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硕堂族史

(佛山)塘头村的来由
根据《梁裕德堂家谱》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南雄珠玑巷人梁誌,宋绍兴甲戌(公元一一五四年)进士,官拜朝请大夫,退休后居广州,为养老裕后计,与儿子梁栋经亲戚引荐到南海魁冈堡购置田产。孙辈分家时,梁栋的长子梁镇择魁冈堡即今塘头处居住,是为梁氏之始。又有父老口传,此地原居住有颜、简、杜等姓人,未知什么原因,原居三姓日渐息微,梁姓则人丁兴旺。梁姓人不断繁衍生息,至清代之初,梁姓人七坊鼎盛,塘头成为单一姓梁的大族,邑之盛乡。为农耕灌溉,遂蓄水修塘,后人聚塘沿而居,故有塘头之称。康熙《南海县志》已有南海魁冈堡塘头村的记载。至于“塘头”村名起早起自何时,实在无从考究。
一直以来,塘头有“七坊鼎”之称,这个“鼎”可能是“地”的变音。“七坊鼎”是说塘头由七坊组成,分别是:蚬岗(后写成“显岗”)、安怀里、隔塘、横街、北社、中街和南社。由于北社、中街和南社连为一体,坊前有三百多多米的长塘一口,而合称长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隔塘与安怀里因人口较少而合并为一生产单位而称“隔安队”。沙围(沙岗围)本非七坊之一,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人口不断繁衍而成。
传说蚬岗坊以前闸门楼有“塘头世居”额石,推断蚬岗应是塘头梁氏的最早聚居处。以前长街、横街坊后共有四座炮楼,均以砖石修筑。但蚬岗坊后的数丈高炮楼则以黄泥土夯成,此或可佐证蚬岗坊为塘头之最早。

塘头梁曼硕堂族谱
族谱是记叙一族人源流繁衍的重要资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时,要烧掉包括属于祠堂地产的地契等封建残余,梁氏族谱亦算其中。由当时祠堂管理者之一梁岳(横街肥公岳,后被定为“公堂地主”阶级成分),将用木箱藏着共约二十册的族谱搬放到即今曼硕堂大天井北廊。当时是农会主政,一些村民随便将族谱纸页撕下来当烟纸卷烟抽,不三、五日,塘头梁氏族谱就此灰飞烟灭。
二○○四年夏,当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梁金成曾与几位族人商议,欲重修族谱,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展。
二○○六年,塘头村民委员会顺应族人要求,决定重修梁氏家庙曼硕堂。于此同时成立“重修曼硕堂梁氏族谱研究小组”,正式着手重修族谱工作。
二○○八年戊子秋,《塘头梁曼硕堂族谱》修成。村委会出资付印。由于资料的欠缺,部分族人的不理解、不配合,以及修谱人员的水平与能力不足,此是一部不完整的,错漏尤多的族谱。虽然如此,但能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将始祖源流世系重新整理出来,已是一件很了不得的大事。由于该谱重修成功的消息传到海外,才有旅居澳洲的兄弟送回一份《梁敏慎堂家谱》(六房一再分支谱),为今后再修提供了不少的内容。
戊子《塘头梁曼硕堂族谱》是在村委会支持下修成的,是“重修曼硕堂梁氏族谱研究小组”成员辛勤努力的结果。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09:57:00 +0800 CST  
重修梁曼硕堂族谱序
族谱是中华文化及历史的一部分。族谱记录其氏族的的起源、生息与蕃衍。谱溯宗族之源流,纪祖宗之功德,序昭穆,明家派,使人不忘其本,激励族人奉先思孝,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家齐而后国治,故国之不可以无史,而族之不可以无谱焉。
塘头梁氏,自南宋开村以来,枝繁叶茂,代有才人,至明之中叶已是百顷鸣邦,邑之鼎族也。惜世事变幻,旧谱遭如秦火之劫,余烬无存。因无谱为据,后辈对先祖迁徙、传代,以及创业之艰辛,不了了然。对先贤逸事虽有零碎传说,也多懵懵然。不孝者欠敬宗念祖之心,不肖者对祖宗遗业破坏者多,守护者少。故有弃祖坟、毁家庙、废龙船、砍古树之蠢事。更有世系不考,辈序不分,宗风淡薄之陋,实也无谱为宗之由也。
适逢盛世,百废待兴,族人要求重修家庙之声与日俱增。村委会几经酝酿,决议重修家庙曼硕堂,并于丁未冬日卜吉动工。眼见地基在建,祖祠重光在望,族人无不为之称快。族中有识者以为家庙乃妥先灵之处,族中叙天论之地,亦塘头雄伟标记;而族谱则是认祖归宗之依据,本族兴旺的记录。两者互相辉映,缺一似有不足之憾也。为此,村中有父老邀予等商议重修谱事,予等欣然答允,表示尽其力而为之。
议决欲行,然无旧谱只字之留,传说亦轻而泛泛,即如大海茫茫,捞针无处下手。正感起步艰难之际,有族人安怀里之燮者,出示自家谱一,虽记录简单并残,予等已视之为至宝矣。始祖讳号,跃然纸上,前三世排序分明。有此为引,予等不敢怠慢,寻新会,走新兴,拜访南海、顺德附近多条梁姓村落,搜罗、检阅各处梁姓族谱亦闻之而动。经数月之勤,成效初见。丁亥荷月,在村委会支持下成立重修族谱理事会及族谱研究小组,使修谱工作迈上新阶。
夫我村始祖澹斋公讳誌,先世自闽迁南雄珠玑,少时好学,宋绍兴甲戌进士,官拜朝请大夫。致仕后居省城,因游南海魁冈,澜水之滨,即今塘溪之地,见土肥水足,认宜耕宜居,乃置田产以裕子孙。公有子讳栋,号吉所,宋隆兴修武郎也。吉所公生子五:长曰镇,次曰铸,三曰铎,四曰鐄,五曰疌,皆贡元也。后兄弟择地而居,镇定于塘头,铸留省城洗马桥,鐄远迁新会,疌则近长兄在石湾莘墟发展。从此,澹斋公子孙繁盛,枝分叶布,成为梁氏在粤中名望一支。莘墟梁与塘头最为亲密,认塘头为其祖源,历数百年而未变,有其《裕德堂族谱》为证也。
燮之家谱载镇生三子,但只有仕龙者名传,即我塘头四世祖跃川公是也。余者不知其所,我等曾多方寻找,虽似有蜘丝,却未有更多佐证,惟有阙疑,日后重修谱者若有定论,当应补上。跃川公宋淳祐丁未进士,官南海县知,生有六子,即塘头六房系之始也。继后蕃衍不断,至成七坊鼎盛,邑之大族。惜总谱已毁,一家之记难全,故从六世开始未能完整序系,而南雄之前亦未考确切,此乃不得已之为,惟望日后继续寻查,补而记之。
谱之重修已成,是为让族人知其过去,珍惜现在,并共图发展于将来。既是生同一根,乃属兄弟之谊,当宅相里仁,团结礼让。知先祖创业维艰,当守业之不怠,并谋求进取。继先贤好学之风,忠孝之道,当光大以发扬。由此安定和谐,塘溪兴盛,曼硕流芳,与日月同辉。谨以为序。
公元二零零八年戊子岁仲秋曼硕堂二十六传孙梁荣新敬撰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09:58:00 +0800 CST  
重修莘墟裕德堂梁氏家谱序
仆尝读苏氏族谱,引及族谱亭记,豁然猛醒矣,又穆然遐思也。所谓一人之身,初为兄弟,其终至于塗人者,未尝不感慨係之。盖远近异势,疏密异形,数代之后,百有余年矣。惘惘乎邈不相识,今而后知修谱之不可以已也。水之有分派也,流愈远其源愈晦。木之有分枝也,地已易而气自殊。故单姓寒门,类皆田舍翁之陋习,手胼足胝,目不识丁,沾沾焉,各溺于所见所闻而矣。又安知大修谱之不可以已者耶。道光甲申乙酉间,塘头澹斋始祖传世二十有余,诸绅士耆老等既修总谱,复命我石湾莘墟房世谱宜加编辑。如延缓日久,恐卷帙残阙,其挂漏必多,为之奈何。故廷光承诸绅耆美意,酌议举行,于是邀同塘头六房绅士司衡与之纂辑。夫重修塘头总谱,司衡固随诸绅耆后,稔悉世系之巅末,而始终厥事者也。然则莘墟房重修世谱一事,舍是人而谁属。故司衡亦以义不容辞,愿为之效劳矣。继以家难迍邅,身心两困,时有未暇,乃延搁十有二年时。衡往事草底徒存,几莫卜誊正在何日矣。于今道光丁酉岁,司衡协同廷光等日夜焦劳,网罗旧闻,涂改添注,刻期以毕,厥事亦云幸也。我莘墟房三世祖莘居公,乃塘头二世祖修武郎内殿崇班都校尉吉所梁公第五子也。长子安定公居塘头,支派繁衍。其兄弟五人始末,已详载塘头总谱内,今所叙述者惟我莘墟房。礼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仁率亲等而上之,祖为尊之至。义率祖顺而下之,祢为亲之至。然则族谱者,仁义之所以推暨,六行之所以敦笃也。恭诵训第二条曰:修族谱以联疏运,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秩然有序,蔼然有恩,我朝所以孝治天下。法祖尊亲孝恩不匮者,其道可久而可大,要皆劝尔小民共体祖宗慈爱之心,常切水木本源之念,断断乎以族谱为之先导也。昔张公艺九世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何其厚也。乃若末俗之薄也,以小故而墮宗支,以微嫌而伤亲爱,富者多吝而无解推之德,贫者多求而生觖望之思,或以贵凌贱,或以贱骄人,或以强压弱,是故势利薄其天亲,忿傲施于骨肉者,比比然矣。至于偏听妻孥之浅识,误中谗慝之虚词,因而诟谇倾排,相争相杀,雠如敌国,所谓水有源,木有本者安在耶?是诚偷薄而甚肉食者殊昧昧也!司衡、廷光等深究夫风俗盛衰之故,时务得失之原,大有感喟。其间将欲去浇而还淳,教孝而教弟而愈,慨然于修谱之不可以已也。兹着值事泰章、燕阶等传知各户,依条式申报,有确据者则增入,近疑者则省略。殚精敝神,奔走后先,阅两月而后成。其间世系相承,生卒年月,子嗣有无,备注每人条下。至于科甲诸贵人,光大其闾者,既有可注则注之。生平遗稿,另有文集详述。后之人读斯谱者当亦穆然,有怀于水源木本之之不可以已也。积之厚者流自光,由今日而至百世,四时佳节,一堂雍睦。疴痒相关,出入相友,安乐患难与共。讲礼让、敦气谊,恤孤幼,敬老育才,旌善瘅恶,无美不举,无行不修,此风俗之所以复睹尧天化日也,吾将见举祖皆归于孝弟矣。凡有族事,不啻如身使臂,臂使指,呼吸灵通,罔有窒碍。虽疏逖至千百之众,可以亲若一家矣。曩所谓以塗人相视者,谁不洗心而革面,是皆族谱之浸淫有力也。夫祖得之荫也,门祚之兴也,盖有厚望于未艾矣。是为序。
道光十七年丁酉岁孟冬吉旦二十世孙邑庠生司衡、国学生廷光等重纂辑
督修值事泰章、燕阶等同校字
(编者按:上《重修莘墟裕德堂梁氏家谱序》,本是先哲司衡公等为编裕德堂谱而撰。裕德堂(石湾“街坑梁”梁氏宗祠)者,始迁祖澹斋公三世孙莘居公房祖祠之堂号也。由此序可知,司衡公本塘头六房孙,因曾参与修编塘头总谱,熟悉族之本源支派,并修谱之事宜,故被莘居房邀请主修房谱。序中提及之修谱目的当亦总谱之述,故特收入新谱,作为谱序之其一。)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09:59:00 +0800 CST  
与《塘头梁曼硕堂族谱》有关的资料介绍
在《塘头梁曼硕堂族谱》修成前后,族谱研究小组先后寻得有关资料数份,是重修族谱的主要依据,兹介绍如下:
(一)《燿达家谱》,由安怀里族人梁燮献出复印件。是修谱第一份资料,一家之谱,虽薄薄数页,然从始祖澹斋公开始到二十六传,序列清晰。因该谱之存,始祖及前五世祖先名讳、字、号才得以明瞭。该谱原件为梁燮家藏,村史室有复印件。
(二)《林达家谱》,由安怀里顺莲族姑提供,所记与《燿达家谱》相同,推此有关始祖的记载,两谱应是同出自总谱的抄录。该谱仍藏顺莲家。
戊子冬,曼硕堂重光暨族谱修成庆典日,安怀里一居港族人,带回一家谱,所记与上述两谱相同。
(三)《梁裕德堂族谱》,在重修族谱过程中,族谱研究小组在佛山图书馆中发现。它是石湾街坑梁的族谱,亦即塘头梁三世祖之一莘居房的支谱,对塘头梁始三世祖有详尽的记录,是重修族谱的最重要文字依据。该谱为手抄本,现藏佛山图书馆古籍室。
(四)《千乘侯祠全书》,广州中山图书馆藏。内有“族祖澹斋公,塘头大房”,“莘居公,塘头大房”等记录,有力证实澹斋公是塘头的始祖,石湾街坑梁莘居房是塘头的分支。村史室有该书二○一○年广东梁氏文化研究会的重辑版。
(五)《敏慎堂家谱》,二○一○年庚寅端午节,由六房豫斋祖后人从澳洲带回。该谱乃二十五世荣信(讳杰)族叔编修,补充了不少有关始五世祖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虽未能收入戊子谱中,但为今后再修族谱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
(六)《新会天等梁氏族谱》,新会天等梁二○一二年新修谱,内有一份手抄影印族谱,明确记载梁誌(澹斋公)—梁栋(吉所公)—梁鐄为该族前三世始祖,佐证了天等梁是塘头梁誌—梁栋分支之说。该谱村史室有藏。
(七)《宗枝秀茂》是旅居广州的长房族人梁焹垕的家谱手抄本,于2016年送回,虽残,但对始祖,特别是长房房祖有较详细的记录,补充了新编戊子谱的部分不足。此谱原件后送禅城档案馆收藏。
2018年,塘头梁氏文化研究小组将《梁裕德堂族谱》、《敏慎堂家谱》及《宗枝秀茂》三谱彙成一辑,由村档案室保管,是日后再修族谱的重要资料。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09:59:00 +0800 CST  
曼硕堂始祖世系
从以上资料理出本族始祖至五世祖的世序,可以说是清晰的。至于从六世开始,由于只有长房及六房的个别家谱,故无法完整。问题是出自旧总谱之已毁,实乃无可奈何也。
根据以上资料塘头从一世至五世先祖理顺于后:
始祖:澹斋公,讳誌,字永伯,配许氏。生子:栋、桔(早卒)、柚(早卒)。
二世祖:吉所公,字子才,澹斋公之长子,配黄氏,生五子:长曰镇,居塘头乡。次曰铸,居省城洗马桥。三曰铎,无嗣。四曰鐄,居新会天等村。五曰疌,居石湾莘墟。
三世祖:安定公,讳镇,字文表,乃吉所公之长子,配沙岗张氏。生三子:
长曰仕龙;次曰仕麟;三曰仕凤。麟、凤之裔皆不可考。女四:长曰道原。
四世祖:跃川公,讳仕龙,字师亮,安定公之长子。元配张氏(早卒),继室张氏、霍氏。生六子:长曰南昇。次曰南誉;三曰南起;四曰南秀(早卒);五曰南俊;六曰南显。
四世祖姑:室隐姑,讳道原,安定公之长女,四世祖跃川公之姐。
五世:(长房)澜溪祖,讳南昇,跃川公之长子。配周氏(早卒)。继配陈氏(无子),以前溪公之次子仲谦入嗣。女一。
五世:(二房)前溪祖,讳南誉,跃川公之次子。配林氏,生二子:长曰靖谦,次曰仲谦(承祀澜溪祖)。
五世:讳南起,跃川公三子。配黄氏生二子。长曰琮琏,次曰琮珏。
五世:讳南秀,乃跃川公之四子也。早卒。
五世:(五房)清溪祖,讳南俊,跃川公之五子也。配劳氏生三子:长曰宗玉,次曰宗瑜,三曰宗璋。
五世:(六房)竹溪祖,讳南显,跃川公之六子也。生二字:长宗琦,次季卿。合葬于小墓冈。

