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向】推荐一些研究明史的书籍

很久没发主题贴了,想着要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我看过的书当中推荐几本给大家,给那些想明史入门但又不知道该看什么的的朋友做个简单的参考。
首先声明几点:
1.本帖只推荐科班出身的学者写的专业的学术专著,像一些民科写的通俗戏说性质的书我不看也绝不会推荐。
2.像大家熟知的一些著作如顾诚先生《南明书》、樊树志《晚明史》,由于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也推荐过,所以我就不再费口舌推荐了。
3.此贴会不定期长期更新,我如果刚看完一本书觉得可以推荐给大家我会挑个时间写出来,所以本帖也算是我的一个读书记录帖。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09:00 +0800 CST  
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明朝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礼仪、饮食、服饰、住宅是什么样的?想了解明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这本《明代社会生活史》绝对是首选。上到皇帝的紫禁城,下到百姓居住的坊厢;从元旦、清明、中秋、除夕等节日习俗到日常生活中的称呼、礼仪、习惯,以及明朝人的社会理念、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等,这本书都有讲述。作者陈宝良作为顾诚先生的弟子,在史料引用数量上完全不拖老师的后腿,书中仅一章的内容就引用了实录、文集、笔记、野史、地方志等各种史料上百种(全书共十一章)。作者通过各种文献,描绘了一幅真实的明人生活画卷,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为明朝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陈宝良先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大家,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名学者,他还有其他水平很高的著作,后面我还会推荐他的其他书籍。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09:00 +0800 CST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
了解明代社会风气变迁的都知道,明代的社会风气历经了一个由简朴到奢侈的过程。与其他王朝一样,明朝在开国之初同样制定了一套严格繁琐的服饰制度。如只有王公贵族、职官才能享用锦绣、纻丝、绫罗等服饰面料,庶民百姓之家不能穿锦绣一类的衣服,只能用绸、素纱。而商人只能用娟、布,更不许用绸、纱等等。在明初百姓大多能遵守,但是到了晚明,僭越奢侈之风盛行,正如张瀚《松窗梦语》所言: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如翡翠珠冠、龙凤服饰,惟皇后、王妃始得为服;命妇礼冠四品以上用金事件,五品以下用抹金银事件;衣大袖衫,五品以上用纻丝绫罗,六品以下用绫罗缎绢;皆有限制。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
不仅是服饰,如乘舆、家具等在明代同样历经了一个由俭入奢的过程。全书以乘轿、服饰、旅游、家具四个方面解析晚明的消费社会,探究晚明奢僭之风的背后含义,以及士大夫们对这股奢侈之风的反应。张志云在《明代服饰文化研究》(这本书网站下面也会推荐)认为:在大陆及港台学者,对西方消费文化史研究范式做出积极回应,并对明清消费文化展开系统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应为本书的作者巫仁恕。对晚明消费社会和奢僭风气及明后期社会文化有兴趣的朋友,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0:00 +0800 CST  
张显清《明代政治史》
《明代政治史》由张显清主编,林金树、高寿仙、万明等学者联合撰成,以阶级、皇权、内阁、行政、官僚、法律、党争、民族、外交、政治思想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明代政治,是了解明代政治史的基础书籍。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0:00 +0800 CST  
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这本书主要讲明代各个机构的功能、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还有它的职官分布。这种纯粹论述官制的书可能会略显枯燥,读的时候需要点耐心。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1:00 +0800 CST  
韦庆远《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
