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命运】对《错误百出的柴静“穹顶之X”》的研究和批判

全名:对方舟子《错误百出的柴静“穹顶之X”》一文的研究和批判,标题长度限制,见谅。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24:00 +0800 CST  
1.该文又臭又长,啰嗦无比。有耐心的同学请慢慢看,没耐心的同学请慢慢慢慢看。
2.该文不知有无雷点,请自带避雷针以防身。
3.该文主要挺柴驳方,但对于方指出的错处亦不隐晦。请放心品尝。
4.该文结论:方舟子大批造假污蔑QD,QDZX确有疏漏之处,然仍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5.不认可该结论者可绕道。
6.由于篇幅实在过长,故需要一点点搬运。着急者可直接至本人百度云盘下载全文。链接:http://pan.baidu.com/s/1bnaZRLd
7.本文无团队无编辑无审核(三无?),故错字可能有,请忽略之,造假确信没有。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30:00 +0800 CST  
对方舟子《错误百出的柴静<穹顶之X>》一文的研究和批判
(没有作者~)
很少写这种原创性的帖子,一直执着灌水三十年。当然,我才不会告诉你们那是因为我发帖总是秒沉→_→。
柴静的《穹顶之X》今年播出后,很快就被禁掉了(天朝万岁!-_-!)。但是这部片子给我那种耳目一新,震撼眼球的感觉却是久久不能忘。同时不久我就发现,这部片子赞美声音固然不少,但很快就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解读,因此也误导了许多辨别是非能力差的人。比如不看雾霾,攻击柴静个人;或者拿出几个数据不准,质疑造假;或者指责其中提出的能源改革和开放市场是要私有化能源;甚至因为片尾附了一个叫NRDC的单位,也派生出来很多比如收了美元之类的P话。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34:00 +0800 CST  
图1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36:00 +0800 CST  
凭心而论,方舟子也不愧当了这么多年“打假斗士”,美国正规大学的PhD,目光还是很敏锐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身后有团队加班加点整出来的。。),找出的很多细微的东西一般人都注意不到。可惜,如果他自己不先造假的话也许这个名号就实至名归了。
不过说实话,看方舟子的文,我也同样了解到《穹顶之X》确实还有不少的瑕疵,这点没什么可以否认。我也真心的希望以后再做环保宣传片的人士都能注意到这些问题,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在一锅好汤里让别人挑出几根野草从而否定你的心血。
但是我的观点始终是,看问题要全面要辩证,一些数据的瑕疵,只要不足以威胁到整体结论,其实并不是不能容忍的。毕竟大家要知道,即便在实验室做严格的科学实验,结果也是允许和理想状态下的标准值有±n%的误差的,只要不出误差范围,就可以肯定结论。所以我想表达的是,目前为止,在众多打假证据中,我还没有找到一条能够威胁到QDZX的整体结论的,方的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37:00 +0800 CST  
其实有趣的还不只这里,肘子从第一篇到第三篇的语气也值得玩味。第一篇的标题,直接就使用了“造假”这样的字眼,文章中也言之凿凿的声称是造假。还号称“只要有一处造假被证实,学术声誉即破产。”但被打脸之后,第三篇语气明显就收敛多了,只敢在标题中说是“错误”。在文章第一段中,引肘子原文“该纪录片的错误之处远不止这些。例如,其引用的数据相当一部分都有错误,乱用、错用、误用乃至捏造数据之处比比皆是。这些错误未必都是有意造假造成的,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柴静团队的专业水平低和态度马虎造成的。”将其总结出来的归结为“错”而非“假”,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只在最后加了一个“捏造数据”。后面还主动解释说,这未必是有意造假,更可能是不专业不认真。与第一篇文章中不可一世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意思的话文章末尾两段也有。这篇文章给我的大意更像是为了找回第一第二篇文章丢掉的面子,好像说我固然出了错,但是我对柴静的指责也没有冤枉她balabalabala……。


好了,上面的废话已经太多了。该文一共指出了视频中的八处错误。下面我们就开始对这篇文章提出的每一个论据一一进行分析,看看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的不对。当然,楼主也只是就自己找到的一点资料浅谈,本身不是科班出身,又是个英语渣,很多英文资料看不太懂。因此不敢号称就对此文盖棺定论,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同志们指正。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38:00 +0800 CST  
我的方法是:先贴肘子的原文,单独占一楼,然后在下一楼再说自己的东西。望各位知晓。不要把LZ和肘子混为一谈(囧~)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41:00 +0800 CST  
第一段上面评述过了,我们直接从第二段的论据开始。先帖肘子原文:




