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写下的日记

6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持一颗单纯的心,别把简单关系复杂化,会让人感觉轻松。宁愿把人想的好一点,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这有利于和他人相处。

在工作学习中,保有一种认真的态度,别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会让人少出错误。宁愿把问题分析得透彻一些,多角度的思考和论证,这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1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2 07:56:00 +0800 CST  
7.名人谈写作(1)

——周国平《与中学生谈写作》读书笔记


近日,读了周国平的《与中学生谈写作》一文。他在文章的开头指出,写作不是靠什么秘诀取胜,而是在悟中写出道理。

他说:我从来不看作文指导、作文秘诀之类的东西,因为我不相信写作有普遍适用的方法,也不相信有一用就灵的秘诀。一个作家关于写作所说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自己在写作中悟出来的道理。

周国平以“写作与精神生活”为主题,从四个方面谈写作。

一,真正喜欢是前提

写作是最自由的行为,如果你自己不想写,就别强迫自己非写不可。为什么要写作,因为我喜欢,或者我就是想写。

所有的文学大师,所有的优秀作家,在谈到写作时,都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写作是他们内心的需求;第二,写作使他们感到莫大的愉快。就是不写就难受,写了就舒服。

周国平建议中学生先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写作?第二,如果当不上作家,我还愿意写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具备了进入写作的最基本条件。

二,用写作留住逝水年华

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他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但这一切会不可避免的失去。写作是留住他们的最好办法。

通过写作,我们把易逝的生活,变成长存的文字,就可以某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

非写不可,如果不写,你会觉得所有的生活都白过了,这是写作成为精神需要的一个方面。

三,用写作超越苦难

人生不可避免的有苦难,写作就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这是写作成为精神需求的另一个方面。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以这种方式超越苦难。写作的时候,我们好像从正在受苦的自我中挣脱出来,把自己遭受的苦难作为对象,对它进行审视、描述、理解。

当有苦恼的时候,要学会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而写作是跟自己诉说、谈心的好方式。

四,写作是精神生活

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内在的精神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肉身自我,写作是那个内在的精神自我的活动。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转化为内在自我的财富,从中发现丰富的意义,并储藏起来。

写作,能够训练一种内在的视觉,使人留心并善于捕捉住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是创造不同于外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7月2号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2 17:48:00 +0800 CST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伤心的理由,没有沉沦的借口。”
午间电影《隐婚男女》中的台词。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3 16:09:00 +0800 CST  
8


这两天心里不能平静。

女儿大学毕业回来了,带回大包小包的东西。被子床垫,锅碗盆瓢,鞋子衣物,满满的装有十来箱,堆在房间里堵得慌。

昨天女儿收拾了一天,拆开包包和箱子,整理归类,暂时不用的放在她曾经住过的一间卧室里。那里简直成了储物室了,床上堆着高高的被子,小山似的,地上放着各种装满东西的纸箱。

我说,不用的就扔掉。可是整理了再整理,还是有些多余的东西舍不得扔,总以为什么时候能用得到,可是一年半载能用上一次,或许根本就用不着,就放在那里占着地方。

大多是鸡肋的东西。

同时整理的还有书柜里的书,清理了几十本,满满当当装了两纸箱。多次想把它们卖掉,一次又一次,当从书柜里拿出时,又放了回去。那些书,我大多读过,与它们有过密切的接触,想要处理掉时还是会不舍。但这一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卖。

经常会买书,几个书柜都装满了书,床头柜上,沙发靠背上,电脑桌上,都是书。书满为患了。尽管爱它们,但是与书的交往,就像与人的交往一样,是一个逐渐舍弃的过程,舍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保留一些重要的自己喜爱的书。

衣服,各种玩具礼物,长期不看的书,家里还有多少这些无用的杂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扔了吧。

内心的多余的东西又何尝少呢?始终放不下的人,陈旧泛黄的往事,耿耿于怀的感情。

家,需要时时清理,一个人的心灵,又何尝不需要时时清扫呢?


