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梁潜世系的一些材料

一、明代梁潜(字用之,号泊庵。泰和人。1366—1418)《泊庵集》和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泰和人。1365—1444)《东里文集》、《东里续集》里有涉及梁潜世系的材料。试辑录如下,并略作议论,不妥之处,敬请指出,以便完善。
(1)《东里文集》卷五《西昌梁氏续谱序》:“西昌梁氏,其先自长沙徙江陵,至南唐征仕郎胜用又徙西昌。世袭儒行,至宋赠知吉州逢吉,二子:君崇,累官起居舍人、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凤翔、池州、安庆三郡;君杰,累官黄州同知、翰林编修。君崇子子华,太原府通判。又四世至蕃,举进士,自太常博士历知宣、抚二郡。皆官不过郡守,家不至甚富,而文学治行,有闻于时者,未尝乏也。其肇于先如此。蕃四世至不移,二子:用之,永乐中累官至翰林侍读兼春坊赞善;本之,累官至鲁府纪善;皆以文学行义致声誉当世,其绍于后又如此。君子所尚故家如梁氏者,非耶?蕃尝作梁氏谱,用之欲续谱,未及而卒,本之续之,将授其诸子,以属余序。”世系是:胜用……逢吉——君崇、君杰——子华(君崇子)——()——()——()——蕃——()——()——不移——用之、本之。笔者按:甲、乙、丙、丁,丁是甲几世孙,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以甲自身为第一世往下算,一种是以甲的儿子为第一世往下算,算到丁是第几就是第几世孙。根据泰和胜用祖公之龙二郎各房世系简表(下面提到其中部分),则这子华“又四世至蕃”的又四世是以子华的儿子为第一世,算到蕃则是四世。而“蕃四世至不移”,因为蕃(昭伯)生才可,才可生彦卿,彦卿生不移,是以蕃自身为一,算到不移是四世。
(2)《东里文集》卷十七《梁用之墓碣铭》:“梁氏其先家长沙。唐有进士曰震徙荆南。又七世曰胜用,仕南唐为征事郎,徙今泰和。又十世赠知吉州曰逢吉,二子皆仕宋:伯君崇,累官起居舍人、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凤翔府;仲君杰,累官同知黄州府,入为翰林院编修官。君崇五世孙蕃,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太常博士,知宣州,改抚州。生才可,才可生彦卿,彦卿生不移。娶陈氏,元潮州儒学教授以道之孙。生男子二人,长即潜,次混。潜字用之。……用之死时年五十有三。娶杨氏。子男四,果、楘、楫、榆,皆知务学。果、楘皆举乡贡,未升。二女,长嫁袁俊,次嫁进士刘凖。(笔者按:梁潜《泊庵集》卷十三有《祭榘儿文》、《女銮墓志》。因为梁榘早殇,所以这里没提。)孙男几,某某皆秀朗可望。造物者殆以是报之欤!梁杨世婚姻家。余长用之一岁,少学同业,壮而仕于朝同官。”世系是:震……胜用——()——()——()——()——()——()——()——()——()——()逢吉——君崇、君杰——()——()——()——()——蕃(君崇五世孙)——才可——彦卿——不移——潜、混。笔者按:泰和胜用祖公之龙二郎各房世系简表说胜用——用之的世系是:1胜用→2龙二郎→3福二郎→4铉三郎→5彦良→6德明→7思太→8从善→9敬方→10太初→11逢吉→12君崇→13子华→14智明→15铉生→16絃安→17昭伯(笔者按:即蕃)→18才可→19彦卿→20廷秀(笔者按:即不移。应作庭秀)→21用之、本之。