“在视频7分17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图表“PM2.5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解说称:“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5),这个是美国的(37.5),这个是欧洲(50),这个是中国(75);那么我们在当天呼吸进去的是多少呢?(305.91)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五倍。”
305.91/75=4.0788,4倍多一点,柴静为什么说是“几乎5倍”呢?美国pm2.5的24小时限值是35(http://www.epa.gov/pm/2012/decfsoverview.pdf),不是37.5。欧盟的限值是年均25,但无24小时限值(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standards.htm),那个50从哪来的?这么关键的一张图,都可以把美国、欧盟的标准搞错,把倍数算错,可见柴静视频的制作多么不专业和粗糙,她的科学团队——如果有的话,应该羞愧。”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43:00 +0800 CST  
楼主:
这个论据里面肘子基本是对的。(看到这里喷子们是不是很开心?)
这里柴静团队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的数据根本就和美国欧洲无关。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美国确实是35,欧洲确实没有日平均浓度限值,这在肘子提供的两个证据里面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么中国的值是真的吗?是真的。该图右上标有一个数据来源,显示的是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http://kjs.mep.gov.cn/hjbhbz/bzwb/dqhjbh/dqhjzlbz/201203/W020120410330232398521.pdf),此标准是在2012年2月29日发布的,但至今还未实施。他的生效日期是2016年1月1日。但这个标准第一次规定了我国PM2.5的标准数据(P3)。见图2:
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我国的PM2.5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是75(可以理解为最低标准),一级标准和美国一样。
那么让人困惑的事情产生了,柴静团队的数据到底是哪来的呢?肘子只管指出错误,但并未找出错误数据的来源。37.5,50这些数据是柴自己编的吗?经过LZ的寻找(其实就是百度啦,囧~),基本锁定了柴静错误数据的来源。见图3:




图2


图3: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57:00 +0800 CST  
楼主:
此图(上楼图3)来源于科学出版社(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发表的一篇文章《穹顶之X,几张表看懂国内外PM2.5标准》(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NDMwOQ==&mid=204516409&idx=1&sn=7cce98f4493398e4ac68dab13506fddf&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柴团队使用的其实是WHO2005年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准则中提出的准则值和三个过渡期目标值(25,37.5,50,75)(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69477/3/WHO_SDE_PHE_OEH_06.02_chi.pdf)。不知道柴静团队是谁负责这张图,就给整成了美欧标准了。
至于是四倍还是五倍的事,我的理解是肘子理傻思维发作,你也可以理解成柴静做为现代媒体人的习惯性夸张。
但是这张关键图的最关键点在于305.91这个数字没错,而且的确很大,不管是四倍还是五倍,就算是一倍也是超标了,超的很严重。知道这个,柴的目的就达成了。
要证明柴在这里造假,其实标准什么的都是浮云。你只要证明305.91这个数字是假的,比如其实只有不到100,不到200都行。那么,我立马赞同你的立场,今后彻底批判《QDZX》。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柴不能给出其他的更新的数据源的话。这个例子确实也能证明,柴团队在处理某些数据上确实不够严谨和专业,这样的例子后面还有。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4:58:00 +0800 CST  
肘子:
下面来看肘子的下一个论据,老规矩,先上原文:




在视频14分23秒处,柴静在屏幕上甩出四篇论文以证明“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表明,在更干净的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EffectsofAirborneMetalsonLungFunctioninInnerMongolianSchoolchildren》、《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非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与儿童肺功能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但第二篇论文是《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的是沙棘油对大鼠受损心肌的作用,与空气污染、肺毫无关系,因与第三篇论文《中韩儿童肺活量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登在期刊同一页,就拿来凑数吓人。而且那三篇与其论点有关的论文,全都出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潘小川实验室,难道它就代表了“世界各国”?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06:00 +0800 CST  
楼主:
这一回合肘子的功劳还是有的,主要就是指出了那篇《沙棘油对SO2染毒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与本视频主题雾霾关系不大。另外,其余三篇都出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潘小川实验室”这也是对的。


但这回合我判肘子输,为什么呢?因为肘子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让自己的说法得以成立。请看图4:


这里肘子的漏洞在哪里呢?在于,你去看一下视频,这个话它根本不是柴静自己说的,是柴静采访的那位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预防学专家Edward Lawrence Avol教授说的。也就是说,是他说的“世界各国研究表明balabalabala……”只是做视频时为了效果更好,才贴出了几篇文献佐证,本身二者之间没有必然逻辑联系。换言之,并不是柴静要以这几篇文献证明世界各国研究,而是方舟子只看字幕不听声音或者根本不专心看,要么就是在有意抹黑柴静。


图4: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08:00 +0800 CST  
肘子:
继续看肘子的第三个论据,原文:


视频35分41处,柴静说:“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给它洗干净,那么在中国我们洗了多少呢?我们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剩下的另外一半当中基本上有几亿吨是没有任何用,而且又污染又浪费的叫灰分的东西。”
据《中国能源报》2014年12月15日报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原煤入洗率仅为59.8%。”(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4-12/15/content_1510892.htm)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已超过了一半。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10:00 +0800 CST  
楼主:
这里,多益网络的土豪徐宥箴已经指出过。我再详述一下,这里肘子用了差不多的手法,绕过了一些东西。判肘子负。