三世祖莘居公(金疌)分迁于莘墟(街坑梁),至万历才建宗祠,而且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每年冬至街坑梁男丁还回曼硕堂领胙(猪肉),又《千乘候祠全书)记莘居公是“塘头大房”故应认为是塘头的另一分居点。由于该房另有分谱,其后不在此重复。
三世祖鐄公宋末时迁新会天等,当另成一支。其族谱比较混乱论,当是修谱时资料不全所致。《粤海梁缘》一书有拙文《关于广东新会天等梁氏族缘的讨论》一篇,对此有详细讨论。又根据阳春淡熏公一族之谱记,淡熏公是新会鐄公后人。又顺德东村梁谱,也记是鐄公之后,故阳春、顺德实有吾族始祖澹斋公的再分支。
至于三世祖铸公留广州洗马桥一脉,既无谱可见,更未有后人寻到。又三世祖安定公另两位儿子仕麟、仕凤下落无传,均尤憾也。

关于两小分支的附带说明
(一)佛山简村梁,历来就定是曼硕堂分支,但何时分出,始迁是哪位先人?已经难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简村梁已融入禅城市区,族群而居的情况早已消失。2008年后,塘头有族事活动,他们仍有部分族人自发组织回塘头参与。
(二)顺德勒流分支,2008年家庙重光的消息在珠三角传开后,顺德勒流有梁礼添为首的兄弟闻讯后回塘头寻祖。据说是礼添的祖父于晚清时从塘头到龙江谋生,后再迁勒流。礼添的父亲以前还回过塘头“收猪肉”,他们虽无家谱文字,但当是曼硕堂后人无疑。该支人现在已繁衍为约200人的一大家族。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00:00 +0800 CST  
家庙、祠堂
梁氏家庙
梁氏家庙曼硕堂位于长街南端,是在明嘉靖年间,由族人云南右布政使梁方倡建,明万历庚申(一六二○年)扩建,清嘉庆丁丑(一八一七年)重修。一九六四年因改建为魁南小学而被拆除,仅剩残墙一道。二○○六年,村委会斥资五百万余,在原址基础上重建。二○○八年冬落成,占地三亩,原貌依然。
根据《梁裕德堂族谱》记载,家庙原有明尚书商辂题写的“曼硕堂”金字巨额匾一方,又有明光泽王题赠的“世承恩宠”牌匾,均已毁。现存家庙中的额匾、题匾及各功名匾均为二○○八年重建时重新补刻制成。
《重建曼硕堂倡议书》
曼硕堂者,我塘头梁氏之家庙也。自先祖太公辟地开村于此,蕃衍生息,传代二十有九,计近八百有年。家庙建自何年,现尚未能考,然其乃是供奉先灵之圣地;是我族七坊鼎盛,兴旺辉煌的象征;是祖辈艰苦创业历史的见证;又曾是子弟接受文化教育的乡学所在。当年家庙前临圆塘碧水,绿竹婆娑;后依平冈灵秀,老树参天;尤是雕梁画栋,台阔檐高,巍巍堂皇,甚为壮观。惜往矣!叹世事沧桑,人心变幻,家庙被毁,实无可奈何也!当今我辈有幸,时逢改革开放之盛世,人人温饱无忧,户户新屋新楼,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岂能让祖宗先灵无安妥之处,故凡我族孝子贤孙,每过家庙旧址,目睹一片狼籍之状,无不疾心痛首,要求重建家庙之呼声日甚。村中父老仁人,在村委会支持下,决议重建家庙,几经酝酿,终达成共识,并组建筹备小组,开展各项事宜。所需资金,除由经济联合社从专用于村政建设的积累金拨出部分外,还需全体村民鼎力支持,踊跃捐输。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水无源则枯,树根败必萎,无祖当无今之我辈也。有祖宗福泽,才有今日塘溪之枝繁叶茂,旺财旺丁。为此,倡议全体村民,梁氏族人,海内外宗亲,慷慨解囊,集腋成裘,使家庙早日重光,先灵得以安妥,村民亦因此多得一文化活动场所。此既是报本思宗之孝道,亦是为后人积德积福之善举也。
重建曼硕堂筹备小组 二○○六年十月廿八日

