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之谜已找到解密方法

《推背图》史称千古之迷,其争议的核心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背图》各象顺序之争;二是《推背图》各象八卦之争;三是《推背图》各象所对应的人物事件之争;四是《推背图》成书时间之争;五是《推背图》作者之争;为了解决这些争议,以下知识是必备的,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唐朝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中国文字产生的基本原理,不求精通,但要略知.
相似图形的比较:看哪一个图与文中的相关性更好?若两图中有一个是仿版,你认为哪一个图是仿版的可能性更大?




1、第一象的序号信息:感悟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与数“一”的相关性强还是与干支“甲子”的相关性强?


2、第一象的八卦信息:观察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不是与“乾”有关?思考:“乾”除了为天以外,还可以为什么?为什么八卦签中把“乾卦”与“困龙得水”联系在一起?


3、第一象的历史信息:主题是(论循环)这是共识,关键是指什么样的循环?凭自己的想象,你能说出哪些循环?


4、第一象的文字解释:
自从盘古迄希夷 ===“盘古”指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这是没有争议的,“希夷”指谁是有争议的,我从三个方向去思考,(1)若指人名,则与宋初的易学大师陈抟老祖有关,因陈抟有一称号“希夷先生”;(2)若指图中人物,则与金本《推背图》第四十四象有关,因字“夷”通过拆字就变成了“一 弓 人”,而金本《推背图》第四十四象中恰好有一人身背有一张弓;(3)若指时间,则应将“自从盘古迄希夷”这七个字的笔画(繁体)进行统计,其中字“自 迄 夷”的笔画数均为六画,我认为此处隐喻什么重大的时间节点与“**六年”有关.

虎斗龙争事正奇 ===“虎 龙”是华夏民族特有的纪年方式,我认为此处隐喻有以下可能:(1)所涉及的人物事都与华夏民族有关;(2)若喻人,则“虎与王”“龙与帝”相关;(3)若用繁体笔画数,则“虎 争 事 奇”都有八画,隐喻什么事与“**八年”有关,结合前句,是否隐喻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六年至**八年”?观中国历史,**六年至**八年,确实发生过很多大事件.

悟得循环真谛在 === 循环的真谛是不是指“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为什么要用“悟”?此处不明白为什么,当《推背图》六十象都熟记于心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

试于唐后论元机=== “元”就是开始的意思,为什么要“试于唐后论元机”?我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推背图》中的人物事是从唐朝建立后开始的;(2)《推背图》的作者是从唐朝后期开始写的,而唐朝时期的人物事是借用了别人的作品.因此,我们在争议《推背图》的作者时,一定要扩大范围,从唐朝早期的易学大师(袁天罡 李淳风)和唐朝晚期的易学大师(麻衣道者 陈抟老祖)中去寻找,看看谁的画风、文风、易风与《推背图》的画风、文风、易风相似度高。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直白的理解是:不知道天地的终点在哪儿,但这一句我认为还有隐喻.先看“茫茫”两字,在句首,是重叠字,每个字的笔画数都是“九”,而数“九”在中国的文化中是有特殊含义的,是否在隐喻《推背图》中**九象时就是一个转折,有点茫然,不知所指什么事?再看字“天”在其顺序上是第三位,是否隐喻《推背图》中**三象的内容与天有关?再看字“地”在其顺序上是第四位,在中国的数字文化中都比较排斥数“四”,此处是否隐喻《推背图》中**四象的内容与地有关?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这一句我们通常的想法是:日指太阳与年有关,月指月亮与月有关,是否隐喻《推背图》中所涉及事件的时间可精确到年月?但我认为还有更多隐喻.如“日===阳”,“月===阴”,则就转意成“阴阳循环”,而世间万物皆可作“阴阳论”.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所有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所有物体都有正面和反面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看问题,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是明,什么是暗.还记得在颂曰中的“循环真谛”吗?在易学中的循环不仅仅是阴阳循环,还有“五行 八卦 十天干 十二地支六十年甲子”等等.


5、《推背图》中“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特别意义的猜想
在《推背图》的谶曰中“四言诗”特别多,颂曰中的“七言诗”有五十五首,这些诗都具有说事的作用,但有没有特别的隐喻?在乘法口诀中有“四七等于二十八”,而在星象学家中恰好有“二十八星宿”的说法,这之间有没有联系?在颂曰中有“五”首“五言诗”,颂曰中的“五言诗”会不会与“五方之气”有关?与朝的更替相联系;在谶曰中的“五言诗”有四句的也有两句的还有一句的,谶曰中的“五言诗”有没有可能与一朝的“五行运气”有关?与一朝的“生 旺相 休 困 死”相联系?谶曰中的“三言诗”也有四句的也有二句的,四句“三言诗”转折大些,时间跨度大于“十二年”?二句“三言诗”转折小些,时间跨度小于“十二年”?

