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宋代“妇人启门”


哈喽!大家好!
讲解员小戚姐姐回来啦!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
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城,多少繁华与喧嚣终随云烟散去。“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是古人对于生前和身后之地的美好愿望。洛阳邙山是传说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古以来历史上不少叱诧风云的人物,生前居住在洛阳城中,逝后就埋葬在洛阳北郊的邙山。迄今为止,这里仍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坐落在洛阳邙山之上的博物馆中——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然而老洛阳人更习惯称呼它为——古墓博物馆,那是因为啊! 这里是一个把古代墓葬作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可以让我们一眼千年神奇的地方 !!!
话不多说,我们往下看吧。倘若你能穿越回古代,是对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充满好感;还是追慕大汉风骨;不然是欣赏魏晋的隐者气质;也或许是向往大唐象……那有没有人想回到宋代,去感受宋人高雅的情调和小资的生活呢?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穿越吧!带上口罩,抓紧,站稳,我们走!
古人留下了什么?我们都知道洛阳,是一座被称为天下之中的城市,是天人共羡的神都,是历朝历代王者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是土木式建筑结构,易燃烧易腐朽。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历史的沉淀,这些恢宏大气的地面建筑如同麦浪风吹,无留影踪。

图片来源网络 洛阳永宁寺塔基
但是在洛阳城的地下,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gu)史(dai)遗(mu)存(zang),我想这也就是考古发掘的魅力所在吧!因为答案总是出乎意料。
终结也是开始


为什么会这样呢?终结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其实在古人观念中,墓葬是属于逝者的另一个世界,它不单单是安放逝者遗体的场所,而且是逝者灵魂继续生活的,另一个空间。在这种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思想下,人们把逝者生前曾经拥有过的,和未曾拥有过的一切,比如膏粱琼浆、宝马华车、庄园衙署、男僮女仆、乐舞百戏等等。以实用器物、明器或者以彩绘壁画、画像砖、画像石。这些艺术手法来打造逝者的另一个天地。





图片来源网络 河北宣化张文藻墓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05:00 +0800 CST  
是不是很精彩!更精彩还在后面呢!我们终于到了,这里就是北宋末年啦!
镜面世界
如果说墓葬是现世生活的镜像,那么北宋时期的墓葬就无疑是人们希望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幸福的证据!


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这座北宋末年的仿木结构砖室墓,是发掘于洛阳市新安县石寺乡李村。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内部遍施彩绘,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般把墓主人生前的富丽豪华庭院映照了出来。


什么是仿木结构墓葬 ?仿木结构墓葬,是一种在墓室中模仿地上建筑形态的墓葬种类。比如仿立柱、斗栱、门楼、屋舍门窗、桌椅家具而且在墓室的修建方式和工艺上都力求与地上建筑相同。这不正是“事死如事生” 的观念嘛!只不过缩小了一些。






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ps:这应该只是宋人生前大house的冰山一角吧?那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个性十足的墓葬的呢?仿木结构元素进入墓葬历史中,最早是在两汉之际,但是数量比较少。到了北宋中期,随着丧葬习俗日趋奢靡就开始流行建造复杂精美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了。古人不止用砖雕建造出立柱、斗栱、额仿等建筑构件,还依照厅堂内室的模样来雕砌、桌椅门窗、再画上墓主人夫妇的肖像、日常家居、戏曲乐舞等画面,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金元时期,到了明清两代就日渐衰落……ps:原来是这样啊!难怪总有一种人间烟火气的感觉。我们再仔细看看。
奉土生花之美
就在这座墓室的正后方绘有一副“妇人启门图”只见朱门微掩,在缝隙处侧身探出一位妇人,头梳发髻、身着褙子、右手扶门。正凝眸远望,似在殷切期待,又似有别离惆怅,也像是探视着门外发生的事情。这不禁让人对她和她身后的世界充满了遐想,难道不是吗?就像《西厢记》中描绘的“花木阴阴,偶过垂杨院,香风散,半开朱户,瞥见如花面”。


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05:00 +0800 CST  
“妇人启门图”在宋代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其渊源可追溯到东汉。唐宋时期,墓室、石棺以及佛塔、经幢上,都可以看到“妇人启门”的形象。因为画面中只有一女子与半开的门扉,也被称为“半掩门”“女子半启门”等。我们来看看这些神秘女子吧!


“妇女启门”图这一名称
最早出于宿白先生《白沙宋墓》

瞧这华美婉约的气质

石棺尽头的俏女子


想看看我的豪宅吗?图片来源网络
虽说是“墓葬”,但是满满的都是古人的小情调,有没有真是被古人的想象力震撼到了!