《重修曼硕堂记》
曼硕堂者,我塘头梁族之家庙也。斯祠之建,始于明代嘉靖年间,万历庚申再扩而大之,至清嘉庆丁丑重修。巍峨堂皇,是供奉先灵之圣地,是我族七坊鼎盛、兴旺辉煌的象征,是祖辈艰苦创业历史之见证,亦曾是子弟接受文化教育的乡学所在。惜世事沧桑,人心幻变,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庙被毁,旧宇无存。幸今逢盛世,政善人和,百废俱兴,族人要求重建祖祠之呼声日甚。村委会与族中父老几经酝酿,决议重建家庙,并于丙戌秋组建筹备小组,冬吉奠基动工。原址原向,规模仍旧,略有扩宽。所需资金,除由村政建设积累金拨出外,亦得村民踊跃捐输。材选其坚,功取其精,阅两年而工竣。堂占地三亩,后接云山灵脉,前连澜水东流。左有长塘碧水,右乃翠园清辉。槛外群星拱照,双龙护卫,七坊盛气,蔚为大观。至曰光华重焕,台阔檐高,雕栏玉砌,阶亮堂明,表先祖诗礼德业光辉,启后昆奋发进取精神,当弘扬文明之善也。先灵安妥,祖宗庇佑,曼硕枝繁叶茂,塘溪永远辉煌。落成盛典,记之以叙端末,勒石用垂久远。
公元二○○八年岁次戊子冬吉旦二十六传孙梁荣新拜撰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01:00 +0800 CST  
梁氏三世祠
原址在显岗坊后,鹰冠岗边,三路两进。由于旧谱不存,父老对该祠历史也口传不清。编者少年时所见,该祠神楼安有数排先祖的神主牌,但祠堂已显荒废之状。三世祠首祀哪位先祖不甚明了。该祠于一九五八年被拆除。

澜溪梁公祠
澜溪梁公祠在隔塘坊,塘头五世长房祖祠,清代建筑,二○○四年十二月重修落成。

《重修澜溪梁公祠记》
中华文化,五千春秋。梁氏宗脉,历史悠悠。夏阳传祖,络绎渊流。蕃衍胤裔,遍布全球。南宋及后,徙粤南雄。太祖曼硕,开村塘头。传后四祖,澜前青竹。四大公祠,枝繁叶茂。天河宦迹,长房恩光。漫漫岁月,公祠危旧。今逢盛世,神州锦绣。缅怀先祖,福荫传后。族裔同心,善友乐谋。甲申重光,立碑永留。二○○四甲申仲秋。

前溪梁公祠
原址在今新蕾学校处,塘头五世二房祖祠,清代建筑,一九七二年被拆除,改建为塘头生产队队址。

竹溪梁公祠
竹溪梁公祠在横街坊,塘头五世六房祖祠,建于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年),二○○一年重修落成。
《重修竹溪梁公祠记》
塘头大族梁氏宗枝先祖本中原安定郡居唐宋及后避乱南移越梅岭驻珠玑再顺江而下辟地开村太公曼硕枝分叶布竹溪祖公宏扬先业福荫后人清道光丁酉族人建祠以祀然百余载风雨虫蚁之侵十年动乱无知者之毁以至瓦漏墙崩幸戊午春风浩荡神州文明事兴吾里街前芳草绿七坊处处添华庭岂能独公祠岌岌可危乎己卯春族中父老有志后生士武锐强炳超泽广锦灼等倡议集资修祠和者踊跃其中士武捐款最巨经一年酝酿由顺炽大钊荣根升海继宗日坤炳湛海章渭泰等组筹并督建择庚辰杏月吉日动工耗资三十万余历四月而成旧观始复新宇焕然此乃既表崇先念远亦是维护文物之善举谨叙端末以垂久远 庚辰季夏族孙梁荣新拜撰
(注:上为二○○一年重修落成时的碑文。由于当时族谱未重修,本族源流未明,故碑文也叙而不清。)

玉泉梁公祠
原址在中街坊,供奉六房七世祖玉泉公(讳伯宽)。该祠始建具体时间不详,据《敏慎堂家谱》记载,该祠于乾隆辛未及道光甲申两次重修。祠堂于一九七九年被拆毁。

润斋梁公祠
在横街坊,属六房支房,清代建筑,二○○三年十一月重修。

《重修润斋梁公祠记》
润斋梁公祠乃梁氏曼硕堂后一枝,传至清代,孙辈建祠以祀祖公。祠中堂二进,东西两厢,座北朝南,春风自得,既妥先灵,亦是坊里议事论耕之所。惜愈百年世事变幻,公祠年久失修,栋宇凋残,壁裂阶崩,两厢倒矣,杂草丛生。幸国家改革开放风起,塘溪经济振兴。村委会决议拨出部分款项,维修村中所剩不多的古旧建筑,横街坊里亦无分房限之彼此,纷纷慷慨解囊,以补不足。吾等不敏,既被推作组筹,不敢怠之,几经策划,于壬午季冬择吉,润斋、承兰两公祠维修同时动工,共耗资二十六万余,历八月乃成。古祠得以重光,历史有物见证,村民亦多一文化活动场所,实赖决策者之得当,众兄弟妯娌之鼎力也。公元二○○三年癸未仲秋筹建小组 同仁立石

承兰梁公祠
在横街坊,属六房支房,清代建筑,二○○三年十一月重修。

《重修承兰梁公祠记》
承兰公祠原建于清代,东向禾田稻香飘溢,背依金瓜竹翠山青。房中各户轮流早晚上香不断,以表不忘祖荫之情。然世事沧桑,公祠曾作为存放农耕工具之所,北厢亦为小杂货店之营,久未修葺,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喜文明春风沐浴,有废待兴,村委会决议拨款,坊里众人慷慨捐资,承兰、润斋两公祠同时动工维修。因道路扩宽等原因所限,承兰公祠原貌虽难于全复,旧宇也终换新颜。古建筑得以保存,当是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之幸也。公元二○○三年癸未仲秋筹建小组同仁立石

竹叟祖祠
在横街坊,属六房支房,土改时分给了村民,后被拆毁。

我泉梁公祠
在南社坊,属二房支房,二○○三年十一月改建。

《重建我泉公祠志》
中华文化,五千春秋。梁氏宗脉,历史悠悠。夏阳传祖,络绎渊流。蕃衍胤裔,遍布环球。南宋元统,徙粤南雄。太祖曼硕,开村塘头。传后四祖,澜前青竹。四大公祠,枝繁叶茂。二祖前溪,发祖我泉。漫漫岁月,公祠危旧。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缅怀先祖,福荫传后。族裔同心,善友乐助。癸未重光,村容锦绣。建祠动资,七十万余。立碑刻铭,芳名永留。二○○三年癸未十月廿四日

豫斋祖祠
在安怀里,属六房支房,光绪二十九年重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再重修。

乐斋梁公祠
在显岗坊,属二房支房,原建筑已毁,二○○三年六月再建。

节庵祖宇
在北社坊,属长房支房,原为平房,二○○六年十二月改建。

仪山祖宇
在北社坊,属长房支房,原为平房,二○○六年十二月改建。

慕崖梁公祠
在北社坊,属六房支房,土改时分给了村民,后被拆改建为民宅。

学仕梁公祠
在隔塘坊,属六房支房,二○一○年重修。

友兰家塾
在中街坊,属长房支房,原为平房,二○○六年一月重建落成。

《重修友兰家塾志》
梁氏远祖向南迁,沿自唐宋中原始,原籍固原安定郡,迁徙保昌今南雄,祖临珠玑族仁居。先祖曼硕携家眷,终到南海魁岗堡,即今蚬岗结草庐,拓荒辟地祖开村,安居乐业七芳中。曼硕公繁衍子孙,先祖后裔友兰公,兴资友兰家塾堂,聘师教导育子孙,古今家塾万代存。需要重修今扩建,此讯一出齐踊跃,捐资汇流成土迭,焕然一新好辉煌,镌序于碑永流芳。二○○六农历乙酉年十二月九日

廉斋家塾
在南社坊,建于清光绪戊戌(一八九八年),尚存。

中北别墅
在北社坊,民国三十一年建成,亦称“新厅”。二○○六年十二月改建。

农余别墅
在横街坊,族人称“福宁公”,建筑年代不详,保存尚好。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02:00 +0800 CST  
曼硕堂古代人物录
说明:关于本族古代人物录,由于塘头总谱已毁,前记无寻,现参考《梁裕德堂家谱》记录为主,兼《敏慎堂家谱》及其他文献散录而成。由于《梁裕德堂家谱》对每位先贤的记录没有注明是塘头房还是莘墟(街坑)房,故部分未能确定其房系和世次。《梁裕德堂家谱》及道光《南海县志》有明确记录曼硕堂创建于明嘉靖年间,而莘墟房之梁氏宗祠建于万历时,又《千乘侯祠全书》记莘墟房房祖莘墟公为“塘头大房”,故莘墟房(裕德堂)属曼硕堂的分房是毋容置疑的。曼硕堂人物含莘墟房者是理所当然的。

梁誌(1127-1195)字永伯,号澹斋。原南雄珠玑巷人,幼好读书,长于诗易,尤工杂文词赋。绍兴丁卯(1147年)中举,甲戌(1154年)榜进士,拜朝请大夫。以老辞官后先卜居广州。为养老裕后计,到南海魁冈购置产业,是塘头的开村始祖。有澹斋稿《退思录》遗后。
《梁裕德堂族谱》有《朝请大夫碑文》一篇,全文如下:
祖讳志,字永伯,号澹斋,世居南雄之大井乡。生于宋靖康丁未年十月十七日子时。娶许氏。公幼好读书,长于诗易而杂文,诗赋尤工。绍兴丁卯捷秋荐,登甲戌榜进士,寻拜朝请大夫。莅职公龟于时,政多裨益。以老致仕,卜居南海魁冈,饶产业为养老裕后计。卒于庆元乙卯年七月初五日,寿六十有九。有澹斋稿《退思录》遗后。卜葬于广城东幄山屯之寻蟆岭。妣后卒,卜葬豊衍里小雾冈之原。男三:曰栋、曰桔、曰柚。桔、柚俱早丧。栋于淳熙乙巳以人材举入仕,于孝宗朝授修武郎,进秩内殿都校尉,今隆然祔葬于前者,修武郎内殿都校尉暨厥配黄氏墓也。又次祔于修武郎之前者,其公玄孙南誉,元之山西副使墓焉。公之孙掇庆元戊午解元曰镇;贡元曰铸、曰铎、曰鐄;领开禧丁卯乡贡曰疌。由进士仕理宗朝,拜文林郎仕龙,其公之曾孙。任广西天河判簿,历枢密招讨南升;太学生南楚,其公之玄孙。以贤良方正任湖广归州判官靖谦,其公之来孙。仕洪武由特荐明经广文玙;以材干赉理戎务昺;仕永乐任永康县知县添佐;诰赠刑部山西清吏司郎中璝,皆公之晜仍云孙也。历成化弘治耳孙方、宽、廷贵、壮辈咸登科甲。方奉诏晋阶资德大夫,正治上卿,云南布政使。廷贵授中顺大夫,湖广荣国府长史。壮拜奉直大夫,提举四川盐课。业儒游泮,以图仕进者累累。乐田园、敦礼让如赡辈,何下百而有奇。世远泽覃,坟铭颓剥。正德丙寅九月,廷贵以内艰,偕族弟恺辈以时瞻扫,恺即慨然而相与言曰:我祖四溪翁以百顷鸣邦,后世子孙又有能大其箕裘者,况簪组逢掖,趾美此举,公遗泽诒厥孙谋也。敢忘所自哉?盖合鸠工于颓剥者牦而新之,用垂不朽。佥曰然。于是琢石完饰,以示后之子孙。督工则弟子员瑞、仓辈也。

