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后传——徐一凡的野望之改革篇设定

长久在我脑子里的一些设定,估计不会系统整理出来的。

伴随着这些设定,原有的一些设定肯定会作废。徐一凡的陆军兵力和海军实力可能都要削弱……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00:25:00 +0800 CST  
一、徐一凡摄政时期

1、废除八旗,改建禁卫军。
理由是八旗非民族,而是一种世袭担任皇帝禁卫军的军户。既然匠户等等户籍都已不存,而八旗又无战斗力,故应该全部罢去。
取消八旗【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全部遣散为民户。各地满城也全部取消。
遣散费还是要发,参考明治政权的武士俸禄改革。
又要稳定改良,又要民族报复,这是不可能的。像《篡清》正传里对付江宁驻防八旗那样又热血又装逼,只能是妄想。
【结果】
虽有遣散费,且八旗中相当一部分上层被列入贵族,但是由于还是有相当部分旗丁因无谋生技能而生活困顿,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期间,西安、福州、广州等地的旗人曾起事,但因得不到汉人支持,迅速被平定。徐一凡乘机清洗了部分旗人保守派,同时赖掉了不少遣散费。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00:31:00 +0800 CST  
2、废除绿营,改设警务。

陆续裁撤绿营。考虑到绿营实际上负责帝国的治安事务,所以除一部分裁撤,一部分改编为省/边防军外,大部分改编为警【河蟹】察。
原来的绿营基层机构讯改编为派chu所【大汛】和派chu支所【小讯】,绿营战兵、守兵大部分被改编为巡【河蟹】警、税警、刑【河蟹】警、水【河蟹】警等。
原来的“营”改编为警【河蟹】察署,一县设一警署或支署。
原来的镇、协或设总署,下辖若干支署。警署则直隶省警务道。

营以上提、标、镇、协等,本来大部分员缺即已为练、防军头目所占,不在原任。现在全部罢去。能留用的留用作总署长贰,不能留用的开缺回家。

徐一凡在中央设内务部和顺天警务总厅以总警务,又派遣其亲信分任各省警务道,设立警务学校,总督裁绿营、办警务之事。

【结果】
大体顺利,没有引起大风波就将四十余万绿营改编为二十余万警【河蟹】察。
新的警【河蟹】察体系成为被徐一凡控制的国家机器,其干部也主要是新培养出来的警务人才。同时基层**又基本留用过去熟悉当地的人。
但是,被裁减的绿营兵增强了会党的力量。另一方面,有一些自行筹办警务的总督区,徐一凡的力量不能深入。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01:15:00 +0800 CST  
回复6楼:
同喜同喜。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01:34:00 +0800 CST  
3、整饬练军,改编防军。

全国原有防军、练军三十多万人。甲午溃散不少,徐一凡摄政后,又在自己直辖的各省内厉行裁撤,实际裁减了差不多一半兵马。但又将绿营一部升格为防军,因此到1900年全国旧式军队仍有253000人,编为500余营,岁费军饷1400万两。
这些旧式军队,在内地各省曰省防军,在边疆曰边防军,通称防军【又称巡防军】。

主要有:
直隶省防军11000人。
河南省防军9000人。
山西省防军5000人。
山东省防军5000人。
绥远边防军【毅军】10000人。
1、以上小计40000人。
奉天省防军4000人。
吉林边防军6000人。
黑龙江边防军8000人。
2、东三省小计18000人。
陕西省防军15000人。
甘肃省防军12000人。
西域省防、边防军,合计30000人。
3、陕甘总督区小计57000人。
四川省防军15000人。
贵州省防军9000人。
云南边防军15000人。
4、四川及云贵总督区小计39000人。
广东边防军12000人。
广西边防军16000人。
5、两广总督区小计28000人。
湖南省防军13000人。
湖北省防军15000人。
6、湖广总督区小计28000人。
浙江省防军12000人。
福建边防军12000人。
台湾边防军16000人。
7、闽浙总督区小计40000人。
江苏省防军11000人。
安徽省防军10000人。
江西省防军9000人。
8、以上小计30000人。

防军基本上以500人为一营【每营下辖四哨(每哨10队,各10人,小计100人)及亲兵哨(装备步兵炮等)】。
五营设一军,3000余人。大的军则是五营设一路,全军分2—3路,另有马队营、炮队营,总计有7000—10000人。

