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在下闲来无事,就对此书略解一二,望大家莫怪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0 20:57:00 +0800 CST  
@白闹001发下(计篇第一)原文,我来批注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0 20:58:00 +0800 CST  
我先批注,原文后来补上,瞌睡了,写完这篇就去睡觉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0 21:24:00 +0800 CST  
计篇第一:本篇以“计”名篇,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原则,一是道义,就是使民众和君主的心意相同,这样才能同生共死,而不惧怕危险。二是天时,就是指阴阳、寒暑、春夏秋冬四季。三是地形,就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四是将帅,就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对部下仁慈关爱、果断勇敢、军纪严明。五是法规,就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将领责权的划分、军需物资的掌管和供给。“兵者,诡道也”说明用兵作战,就是一种诡诈的行为,要善于伪装。并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最后着重指出,对战前的作战计划、作战意图必须深思熟虑。“多算胜,少算败”,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0 21:38:00 +0800 CST  
作战篇第二:本篇主要从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依赖关系出发,论述了“持久作战”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的观点,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军事思想。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军事实力所依赖的则是综合国力的强弱。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财力终会枯竭,长期消耗,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为减轻作战的负担,孙子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主张,减少远程运输,节约作战开支,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军事思想!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1 09:25:00 +0800 CST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
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1 18:44:00 +0800 CST  
“谋攻”就是用计谋来征服敌人。孙子认为最理想的作战结果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作战结果?就是要用计谋去战胜敌人(是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本篇主要论述了“上兵伐谋”的思想、国君与将帅的关系、知胜的条件和致败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1 18:51:00 +0800 CST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1 22:03:00 +0800 CST  
本篇反复论述的内容主要是“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可以预测到,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强为)“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并且不会放过任何使敌人致败的时机)。并且把战争的物资准备(“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看作是取胜的根本条件。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主要是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的谋划。善战者首先是创造出不被敌人打败的条件,然后再伺机打败敌人。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1 22:14:00 +0800 CST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
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2 21:55:00 +0800 CST  
本篇主要论述了“势”的形成和利用以及“势”和作战的关系等问题。“势”是以“奇正”之术(兵力的战斗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要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以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战者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一般作战,都是以“正”兵会合交战,而用“奇”兵出奇制胜的。所以善于运用奇兵之人,其战术的变化就像天地变化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河湖海一样永不枯竭。此外就是要“择人而任势”即强调充分发挥将帅杰出的指挥才能。孙子认为,一个聪明的将帅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改变奇正的战法,犹如天地一样变化无穷,江流一样奔流不竭,总是善出奇兵,打败敌人。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2 22:07:00 +0800 CST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3 21:56:00 +0800 CST  
“虚实”就是指在战场上通过分散、集中兵力的战术变化来造成我强敌弱(“我专而敌分”,“我众敌寡”)的战术来战胜敌人。本篇是《势篇》中“任势”战略思想的一种发挥。在本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善于迷惑、调动、分散敌人,“避实而就虚”、“因敌而致胜”的作战指导思想。最后孙子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在战场上必须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作战的战略战术,这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成为战场上的战神!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3 22:09:00 +0800 CST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
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4 21:55:00 +0800 CST  
“军争”就是指作战的双方争夺取胜的有利条件,也就是争夺战场上的主动权。孙子认为要想夺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必须“先知迂直之计”,就是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把敌人引诱到别的方向去,然后倍道兼行,出敌不意。孙子“迂直之计”里的“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的战术,也是孙子“军争”思想的精华。迂与直,后与先,患与利,本来就是矛盾的双方,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孙子在本篇还提出“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杯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等著名的作战原则。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4 22:08:00 +0800 CST  
@相思菁灵@左清词@多弗拉名戈@白闹001来捧场,谢谢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4 22:10:00 +0800 CST  
《吴子兵法》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5 05:53:00 +0800 CST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5 11:00:00 +0800 CST  
本篇中孙子主要论述了指挥作战应根据不同的地形、敌情,采取灵活机动的处置原则,见利思害,见害思利,从利害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问题,并提出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其中“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具体的说明了作战应根据不同地形采取不同策略,“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我方已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力量!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5 12:21:00 +0800 CST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③□③,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楼主 东方颜武  发布于 2015-01-15 21:52:00 +0800 CST  

楼主:东方颜武

字数:10160

发表时间:2015-01-11 04: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6 21:13:49 +0800 CST

评论数:10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