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梁氏

增城市

增城梁氏的村落有50多个,人口有一万五千多人,分布在增城的各个镇。基本是实斋世系。其中文奎、文壁两支系共占一万二千多人,其余的是由梅州迁来的克家世系子孙。增城的北部是崇山峻岭的山区,因为在1279年元朝攻广东时,南明皇帝封梁瑜为岭南都总管,领兵抵抗元军入侵,元兵攻陷东莞后,残暴成性的蒙古军,对于与其作过战的人和地方,实施最野蛮的赶尽杀绝政策(1227年,蒙古灭西夏,杀绝西夏国党项族),“逢梁必杀”,追杀东莞梁氏族人,摌平与其作过战的乡村,在蒙古人追杀下,东莞梁氏纷纷逃亡,逃到增城北部崇山峻岭,高山密林、罕无人烟山区隐藏,故形成山区有分散的梁氏村落。因为经历劫难,增城梁氏聚居地特点是聚居点分散、人口较少,少有几千人的大村。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3:55:00 +0800 CST  
公世系,为广东梁氏人口最多的两大世系。
增城梁氏历代以来,热心公益事业,《千乘侯祠全书》记载:清同治五年,广州“先
贤千乘侯祠重修扩建,增城梁氏热心公益事业,奎璧房捐白银80两,房祖棣卿公,入主在先河堂的神位3位。
族群聚居人数较多的,有三十多个村落: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崇山峻岭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是盛产水稻的地区。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3:57:00 +0800 CST  
物组成;增江中游为泛平原、河海堆积平原,分布在市南部新塘、仙村、三江一带,是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平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土壤肥沃,是全市高产农业地区。
增城梁氏公布的村落:
中新镇:良田村、莲塘村。金龙围。
新塘镇:石径村、群星更楼村、平地、新河。
石滩镇:白江村、凤埔村、碧江下坑村、岳埔梁屋、顾屋、仙塘村。
派潭镇:三眼塘村、墩头村、七境梁屋村、梅金埔村、南坑村、高桥村,灵山梁屋。
正果镇:山厦沥、南朝围、黄塘村、赤磊村、佛岭吓村、兰溪山吓村、兰溪下梁村、江
坳村、正果梁宅村。
增江街:西山斋路,横栋岭。
p>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3:58:00 +0800 CST  
荔城街:潭头梁。
小楼镇:邓山村。
朱村镇:龙新梁屋、深冚梁屋、江尾村。
福和镇:二龙新屋吓、竹坑埔头、,凤岗凤岭、南池杨屋村、双塘村。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3:59:00 +0800 CST  
中新镇

中新镇良田村梁氏
属坑背村委所辖。文奎支系。开基祖是八世善庆公,原居福和联安,1958年筑联
安水库,迁居中新良田村。人口近五百人,以农耕为主体,亦有承包经营花卉盆景和种
蔬菜,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逐年增加。二十世孙世冰儿子从良田村分支去从化岐田村
开基。

中新镇莲塘村梁氏
属莲塘村委所辖。靠近广汕公路。文奎支系。明洪武年间七世礼郎公从东莞板石迁
来。清乾隆年间,因人口发展,许多人迁往离村200米的狮岭山脚开居,修建宗祠,解
放前人口已发展近300人。村人历代以耕种为主,2000年起,近半农田改为养鱼种蔬
菜,山地种果树,办养猪场。近年族人已不局限于农村谋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谋求发
展,到2007年统计,外迁的有一百人之多。
名人:
梁建培
曾任龙门县公安局长特派员。
梁英(女)
曾任将沙庄街副镇长。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0:00 +0800 CST  
曾任龙门县公安局长特派员。
梁英(女)
曾任将沙庄街副镇长。