【按】:此碑文记述澹斋公讳誌是塘头梁族亦即曼硕堂之始祖。其生卒年、月、时都写得十分明确。但对其先来自何处则无记录,朝请大夫只是一个名义虚衔,任何实职,在何处部门,何处当官,并无记载。有幸是二○一二年新会天等梁新修的《新会天等梁氏族谱》,有手抄记录补充了族祖澹斋公远祖是“山东兖州汶上县人”,虽无确切的世系,但恐并非无中生有的。
《重修小雾冈诰封夫人许氏碑记》
此为始祖许氏太婆的墓碑记,原墓在小墓岗,已毁,根据《裕德堂梁氏族谱》记载,全文为:
夫人许氏,梁氏始祖之配。先公世家南雄大井乡,以德行传家,为乡之右族焉。绍兴甲戌进士,入仕于高宗朝,拜朝请大夫。厥后改居省城,卜葬于幄山寻蟆岭之原。夫人后卒,卜葬于豊衍里小雾冈戌乾向之原。夫人资性贞静,淡而无欲,纯如也,敬而有则翼如也。其传家名族,为乡邦先。虽吾祖以德行基之,而内助有成,实夫人之力多焉。男栋仕于宋,授修武郎,进秩内殿都校尉。后卒,陪葬于幄山寻蟆岭之原。夫人迹掩泉壤,历世名芳,几五百年已。坟石将圮,远孙衍等用是鸠工再石重修。虽夫人休德,有未尽以铺扬,亦庶几增饰之一二耳。恢郭者有望于后也。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05:00 +0800 CST  
梁栋,二世祖讳栋,字子才,号吉所,乃澹斋公之长子,宋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材举士。仕考宗朝,授修武郎,进秩内殿内崇班都校尉。配黄氏,诰封宜人,俱阙合葬于幄山在始祖墓后。公尝治产置田庄在魁冈龙津等堡,乾道二年税文簿籍可考。生五子:长镇,解元,居塘头;次铸,贡元,居省城洗马桥;三铎,贡元,无嗣;四鐄,贡元,居新会天等村;五疌,贡元,以优行拔,居石湾莘墟。据旧谱记公妣合葬于广城东幄山屯之寻蟆岭,澹斋公墓之右旁。
【按】:旧谱记载澹斋公誌、吉所公栋都是进士,但查《粤大记》进士条中并无吾族两位先人的名号,淳熙乙巳似也无开科,“栋于淳熙乙巳以人材举入仕”之“仕”也应作入仕(当官)而非“进士”解。但旧谱记吉所公是“恩科”进士,且《粤大记》资料也不尽全。两位先祖是否进士当可作存疑之列。

梁镇(一一七五—一二二四),字文表,号安定,吉所公长子,潜心学问,笃志诗书,宋庆元四年(一一九八年)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时金兵南侵,曾往京师以为国效力,但被掌政者韩侘胄辈列为“伪学”而遭排斥,于是负气南还,托疾不仕,从此浏览山水,诗酒自娱。

梁道原(一二一〇—一二六五),号室隐,三世祖安定公之长女,四世祖跃川公仕龙之长姐。嘉定甲申,安定公盛年早逝,时姑年仅十五,尽心孝母,携带弟妹,劳力劳心。及甲辰母丧,哀号思慕,念父母俱殁,惟长女持家,遂决终身不嫁,隐之于室,照顾弟妹生活及婚嫁之事,故自号室隐。姑为弟之前途,亦为复家声之显,特聘名师授课至成,后跃川公荣登进士,实乃室隐姑之力也。
姑喜读孝经,天姿纯粹,性行端洁,生平敬先念祖,礼义传家。又善持筹划,增置田产,识者均赞是女之能人。姑宅心仁厚,赈贷贫苦;闻墈彩湾桥久废,乃捐资修筑;知横排石路崩坏,即命家丁督修。来往行人莫不感其至德,传为乡邻之美谈。
姑卒于咸淳元年九月,享寿五十六岁。翌年,与跃川公原配张氏宜人合葬于本村后岗。张氏早卒,生前与室隐姑素善如母女,故合葬一穴,以能陪奉长姑云。跃川公撰墓志铭,有“代母抚养,矢志坚贞,以教以养,德高太清”句。

附:《室隐长姊与原配张宜人合葬墓志铭》
我姊讳道原,自号室隐,乃梁三世祖安定公之长女也。父榜名镇,宋庆元戊午科解元。胞弟榜名仕龙,淳祐丁未科进士,晋阶承德郎。惟是仕龙幼年失怙,孤苦伶仃,藉非我姊左右维持,与家人同心协力,蓄积财产,延师教训,则肄业无资,安能乡荐而登进士耶。是我姊实大有力与我也。姊生于宋嘉定庚午年五月二十日,天姿纯粹,性行端洁,喜读孝经及阴骘文。父早丧,事母益谨。甲辰复失所恃,哀号思慕,日夜不辍。因念父母俱殁,誓隐于室,为诸弟妹毕婚嫁事,故自号室隐。至于善持,筹增置田庄,岁收一万六千余石,识者称之曰能。生平敬事鬼神而不妄惑,赈贷贫乏大异于为富不仁者。又闻奇磡彩湾桥久废,我姊捐钱千余缗以筑之,或报横排石孔道亦已崩坏,即命家丁督修。甲子落成,往来行人莫不感德,至今传为美谈。咸淳元年乙丑九月十二日卒,寿五十有六。明年丙寅七月庚申安厝于此潘村山,与我先室张宜人合葬焉。盖氏在世时,与之素善也。张氏早卒,生终年月不复记忆云。
铭曰:我姊素行,仁孝性成。陟岵陟屺,孤掌难鸣。代母抚养,矢志坚贞。以教以养,德高太清。恩同罔极,泪血交并。祔祀家庙,千古垂名。
胞弟仕龙抆泪拜题

【按】:此墓志铭为室隐祖姑与四世张氏太婆合葬墓志铭,乃四世祖跃川公撰,根据《敏慎堂家谱》记载录入。墓在长街后岗,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梁仕龙,字师亮,号跃川,安定公之子。自小性情纯良,勤奋读书,宋淳佑丁未(一二四七年)进士,授文林郎,被派往福州候补县缺。时宋理宗尊崇理学,纵情声色,将朝政委托给奸相贾似道,更因蒙古军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局面。梁仕龙自知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不久便辞职归粤。
随着元兵步步进逼,东南各省局势更为紧张,梁仕龙临危受命,被诏任南海县事,积极为宋军筹集粮食、军饷,可惜力不从心,四年后再度弃官归隐,筑“静深”亭,诗书养性,恤贫济困,备受乡里盛赞。公元一二七六年,元丞相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奉表投降,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宋端宗)。后闻元兵陷福州,梁仕龙痛哭不已,激愤成疾,不治而卒。

梁南升,安定公长子,生于宋末,元至元己卯(一二七九年)任广西天河县判簿,又任枢密招讨使,在平息地方叛乱中殉职。

梁南誉,安定公次子,元至元甲申(一二八四年)任山西税务副使。

梁伯宽,号玉泉(一三三四—一四〇一),曼硕堂(六房)七世孙。性豪迈,有吐弃一切之概,喜诗歌以自娱,以忠义训诸子曰:“大丈夫,当立生前,名垂身后”。公以先祖科甲相承之伟绩,鼓励后辈“恢弘其志气,远大其规模。上应国朝之新运,下体乃父之苦心”。夫人叶氏,纯静幽贞。内治有法,教子有方。长子添佐乡试中式,德政媲美甘棠,亦得力于庭训之深也。

梁添佐,字如砺,号永康,曼硕堂(六房)第八世孙。生于元末,明洪武乙卯(一三七五年)乡试中第十六名举人,继入国子监肄业。永乐四年任浙江金华县知县。政务化民有古循良风,为官正直,因而得罪上司,被降调往边远贫瘠的四川松潘等处,先后为军民指挥使,永济仓副使等。永乐十五年六月改调交趾任职,顺道回家探亲,不幸病倒,卒于永乐戊戌(正月。

梁 方,曼硕堂(莘墟房)第十世祖,明成化进士,云南布政使。“梁 方,字惟文,领成化乙酉乡书,登壬辰进士,授工部主事。时汪珰肆焰,希荣者多附之以进。方直节不阿,迁延郎署十余载。珰复诛,得转湖广参藩,历福建粮署,云南布政使。所至刚介廉明,敢于任事。俸入之外,毫不苟取。性尚雅朴,好坐竹几,入觐便道,归携六几以行。部使者恶其亢直,从中之无从,乃以此为谤端。方亦乞归。尝自叹曰:吾持身莅政,不负朝廷,独刑法稍峻耳。历任四十年,所置产仅足糊口。年九十五卒。”(康熙《南海县志》)

梁宽,字克载,号任余,曼硕堂(长房)第十一世祖,讳宽,字克载,号任余。生于正统五年,以诗、经进南海学,增广生中式。成化十年甲午科乡试三十四名举人,代巡刘必贤。后赴春官不第,遂游太学。公生长富室,乃能笃志诗书潜心翰墨,其于宋东坡苏公真迹尤多珍藏,一时交游类皆知名之士。终于成化丙午十二月十一日,享年四十有七。
梁士介,曼硕堂(莘墟房)十三传孙。“ 梁士介,字石湾。少贫好学,每以古人自期,庄渠。魏文宗以五经儒士,拔取观场,登嘉靖甲子乡榜,授沙县教,设五经书院为讲堂,出俸资助文会。转湖广大冶令,政治廉明,有富民为。盗械狱,进暮金百賹,翼日鞠之,竟正其罪。邑有地名落鹜围,向苦旱潦介,教之筑基开圳,且以其俸助役,后遂为瞍壤。惠政碑称曰:梁公堤旋以休去,百姓如失慈母。服厥,意不复出。后门人易可九任海南督学,迎至署礼事之,终不干。以私助以田产亦不受易去。粥蔬自给。卒年八十有八。”(康熙《南海县志》)