7.4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4 21:31:00 +0800 CST  
9


连绵不断的雨,从昨天一直下到今天,持续将近20小时。

梅雨,潮湿,不断上涨的河水。蛙鸣,低飞的蜻蜓,戏水的燕子,旺盛生长的植物。这些,构成了7月雨季的特征。

相较于万花竞放又不断凋谢的春,我更喜欢热力四射的夏。它虽然多雨,高温,粘湿,却满溢着蓬勃的激情、热烈的想象和不断生长的希望。

它是生命一直向上的状态,是积极饱满的力量,是水与火的交融,是爱与恨的粘接。

仿佛坐在房间里,就能听到楼下草木拔节开花的脆响;仿佛一夜之间,被雨水浇灌过的花草就窜出寸把长;仿佛在一个清晨,月季花实现了完美的盛放。

这样的7月雨季,万物你追我赶,恣肆生长。像雨停后那些在环城河边玩耍嬉戏的孩子,一个趔趄,一个跌跤,都在催生他们骨骼的快速生长。

在不断生长中,生命是快乐的,有能量的。

在这个湿热的盛夏,我也渴望生长,那是左膝半月板的恢复,那是内心对书本和文字的渴望。

生长并不只是树木的长高,农作物的长大,也是人身体损伤后的复原,是知识的增长、思想智慧的成长。

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但对知识智慧的探索,不应止步。

老而有趣,老有所乐,那是余生的意义所在。

我喜欢夏天,不是喜爱它潮湿的雨季、飞腾的想象,而是它带给我的关于蓬勃生长的希望。

活着,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季节,哪怕到了80岁的白发暮年,也应具备这种不断生长的激情与能量。

读书,写作,观花,问草,看云。关心微小事物,寻美,向善。原谅与宽容,拥有慈悲之心。

不为了什么,或许也不谈价值和意义,只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了贴近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7.5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5 20:01:00 +0800 CST  
回复笑的凉皮:
我是怎么积累的?
两张图片给你答案
我的大书柜,里面的书大多看过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6 19:49:00 +0800 CST  
我的摘抄本,大大小小十几个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6 19:50:00 +0800 CST  
还有几本日记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6 19:51:00 +0800 CST  
10


今天是我左膝半月板手术后整整五个月(还没有恢复好,不能正常自由的行走,每天窝在家里),也是周末。

早起写晨间日记,上下午阅读,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卡片。

阴雨连绵,几乎下了一天,灰的没有亮色的天空,仿佛在我的心上镀上了一层忧郁的膜。

不快乐,也似乎没有什么烦心事,是大多数日常的状态。

女儿在书房学习,我在这边卧室读书。休息时,走到客厅里,逗一会儿狗,偶尔与女儿说笑几声。

室内的空气是黏湿的,混合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是连续阴天才会有的味道。

下午读完《眠空》的最后三页。精读这本书,前后历时四个月,书中的段落画了许多线,制作了153张卡片。细读,品味,背诵,如同中学生学习语文课本那么认真。

字字句句都能入心,这仿佛是一本为自己而写的书。正像安妮宝贝在书里说的:“读书是照镜。每人不过担当自己的担子。读者在阅读时自动捡取一本书的内心,书也在同时自动筛选阅读着它的那个人。”

人与书的相遇,就像人与人的相遇一样,是隔世的守候。彼此早已等在那里,只是为了相遇时惊艳的喜悦。

安妮宝贝的文字简洁、质朴、有味,充满了禅悟和清醒,是为探索生命的存在和心灵的修行写下的文字。

这种真实深刻的文字,在当今热闹浮躁的文学乱象里,实在难得。

左膝恢复的几个月中,每天捧读它,与之相伴,如同相伴自己的知己朋友。时间就此打发,心灵得到了清洗和充盈。

感谢安妮宝贝,为我们奉献了这样纯净得几近一尘不染的文字!

与时间相处的最好方法是阅读,它让我知道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并贴近最真实的自己。


写于7月8号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8 20:02:00 +0800 CST  
写日记的圆珠笔,用完的笔水,是每日坚持写的见证。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9 17:45:00 +0800 CST  
11


女儿和我谈到了她中学的同学颖。

颖结婚半年后离婚,不久又嫁给了一个海军。海军在广东工作,她住在那里,带孩子。

她不工作吗?我问女儿。

她不上班,在家当全职妈妈。

那也不是长久之事,不能长期在家带孩子,总得有工作吧。我说

她家庭条件好,不缺钱,上不上班无所谓。女儿接过我的话。

长期不上班,呆在家里会很无聊很难受的。人活着必须有事可做,带孩子是大事,但必须处理好孩子和工作的关系。

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一样工作、学习、高大上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你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女儿振振有词。

你说的有理,但女子不能只是束缚在家里,得有事做,不能依靠他人,能独立挣钱养活自己,这样才不会受别人欺负。我说出我的观点。

颖是个寄生虫,从小被她爸妈惯坏了,就喜欢混吃等死,谁拿她也没办法。

对女人来说,幸福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只有独立自强,才能挺直腰杆,说话有分量,得到他人的爱和尊重。

最后,我郑重其事地对女儿说。


7.9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09 20:03:00 +0800 CST  
12.名人谈写作(2):生活无处不在


读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文章《生活无处不在》,这是一篇针对中学生谈写作的指导类文章。它对初学写作的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不是没生活,而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

