度影响规律。这就为研制强电离放电非平衡冷等离子体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他们采用通过气体把外加力作用到强电场中的离子上,当外加作用力大于电场束缚力时,就可使强电离放电非平衡冷等离子体源里的高浓度等离子体部分或全部被输送出去。已经做到一个有效放电体积仅为0.8cm3的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处理气量达到12 m3/h,输出的等离子体浓度达到了1012/cm3以上,还有提高2个数量级的余地。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最近研制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是一种薄片式器件,外型尺寸为:厚0.15cm,宽4cm,长5cm、10cm、20cm 三种规格,根据要求选取,它可贴附在电磁波强散射部位或进气壁上。它具有如下特点:
(1)折合电场强度高,电子浓度高(在1O15/cm3-1O16/cm3之间,而用于隐身技术的临界电子浓度在1012/cm3这个量级);
(2)外型尺寸为0.15cm×4cm×20cm 的器件放电消耗能量仅为100W,能产生10L等离子体,而其自身质量仅为0.1kg。在4GHz-14GHz频率范围可使飞机的RCS值衰减30dB,减少到原来的0.1%;
(3)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产生器件外表面自身也具有隐身性能。
采用强电离放电方法可使非平衡冷等离子体产生器件(或叫等离子体发生器)体积、质量以及放电能耗成几个数量级减少。用于隐身技术的临界电子浓度在1012/cm3这个量级,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产生器件产生的大产成量的冷等离子体的电子浓度大于1O15/cm3,再稀释1000倍后也足以满足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要求。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高气压强电离气体放电法产生的非平衡冷等离子体的理论研究与工程试验为今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实用化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虽然现阶段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还不是一项成熟实用的技术,但是,我国在高气压强电离气体放电方式制备等离子体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为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指明了一个崭新的可行的方向,也提供了诱人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实用化前景。相信今后在我国科技人员的参与下,国际上对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必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快速突破的时代。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7:00 +0800 CST  
2009:
咱的激光武器已经实现了战略节点防空区的陆基部署,海基版的成功做过打靶试验,只待大驱的实体成型,而空基版的主要是碍于平台的缺失,激光领域的其他应用比如说蓝绿激光的海洋战术通讯是组织狼群战术的有效手段,同时激光核聚变对于核子试验和其他极端的物理临界条件的模拟也有很大的作为。。,当然其在咱一些领域的应用也让人侧目

电磁炮咱做过很多的试验,但技术还不成熟,距离实战化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就弹丸的超远程制导来说就是一个很棘手的绊脚石,依目前而言,10年之内别奢望有本质上的跃进

某方有过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但已经下马。轰6系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某方中程精确打击力量的空中主力平台,而次轨目前已具备局部的实战价值。类似B1,2和52以及海盗旗性质的洲际打击平台是某现今投射力量的真空区,这也是战略需求和发展节奏所决定的

曙光女神曾多次到某方上空进行战略侦察,起初某方确实无计可施,其速度和高速令所有的防空武器望“空”兴叹。后期某方的神秘“死光”对其进行照射实施软杀伤,严重灼伤了其锐气,女神姐姐这才从此止步于国门之外,某方的防空体系就成为了它难以涉足的“雷区”。某方是目前唯一一个成功对其有效绝缘于国门之外的国家,也是唯一可以对高空高速目标用激光实施有效杀伤的民族

歼11B型已经批量列装,机载火控雷达系统控镇雷装备了和歼10B同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此型雷达已在歼8上得到了成功的验证和测试,机体大量采用了碳碳纤维和钛合金材料(四代的此类材料也由沈飞提供),同时也移植了其他四代的技术,包括四代格斗导弹等,整体性能堪比苏35

首批6架WZ10已经装备了38集团军,配套的发动机涡轴9是仿制品,性能基本够用,装备WZ9和WZ11的涡轴8在经历多年的技术消化之后才修成正果,涡轴10还在研制ING,但技术水平不是很先进,这方面依然是咱的短板。WZ10的侦察系统主要采用的前置的激光飞秒装置和毫米波雷达,配备的武器系统主要有红箭10激光波束制导反装甲导弹,TY-90空空导弹和火箭弹。此型不会大量装备,改进型也在研制ING。其平台和发动机一般,战术使用和作战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但武器系统很先进

歼10B融合了很多丝带技术,像丝带格斗弹,有源雷达,局部等离子隐身,碳碳纤维和钛合金材料,三维喷口锥形尾焰的红外抑制技术和光传控制技术。当然也有加强版的三代技术,比如航电中双1553B数据总线的宽带扩容,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光学陀螺仪,牵引格斗弹大离轴发射的新型头瞄具,新型光电探测器和水泡型座舱等技术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7:00 +0800 CST  
WS15的推重比为11,与F119的差距在3-5年左右,但MD更先进的发动机快出来了,差距依然很明显,这需要正视。

