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交付

导语 《看见》一书,首印50万,是柴 静讲述十年央视历程的自传性作品,其 中有这十年中最为重大的公共事件,如 非典、两会、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 南虎照片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的亲历记 录,她在书中敞开自己的思考与内省的 过程,可见柴静自身精神成长的过程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3:00 +0800 CST  
“我渴望呆在最寂静的角落里,被最 热烈的声音包围。”这句话出自柴静的日 记,后来又多次出现在柴静或关于柴静的 文章里。它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被用来 解读在柴静新书《看见》首发式上的一张 照片:11位文化名人人手一册《看见》 站成一队,柴静坐在他们前方。解读者认 为,柴静一如以往地安静。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4:00 +0800 CST  
“我确实对人很感兴趣”

新京报:你拥有很多诚挚地喜欢着你 的读者,他们的存在,对你而言意味着什 么?

柴静:我这十年,也没见过他们,也 不知道他们是谁,有多少,在哪儿。在西 单图书大厦签售的时候,我听到工作人员 说,很少见素养那么好的读者,在大冷天 安静地排着队等待签名。而对于我而言, 这些读者拿着书到我面前的时候,已经排 队很长时间,还跟我说,你辛苦了。说得 我都快哭了。我与他们相处,其实只有几 秒钟的时间,我希望在这一段的时间里, 能和我的读者有一个眼神的交会,我微笑 着,说谢谢,这也许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温 暖。事实上,在签售的过程中,最放松的 时候,就是看着读者并对人家说谢谢的时 候,他们脸上久久未褪的笑,是对我的一 种馈赠。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4:00 +0800 CST  
新京报:你从事新闻行业之前,做的 是电台的工作,而且是那种通过声音交付 内心,或者说,不断进入他人内心的状 态,这样的开端,对你后面的新闻职业道 路有怎样的影响?

柴静:我觉得不能说是开头影响了后 来。那是一个初衷吧,做传播的初衷,本 来就不应该失去。我是误打误撞。我是第 一代湖南广播电台的所谓的长聘员工,在 我之前,必须是专业对口院校毕业的分配 员工,我当时懵懵懂懂,都不知道这些背 景,恰恰在1995年留下来,是这个社会 刚解冻的时候,我是铁道学院毕业的,工 作单位已经安排好了的,是中铁十七局。 不服从定向分配,需要交数额不小的出路 费。当时社会就是如此,人被僵冻在一个 地方,要挪动一下,代价很大。但我当时 就想做电台的工作,不假思索,非干不 可。自己的满足感,就全部来自工作,来 自工作中与人之间的交往,我确实对人很 感兴趣。我在签售会上见到读者的感觉, 非常像我当年与我的听众之间的关系。有 听众给我寄明信片,上面写着:“大众是 最好的雇主。”我记住了这句话。后来做 新闻,也是这样的。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5:00 +0800 CST  
这也是我说的,写这本书最困难的地 方是,能不能诚实。心灵流动的轨迹,你 若是想隐匿,是可以隐匿的。但是,你若 是选择隐匿,你就失去了读者与你之间的 共鸣。但袒露又很困难,一旦袒露,你的 缺陷、不安、痛苦也会在别人面前一览无 余,所以,就是要把它写出来。重要的 是,你能不能老老实实写。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5:00 +0800 CST  
“记者是要将事情袒露出来”

新京报:在你新书的首发式上,老六 再次引用一句话来赞美你,说你既是男人 中的异性,也是男人中的同性,你在这些 好友之间是没有性别的,“她本来也没 有”。你听到这样的评价有何感受?在自我 承纳层面,你会珍视自己的女性身份,还 是会有意识地抵消这个身份的某些特征?

柴静:其实,跟男性与女性没有关 系,我觉得,朋友是人和人的关系,只不 过恰巧他是男人,恰巧我是女人,仅此而 已。

刻意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或者太在 乎女性身份,都是太拿外界当做自我的参 照了,在我看来,珍视或者抵消女性身 份,肯定是因为有一个参照系统在那里。 新闻界有个传统是说,女性不要有女性身 份,我也会面临这样的声音,但总体来 讲,它没有怎么困扰我,我觉得女性或者 男性,应该像呼吸那样自然,如果你想着 你该怎样呼吸,那你就难受了,自然而然 就是了。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6:00 +0800 CST  
新京报:很多人评价你的作品,会用 一个词,流畅,再加一个词,有哲理,然 后再加上,悲悯。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去 揣摩读者的期待吗?会有意识地迎合读者 吗?