不要总怀疑自己没有生活,处处有生活,生活就在你的身边。吃饭,睡觉,走路,看云;和同学打架,考了好成绩;母亲为你做了荷包蛋,姐姐送你生日礼物……这些都是生活。

生活无处不在,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你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你不知道应该写的究竟是什么。

也许你瞧不起自己的生活,认为那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小见闻没有什么意义。事实并非如此。

事情有无意义并不在于大小,可能那些大事情没有太大的意义,而那些小事情却包含了很大的意义;无意义中有意义,有意义中无意义。

二,老实认真地写下你对事物的感受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随处都是生活。

用你的眼睛仔细观察,写春华秋实,夏长冬藏;写少年时光里那些有趣的事,同学之间的友谊;写爸妈对你的疼爱,老师对你的关心……

把这些事情写下来,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真是一大串。

三,区分“有意思”和“有意义”

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

一个人如果只看重“有意义”,而忽略了“有意思”

的事,那这个人太乏味,太缺乏活力,太没有色彩,人生的质量也就不高。

人要保持住一颗童心,要不时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不断发现有意思的事。

四,“有意思”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真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少年作文是对自己摩物状态的基本功的锻炼,可先不考虑“有意义”,尝试写“有意思”的事。

“有意思”的事都是“有意义”的,你从有意思中发现挖掘出有意义,事物便有了意义。事物的意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赋予它的。

7.11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1 20:51:00 +0800 CST  
13


夏天,连续性的睡眠不足。几乎每年如此。

虽然在每日清单里写下“早睡”的任务,提醒自己,每晚在10点30分上床睡觉,可常在11点之后才躺下,而且翻来覆去,迟迟不能入睡。

朦胧的夜色中,对面楼窗户里的灯光隐约闪烁,潮湿的空气从纱窗里流进来,楼下的树丛里偶尔有几声鸟鸣,“扑嗒扑嗒”陌生人走路的脚步声,还有一环路上不时传来的汽笛声。

人虽然睡在床上,耳朵却清醒着,心更如脱缰的野马,一奔千里,不知所向。

到底身在何处?心又在哪里?要寻找什么?又需要什么?内心躁动慌乱,思绪的波涛,起起伏伏,从无止息。

意念因何而起?又为何如此燥郁?我说不清。似乎有什么谜题需要破解,又似乎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但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永远的迷惑,便延伸出长久的探寻之路。人生的许多问题没有答案,它只在为目标任务的追寻中。

烦乱不安,并不意味着消极逃避,相反,它是思考中的迷茫,探寻中的阵痛,是穿越黑暗的抗争。

安妮宝贝说:“修行,是一条纵然有百般疑问和困顿仍需坚持的实践之道。漫长,反复,迎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迷误。”

不断的冲突,便是催生醒悟的清醒之道。

记得有一个禅宗故事。

弟子问慧海禅师:“你活得如此洒脱自在,究竟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呢?”

禅师笑答:“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我觉得困了便睡觉,饿了便吃饭。”

困了睡觉,饿了吃饭,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明白,许多人却做不到,我也无法做到。

我执,妄念,怨憎,这些都是睡不着觉的原因。心灵污浊,需要清洗,每日不间断的清洗。

心灵的修行,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训练,也是生命修炼需要最终抵达的路途。


7.12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2 19:56:00 +0800 CST  
梅雨之后,便是高温。
百合盛开,洁白清净,带着禅意。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3 12:11:00 +0800 CST  
午后,坐在窗前,一抬头,看到了窗外的云。
天空是优雅纯净的宝石蓝,白云像是被漂洗过似的,白亮的耀眼,而且很低,仿佛站在阳台上,伸手就可够着。
很少见到这样的蓝空,这样轻盈洁白的云。那是持续雨水冲洗后才会有得净与美。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4 20:46:00 +0800 CST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4 20:48:00 +0800 CST  
15


傍晚下楼,沿河慢慢行走。呆在家里,又有一个星期没出去了,稍微多走点路,左膝就会痛两三天。

在一天天的休养中,时间漫长的如同回到了太古。每天都憋闷的慌,一出门心里就像遇到什么喜事似的,所见的都是见过千百遍的寻常风景,可一切都觉得新鲜有趣。

风火热的吹着,心里却有阵阵凉意;略显浑浊的河水,像是清澈的;鸟从头顶掠过,发出“呼啦”一下的迅疾声响;月季花火辣辣的开着,红黄相间;白发老人躺在河边的藤椅上,悠闲的吹着风;年轻女子怀抱白胖的婴儿,在逗孩子笑;小区的活动场地上,顽皮的孩童在奔跑玩耍……

这是普通寻常的薄暮时分,霞光烧红了半边天,小区居民呈现祥和自在的状态。没有吵闹和纷争,一切都好。

同样好的,还有我能出去走一段路的喜悦。因为左膝手术伤痛的折磨,几个月闭关在家里,心都要发霉了。缺乏锻炼,身体机能下降,坐卧起身时,会听到关节“咔咔”的脆响。那是一种提醒:该注意了,身体要紧。