1.燃料电池技术由深圳某家公司提供,与德国技术各有所长。
2.某方的反卫星手段很多,像制造等离子云,地面激光软杀伤和KKV,寄生星和太空涂鸦等等,这些攻击方式主要根据轨道高度的差异灵活的选取。咱的次轨已经具备部分局部的使用功能,到2015才可堪大用,空天战机和其他空间武器还很遥远
3.在093和094的改进型中就开始装备高温堆,而明年底下水的095也会采用其作为主动力(备用动力是高能蓄电池组,推进器是泵喷),小堆正在测试

地球上的文明经历了四季,这四季文明中间存在着断层和缺失,前三季文明坍塌和崩盘的原因是地外文明的侵入和其地球内同期各大文明争夺主导权,而中华文明早在前几季文明就已经开始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并没有随着文明的湮灭而陨落,在地球文明的真空期依然顽强的抗争着,直到其所需要的营养和元素再次凝华成孕育文明的土壤,中华文明的基因再次发酵,进化,直到蜕变成今天的新文明面貌,而月球上承载了中华文化在上几季文明遗留的残骸,登月不仅仅是科技上的跃进,也是追寻我们文明之根的征程

不仅燃料电池,斯特林和闭式柴油机我们的发展也是可喜的,还是那句话,为适应我们自己的战术要求,我们的系统有着自己的标准。
某方的水下弹道导弹多次做过从沿海地区射向新疆某靶场的实体试射,以超级计算机为载体的模拟试验也做过不少,巨浪2具备了大深度多波次向8000-10000公里之外的战略目标实施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四代技术在枭龙和歼10上有很多的先期技术验证,歼10的衍生版本至少有两个,双发大十已下马
某国冲压型空空导弹已试射成功,射程比流星稍远,但大射程在实战中的价值并不是很大,特别非动力段的有效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毛子号称打到400公里之外的的超级导弹的说法只不过是为推销其武器做的虚夸广告词而已。洛阳某院的型号很多,编号可以排到PL-2X了,当然中间的数字有空缺。
关于激光反导系统某方在应用方面确实在领跑,这要感谢马和王两位院士的开创性贡献,也要感谢哈工大某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南某研究院的工程化研究。

关于路基的激光武器就不多说了,海基版的确要面对很多的难题,比如舰体的颠簸摇晃,海面上笼罩的烟雾等,这些对激光的影响,特别是对观瞄设备的影响很大,但这些对于咱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其早期的预警由宙斯盾雷达系统提供,其后续的探测,跟踪定位直至最后的攻击则有红外探测器和激光雷达系统来完成

如果咱的战略节奏不出意外的话,某方会在2015-2018这个时段对南海和中印边界争端问题总摊牌,至于摊牌的形式并不单纯武力介入,而是多线的有机联动,伴随着某些特殊事件的发酵。至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某方在时间上的容忍底线是2020年,实现了在经济上整合到某方为主导权的经济圈中和在军事上形成绝对的鸿沟之后,回归将成为两岸的主流。某方新战略体系的完成意味着“韬光养晦”期搁置的问题将会在一一的解决。

丝带最大的沟坎的确是发动机,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WS15与重4的进度基本上是同步的。重4是全国大协作之下的产物,611负责机体的总体设计,601则是复合材料和机体结构的技术攻关,其他参与的单位上百家。与其说这是技术上的攻关,到不说是一项政治任务,如果完成不了那一把手的政治前途就会黯淡无光,所以无论是611或是601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私心,有的只是通力合作。而在其他方面611和601有一定的竞争是正常的,也是良性的。关于他们之间的争竞在几经流传之后也会产生信息真实度上的失真,我们听到和看到的距离真实的状态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补充一下,磁流体推进已有实体验证平台,呵呵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7:00 +0800 CST  
北斗2在2015会完成体系内组网,现在或即将服役的各武器平台都预留了接口。咱跟毛子有卫星资源共享协议,战时北斗2会跟毛子的导航系统捆绑,这双方战略利益交集下的战略合作。说到战略合作咱跟毛子已有过先例,90年代咱拿出国家战略储备黄金和其他物资置换毛子的北极冰盖下海图

北斗2的军用定位精度是0.3米,原子钟等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向地面发短信,2015完成体系内组网,与其他天基系统海洋监视卫星,气象卫星,雷达侦察卫星和中继卫星等可以交联.到2015年某方的卫星系统有能力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秒级的信息下达,届时覆盖西太平洋的信息化框架将成型