楼主 王白石三  发布于 2017-11-25 10:13:00 +0800 CST  

第一象中有“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而第二象的主题是(唐朝国运),看来文中的“唐后”是指“唐朝建立之后”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相似图形的比较:看哪一个图与文中的相关性更好?若两图中有一个是仿版,你认为哪一个图是仿版的可能性更大?






1、第二象的序号信息:感悟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与数“二”的相关性强还是与干支“乙丑”的相关性强?
2、第二象的八卦信息:金本第二象的八卦是字“姤”的解释为:姤是一个汉字,出自《周易》,意思是相遇、邪恶、善,也同妒,意思是忌妒,忌恨。“姤”源于《周易》卦象。卦辞:姤,女壮。勿用取女。...... 从姤的字形看,后为大,这里指最强的意思。“姤”的含义应该是指体格强壮的妇女。姤卦的主卦(下卦)是巽卦,卦象是风,阳数为三,但卦图中什么地方能体现出与“风”有关?从“姤”的解释来看,与第三象的图意更接近,故我将第二象的八卦换成了否卦的主卦(下卦)是坤卦,卦象是地,乾卦的卦象是天。地接受天上的光和热,抚育万物生长,这不是坏事;现面对同一卦图,是用“姤卦”好还是用“否卦”好?还有没有更为恰当的八卦,这是必须要思考的,同时还要思考,在八卦签的卦辞中,为什么会把“天风姤”与“他乡遇友”联系在一起?把“天地否”与“虎落深坑”联系在一起?


3、第二象的历史信息:主题是(唐朝国运)这是共识,关键是要描述一朝的国运必须要叙述哪些内容?不看《推背图》,你对唐朝的历史人物都知道哪些?


4、第二象的文字解释:
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我认为这一句有以下信息:(1)唐朝建立的时间*18年,因“二九先成”用乘法口诀可以转意成“一八”;(2)唐朝的“五方之气==土气”;(3)唐朝的“五行运气”从“生运到死运”约“290年”,因字“实”可以转意成“十”,而数“十”也是一个满数,从“生到满”也可理解为一个循环.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解释:(1)唐朝统一中原的时间为“*21年”,因为字“阴”可转意成数“二”,字“阳”可转意成数“一”,而“盛与先”相关,“竭与后”相关,故数“21”就出来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在表述一朝之国运时,统一中原的时间是不能缺的.(2)若“阴与二”同义,“阳与九”同义,则“阴盛阳先竭”可能隐喻唐朝在统一中原之后,“第二代”处于“盛世”阶段,“第九代”处于“衰退”阶段.这与历史也能对上号.

累累硕果 不计其数===直白的解释就是:图中重重叠叠的果子,不知有多少个.当然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数一数,恰好有“二十一”个果子,而这“二十一”个果子隐喻唐朝的“二十一”位皇帝,这也是共识,这句中的重叠字“累”的繁体字笔画数也是“二十一”画,大家觉得这是作者有意而为还是纯属意外?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一个果子代表一个人,这是比较好理解的,即新即故指新帝旧帝,按人算,有些人当帝时间有两次,比如:李显,但也只能算一个.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统一中原的时间,存在的时间,历经多少代,哪一代开始兴,哪一代开始衰,还缺什么?唐朝掌门人的姓氏,推学爱好者们,能从图文中“悟”出唐朝掌门人的姓氏么?


5、第二象的五行信息:在《推背图》的颂曰中,一共出现了“五”首“五言诗”,第二象颂曰中的“五言诗”是出现最早的,若将数“五”与《易学》产生联系,则与“五行”就对上了,从历史的角度来总结:唐、宋、元、明、清则刚好有“五”朝,这是否能与《易学》中的“五方天帝”对上号?东方==木帝,西方==金帝,南方==火帝,北方==水帝,中==土帝,就演变成了“五方之气”?爱好推学的朋友们,慢慢体会.

楼主 王白石三  发布于 2017-11-25 10:49:00 +0800 CST  
立体地需要三张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现在只有一张图,咋就想到立体的呢?作者本意就是取其意而已.

楼主 王白石三  发布于 2017-12-08 09:32:00 +0800 CST  
《推背图》归序解密(第三象)
在第二象中已经解释了唐朝国运的大框架,后面就该进行人物特写,回顾唐朝历史,你认为有哪些人物事件能算得上“虎斗龙争事正奇”?
相似图形的比较:看哪一个图与文中的相关性更好?若三图中有一个是仿版,你认为哪一个图是仿版的可能性更大?