张居正作为一个对明朝历史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是研究明后期历史绕不开的历史人物。同样,想要充分了解张居正的思想活动,就必须要将张居正放置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探究他在明后期各个政治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本书与其说是张居正的传记,倒不如说是以张居正的一生为线索的明嘉靖中期到万历初期几十年年间的政治史。作者对嘉隆万时期阁臣之间的政斗描绘得极为精彩,而且还探寻了其他学者很少注意到的阁臣之间学术思想上的分歧以及其在政治上反映,政争部分可以说是全书的最精华之处。此外,张居正在山居时的内心世界、在徐阶严嵩斗争之间反应、与李太后、冯保的同盟、与万历皇帝君臣关系的变化过程,高拱隆庆时期的改革以及张居正一生中最重要的对吏治、财政、军事、法治、驿传、漕运、学术各方面的改革,以及高拱张居正在改革中体现的政治思想,作者都有深入的讲解,对张居正和他改革活动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无论你是对张居正个人还是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感兴趣,这本书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前段时间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出版社画蛇添足在书名前面加了“暮日耀光”四个字,结果让不少人认为本书的名字就是《暮日耀光》,“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反倒被当成了副标题。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1:00 +0800 CST  
孔定芳《清初遗民社会:满汉异质文化视野下的历史考察》
明遗民是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在明清易代之后在社会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本书从遗民意识的发轫开始说起,讲述明遗民的武装举义与文化抗争,遗民思想是如何由为一家一姓“保国”转变为生民“保天下”,遗民在“三藩之乱”中的动向和面对满清软硬兼施的遗民政策时的抗争与摇摆,最后随着几十年时光的流逝遗民的态度由“反清”变为“附清”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2:00 +0800 CST  
郭影秋《李定国纪年》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专门写李定国的书,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几乎囊括了与有关李定国的所有史料,从庚午(1630)到壬寅(1662),作者将大西军与李定国的主要事迹逐年编排,还在书末附录了后人对李定国的评价、有关李定国的诗歌、李定国的事业简表、国姓的关系、李定国抗清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十分全面。由于是书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书中的阶级氛围远过顾诚《南明史》,这一点大家习惯就好(多说一句,我并不认为顾诚《南明史》的阶级史观有多浓烈)。但正是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民族和谐,所以作者才能在书的开头直接称李定国为“杰出的抗清民族英雄”,说他忠实于“亿万农民和中国民族”。当然也由于年代的关系,书中有一些考证失实的地方,比如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的“刘彬《晋王李定国列传》”,被顾诚在《南明史》中指出系清末民初人士的伪作,作者并非明遗民刘彬。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仍是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史料性专著,而且虽然该书的思想有些陈旧,但却没有对瞿式耜、郑成功、张煌言等人有任何阶级成见,这一点大家尽管放心。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3:00 +0800 CST  
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
前些年学术界有股奇怪的“反正”之风,就是因为有些人(如李治亭)认为“清进行的战争就是为中国统一的战争”,所以以洪承畴为首的一批背明降清的文臣武将非但不是什么逆贼汉奸,而反倒顺应了清“统一中国的历史洪流”,为“统一”做出了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安定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洪承畴当属于“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作者对这些说法做出了精彩的回应,至于是如何回应的,大家自己去看,内容我就不转述了,以免一些奇怪的生物跑到这个帖子里说一些恶心人的话。
本书名为《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与上面的《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样,绝不仅仅只是对洪承畴的生平进行照本宣科的复述,江南(招抚江南)和湖南(五省经略)是洪承畴后半生最重要的政治舞台,因此作者对这两个地区抗清斗争的形势做了深入的解析,这部分对了解江南与西南的南明历史与抗清斗争极为有用,是南明史爱好者的福音。不过洪承畴毕竟毕竟当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明臣,所以作者在第一章也探讨了洪承畴与明末政局,向读者展示了洪承畴是如何用其高超的政治手段脱身与明清党争之;重新检讨了松锦之战,对洪承畴的用兵水平与明军在大战中的表现做出了评价。无论是明末农民战争,还是关外的明清战争、南明的抗清斗争,抑或是洪承畴与崇祯君臣、满洲贵族之间关系,作者论述起来都游刃有余,可以说非常厉害了。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3:00 +0800 CST  