徐一凡篡位后,一部分与禁卫军合编为国防军,其余改编为内卫军。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02:04:00 +0800 CST  
【补充2】
整饬防军的后果是提高了防军的战斗力,为徐一凡称帝后组建国防军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建立了一支压制民众的有效武力,并使其成为内卫军的前身。
但另一方面,防军的军阀气息、地域背景不减,并被带入了日后的国防军和内卫军,造成了割据的隐忧。虽然徐一凡上台之后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嫡系武力压制了各总督区的割据倾向,成功地一一取消了各地总督。但是,在征俄失败,禁卫军不再能够压制国内,各种矛盾总爆发之际,由防军改编的西南、中南各省国防军和内卫军即纷纷起事,成为共和军的骨干,最终敲响了徐一凡政权的丧钟。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21:49:00 +0800 CST  
4、整顿嫡系,重建水师。

禁卫军为徐一凡基本武力,在其摄政时期继续扩充,主要分布在过去的南北洋【即直隶、两江】,当时的直隶诸省【不设总督管辖而直隶于徐一凡控制的中央的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热河、江苏、安徽、江西等八省】。此外就是虽设东三省总督但实际也是徐一凡嫡系控制的东三省。

第一镇,京师。
第二镇,江宁。
第三镇,保定。
第四镇,奉天。
第五镇,济南。
第六镇,宣化。

并若干混成协、骑兵协等,总兵力十余万人。

除此以外还有水师。北洋、南洋水师主力合并为镇洋水师,为后来海军的基础,归徐一凡中央直隶。
剩余:南洋水师归闽浙,粤洋水师归两广,长江水师归湖广总督节制。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21:50:00 +0800 CST  
禁卫军/国防陆军军衔品级表

1900年前军衔(括号内为防军军衔)——1900年后军衔(含内卫军)——品级(文武合流后)——备注
大将军(无)——大元帅——超品
将军(无)——元帅——正一品。
大都统(无)——上将——从一品。
左都统(提督)——中将——正二品。
右都统(总兵)——少将——正三品。
协都统(副将)——准将——正四品。
大参领(参将)——上校——正五品——禁卫军军官,以下前冠以兵种。
左参领(游击)——中校——从五品。
右参领(都司)——少校——正六品。
大校尉(守备)——上尉——正七品。
左校尉(千总)——中尉——正八品。
右校尉(把总)——少尉——从八品。
协校尉(无)——准尉——正九品。
大士(外委千总)——上士——从九品。
左士(外委把总)——中士——未入流上。
右士(额外外委)——下士——未入流下。
正兵(马兵)——上兵。
左兵(步兵)——一兵。
右兵(守兵)——二兵。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3 22:12:00 +0800 CST  
5、废除科举,设立议院。

徐一凡摄政时期,废科举,兴学校。废除旧式科举和各级官学,改设新式的文官铨叙考试【文武合流】和各种新式学堂。同时,捐班出身的他本人废掉了这一弊政。
为了安抚士绅阶层,徐一凡又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建立省、县两级咨议局,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同时在县以下推行士绅自治。
1900年正式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会议制定宪法,同时建议清末帝禅位给徐一凡。徐一凡正式称帝后,宣布行宪。1901年各级咨议局改选,之后正式改组为议会。中央的枢密院予以保留,增加了各省议院选派的代表,从而分为上、下两院。
【结果】徐一凡废科举、兴学校、设议院,在安抚好了士绅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嫡系新官僚顺利取代了满清培养的旧官僚。
然而,废科举堵塞了一大批旧式知识分子的进身之路,而作为寒门的他们也无力进入议院参与地方治理。新式知识分子中能进入新官僚【数量比前清为少】也只是少数。因此,大量闲散的知识分子涌入都市,成为记者、编辑、作家直至校对、代笔等各式“文人”以谋身。其中许多人对社会不满,投身政治运动,为反徐一凡的各种势力提供了一批活动骨干。另有一些人进入内卫军和非徐一凡嫡系的国防军成为军官,也变成了共和革命的中坚之一。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4 18:54:00 +0800 CST  
6、殖产兴业,扶植财阀