除了99A2之外,目前正在研制中的“智能坦克”是某方面向未来的杰作。就99A2而言,它的性能在当今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德系1500马力涡轮增压四冲程12缸中冷式柴油机,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激光对抗装置,主动防御系统,55*125滑膛炮+特种合金穿甲弹(碳碳纤维弹托+XX弹芯),新型陶瓷复合装甲和双防反应装甲,二代热像仪和多模定位导航接口等等,国产主战坦克终于翻过了与豹2同台竞技的一页

歼10B采用的就是局部等离子隐身技术,此外咱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一定的电子战能力,后续批次的14将会采用光相控阵雷达技术,做为有源雷达的补充,最值得一提的是激光压制系统,与F35后续型用的殊途同归。

咱武10的改进型正在做,发动机已经出来了涡轴9

095正在北方某地建造呢,明年的这个时候出来。定位为巡航导弹核潜艇,首批两艘,动力系统为高温堆+高能电池组+某型发电机+泵喷,武器外挂,650MM鱼雷发射管配备超空泡鱼雷,线导鱼雷和某仿制版尾流自导鱼雷,共形声纳,同时配有高清晰数字海图包括重力海图(不同比例的海图无缝拼接),光学陀螺仪,水文状况实时修正系统和水文与世界各舰艇的声纹数据库。当然还有组织狼群战术的蓝绿激光通讯和与地面长波电台通过电离层和地幔进行的极低频通讯。此外,像线谱探测技术和高分辨率的声纳阵列可以远距离发现目标,某单位从白俄罗斯引进了焊接机,采用了国产最型多轴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比以往有了很多的提高,对加工出的标准件焊缝进行探伤,发现误差小于预期。噪音在100分贝左右,发动机零功率输出时,噪音极佳。

离子隐身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歼10B上用的也只是局部隐身,当前要想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主要依靠的还是外形(需要在微波暗室里做电磁特征测试)和吸波涂料以及红外屏蔽特别是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重4屁股是圆形的,锥型的尾焰红外特征格外明显,相对于F22的矩形屁股

等离子隐身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成熟,歼10B上用的也只是局部隐身,当前要想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主要依靠的还是外形(需要在微波暗室里做电磁特征测试)和吸波涂料以及红外屏蔽特别是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重4屁股是圆形的,锥型的尾焰红外特征格外明显,相对于F22的矩形屁股.

老瓦2011交付

咱的吸波材料和涂料很多公司都能搞,以前的确偷了一点,但现在自己已经能大量生产了

无论是遥感文星,气象卫星,雷达侦查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等都是“军民两用”的,即使没有北斗2,咱的导弹照样能精确打击

真的以为能在当铺长贴里找到所有的答案么?真是太天真了,当铺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失真了,就算就把当铺所有的内容都记住了,你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因为很多其提到过的概念已下马,很多武器的进度出现了变数,真以为看了当铺的帖子自己就成熟了毕业了么,当铺的很多东西只能做参考,你明白么

部分武器按照现有的进度,当铺专栏里很多内容都需要更新和补充,而且关于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观点很多都是错误的

当铺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观点很多是错误的,这点必须承认,但是当铺在军事上素养确是大家,这方面他没在忽悠,但是有一点很多内容的时效性很强,当铺在当时说的话是真的,可过了那个时间点,事情总是变的,这不能说他在忽悠,只能解读当铺信息的人没有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他,另外当铺是某总X的人,军事装备方面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但一些技术上的细节难免有些疏漏,这点也要正视

当铺07年说的话你套在09年的事情上就有点偏颇了,而且当铺自己也说了很多观点只是他一家之言,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当铺还不是圣人

我跟当铺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很多人说汉风就是当铺,这很滑稽。信仰一样,但风格和性格却迥异,观点也可能不尽一样,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军事上由于都是行家,看法自然雷同

当铺是“圈子”里有名的笑面虎,为人很风趣幽默,但笑里藏刀,酒量很大。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29:00 +0800 CST  
既然有人八卦,我也瞎掰几句。
我猜,家族、漏斗、北京老花猫、当大、汉风、刀口、江山、活捉这几位HKC中的旗手,应该出身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专业分工,掌握着不同渠道的内部信息,但又属于同一个的组织,所以说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个神秘的组织也许是网军的一部分吧,用非官方的途径,通过网络,对内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外进行战略欺骗或者喊话。其实也是对西方利用网络进行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侵扰的一种反击,从而树立国人自信,加强战略威慑。由于网络中的受众是鱼龙混杂的,所以,老大们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有时候,不排除老大们故意放出干扰性的信息,混淆视听。
最近,老花猫的ID出了点问题,当铺也很久没来了,通过江山对当铺的点评,也许暗示了,当铺这个ID要淡出江湖,而当铺本人要换一个马甲,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
这些ID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出现的时间也有先后之分,从家族煞费苦心的用谐音文字、吸引眼球的神秘色彩、通过对立的ID互相印证来激发爱国热情,到汉风倡导的“理性分析”,再到活捉和江山的大胆直率、透明度大增,可以看出,某方的实力增强,宣传方式也从战略欺骗向战略威慑转变。)