联系上下文,先看柴静在说些什么,前面柴静在33:50就开始介绍劣质煤,也就是褐煤。34:06给出了褐煤的图片(图5);34:28给出了褐煤的生产曲线,到2011年,大约是4亿吨(图6);35:29介绍德国的褐煤和清洁;35:34介绍英国人会清洗95%以上的煤(注意,这里指的还是褐煤);紧接着就是35:41的肘子截图;接下来35:44介绍剩下的一半煤中有几亿吨都是灰分。大家要知道,以2011年为例,我国全年生产煤35.2亿吨,用了34亿吨。照肘子的理解,柴静说的洗煤指的是全部原煤的话。那么剩下的一多半中,灰分就不只几亿吨而是十几亿吨了。(因为褐煤近一半都是灰分)


综上,联系上下文,柴静这里虽然说的是煤,但是其实指的是褐煤入洗率不到一半,而不是指原煤。肘子找出来的数据落在了空出。而且他确实有点成心。因为英国洗干净95%煤前面两三句就是说德国的褐煤的事了。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肘子打假似乎根本不看上下文,截到一张图就如望文生义还如获至宝,难不成图都是手下帮截的,只有解释自己来做?这么说肘子应该基本没有看过该视频才对。


当然了,这里只能证明肘子是错的。但是柴静是不是就是对的?褐煤的入洗率是不是真的不到一半?不好意思,LZ也没有找到答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索,看看柴静说的到底对不对。


图5:


图6: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13:00 +0800 CST  
肘子:


然后我们继续往下,肘子的下一个论据是这样的:



视频41分05秒处,柴静出示了一张北京小汽车出行距离分布图表,注明数据来源为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该数据确实出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http://www.bjtrc.org.cn/InfoCenter%5CNewsAttach%5C%5C55c8af31-56f6-4c2b-98d8-a87e09c9a03e.pdf第13张幻灯片),但画错图了。北京市小汽车出行距离1公里以内7%,1~2公里12%,那么2公里以内应是19%,而不是其图表标注的12%。可见柴静的团队根本不细看原始数据。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15:00 +0800 CST  
楼主:


这里的确是肘子说的对,柴团队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把图画错了。肘子胜。这里没什么好说的,直接给原图(图7):


可以看到,1,2,3,4,5公里的出行比例依次为:7%,12%,10%,7%,8%。那么2公里以内的出行比例肯定是19%。这种低级的数据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我不太清楚,但这显然只是个小错,不影响这一段关于北京人喜欢开车的结论。更不可能是造假。因为很简单,如果柴要造假,类似于北京人喜欢开车造成雾霾这种事,出行比例肯定是越高越能说明问题。


但数据不严谨的罪名也还是坐实了。


图7: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17:00 +0800 CST  
肘子:
继续往下看,精彩的东西要来了。原文:


视频1时13分处,解说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十五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六十亿吨,我们的用车量会达到四亿辆。”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在2012年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国2030》(http://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China-2030-complete.pdf),按现在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耗煤量达到33亿吨,如果采取减排措施则会大幅度下降(p.282)。那么柴静是根据什么一下子把该数据翻了一番?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19:00 +0800 CST  
楼主:


方舟子这里犯了只会看数字,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可笑错误。柴静说,她的数据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给出的,年份是15年后,即2030年。肘子就兴冲冲的找出了一个报告,证明柴静造假。可是:


1.柴静没有说她的数据来源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出《中国2030》这份报告。


2.方舟子天真的以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只能做这一份报告,做其他就是自相矛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这是我找到的报告的中文版(http://www.drc.gov.cn/ts/20140121/75-226-2878648.htm)(哼,肘子给的是英文链接,欺负俺们看不懂英文,也不想想,国务院做的东西都好几年了怎么可能没有中文版)。不过写文时刚好遇到此网站维护(囧),所以大家也可以到我的百度云盘里下载(http://pan.baidu.com/s/1dDet7OH)。有兴趣的可以通读一下,这个报告做得还是挺全面的。


此报告是国务院和世行一起做的,原图在中文版P291,贴出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图8)。图片所在的章节是专题报告3的附录,介绍行动顺序及效果测度。


最主要的是,这张图是怎么来的?