她是谁?从哪来?往哪去?我猜大家看到“妇人启门”图,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那问题来喽!“妇人启门”这个题材想表达出什么呢? 大家也可以开动脑筋一起来想一想。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看这位启门的女子,有没有可能她是墓主人的妻子。因为某个原因,她希望自己的灵魂,可以来到丈夫的身边。或者她是位下凡的仙子来引导,墓主人灵魂飞升成仙。(ps:有没有想到上一篇文章中拥有神奇小药丸的西王母呢!)也或许就像是我们平时拍照发的朋友圈一样,这是墓主人把生前美好生活的一瞬间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些只是猜测啦!下面的内容才是重点呦!


在中国古代,能对墓室进行装饰的人应该非富即贵。如何将生前的富有带到阴间,甚至来生呢?除了在墓葬中放置随葬品之外,将墓室设计的更加“豪华”,也是体现“富贵”的重要手段。但是墓葬装饰会受到墓室大小的限制,所以“妇人启门”图的出现就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到底门后是房屋,还是院落?若是房屋,那么有多少间房屋?若是院落,又该是多大的院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甚至可以认为墓主人的院落是无穷大的。而这位婀娜多姿的女子与朱户大门的互相映衬,也给阴冷的墓室增添了一丝温情。
今天从这座北宋末年的墓葬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附有诗意的宋代人,也看到了远方的生活。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历史很有意思呢?是不是还想跟着我到其他朝代去看看呢?那么就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见吧!(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戚囡)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06: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古墓里的“守门人”】




哈喽哈喽!
同学们,你们的老朋友讲解员小姐姐李岩又来啦!
还记得上一篇我们讲到的“呆萌保护神”吗?相信它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期让我们共同走进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区之一的河南古代壁画馆,讲一讲真实存在的“守门人”。
在汉代随着庄园经济的盛行,豪门大户通常会配备私人武装来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生前如此,死后也是如此。所以汉代画像中对门吏、守卫、侍仆等人物的刻画较为常见,这些人物大多作躬身站立状,以侧面形态居多,从衣冠穿着和神态姿势上来看很容易识别他们的身份,“守门人”并不都是千篇一律,变化较多的便是他们的手持物。手持的物件有执笏、持节、执盾、拥彗、带剑、执棒、执斧、持兵械、牵獒等,反映着汉代的文化与习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四幅古墓“守门人”壁画。


北魏元怿墓武士图
在墓中绘制“守门人”形象,汉墓中已较为常见,洛阳地区新莽、东汉时期的壁画墓中都在墓室或墓门内两侧发现了他们的身影。北魏时期沿袭了汉魏以来的丧葬习俗,不同的是,上面这幅北魏清河文献王元怿墓中出土的武士图将武士的位置从墓室内移至墓门以外的前甬道上,且每侧绘制两位,这样的布局安排使所绘武士除了具有守卫墓主人之意外,更增添了显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仪仗作用。引人注目的是武士的穿着是汉服与鲜卑服相“混搭”的,他头上的小冠和上身的广袖衣是汉人的服饰,但下身的缚腿裤则是鲜卑族袴褶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孝文帝施行的服饰改革政策,并不是单纯的汉化,而是根据需要,因地制宜,把本民族服饰中合理的部分继承保留了下来。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07:00 +0800 CST  


唐安国相王孺人崔氏墓门吏武士
这一幅是唐安国相王孺人崔氏墓中出土的门吏武士,位于墓道西壁,武士头裹幞头,面部丰满,高鼻大眼无须,身穿圆领红短袍,腰束带,着紧身裤,脚穿黑色长靿靴。双手拄弓贴胸部,腰佩胡䘵,也就是箭囊。壁画绘的是门庭仪卫,他的袍服黑靴和腰部挂的胡䘵、手中持的长弓,都是唐代门庭仪卫流行的常服装束。这位高大强壮的武士守卫在象征皇家宫苑、府邸大门的墓门外,尽职尽责,显示出皇家的高贵和威严。


北宋富弼墓武士图
这一幅是北宋富弼墓中出土的守门武士,位于甬道东壁。武士是全副武装的官府将军形象,他头戴兜鍪,全身披铠甲,腰间束带,脚穿战靴,手持利剑。像这样顶盔贯甲、手握长剑的将军形象与北宋官府在丧葬制度和仪式方面的严格规定密不可分,彰显出墓主人生前为北宋三朝宰相的身份与地位。


