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国的迁都大梁的问题考证分析

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大部分领土都在河内(今山西)今山西,东部领土不过黄河。经过文侯、武侯两代的扩张,到魏惠王时魏国的西部领土除了河内外还跨过了黄河,占据了河西(今陕西东部),东部领土已经深入黄河以南。从地图上看,魏国疆域就像哑铃一样,中间小,两头大,两头通过中间狭长地上党走廊连接,而都城安邑则位于两大头中的西部。
在这种情况下,魏惠王却做出了迁都之举,关于魏国的迁都的时间,史书记载是互相矛盾的。关于魏国魏国迁都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说法。
《水经注》、《汉书注》认为迁都时间在魏惠王六年(前364年);《史记集解》、《孟子正义》、《竹书纪年》认为在魏惠王九年(前361年);《史记》、《资治通鉴》以及现在的《大秦帝国》则认为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
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对的呢?墨雨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是前361年,也就是说《资治通鉴》、《大秦帝国》都是直接采纳的《史记》,而它们都是错的。为什么这么说,且听墨雨分析。


1.《竹书纪年》里说:“(周显王)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而《史记·魏世家》里说:”(魏惠王)三十一年,····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周显王四年是前361年,魏惠王三十一年是前339年。作为魏国的官方资料,《竹书纪年》的准确性在《史记》之上。
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孙膑对田忌的原话:“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也就是说在前353年桂陵之战时,孙膑的谋划的中心内容就是“攻其必救”,如果此时大梁不是魏都,而只是一座普通城市的话,何来“必救”之说。
3.《史记·秦本纪》里说:“(秦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也就是说前352年,秦国趁魏军在东线与齐宋卫联军在襄陵大战时,包围了安邑,而安邑还投降了。如果此时安邑还是都城的话,秦军绝不会轻易攻到安邑,而且哪里有都城轻易投降之说(前353年,魏军进攻赵都邯郸用了整整一年)。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安邑陷落后,魏国隔了两年才开始向秦反攻,有都城丢了还这么悠闲的么?
基于以上原因,《史记》说排除。考虑到对一个国家而言,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没有个几年的准备时间是不可能的,因此《水经注》等著作的说法也有其合理性。相比于“六年说”和“九年说”,《史记》的“三十一年说”明显相差太远,也不符合逻辑。总而言之,魏国迁都时间在前364至前361年的鼎盛时期,而不是前339年的衰落期。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12-17 13:19:00 +0800 CST  
@长城长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7-03-23 09:42:00 +0800 CST  
申请加精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7-03-23 09:45:00 +0800 CST  
@湖广逍遥客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7-03-23 13:06:00 +0800 CST  

楼主:墨雨唯珣

字数:1023

发表时间:2016-12-17 21: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31 03:06:59 +0800 CST

评论数:7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