(3)《泊庵集》卷八《先君畦乐先生行实》:“先君讳兰,字庭秀,别字不移,姓梁氏。先世唐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武则天年号)间。有为征仕郎由长沙徙泰和。(笔者按:根据《梁用之墓碣铭》,是梁胜用仕南唐为征事郎,徙今泰和。)九世(笔者按:自梁不移身开始往上算,则均崇是九世)曰均崇,仕宋为凤翔知府。弟均杰,同知黄州府,入充史馆编修官,居县之东郭,大著声望。凤翔五世至昭伯府君,昭伯生才可府君,才可生彦卿府君,皆以笃行称。彦卿别字心易,学者称心易先生。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于《易》。时同里锺谨独先生,梁氏之甥也,无子,以先生为之子,故遂姓锺氏。娶杨氏夫人,元进士、新喻州判升雲先生之子。生子三人:长曰庭芳,次即先君,次仲敏。……子二人:长即潜,为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次混,溧阳县儒学教谕。孙男八人:果、楘、栗、榘、乘、楫、榆、枞,榘、乘、枞早殇。孙女六人。曾孙二人:翰、羾。”世系是:征事郎某……(九世)均崇、均杰——()——()——()——()——昭伯(均崇五世)——才可——彦卿(别字心易)——庭芳、兰(字庭秀,别字不移)、仲敏——潜、混。
(4)《东里续集》卷三十九《梁先生墓志铭》:“先生讳兰,字庭秀,别字不移。梁之先,唐长寿中由长沙徒西昌。八世祖蕃字均崇(笔者按:自梁兰的父亲彦卿开始往上算,则均崇是八世祖),仕宋为权知凤翔府,与其弟同知黄州充史馆编修官均杰皆有名于时。曾祖昭伯,祖才可,父彦卿号心易。母杨氏,元新喻州判升雲之子。生三子,先生其仲也。……长子潜,历宰四会、阳江、阳春三邑,入为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次于混,历训导瑞州府学,教谕溧阳县学。……于邑西柳溪之上辟畦莳蔬,杂植花竹,引泉灌注而筑室其中……初心易公出后锺氏,故先生尝从锺姓。既而梁氏之后绝,潜始以先生命请于朝复梁姓云。娶陈氏,有令德。二子,即潜、混。孙男五,女六,曾孙男二。”世系是:(八世祖)蕃(字均崇)、均杰……(曾祖)昭伯——(祖)才可——(父)彦卿(号心易)——兰(字庭秀,别字不移)——(子)潜、混。
依上所述,整理出梁潜世系如下:
先世唐武则天长寿年间居长沙……后代唐进士梁震徙荆南(江陵)……胜用(仕南唐为征事郎,由长沙徙泰和)——()——()——()——()——()——()——()——()——()——()逢吉(宋赠知吉州)——君崇(名蕃,字君崇。一作均崇)、君杰(一作均杰)——子华(君崇子)——()——()——()——蕃(昭伯。君崇五世、子华四世。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太常博士,知宣州、抚州)——才可——彦卿(号心易。改姓钟氏)——庭芳、兰(字庭秀,别字不移,称畦乐先生。居泰和西柳溪之上)、仲敏——潜(字用之。梁兰子。潜以父命请于朝复梁姓)、混(字本之)。