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
是书虽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然考证之功却毫不落后,作者发掘了靖难史事里的不少细节,比如建文遣使离间燕王父子、向朝鲜买马一万匹供给辽军、用招募民兵设置寨堡的战略牵制燕军、北平不少将官早就与燕王相通等。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后人对建文帝形象的塑造,靖难之后明朝官方将建文塑造成一个荒淫昏君,而民间野史却完全相反,将建文描绘成一个善良优柔的仁君,极力吹捧建文朝“盛世”。官书暗示太祖为建文所害,而野史却称建文纯孝,官书称颂成祖靖难战功,而野史谓燕王身先士卒不过恃不杀叔父诏......不胜枚举。官书虽然有不少失实,但野史也不过与官书针锋相对,以快适人意,官书野史为两种极端,绝不可偏信任何一方。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读史要多做思考不可马虎,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作史者精心为你布置的陷阱。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4:00 +0800 CST  
陈懋垣《明代倭寇考略》
此书与上面《李定国纪年》类似,是一本专写倭寇的史料性专著,作者征引大量史料写成。从倭寇来源、猖獗原因、首领、伎俩、戡定都一一罗列清楚,缺点是缺乏考据。如果你想了解明代倭乱确又没时间或者不愿意去看大量原始资料的话,那这本书可以给你省去不少时间,算是在走一种捷径。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4:00 +0800 CST  
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
与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同时代的书,不过阶级史观没有前者那么浓烈。明末是被各种野史毒害的重灾区,作者从一大堆史料中抽丝剥茧,从书中插入的各种考据你能看出作者研究时付出的心血。任何一场较大的战斗,对其发生的时间、参与人员、作战地点等都进行了认真的考辩,还顺道狠狠的黑了一把《明史-流寇传》——里面的自相矛盾、张冠李戴之处实在是太多了。作者对李自成的考据无处不至,从李自成的身世再到大顺政权的体制都有细致的分析,很多地方都能与《明末农民战争史》相呼应,说明中国的明末战争史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很大进步。缺点在于有些观点相对保守,比如对“荥阳大会”和“李岩”提出了质疑但却没有将其直接否定掉。但总的说来是一本很好的书,看这本书能够消除对明末农民战争的很多误解,只可惜太冷门了。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5:00 +0800 CST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
“满族以边鄙“胡人”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对于中亚传统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世界体系”亦产生强烈的震荡,东亚传统的华夷观念及宗藩关系受到极大的冲击。作为明朝藩国的朝鲜,二百年来都事奉明朝为大中华,以儒家礼治教化为政权正统性的基础,对原宗主国深切感恩,因此在改朝换代后,朝鲜虽然形格势禁成为清朝的藩国,但始终不认同宗主国的清朝承继了明朝以来的中华正统。即使到了19世纪,朝鲜在政治上已经臣服清朝百余年,但文化心态上依然存着反清意识,其正面体现即是尊周思明一一尊周尊华、思念明朝。因此,思明反清、尊王攘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朝鲜王朝思想的主流,义理派主宰着朝鲜的正统思想,崇祀明朝皇帝仍是天经地义的政治文化图腾。一个君主王朝的皇帝在本国早己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在邻国几百年间却一直被虔诚地祭祀,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而独特奇趣的现象。”
关于朝鲜思恋明朝,具体表现为修庙坛祭祀明朝皇帝和明朝东征将士、优待明遗民后裔、暗中用明朝正朔、修撰史书表达自己的尊周思明观,此外如朝鲜出使明朝所作笔记名为《朝天录》、出使清朝笔记为《燕行录》等一些细节亦有表现。朝鲜为什么会如此怀恋明朝?怀恋明朝的思想根源是什么?作者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反驳了以往一些学者将明清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看做一个整体、简单的把清代的中韩关系视作明代中韩关系的继续的观点,可以说是中朝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陈学霖在书的序言中称这本书为“划时代的专著”,对“未来中朝关系,甚至朝鲜史的研究,必然会产生震撼性的影响”,仅凭这一点,这本史学名著,在坐的各位真正喜欢明史的朋友不可不读。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6:00 +0800 CST  