北宋壁画墓门吏图
北宋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实力的增强,原来的丧葬制度受到一定的冲击,那些富而不贵的乡绅纷纷效仿贵族葬制,也在墓中设置“守门人”。最后一幅出土于宜阳韩城宋代壁画墓的门吏形象就体现了这一点,“守门人”位于墓门东侧,形象栩栩如生,虽着官袍服却仍显威风凛凛。该门吏所持兵器颇有来历,叫做骨朵。是由契丹传入内地的新式武器,到宋代以后逐渐由单一的兵器并用为衙署或官员出行的仪仗。
从北魏到宋朝,“守门人”像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从单纯的门吏形象增添了仪仗武士的作用,显示着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北宋平民阶层的兴起。
千年的时光足以让宏伟的建筑变为废墟,更足以让红颜变成枯骨,但这些“守护者”在黄土之下仍以鲜艳的颜色,挺拔的身姿,忠实地守卫着墓主人,见证着墓主人传奇多彩的一生。(供稿:李岩)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07:00 +0800 CST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看到特殊的建筑材料空心砖(hollowed brick)以及记载墓主人姓名家世,生平事迹的墓志铭(epitaph),盛放祭品用的多子盒(multi-apartment box)。每一样物品都是我们了解历史,追溯过去的窗口,让我们走进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了他们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



以上就是今天的英语小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大家以后参观了解博物馆有所帮助。学习的方法不止一种,但是在实践中学习一定会更加印象深刻,所以希望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亲自来看看。我是英文讲解员小姐姐商芸,期待与你们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里相遇,让我们用英语交流中国历史文化。(供稿:商芸)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0: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传四方的时世妆】

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首先要从博物馆开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馆,为什么会在墓葬里出现壁画,壁画是以题材为主呢?在壁画馆珍藏了许多不同朝代的古墓壁画,有的画出的是逝者生前一些生活场景显示其尊贵身份,有的绘出是逝者对未来世界的向往等等。不过别急,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一幅出土于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的仕女壁画。
在开始讲解之前呢我想悄悄问一问大家,在你们心中唐代的美女是什么样的呢?哦,胖!好吧,胖美人是唐代社会的“标配”!那么除了胖以外呢?我心中的美女就像是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电影《妖猫传》里的杨贵妃,不过这是现代女明星装扮的唐朝美女形象。当然影视剧里有不少唐代美女的形象,但她似乎不够胖吧。当然影视剧里有不少唐代美女的形象,但是在没有摄影摄像技术的唐代,美女究竟是什么样?我们只有从那个时代的绘画中得以窥见。我是你们今天的讲解员小姐姐吴艺洛,现在就让我们从唐代的几幅壁画中寻找唐代的美女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自然是离不开化妆的,那么古代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化妆的呢?通过一些文献记载我们得知古代化妆的历史非常久远,而较之男子,女子天生爱美,她们似乎更注重自身的形象妆容。不同朝代的审美标准通常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晚唐朝时期流行的妆容——时世妆,要从一首诗开始:
时世妆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
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
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
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
髻堆面赭非华风。
这首诗是我们都熟悉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由于对当时女子审美难以理解,他并不认可这种妆容。诗句中形容时世妆的主要特征“面不施粉,眉作八字,面目斜红,唇注乌膏,头梳堆髻”。这些女子脸部也不涂粉,眉毛化成了八字,脸上的腮红也是化成斜红,最特别的是嘴唇涂成了黑色,妆成之后楚楚可怜。而且这可是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妆容,之所以被称为时世妆,意思是最时髦最流行的妆容。大家请看这幅壁画,就是出土于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的仕女壁画,它的面部妆容就是时世妆。

这样的妆容别说白居易看不惯,就算是放到了今天,大家也会觉得另类,难以置信,可是它偏偏在晚唐的两京流行的不得了。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现代人都接受不了的妆容,为什么会在唐代流行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唐代的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的开放的时代,所以在这种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必然影响到了生活文化习俗。《唐书》中记载说:“元和之末,奇异化妆流行,不施朱粉,唯以唐代女子的时世妆。”唐朝是非常开放性的王朝,他们学习吸收外来文化,在当时女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着装非常自由,她们还可以穿男装,穿胡服来打扮自己。当然就连这化妆领域上颇具有异域风情。

我们仔细观察壁画上仕女的面部妆容。这种流行时髦的时世妆,据说从西北少数民族传来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胡妆,在胡风弥漫的大唐王朝,新奇、独特、前卫,极易吸引世人的眼球,于是迅速流行开来,就好比前几年流行的王菲的“晒伤妆”、欧美的“小麦色皮肤”和深紫色的唇彩一样,尽管在流行之际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装扮,但还是引领了部分人的时代潮流。
同样,虽然时世妆在晚唐时期得不到所有人士尤其是像白居易这样的文人雅士的认可,但是晚唐时期赵逸公墓中的这几组画有时世妆的女性形象,代表这种妆容在晚唐时期依然流行了很长的时间。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唐朝时期女性地位极高的肯定更是反映出了唐代女子包容,大胆,独特的审美情怀。这也正是一个华美盛世的时代精神。