徐一凡政权设立后,坚持殖产兴业,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贱卖国有资产【如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工厂、矿山】等方式,大力扶植依附自己的财阀。
到1910年,出现了南北洋两系财阀。前者多数是由洋务官僚和退役的徐一凡系军官演化而来,以天津为中心展开活动;后者则主要由南洋华侨巨商和两浙等地的一些徐一凡系人物转化而来,以上海为中心展开活动。徐一凡政权的主要官员、军头等与他们关系密切。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地方豪绅、豪商转化而来的小型财阀——如山西阎氏、河套王氏、两淮张氏等势力。
财阀以银行如交通银行为中心,行业垄断型企业如北洋重工为支柱,建立起庞大的工商业帝国,在各个工业部门制造垄断。同时,徐一凡时代的财阀们还具有某些地主根性,他们在各地大量投资置地,试图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大地产。其结果是小农纷纷破产,涌入上海、天津等工业化大都市。
【结果】
徐一凡殖产兴业,扶植起一批财阀势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避免中国为外国资本所瓜分。
然而,同时小农破产的速度却远远超过财阀所开设的工商业吸纳他们进入第二产业的速度,结果是大量从事第三产业或无业的流民出现。治安急遽下降,会党势力则日益勃兴。
在贫富【河蟹】差距极速悬殊化,社会急遽变革的徐一凡时代,无论是生活无任何保障的流民、遭到残酷压榨的工人还是破产中的小农,他们都普遍对徐一凡政权感到不满,而成为任何反体制变革的预备军。只要星星之火出现,他们就会被点燃。
此外,成为徐一凡政权支柱的南北洋财阀在战略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两系财阀都主张联合美国的力量,也支持徐一凡军国化的大方针,但在反英还是反俄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南洋财阀主张增强海军力量,推行南进政策【反英】;北洋财阀则主张增强陆军力量,推行北进政策【反俄】。二者各有势力和奥援,日益敌对,徐一凡却处置失当,最终结果是为日后南洋系财阀转向支持共和革命,敲响徐一凡政权丧钟埋下了祸根。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4 19:11:00 +0800 CST  
警衔【改】

徐一凡称帝以后设置的警衔,摄政时代还未设,但品级已基本确定。

大警【河蟹】监,从二品【后正二品】。内务侍郎。
左警【河蟹】监,从三品。京师警务总厅少尹【后之京师警务总监】。
右警【河蟹】监,正四品。大省的警务道【后之各省警务厅】。
大警【河蟹】督,从四品。小省的警务道。
左警【河蟹】督,从五品。警务总署署长。
右警【河蟹】督,从六品。警务署署长。
大警【河蟹】司,从七品。警务支署署长。
左警【河蟹】司,正八品。派chu所所长。
右警【河蟹】司,从八品。派chu支所所长。
警务把总,正九品。
警务外委,从九品。
警【河蟹】员。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4 20:00:00 +0800 CST  
7、屯田招垦、开发边疆

徐一凡为了控制边疆,并建立北伐露西亚的基地,采取了屯田移民的办法。具体措施则主要仿效日本之开发北海道。即,一方面,采取军屯的方式,将边疆的部分防军、绿营改编为屯田兵;另一方面,又采取招垦的方式,以优惠措施鼓励大量汉族移民前去开发边疆。除此以外,招垦移民也可以缓解内地小农破产带来的维【河蟹】稳压力。
徐一凡屯田移民的政策,主要在三大边疆地区推行——东四省【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塞北【内蒙】二省和西域三省【1】。其中前两者以民屯为主,后者主要是军屯。长期负责这三大地区垦屯工作的三位徐一凡时代官僚——徐世昌、程德全和杨增新也因此被称为“塞外三督”【2】。
【结果】
屯田招垦的结果,是汉族人口迅速涌入东四省、塞北【内蒙】二省和西域三省,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为维护统一作出了贡献。
但是,开垦破坏了坏境,同时也引发了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矛盾,给徐一凡政权造成了新的维稳压力。另一方面,在徐一凡屯田招垦措施未触及的外蒙和吐蕃地方,引起了当地统治者的警觉和对抗情绪;这一政策更造成了露西亚的不安,最终引爆了华俄战争。