这个傍晚的霞光里,我在河边慢慢的走着,河水,飞鸟,岸边新栽的树,新开出的绿地,都纷纷拥入眼中。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万物生长,除旧布新。这让我想到,在不断变化的自然和世相面前,个人力量微薄,不足挂齿。但不管一个人的际遇如何,世界一直向前,从未停止改变

这样想着,不免令人心安。隐隐作痛的腿似乎也减轻了疼痛。


7.16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6 19:40:00 +0800 CST  
16


上午,打算写一篇乡土散文的读书笔记,但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章,于是上网搜了几篇,看过后不满意,就放弃了。不过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了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比较喜欢。

一篇是《枕边的夜莺》,文题和内容都很美。作者在文中写到:“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

我喜欢文中书如“花瓣”的比喻。有人把书比成牛奶、面包、精神食粮等,都不如“花瓣”好,它不仅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还是芳香四溢的。试想一下,褪去了一天的喧嚣浮华,没有了世俗的琐碎芜杂,四周寂阑无声,孤灯明亮,层层叠叠的书页和书本如花瓣在枕边一一盛开。手捧一本,翻开一页,细细的读,慢慢的品,沉浸在知识思想的馨香中,整个身体和心灵都浸着书的香。

这样的夜晚,有着多么美妙的阅读享受啊!

另一篇是《安静的阅读》。文中说:“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的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是的,阅读是一种个体的爱好和选择,他不能靠社会的鼓与呼,不能靠媒体的倡导与宣传,不能靠老师和家长的看管和强制。阅读只有成为美好的内心需求,私人化的愉悦行为,它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安静的阅读,应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就像这个上午,虽然印象深刻的两篇文章,远离了我要寻找的乡土散文的初衷,但它从另外的意义上,让我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时间就算没有白白荒废。

我愿意每一个时日,都能远离尘世的喧嚣,手捧着书本,坐在书香的花瓣中,没有企图没有欲望地安静读书。直到白发苍苍。


7.17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17 19:18:00 +0800 CST  
18

早晨,在室内活动后,坐在小课桌边,却不知道写什么?大脑一片空白,一点思维和灵感都没有,但仍是要坐在桌边的。桌子上有三根圆珠笔,抽屉里有一本紫红色封面的厚厚的日记本。

每天六点左右,坐下来似乎成了一种仪式,想写点什么。即使写不出,发发呆,摸摸笔,翻开日记本,也是好的。

写日记似乎成了生活的一种仪式,一日不写,心里就会发痒痒。哪怕是无病呻吟,也是要写的。

写日记应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坚持就好。


7.22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22 06:46:00 +0800 CST  
19


越写越不知道写什么,越写越觉得语言干涩乏味。

语言到底是拿来做什么的?是表达幽曲难言的内心?是说出生活的庸常与复杂?还是诉说情感的深挚与多变?

当我要记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不能尽其意;当我要描述一处景物的时候,总不能写尽它的诗情画意;当我捕捉到生活中一个小灵感的时候,总是不能把它快速写下来;当我要写出动荡不安的内心情感时,又总是词不达意。

语言只是生活与内心的浅层再现,即使优秀作家之作,其语言表达也只是从表层深入到生活本质一点点。所谓的深刻,只是相对而言。

禅宗里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说。五祖慧能不识字,却能领会开悟之道。他对生活细节、自然万象的感悟,都藏纳于内心。什么不说,可心里却能藏山纳海,包容宇宙。

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一个虔诚的藏民。他每天禁言,常年以粥和水为食,用佛教供养心灵。他在凳子上打坐,面目慈祥,眼神清澈。他什么也不说,仿佛天地万物、周遭的空气,都与他融为一体

何必要说呢?一切都在心里,在他空灵静美、一尘不染的身体里。若完全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语言真的是多余。

人试图为自己代言,拐弯抹角,据理力争,最终都是虚妄。因为复杂多变的生活是语言无法说清楚的,最深刻的情感只能埋在心里而难以表达,最深切的痛只有自己体会而说不出。

语言只是交流的媒介。说出的那一刻,即意味着它的消失不见,能写出来的,也只是内心和情感的一小部分。

生活的丰富远远在有限的语言之外,自然的广阔也远远超出了语言的局限。人要学会适应生活,敬畏自然,保持沉默,少说多做。


7.25

楼主 _闲看花落_  发布于 2018-07-25 22:16:00 +0800 CST  

楼主:_闲看花落_

字数:19355

发表时间:2018-06-22 06: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18 23:29:54 +0800 CST

评论数:13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