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都│三品大同乾楼之(唱乾楼)



乾楼雄姿



乾楼光影



巍巍乾楼



乾楼彩灯



古建传承



独特双楼

大约六百五十年前,明朝大将军徐达在修建大同城墙时,在城墙上的乾位建起巍峨的楼阁---乾楼。

在此楼存世的近三百年期间,在边塞荒凉的大同,仍有一些墨客书生、儒雅将军、义士奇人登楼远眺、望景生情,曾写下了不少咏怀之作。其中,李贽“镇楼晚眺”的“呼朋万里外,拍手层霄间”最为人传咏,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题峰顶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贽: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为不少国人所熟悉。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春,李贽应大同总督梅国桢之邀来到大同,一直住到秋天,写了不少诗文。梅国桢经常陪李贽登临乾楼,一览云中胜迹。李贽撰写了情深意浓的五言律诗三首——《乾楼晚眺》。

2016年5月22日,吧友“datongxiaozi”贴出一篇“刘忠 ”写的文章【李贽与大同乾楼的渊源】(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562988600),提出“瑰丽的西城墙乾楼,在内外装修和牌匾楹联如果要引用李贽元素,让历史和人文的情节使它熠熠生辉”。宣传大同乾楼,打出李贽的招牌,我完全赞同这一思路。
除李贽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忘记另一位重量级古人---明代的王越。

可能是因为一些人把明代王越的作品【镇楼秋望】,错误地记为清代王越【镇楼秋爽】,且广为传播。而在清代又找不到一位诗人王越。因而世上只见【镇楼秋爽】诗,而不闻作者王越其人。

其实明代王越是更有分量、更有作为的一位文武兼修的人物,且与大同交往、影响更深。在《明史》中,为王越专门写有“列传”(祥见附件二)。

《王越》吧提供的资料显示:王越(1426~1498),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一生特立独行的处世风格,经世致用、上下求索的儒家本色,嬉笑怒骂浑然天成的卓越文采,被认为可追盛唐李杜,不让晚唐诸子。被李贽称为有明一代的“妙绝人才,难有难逢。”但因清代有意禁毁王越著作,长期湮没无闻。

王越为明代中期著名军事统帅,曾三任参赞,两膺总督,建树了抵御蒙元侵扰的赫赫战功,但后人却少有提及。

现在我找到的王越描绘大同乾楼的诗共四首。其中【镇楼秋望】广为传播(直接被修改为古云中八景“镇楼秋爽”)。

另外,在著名的《唐诗三百首》中,有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苏武庙》,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而脍炙人口。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诗中有“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与王越【登镇楼西北楼】诗中的“边雁叫开云漠漠,塞笳吹断雨纤纤”,不也是似曾相识吗?

还有,诗中“彩云飞过几层檐?楼上人呼酒再添”,尽显大同乾楼的巍巍高耸,也把边关将士豪爽之情淋漓地表达出来。

更深入地挖掘明代王越与大同丰富的交往史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乔宇、李柄、年富和其他已发现、未发现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提炼的对象。

有文章说: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这些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

武昌黄鹤楼因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典故而名气大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湖南岳阳楼凭范仲淹岳阳楼记相得益彰共传千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千古名言。

南昌滕王阁借王勃绝世散文滕王阁序得脍炙人口。

幕后趣闻逸事: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永济鹳雀楼用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为三晋添光加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的楼阁捧红了文人,中国的文人捧红了楼阁。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是这样,鹳雀楼、醉翁亭也是这样。


酒好也怕巷子深。中华一代代文学大家、诗坛巨匠成就了中国四大名楼和其他楼阁景点。大同各景点也需要名人效应来帮衬。

真应该广泛深入挖掘大同各景点的历史典故,名人游历记载文字和相关信息,并大力宣传之。这些对提升景点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影响力都是非常重要且高效的。

大同的乾楼天生在荒旱之地,缺少了水的灵气;远离中华文化腹地,饱学文豪,绝代诗圣,旷世名流,文坛领袖涉足者稀;周边常有战鼓咚咚,旌旗烈烈,与笙歌艳舞形成鲜明对比......,似乎不是高雅文化滋生发展之所。但“大漠孤烟直”、“关山度若飞”、“黄沙百战穿金甲”、“风头如刀面如割”、“关山绕玉塞,烽火映金微”、“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不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景、另一种情趣和别样的人生境界抱负吗?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信息资料,充分利用古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应该积极调动今天各种文化资源,包括当代各种属性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名家,来共同宣传、烘托、展现新复建的大同乾楼其内涵意义。