在博物馆读懂历史,看见生活,品鉴精神。来吧,与我们相约,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见!
除此之外呢,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中还珍藏着其他不同时期的壁画,壁画题材内容丰富,人物,动物,花鸟,风景等,真实地再现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快来一睹风采吧。(供稿:吴艺洛)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0: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从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穿越而来】
人们常说 “要想快速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这话没错,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城市漫长的文明,尤其是这座城市的古今变迁和兴衰沉淀,往往能够在馆藏宝贝里面,找到见证或者答案。

而每家博物馆呢,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它们或以稀为贵,或价值连城,有的甚至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则承载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见证。总之,个个件件桩桩,都是值得一见的珍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云游河南古代壁画馆,近距离地揭开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吧!Let‘s go~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讲解员马岚。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唐代胡人牵驼载丝绸》壁画。

时间回到2005年,在洛阳新区翠云路发现了两座唐代的壁画墓。这两座墓葬的主人是唐睿宗李旦在当皇帝前做安国相王时,两位孺人唐氏和崔氏。在这两座墓的墓道、甬道、天井中绘制有近100平方米的大幅壁画。从墓道口开始,依次绘有青龙、白虎、人物、马和骆驼等,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皇家仪仗出行图。画中人物、马匹、骆驼的尺寸和真人、真马、真驼都相差无几。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我们下方看到的这一幅《载丝骆驼》壁画,它绘制在唐氏墓墓道西壁。画面正中,一匹高大雄健的骆驼被施以金黄色,昂首阔步、抬蹄甩尾、神采飞扬。在骆驼背上,是捆扎好的丝绸卷和胡瓶。前面牵着缰绳的是一名西域人。此人头戴尖尖的卷沿胡式毡帽,身穿翻领袍服,腰系黑带,足蹬黑色高靿靴。再看他的长相,高鼻梁、深眼窝、络腮胡须、唇红齿白、正迈步前行…显然他已经完成了贸易,准备满载而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唐代古墓里,发现驮丝绸骆驼壁画,这在洛阳还是第一次!这幅壁画画幅巨大、画面完整、色彩鲜艳,是河南古代壁画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洛阳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又一有力证据。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惊叹和欣赏,曾多次应邀外展。

说到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叫金银之路、珠宝之路、瓷器之路,而叫丝绸之路?毕竟丝绸之路上往来流通的不仅是丝绸,还有来自中国的瓷器、茶叶,西方的香料、玻璃器皿等商品。其实,丝绸之路并不是中国的专有名词,而是世界的通用名词,是由外国人把丝绸之路叫到了全世界,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的丝绸轻盈、精细,跟欧洲人惯常穿的亚麻和毛呢相比,色泽和触感简直是云泥之别。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巨头恺撒有一次穿着丝袍去看戏,光耀夺目、艳丽华贵的中国丝绸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人们沸腾了,贵族男女争相穿着丝绸衣袍以显示高贵的身份。中国丝绸的价格被迅速炒得几乎等同于黄金,一度达到12两黄金才能买1磅丝绸的天价,成为了欧洲贵族才能拥有的高档奢侈品,足可见西方人对中国丝绸的崇拜之情。在丝绸源源不断运往欧洲的同时,商人、僧侣们在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或流通贸易,或传播文明,或追求真理。于是中国的瓷器摆在了欧洲贵族们的家中,中国的茶叶在绘着西方纹饰的茶具中浮沉荡漾,东方文化在欧洲上流社会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狂热浪潮。
与此同时,西域的香料、药物、玻璃和金银器皿等也进入中原地区,成为平民百姓眼中的异域珍奇。印度的佛教、西亚的摩尼教、伊斯兰教、欧洲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也先后传入中国,西亚、南亚和欧洲的星历学、医药学、建筑学、音乐学等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其中尤已唐朝最甚。不论是李白的“笑入胡姬酒肆中”,还是白居易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亦或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伴随着丝绸之路上各种物质及文化的交流,唐朝人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西域文化的影子。在唐朝保存下来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流行的饮食习惯是坐在胡床上烤羊肉吃,罗马人、波斯人、印度人甚至是非洲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当时流行的“胡旋舞”也是来自少数民族和国外地区,波斯舞姬开的酒肆在长安和洛阳城的街头随处可见,唐太宗也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这条穿越沙漠的漫漫长路,不仅变成了贯通中西大陆的文化经济命脉,更成了一条繁荣千年的丝绸之路。如今,丝绸更是成了西方人眼中的“Made in China”,代表了中国传承千年的丝绸制作工艺,和千年前繁荣鼎盛的丝绸之路。(供稿:马岚)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1: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 新莽时期的西王母壁画】