梁绍勋,曼硕堂十四世孙(莘墟房)。“梁绍勋,原名绍基,字怀芝。少聪颖绝伦,年十三食饩,有神童之称。垂髫登明嘉靖辛丑榜,授太和伦,转河南遂平令。莅官清勤,实心子惠,不事逢迎,年余颂声载道。寻以病致政,家居不履公庭。岁饥,尽捐家食以赈,贫者得免沟壑。卒年六十有五。(康熙《南海县志》)
梁 柱,曼硕堂十四世孙(莘墟房)字产乔,一作彦乔,明南海人,虽不事举子业,然博览群书,怡情诗赋,有古遗士之风。年八十余卒。著有《村翁诗集》。(康熙《南海县志》)
梁启文,曼硕堂第二十二世(六房)孙。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三甲第三十一名名进士,钦点主事,分发刑部浙江清吏司。关心家乡建设,曾与李可琼共同倡捐兴筑佛山通济桥南至黎涌、潘村、塘头的大石路。以名宦奉祀于省城青云书院西斋。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07:00 +0800 CST  
科甲题名
以前曼硕堂有许多科甲中式题名匾,惜已尽毁无存,今仅据裕德堂谱之记,选录如下:
钦差提督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魏思谦
进士 绍兴甲戌科会试中式第十六名 梁 志

钦差右都御史总督云贵军务兼理巡抚赵师丞
进士 淳熙乙巳恩诏 梁 栋
(注:赵师丞,广东潮州人,宋乾道五年进士。)

钦差总督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曾跃麟
进士 淳佑丁未科会试中式第十九名 梁仕龙
(注:曾跃麟,阳江县城人,宋淳熙五年进士。)

钦差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韩雍
进士 成化壬辰科会试中式二甲第十二名 梁 方
(注:韩雍,江苏长洲人,明正统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亦以画名世。)

钦差总督兵部侍郎佥都御史兼理巡抚叚硕辅
解元 庆元戊午科中式第一名举人 梁 镇
(注:叚硕辅,广东潮州人,宋淳熙二年进士。)

钦差总督兵部侍郎佥都御史兼理巡抚部院叶少颜
贡元 开禧丁卯科 梁 疌
(注:叶少颜,广东揭阳人,宋乾道五年进士。)

巡抚广东监察御史何志宁
文魁 洪武乙卯科乡试中式第十六名 梁添佐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欧阳复
文魁 成化丙午科乡试中式第七十四名 梁 壮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刘必贤
文魁 成化甲午科乡试中式第三十四名 梁 宽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 哲
文魁 弘治乙卯乡试中式第三十七名 梁廷贵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 蔡 结
文魁 嘉靖辛酉科乡试中式第七名 梁绍勲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 洪 垣
文魁 嘉靖庚子科乡试中式第四十二名 梁士介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王道同
文魁 隆庆丁卯科乡试中式第十五名 梁宠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刘呈瑞
文魁 崇祯丙子科乡试中式第四十六名 梁景耀

巡按广东地方等处军务兼粮理饷盐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级王来任
文魁 康熙丙午科乡试中式第二十七名 梁雯阶

进士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三甲第三十一名名进士 梁启文
(注:因裕德堂谱编于道光十七年,即梁启文进士前,故未有编入。特补充于此。)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5 10:13:00 +0800 CST  
宗枝秀茂(节录)
荣按:本谱乃2016年隔塘坊旅居广州梁焵垕兄弟送回,对于吾族世祖的记述与《裕德堂谱》、《敏慎堂家谱》基本相同,但对于五世祖之“四溪”记述较详,是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宗枝秀茂”是该谱首页之题。
梁氏之初,虞时有伯益者,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其后传致非子,周孝王封诸秦。昔尝奉命于汧谓之间,马大蕃息,以此得为附庸君。悦数传至秦仲,□□使为大夫,以罚西戎。西戎杀秦仲。仲有子五人:长粤庄公。王召五人兴兵七千,伐西戎有功,遂命庄公为西垂大夫。庄公卒,襄公立,是时幽王无道,西戎、犬戎申喉伐周。王崩于骊山下。襄公将兵入援,战甚力,有殊勋。平王东迁,又以兵送王。王赐之岐山西之地,又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其后以国为氏。于是梁族衍派天下,最盛者莫如福闽。迄宋徽钦间,北金寇扰,故自福而南择处于雄,而朝请大夫生焉,是为我族之鼻祖也。
荣又按:此段是该家谱的序言,与《裕德堂族谱》所述一样,主要内容是抄自其他谱序之文字,确认康伯后人以国为氏。全文最后定朝请大夫是本族之始祖句尤为重要。

始 祖
讳誌,字永伯,号澹斋。以宋高宗兼炎元年丁未岁十月十七日子时生于南雄大井乡珠玑巷。幼时诵读,长于诗易,尤工杂文诗赋。领绍兴十七年丁卯乡荐。甲戌登进士第。莅政公龟,于时政多补益,寻拜朝请大夫。致仕有澹斋稿《退思录》遗后。又移居于南海魁冈焉。初天下扰攘,有周杰者以天文占之,惟岭南可避,以故江陵诸名家多流寓岭南云。公卒于宁宗庆元元年乙卯岁,七月初五日,寿六十有九,葬于省城东幄山寻蟆岭,坐坤向艮兼申寅原。配许氏,诰封夫人。及卒,葬于丰衍里小墓冈戌乾之向。明嘉靖间始建祠在本村塘头,至万历庚申岁复以寝庙狭隘再以长大之。阅嘉庆丙子添设巡廊衬祠,有碑立焉。又有祭田在本堡,历年供祀。公生三子:
长曰栋,进士。
次曰桔,早卒。
三曰柚,早卒。
荣注:此段明确记录始祖澹斋公生于1127年,卒于1195年,葬于广州幄山寻蟆岭。幄山属白云山脉,在今广州地铁同和站西何家祠堂之后山。以往每年清明节后十日是塘头梁到白云山拜祭祖坟之日,直至1949清明节止。现墓已毁,2014年重阳节塘头几位族老曾寻至幄山凭吊拜祭。关于澹斋公进士问题,确实未能找到有关文献记载,但宋进士名录似未有完整的的资料。根据《裕德堂族谱》有钦差提督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魏思谦为绍兴甲戌科会试中式第十六名进士梁誌提名的记录。因此我们还是依旧谱说而记之。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6 07:42:00 +0800 CST  
二世祖
讳栋,字子才,号吉所,乃澹斋公之长子也。宋淳熙十二年以材举进士。仕孝宗朝授修武郎,进秩内殿崇班都校尉。配黄氏,诰封宜人,生终年俱阙,合葬于幄山,在始祖墓右。公尝治产业,置田庄在魁冈、龙津等堡,乾道二年税文簿籍可考。生五子:
长曰镇,解元,居塘头乡。
次曰铸,贡元,居省城洗马桥。
三曰铎,无嗣。
四曰鐄,贡元,居新会天等村。
五曰疌,贡元,以优行拔,居石湾莘墟。荣注:“疌”有左“金”旁。莘墟即街坑梁,又称紫薇坊。

三世祖
讳镇,字文表。号安定,乃吉所公之长子也。生于淳熙三年丙申岁十一月十四日。公潜心学问,笃志诗书,宋宁宗四年解元。时韩侘胄伪学党禁,方炽士负气节者,輙为所排。公乃南还,託疾不仕。日与赖布衣之徒游玩山水,虽马瘄仆痡亦欣然而乐也。又自卜茔兆,以为百年燕翼云。尝训其子侄曰:“吾不敢有奢望,但愿汝曹守分勿生妄想,见义必为,士农工商,各勤所执,衣食有赖,得为盛世良民足矣。卒于嘉定甲申年七月廿二日,享年四十有九岁。嘉熙丁酉年癸卯曰己酉日葬于小雾冈,在始祖妣许氏夫人墓侧。配沙岗张氏,生于淳熙丙申年十二月二十日,终于淳祐四年甲辰九月初七日,享寿六十有九,淳祐七年丁未九月廿二壬申日葬于小雾冈,在公墓后侧,从公生前所卜也。生三子:
长曰仕龙;次曰仕麟;三曰仕凤。麟、凤之裔皆不可考。
女四:长曰道原,孝事二亲,终身不字,有传记其生平。
荣按:二世祖铸公一脉,三世祖安定公麟、凤二子其后裔未知何处?今后还应继续追寻,希望能完其善也。
宋四世祖
讳仕龙,字师亮,号跃川,乃解元安定公之长子也。生终年月俱阙。公克绍家业,寝食经史,有古儒者风。宋淳祐间癸卯乡荐,丁未举进士。仕理宗朝赴福州候补县缺已。而因土(荣按:此“土”或是“未”字之笔误)授任,除官归广,进阶承德郎知南海县事,在职四年。公以宋业偏安,时事不可为,乃弃官归隐,构亭于后山之阿,名其亭曰“深静”(荣按:《敏慎堂家谱》记为“静深”,似更准确),日偃息其中。尤喜赈贫恤孤,施长生板数百,以给饿殍者。乡邻有难,挺身救之,则其为人概可知矣。后值杨太后与吉王是信,王昺播迁福闽开府福州,帝昰即位。顷之,元丞相伯颜以大军陷福州。公闻之,慟哭不已,愤激成疾,遂卒。葬于翼冲大十紫冈立酉辛向。元配张氏早卒,配室隐姑葬于潘村山(荣按:即本村原中街后围墙之内,现已为长街后街所掩)。继室张氏、霍氏。张氏葬于澜石后冈,霍氏葬于颜街坑园。生六子:
长曰南昇。
次曰南誉。
三曰南起。
四曰南秀。荣按:《敏慎堂家谱》亦记作“南秀”,戊子修谱时据安怀里另一家谱作“南香”,以后再修时,宜改回“南秀”。早卒。
五曰南俊。
六曰南显。