中新镇金龙围梁氏。
克家支系。

新塘镇
新塘镇石径村梁氏,
文奎支系。开基祖是七世义郎公,人口过千人,全村梁姓,分上、中、下坊三处地
方。义郎公之孙尚鼐公分支石滩白江。梁实斋祖墓因增城市的建设,实斋祖墓被迁移,
2002年迁石径村,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1:00 +0800 CST  
新塘镇平地村梁氏,
文壁支系。元朝中期(1310年)六世科明派枝迁来开村,今传二十八世,有二百
多人,平地村土地肥沃,是梁、杨、朱、骆、孔几姓聚居,梁姓占平地村人口半数。
另文治支系在鸦片战争时由南海横岗村流徙到白石墟,定居平地村,有50多人。
旧社会由于村细人少,常受土匪侵扰欺凌,几次频临散村。解放后,社会稳定,才得安居。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80年代以前,以种水稻为主,90年代族人发展“三高”农业,广种香蕉、木瓜、荔枝、水果、蔬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不少族人经商,开办制衣厂、打花加工厂,养殖生猪。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奔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值得一记的是:1928年闯,宗贤梁基身居海外,心系族亲,慷慨捐资平地兴学办校,建“平溪平民识字义学”至今尚在。兼顾邻近田心村、上平地、下平地、潭村,也使他们的儿童启蒙受益不浅。

新塘镇新河梁氏。

石滩镇
石滩镇白江村梁氏,
文奎支系。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2:00 +0800 CST  
梁简
清道光年间秀才,兴学育才留佳话;
梁居一
光绪年间,武举人;民国时,黄埔军校学员。
梁汉华
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在龙门县工作;
梁国衡
军医;
梁仕基 梁成康
二人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
梁海祥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立功受奖;
梁锡华
当代大学生在市镇机关工作,后为企业成功人士。

color:blue'>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3:00 +0800 CST  
派潭镇位置
派潭镇西距从化市中心22公里,距广州市70公里,东北面与龙门县毗邻。派潭镇所在的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
“近山吃山”,派潭镇利用风景秀丽的山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有派潭镇高滩温泉、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白水仙瀑,派潭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年来大力鼓励发展优质蔬菜及高附加值的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基地,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荔枝、龙眼、大红柿、凉粉草、烟叶、粉葛、茶叶等,其中凉粉草、大红柿、粉葛是久负盛名的土特产。派潭镇的豆腐特别嫩滑,因为山好水好的关系,做成客家风味的煎让豆腐口味一流。迟菜心,则是特产之一,迟菜心不只甜、爽、脆,而且吃起来无渣,是菜心中的极品。吃迟菜心最好的季节是8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5:00 +0800 CST  
派潭镇镇墩头村梁氏,
开基是财用公派枝,至今传三十二世,近400人。该村位于增从公路左侧,有村道
直通,交通方便。村民一向以农耕自给自足,80年代后,经济逐步发展,建有砖瓦厂,
90年代大种单竹和荔枝,2000年后开办工厂、企业。村上处处是新楼房,村民置车经
营运输业。外迁往城镇近百人。
该村办学校,始于1934年,70多年来,不少能人皆启蒙于这山区小学校而走向社
会。2007年增城市政府决定扩建,24个班,可容学生1100多人。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6:00 +0800 CST  
派潭镇梅金埔村梁氏(又名派潭梁屋村)
文奎宗支瑜祖十子十二世以校公于明正德年间(1519年)由增城西门迁入,今传
至三十二世。有520多人。水田320多亩,因派潭镇发展,耕地被征用,仅剩水田90
亩。村中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该村周边土地亦多建成商铺出租,经济收入可观。
村民大部分建新楼房,有汽车十多台。有二十多户迁荔城居住。
重视教育,有大学生10多名。

派潭镇南坑村梁氏
克家支系。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7:00 +0800 CST  
派潭镇高桥村梁氏、
克家支系。