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讲解员小戚姐姐,我们现在到达了坐落在洛阳城北邙山上的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那么接下来大家就与我一起走进博物馆,去探密藏在其中的秘密吧 !!!
先问一问大家:每当中秋佳节你与家人分享着月饼的同时,是不是也会举头邀明月呢 ?总听老人们说“八月十五论嫦娥”!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里真的有嫦娥姐姐吗?大家都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吧。在故事中,后羿登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到长生不死灵药,被嫦娥偷食,她就化身成仙,飞到了月宫中。

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在思考怎么才能成为神仙!怎么才能长生不老!——要是能拥有长生不老的药丸就太好了 (ps:我也就是那么胡乱想想)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神仙思想最兴盛的时代。秦皇汉武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促使举国上下弥漫着浓厚的求仙风气。汉代以前对“仙”的观念是起源于逃避死亡的愿望。西汉时期,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一种新的逝后成仙的信仰开始流行。啊!是真的有长生不老的药丸!!!那么问题来喽。是谁才拥有长生不老的药丸?古时候人们的这个美好愿望究竟是谁可以帮他们实现呢 ?要去哪里才能找到他呢 ?她 就是 西王母 是一位女神仙 !也是我们熟悉的 王母娘娘!在这里我们权且叫她“女神”吧 !这位女神居住的地方那可不一般啊 !它就是昆仑山,昆仑山的山势极为险要,山下被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环绕,叫“弱水”。还有熊熊的火山作为屏障。所以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地方。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描述的昆仑山“万物尽有”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一座山。“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看来这昆仑山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和向往的去处呢。
今天带你们来看的就是她!这位女神西王母!哇噢~真的是女神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吧!
西王母,也称作九灵太妙龟山金母、王母、西姥等,许多古籍和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让我们知道了西王母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古人心里的她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看到的这幅新莽时期的墓葬壁画,绘制在墓室门阙内侧的空心砖上




画面中描绘着一位相貌、慈祥端庄的中年美妇。面容姣好,头戴华胜,身穿绿色袍服、肩生羽翼,双手合抱于胸前,微微侧身,端坐云端这就是我们耳闻能详的西王母。画面右侧是带有翅膀的大耳玉兔,在祥云笼罩下绘有一只蟾蜍和一只背生双翼的九尾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玉兔、蟾蜍、都是为她制作灵药的神兽。九尾狐是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象征。它们都是衬托西王母的神性。
大家知道西王母神话最早出自哪里吗?在《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山海经》等古籍中均有西王母的记载。那大家对《山海经》了解多少 ?《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书中记载的众多异兽的形象和神话故事,这就像是古人的脑洞大开……
而在《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并不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2:00 +0800 CST  
下方高能预警!!!



古人对西王母崇拜始于春秋时期。早期的记载中,西王母是一位
司瘟疫、掌刑罚的神,居住昆仑山,披发戴胜,豹尾虎齿,为半人半兽、非男非女的形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截然不同 。到了汉代晚期,社会动荡,统治者为了安抚人心,将西王母塑造的宝相庄严,面容慈悲。画面中她已不再生有虎齿,面容可掬来,因为掌管不死灵药,掌握助人成仙的大权,所以古人对西王母一直心向之……
一些 “小”故事:


西周鼎盛时期,周穆王为了宣扬其国力强盛,决定周游天下,以示威仪。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西征。走了九个多月来到了西王母之邦就是昆仑山。周穆王约西王母在瑶池饮酒作乐,谣歌唱和。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西王母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山海经》中的样貌截然不同。



汉武帝执着寻仙访药,这一天,武帝正在午睡,半睡半醒之际,见着一位神女说:“王母娘娘于七月七日,将下凡和你相见。”到了那天就在正午时,一群青鸟展翅,从西方连成一线飞来。到了黄昏时分,西王母坐着紫色的车,由玉女们在前面驾驶,前头更有两只头戴羽冠的青鸟护卫着。武帝向西王母祈求仙药,西王母从怀中掏出七个仙桃,自己吃了两个,递给武帝五个。说“这桃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吃了可让你无病无痛。”说罢,就驾车走了。这便是汉武帝拜见西王母的传说了。这时的西王母开始显现出乐善好施、匡扶正义等等很明显的神性了。

魏晋时期,西王母成为道教中“女仙之首”。从西王母和东王公也可以看出。西王母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是女仙之首,东王公是男仙之首。
到了唐代以后,西王母一变而为“王母娘娘”成为了玉皇大帝的皇后,之后在民间王母娘娘的形象才基本形成,而且还有此演绎出了很多的神话故事,比如西游记、牛郎织女、七仙女等。



大家是否想到一部伴随自己童年的影视剧《西游记》呢?孙悟空曾经被派去管理蟠桃园,结果是蟠桃园里所有成熟的桃子都进了这只顽猴的肚子里了,可把王母娘娘气的够呛……

小编总结:
古人把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壁画中,让那时的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只是为人之路的终结,而升仙之旅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在博物馆探秘到的这幅墓葬壁画不正是如此么?
借物说古,借古喻今。一抔黄土,虽然掩盖了古人的过往,但这些精美的墓葬壁画却见证古人传奇多彩的一生,其实这不亚于一本写满文字的古籍。这种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两千多年前人们完整的生命记忆。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期待我们的下次相见!谢谢观看!(供稿:戚囡)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2: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汉墓中的天界图】