【1】徐一凡参照满清旧时在西域以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三人大小相制的成法,于1900年将新疆划分为北疆的北庭(治伊犁)、南疆的安西(治疏勒)和东疆的新疆(治迪化)三省。
【2】三人在1900年前已分别担任奉天宣慰垦屯使、归绥护宣慰垦屯使和伊犁宣慰垦屯使【皆正三品】。1900年以后,又先后成为分别主管东四省、内蒙二省和西三省的蓟辽总督、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合称“塞北三督”。1904年以后程德全、徐世昌先后去职,杨增新仍留任直到袁世凯大总统时代,只不过把总督改称督军巡阅使而已。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4 20:29:00 +0800 CST  
为啥不是大中少,上中下,高中初?大左右很无力诶
——个人的一点恶趣味。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04 20:30:00 +0800 CST  
二、徐一凡帝制时期(1900—1911)

1900年10月10日,徐一凡在北京登基称帝,改元“明道”【1】,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推行二元君主制改革,建立起个人的威权统治。
1911年10月1日,徐一凡在内忧外患中猝死,徐一凡政权垮台,其子辽王即位于北京,年号“宣统”。
1912年南北和谈,宣统帝退位,流亡国外,中国从此进入共和时期。

【1】
“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被人歪解为“明朝之恩德”,指出徐一凡在提倡民族主义,宗明而非清。
又,“明德”是大理段素英在“明治”前的年号。故有人认为徐一凡定此年号旨在效法日本明治帝。
又,“明德”又是越南篡位者、莫朝太祖莫登庸和日本北朝后小松天皇的年号,而这莫朝和北朝都被正统主义者视为“伪朝”,所以该年号也被认为是儒生们对徐一凡微言大义的嘲笑。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4 14:00:00 +0800 CST  
1、整理国防,扩充舰队。

1896—1900年徐一凡主持的“天法【1】改制”时期,设立了六镇国防军和五十军防军;同时又开始重建水师。
1900年以后,徐一凡继续将财政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充作军费,此外还仿效日本设立特别费以供海军军备扩充,中囧华帝国走向扩军备战的不归路。
1900年10月徐一凡刚登基后不久,就下令改禁卫军、边防军、水师而设国防军,另设一支规模很小的禁卫军【仅相当于警卫部队,由原海东公卫队改编而来】。
国防军分海陆军,因此兵部也被分解为兵部和海军部两部,另外还组建了海军总军令部。

陆军最初就设了十二师,分驻北京、南京、保定、奉天、济南、宣化、郑州、武昌、天津【后移驻山海关】、兰州、昆明、归绥。前六个师就是过去的禁卫军六镇,后六个师主要是由边防军乃至部分省防军精锐改编的。但1905年又通过了十年扩军到三十六个师的计划,到1910年,完成一半,也就是全国常备军共编成24个师。
除了步兵师之外,还编成了六个骑兵旅。1905年又宣布要将六个旅全部升格为骑兵师,但未完成。到1910年,仅编成四个骑兵师,又三个骑兵旅。
总之,陆军常备军总兵力是不断上升。1900年,禁卫军总兵力还不到10万人。1905年,陆军常备军总兵力已达三十万。1910年更是接近了五十万。
预备军方面,依照各师(旅)、团驻地设立了各师管区、旅管区和防区,统辖本地本单位预备军人。

海军方面,改编原南洋、粤洋水师为东海、南海舰队;中央水师的部分岸防、训练单位改为北海舰队。中央水师之主力则改编为镇洋舰队。同时设置海军各镇守府【地位同陆军师管区】,以管辖海军基地。
1900年前,徐一凡政权即向德国订购四艘战列舰,向英国订购四艘装甲巡洋舰。1900年以后,徐一凡继续扩军备战,同时又在美国资本的支援下,在大连建设北洋造船厂,在上囧海、福建扩充了原有的造船厂,于1905年下水了第一艘国产前无畏战列舰。

【结果】
徐一凡的“强兵”在一定程度上与北宋统治者“募兵”有相似的作用,对一时维稳起了作用。事实上,尽管这支军队在1910年遭到重创,在1911年一部起义,但是忠于徐一凡政权的部队还是在几次战役中击败了数量上和士气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共和革命军。
然而,这种强兵政策很快演化为军国主义。当国内压力到达一个极点的时候,徐一凡也只能选择展开军事冒险,对外输出压力。结果就是帝国在瞬间的崩溃。