某方的核弹从千吨当量到百万吨当量不等,点火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激光点火技术的应用既降级了某方使用核武的门槛,又经济环保。

直通栖攻一些原因搁置了一下,呵呵,再等等吧,有机会看到,计划做了微调,(有标2万3或2万7)修订后吨位可能奔满四去了。
下一代预警系统立足于全维体系,分布密度,存在形式和无障碍化是特点,这个路要走一阵子。呵呵

095在噪音和自动化方面与海浪还有差距:焊接和装配以及推进器的精细化加工精度(消泡性),减震基座和柔性软管的性能,消音瓦的吸音效果与处理器的运算水平等并没有实现超越MD的目标,这是基础工业落后所致。

HM工程的主设备都是国产货,当然部分国产货里烙印着其他国家的血统和基因,大量非核心部件使用国产也是性能上的要求。舰载机的进度稍快,很多部件已经到位。

神经网络自适应重构飞控技术是继电控和光控之后的下一代控制技术,美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国内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跟毛子有过技术交流

三维成像技术某方应用的不错,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三维成像精度直逼美国

国产的AESA拥有超过2000个T/R组件,体积和成本比较大,总体性能不如美国,具备一定的电子战能力是亮点,对F22的探测距离超过90公里。

高新工程中有一个规划就是空天地一体化侦查平台,是继空警2000下一代预警机技术

共性阵列咱做的不错,在后面追赶的日本估计连在前面领跑的中国影子都看不着

龙图腾是我们民族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东西方对于龙这个概念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认识,这个不是偶然。龙不是人们精神幻想物化的结果,也不是对天膜拜之后的浓缩,而是与这个民族的起源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不是什么神物,更不是单纯文化的象征。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0:00 +0800 CST  
活捉SHE:

红酒动能加强版进展很顺利,呵呵,试靶

活捉SHE
谈WS-15:

“这个东西真不是太清楚,430的人知道,不过听说内部展示的时候,看核心机挺敦实的,呵呵,推比达到11+左右,16吨以上是肯定的”
现在看没什么大的波动,一切很平稳,在计划内。

很多朋友知道15在90年立项,其实大推在84年初就开始论证了,不久后就开始预研,具体的过程比较,资料很少。
应该是93年末94年初冻结的设计方案,95年从几个顶层设计的方案中确定了现在的总体方案,开始了一些国际交流,呵呵
而后一些环节进展上进展顺利(如三级压气机,平均极压比达到1.62)
05年4月中旬,15的核心机地面试车,检查性点火成功,慢车顺利,和太行的适应改进低压段串装的验证机高空试车次年开始。
10还有步子更大的,呵呵
你还没见过保型气动验证的内部做动呢
只是一种考虑,具体用户不是我们,呵呵

YJ早破20了,呵呵

1某方大驱采用了桅杆一体化设计
2超音速巡航导弹在研型号有两款,双4的反舰巡航导弹在052C以及豹子上都有猎装
3更改一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制导软件完全可以变成陆攻弹
4P-C纯粹是在扯淡,大仙忽悠的杰作,咱新体制的探测装置属于高能类

歼10B不带DSI,目前正在试飞

大驱和新潜的结构特点有了很多的创新

美中俄欧日都具备研制AESA的技术势力,单项指标各有所长。美中AESA的T/R组建都超过了2000,其他三家不得不甘居G2之后,而在天线孔径和有效功率的大小以及多用途比如电子战方面与MD的差距是明显的。某方的AESA曾在歼8上做过长期的技术验证和测试,已于08年下半年装备“G2-B”型战机上。这是继路基大型相控阵雷达,海基宙斯盾(主动式)和空基大预(电扫式)之后又一种相控阵体制走向成熟的突破,而未来的弹载相控阵雷达将是这一体制的延伸。AESA等几大子系统已经备好,重4的首飞指日可待。G2-B指得是歼10B和歼11B

重4的整体隐身性不如F22是事实,其RCS小于0.5,但比F-22的0.1要大,机体的不用位置其隐身性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机背和发动机尾喷口就是隐身性比较薄弱的地方,重4的屁股是圆形的,尾焰是锥形的,不易与冷空气混合,而F22的屁股是大宽高比矩形的,尾烟是扁平形,其四个角度上形成的小型旋涡更有利于与冷空气混合,红外特征更小。航电是整体式触屏液晶显示器(1+1=1)

