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正能量】第七期:清明时节梦魂殇,年年倚井盼归堂




【节日】:清明节

【节日起源】:介子推的传说

【节日介绍】:

1.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节日意义】:清明节之所以能沿袭至今,笔者以为,一方面,该节气进入我国历法,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另一方面,清明节又是我国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第二点尤为重要,其通过节气民俗方式承载孝道。可以说,清明是追忆先贤、传承家风的节日。






-------------------------------------------------------------------------


【About】:

正能量吧每周特刊《一周正能量》,每周一期,给大家分享那些励志暖心的小故事,看社会百态,传播正能量,把温暖带给每一位从这里经过的朋友!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3:00 +0800 CST  




【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不言禄


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4:00 +0800 CST  




【清明静思】

清明节又是我国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第二点尤为重要,其通过节气民俗方式承载孝道。可以说,清明是追忆先贤、传承家风的节日。

一是静思孝道。在民俗中,清明节前后,人们祭奠、缅怀、追思故去的亲人,为故去的亲人尽孝。孝的基本含义就是事亲,而事亲包含“事生”,亲人在世时侍奉生活起居等;“事死”,对已故亲人的祭奠和追思。

前者主要着眼于养育之恩的回报,后者主要着眼于慎终追远,是前者的延续,又是对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在德方面的要求。“事生”包含着许多具体复杂的内容,又往往与个人经济环境、社会地位等相关,因此“事生”的效果不一而足。“事生”是亲人看得到摸得着的切身感受,因而人们更看重“事生”。

俗语中有“子欲养而亲不待”、“养子才晓父母恩”等说法,所以要反思当下,是否力所能及地尽了孝道,是否尽孝太晚。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6:00 +0800 CST  




现在清明节不仅祭奠亲人、故祖,还缅怀烈士。

先人故祖先烈们或修身齐家、或开荒辟草、或建功立业、或以身殉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模范。

对照先人先烈,可反思自己是否够勤奋,是否能自立、是否够勇敢、是否更忠诚、是否积极上进、是否敬业报国等等,勉励自己奋勇向前。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7:00 +0800 CST  




国家提倡低碳、环保、文明的祭奠方式。民俗中通常有烧纸、烧香、挂青等方式直接到墓前、陵园祭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防火、交通等安全问题。

现在提倡电子祭奠,近年中央文明办每年都组织“未成年人网上祭英烈”活动,千千万万未成年人通过网上签名寄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达到了既环保又接受教育的目的。

俗话说心诚则灵,笔者以为,心香一瓣能敬佛,我们可以在家里摆上已故亲人的照片,或者以祭文、回忆录等方式寄托哀思,尽力减少开支,减轻环保压力。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8:00 +0800 CST  




【清明节活动】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作为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有着很多民俗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2:58:00 +0800 CST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0:00 +0800 CST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1:00 +0800 CST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2:00 +0800 CST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4:00 +0800 CST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5:00 +0800 CST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6:00 +0800 CST  



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8:00 +0800 CST  




【节日美文欣赏】

清明雨上 / 选自网络

清明,正是到了春风最温柔的时分。在宁静中孕育着的,是蓬勃的生的力量。沉睡已久的心脏中流过温热的血液;返程的雁阵,在微凉的暮色中开启轮回之路;新生降临世界。

空气开始变热,而淅沥的春雨,却始终无法褪去彻骨彻心的寒意。即使雨滴温热如泪,打在身上却是寒冷的颤栗。生命的启程,轮回的开始,一个庄严肃穆的复苏仪式,在日渐浓艳的春色中虔诚地举行。放足原野大概是最好的选择,吐纳空气中迎接新生的气息。所谓踏青,就是在春色轮回中寻找目力所及的新生。逐渐地,我们在诞生中怀念起逝去,毕竟轮回的起点,也叫终结。新与旧,老与少,生与死,交织在同一瞬间,往往难以辨别。

比之于怀抱新生的喜悦,追思逝去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真。就连哲意的禅,也无法告慰轮回的殇。往生者,永远不会告诉生者,生命的终结是安详,是沉寂,是痛楚,亦或是迷茫。离去的安静,于逝者是生命平和的境界,于生者却是永世难以消除的情结。对死亡的惧怕,不源于生命行将化为虚无,而是在于人的内心对已逝的深切感怀,生者最畏惧的只是寂寞。论及亡者,会使追忆如潮,斯人已矣的感伤,就仿佛是手握流水而不能挽留之的悲哀。