柴静:没有揣摩和迎合吧。

有时候,人遇到某件具体的事情时, 通常会有相似的反应。作为记者,我也许 要做的是,诚实地意识到它,并且将其袒 露出来。

这也是我说的,写这本书最困难的地 方是,能不能诚实。心灵流动的轨迹,你 若是想隐匿,是可以隐匿的。但是,你若 是选择隐匿,你就失去了读者与你之间的 共鸣。但袒露又很困难,一旦袒露,你的 缺陷、不安、痛苦也会在别人面前一览无 余,所以,就是要把它写出来。重要的 是,你能不能老老实实写。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7:00 +0800 CST  
新京报:“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 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又必须在真相面前 放下普通人的情感……为这个职业,我愿 意倾尽所有,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 此不安。”就你的体验与理解,记者这个 身份,其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何特殊 之处?在《看见》这本书里,你会有意去 谨守“记者”这个身份吗?还是,把自己从 记者这个身份中释放出来?做出这样的选 择,你所持的理由是什么?

柴静:记者比非记者多一个“问”的职 责,这个职责你知道,对方也知道。但像 那个踩猫的女性,她喝酒的时候,听你唱 歌的时候,她忘了,所以她向你有一个交 付。但是她坐在你对面,你不可能因为她 交付了你就不“问”了,这个问要触及到她 最难堪最受拷问的人性部分。但没有办 法,像同事说的“你让她难堪了,但你不 能不问”。我能做的只是我也很难受,我 跟她共同承担这种难受。

写书时,我觉得事实准确是记者身份 的要求。其他部分让它自己流淌吧,新闻 的原则不是干燥的铁律,是你在描写生活 时,它从生活中自己浮现出来的。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7:00 +0800 CST  
“我只是想还原他们的生命”
新京报:你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写得 非常有个性,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意 味深长,这容易让人把目光从书页上收回 来,而重新转向人身上,以及作者身上。 你在写人的时候,会有所虚构吗?会按照 自己的意愿去赋予他们个性吗?

柴静:没有吧,我只是想还原他们的 生命。已经经过的事情,很容易变得很平 面,关于某个人的印象会变得很模糊,死 去的人,会变成一个名字,如果能写出他 生命的实质的话,哪怕就只是片断,他好 像就会重新活一遍。但我真不确定我能不 能做得到。所以我一开始,不用资料,而 是靠自己的印象去写,因为我想唤醒这个 实质,究竟是什么。写作的过程,其实是 寻觅的过程。你记得的是这个事情,而不 是那个事情,都是有其原因的。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9:00 +0800 CST  
新京报:你的很多文章里,读者们能 感受到一种宽和清健的力量,一种积极理 性地看待世界的努力,对你自己而言,是 否也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

柴静:其实写的时候是不觉得,你 想,采访完踩猫的女性,你在半夜里12 点,同伴们已睡下,你不能开灯,你拿着 圆珠笔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开始写,周遭的 世界已经沉入黑夜,你什么都看不见,你 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写下来,心里难 受,折腾得睡不着,你只能写下来,写下 自己的不安,这是唯一的宣泄方式,承认 自己有让自己为难之处。你所说的力量, 善或者好,其实不是我写的时候的目标, 是我自己在不得不写的过程中拱出来的。 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安宁。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29:00 +0800 CST  
新京报:做新闻调查,追逐真相,是 一个艰难的旅程,你是否有过内心坍塌的 时候?你似乎很少把内心的无力与崩溃, 幽怨与愤懑诉诸笔端,是什么支撑你一路 走下来?

柴静:我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坚强吧。 你看我写“山西”那一章的时候,我是在书 稿截止之前加了最后一段,就是关于石榴 那一段。(《看见》P132)那应该就是一次 崩溃。我写那棵石榴树被砍倒之后,我在 电话里冲着我爸又哭又喊,那是我成年后 第一次以如此激烈的方式向我的家人宣泄 自己的压抑,那就是一次崩溃。有些东西 是无可安慰的,你只能选择写还是不写。

我只对我自己负责。我的书想说的也 是,人应该把重心建立在自己的内部,眼 睛向内观看。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老 天给你的时间,就那么多。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0:00 +0800 CST  
“写作者是被人解读的”

新京报:荣格说,一个人不是凭想象 光明来觉悟的,而是意识到黑暗,或使黑 暗化作意识。就是说,面对黑暗与阴影, 面对自身的“恶”,尤其重要。我们可能在 你的文字里读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光明的觉 悟,比如你对人性的宽容、对平等正义的 理解、对独立自由的辨析,关于你自己人 性的剖析可能不是那么多,你是否有意选 择在文字层面呈现一个不断完善的自我, 而不是一个不断与自身黑暗斗争的自我?

