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明琴身后一个王朝的背影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明代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时代之一。它不仅是文化的极盛时期,也是最能完整表现中国式理想的时代。唐代之后被介绍到中国的外来文化在明代已被完全接受和吸收,达到了全面融合的繁荣景象。这是一个中国精神最为灿烂和勃发的一个时期。琴道,作为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也不例外地在明代达到巅峰。
在世俗与神圣之间找平衡
隋唐时期,强烈的艺术运动鼓舞了中国文化,中国人追求生动、鲜明、华丽的音乐。也是在此时,从国外输入的新鲜乐器使得古老中国音乐有了新的突破。古琴由于音色丰富多变而被改用演奏轻松娱乐的音乐,更多地用于宫廷助兴。一些保守派学者为了保护他们心爱的古琴免受这种世俗的影响,便定下了更为严格的琴规。到了宋代,这种双向性导致了古琴出现世俗性和神圣性两种方向,也是在同时期,古琴慢慢摸索,找到了两者之前的平衡。这种成熟被带到了明代,琴道也就在明代开花结果。

楼主 Muskjoo  发布于 2019-09-16 20:31:00 +0800 CST  
当人们在谈到明代文化,或者明代琴道时,往往因为此时期的政治原因而对文化进行极其简略的介绍。同时,也是因为之后清代人对于明代文化持着不值一提、并无成就的态度,使得现在人对于明代琴道只是略知一二。事实上,明代时期,上自皇帝,下至普通人,皆热衷于琴艺。宫廷宗室内注重修炼琴艺的达官贵人也是不在少数,制琴更是成为一时之盛。琴道在文化组成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明人痴文,更斫琴。上自帝王贵族宗室的官琴,比如藩王宁、郑、衡、潞及崇昭王妃等,下至文人雅土甚至民间的野斫,听琴、抚琴蔚为兴盛。宗室之中,尤其是明代四大藩王宁、衡、益、潞四王府皆在斫琴、纂集琴谱和弹琴方面成果斐然,也在中国古琴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尤以潞琴最多最优。
古琴原本是文人雅士修身养生的道器,在明代藩王的生活里,除了传统文人的象征价值外,琴道还与宽广的历史、社会脉络之间产生关联,反映出藩王们如伺借助古琴构建其身份地位和价值观,呈现出与一般明代文人琴不同的文化含义。这与我们现在艺术收藏家通过艺术品而提高自己审美和社会地位的用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楼主 Muskjoo  发布于 2019-09-16 20:32:00 +0800 CST  
潞王琴身价矜贵
据《明史》的《列传第八?诸王五》记载,潞简王翊死后,其子朱常涝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袭封并藩居卫辉府。据杨宗稷《琴学丛书?琴学随笔二》得知,潞王之所以斫琴,乃因其曾获得“天启癸亥(1623)西湖茂生甫李之所斫之琴,为新安芝梁甫程畹所藏,音韵无有过于此者,遂命良工斫琴四百余张,其音皆不如此琴,不过此琴之美,因命名无极、太极、二仪、四象、八卦。无极琴背面并无图书,字迹乃八宝鹿角灰漆所成,自太极至八卦皆有潞王之宝图书方,琴额不缺二角,下余四百张皆缺二角,腹中皆有次第之号,琴背有‘中和’二字,敬一主人跋一段”。
潞琴现存世可能只有十张,但是最初可能有四百多张。其形式不一,制作极其精细,灰漆厚而坚硬,涂有朱砂宝玉屑,价格非常昂贵。潞琴的声音圆润而细微,鉴赏家皆认为其是难能可贵之宝。
传统琴道观念多半是从文人修身养性的意义上来看,潞王也传承了这个在传统文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琴德最优,“能尽雅琴,唯至人”。他还曾说“孤于琴理素心有获,岂徒宜弦徽、协宫商而已哉,诚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焉耳”。虽然由于史料记载不足,我们无法彻底了解潞王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来监制古琴,但是从潞琴的地位上来看,潞王的政治地位不可小觑。
民间斫琴名师主要包括万隆、惠祥、涂明河、涂嘉彦、汪舜卿、张敬修、张季修、张顺修、张睿修、张敏修等。形制方面。明朝琴形丰富,比之前朝代增加甚多。
自从明以来开始分派
而自明代,才出现了琴的派别之说。“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区别主要是在地域、师传和传谱上。虞山派是典型的明代琴派,由严天池创立。虞山地区地处江苏地区,当地有河川,又故名“琴川派”。其主要特点为清徽淡远,亦兼收别家之长。《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性的琴谱,它主张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必借助于文词;认为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
明朝著名琴家包括冷谦、徐和仲、刘鸿、张用轸、朱权、黄献、汪芝、肖鸾、蒋克谦、杨抡、杨表正、严天池、徐上瀛、朱常、朱由检等。