存疑:王直(泰和人,字行俭,号抑庵。1379—1462)《抑菴文后集》卷十八《梁氏族谱序》:“蜀府纪善梁先生本之重修梁氏族谱既成书,其从子叔车持来京师求予序。按梁氏之先居长沙,历十三世有胜用者,仕南唐,始徙居泰和。至今叔车之子二十世而弥昌,其间为太守、别驾,登侍从职、文史者累累有之。始居县东门外宗族之蕃,园池亭榭登临游览之胜,弥望皆梁氏,他族莫得间焉。故乡人称其处曰‘梁家巷’。丧乱以来,子孙散处而虚其地,然故名号犹存,则当时之盛可想见矣。”王直说“梁氏之先居长沙,历十三世有胜用者,仕南唐,始徙居泰和。至今叔车之子二十世而弥昌”,提到居长沙历十三世有胜用,胜用是南唐(937年—975年)时期人,距离长寿(692年-694年)年间近三百年,而相隔十二代,则平均每代间隔二十多年,也属合理。不过如果胜用到梁本之的侄子叔车(梁潜之子梁楘字叔车)之子也就是胜用到梁潜的孙子是“二十世”(不像是用概数)的话,则和泰和胜用祖公之龙二郎各房世系简表所说的二十三世不同。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1:16:00 +0800 CST  
二、另外有相关材料如下:
(1)王直《抑菴文集》卷九《刑部郎中梁君墓志铭》:“君讳泂,字挹之,姓梁氏。梁于泰和为大家,其先在宋时有为凤翔知府、黄州同知者,至君之高祖昭伯,知抚州。抚州生才可,才可生心易,心易生廷敏,则君之曾大父、大父、父也。廷敏先生娶王氏,生君,后以君贵赠刑部主事,母封太安人。君永乐乙未进士。……娶杨氏,封安人。子四:林、相、杉、枌。女四:适彭晔、刘赞、刘湜、陈奨。孙男四:琛、珩、环、某。君自少负气,不肯在人下,然无同产兄弟。廷敏先生素英迈不羣,在其下者或忌之。君既孤,或稍稍侵君。君不为动,力于学问,从从兄本之受《诗经》,业成,入邑庠,遂取进士。”
(2)魏骥(1375—1472)《正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梁公楘墓志铭》:“正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泰和梁公享年七十卒于位。公名楘,字叔车,别号松轩。……高祖才可,曾祖彦卿。祖不移,别号畦乐,多才多学,乡里恒遵称之曰畦乐先生。父用之,别号泊庵,累官翰林侍讲、春坊赞善,其平生著作有《泊庵集》行于世。”(焦竑《国朝献徵录》卷八十四)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4:26:00 +0800 CST  
(3)《泊庵集》卷五《廖氏族谱序》:“廖之先,始自金陵迁泰和,至今海康教谕潜仲凡十有五世。为之谱者,潜仲之大父(笔者按:即祖父)愚寄先生自强父(笔者按:此“父”同“甫”)也。其后复系一图,特详于本宗,则先生之曾大父梅涧所作。梅涧云仿楼参政谱图而为之,而楼氏之所为图盖未尝见也(笔者按:楼参政指楼钥,1137—1213)。愚寄父(笔者按:此“父”同“甫”)又因梅涧之旧而重续之,于是二图之详略可参见焉。自梅涧而下十二世(笔者按:“十”字疑是衍文)。曰寔翁、本翁。寔翁即愚寄之尊父也。愚寄自国初为吾邑庠教谕,而本翁子伯先洪武初仕为翰林编修,子季习今亦为松溪教谕。潜仲之子谟今又以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廖氏之先世盛矣!然自丧乱来,世益微,存者惟二翁之后,然皆能以文学绍其家仕于时,又皆为学者之师。呜呼!其世泽之未艾者尚有在于此者乎。梅涧娶梁氏,盖吾六世祖凤翔公之女弟也。