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到中国旅行的日本或朝鲜文化人,特别是到明清帝国出使的朝鲜使臣,留下了大量的记录出使时所见所闻的《朝天录》、《燕行录等》文献。与中国古人留下的笔记不同,朝鲜人的观察是用“异域之眼”在观察中国,就像一个初到异域处处好奇的人,常常能发现本地人习以为常而忽略的细节,对在旅程中看到的现象也有着自己的解读方式。如看到在满清镇压“三藩之乱”时被掠去,最后被满洲“王章京”以七十两银子所买的江南女子季文兰的题诗时,朝鲜人总是想象她是在明清易代之际被掠去的大明秀才的妻子,将其想象成明清之际蛮夷乱华的一出悲剧。然而在同情季文兰的悲惨遭遇的同时,朝鲜文人又指责季文兰在被污时不能自杀守节,以满足朝鲜人的守节观念。再如当朝鲜使者看到正月初一清帝在黎明匆匆忙忙去祭天时,将其想象为是在祭祀抵抗满清战死的“邓将军”或“刘提督”,以得到他们地下英魂的宽恕。
书中最有意思的一章当属第七章:大明衣冠今何在?是写清人看到朝鲜人所服衣冠的感受及清人与朝鲜人有关前朝衣冠的对话。清初汉人在看到朝鲜人的衣服时,总会痛苦落泪,“尚书曹姓汉人押宴,见吾冠带,凝泪满框”、“市肆行人见使行服着,有感于汉朝衣冠,至有垂泪者,此毕汉人,诚惨可怜”、“华人见东方衣冠,无不含泪,其情甚戚,相对凄惨”,到了后来汉人不在认识自己的衣冠,还得让朝鲜人告诉他“我们衣服皆是明朝遗制”。朝鲜人在中国看到辩发胡服的汉人时,总会产生一种优越感,经常无事找事清人谈论有关前朝衣冠的事,而清人要么是尴尬的为自己辩解几句,要么是表达对朝鲜人的羡慕,对话完之后立刻将笔谈问达的纸烧掉,因为“恐有人窃听,慎之慎之”。
正如书名所写的一样,这本书是葛兆光在阅读朝鲜汉籍时的札记,可读性很强,每一章都是朝鲜人记述的一个动人的历史细节。豆瓣有个热评是怎么说的:本书的结论是,朝鲜使臣皆吐得一首好槽,有些已精进至毒舌级别......23333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7:00 +0800 CST  
衣若兰《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讨》
“三姑六婆”在明代通常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和“牙婆、媒婆、虔婆、药婆、稳婆”。在文人笔下,“三姑六婆”总是以一副好事、贪婪、淫乱的形象出现,作者通过考察,发现“三姑六婆”所体现的女性职业反映了许多社会需求,许多都是男性无法替代的,并非士大夫笔下的那么不堪。他们之所以会招到恶评,除了一些守身不净的事例坏了她们的名誉之外,最主要是因为她们的行为会破坏士大夫眼中的社会体系,比如“姑婆”凭其女性身份的便利,提供了闺秀了解世外的渠道,相对地扩大了大户人家妇女生活领域,然而士人理想中的两性关系是“男外女内”,女性需要“正位居室”,更何况伶牙俐齿、走街串巷的“姑婆”本身就不符合卫道士眼中的妇女形象。作者通过细致的考察,力图还原出一副真实的明代“三姑六婆”形象,并探索了“姑婆”负面形象的成因以及其在晚明世风变迁中的作用。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7:00 +0800 CST  
傅衣凌主编 杨国祯、陈支平著《明史新编》
一本断代史明史著作,可能因为是傅衣凌主编的原因,全书写的最好的是社会经济和财政赋税部分,诸如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整个明代社会风气的转变、农业经济的变化、工商业的繁盛、手工业的发展、明后期思想界的各种奇思妙想都写得比较深入详细,引用的资料也多。与之相对的是军事与战争方面则比较薄弱,专门写到的战争只有元末农民战争、明清战争、明末农民战争以及明中期几场较大的民变,篇幅和质量均不如前者,如果你主要是想看打仗而不是枯燥的税收数字的话建议你还是别选这本了。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比南炳文、汤纲的那本《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要好,本书占大部分篇幅的社会经济部分写的都很好,但是南炳文、汤纲的这部《明史》我读起来感觉没有亮眼的地方,各个部分都是中规中矩,而且本书的整体篇幅也不是很长,只有五百多页,所以我觉得挺适合拿来入门的。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8-22 21:18:00 +0800 CST  
周维强《明代战车研究》
这是一篇质量极佳的博士毕业论文,作者以煌煌数十万字和大量图表、古籍插图图文并茂的展示了明代战车的历史。在绪论中,作者首先否定了清修《明史》中关于明代战车的一些负面评价,并追根溯源,探究了这些负评的形成过程。在正文中,作者从明初明军与元朝作战时使用的功能为攻城、运输、防御的各种战车开始说起,对明代近三百年间战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上到各地督抚大僚、下至布衣的战车之议一概收入。其中对戚继光、俞大猷、谭纶、汪道昆和明末明清战争中熊廷弼孙承宗的车营编制和与之相对应的防守战略笔墨尤多,这也是全书最深奥最复杂的部分,这段本人看得非常头疼(本人军盲)。该书我最喜欢的还是有关战争的叙述,明末大量的疏稿、档案的保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战斗中的各个细节,作者以战车在战斗中的作用的角度重新审视明清战争中的各个重大战役,通过《明清史料》等一手史料分析战车在明清双方之前的使用情况、对决定战斗胜败所展现的因素。作者为黄一农院士的弟子,另有专书《佛郎机铳在中国》一本。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9-22 11:37:00 +0800 CST  