楼主 Muskjoo  发布于 2019-09-16 20:33:00 +0800 CST  
冷谦为公元14世纪人。明初古琴大家。曾作琴声十六法。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字诀。述琴诀之要、为古琴美学根本之作。
朱权生于公元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明室宁王。其精于琴道。曾改连珠琴式而首创飞瀑连珠琴式,《平沙落雁》即朱权之名曲。此外尚有琴曲作品《秋鸿》。曾撰辑《太古遗音》,为神奇秘谱。汪芝为公元16世纪人。明朝琴家。于嘉靖年问撰辑西麓堂琴统。该琴统为大型琴谱集,收录琴曲百余首,为明代曲谱集中收曲最多者。其琴论部分内容丰富。堪称琴学之百科仝书。严天池生于公元1547年,明代古琴大家,虞山琴派创始人。辑有松弦馆琴谱。徐上瀛号石帆,公元16-17世纪人,明末清初大琴家。继承并发展虞山派清微淡远之风,兼收各家之长。为虞山派代表人物。时人誉其为今世之伯牙。曾依宋朝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琴声十六法。著溪山琴况。为古琴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
明代琴曲丰富,在继承古曲基础之上又创作琴曲多首,比如平沙落雁等,明代琴曲皆为琴曲中的珍品。流行琴曲主要包括我们熟知的《高山》《流水》《樵歌》《渔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周梦蝶》《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泛沧浪》《阳关曲》《渔樵问答》《秋鸿》《秋江夜泊》《良宵引》《释谈章》《鸥鹭忘机》等。
中国古琴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有3000多年,至于有关古琴的传说那就更早。自从有了古琴,它就和文人们朝夕相处,是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修身之物。古琴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演奏用品,除了满足古琴演奏家的需求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古琴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模式。明代古琴是古琴历史中的巅峰时期,这与这个朝代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幸福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在我们似乎忘记了中国古老乐器的今天,古琴的韵律还是能把我们带回那个美好的鼎盛时期。

楼主 Muskjoo  发布于 2019-09-16 20:34:00 +0800 CST  
明代诸帝中,宪宗朱见深最善琴道(与有同“高雅”嗜好的宋徽宗一样,并不比喜欢斗蟋蟀的明宣宗“圣明”),刻有“广运之宝“的各式成化御制琴,至今为收藏家所珍视。他的嗜好也影响了其子孙,古琴界所吹捧的明代“四王琴”(宁,衡,益,潞)之“四王“,有两王(衡、益)分藩自宪宗。而这两王都曾有遗琴流传到诸城琴派手中。王溥长、王心源都收藏过“益王琴”,其中王心源传与女孙王凤襄的益王琴名“一天秋”,王露弟子涂东辰先生(字经明,莒县人),曾收藏明衡王制师旷式无名琴。