在城墙之上建高大楼阁,不是唯一,也极罕有(城门楼除外)。大同乾楼,巍峨高耸,挺拔壮硕,古代是大同一处重要景观。

新复建的大同乾楼,更显瑰丽、醒目。配合乾楼下正在修建的护城河及庭院等建筑物,必将成为大同一处重要文化源泉和游览景点。

为此,我设想以“乾楼”为核心,包括“洪字楼”、清远城最北面的一个“望楼”、乾楼下面的管理小院和乾楼外护城河景点,共同建成一处高、大、上的文化艺术沙龙场所。



以“乾楼”为核心,包括“洪字楼”、清远城最北面的一个“望楼”、乾楼下面的管理小院和乾楼外护城河景点,共同建成一处高、大、上的文化艺术沙龙场所。



大同城墙上的乾楼,及和她东面相隔120米的洪子楼。



大同城墙上的乾楼,及和她南面相隔130米的望楼。


这一组建筑组合体,不是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流金淌银、达官巨贾汇聚的会馆。而是纸墨飘香、文豪雅士、智者仁人展示文化情怀、忧国思民、赞赏山川的精致文坛,是提升大同文化品位的圣殿,是诗痴书狂画圣吟唱挥毫泼墨的庭院,是广结天下文人的洞天,是擦出文化艺术火花的燧石,是......。

“洪字楼”是大同城墙上48座望楼中,造型和体量特殊的一座楼。这里可开辟为供文人、游客(赋)诗、书(法)、(摄)影、(作)画、(纂)刻和其他文化艺术创作的场所,也兼顾各类文化学术的交流探讨学习,为之提供一处活动园地。

“洪字楼”位于乾楼之东120米处。与之对应,在乾楼南面130米处有一座普通的“望楼”。在这座望楼里,设置与乾楼有关的一切文化艺术品(书、画、照片、模型、雕刻等等)的鉴赏、交流销售活动,是一处专题文化艺术纪念品展销商店。

现在游客接近乾楼,都是从武定城门处或清远城门处登城墙,然后行走九百多米路程才能到达乾楼下面(从城外上乾楼,需要在武定西门或清远北门进城,行走到各自城楼下,登上城墙后,再行走到乾楼下)。实在有点绕远。实际上就在乾楼下面,就有一处上、下城墙的梯道,只不过一直不开放。建议开放这处管理小院,一方面方便游客上下城墙,就近观赏乾楼和参与有关活动,同时要对这处小院进行专题装修,使之与乾楼的展示有更密切的融合,使游客一进小院,就感受到扑鼻的文化气息,和乾楼的强烈影响(可展示乾楼靓照和文化大家咏唱乾楼的书画雕刻作品)。

通过相关展板我们了解到,乾楼下面,护城河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别具韵味,有浓厚江南生活气息的景区。这里不但有大片树林草地,还有面积不小的水面、游船、码头。岸上有沿河休闲步道、临水庭院、九曲花街和亲水平台,更有各种酒肆、茶楼、书场、商店等斋、轩、亭、台、廊。好一处美景乐园。(照片41---44)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2-03 17:42:00 +0800 CST  
这些还都不是主角,只是为烘托主角而布设的配角。真正的主角是高耸巍峨壮硕的乾楼。

设想把大同乾楼定位为一处阳春白雪、品味高雅、文化气息浓郁、历史积淀深远、探讨交流课题高端,作用影响深远的平台场所。(照片31---39)























11月28日,本吧有“datongxiaozi”一篇贴子:【文化,是古都大同的精神血脉】(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878744215),下面摘取两段话:

王友谊(中国篆书第一人)、张锡庚(中国行草大家)说,大同文脉悠长,文化厚重,并且能强烈感受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引领下,全市大力发展文化的气象,有着很浓郁的艺术氛围,他们接触到的每个大同人,不仅对大同的文化备感自豪,且均有着希望为大同文化发展助力的热情,表现出一种非常令人欣喜的蓬勃城市精神。