派潭镇地处山区,“近山吃山“,开发生态山水旅游,有闻名全国的白水寨生态旅游区,旅游区的开发,带旺乡村的经济建设发展。
到派潭镇,顺便往驰名远遐的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游览,位于增城市北部山区的派潭镇,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北回归线穿越其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瑰丽翡翠,属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充沛的降雨量造就了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这道神奇的瀑布从白水寨山顶飞流直下,形态优美,洁白纯净,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8:00 +0800 CST  
从山脚至山顶,修建在白水寨山丘陵线上的是被誉为“天南第一梯”的登山步径。它横跨三座高山,连接两大天池,全长6.6公里,共有9999级石阶。游客沿此路登山,可一站站拜访仙瀑美景。尤其是行至2199级的亲瀑亭或是3299级的沐瀑亭,感受犹为震撼。在瀑布下的亲水步道上悠游漫步,是接近自然接近仙瀑的更轻松方式。亲水步道的入口与“天南第一梯”的第299级相接,通至第1299级的观瀑台,全长666米,是一条天然的木栈道。走在上面,游人可以一边眺望白水仙瀑的翩翩美态,一边前行,任潺潺的流水有如活泼欢快的音符般在脚下跳跃奔流。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8:00 +0800 CST  
登山观瀑,亲近山水,在炎热的夏天享受属于高山的清凉,更让人感觉无比快意。在白水寨登山,除了登山步道,滨水而建的亲水栈道其实更得游客欢心。它贴着溪流,指向山谷深处,沿途都有绿荫遮蔽。走在上面时,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山风与温暖的阳光伴随着满山的翠绿和潺潺的流水声而来,感觉总是那么舒服,所以人们走得特别慢,为的就是一边好好地欣赏周遭的美景,一边尽情呼吸高山流瀑释放出的美妙空气!
走完亲水栈道,如在1425级的赏瀑台,奔腾的瀑布流水自身旁轰鸣而下,水声如万马奔腾般撼人心弦。要再近一点,则可以抄一条与华山路媲险的捷径往上,走了仅仅168级石阶,居然就已经来到了第2199级的亲瀑台,而瀑布就在你头上脚下的奇岩怪石间倾泻而下。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09:00 +0800 CST  
正果镇
正果镇山厦沥和南朝围梁氏,
山厦沥有新旧两条村,新村名为南朝围,两村处于增城的最北部,距正果镇10公
里多,属浪拔村委所辖。总人口130人,有耕地110亩,山地1280亩,生态林1800多
亩,是一个典型的“靠山吃山”的地方。文奎宗支。开基祖是任祖公,开基后各业兴旺,
人口发展很快,到清初雍正年间,部分迁往新山厦沥村居住,解放后新村定名南朝围。
该村地理位置独特,山上资源丰富,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村民历来都比较富裕,经济困难时期,日分配收入1.3元,列增城前茅。2000年以后,随着承包收入更突飞猛进。
开村年间,人丁最旺,全村有400多人,后因战乱,人口骤减,到1949年解放时
已不足100人,90年代后,相当部分族人不甘寂寞,冲出山区,往外谋生,与日俱增,
现旧山厦沥村 多数村民已经外迁,仅剩下4户村中留守,将耕地租给外乡人耕种。南
朝围除4户到附近建房居住,其余举家外迁,已空无一人。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11:00 +0800 CST  
正果镇黄塘村梁氏
属黄塘行政村所辖。(包括黄塘村自然村、黄塘中心村、仙冚村,梁姓有二千多人),
开基始祖系文璧宗支五世惠勤公,于元初年(1279年)避元兵追杀,从东莞两头塘逃
到派潭竹头冚的罕无人烟深山密林中,以捕鸟为生,后择此地为定居点。1285年由竹
头冚迁黄塘村定居。该村初名东埔堡,后族人繁衍人众分居为上下东埔堡。到九世裔孙
志广分居上东埔堡,志信分居仙冚村,志远分居下东埔堡。1384年前后,上东埔堡在
村前挖鱼塘,塘水呈黄色,于是人们顺口溜称黄塘,日久成村名。《千乘侯祠全书》记
载:清同治五年,广州“先贤千乘侯祠”重修扩建,黄塘仙冚村梁氏热心公益事业,捐
白银80两,房祖西庵公(黄塘村七世祖才善,号西庵),入主在先河堂的神位60位。
解放前,人们把上东埔堡称上黄塘又称冚尾村,解放后,上东埔堡改称“黄塘自然村”, 下东埔堡下黄塘又称下底头村,今改称“黄塘中心村”。
自惠勤公定居到今,有700多年历史,裔孙分居八个村庄,传三十一世,人口近三千人。是增城梁氏聚居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落。七世祖才善公生二子:长永福、次永禄,永禄公徙居从化街口开基;永福生六子:长子志高、次子任哥、三子志通、四子志广居黄塘自然村;五子志信居黄塘仙冚村,裔孙分居赤磊、佛岭吓开基;六子志远祖居黄塘中心村,裔孙分居兰溪、龙门县麻搾大坪村开基。
黄塘村土地肥沃,受涝不受旱,以农业为主。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14:00 +0800 CST  
不知是u盘的问题还是电脑的事。不停重复。先停停。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1 14:30:00 +0800 CST  
谢谢以上各位兄弟.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3 14:32:00 +0800 CST  
黄塘村距正果5公里,土地肥沃,村民以农业为主,解放后修防洪大堤、排涝站,修水利,旱涝保收,解放前主要经济作物是以水稻、甘蔗、番薯、花生、萝卜为主。七、八十年代村民发展种洋葱头、洋头菜、凉粉草、芥菜第驰名,九十年代又发展驰名远近的拳头产品“江南头菜”,直销省内各地,经济收入可观。近年又种植番茄、青瓜、菜心等经济作物,有剩余劳力近四百人外出打工,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大力改善。重视人才培育,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0多人,混合结构楼房不断增多,村内街巷硬底化。该村青年外出经商办企业家梁耀权、梁耀潘兄弟二人,梁永扬等勤劳致富,致富不忘宗亲,执心公益事业,出钱出力,大力支持,深得村人好评。