四王之中,只有衡王藩封在淮河以北,且在最东方,所制古琴流传于后世者较少。除上面提到的一床外,见诸记载的还有数种:曾为现代广陵派琴家(梅庵派琴友)张子谦所藏的“清英”琴、郑颖孙旧藏伏羲式“龙吟秋水”琴及民初杨宗稷(时百)旧藏宣和式“太古遗音”等。其中尤以“太古遗音”最著。杨宗稽得此琴后,视为珍宝,以为“明琴中得未曾有”,并刻铭其上曰:“四善具,九德全,虽明制材,千年不然。何为金石声渊渊,宁益潞所未见,雷张沈所不传,吾将日与尔周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曾师从诸城琴派龚一学琴)弹奏的古琴,系古琴艺术家王鹏根据中央音乐学院所藏唐代师旷式古琴(月式琴)“太古遗音”仿制,目前尚未发现此琴与衡王府的关系,但“太古遗音”琴曾经王心葵弟子詹澂秋所收藏。
衡藩宗室在制琴、弹琴外,也研究琴学。高唐王厚煐著有《琴谱》一卷。康熙《益都县志·艺文》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都曾著录。
青州衡藩好琴风尚,对青州及周围地区当然有影响。清初益都人、大学士孙廷铨通琴理,能度曲,著有《沚亭琴谱》(《琴谱指法省文》)、《北曲双调新水令·自笑》、《北曲仙侣点绛唇·归田》等。明代衡藩曾有两个女儿嫁到诸城,乾隆《诸城县志》卷二十六《杂见表·国戚》王之塇、丁嗣允两人名下,都注云“明衡府仪宾”。对于以吝啬著称的明代衡藩来说,给女儿自制古琴与琴谱作陪嫁,比送几顷脂粉田更划得来。诸城的“益王琴”可能也来自衡府。因为第一代衡王、益王朱佑楎、朱佑槟是同父兄弟,本来特别亲热,且有同好,交换爱物是很正常的。明代衡藩唯一的举人朱慈僽,与王钺本家王斗枢是明代山东最后一科乡试(崇祯壬午)的同年,皆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周亮工门下。巧的是,王斗枢之孙王宸嗣(刘墉外祖父)也善弹琴,且与朱慈僽之子朱和陆(字蔼庭)又是好友。王宸嗣《闻鸡窗诗集》由朱和陆作序,序后自署“年家世眷弟”。
清朝入关后,衡王府被抄没,其后人有逃到诸城一带者。王钺的好友安致远《青社遗闻》卷二,有这样一段记载:

朱宸元者,明青郡新乐王之第三子也,少有才调,尝学琴于钟老人,皆臻绝品。国亡,潜迹于沂、密之间,佣工自给。长夏作苦麦场边,值两贵人于松下对弈,宸元谛视不移。贵人问曰:“佣亦解此乎?”曰:“亦颇解耳。”遂命之奕,两贵人连局皆北。适钟老人亦寓于此,因呼令对局。时宸元变异姓名,憔悴支离,形容不可复识。才布数子,钟老人遽然惊异曰:“何其似昔年青郡宸元小王子手法耶?”宸元不敢对。俄而琴至,宸元曰:“此雷氏旧制也。”二贵人曰:“佣更能辨琴,亦解弹乎?”应曰:“能。”乃弹《潇湘逢故人》一曲,抚弦试轸,哀怜怨凄,不觉潸然泪下。钟老人乃失声大恸曰:“他人无此指拨,汝竟是青郡新乐王子耶?”宸元泣,两贵人亦泣。是时部符捕诸王甚急,乃潜匿数日,为具资装,遁迹淮扬间。事解后,乃复始为士人云。两贵人今逸其名。

文中的钟老人,可能与明末名臣益都钟羽正为本家。钟羽正为诸城丁耀亢之师,钟老人又身怀绝技,在当时已是大族林立的诸城,自然受欢迎。以朱宸元的操缦水平,如在诸城教授古琴,其实也不难谋生。李澄中《赠琵琶生》提及在诸城北乡韩王坝上弹琵琶百余阙的义士,是“故诸王孙”,没有提是哪个王,应该为衡王。
清初山东明遗民领袖张侗《琅邪放鹤村诗集》卷一有《汉王村遇朱渊若》,注云:“渊若旧王孙。”没有提这位朱先生是否会弹琴,但张侗却是既会弹琴,又能度曲。所谓汉王村,在今舜王街道西北,相州镇西南汉王山下的小梧村。过去是一文化胜地,也是王钺一族的别墅所在地。在现代王氏作家群的小说中也频繁出现。在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完整的描写五四到大革命知识分子转变的王统照的《春花》中,他被称为“桐叶村”,在被海外学者誉为“晚清、五四、三十年代小说传统的集大成者”王意坚之史诗性代表作《旋风》中,他被称为“小梧庄”。梧桐是制作古琴的主要材料,这个村名,也令人联想起相州王氏世传的《桐荫山馆琴谱》。

楼主 Muskjoo  发布于 2019-09-16 20:42:00 +0800 CST  

楼主:Muskjoo

字数:4308

发表时间:2019-09-17 04: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4 15:11:56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