肖立军《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

说到明代营兵制,大家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等等,在书中作者认为“营兵制”的提法难以通京营兵制区分开来,于是根据该军制的一些特点采用了一个“省镇营兵制”的提法。将该军制称为“营兵制”抑或是“省镇营兵制”不是该书的重点,重点是该军制的具体内容和演变过程,募兵是营兵的一个重要来源,营兵的指挥系统则主要为督、抚、道、厅和总、副、参、游,由于总督、巡抚、总兵等在明初均为任务名,而募兵在最初也只是临时应急所用,这些都与明后期的营兵制有很大区别,因此要想理解明代中后期的营兵制,就必须考察它们在明代各个时期的不同内涵和变化。这些内容不得不说着实枯燥,没有那么一点耐心还真看不下去,不过就算不想一次性看完整本书也没关系,作者专门在书中第七章专门考察明代全国各地的镇守总兵对设立过程及其辖区的分合演变,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仅供查阅的工具书。本书出版于2010年,是比较近的一本的学术书籍,基本吸收了近年来的一些明代军制的研究成果。这部分本人表述可能会有些不准确的地方,如有还请见谅。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9-22 11:38:00 +0800 CST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
本书由美国汉学家魏斐德撰写,讲述明末清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三藩”反清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主要内容为清政权从建立到征服中国的过程,包括努尔哈赤的起兵与明清(金)之间的战争,明末的统治危机,清入关后面对全国各种形态不一的“复明”势力时使用的对策,满洲统治者解决内部矛盾和拉拢附庸者的心机手段,同时还对明末崇祯、弘光朝廷的政治环境与党争和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解构,内容十分全面。推荐这本外国人写的明清易代史并不是说海外学者的书比中国学者的要好,而是因为外国学者是用一种不同于我国学者的史观与治史方法在解读明末清初的历史,是用西方人的“异域之眼”在观察中国,我在读惯了中国当代传统的史学著作后读这本书时确实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兼听则明,读读这本有着“异域之眼”的人所记叙的中国对我们理解明末清初这段复杂的历史不无帮助。
另外作者是真的喜欢《桃花扇》,书中不少章节都是拿《桃花扇》里的诗词作引子然后展开本节内容。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9-22 11:39:00 +0800 CST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本书所考察的“江南”,是指以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苏、松、常、镇、应、杭、嘉、湖为中心的地区,某些情况下也将绍兴、扬州、南通、徽州包括在内。江南作为明代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在明代中后期已经出现了不少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其他地区没有或者是没有表现得同江南一样明显的新因素,社会流动的活跃使传统的四民界限趋于淡化,新的社会分层开始酝酿。江南社会风俗各方面表现出的不守旧规、求新慕异的现象挑战着传统的等级规定和礼仪制度。随着江南各个阶层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士大夫大量参与通俗文学的创作,精英阶层的“雅”文化与市民阶层的“俗”文化开始相互影响融合,明代后期著名的世情小说就是雅俗文化交融而成的完美产物。江南人士文化认同和地方意识的增强,使之产生了要求维护江南地区权益的建言与努力,作者阐述了黄宗羲顾炎武的地方分权思想,意在证明明后期的江南更为明显的凸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地域特色。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已经落后于城市和城市生活本身的发展,城市中也产生了一些令缙绅士大夫头疼的社会弊病,在新的社会秩序建立之前,这些社会问题是难以根除的。
关于江南,聚焦最多的应该就是江南的经济与赋税问题,本书主要关注江南的社会文化思想,展现了一副缤纷多彩江南社会图景,江南在文化上的贡献并不亚于其在经济的贡献,它的思想文化的精彩足以使一名热爱古代文化的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楼主 十年歧路曲江花  发布于 2018-09-23 20:19:00 +0800 CST  

楼主:十年歧路曲江花

字数:8763

发表时间:2018-08-23 05: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01 16:40:15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