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让咱们来挖一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吧!

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文学奖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该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

自从二十世纪初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前几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无人不欣喜若狂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3:41:00 +0800 CST  
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伟大更有意义的工作。他的众多读者一致称他为那一时代至高无上的、最重要的哲理诗人,因为诗人的世界观基于该世纪的科学新发现之上。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3:58:00 +0800 CST  
《孤独与深思》记录叙述了作家在生活、生命中一个个瞬息的触动,
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价:“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无法驱散 的疑虑和忧伤,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辞严谨,并富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美感”,“优雅精致的诗歌语言,娴熟完美的表现艺术,……他那 些玲珑剔透的抒情诗篇充满了感情和冥想,呈现出一种高贵和尊严,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种丰富的情感与细致的思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之独具魅力”,“他时常在自 己的诗作中充分地显示出善于置疑和思考的心灵;他爱从道德的范畴、良知的呼唤以及高尚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中探索人类在冥冥中的命运。“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02:00 +0800 CST  
————————分割线——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03:00 +0800 CST  
才几分钟就好多水啊!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04:00 +0800 CST  
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克里斯蒂安·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克里斯蒂安·蒙森(德语: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会员。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11:00 +0800 CST  
《罗马史》(1854—1885)这部着作是蒙森于1854年至1886年在德国三所大学任教期间历30余年的艰辛写成的,原计划写5卷,但第5卷未能完成,实际上只有4卷。它描述了古代罗马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为这个历时1000多年的古代文明大国注入了新的生命。该书准确系统的叙述使这部巨着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体现了在罗马史研究中运用的新史学方法。前3卷详细地叙述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的罗马历史,第4卷记述帝国时期罗马各行省的历史。书中贬抑庞培,赞扬恺撒,视其为完人,意在以古喻今,说明德意志的统一也需要一位像恺撒那样的伟人来完成。《罗马史》的宏大气魄和作者精湛的学识甚至使他的政敌俾斯麦也曾当面向他表示钦佩。此书取材广泛而严谨,繁简适当,文笔洗炼而华美,擅长刻画人物,叙事亦生动形象,富于戏剧性,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1902,由于他是“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特别要提及他的里程碑著作《罗马史》”,蒙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认为,《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蒙森对罗马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且有许多重要发现,例如,他以自己搜集到的原始材料为依据,指出罗马史上的大英雄庞培,其实仅仅是一个善于练兵的下级军官,并不具有特别大的历史功绩,这为我们客观认识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蒙森给予恺撒大帝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完人,因为他为人宽厚,有着浓厚的民主意识,对科学也很推崇,热衷艺术,这样一位民主政治家的形象是很符合现代人心目当中明君形象的,也与我们现代人的意识形态最为贴近。
蒙森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从事罗马史的研究长达三十多年,于1885年完成了他的五卷本《罗马史》的编著。这个时候他已近古稀之年。在这一著作当中,蒙森将一支如椽史笔直接指向了当时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他通过对恺撒大帝的高度赞扬,来抨击俾斯麦当时的暴政,以恺撒的民主形象与俾斯麦的专制进行鲜明的对比。《罗马史》这本书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因之,蒙森被誉为"现存的最伟大的历史写作艺术大师",1902年,诺贝尔基金会认为《罗马史》是"写出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授予蒙森文学奖。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14:00 +0800 CST  
————————分割线——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15:00 +0800 CST  
19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l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27:00 +0800 CST  
《挑战的手套》(1883)是作者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该剧女主人公斯瓦瓦听说未婚夫并不像她一样贞洁时,将手套朝他掷去,这意味着男人也应服从加于女人身上的同样的道德要求。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昂松诺贝尔奖当选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这一点引起轰动,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触发了一场持续好几年的关于性道德的激烈辩论。尽管持异议的人很多,但比昂松未放弃自己的立场。1886年他重写了《手套》,使之更为锋利尖锐。原剧本以和解告终,而在新剧本中,斯瓦瓦毫不退让,坚决要求未婚夫必须保持贞洁。《超越人力》(1883)一般认为是比昂松最优秀的剧本。该剧表明,比昂松完全清楚,要使人类理想超越自身能力的范围是多么危险。十年后,比昂松又写了该剧的续篇《超越人力》(1895),剧中同样的观点被用于政治领域。剧本描写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斗争,各方都向对方提出了极端的过分要求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32:00 +0800 CST  
————————分割线——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4:32:00 +0800 CST  
l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l 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你没看错,是两位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22:00 +0800 CST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9.8~1914.3.25)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中文名称: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
国籍:法国
出生地:罗纳河口省的马雅纳
出生日期:1830年9月8日
逝世日期:1914年3月25日
职业:诗人
毕业院校:普罗旺斯学院
主要成就:1904年《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26:00 +0800 CST  
何塞·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1832年4月19日-1916年9月4日),出生于马德里。西班牙土木工程师、数学家、政治家,他是19世纪末期西班牙最杰出的剧作家。他与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一起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西班牙人。他的代表作为《伟大的牵线人》(ElgranGaleoto)。在马德里有一条道路以埃切加赖的名字命名,该道路以弗拉明戈的酒店而著称。
中文名:何塞·埃切加赖
英文名:José Echegaray
籍贯:马德里
性别:男
国籍:西班牙
出生年月:1832年4月19日
去世年月:1916年9月4日
职业:剧作家
代表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27:00 +0800 CST  
【PS】: 有一种说法我们时有耳闻,诺贝尔文学奖乃是颁给那些正值盛年的作家的,因为此时正是他们创作的巅峰期,颁奖的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一种生活上的保障而使之免于物质上的匮乏,以确保他们拥有一个全然独立自主的环境。 但与此同时,诺贝尔基金会又规定必须具有重大价值,并且以丰厚的经验作为其扎实基础的作品才符合获奖条件。因此,在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与年轻有为的天才之间进行选择时,一般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评审委员会无权仅仅因为年迈的缘故就对一位在欧洲享有声望,而且仍然充满活力的作家视而不见。一位老作家的作品,通常被证实是有独特的青春活力的。瑞典学院已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蒙森(1902)和比昂松(1903),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虽然他们两人都已经过了全盛期。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当中,学院仍然注意到一些早已声望卓著的文坛宿将,希望能借此再一次对一位世界文学天才表示高度的尊重。

