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第八章 也叫韩国

公元前400年,韩虔去世(谥韩景侯),其子韩取(韩烈侯)上台。韩取还年幼,控制不了局面,造成两大权臣纷争的局面。这两大权臣,一个是韩虔的弟弟,韩取的叔父相国韩傀(《史记》称为侠累),一个是严遂,两人相互斗法。韩傀位高权重,而严遂则受到赵烈侯的重用,仗着君主撑腰,他直言不讳地攻击韩傀,至于攻击他什么,史料没有说,我们也不好妄下断论。
两个人争来斗去,最后从磨嘴皮子发展到了拔刀相向。
有一次,严遂在朝上无所顾忌地攻击韩傀,韩傀气急坏败,当着众人的面叱骂他。这场闹剧后来越闹越烈,严遂一怒之下,拔出宝剑,就要朝着韩傀砍去,其他人赶紧上前将他抱住,这才避免一场火拼。可是你想想,韩傀是什么人呢,乃是当朝相国,岂肯咽下这口恶气,他扬言要对严遂采取报复手段。这下轮到严遂害怕了,两人积怨如此深,他知道韩傀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心里想想很是后怕,不知什么时候说不定自己就暴尸街头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看来还是走吧,于是他便打点行李,卷铺走人。
这场内斗眼看就以韩傀的胜利而告终了,可是严遂却不甘心,这就引出一段荡气回肠的战国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聂政。
却说严遂落荒而逃后,先是逃到卫国,后又逃到齐国,从一国重臣一下子沦落到街头流浪汉,他对韩傀更加痛恨,满脑袋想着报仇雪恨。毕竟当了几年官,别的东西没有,银子不缺,所以严遂便打算花点钱,买个死士替他卖命,刺杀韩傀。严遂四处打听,有人跟他说:“有一个叫聂政的勇士,因为杀了人,为躲避仇家,埋没在市井之中,以屠狗为业呢。你可以去找找他。“
严遂找到了聂政,没事时就找他买买狗肉,聊聊天,并不直接说明来意。聂政因为躲避仇家,自然十分敏感,发现此人没事常来,而且又请他喝酒,待他不薄,肯定有所目的。有一天,正好是聂政母亲的生日,严遂又来聂政家中,备了些酒菜,请聂政与其母一起来吃。无事献殷勤,必有所图,聂政忍不住问:“您想让我做什么呢?”
严遂干咳了几声,皮笑肉不笑地答说:“我这才认识你几天,哪里敢有所求呢?”说罢他向聂母敬酒,然后又掏出百镒黄金,放在案桌上,作为给聂母的寿礼。聂政坚决不肯接受,严遂坚持要留下这些黄金,两人相持不下。聂政不高兴地说道:“我家境贫寒,游荡他乡,以屠狗为业,换取些美食来供养老母也绰绰有余了。我不能接受您的馈赠。”
聂政如此义正辞严地拒绝接受礼金,严遂有点下不了台,他便把聂政拉到一旁,悄悄地说:“我跟您说实话吧。我有仇要报,因此游历了许多国家,到了齐国后,听说您很讲义气,特献上百金,不过是做为老夫人粗茶淡饭之用。我就是想跟您交个朋友,哪敢有什么要求呢?”
话是这样说,这叫客气话,聂政是聪明人,当然听出来了:严遂就是想找我帮他报仇嘛,可是我不能去,因为我有老母亲要供养。于是他便对严遂说:“您知道我为什么躲在这种烂地方当一名屠夫吗?不是我怕仇家来寻仇,而是因为老母还在世,我得奉养她才行。只要老母亲还活着,我就不会把生命交给别人的。”说罢把钱塞还给严遂。
这下子严遂可尴尬了,哎,这钱您就留着,就当交个朋友了。可是聂政说什么也不肯,严遂没有办法,只好向他行了大礼,然后就离去了。
尽管聂政没有收下这百镒黄金,但心里却视严遂为知己、贤人。为什么呢?因为人家严遂可是韩国的卿大夫,而他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屠夫罢了,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严遂屈尊前来结交他,这是何等的尊重啊。“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时代的观念。聂政心领了严遂的这份厚意,希望能有机会报答。
过了一段时间,聂政的母亲去世了。他办理了母亲的葬礼后,此时已经了无牵挂,心里默默地说道:“老母亲如今已经过世了,我也应当为知己者报仇了。”在得知严遂住在卫国濮阳后,他便一路西行而去,找到这位“知己”。
聂政的到来让严遂有几分意外,更多了几分惊喜。聂政开门见山便说道:“以前我没有答应您,是因为老母尚在,如今老母已辞世,您说吧,您的仇家是谁呢?”