写给爱幻想、爱探索的你:
同学们,现在我们到达的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博物馆,我是你们的讲解员梦迪姐姐,今天就让我带你们开启一场探索古人生活的神秘之旅吧。
同学们,当我们仰视天空时,会看到什么?蓝天白云?还是繁星点点?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古代,古人,尤其是汉代人,他们认为的天空和我们看到的自然天空可不一样。他们从天空翻卷的云朵中和风雨雷电自然现象中,看到了超自然有着无限能量的神人神兽,以及不同于凡间的仙境。他们还将这仙境看作是自己灵魂的美好归宿,并且把这一切都绘制了下来。
那么古人绘制的天界图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把天界图绘制在古墓葬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这幅天界图,走进古人的灵魂深处,去看看他们笔下的“理想归宿”。
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市郊浅井头村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壁画墓。在墓室天花板的平脊砖上一幅精巧的天界图赫然在目。古人在建造墓室时,有意识地将墓室看作是宇宙缩影,那么墓顶代表天空,在这个位置通常用来绘制天界图。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幅天界图,长4米,宽0.56米,面积2.24平方,共由21块空心砖拼合而成。由南至北分别绘制朱雀、伏羲、太阳、羽人乘龙、龙蛇穿壁、蟾蜍、神人、月亮、女娲、流云纹等。

01/ 朱雀

最南端的朱雀是上古神话中不死的神鸟,镇守南方、保卫门户、抵御恶鬼侵扰。与白虎,青龙,玄武并称为“四神”,从战国到秦汉,成为守卫四方的神灵。

02/ 伏羲女娲


太阳、人首蛇躯的伏羲是主阳之神,而月亮、人首蛇躯的女娲是主阴之神。伏羲和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在汉代时期的墓葬壁画中,伏羲和女娲的身影多次出现,具有阴阳和谐,祥瑞平安的寓意。伏羲,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03/ 金乌

我们再来看这个太阳,太阳中有金乌,来自古代神话“金乌负日”,相传天上是有十个太阳住在扶桑树上,金乌每天背着一个太阳去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此金乌也就成为了太阳的象征。
04/ 蟾蜍玉兔

与太阳对称的位置是一个月亮,月亮中还有蟾蜍、玉兔,他们都是为西王母制作长生不老药的神兽。
05/ 龙蛇穿壁

中间的龙蛇穿壁也是发现的年代较早的一例,龙是东方阳界的神灵,蛇是西方阴界的神灵,圆壁代表天,那么龙蛇穿壁也就代表阴阳交合,体现着生命的孕育。

06/ 羽人

在这边龙背上站立一羽人,裸身、长尾、高鼻、蓬发、羽翼后飘,给人以急速飞升的感觉。羽人,顾名思义就是长有翅膀的仙人。他是汉墓壁画升仙场面中必不可缺的人物,肩负着引导升仙队伍的重任。
看完这幅画你有什么想法呢?整幅壁画如行云流水,满壁生风。通过这幅天界图,大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汉代人意识中的天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神灵所处的天界,这天界中有人类的始祖,有中华民族的龙凤图腾,有表示阴阳的天象太阳和月亮,古人就是用这种绘画来一步步展现他们心目中的天的形象,当然也有对死后灵魂升天成仙的强烈渴望。天界图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它不仅映射了当时绘画艺术的状况,同时深刻地展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趣。汉代人可以直面死亡,并不回避死亡的客观性,对于这一敏感的词汇,他们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豁达洒脱的态度。在汉墓壁画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汉代先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创造了一个幽虚缥缈的世界,那是一个生命永恒的世界,或许它也是能让人直面恐惧最好的良药。人们意识到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也对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断的进行着探索。
带你去看不一样的古墓;今天通过了解这幅天界图,希望大家也可以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对待未知的领域有一种探索精神,能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好奇心。(供稿:张梦迪)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3: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唐墓中的花鸟图壁画】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讲解员李心迪,今天我们来到的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它就坐落在洛阳城北的邙上。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代诗人王建的《北邙行》道出了洛阳北邙山上古墓星罗棋布、森然壮观的景象,洛阳城北的邙山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更有六个朝代24位皇帝长眠于此。那么这方“宝地”到底埋藏了多少未解之谜?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要去探寻的是唐墓里的一幅壁画,看看唐代文人生活的“诗情画意”。
一、中国花鸟画概况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表现内容和题材上逐渐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花草和禽鸟外,还包括虫鱼、畜兽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根据《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可知花鸟画早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直至唐代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榛荆鹌鹑图 边鸾(传) 作
(网络用图)