今后他们会每年至少来一次大同,把古代歌咏大同的诗词歌赋作品以书法形式展现出来,并依托他们已构建的颇具影响的“上元雅集”等文化平台,组织一些著名诗人专门写大同,形成文化声势,共同推动大同文化的发展。“大同有如此精深优秀的文化,当代人有责任把它展现出来、铺排开来,把大同的文化品牌真正打出来。”两位先生说。

悬匾挂联自是不可缺少的。殷宪老先生曾于2012年10月17日拟就几幅楹联和匾额文字,如下。



乾楼联:
1、 重镇层楼峙西北,名城飞栋接穹窿。
2、 地亘金汤凭栏舒灏兴,门开锁钥临水咏和衷。
3、 乘兴夸雄谁作赋,谈棋忆昔我登楼。
4、 危楼日涌神京迩,杰构天成大漠遐。
5、 饶歌风转边庭静,淡月情浓古邑新。
6、 云冈有窟灵岩忆旧,恒岳多松云鹤知年。
7、 紫阁神楼声声传晚笛,金城飞堞霭霭蔚朝霞。
8、 此乃福地无数英豪燕然勒石,夫唯不争有道君子青史留名。

乾楼匾:
东:顾瞻山川,极目元岳,阳和天布;
西:乾楼,地亘金汤,清秋弦影
北:势抱重关,德怀代魏,烽堠静谧
南:门开大夏,磴道九逵,经途洞达。

在前两篇贴子中,有吧友提出:
“应该把这些诗题在乾楼前”(古人十三首诗作)。
“在乾楼两边的城墙上,把历朝历代咏乾楼的诗词,赋以及乾楼复建的过程勒石记碑,以飨后人”。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乾楼在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大同复兴过程中的作用,还希望能集思广益,得到更多可行有效的建议。

耿公说: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文化是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财富和明天的希望。
我把大同作为人生事业最后的全部,梦想做成一个国际概念的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区,以双城并美争世界一席之地。

耿公在《大同赋》中说:文化名城,古韵新章。一轴双城,无限风光。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奋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长策。
创优发展环境,集聚天下英才,建非常之功;打造产业园区,吸纳八方投资,立不朽之业。改革旧制,与时偕行;开放图强,再造乾坤。

耿公发现了大同所拥有的傲世文化瑰宝,擦干净她身上曾经落满的尘垢,用毕生智慧规划了她的发展蓝图,用全部身心铸牢她前行的基础。

我们是大同真正的主人。我们应该也必须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它,并且发扬、光大它。

乾楼是祖先留给我们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在历史战火兵焚中被毁灭的乾楼,今天得以完美再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她在大同复兴中发挥重要的文化作用。

这是“三品大同乾楼”系列贴子的最后一篇。因为一些事情的影响,被拖延的几天,希望大家见谅。


在本贴中未经允许,选用了几位吧友的照片,在此特致歉和致谢!


本系列的第一篇【三品大同乾楼之一、咏乾楼】,11月25日发出,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875471326

本系列的第二篇【三品大同乾楼之二、赞乾楼】,11月28日发出,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878867513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2-03 17:44:00 +0800 CST  
最后是本贴压轴照片

附件一:中国四大名楼资料:

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现黄鹤楼坐落在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黄鹤楼自创建经历1700多年,被誉为天下名楼,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豪、诗人,仅旧志中收录的诗文就多达近400多篇。

一张印有黄鹤楼图案的纸币后发现上面的黄鹤楼只有三层,和2014年的黄鹤楼迥然不同。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屡建屡毁,最近一次是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现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1989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胜利落成。

现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鹳雀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前后论证五年多,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

鹳雀楼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附件二:明史,王越列传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2-03 17:45:00 +0800 CST  
明史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王骥 徐有贞 杨善 王越


王越,字世昌,濬人。长身,多力善射。涉书史,有大略。登景泰二年进士。廷试日,旋风起,扬其卷去,更给卷,乃毕事。授御史,出按陕西。闻父讣,不俟代辄归,为都御史所劾。帝特原之。天顺初,起掌诸道章奏,超拜山东按察使。七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帝难其代,喟然曰:“安得如雍者而任之。”李贤荐越,召见。越伟服短袂,进止便利。帝喜,擢右副都御史以行。甫至,遭母忧,夺情视事。越乃缮器甲,简卒伍,修堡寨,减课劝商,为经久计。