附录:
恭宗德祐丙子二年春正月,进封吉王昰为益王判福州,信王昺为广王判泉州。三月元以恭宗北去。夏五月益王昰即帝位于福州,为元师所迫,帝入海舟居迁潮。戊寅舟次碙州。帝崩乃立广王为帝,数月迁新会崖山,虽有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内外犄角,维持夹辅,然播越海滨庶事疎略矣。祥兴己卯二年五月,太傅张世杰舟次平章港,舟覆宋亡。

室隐姑,讳道原,自号室隐。乃三世祖解元安定公之长女,四世祖跃川公之姐也。生于宋嘉定庚午年五月二十日。天资纯粹,性行端洁。父早丧,事母至孝。甲辰复失所恃,哀号思慕,日夜不辍。因念父母俱亡,誓隐于室,为诸弟妹毕婚嫁事,故自号室隐。跃川幼稚孤苦,室隐左右维持,延师教诲,以致成立。厥后跃川名登进士第,皆室隐之力也。卒于咸淳元年乙丑九月十二日,享寿五十有六。明年丙寅七月庚申日葬于潘村山,与四世祖原配张氏合葬焉。至今祔祀家庙,有传详载卷首文集内。

五世祖
长房 讳南昇,号澜溪,乃跃川公之长子也。仕元任广西天河县判簿,给繇领兵戡贼黎德等,进授招讨剳付, 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于王事,葬白仙冈。配周氏早卒。继配陈氏无,无子,以前溪公之次子仲谦入嗣。女一适冯村李。
二房 讳南誉,号前溪,乃跃川公之次子。仕元朝。收兄招讨溃兵,获贼黎德等,传至京师,授西淋巡检,再调山西税务副使,以老告致家卒。配林氏,生二子:长曰靖谦,任湖广归州通判。次曰仲谦,任广西天河县判簿,承祀澜溪祖。公合葬寻蟆岭。
讳南起,乃跃川公三子。配黄氏生二子。长曰琮琏,次曰琮珏。公合葬于小墓冈丰衍里。
讳南秀,乃跃川公之四子也。早卒。
五房 南俊,号清溪,乃跃川公之五子也。生于 年五月初五日。配劳氏生三子:长曰宗玉,次曰宗瑜,三曰宗璋。公合葬于小墓冈。
六房 讳南显,号竹溪,乃跃川公之六子也。卒于 年九月初九日。配昌教登仕郎黎氏女,奁田五顷,租二千余石。卒于 年八月十六日,生二字:长曰宗音,次曰宗乡。荣按:关于竹溪祖儿子名讳《敏慎堂家谱》及《燿达家谱》记为“长宗琦,次季卿”,似宜从之。合葬于小墓冈。
四世开枝生六子,分发澜、前、清、竹房。本部以仲谦为六世祖。荣按:《敏慎堂家谱》记,“南起南秀皆早卒”恐有误,此次记南起生子二,可能均早卒或无后已,故《裕德堂谱》也有“四溪荣里”之说。四溪者即五世澜、前、清、竹四房是也。五房清溪祖,由于各家谱五记载,只听口传,戊子修谱时作“青”溪,而此谱作“清”,宜从之。
六世祖
讳仲谦,号乐善,乃澜溪祖之嗣子,即前溪公之次子也。生于元 年月日,卒与明洪武 年七月三十日。配张槎陈氏,卒于 年三月廿一日。(与)公合葬于小雾(墓)冈乾戌向之原。生四子:长曰彦深,次曰彦清,三曰彦溥,四曰彦洪。
七世祖
讳彦清,号梅窗,乃乐善公之次子也。配沙冈张氏元推官,讳良辅之长女,(与)公合葬于番村冈。荣按:本谱只是一家之谱,故六世只记仲谦,七世只记彦清,以后也只记与本家有关的世系,其余从略。
……
十一世
讳宽,字克载,号任余,乃慎菴公之次子也。生于正统五年,庚申十一月十二日,以诗、经进南海学,增广生中式。成化十年甲午科乡试三十四名举人,后赴春官(荣注:春官指礼部举办的全国科举试不第,遂游太学。)终于成化丙午十二月十一日,享年四十有七。公生长富室,乃能笃志诗书潜心翰墨,其于宋东坡苏公真迹尤多珍藏,一时交游类皆知名之士。以此,东海张公有诗赠答焉。配大沥邓氏生于壬戌年九月二十六日,卒于正德壬申年十二月初九日,享寿七十有一,(与)公合葬于小雾冈乐善公墓左。生二子:长曰春,次曰谔;女一,适大富谭积之。荣按:《广东通志》有成化十年举人梁宽的记载,此当即吾族任余公。戊子家庙重建落成时未能为其重立功名匾,憾也。日后述曼硕历史名人当宜补充之。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6 07:43:00 +0800 CST  
阳春淡熏公支派梁氏
荣按:2015年某月,荣到增城参加广东梁氏文化经济促进会工作会议,期间有阳春梁惠新宗兄者送荣一套阳春的《梁氏家谱》。览读之,发现其记录之淡熏公支派梁氏二十五世之材公者,其生卒年月和葬地与本族氏族澹斋公完全相同。该谱所载有明显的塘头元素。故认为其虽跟天等而接上实斋公系,但实为塘头曼硕堂的再分支也。特作节录以供考证。

二十五世
之材公,讳汝钦,号承信,安世公次次子,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岁十月十七日子时。乡荐登甲戌进士拜朝请大夫,终于宁宗庆元元年乙卯七月初五,寿六十九岁,葬广城幄山寻蟆岭。配徐(荣按:与“许”同音),诰封夫人,葬小墓冈之原。生三子:栋、桔、柚。
荣按:阳春谱此段记录,黑体字部分与塘头谱基本相同,此记之材公的生卒年月、葬地及生三子之名与塘头始祖澹斋公与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葬在幄山寻蟆岭的塘头始祖澹斋公就是逸涯公的先祖。

二十六世
自牧公,讳栋,号吉所/石溪,之材公长子。宋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才举,仕。仕宋朝授修武郎/迪功郎,妣区氏,诰封宜人,公妣合葬先祖墓右。生子六:镇、铸、铎、鐄、疌、铉。
荣按:黑体字部分与塘头谱所记二世祖讳栋,号吉所者也基本相同,不同者是字不同,妣氏不同,最后多了位六子铉。虽记称自牧,但更多是塘头二世祖吉所公的元素。

二十七世
天秀公,讳镇......
天英公,讳铸......
天觉公,讳铎......
天挺公,讳鐄......生三子:元孙、利孙、健孙。
天与公,讳疌......
天祐公,讳铉......

二十八世
孔孙公,天秀公长子,住塘头村。
孟孙公,天秀公次子,住塘头村。
期孙公,天英公长子,住洗马桥。
鼎孙公,天英公次子,住洗马桥。
震孙公,天觉公之子,住石(石肯)村。
朝烈公,讳元孙,天挺公长子,住新会天等乡。
朝用公,讳利孙,天挺公次子,住新会石叟乡。
朝立公,讳健孙,天挺公三子.....生子广闻、广诏......公祠建于新会冲塘旧乡。
贞孙公,天与公之子,住石湾。
润孙公,天祐公继子,住石(石肯)。
荣按:看看本系先人的居地,不难发现其实就是塘头澹斋公后人的居地(黑体字)。
(以下略记)
二十九世:广闻公,健孙公长子。
三十世: 松公,广闻公长子。
三十一世:仕周公,松公长子。
三十二世:子坚公,仕周公长子,生子春福、春明、春田。
33春福——34南溪——35雪月——36悦正——37逸涯
38淡熏公,逸涯公之子,妣关氏明万历年间(从新会冲塘乡)迁居阳春城西安定坊立籍,遂开基焉。(荣注:以下转入阳春支系,以淡熏公为一世)