红花山鸟图 边鸾(传) 作
(网络用图)
二、唐赵逸公墓中的花鸟图壁画
2000年在河南安阳发现一座晚唐时期中层阶级贵族之墓,据墓中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人名为赵逸公。目前已发现十几座唐墓中绘有花鸟图壁画,赵逸公墓就是其中一座,如今这些壁画陈列在河南古代壁画馆内。

墓室全景(发掘现场)

墓室西壁(发掘现场)

墓室西壁左侧 奇石鹁鸽图(发掘现场)

墓室西壁右侧 奇石鹦鹉图(发掘现场)
最为珍贵的是墓室西壁棺椁正上方的屏风花鸟画(下图为修复后)。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图以一个巨大的、装饰着繁缛花纹的金盆或银盆为中心,盆中盛有清水,鸟雀、飞虫与彩蝶正左右顾盼盘旋于盆池之上,平静的池水瞬间被池鱼掀起些许波澜,飘浮于水面的花朵也随波起伏,三只从天而降的大雁正停在盆前的空地上拍打着翅膀,警觉地打量着这新鲜的环境。

三、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唐代文人的宅院中通常放置一盆,盆中有一些水生植物,盆外侧围绕花草竹石,是一种非常雅致的园林小景,此小景名为“盆池”,唐诗中也多有歌咏者。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其一)
〔唐〕 皮日休
不知何事有生涯,
皮褐亲裁学道家。
深夜数瓯唯柏叶,
清晨一器是云华。
盆池有鹭窥苹沫,
石版无人扫桂花。
江汉欲归应未得,
夜来频梦赤城霞。

盆池五首
〔唐〕 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
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
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
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
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
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
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
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
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
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
试看涵泳几多星。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可提供给广大士人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的舞台日益缩小,盛唐时期士人的理想色彩和昂扬气概逐渐消退,代之而起的是退隐淡泊的人生态度。文人们纷纷归隐“修身”“齐家”的私人园地里,在日常生活和细小事物中发现价值与诗意。作为庭园造景要素之一的盆池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气候中进入士***常生活与创造视野的。
赵逸公墓中的花鸟图壁画体现了画史记载的盆池题材,这一题材是对唐代园林或某种小景的反映,更是唐代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写在最后的话-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No no no!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里还有更多古代墓葬和古代壁画等待你的探索和发现,爱旅行爱冒险的你还不快来与我偶遇,让我带你们解锁这些秘密吧!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4:00 +0800 CST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秘古墓宝藏”系列课程:探秘古墓里的“守护神”】

同学们:现在我们到达的是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博物馆,我是你们的讲解员小姐姐李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古墓里的“守护神”吧,出发!
先带同学们看一类文物:

这些就是冥界的“保护神”—— 镇墓兽,是不是有点“高冷”,有点“狰狞”,又有点“呆萌”呢?相信热爱历史的同学们在参观博物馆时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镇墓兽的神秘面纱。
镇墓兽的由来

镇墓兽出现的原因目前众说纷纭,最常见的说法是和方相氏有关。早在周朝就出现了“方相氏”这个词,根据《周礼》记载,有一类叫方良和魍象的怪物,专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方良、魍象的本领。所以那些亡者的家人常制作方相氏的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传说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眼,穿着红衣黑裤,乘马持戈,到墓室内以戈击四角,驱逐方良。和镇墓兽打鬼斩妖、保护墓主人的职责非常相似。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镇墓兽与古代的山神或地神土伯有关;或者镇墓兽不止是保护陵墓主人,也与楚国丧葬文化中的引魂升天存在着联系,它的作用和当时出葬队伍高举的旌旗差不多,都是为了帮助死者升入天堂。

木雕双头镇墓兽,现藏于伯明翰艺术博物馆

战国楚墓中的镇墓兽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镇墓兽,基本为漆绘木雕,不过造型各异:有的在方座上立着一个装饰有巨大鹿角的兽头,现在很多人认为代表着土伯(坟羊);有的则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鸟,造型简洁大方,为墓主人灵魂升天助一臂之力。风格浪漫神秘,洋溢着强烈的巫楚文化色彩。