没想到天上掉下个傻大冒,严遂激动地说:“我的仇家是韩国的国相韩傀,他是韩国君主的叔父,权力大得很,而且出入起居都戒备森严。我曾经派人去刺杀他,可是没能成功,如今您不嫌弃我的话,我便多备些车马壮士当您的助手吧。”言辞谦恭,更让聂政觉得他是一位贤者。
“不必了,”聂政答道,“韩国距离卫国很近,仇家是相国,也是君王的至亲,这样更不能多带人马,人多必有所闪失,万一泄露了机密,到时不仅杀不了韩傀,反倒会引来韩国举国上下要找您寻仇,那岂不危险。”
聂政打算独自一人前往韩国,杀得了韩傀就替严遂报仇,杀不了的话,也不致于连累到严遂。于是他告别严遂,仗剑西行到韩国都城,住下来观察韩傀的动向,耐心地等待刺杀良机的出现。
你想想,作为一个平民,要见相国一面那是何等困境,更不用说有刺杀的机会。当年豫让吞炭毁容两度刺杀赵无恤均以失败告终,聂政能得手吗?
一个良机出现了。正好韩取与其他诸侯在有一个会盟,地点设在东孟,相国韩傀也会参加。春秋战国时代的会盟,经常是在郊外举行,因为还要搞一些祭祀鬼神的活动。到了会盟这一天,郊外搭起一个高台,韩取与韩傀都坐在台上,台下有许多手持武器的护卫。聂政混在围观的人群中,怀中揣着一把利剑。
只要等会盟正式开始,这些护卫就得在两旁站得笔直,没有君主的命令可不能乱跑动,这就是动手的最佳机会了——聂政在心里暗暗盘算,可是他知道一件事,只要他挟剑冲上台,不论刺杀是否得手,必定难逃一死,因为他是单枪匹马,而对方有成千上百的卫兵。这样死值得吗?说真的,他与严遂又不算是熟人,严遂送给他的百镒黄金,他也没有收,为这样一个半陌生的人去送死值得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值,但不要忘了,那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时代。我敢说,迷信武士道的日本人,也从来没有到达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武士的精神高度。这些中国武士,为义而生,为义而死,死根本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似乎他们有九条生命,可以随随便便地遗弃其中的一条。有人也许会说,聂政为严遂报私仇,这也算是义吗?别人可能不觉得,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聂政自己认为这就是“义”,是义,就不容辞。用死亡之血,浇养出一朵义之花,这就是他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决定命运的那一刻到了。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1:35:00 +0800 CST  
会盟开始时,全场肃静。但一声大吼如雷贯耳,只见得聂政一边吼叫着,一边冲破卫兵围成的人墙,发疯般地冲向高台。他从怀中掏出利剑,拔剑出鞘,剑锋直刺向韩傀。韩傀被眼前这一幕给惊呆了,他下意识地想找个人当掩护,旁边站的人便是韩取,他一急之下,抱住韩取。韩傀跑得快,可是没有聂政的剑快。聂政的一剑如雷电般迅捷,从韩傀后背刺进,从前胸刺出,剑锋惯性地又向前穿行,刺进韩取的体内。这一剑,可谓是雷霆一击,威不可挡,韩傀当场气绝身亡,韩取被刺伤。
据说,在聂政刺杀韩傀的那刻,白虹贯日,莫非是上天要见证此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击。
此时早已吓得目瞪口呆的卫兵这才缓过神来,操起兵戈围了上来。聂政果然是英雄好汉,手持利剑,左右翻飞,一边杀,一边吼,竟然一口气杀死了几十名卫兵。所有人都不敢靠前,谁愿意成为他的剑下之鬼呢?聂政哈哈大笑,这笑声足以把人吓死,笑过之后,又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聂政轮起剑,朝自己脸上一剑、一剑、又一剑地划下去,很快他面目全非,一副狰狞恐怖的模样,就象是脸上涂满鲜血的饿鬼,神经不够坚强的人看到这一幕要晕过去了,可是这才是恐怖的开始。