601和611所都有无人战机的研制计划,601的计划更快些,未来可能会伴随重4出航。去年展出的暗箭就是601的一个淘汰方案,神经网络技术和光显/光控都是无人机的热点技术。目前某方的无人机可以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和对地战术性导弹,而挂载空空导弹正在测试。

老瓦是训练舰,国产HM一南一北,北面的进度更快一些,歼15肯定上HM,成飞确实有歼10的上舰版,但能否上舰还存在着变数,本人并不看好成飞的方案。因为起有效载荷和航程以及单发的特点并不是舰载机的理想选择。国产HM会上固定翼大盘子,载体是新开发的平台,雷达系统是运8盘子的技术移植,正在测试,在约定的时间内肯定会上舰。此外还有舰载的直8预警型。

重4的机动性,格斗弹,局部等离子隐身技术和全向矢量偏转装置比F22铁定先进,其他方面的大部分都有差距,部分领域的先进性比较还未时尚早,总体性能不如F22,追赶的路还很长

老瓦交付的时间要等到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

随着某方向世界重心回归的步步逼近,日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融入以某方为主导的东北亚政经一体化中,二是为了争夺这个一体化框架内的主导权而与某方开战。“势”在某方这边,而最后是否走向战争这取决于另一方的选择,一旦开战某方的战略目标就远远不止收复海权失地那样浅尝辄止,确立该框架的主导权则是更具深远意义的战略目标

某方的机载AESA目前还不具备通讯功能,但有一定的电子战能力,相信后期会逐步的完善。目前来看共形天线还不现实,重4的航电还有差距,但比三代机用的双1553B型数据总线要先进一代。

菱形龟头,上反角差动鸭翼,两侧呼吸,边条翅膀,V型尾巴,浑圆的性感屁股,某国的航空工程师可不缺乏想象力,更不缺优化气动设计的风洞和对整机进行电磁特征测试的大型微波暗室

按照目前的进度,大运的首飞会在明年下半年进行

重四样机正在某厂组装

新核潜年底下水

WZ10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但数量不会很大,相应的作战条例和战术战法还在完善,改进型也在做

北斗2在2012完成亚洲区域内组网,2015完成体系内组网,2020完成全球组网

次轨进度比较顺利,现已具备局部使用能力,其他新概念项目的研制之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中途夭折和下马的可能行也是存在的,但做好前期的技术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各种形势变化还是必要的

新驱主要有三型,一是052C的放大强化版,另外两种是满载过9000吨的新舰体,具体配置和性能看过帖。歼击机15和某型空空弹去年定型,其他的不做详说

直通的明年就会看到,咱的军备早已全线铺开,成果必然会全面开花,现在咱已步入收获期,2012更是井喷期

呵呵,沈飞的中4方案还早着呢,重4航电跟人家有差距

某KJ的重点型号加速,会有强调H侦和电战的型号上未来的平顶的。
根据进度,给大家个乐观的推测,新区会上具有相对完全末端反导能力的某增强大改蛋,量产实现共架后的某区会上新型增程冲压蛋。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1:00 +0800 CST  
转点陈忠言的料:
首先,中国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成都样机09年就出来了,今年就能出来晃晃,开始试飞之后,试飞时间也不会太久,中国的试飞时间一般就是5年左右,可以参考10,飞豹等飞机,所以不是什么时候出来不确定,而是完全可以预期。另外,其一体化的气动布局很科幻——从90年代以来的n万次吹风没有白费,很值得期待,与之配套的有缘相控阵以及综合显示系统,都算齐备了,电子系统我们已经超过俄罗斯,类似西欧,这些都已经是现实,配套发动机ws1x前几年就开始地面试车,进展较为顺利,样机同样可以先用太行试飞
,等几年新的发动机也会能用,自然可以无缝衔接,相关机载武器,比如pl12大改,焦平面成像的pl1x等,也都在定型试验中,各方面配套技术,可以说要么已经齐备,要么即将定型,要么距离成功不远,所以还真不存在技术不行的问题,中国这些年这方面发展很快,***下马时代积累的很多问题确实还有残余,但是下马时代大家也不是什么都没干,研究还是继续的,就是没钱定型和装备,技术还是积累了很多,最近这十多年的井喷式大发展,突破和积累更是以几何级数暴涨,可以说问题还有,但不是主流,下定决心之后,技术并不缺,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来下马风!
至于欧洲,我建议老兄不要过誉,欧洲单个国家,体系根本不完备,无力支撑四代机,即便联合起来,欠缺的技术也不少,欧洲军用发动机现在仅有中等推理的ws——ej200和m88,大推力ws必须从头开始做,中推和大推区别也是很大的,能做好中推,未必做得好大的,而且就算能做好,也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技术规律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克服的!而一体化的先进气动布局,也需要至少十多年时间吹风和积累,遗憾的是,欧洲风洞分散,各国各自为战,对四代预研不足,吹风不多,有意义的数据更少,很多国家更是直接指望f35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充数,根本就没心思验证先进气动布局,所以这一块从现在开始算,没有十几年,欧洲也别想搞定!电子设备算是欧洲的传统强项,有缘相控阵和我国一样,都在现有飞机上试用,这个欧洲倒是不用从头来,不过母猪绑上航电,还是母猪!没平台,电子先进也白扯。与老兄认为的不同,现实是,欧洲最缺的,还是从头做起的技术储备,无论发动机还是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都还没谱呢!
————至于毛子,如同我那帖子已经讨论过的,可不仅仅是没钱,电子技术落后,发动机拖后腿,气动布局也没创新,毛病大得很了。