成化三年,抚宁侯朱永征毛里孩,以越赞理军务。其秋,兼巡抚宣府。


五年冬,寇入河套,延绥巡抚王锐请济师,诏越帅师赴之。河套者,周朔方、秦河南地,土沃,丰水草。东距山西偏头关,西距宁夏,可二千里。三面阻河,北拊榆林之背。唐三受降城在河外,故内地。明初,阻河为守,延绥亦无事。自天顺间,毛里孩等三部始入为寇,然时出没,不敢久驻。至是始屯牧其中,屡为边患。越至榆林,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与中官秦刚按榆林城为声援。宁战黎家涧,瑾战崖窑川,皆捷;右参将神英又破敌于镇羌,寇乃退。


明年正月以捷闻,越引还。抵偏头关,延绥告警。兵部劾越擅还。诏弗罪,而令越屯延绥近地为援。寇万余骑五路入掠,越令宁等击退之。进右副都御史。是年三月,朝廷以阿罗出等扰边不止,拜抚宁侯朱永为将军,与越共图之。破敌开荒川,诸将追奔至牛家寨,阿罗出中流矢走。论功,进右都御史。


又明年,越以方西征,辞大同巡抚。诏听之,加总督军务,专办西事。然是时寇数万,而官军堪战者仅万人,又分散防守,势不敌。永、越乃条上战、守二策。尚书白圭亦难之,请敕诸将守。其年,寇复连入怀远诸堡,永、越御却之。圭复请大举搜套。


明年遣侍郎叶盛至军议。时永已召还,越以士卒衣装尽坏,马死过半,请且休兵,与盛偕还。而廷议以套不灭,三边终无宁岁;先所调诸军已逾八万,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乃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越总督军务。比至,寇方深入环庆、固原饱掠,军竟无功。


越、辅以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方强盛,势未可破,乃奏言:“欲穷搜河套,非调精兵十五万不可。今馈饷烦劳,公私困竭,重加科敛,内衅可虞。宜姑事退守,散遣士马,量留精锐,就粮鄜、延,沿边军民悉令内徙。其寇所出没之所,多置烽燧,凿堑筑墙,以为保障。”奏上,廷议不决。越等又奏:“寇知我军大集,移营近河,潜谋北渡,殆不战自屈。但山、陕荒旱,刍粮缺供,边地早寒,冻馁相继。以时度之,攻取实难,请从防守之策,臣等亦暂还朝。”于是部科诸臣劾越、辅欺谩。会辅有疾,召还,以宁晋伯刘聚代。


明年,越与聚败寇温天岭,进左都御史。是时三遣大将,皆以越总督军务。寇每入,小击辄去,军罢即复来,率一岁数入。将士益玩寇,而寇势转炽。其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诸州县。越策寇尽锐西,不备东偏,乃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两昼夜行八百里。将至,暴风起,尘翳目。一老卒前曰:“天赞我也。去而风,使敌不觉。还军,遇归寇,处下风。乘风击之,蔑不胜矣。”越遽下马拜之,擢为千户。分兵千为十覆,而身率宁、玉张两翼,薄其营,大破之。擒斩三百五十,获驼马器械无算,焚其庐帐而还。及满都鲁等饱掠归,则妻子畜产已荡尽,相顾痛哭。自是远徙北去,不敢复居河套,西陲息肩者数年。初,文臣视师者,率从大军后,出号令行赏罚而已。越始多选跳荡士为腹心将,亲与寇搏。又以间觇敌累重邀劫之,或剪其零骑,用是数有功。


十年春,廷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而下,并听节制。诏罢琬,即以越任之,三边设总制自此始。论功,加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论刘聚等滥杀冒功,并劾越妄奏。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明年与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院事,兼督十二团营。越素以才自喜,不修小节,为朝议所齮。至是乃破名检,与群小关通。奸人韦英者,以官奴从征延绥,冒功得百户。汪直掌西厂用事,英为爪牙,赵因英自结于直。内阁论罢西厂,越遇大学士刘吉、刘珝于朝,显谓之曰:“汪直行事亦甚公。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商、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珝曰:“吾辈所言,非为身谋。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越不能对。


兵部尚书项忠罢,越当迁,而朝命予陕西巡抚余子俊。越弥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因自陈捣巢功,为故尚书白圭所抑,从征将士多未录,乞移所加官酬之。子俊亦言越赏不酬功,乃进兵部尚书,仍掌院事。寻加太子太保。