划烂自己的脸后,聂政伸出两根手指,伸进自己的眼睛里,使劲地挖,痛苦使得他血淋淋的脸更加可怕,挖,挖,再挖,两颗圆圆的眼珠,竟然被他自己挖出来,掉在地上,留下大个大血窟窿。哈哈哈——,这时的笑声有几分凄凉了,他就象在完成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似的,痛苦,但他在坚持,因为还剩下最后的祭礼。他把剑刺向腹部,“哼”了一声,表情更痛苦,但没喊出声来,右手把剑奋力一划,切开腹部,肠子流出来,落在地上。在小日本玩切腹之前的数百年,聂政已经用这种残酷的手段结果了自己的性命,没有介错(小日本玩切腹时,在肚子上象征性切一刀,有个辅助的人叫介错,帮他砍脑袋,以免切腹者遭受痛苦的折磨),他从头到尾忍受巨大的肉体痛苦,直到肉体再无知觉。
聂政就这样死了。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14:00 +0800 CST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19:00 +0800 CST  
聂政刺杀韩国相国韩傀,震动诸侯,而聂荣为弟而死,是这个暗杀事件的余波荡漾。姐弟两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三晋、楚国、卫国、齐国等,大家听后都长唏短叹,纷纷称颂道:“不光是聂政勇敢,他姐姐也是刚烈的女子啊。”正是由于聂荣的挺身而出,使得聂政成为千秋传颂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刺客之一。
他与豫让一样,都是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为别人报仇而不惜牺牲自己。但两人又有所不同。知瑶对豫让是真的有“知遇”之恩,以国士对待豫让,在心里欣赏他;而严遂有意结交聂政,从一开始便是要利用他,从这点看,严遂绝非聂政的“知己”。聂政刺韩傀,为严遂报了私仇,可是他被暴尸时,严遂到哪去了呢?要真是“知己”的话,怎么没有挺身而出,聂政能为严遂死,严遂却不能为聂政正名,两人品格之高下,立马可判。聂荣以一女流之辈,尚且不惜一己之身,严遂算什么呢?
梁启超在评价聂政时说:“聂政之侠,旧史之所以称道者至矣,吾无赞焉。”对于旧史称赞聂政为报知遇之恩而不惜一死的说法,梁启超不认同,因为聂政就是被利用来报私仇。但是梁任公又说:“学聂政者当学其性情之厚而已。夫其有母存不许友以死,犹普通之义也。用茕茕一姊,而犹顾恋之,不欲以相累,乃至抉眼屠肠以绝踪仞。……天下岂有天性凉薄之人而能以侠闻者哉。”
从某种意义上说,聂政是个幸运的人,尽管他只是被利用来报私仇的工具,但正是他的“性情之厚”使他超越了普通刺客的水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被顶礼膜拜的英雄豪杰,他的事迹被写入诗歌,戏剧,拍成电影,谱写成曲。中国最著名的琴曲《广陵散》脱胎于《聂政刺韩曲》,曲子慷慨激昂,“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当年嵇康临刑前,一曲《广陵散》,“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
虽然仅是一名刺客,但聂政远远超越同时代的许多人物,成为一个传奇。聂政的故事,与豫让的故事相得益彰,在我们今天看来,刺赵无恤也好,刺韩傀也罢,历史俱往矣,然而此二者却是那个时代血性与精神的缩影。吾爱战国,吾爱战国时代之血性,你可以批评他们的信念有偏差之处,但却不能否定他们为信念而一往无前的精神。他们以一己之力敌一国,前无古人,后亦乏来者,什么赵氏宗主,什么韩国国相,即便是权倾天下,拥千军万马,我只以一件武器无畏地迎战,此件武器非他,精神耳。单枪匹马、没有援手、没有退路、没有生,“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大哉是精神,勇哉壮哉。此精神之可贵,唯司马迁知之,故留下《刺客列传》的篇章,后世史书,刺客之事迹几乎绝迹,而中国人之血性亦随之衰也,苟且焉,世故焉,猥琐焉。战国虽为乱世,中原血战连年,可是在此背景下,却是华夏族最强盛之年代,蛮族之威胁,几可忽略,与后世成鲜明对比。故而中国之最强盛,不在汉唐,而在战国。明白斯理,则可知时代精神与个人之精神,实是相得益彰,有勇猛之时代,固有勇猛之个人,而个人之事迹,亦影响世道人心。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20:00 +0800 CST  