瑞典学院特别考虑了两位作家,这两位当中的每一位都完全有资格获得全额的奖金。两人不仅在诗艺上已臻于极境,而且在人生的旅途上亦是如此。他们一位七十四岁,另一位也仅年轻两岁,因此,学院认为不必再去花费时间争论他们之间价值的高低,因为他们的长处是可以等量齐观的。虽然学院只分别给他们颁发了一年奖金的半额,但如果有人觉得这份奖金的物质价值会削减两位桂冠诗人的荣誉的话,那么学院希望公开说明这一特殊情况,声明这两位获奖者中的任何一位都有资格独占。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32:00 +0800 CST  
————————分割线——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32:00 +0800 CST  
l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1905年作品《你去什么地方》获诺贝尔文学奖。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高等学校语文系学习,后因不满沙俄政府对学校的钳制愤然离校。1872年起起任《波兰报》记者。大学时期即开始写作,他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流畅,深受群众欢迎,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代表作有揭露美国金钱至上和种族歧视的通讯集《旅美书简》(1876),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描写波兰和立陶宛反对十字军骑士团入侵,歌颂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的代表作著名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复灭充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他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40:00 +0800 CST  
《你往何处去》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反映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罗统治时期,罗马的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斗争,揭示基督教徒殉道的主题。尼罗为了欣赏大火,便下令焚烧罗马城。事后,嫁祸于基督徒,大肆搜捕,并把他们押到斗兽场供猛兽啮噬。暴君下令将基督徒黎吉亚公主裸体缚于牛角上,然后令勇士威尔史与牛搏斗。青年将领维尼裘斯飞身进入斗兽场 ,呼吁市民主持正义,保全公主的生命。在市民的一片鼓噪声中,尼罗不得不答应。事后,他仍秘密搜捕基督徒彼得。彼得在逃离罗马的途中巧遇基督。他跪在地上问道:“主啊!你往何处去?”基督答道:“因为你离开我的子民,我现在要到罗马重竖十字架去。”彼得明白基督的启示,遂返回罗马,不几天,就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临刑前,预言罗马将大乱,尼罗必诛,基督教必昌。小说歌颂了基督徒彼得的勇敢、乐观的殉道精神。作者把罗马帝国颓废时期的社会描绘得淋漓尽致,把基督教的信仰和道德与征服多神教的情景写得恰如一幅图画。作品获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译成30余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在各国上演,影响深远。


评论
一部将诡谲政坛、凄美爱情和历史风云熔为一炉的经典杰作。
——美国亚马逊
直到显克维奇,波兰史诗才真正绽放出绚烂的文学之花。
——诺贝尔文学奖表彰辞
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伟大的作家,崇高睿智,屹立在历史的高度乌瞰人间。
——托尔斯泰
如波兰的显克维奇警拔,却又不以失望收场,有声有色,总能使读者欣然终卷。
——鲁迅【图片】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46:00 +0800 CST  
————————分割线——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46:00 +0800 CST  
似乎没有人呐

楼主 月末画  发布于 2016-03-02 15:54:00 +0800 CST  

楼主:月末画

字数:274256

发表时间:2016-03-02 21: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8 20:54:42 +0800 CST

评论数:113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