一座低矮的土坟,不是灵魂安息之地,倒更像是一扇门,连通生者与逝者的世界。带着难以平复的怨念,对逝去的无法释怀的追思,我们在一片荒草重生中坐定。喃喃的低语,未必能够跨越阴阳两界,只不过是念给自己的悼文,平静心灵的一剂慢药。寂寞在春风里生根发芽,日渐成长,在心上遮出一块巨大的阴影,最终成为一切恐惧的来源。所以,人才必须得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把所有阴暗的念,变成一年年延续下去的思忆,在纸钱焚烧的黄烟中,在低哑的哽咽中,在沉默的泪中,一起去往彼界。

清明时节,雨凄凉,风亦凄凉。在生机勃发的时刻,占据内心的却是逝去的激跃。存在的一切都会消逝,曾经的鼎盛也只剩落幕,娇艳的花零落成瓣,腐化为泥。或留恋,或牵挂,或遗憾,或思或恨。一直追求的,不过是心灵的平静罢了。逝者长逝,向苍穹略一叩拜,但愿我的泪,穿越轮回之后,携卷所有的念,化成冷雨,打在此刻的我的脸上。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09:00 +0800 CST  



教育意义:

清明节,当我们在缅怀故人,祭祀祖先的时候,会略带一份伤感。在这个时候,如何与孩子解释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我们该应该是回避还是直面?什么才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方式呢?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10:00 +0800 CST  



隐瞒型:孩子大了自然会慢慢明白

文女士老家安庆,他与丈夫在合肥工作,育有一子,今年10岁。因为夫妻俩平时工作繁忙,从小便由外婆来照顾孩子、并时常接送孩子上学,因这段缘故,文女士的儿子与外婆感情十分深厚。

但去年的一场意外,却让孩子永远地失去了外婆,文女士也极为伤心,但在抉择是否告诉儿子真相时,两口子却犯了难。

文女士说:“因为儿子的性格有些脆弱,我们都怕他无法接受外婆突然去世的消息,所以我和丈夫一直没告诉他真相,只是说外婆很忙,她回老家盖房子去了。”

文女士,她和老公的想法是一直不告诉孩子,因为他们觉得,等到孩子长大了,他自然会慢慢明白真相。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17:00 +0800 CST  



直白型:孩子跟着我一起哇哇大哭

和文女士的情况类似,张女士的母亲去世时,孩子只有5岁多。

“孩子也是从小被外婆带大的,当时我知道妈妈去世了,我自己也没有控制好情绪,所以一把就抱住孩子哇哇大哭,并且告诉了孩子外婆的死讯。孩子一开始还有些愣神,我又告诉她,‘你再也看不见外婆了’,于是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事后她很后悔直截了当地告诉了孩子,因为她感到小家伙似乎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18:00 +0800 CST  


间接型:借助绘本来解释

和很多家庭一样,王先生夫妇由于工作原因,便将7岁女儿放置在爷爷奶奶家,与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厚。

但是近年来爷爷身体一直不好,并于今年年初去世,刚开始,他们不敢直接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因此他开始向朋友圈寻求朋友的帮助。后来,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本名叫《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的卡通绘本,他便买了这本书,并慢慢开导孩子。

对死去的亲人,我们有比悲伤、哭泣难更好的方法去怀念他们。这本书告诉孩子,‘生命有终点,但爱延绵不绝’。”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19:00 +0800 CST  


比喻型:生命就像一棵大树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刘先生,他的侄子今年只有10岁,但在今年的正月十九,他的爷爷去世了,一家人思考了很久,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孩子爷爷的死讯。

“我们告诉他,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是连绵不绝的,春天会发出新芽,到了秋天,树叶就会掉落下来,落到泥土里,成为大树的养料,爷爷就像是秋天的树叶,而你正是春天的新芽,在你的血液里,永远都有爷爷留下的‘养料’,所以不要太难过,爷爷的生命其实还在你的身上延续着,就像你的心里,永远会给爷爷留下一个位置。”

生命的本质就是有生有死,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从而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珍爱世界。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19:00 +0800 CST  



【死亡教育】

在美国,“死亡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也会坦诚地给孩子们最简单明了的回答,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答复。让孩子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请别漏掉“死亡教育”这重要的一环。



楼主 爱莲说  发布于 2017-04-04 13:21:00 +0800 CST  

楼主:爱莲说

字数:6763

发表时间:2017-04-04 20: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31 16:46:47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