从晋国独出来的三国中,以韩国最为弱小。
三家分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赵韩纷纷迁都,赵国迁都中牟不久,韩国也迁都了,从平阳迁都到宜阳。
平阳地处河东郡,四周全部是魏国的领土,如果平阳不是韩国的都城,韩国早就将平阳与魏国交换领土了。可是宗庙在此,韩国人为了保住宗庙,并未交易平阳。
平阳终究是在魏国土地上的城邑,平阳的宗庙可以保留,长期作为都城,实在太不安全了,尤其是魏国在战国初年大杀四方,令韩国坐立不安。
韩武子迁都宜阳,韩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迁到了洛阳盆地,也就是当初东周的核心所在。韩国三川郡和上党郡紧密相连,北有南太行,南有黄河,依山带河,尽得晋国地缘精髓。韩国的国土实际上是比东周最强盛的时候,多了一个上党郡。韩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韩国在这种地缘优势下进行军事扩张,也是非常便利。
在三晋中,韩国最为低调,属于闷声发财的国家。在前些年,魏国与赵国反目成仇时,韩国十分聪明地袖手旁观,既不支持魏国,也不支持赵国,坐山观虎斗。韩国人不愿意介入魏、赵战争,而是把进攻重点放在攻取郑国上。
韩国领土除了与魏、赵交织在一起,南部隔着伏牛山与楚国接壤,韩国单独去挑战楚国显然并不明智,那么韩国东部的郑国,就成了韩国当下唯一的拓展方向。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23:00 +0800 CST  
三家分晋以后,赵国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几乎全部领土,魏国得到中间的大片领土,韩国则分到南边的几块。在三家分晋中,韩国分得的土地最少,大致是四到五个郑国的大小,还是分成好几块的。其中一块土地,正好在郑国的东面,而且北面与魏国接壤,南面与楚国相邻,东面直对宋国,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面对这种境地,无论从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将自己的国土连成一片,成为韩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扫清郑国的障碍,成为韩国强国战略的目标之一。
但将郑国列为自己战略目标的可不止韩国一家,楚国、魏国也早有这样的想法。
对魏国而言,只要得到郑国,它就可以将韩国一切为二,打起仗来,韩国则首尾不能兼顾;而对楚国来说,郑国与它接壤,一旦吞并了郑国,能够为它北上称霸扫清障碍。另外,楚国在吴起短暂的变法之后,国力有所增强,消灭一个郑国对它来说易如反掌。而经历了李悝变法的魏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强国,灭郑自然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楚国就曾抢先一步,与韩、魏争夺郑国的土地,但遭到三晋的联合反击。经此一战,楚国陷入军事和政治上的被动局面。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境地,楚国一方面仍然继续对外的战争;另一面为缓和与郑国的矛盾,表示一个抚慰,还归还榆关(今河南中牟南)给郑,郑国则杀了自己的相国驷子阳以取悦楚王。
到公元前393年,魏国为打击楚国,先攻郑国,并筑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城。楚国不示弱,亦于同年进攻韩国,夺取原郑国的负黎(今河南登封西南)。过两年,三晋联军大举攻楚,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魏国趁机攻取了大梁。楚军担心自己势单力薄,抵挡不住,遂向秦国救援,在秦国的帮助下,三晋才停止了攻击。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24:00 +0800 CST  
所以,可以说楚魏韩三国都在打郑国的主意,但是谁都不好先出手,否则肯定遭到其他两国的打压,于是局面就僵持了。那么作为被灭的当事人,郑国又如何呢?