柴静:这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就是 说,这可能是读者对这本书的解读,我写 的时候,有过一次跟六哥(老六)的交谈, 当时很意外。因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 想写人的,写他人,写我的报道,并没有 自觉,是要写自己,除了写“不要问我为 何如此眷恋”那一章。因为我觉得自己的 身份是记者,尽量不要写自己。但他看完 初稿后,跟我说,好的写作者,比如何伟 写《寻路中国》,何伟从来没有想过写他 自己,可是通过他写他人,却看到了他赋 予每一个人以尊严。其实,写作者是不自 觉的,或者不自知的。是被解读的。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1:00 +0800 CST  
新京报:公共理性,比如平等、公 正、正义,可以放在公开的言论平台去讨 论与诠释,私人理念,比如爱、善意、自 由等,其表达的方式与途径,都是私人的 选择。你在写《看见》的时候,是否有一 些表达上的倾向?愿意让更多属于公共理 性的东西,浮现在字里行间?或者说,对 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有一定的顾 忌?

柴静:可能正相反吧。我跟牟森有过 一次信件往来,大概是我写了三四章的时 候给他看了,他不太满意,给我回了一封 信说,说你这不像新闻记者的写作,我认 为一个记者应该有写史诗的雄心。你问的 这个问题,若是要回答的话,我会再次提 到我写作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公众写 的,但在写的过程中,会意识到你是写给 一个个具体的人看的,这些人未必是学新 闻的人,是最普通的人,所以,我的书, 其实很个人,没有借鉴,以前从来没有这 样的写作方式,我看过国外同行的写作, 但最后写出来的,是按自己的方式写的, 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我的书,不同的章 节,是在不同的状态下写的,写“非 典”或“地震”,“眷恋”或“陈虻”,都是有各 自不同的心态。唯一相同的是,真实地 写,孤注一掷,投入其中。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交付,很不容 易,会触及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我没有从 概念出发来谈论。如果在写作之始,去想 我要说什么,我是不知道的。书的序言, 也是我书稿全部交稿后,在去国外的飞机 上写的,因为大家都说不写序言,太违反 常规,所以,我是在飞机上写,那我到底 写的是什么呀。有朋友曾经跟我说,写一 本书,你必须用一句话来说明,而且,只 用一句话就说明。其实在此之前,我是泥 沙俱下地写的,写序的时候,才理解自己 写了什么。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3:00 +0800 CST  
“我没有以完整自我为出发点”

新京报:你曾向钱刚老师反思自己, 说自己只读过言情小说,离专业新闻所要 求的知识素养有一定距离。那么,你是否 会有意去为自己补充营养?有意识地去调 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视野?

柴静:我没有以完整自我为出发点, 去阅读,那样的话,也太功利了,也做不 到。我是带着我的困惑阅读的,就是碰到 什么事情,困而求知。我这几年的阅读, 也都体现在我的博客里面,我写顾准的时 候,写了八九千字吧,不是为了发表,而 是要把不得不说的东西,表达出来。阅读 本身没有什么目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 的困惑,为了解除困惑,就会去阅读。在 这个过程中更新自己。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4:00 +0800 CST  
新京报:在一个社会文化秩序不够完 善的社会里,你若是择善固执,想有所坚 守有所为,就会与你所在的环境的秩序与 规则发生冲突。有没有人给你示范,此种 情境下该如何行事?

柴静:我只对我自己负责。我的书想 说的也是,人应该把重心建立在自己的内 部,眼睛向内观看。就像同样的历史时期 内,苏联会有阿赫玛托娃,而我们为什么 只有《艳阳天》。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 好,老天给你的时间,就那么多。

我敬佩的是钱刚,认识他那么多年, 没有听到他一句抱怨与牢骚,他永远保持 关切,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对我而 言,是一个示范。我觉得,人对自己的社 会共同体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创 造。

新京报:你描写陈虻的状态:他活 着,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要使尽全部 力气挣开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 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那么,如果让你 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你会如何描述?

柴静:我们在这一点上有一些相似。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4:00 +0800 CST  
@光辉岁月1990看到一篇不错文章,整了点小插图,望吧主加精或置顶!吧里好久没这么专业的帖子了!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2 22:38:00 +0800 CST  
我的帖子终于加精啦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1-23 21:08:00 +0800 CST  
若我看倦了风景,走累了路。你是否,愿意变成酒色的石头,让我把余生靠一靠。——《胭脂盆地》

楼主 q124227018  发布于 2014-02-27 17:41:00 +0800 CST  

楼主:q124227018

字数:4080

发表时间:2014-01-23 06: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3 04:12:18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