林佐鸣合并了两个集团,救活了不少工厂,也重点抓了合作,现在又是全国一盘棋,601副所长领着专家组就在611一起做四代机,现在比原来恶性竞争好得多,取长补短统筹兼顾,才使得进展如此之快。所以很多事情,不去仔细看看,那是不会看到细节和问题所在的,林总好不好,还是要看客观效果。是否需要等到年底才飞起来,也还未必,本来09年底就能出来透气,只是空军临时下了任务做一项改进,所以要拖几个月,这个我也不需要打赌,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消毒的几个傻逼文人的嘴而改变,拼命诋毁我们四代机是10改进型的,只是技术上无知,没意思。我从来没兴趣做什么裤衩,还是那句话,尊重客观技术现实而已!


活捉SHE:

俄罗斯五代机技术上是否保守,不要看猴版,呵呵
飞过包线再谈能力,不过个人确实小失望。
我们的东西就在眼前了,时间上有过程但已经没跨度了,今年出现处理过的实机图也不是没可能,看大家运气和的固有的密级形势变化,出来后一个路数,会有人惊艳有人骂街,争论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个心理准备。

国产HM用的是蒸汽弹射器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2:00 +0800 CST  
江山风雨情:

四代首飞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进行

T50有能力压制F35,但在面对F22和天朝的重4时可能稍显力不从心

无人攻击机和陆军战术打击系统已是一线部队的制式装备

大运目前进展顺利,按目前来看,2011下半年进行首飞

电磁弹射技术的研究早已立项,进展比MD慢一个节拍,很很快会赶上来

四代不会全面超T50,但在机动性和隐身性能方面毫无悬念的改过毛五

咱目前的激光反导技术有战略型和战术型两种,战术型的主要是车载机动式的,战略型的主要依托于电站进行有限的机动作战,重点保卫部分战略设施。目前激光反导技术已具备了对中低轨道的卫星实施软杀伤和对导弹和战术型导弹进行硬杀伤的实战水平,但对洲际弹道导弹还不能性能有效的杀伤力。

四代的隐身能力是不可能超过F22的,但差距不是很大,F22的底裤咱早已有能力扒开,只要它到咱家门口,咱就把它扒的只能裸奔回去

四代明年会看到经过有限处理的图片

说过了,首批HM是蒸汽弹射

L15有上舰的计,此外还有无人机

咱的重型直升机研制技术是跟毛子一起搞的,毕竟人家在这方面有扎实的技术沉淀和工程经验,我一看到米26的强悍身影俺就心神荡漾

所有子系统早已到货,南北各建一艘,北方的稍快。2012年肯定下水,大家拭目以待吧

呵呵,咱击落过美国的无人机,至于F22嘛。。。,曾经在日本基地被某方的超视距雷达照射过,击落一说好像不太现实

砍掉很多重大项目也是美国战略收缩的一种体现,MD很多新概念的东西因为技术原因和经费问题而不得不中途夭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迫于利益集团的压力而做出的战略取舍,这是体制造成的。

补充一点,MD也有个别项目是释放给其他国家的烟雾弹,以此来把其他国家导入军备发展的错误轨道,然后MD会突然宣布因为某某原因而放弃该项目,所以决策者要规避MD的这种战略欺骗

军用的核子动力应用方面搞的还算可以,新型核潜艇动力是高温堆,小潜用的小堆也在搞,水面舰艇目前还是空白,第二批HM要上核动力。

毛子在机体的钛件加工,光电探测,等离子隐身,远程空空导弹和软控算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吸收的营养。