如果你看过《芈月传》,一定会对中原与楚国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有一定了解,与楚国浪漫、精致的风尚相比,中原文化更加粗犷、豪迈。
因此,镇墓兽的形象也与楚国的截然不同,例如在汉代画像石刻上常看到一种图案叫做铺首衔环,它是由饕餮逐渐演化而来。饕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神兽,因为这种神兽凶恶、贪婪,所以一般让其衔环,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铺首往往综合了许多兽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造型既像牛,又像虎,面目凶恶,非常可怕。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神。现在民居中常见的虎头门环正是这种文化因素的延续。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东汉砖室墓里发现一根独特的兽柱,位于主室弧形隔梁正下方,有一神兽,虎首人身,似坐于山峰上,上肢托举横梁,下肢修长,直登山脚地面。面目狰狞,正对墓门,起到镇墓辟邪和支撑隔梁的作用。这里把支撑隔梁的墓柱与镇墓兽合二为一,实属少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南朝石镇墓兽,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两晋时期流行一种叫做“青牛髯奴”的辟邪术,传说髯奴赶着青牛开道经过,妖魔鬼怪就会退避三舍,因此古人会在墓中放置类似青牛或犀牛造型的镇墓兽和武士俑,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南北朝及以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独角兽曾经在《山海经》、《尔雅》、《说文解字》、《汉书》等书籍中出现过,天禄辟邪,它们担负着前往西王母仙界的向导工作,因此与楚国帮助墓主人引魂

从魏晋时期起,镇墓兽逐渐变为大型陶俑。大多成对和天王俑或武士俑一同出现,分别是兽面兽身和人面兽身,呈蹲坐或站立状,一般摆放在墓室门前。
这些镇墓兽集中了各种神兽和动物的“超能力”:它或是狮面或是虎面,拥有百兽之王的威猛力量;或身插一对翅膀,如虎添翼,不仅可以入地,也能上天;有的长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在话下;甚至还有的身披火焰,威风凛凛。
例如这两件出自北魏元邵墓中的镇墓兽,均蹲坐状,通高25.5厘米。

一件狮首,张口吐舌,舌涂朱红,脊竖鬃毛三撮,颌下长鬃下垂,前肢王部两侧长毛卷曲呈翼状。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5:00 +0800 CST  
另一件人首,面目狰狞,头生独角,背脊也竖鬃毛三撮,前肢上部两侧长毛卷曲呈翼状,上绘红彩。

随着唐代厚葬之风的盛行,为了防止盗墓,镇墓兽不光要驱邪镇妖,还担负起了震慑盗墓贼的任务,因此它们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狰狞,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咧嘴呲牙。当然在现代人眼里变了味儿,总有种气鼓鼓的、撒娇卖萌即视感。

到了盛唐时期,三彩工艺日渐成熟普及,越来越多的镇墓兽也使用三彩烧制而成,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器型也更加高大。并且由于中西交流增多,不少西域胡人来到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人面兽身的镇墓兽也出现了胡人形象。
唐代后期丧葬仪式发生重大变化,由注重地下盛大的陪葬品转变为地上隆重的丧葬仪式,安史之乱后更是社会动荡,镇墓兽制作随之没落,不仅做工愈发简陋粗糙,不复盛唐时期的华贵辉煌,到五代时期已经基本消失了。
此外,中国的四大神兽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也被经常选作守墓神兽。

今天,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许多既凶猛又呆萌的“保护神‘被挖掘发现,从漆黑的陵墓中重见天日,我们可以在许多博物馆里遇见它们。欢迎同学们与我一起分享。(供稿:讲解员 李岩)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5:00 +0800 CST  
【带您欣赏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动物”】


古博君带您欣赏下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里的“动物”吧。

有天上飞的: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双龙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双凤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天界图中的人首兽身神兽

偃师新莽壁画墓西王母壁画中的玉兔、蟾蜍、九尾狐

西汉画像空心砖上的凤鸟

西汉画像空心砖上的仙鹤

磁涧里河村西汉壁画墓中的玄武

西汉画像空心砖上天马

洛阳卜千秋壁画墓升仙图中的三头凤、龙(蛇)

东汉墓隔梁镂刻的青龙白虎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9:00 +0800 CST  
有地下跑的:

东汉-曹魏壁画墓出行图中的马

唐安国相王孺人壁画墓中的骆驼

西汉画像空心砖上的老虎

石羊

石虎

唐安菩墓线刻生肖鼠

东汉-曹魏壁画墓耳室门券上的鹿


东汉时期墓葬里的随葬品——陶鸡陶狗模型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9:00 +0800 CST  
有水里游的:

东汉墓门额上的鱼

有吃的: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庖厨图中的食材——鱼、甲鱼、火腿一类

还有观赏的花鸟:



唐赵逸公墓花鸟壁画


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不同时期墓葬中,这样不同种类的动物还有很多呢,有壁画、线刻、模印、石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不妨来这里探寻吧。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0:19:00 +0800 CST  


带上口罩,抓紧,站稳,我们走!

楼主 洛阳情结  发布于 2020-06-02 15:47:00 +0800 CST  

楼主:洛阳情结

字数:15065

发表时间:2020-06-02 18: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8 05:02:14 +0800 CST

评论数:1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