阳春淡熏——瑶石公系:
一世:淡熏公,逸涯公之子。生子:应联、应芳、应材、应桂、应标、应栋
二世:瑶石公,讳应材字侯玉,淡熏公之三子分居城内石门楼。天启壬戌进士(余略)。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5:00 +0800 CST  
关于广东新会天等梁氏族缘的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会司前镇天等梁族其族祖天挺公讳鐄,据所见的天等梁族谱记载是石肯梁自牧公之子。按石肯谱记,自牧公生子六,先后为天秀、天英、天觉、天挺、天与、天祐,故有“六大天王”之称。但根据我塘头散存家谱、《梁敏慎堂家谱》、《裕德堂族谱》等记载,我族三世祖之一讳鐄者迁新会天等。故天等梁是石梁还是塘头梁的分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族谱关于天挺公梁鐄的记录
要探讨这个问题只能从查阅手头的旧族谱开始。
石肯谱是这样记载的。
“天挺公讳柱,为宋州司户”。
“天英公—鼎孙公,出继天挺。”
“天挺公,妣何氏行八,公讳柱为宋州司户,居大气未详何地”,其后是“鼎孙公”。(注意原文“居大气未详何地”七字,即天挺居何处石谱是不清楚的。)
石肯另一版本:“天挺公,自牧公四子,仕宋为户司,配何氏,继子鼎孙。”
从以上记录可知:天挺公(梁柱)是自牧公的四子,配何氏夫人,以其兄长天英的一位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继子),其居地不详。
天等谱笔者有三个版本,其记载摘录如下:
《甲本》(原件在新会图书馆):“天挺公,自牧公四子,讳鐄,字天挺,号碧峰,考县贡元,仕宋为司户,终于六月廿九日,淑配陈氏终于十二月初二日。生三子,长子元孙字朝烈,次子利孙字朝用,三子健孙字朝立。考妣合葬新会成圭峰山之原。”
《乙本》(原件藏南海桂城一私人藏家中):“天挺公,自牧公四子,官至司户参军。娶陈氏生三子,元孙、利孙、健孙。考妣合葬新会圭峰山圭歧坑,又名天子地,吉向之原。是我天等房之始祖也。
《丙本》(又称《六世祖家谱》,原件为天等太平里梁乃昌家藏):“鐄祖,自牧公四子,字天挺,号碧峰。娶陈氏,官至司户参军,生三子,长元孙,次利孙,三健孙……是我本支始祖也。”
综合天等三谱的记录实际是一致的,就是:天等梁始祖是梁鐄,字天挺,是自牧公四子。配陈氏夫人,生有三子。鐄祖(天挺公)夫妇合葬在圭峰山。
将石与天等的族谱对照两地的天挺公相同都记是自牧公第四子。但有明显的多处不同。即:新会的天挺公名叫梁鐄,取陈氏夫人,生有三子。石的天挺公叫梁柱,娶何氏为妻,未有亲生子,由兄长的一位儿子过继。
塘头谱对梁鐄又是如何记录的?塘头梁总谱虽然全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但还有数份支房家谱藏于村民之中,佛山图书馆还珍藏有《裕德堂族谱》手抄本一册,它们都有关于梁鐄的记录“二世祖讳栋,字子材,号吉所……生五子……四鐄,贡元,居新会天等”,“(乡贡)庆元戊午科梁鐄”都明确记载塘头三世祖之一,贡元梁鐄迁移到天等。
《梁敏慎堂家谱》辑录有塘头梁氏家庙的旧堂联,其中一副谓“朝请裕清芬,自修武而下,旁及藩侯科甲蝉联,莫不由忠作孝;陵州延世系,计莘墟而外,远连天等孙曾棋布,无非异派同源。“远连天等”,塘头梁与天等梁的关系写得很清楚了。
既然塘头谱言之确确,说天等是其分支。对于本房始祖梁鐄的记载,配偶及儿子虽与石所记不同,但天等仍承认其祖(鐄祖,也称天挺公)是石自牧公之后。问题也就未能解决,必须继续探索。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6:00 +0800 CST  
(三)梁鐄的上两代是谁?
先探讨梁鐄的父亲。
虽然天等谱三个版本都记录梁鐄(也称天挺公)的父亲是自牧公,但其具体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别:
天等《甲本》:“自牧公,之材公长子,名栋,号吉所。生于绍兴间,淳熙十二年以人才举仕,宋孝宗朝授迪工郎,淑配区氏夫人,诰封宜人。生六子,长曰镇,字天秀;次曰铸,字天英;三曰铎,字天觉;四曰鐄,字天挺;五曰疌,字天与;六曰铉,字天祐。考妣合葬番禺县林坑竹迳山。元太定二年乙丑立石,至正德年仅有太定二字。”
天等《乙本》:“自牧公讳栋,号吉所,之材公长子。娶区氏生六子天秀、天英、天觉、天挺、天与、天祐。生于宋绍兴间,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才举仕,孝宗时授修武郎。妣诰封宜人,考妣俱葬先祖墓右处。(注意是“先祖墓右处”,不是《甲本》的“竹迳山”)
天等《丙本》:“自牧祖,之材公长子,名栋号吉所,娶区氏生子六人,长镇、次铸、三铎、四鐄、五疌、六铉。生于绍兴间,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才举仕,宋孝宗朝授修武郎,诰封孺人,与考俱葬先公墓右处。)(注意又是“先公墓右处”,不是“竹迳山”)
在以上记录之后还有自牧公的墓碑文:“公讳自牧,号石溪,监库承信公之子,仕宋为县尉,配太儒人区氏,合葬于番禺青螺嶂竹迳山,坐坤向艮兼未丑之原……”前面说自牧公“名栋号吉所”,这里却记为“讳(名)自牧号石溪”。
再读石谱对天挺父亲自牧公的记录:“公讳自牧,为宋迪公郎,循洲长乐县尹,于妣合葬于沙湾青萝嶂竹迳,茔丑艮向之原。”石谱没有自牧公取得功名的时间。
继续看看塘头谱是如何记载梁鐄的父亲的:“二世祖讳栋,字子才,号吉所,乃澹斋公之长子,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才举进士仕,孝宗朝授修武郎,进秩内殿崇班都校尉,配黄氏誥封宜人,合葬于幄山始祖墓右。”
从上述三地五谱对梁鐄父亲的记录可以发现:天等三谱与塘头谱都称梁鐄的父亲是梁栋,号吉所,于淳熙十二年进士。关于梁鐄父亲梁栋(天等亦尊称自牧公)的葬地,天等《甲本》与石肯谱所记一样,是番禺竹迳山。但《乙本》和《丙本》却记为葬于“先公墓右处”,与塘头谱记为“始祖墓右”是一致的。
这里还必须注意到,天等《丙本》在对自牧公的记录中,先是有类似同塘头谱对梁栋的记述后,接着是写上与石谱记录一样的有关自牧公的碑石铭。这样《丙谱》将自牧公的葬地,先记“先公墓右处”(同塘头谱),后写“竹迳山”(同石谱)。
总之,关于梁鐄的父亲,天等谱是有许多矛盾的,既有塘头谱“名栋,号吉所”,“淳熙十二年乙巳以人才举仕”,“葬先祖墓右处”之说。又有“公讳自牧”,“葬于沙湾青萝嶂竹迳”之记。天等谱似乎将梁栋和自牧公两位先人混淆了。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6:00 +0800 CST  
是否混淆,我们可以对梁鐄的祖父再作进一步的考究。
石肯谱记自牧公的父亲为之材公,其记为“之材公,公讳承信,为宋监库使,与妣合葬于番禺宁仁里林坑山乙向之原。”
天等《甲本》:“之材公,安世公次子,字汝钦,号承信。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十月十七日子时,领绍兴十七年丁卯乡荐,登甲戌科进士,拜朝请大夫,终于宋宁宗庆元年乙卯七月初五日,享寿六十九岁。妣徐氏夫人生三子,长曰栋,字自牧;次曰桔;三曰柚。考妣葬于番禺县宁仁里林坑山。”
天等《乙本》:“之材公,字汝钦,号承信,安世公次子也。娶徐氏生三子:长栋,次桔三柚。领绍兴十七年丁卯乡荐,登甲戌科进士,朝请大夫。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寿六十九岁。妣诰封夫人,考葬省城幄山寻蟆岭,妣葬小墓冈吉向之原。”
对于之材公葬地甲说考妣合葬于番禺林坑山。乙说之材公葬省城幄山寻蟆岭,而她的妻子葬在小墓冈。两本矛盾是显然的。
如果再阅读天等《丙本》,更加清楚了。该本对自己的“世系”作了连续的记录,到了“之材公”处,在写上“安世公次子”后,再无石谱或上述天等《甲》、《乙》本的文字,却以《省城东幄山屯寻蟆岭澹斋公墓碑文》占其位置:其曰:“公讳誌,字永伯,号澹斋,世居南雄大井乡,生于宋之靖康丁未十月十有七日子时。娶许氏……卒于庆元七月五日……男三,曰栋,曰桔,曰柚……”这是一篇塘头始祖澹斋公梁志的墓碑文。如果天等梁与塘头梁无族缘关系,塘头始祖澹斋公的墓碑文为何会抄入天等族谱里去呢?天等《甲》、《乙》本虽无澹斋公的名号,但有关“之材公”的生卒年月日,与塘头谱记录始祖澹斋公的生卒时间是完全一样的。石的之材公与塘头的澹斋公两位先人的生辰死忌不会有如此完全的巧合吧?
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天等始祖梁鐄(也尊称“天挺公”)其上两辈虽然有谱记为(石肯的)“之材公—自牧公”,但实际可能是(塘头的)“澹斋公—吉所公”。
(四)有关鐄祖兄弟辈的问题
石肯梁家声显赫,自牧公生有六子,均以“天”为字,故有“六大天王”之称。塘头梁亦邑之大族,吉所公梁栋生有五子,其名字均带“金”字旁,也可戏谓“五大金刚”。我们不妨再从有关族谱对“天王”与“金刚”的记载,以再找出一些可以帮助以上论证天等梁混淆了先祖佐证:
石肯谱是这样记述天挺公的:“天挺公,自牧公四子,宋司户,妣何氏,嗣子鼎孙”。该谱还说,鼎孙本是自牧公天英的第三子,是过继给天挺的,故称“嗣子”。关于鼎孙一说“其后有云在新会”(原谱中此七字以细字记述,可能是以后抄谱时加上的),另一说“鼎孙无嗣”。
天等《甲本》:“天挺公,自牧公四子,讳鐄,字天挺,号碧峰……淑配陈氏”。该谱说明天挺公生三子,依次为:元孙、利孙、健孙。
既然梁鐄有三个儿子,岂有要兄长儿子过继之理。如果鐄祖只有一位过继的儿子,而且“鼎孙无嗣”,那么鐄祖就何来有今日枝分叶布的新会天等梁呢!
关于天秀公,天等《甲本》记明“其子孙居佛山塘头村”,与石谱记是居石和新兴江上村完全不同。天等《甲本》写的其实是塘头三世祖梁镇。
再看天英公,天等《甲本》谓其“子孙籍贯从化、洗马桥、五羊驿”,完全没有提到石肯,却与塘头谱载“次子居省城洗马桥”是符合的。
天觉公,《甲本》记明“讳铎”,这与塘头吉所公第三子的名字是相同的。塘头谱记他无嗣。《甲本》则随石谱记为“世居石,后出梁储公。’
从以上可见,对以上几位先祖的记录,基本可以看出天等谱把石的天秀、天英、天挺与塘头的镇祖、铸祖、鐄祖混淆了,对铎祖主要则抄录了石肯天觉公的资料。
还有天祐公,是“六大天王”的“老六”,因塘头只有“五大”,无从比较,天等谱当然只有与石肯谱一样的记录。
至于另一位是天与公,天等《甲本》是这样记载的:“天与公,自牧公五子,讳疌(有金字旁,以下同),字天与,号莘居,考县贡元,仕宋为府教,淑配简氏,生一子曰贞孙。其子孙居石湾。”石湾在塘头村附近,是莘居公择居地。石谱说天与公配何氏,子孙居地没有记载。塘头谱记是“讳疌,字文华,号莘居”,“配平山简氏”,“居石湾”。除了“天与”、“自牧”字眼外,天等所记的五弟(天与),其实就是塘头“五大金刚”的老五,居住在石湾的疌祖莘居公。
通过对“六大天王”与“五大金刚”三地同与不同记录的比较,亦再次明证天等谱是将石和塘头梁族混淆了。天等梁先祖世系似乎是:澹斋公梁志——吉所公梁栋——天等始祖梁鐄(现奉称天挺公)。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7:00 +0800 CST  
(五)新的佐证
2012年12月9日,塘头举行村庆活动,天等兄弟送来他们新出炉的《新会天等梁氏族谱》。其中有顺德东川(注:经查“川”是“村”之误)梁氏家谱的手抄(部分)资料。并说该资料是旅居香港的一位天等人从顺德一位兄弟那里抄来的,该顺德兄弟自称是天等梁分支到顺德一派的后人。
这份资料,明确梁誌(澹斋公)—梁栋(吉所公)—梁鐄为其祖始祖世系。资料中还对于梁誌—梁栋的记述,与塘头谱基本相同,当中还提供两个很有用的信息:即(1)梁誌祖籍山东汶上县。(2)梁栋是淳熙乙巳举人而非塘头所说的进士,这两点是我们以前未能弄清楚的。
这份资料虽然还有一些细节要进一步研究,如:“二十年甲戌”应是“二十四年甲戌”之笔误。但对于梁誌—梁栋—梁鐄的世系有了又一份有力的佐证。
(六)天等谱混淆先祖的原因
我们看看天等族谱是如何编成的?
天等《丙本》有一篇《重修族谱叙言》其中写到:“但族谱是前三世侯枢公修辑,百有余秋矣,且损于蠹虫,当今族老贤士屡议重修而未逮。吾甚恐世远系乱,后人无所考据,因出鄙见以修焉。”叙后署“大清乾隆元年丙辰孟春吉旦,元孙公十五世孙嗣英桓昂谨识”。我国在明末清初,修谱成风。该谱初修于明崇祯年间(崇祯版),当时距南宋鐄祖时代已有约400年之远,虽历世或有家谱记载,也是零散不全。虽谱编成,也难保证准确。再过了百年之后,族谱已“损于蠹虫”,乾隆版族谱应该是在残谱基础上修编的。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左右了崇祯版天等梁族谱的编纂,那就是明嘉靖元年梁储新会之行。
在天等《甲本》中有一篇《梁氏宗支递迁序》,称是梁储所撰。其中大意是:嘉靖元年重阳,储公到四邑访友,途中因风雨连绵,船阻难行,打听到岸上有姓梁村落,便上岸入村。到梁村祠堂见其祖先画像与自己祖先画像相似,复取其家乘阅览,于是作出该梁族是石肯天挺公迁来新会的一支。
当时天等还没有完整的族谱,只有零散的记录。至于先祖画像,以前没有摄影技术,该画像是否先祖“真容”值得怀疑。再就是石肯谱对本族天挺公的“去向”本来就不那么清楚。储公凭着该几点迹象就确定天等的鐄祖就是他们的天挺公未免有点草率。
储公对族事是很关心的,在《郁洲遗稿》中有《送逵斋叔还乡》一诗,内有“祠堂万历心空折,族谱三年手未修”句;又有《复林头族弟昂书》讲述族缘关系之一文。我们说他在该问题有点草率,但无损我们于对他的敬仰。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全而造成考究不周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如《复林头族弟昂书》一文开头“石肯桂林皆晋江宋状元入雄州支派也”,将自己说成是克家公之后,如果按石熙载公之后,那储公此说也是错误的考证。
是否可以怀疑,天挺公之称谓可能就始于此时。后来天等梁建大宗祠,本来奉祀的始祖梁鐄也就尊称为天挺公。(仅是怀疑,也不一定符合真实。)
该序虽未见于《郁洲遗稿》,亦不能否定其真。但此序一出,天等梁族可热闹了。既然太师说自己始祖是天挺公,岂有怀疑之理,更或者此时天等与塘头已经许久没有联络了,与大名鼎鼎的太师梁储攀上族缘关系,实在是莫大的荣光。从此他们就认定是自牧之后,石肯是亲兄弟了。但过去的谱牒记录着澹斋公、吉所公、梁镇等“五大金刚”的名讳,塘头、石湾等地名是不可能一笔抹掉的。这笔糊涂账到了崇祯年代修谱时,他们肯定参考了石肯的谱牒记载,便将塘头澹斋公的生卒年月写入石肯之材公处(注意石肯谱前七代是没有出生年份的);将塘头二世祖吉所公梁栋的进士年份写作自牧公处;“五大金刚”换做“六大天王”,差了一位便照抄石谱补上。于是乎,一部既从石肯,又有大量塘头元素的(崇祯版)天等梁族谱出现了,他们把两地始祖的几代先人混而合一了。到了乾隆重修族谱的时候,当然继续混淆下去。一直到了21世纪初,新会统修《梁氏族谱》,继续沿习旧谱之记:
“梁镇,讳镇,字天秀……其后裔居佛山塘头村。”
“梁铸,讳铸,字天英……。”
“梁铎,讳铎,字天觉……居石,后出梁储。”
“梁鐄,讳鐄,字天挺……。”
“梁疌,讳疌,字天与,号莘居……其子孙居石湾。”
“梁铉,字天佑……其子孙居石。”
还是将“五大金刚”与“六大天王”混在一起,既有塘头元素,又有石肯影子。不过,如果只写名讳,不记其字,上述镇、铸、鐄、疌就是塘头谱的“五大金刚”中的四位。即使只记其字,不书其名,那天秀“后裔居塘头村”,天与“子孙居石湾”的记述,与石肯谱的记载绝不符合。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8:00 +0800 CST  
(六)后语
石肯谱开头有一段文字,是很值得我们后来者参考的。全文如下:“此族谱字句多有疑义,旧谱恐有错误,但无从考究,不敢臆度妄改,故照原文抄录,讹以传讹,以俟知者考究。光绪卅三年,岁次丁未孟夏,二十五传孙应祥订抄。”他告诉我们,旧谱是可能有错谬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时候,不要乱改,可以照抄。但如果考究出问题,就应该加以订正。应祥公的话很是客观,对抄订族谱是抱着实事求是态度的。如果肯定塘头旧谱有错,也应该作出必要的修订,不能说祖宗写下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
本文通过三地族谱的研究,考究出天等谱有将两地族系混淆的情况,只是提出我们的考证意见,如何处理旧谱问题,还是应由天等兄弟自己解决。如果一时无法解决,也可以维持目前现状,待以后继续研究。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7 09:29:00 +0800 CST  
沙围事略
沙围,即沙岗围。在石湾至澜石的东平水道北侧河堤,保护着沙岗、塘头部分村落免为水患之灾,故称沙岗围。以前围内涌水分丫,鱼塘连片,塘基所种或竹、或蔗、或桑,形成涌水萦回,桑竹翠绿,别具特色的水网地带。此地带田产分属沙岗、塘头和澜石乡人所有,早时有耕作者在塘基搭建草寮以避风雨,后也有人在此修建简易瓦房居住,但仍概称为塘寮。
民国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南庄东村梁姓人与邻村异姓发生氏族械斗,结果东村梁损失惨重。东村梁《翠屏堂家谱》有如下记述:
“……炮火连天打入各坊屋场,抢掠银两衣物,什么等等尽有抢夺一空,岂有如此行为。临行之时,将所有祠堂、屋宇住场发火,玉石俱焚……”
对于械斗起因,《翠屏堂家谱》中未作明确叙述,记述中也无将责任完全推向对方,但对本族部分争强好胜者却有作检讨之词:
“……民国十五年械斗两次。五月械斗一次,后至九月又复寻仇,……连时炮火冲天,波浪茫茫无边,累到大小老幼,拖男带女,无处躲避,偶遇被火玉石俱焚。总之有等不肖子弟,不听人劝谏,不理真情来解析,为时苦楚为时忙。作你项羽,准你曹操,都系无归结,乌江赤壁空烦恼,让些劝谏与他人,后来知错难返也恨迟,从今之后改过。可惜钱银田地,可惜个的儿孙日后意如何!以前不听人劝谏,累到祠堂屋宇、田地产业尽消磨。”
丧失家园的东村梁人,只能四处流落,投亲靠友。部分投奔塘头,希望以“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同宗情分,能找个栖身之地。塘头梁族长们既怕得罪外姓,又不忍同宗流离失所,最后想出一个权宜之计,让他们在塘头村外的沙岗围搭寮居住。从此,这部分原东村梁人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加上因各种原因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梁姓人,成为一个移民小群体。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便逐渐融入塘头梁姓人之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公社化”,居住在沙岗围的部分梁姓人形成一个属于塘头生产大队的沙围小队,自然成为塘头“七坊鼎”外的“第八坊”。
如今,沙岗围已经历过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水泥道路代替了以往的小涌流水。楼房群立,形成一个沙围新村。竹基鱼塘的水乡特色早以消失,“桑实累累红似枣,小桥疏雨野菱花”的景色只能留在老一辈塘头人的记忆之中。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8 10:33:00 +0800 CST  
塘头楹联
以前本族一些祠堂、庙宇有不少楹联,可惜均已毁,仅从旧谱中不全记载及采访口传尚得以部分留存。
家庙曼硕堂旧门联
曼声传广海;
硕厦响塘溪。(口传)