093和094是七叶大侧弯螺旋桨,而095确是甭推

末端的激光反导和KKV弹头的技术水准咱是赤裸裸的领先,但在卫星侦查精度和天地传输效率方面还需要长期的投入,尤其是红外卫星和中继卫星以及地面的配套工程。

歼10B上已经开始验证部分等离子隐身技术,重4上会有体现

一些先进装备的重要部件还需要进口是事实,大部分是通过香港的贸易公司和爱过商人打着民品的擦边球从资本家那里进口的,之后咱的相关部门会迅速山寨化,如果短期山寨不了,则一次性的大量进口,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那就只能使用性能稍差的其他替代品

电池技术咱目前处在第一阵营,无论是民品还是军品,军用的物理电池就是一大亮点

现在不光是国债,就连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频段还有交叉部分,为的就是实现捆绑,达到你损一千我损八百的目的。

大运满载在200吨左右,航程达到6000公里,这些都是硬指标,它就是大力神和76的混血儿,美国某机型的软控资料和76的设计图纸咱都有

重4的飞控就是光控

线导和空泡鱼雷咱搞的不错,但声导和尾流自导鱼雷还有差距,有从毛子那原装进口的,还有仿制品。

机器昆虫之类的东东沈阳某所搞的不错

数字地球工程我们正在做,这里提一下数字海图,咱目前的潜艇上都已装备了这种数字海图,其可迅速显示所在海区的盐度,密度,温度等环境要素和对导弹的弹道进行及时的修正

052C验证的技术会在大驱上有一个很成熟的继承,更有一些首次上舰的新技术让大家眼前一亮,比如三合一和激光

这样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公布的,其在月球上的重大发现对于大国来讲都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因为大国都有自己独立完善的观测侦查系统。很多过去对于我们是不可触及的盲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对于小国可能还是云里雾里的,这就叫单向透明。

反舰,防空和反潜共架发射就叫三合一,激光上舰还要克服海洋雾气的折损和舰体摇晃与颠簸的精确再观瞄,同时舰上能够提供强大瞬时功率的电力供应都是很大的考验,因此只能作为舰艇中近程的反导手段之一,还需要和其他反导系统互相配合,形成远中进程衔接紧密的防御网

新驱主动力是全燃和柴燃联合动力

目前的显示技术主要是液晶和等离子,未来的技术潮流是激光显示技术,其颜色的分辨率等技术指标会成倍的增加,咱目前进展非常大,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无人机和军事沙盘

水滴一体座舱技术和钛合金主承力结果的激光成型技术不在是我们的门槛了

月球上却有不明生物群体的遗迹,其跟地球上已知的某支文明体系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这却牵动着某超“上帝的子民”优越感的神经

973背后就有关于大脑意识控制方面的研究,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向外释放特定频率的脑电波,运用特殊仪器和译码软件可以破译蕴藏一种的思维信息,同时也可以把经过处理的特定频率电磁信号照射大脑来实现精神控制,极点上空的射频流转化的虚拟天线和中继卫星未来都可以作为高能电磁信号的传输中介来对某一地区的人群进行照射实现意识的控制,当然这是战略层面的动作。

把脑电波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也是此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运用在战术层面的特种作战,可操作性比上面的要强

光通讯领域在蓝绿频段是最佳的实用窗口,目前咱常规潜艇的狼群战术的实施就是依靠蓝绿激光实现的,但传输距离有限。空间光子通讯还在验证。

次轨去年已经飞过很多次了,今年还会接着飞。以后到周边去转悠几圈可能会成为惯例,等离子隐身技术用的真好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2:00 +0800 CST  
插班生这里插一句:这是老料,有时效性的,你懂的。。。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3:00 +0800 CST  
前面谈过这个问题,不同的军种有各自的数据链,至于相互衔接组成整体的信息交换手段需要系统平台支持,这个是要在有完整的C4的前提下,才能无缝保证。对这个东西只能说我们的投入是空前的,所以成绩相应斐然,关键是起步期。

新的两栖登陆舰,前面说过,因故方案微调,但计划会按部就班。
原计划就是2015年前,完成服役X艘(偶数)呵呵,那舾装状态应该在什么时候?能不能看见,我真不敢打包票了,知道这么个事就行。
部署方向先南海,次东海

我们的止痛仅吨位上就大过周边绝大部分的所谓航母,呵呵
设计上有考虑,中期不排除有短距项目,全新和大改都有过思路,当然,需要更新的那款大推,要有足够的推比支持,所以需要时间,也许节点重合调整。