思考: (1)人站立的方向说明什么?(2)手握大刀说明什么?(3)左手的手指为什么要用袖子遮住?(4)人身后的两根飘带有什么作用?(5)三幅图中人物的衣领不太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1、 第三象的序号信息:感悟图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与数“三”的相关性强还是与干支“丙寅”的相关性强?
2、第三象的八卦信息:观察金本第三象的八卦是
字“遁”的解释为:逃走,逃避:逃遁|远遁。遁卦的主卦(下卦)为艮卦,卦象为山,而在卦图
中什么地方能体现出与“山”有关?若将第三象的八卦换成

再加上字“姤”的解释(姤是一个汉字,出自《周易》,意思是相遇、邪恶、善,也同妒,意思是忌妒,忌恨。“姤”源于《周易》卦象。卦辞:姤,女壮。勿用取女。...... 从姤的字形看,后为大,这里指最强的意思。“姤”的含义应该是指体格强壮的妇女。姤卦的主卦(下卦)是巽卦,卦象是风,),我觉得第三象的八卦用“天风姤”比用“天山遁”更合图中之意,特别是图中人身后的两根飘带,如果没有“风”是不会出现这种效果的.

3、第三象的历史信息:主题是(武后称帝)这是没有异议的,关键是在这象中描述了“武”哪些正奇之事?是否隐藏有事件的时间?


4、第三象的文字解释:
参遍空亡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这一句指:“武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再回到宫中”这事是没有争议的,关键是有没有隐藏武出家的时间和回宫的时间?若有,这个时间隐藏在什么地方?我认为:颂曰与下卦的相关性要强些,也称为主卦,那就先看颂曰中的第一个字“参”,将其转成繁体字“參”,上部是重叠字“厶”的笔画数为“二”,下部的笔画数为“五”,合起来就有数“二五”,是否隐喻:武出家为尼时的年龄为二十五岁?再看字“空”出现两次有间距三个字,且笔画数为“八”,是否隐喻:“武二十八岁时的八月”会发生点什么事?一朝重入帝王宫就是指:一年之后就重回宫中.关键是:从什么时间算起,一年之后就回到了宫中?是不是指武二十九岁回的宫?此处的猜测,我也不知能否与历史对得上,权当娱乐,对与不对,望推学朋友们不要过多的计较.

遗枝拔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这句中“遗枝拔尽根犹在”理解为:武对李家后人的逼害,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根”有几根?从图中来看,有两根(飘带),若从文中来看,这“两根”体现在什么字上?我认为重叠字“喔”就要派上用处了,将字“喔”拆成“口 屋”,喻意“屋中有口”,也可以解释成“屋中有人”,因此,我觉得是指武废李显、立李旦、并临朝称制,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图中两根飘带一上一下,若下指李显,上则指李旦,根据飘带的形状来喻李显、李旦的帝位变化与历史也比较相符.

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武的别名“曌”字的由来;(2)武称帝开始的时间节点,因字“临”的繁体为“臨”,其中有三个“口”字,是否隐喻武把”三人”都废了的时候?“下土”就理解成“下去”的意思,也就是”三人”都下去了.隐喻:李治死了,李显废了,最后把李旦也废了.若要推个时间,字“口”的笔画数为“三”,”三个口”就与数”九”有关,因此,武称帝的时间节点一定与数”九”有关.而历史上武称帝的时间为:公元690年九月. 扑朔迷离 不文亦武===前半句有点让人“扑朔迷离”找不着北,但“不文亦武”可以读出两层意思:(1)图中之人的姓氏不是“文”而是“武”,也就是说:图中之人的姓氏隐藏在文中的此处,推友们能否从图中也能得出“武”?(2)如果将字“亦”用其谐音可转成数“一”,字“武”用其谐音可转成数“五”,则数“一五”就出来了,而武称帝的时间刚好是“十五年”,按这种想法,图中人物有一只手是被袖子遮住的,是否与图中的数“五”相关?那图中的数“一”又藏在哪儿?推友们不妨找一找.


5、第三象的五行信息:第三象的颂曰是标准的七言诗,说明此阶段唐朝的“五方之气==土气”还很强,若根据时间来算,“土气”已开始行“旺”运,根据《易学》原理:土旺生金.而字“武”的五行属性也是金;金又能克木,字“李”五行属性为木水,故李家人要悲剧了,好在有点水能生木,故李家的根还在;在《易学》中有“金旺得火,方能成器”,看看序号中的干支“丙寅”,地支寅木生天干丙火,而“丙火”是太阳之火,金在阳光的照耀之下,熠熤生辉.

楼主 王白石三  发布于 2017-12-16 18:15:00 +0800 CST  

楼主:王白石三

字数:5386

发表时间:2017-11-25 18: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8 21:43:19 +0800 CST

评论数:8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