名贤有:
梁耀权
黄塘村自然村人,在深圳创办《深圳正果实业有限公司》。
梁耀潘
黄塘村自然村人,经营《增城振兴汽车配件轮胎经营部》。
梁永扬
在创办《江苏无锡同鑫汽车装饰公司》,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3 14:37:00 +0800 CST  
正果镇赤磊村梁氏,
文璧宗支。九世祖志信公次子永和生二子:长子十一世逢吉祖从黄塘村迁入赤磊开
基(属洋村委所辖),人口280多人。赤磊村距正果1公里,是墟边村,村民以种菜、
茨菇、黑皮蔗等闻名,入城经商人数很多,生活得到不断改善。

正果镇佛岭吓村梁氏
属和平村委管辖。距正果6公里,靠山望田。文璧宗支。十一世锡爵祖于明朝年间
(1406年)从黄塘仙冚村迁入开基,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传三十世。佛岭吓村以农
业和经济作物为主,
清朝中叶,有水田300多亩,当时经济较为富裕,族人中有几户建有豪宅,今传下
的“西垣别墅”是二十五世梁石泉所建,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雕梁画栋,甚为豪气。
日寇侵华期间1942年,日军途经佛岭吓村,受国民军狙击,后日军报复,大肆纵火烧
村,村民逃难,村容尽毁,大伤元气。现人口只有120多人。全村水田百多亩,田地开
阔,山林300多亩。村民因地制宜,种上经济作物和果树,经济收入水平逐年增加,生
活有所改善。

楼主 老讯顺德人  发布于 2016-06-03 14:38:00 +0800 CST  

楼主:老讯顺德人

字数:10786

发表时间:2016-06-01 21: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05 18:05:10 +0800 CST

评论数:10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