因以吾家谱合而参之,公自兵部郎中、知制诰出知凤翔,而此云权府,岂其时固权知凤翔耶。又云公之讳曰蕃,而考吾谱所纪曰君崇,其曰蕃者盖公之科名,而吾谱所书公之字也。(笔者按:这里说凤翔公梁君崇蕃是六世祖,可能是从从长沙徙荆南的唐进士梁震开始往下算的。)廖氏家与予故相近,然梁氏之先居县之光化亭,此云东门,疑非光化之旧矣。亭入元改为龙洲书院,元亡,书院之废已久,今其地漫不可识,间有知其为龙洲书院者,亦不复知为梁氏故居矣。可深叹也哉!先世所藏文字零落殆尽无复可考质,而故老又无在者,因参之此谱,其时世皆合,而尚有不同者,如此盖凤翔公与梅涧为同时,又其时方讲好于婚姻,其所纪者当必不妄也。自梅涧之殁距今几二百年(笔者按:雍正《江南通志》卷一百二说:“陈良祐、梁君崇、袁说友……以上知池州。”杨士奇《西昌梁氏续谱序》说梁君崇“知凤翔、池州、安庆三郡”。乾隆四十三年《池州府志》卷二十七“府秩官·宋知州·淳熙”:“陈良祐,见齐山石刻。梁君崇,西昌人,见《东里文集》。袁说友……”安徽池州齐山石刻有“淳熙甲辰二月癸酉郡守陈良祐率其属……游齐山登翠微历小有探左史而归”石刻,淳熙甲辰是淳熙十一年1184年。清代徐松《宋会要辑稿》“瑞异二·旱”说:“〔淳熙〕八年七月十七日,诏:‘去岁诸路州军有旱伤去处,其监司、守臣修举荒政,民无浮殍,各与除职转官。’既而江西运判尤袤、淮南运判赵彦逾、江西提举朱熹……知隆兴府辛弃疾、池州袁说友……广南路提点坑冶李大正各转一官。”可见袁说友是淳熙八年1181年前后任池州知州的,比陈良祐早点,不过梁君崇、袁说友、陈良祐是淳熙年间知池州应该是没问题的。根据杨士奇《东里续集》卷三十八《廖潜仲墓志》,廖潜仲任海康教谕是在永乐五年1407年。梁君崇知池州是淳熙1174年-1189年年间,则和梁君崇同时的廖梅涧,其去世到梁潜写此文的永乐初年,的确是“几二百年”),两家居室园池为他人之室者不知其几易矣,独赖此谱之存,而尤可喜者幸斯文之未坠,而世好有可推,子孙得共宝之,因有以知夫先世之为盛也。潜仲自海康考满来北京,以求予题,遂为之书。”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4:27:00 +0800 CST  
廖潜仲的世系如下:
梅涧——()——寔翁、本翁——子谦(寔翁子。自强,愚寄先生)、伯先(本翁子)——叔章(愚寄子)、季习(伯先子)——潜仲(叔章子)——丌(同“其”)、谟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4:30:00 +0800 CST  
廖潜仲世系的另外参考材料:
①杨士奇《东里续集》卷十二《廖氏族谱序》:“廖氏族谱者,吾邑愚寄先生廖子谦所作也。先生没三十年,其孙海康教谕潜仲考绩来京师,以示余,属为叙,且曰:‘此先祖手笔也。’……谱肇作于先生之曾祖梅涧府君,先生继而述之,其法准楼氏,惟书本派之亲,而官号、生卒、葬娶、几子、女适某人皆详而有条也。而其先与吾家夹巷而宅于清溪之上,中更变故,子孙散徙落落,其颓垣废址草莽之墟故在,而乡人父老徃徃叹其先世善行历历如昨日事,而世益远矣。此不又可慨乎!然于今有可喜焉者,自吾睹于廖氏四世矣,有愚寄先生,有先生从弟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伯先,及编修之子松溪教谕季习,又有潜仲及潜仲之子翰林庶吉士谟,皆发身诗书,或官侍近,或任教职,而皆在文学之任,岂非盛哉!”