原来,这张图的出处解释是运用了中国2030项目中的一个叫做“中国与世界”专题的经济模型,由世界银行团队模拟出来的结果(图9)。主要研究的是碳定价如何影响中国。其模型具体如何设计我没有详细了解,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模型中的数据是有问题的。三条线中基准情景表明的应该是没有碳排放税,然后是10和20美元每吨碳税两种情况对煤用量的影响。


其数据可能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第一种是虚拟数据,即并未采用现实中的数据,而是在一定模型中设置的参数,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统计意义。


第二种是使用的煤的计量单位为标准煤。这种可能性我认为较大。

图8:




图9: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24:00 +0800 CST  
为什么我如此肯定模型的数据有问题呢?很简单,因为报告是2012年发布的,但是数据的起点是2011年。也就是说,实际上2011年的煤炭使用量基本应该能看得到的,图中是多少?大概25亿吨,实际上2011年我国用了多少?前面讲褐煤的时候已经说过了,34亿吨。这个34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1202/t20120222_30026.html)显示,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注意单位!),比上年增长7.0%。煤炭消费量增长9.7%。我国2011年能源结构中,煤炭大约占近70%(图10),


所以煤的消费量大约是34.8*0.7=24.36亿吨,似乎与上图数据差不多。怎么可能会是34亿吨呢?


但是不要急,还有一个关键步骤,上面的结果24.36后面的单位是标准煤。标准煤是一个统计单位,并不等于原煤。原煤和标准煤的兑换比率大约是1:0.7143(百度百科),也就是说,看我国的实际煤炭消费量,还要再用24.36/0.7143≈34.1亿吨。这就是34亿吨的正式算法。


不然,大家随便去百度一下。都知道我国2013年消费的原煤量为36亿吨(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208/161804469.html)。这个图表上显示的只有25亿吨左右,中间差的11亿吨煤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是因为单位的不同。


照这样的算法,基准情形下,2030年的煤炭使用量应为33/0.7143≈46.2亿吨原煤。


会有人说,这样还是不对呀,还差14亿吨呢?这里要特别说明两点:第一,我也不能十分肯定上面那个报告究竟是不是按照标准煤计算的。第二,因为时间关系,我并没有找到柴静使用的国家研究发展中心的源数据,柴静的视频中似乎也没有公布。


这也是个遗憾。但是,就像是我上面所述一样,大家也不会天真到以为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就只做了这一个报告吧,柴静引的应该是其他报告。但是我在这里先要做的就是揭露方舟子的无知。自己无知就算了,居然还拿来去批判别人。实在是令人不齿。


煤炭消费预测这种东西本来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政策变动会对预测影响非常大。像肘子说的,如果强力减排用煤量会大幅度下降。我找到的一个报告还预测中国煤炭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峰值为45亿吨,大概就是图中附加碳税后的带来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http://www.cet.com.cn/ycpd/sdyd/1412970.shtml)而事实上,2014年全年煤炭消费就已经开始比前年下降2.9%了。(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我觉得柴静找的那个数据,可能是国务院按照当前的增速和排放标准测算的吧。


如果其他吧友有兴趣,也可以下去找找柴静的那个数据到底是怎么来的,我就现在这里权当抛砖引玉了。


好了,没想到这个写了这么长,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图10:


(注,此图只是网上百度来的,未必一定准确。但是可以参考官方数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年公报(上面有链接),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6%,而这一局面已经比前几年更为优化了,所以我认为此图基本可信。)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28:00 +0800 CST  
肘子:
肘子的下一个证据是说洛杉矶的。原文:


视频1时18分35秒,柴静在洛杉矶市城市上空说:“一千七百多万人,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辆车,都快人手一辆了。”

在洛杉矶城市上空,谈的是洛杉矶解决雾霾的问题,那么指的就是洛杉矶市,但2013年洛杉矶市人口只有388万。注意,美国城市不实行户口、暂住证制度,有游客,没有中国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民工乃至非法移民都算本地居民,所以不存在流动人口比本地居民多的问题。

有时谈洛杉矶时会把洛杉矶周边几个小城市也包括进去,指的是洛杉矶郡(例如柴静提到的圣塔莫妮卡就属于洛杉矶郡)。但洛杉矶郡人口也只有1002万,2014年洛杉矶郡共有772万辆车登记(http://www.dmv.ca.gov/portal/wcm/connect/add5eb07-c676-40b4-98b5-8011b059260a/est_fees_pd_by_county.pdf?MOD=AJPERES)。

有人说,柴静指的是大洛杉矶地区。实际上一般说到洛杉矶,是不会指大洛杉矶地区的,因为大洛杉矶地区是以洛杉矶市、洛杉矶郡为中心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面积是北京的好几倍大,包括南加州的五个郡和众多小城市,那些地方历史上并无雾霾问题。如果谈洛杉矶的问题用“大洛杉矶”的人口和车辆数据,就好比谈北京的问题时用京津冀的人口和车辆数据。


楼主 三俗的壕絲  发布于 2015-04-03 15:30:00 +0800 CST  

楼主:三俗的壕絲

字数:7231

发表时间:2015-04-03 22: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2 05:12:34 +0800 CST

评论数:50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