【1】天法是清末帝载沣的年号,起1897年,止1900年,凡四年。
“天法”即董仲舒所谓“奉天法古”。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4 14:03:00 +0800 CST  
1905年下水了第一艘国产前无畏战列舰未免早了点。
——改为装甲巡洋舰如何?
虽说1906年日本都已经下水萨摩了。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4 16:12:00 +0800 CST  
2、森严罗网、压制民意

“天法改制”时期,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旧的统治机构被摧毁,而新的还来不及建立,因此各种思想都很活跃。对此,徐一凡因有自己的目的,故而未加过多压制。
1900年徐一凡篡位后,其逐渐森严罗网,推行威权统治。明道二年(1901),他改废都察院,重建御史台。表面上,御史台负责“纠弹百官”,对官僚系统行使独立监察权,类似“廉政公署”;同时又充当行政法院,处理行政诉讼。但实际上,该机构逐渐发展为秘密情治机构,出现了“监民不监官”的状况。
到1910年,御史台在中央分设台院、监院和察院。台院即最高行政法院,负责行政诉讼;监院和察院表面上负责纠弹中央和地方的官吏,但实际上都负有秘密警务的职责。特别是监院,在殿中侍御史白斯文的管辖下,几乎变成了秘密情治机关的总部,不但在两京【南北京】活跃,而且将触角伸向了邮政、交通、外交等各个方面。察院则相对来说“照顾本职”一些,主要负责监督地方官僚,打击跨区域犯罪等事,但在行动上常常配合监院。
在各个省份都设立有巡按司【设有巡按使】,下设台院和察院的地方部门,而监院在地方上则没有常设机构。

除了御史台监院、察院这样的特务机关以外,警务人员数量的膨胀也很惊人。到1910年,全国已有警【河蟹啊河蟹】察接近50万人,不到1000人就有一个警【河蟹啊河蟹】察。

虽然许多战斗力很强的边防军和省防军被改编为国防军,但编余部队组成的内卫军【被人戏称锦衣卫,因为御史台两院被人戏称东西厂】,其总兵力也还有十多万人,徐一凡后期更复膨胀到20万以上,无怪乎人称“裁而不减”。

【结果】
总体来说,徐一凡上台后构建的这些国家机器是有效的。他们削除了天法年间地方割据的形式,同时压制了各种反对势力。1905年“徐世昌大肃整”之后,直到1910年为止,全国都没有值得一提的反体制事件发生。考察徐一凡时代农村凋敝、城市混乱、会党横行的现实,我们认为这是很难得的。
不过,由于部分地方的警【河蟹啊河蟹】察从组建起就带有较强的地方色彩,因此有时也为地方势力所利用。至于内卫军,其地方色彩更是无法取缔,甚至逐渐为会党所渗透。
另一方面,维稳的巨大开支造成了财政上的困窘,这也是迫使徐一凡铤而走险的因素之一。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4 16:12:00 +0800 CST  
回复36楼:
设定中是秀宁……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6 20:11:00 +0800 CST  
方相,乾隆年间汉军就出旗了,主要是财政原因
——汉军旗实际上已经被遣散了。但名义上还存在,主要是在礼制、官僚体系等方面备员。
清末汉军旗的人口和满洲、蒙古相比少得可怜,才22000余人【还是丁?不清楚。不过即使是22000余丁也才11万人,与数百万的八旗满洲人不能相比】,完全成了备员的摆设。平均每个牛录才十来个人……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7 16:35:00 +0800 CST  
回复41楼:
曹雪芹好像是包衣人,和汉军旗不是一回事。
包衣人又分为多种,有直属皇帝的包衣和各旗的包衣,地位又不同。曹雪芹属于地位较高者,直属皇帝,即旗鼓人。
乾隆以后,包衣大部分也出旗了。

汉军旗人一般也算满族吧。八旗蒙古人更多,大部分也算满族不算汉族。

不过,辛亥有民族革命性质。徐一凡则要尽可能消解民族革命这一概念,因此他对于旗人的定义是一种与“民人”不同的特殊户籍。

楼主 呕心沥血方从哲  发布于 2011-02-17 16:55:00 +0800 CST  

楼主:呕心沥血方从哲

字数:8171

发表时间:2011-02-03 08: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2 18:12:59 +0800 CST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