②《东里续集》卷三十八《故桂东县儒学训导廖潜仲墓志铭》:“永乐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桂东县儒学训导泰和廖潜仲卒。廖出周文王子伯廖之后。五季之际繇金陵徙泰和,世袭儒业。洪武初为泰和县学教谕曰子谦,称愚寄先生者,潜仲祖也。父叔章,母王氏,生二子:龙、鸾。龙,潜仲也。潜仲幼丧父,教育于其祖,祖卒潜仲未弱冠也。……永乐元年充贡为太学生,召试文渊阁,除凤阳蒙城县教谕。后丁内艰。服阕,改雷州海康县学教谕。两县学教皆久弛,潜仲力作新之。初至蒙城,五年来海康,四年则通三考满矣。……盖年五十而卒。……子男二:丌、谟。谟永乐癸未进士、翰林庶吉士。女二:长嫁邓时亮,次嫁乡贡进士刘组。孙男三。”
③《东里续集》卷六《送廖子谟序》:“翰林庶吉士廖子谟既授颍上知县,告别将之官。廖氏之先与余同里巷,余少犹及趍走其曾大父愚寄先生徳辉之下,长而与其父潜仲相好也。而子谟从余于翰林六年。”
④《抑菴文集》卷七《河间守廖君谟墓碑》:“廖氏故泰和儒家,君曾祖自强先生,元临江教授,以文名当时。祖叔章,不仕。父潜仲,海康教谕。皆有学行。君其次子也,讳谟,字文绩。”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4:30:00 +0800 CST  
(4)《东里文集》卷二十《梁纪善墓志铭》:“本之之考畦乐先生、妣陈安人,及兄用之,皆余铭其葬矣,今于本之又义不可固辞。梁氏先世已见其父兄铭文。本之讳混,以字行,晚号坦庵。……子男二:长乘,泰和县学训导,孝行如父母;次枢。女四……”
(5)《东里文集》卷二十一《陈孺人墓碣铭》:“孺人畦乐先生梁不移之配姓陈氏,赣州路推官致仕学礼之曾孙,潮州路儒学教授以道之孙,处士有庆之子。母萧氏。孺人讳某,在室有女德,父母求佳壻于名族,得畦乐而内赘焉。无几遭元季兵燹,焚荡州闾,乡党莽为丘墟。畦乐与孺人掇拾煨烬,拮据为庇,以养母及婚嫁其弟妹。畦乐教授里中,二子潜、混几冠,皆力学能教。孺人曰:‘学必务经术,毋徒挟兔园册自足耳。’其治家,长少内外秩然有度,而躬俭勤率先。二子皆仕,潜累官至翰林侍读兼春坊赞善,混累官至蜀府纪善。……余以长女妻潜之子楫,又为长子娶混女,皆孺人之命,则孺人墓铭,余何以辞。铭曰……”
(6)《泊庵集》卷十四《柳溪梁氏锺铭(并序)》:“濳以浅陋之才遭逢圣主,窃官禁林,兼侍青宫,虽宠荣之已至,曾愧惧之。敢忘家有老母,一弟混又典教外郡,阖门食指之既繁,仰事俯育之未遂,于是念君亲之恩厚而报称之未遑也,凛乎其不能已,而子弟辈犹或恃其不可恃之身,而恬不知戒,可乎哉?因铸小锺以警,昕夕而系之,铭曰:惟惰与傲,予匪攸闻。惟恭惟敬,乃裕厥身。勿二其心,师于仁人。克念厥训,永保有家。”(卷十四《萧氏锺铭(有序)》说“泰和城西柳溪之上为里人萧玄辅之所居”,则梁潜家在泰和城西柳溪处。)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4 04:31:00 +0800 CST  
(1)杨士奇《西昌梁氏续谱序》和《梁用之墓碣铭》都说梁潜先世梁胜用仕南唐为征事郎,徙西昌(泰和)。这征事郎梁胜用是南唐时期(937年—975年)人。
(2)梁先生宗贤《湖南涟源三衙冲梁氏源流史(讨论稿)》考证说:“梁处廉的儿子梁胜用,约于宋仁宗皇佑末年(1053年前后),出生在长沙,聪明好学,很有才华,经当地官员举荐,通过明经考试,担任征仕郎(从七品),退休后率全家返回泰和县定居。胜用公生有六个儿子,后代书香传世,兴旺发达,入仕为官者颇多;次子龙二郎,进士及第,官居侍御史;孙梁俊、梁伟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同中进士,玄孙梁岳登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3年)进士。因此,胜用公在江西名气很大,被吉安、南昌、遂川等地的梁氏后人奉为开基始祖。”这征事郎梁胜用是宋仁宗皇佑末年1053年前后出生,是北宋中后期人。
这两个时期相差约一百年,好像是两个梁胜用。如果是一个梁胜用,则至少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对这没有研究,则是不清楚了。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7-09-29 22:03:00 +0800 CST  

楼主:水流而长

字数:6480

发表时间:2017-09-24 09: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03 23:25:07 +0800 CST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