家庙曼硕堂门首联
夏阳绵世泽;
春雨润梁园。(《敏慎堂家谱》)

家庙曼硕堂旧堂联
朝请裕清芬自修武而下旁及藩侯科甲蝉联莫不由忠作孝;
陵州延世系计新圩而外远连天等孙曾棋布无非异派同源。(《敏慎堂家谱》)

家庙曼硕堂旧堂联中座联
一脉衍塘溪历宋历明秉正不阿传旧德;
三元题曼硕肯堂肯构有基勿替续前修。(《敏慎堂家谱》)

澜溪梁公祠门联
天河留宦迹;
澜水泣宗盟。(此联是重修时族人所口传,其中下联第三字,是“泣”,还是“洽”难定。)

竹溪祖祠联
竹耸青霄浑欲上;
溪涵红日正当升。(《敏慎堂家谱》)

玉泉祖门首联
玉树芬芳日;
泉源浩荡春。(《敏慎堂家谱》)

玉泉祖正座联
四百兆皆黄帝子孙谁非兄弟;
数千年衍百益苗裔上溯源流。(《敏慎堂家谱》)

(莘墟)裕德堂祠堂联
胙土自赢嬴康上承伯益衍夏阳万派之本;
奠居从朝请下绍修武开魁冈奕叶之源。(《梁裕德堂族谱》

(莘墟)裕德堂祠门联
风清山岳华簪古;
雨沐池塘绿带新。(《梁裕德堂族谱》

旧塘头小学联
塘溪润泽化雨兼施桃李成荫蒸地运;
头角峥嵘冲云直上榆桐作栋得天灵。(村中父老口传是首任校长所撰。)

塘头大仙庙门联
仙泉开此地;
圣象化人家。(口传)

长街纱灯巷联;
纱线本轻微扩而充之可以经天纬地;
灯型虽细小善于用者居然换斗移星。(口传)

长街池水古庙门联
池水有天皆法雨;
塘溪无地不恩波。(口传)

梁荣新 编(2019.10)


楼主 塘溪老嘢  发布于 2019-11-29 09:22:00 +0800 CST  

楼主:塘溪老嘢

字数:27000

发表时间:2019-11-25 17: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0 08:53:44 +0800 CST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