曾经说过推比在15左右的那个东西已经立项,进度看核心机的解释,有一些地方叫20的,WS-20,个人在此不对这个称谓有证实义务,呵呵

看上面,现有装备适应性改,测试进行中。抛开变数,其中有某型专武的海航型号
设计上留有上特殊固定翼项目的考虑,不过那是中长期的规划,有变化性,但就这个短期内实现不可能。

事实上计划,首批次2艘是没问题的,不要太贪,要谨慎乐观。
对于排水量,以前的原话再重复一下,有两个选型,分别是标排23000和标排27000,如果以后者为调整后的最终实施方案,那按照方模系数和载量计算,新止痛的满载肯定是过36000了,原话中奔满四去了,就是这个意思,准满四。呵呵

能飞到的上限和具体实际使用不是一回事,高超音速飞行器也不一定是次规。呵呵
老美在这方面实用化比我们要好,技术范围也比我们广,要承认。我们能做到应急部署而不是常态。
次规和弹道导弹的作用有重合,理论范畴还有争论,空天一体战需要完善的东西还很多,老美自己也远没弄明白,它首先就是从理论上的。

经济上实现了亚洲主要区域的整合,军事上达到了和MD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平衡,科技上国家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2015值得我们期待。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4:00 +0800 CST  
2010:
活捉SHE:

预警卫星,首颗验证星若干年前就上天了,工作星08年已开始部署,老黄历。打的是战略
资源探测的名目。
以后多注意背后的称呼,烽火,尖兵,实践等

泛泛谈,有个尖兵,快突破两位数了。分辨质量没问题,关键看特殊环境的传输,呵呵
上面的话综合起来再看看?
对不起一下,呵呵,是电子侦查是吧,对于专用型号我不是太清楚
但有些在轨星上除了红外遥感也有不明的电子接受装置。。呵呵

地球物理武器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只是这个武器化的程度,这牵扯到很多方面,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有些甚至是泛国家动员的一些问题。
对于这个大范畴内的某个领域,能够实用化(不只是单纯的用于战役战术目的战争工具)还是有把握的。
和气象工具一样,地球物理工具在目前还是在可控的基数与精确度上寻求再次数量级的突破。使目的的准确表达最大化手段化。
而且取采模验证复杂附有多样性,不是有一定疆域地理标准及技术手段且具有雄厚物质实力的大国还真玩不转,呵呵

江山风雨情:

激光武器实战化部署全球只此一家,车载式的战术型由于受到大气,视角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其实战应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战略型的实战意义比较大,某型柴燃联合动力的新驱将会迎来革命性的新反导技术

地球和人体一样存在着一些“穴位”和“经络”,这是大气环流等气候因子运动的本质所在,青藏高原和新疆某地就有这样的“穴位”,因此某方在研究地球物理武器方面有着地理上的天然优势,如果让其实用化需要长期的数据积累,轻言此类武器的实战化并非是科学的解读,定点定向的可控性难度巨大,目前某方和某超只具备非常紧窄的技术应用面。在透露一点,某方的龙脉在西部,某超的命门在黄石

HM进展顺利,后年肯定下水,舰载机定的是国产

国产燃气轮机和联动齿轮箱被攻克之后,大驱的进度稳步推进,一次事故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装备脉爆发动机的飞行器在全国一些地方残留了痕迹,从这些痕迹就可以窥探出此领域的进展

歼10有自用版和专职出口版,2012年之前服役没有太大问题

四代的图要等明年,095下半年就出来了

巨浪2已经服役,固体燃料,海基核力量十分可靠,适时曝光地下核设施是对某超频繁叫嚣的一次回应

大运明年试飞

重型直升机研制计划主要是中俄以米26为基础联合开发和咱独立研制的类似“支努干”纵旋翼型号;此外黑鹰的国产版本与直8的改进型也在研制

武10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改进型也在研,有上舰的计划

空天飞机611进展比较大,超高速无人机领域当属601的突破是亮点

高房价的根源在于土地的高转让价格和房地产行业的“潜规则”,说白了房地产与地方政府联姻是高房价幕后的真正推手,中央要斩断这样的利益链条所产生的震荡可能会对经济的基本面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如果房价不能得到遏制,疲软的内需就不可能被拉动,中央政府现在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采用二次点火技术的某新型空空导弹在某些地方试验过

重4只有一款,那是全国航空骨干大协作的典范,611负责总体气动布局设计,601负责机体主体材料的研制,包括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南京14所负责机载雷达,红旗长则负责其御用的发动机WS15等等,601有中4研制计划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9-18 01:34:00 +0800 CST  

楼主:顶级插班生

字数:24704

发表时间:2013-09-18 09: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1 12:22:02 +0800 CST

评论数:6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