越急功名。汪直初东征,越望督师,为陈钺所沮。钺骤宠,心益艳之。十六年春,延绥守臣奏寇潜渡河入靖虏,越乃说直出师。诏拜保国公朱永为平虏将军,直监军,而越提督军务。越说直令永率大军由南路,己与直将轻骑循塞垣而西,俱会榆林。越至大同,闻敌帐在威宁海子,则尽选宣、大两镇兵二万,出孤店,潜行至猫儿庄,分数道。值大风雨雪晦冥,进至威宁,寇犹不觉,掩击大破之。斩首四百三十余级,获马驼牛羊六千,师不至榆林而还。永所出道迂,不见敌,无功。由是封越威宁伯,世袭,岁禄千二百石。越受封,不当复领都察院,而越不欲就西班。御史许进等颂其功,引王骥、杨善例,请仍领院事,提督团营。从之。明年复与直、永帅师出大同。适寇入掠,追击至黑石崖,擒斩百二十余人,获马七百匹。进太子太傅,增岁禄四百石。明制,文臣不得封公侯。越从勋臣例,改掌前军都督府,总五军营兵,督团营如故。自是真为武人,且望侯矣。其年五月,宣府告警,命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复以直监督军务,率京军万人赴之。比至,寇已去,因留屯其地。至冬,而直为其侪所间,宠衰。越等再请班师,不许。陈钺居兵部,亦代直请。帝切责之,两人始惧。已,大同总兵官孙钺卒,即命越代之,而以直总镇大同、宣府,悉召京营将士还。


明年,寇犯延绥。越等调兵援之,颇有斩获,益禄五十石。帝是时益知越、直交结状。大学士万安等以越有智计,恐诱直复进,乃请调越延绥以离之。两人势益衰。明年,直得罪,言官并劾越。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且使使赍敕谕之。越闻使至,欲自裁,见敕有从轻语,乃稍自安。越既为礼法士所疾,自负豪杰,骜然自如。饮食供奉拟王者,射猎声乐自恣,虽谪徙不少衰。故其得罪,时议颇谓太过,而竟无白之者。孝宗立,赦还。


弘治七年,越屡疏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越年七十,耄矣,复结中官李广,以中旨召掌都察院事。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等交章论,乃寝。


十年冬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不称旨。吏部尚书屠滽以越名上,乃诏起原官,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越言甘镇兵弱,非籍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请兼制两镇,解巡抚事。从之。明年,越以寇巢贺兰山后,数扰边,乃分兵三路进剿。斩四十三级,获马驼百余。加少保,兼太子太傅。遂条上制置哈密事宜。会李广得罪死,言官连章劾广党,皆及越。越闻忧恨,其冬卒于甘州。赠太傅,谥襄敏。


越姿表奇伟,议论飙举。久历边陲,身经十余战,知敌情伪及将士勇怯,出奇制胜,动有成算。奖拔士类,笼罩豪俊,用财若流水,以故人乐为用。又尝荐杨守随、〈舌钟〉、屠滽辈,皆有名于世。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其胆智过绝于人。尝与朱永帅千人巡边,寇猝至,永欲走,越止之,列阵自固,寇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自率骁勇为殿,从山后行五十里抵城,谓永曰:“我一动,寇追击,无噍类矣,示暇以惑之也。下马行,无军声,令寇不觉耳。”性故豪纵。尝西行谒秦王,王开筵奏妓。越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宁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一夕大雪,方围炉饮,诸妓拥琵琶侍。一小校诇敌还,陈敌情。未竟,越大喜,酌金卮饮之,命弹琵琶侑酒,即以金卮赐之。语毕益喜,指妓绝丽者目之曰:“若得此何如?”校惶恐谢。越大笑,立予之。校所至为尽死力。


越在时,人多咎其贪功。及死,而将馁卒惰,冒功糜饷滋甚,边臣竟未有如越者。


赞曰:人非有才之难,而善用其才之难。王骥、王越之将兵,杨善之奉使,徐有贞之治河,其才皆有过人者。假使随流平进,以干略自奋,不失为名卿大夫。而顾以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虽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而誉望因之隳损,甚亦不免削夺。名节所系,可不重哉!


全贴完,谢谢大家浏览!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2-03 17:47:00 +0800 CST  

楼主:ゞ淚眼朦朧ゞ

字数:9433

发表时间:2016-12-04 01: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6 19:30:05 +0800 CST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