先说位置。
郑国曾经在春秋初期一度强盛过,还是中原地区的小霸主。但是由于他出于交通要道,天下的枢纽位置,所以不论是北面的晋国,南面的楚国,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一旦要向中原扩张,郑国都正好挡住了扩张的峰点,被抛到风口浪尖上。换句话说,不管谁过来,郑国都要被揍。而长期被揍的经历,养成了郑国上下圆滑的个性,是朝秦暮楚的墙头草典型代表。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郑国谁都不敢得罪,只好不停地倒来倒去,更换投靠对象,虽然总被打得很惨,但总是保存下来了。到了战国初期,局势变了,不再是晋楚对峙,换成被楚魏韩三国包围了。东西两面是韩国,北面是魏国,南面是楚国。这三个国家,郑国一个都得罪不起,于是只好继续当墙头草,稀里糊涂的随波逐流下去。
然后讲国力。
毫无疑问,郑国是最弱小的,弱小到相比其他三国简直是不设防的地步。上面说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崛起,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楚国虽然在春秋末期遭到灭顶之灾,险些被亡国,但是总算恢复了国土,实力犹在,加上吴起的短暂变法,就算不及魏国,也没差多少。韩国相比楚魏两国是弱了些,但比起郑国强了不少。所以,比拼国力,依次是魏、楚、韩、郑。三强互相对峙,谁都不敢先动手,恰好成了郑国存活的最有利条件。
韩国人想独吞郑国,可是韩国军力只是郑国的两到三倍。以这样的兵力,显然难以短期内兼并郑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一个新兴的诸侯,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的时候,更是不缺好的办法。韩虔(韩景侯)为了能够解决郑国难题,将都城由宜阳迁往韩郑边境的阳翟,以便名正言顺在都城集中军力,好进行闪电战,速战速决。
此时的郑国内忧外患,全盛时期八成的领土,都被楚、晋两国瓜分,不过郑国还是保留了都城新郑为核心的地域,总兵力有十余万,全国兵力十之六七又集中在都城新郑,因此拿下新郑,就等于拿下郑国。但是韩国要攻占新郑这座超级大城,谈何容易。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2:28:00 +0800 CST  
公元前375年,郑国的好梦被打碎了,这一年,魏国与楚国在榆关(今河南省中牟西南)进行了一场大战。楚魏两国打起来,一时都腾不出手,原本的平衡被打破,这等于给了韩国极好的机会。这就好像后来赵国灭中山国一样,中山国夹在赵国和齐国之间,齐国断不允许赵国灭中山,所以赵国每次进攻都不能尽全功。后来齐国出兵攻打秦国,这才给赵国以可乘之机,迅速地灭掉了中山国。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都是小心翼翼维持平衡局面的结果,一旦平衡被打破,小国只有接受灭亡的命运。
韩屯蒙(韩哀侯)趁着楚魏大战,出兵攻郑,此时新郑城内依旧有五万余军力,抵挡十几万韩军猛攻半个月,等到外兵来援,当不成问题。
新郑城外韩军正搭造大型攻城设备,忙忙碌碌。新郑城内守军也有条不紊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只等韩军攻城,好迎头痛击。双方都表现出训练有素,临危不惧的气势。
在这个时候,新郑城中城中的韩国间谍忽然纵起大火,伺机制造混乱。
城外的韩军还未完全布好攻城阵势,迫不及待开始四面围城,接着攻打新郑。城内浓烟滚滚,城墙附近喊杀声震天,兵器交接声不绝于耳。韩军在与时间赛跑,此番韩人布局已久,若长时间不能攻克新郑,后果难以预料。
郑军调动数千宫廷侍卫,组织城内百姓扑火,火势得到控制,城内的韩军也不敢再贸然纵火。一个昼夜对抗下来,城内火焰基本熄灭,而且禁卫军已经在挨家挨户盘查,捉拿韩国奸细。
城外的韩军虽然都是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无奈新郑城高池阔,一个昼夜损兵折将,少数韩军士兵登上城头又被郑军抛下城头,韩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好在韩军还有另一个杀手锏,为了配合韩军的攻势,韩国派出明暗两队人马,明的是一千人,护送礼品堂而皇之进入新郑。暗的是一百多人,分为多批潜伏在城南民居中的勇士,这些勇士多是孤儿,个个武力强劲,而且视死如归。
次日清晨,当韩军发起又一轮猛烈攻势的时候,城内的一百多死士发动了暴乱,在城南对新郑守军来了个突袭。数万韩军则利用简易的云梯和绳索,渡过护城河,冒死登城。韩军人人都知道,这是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是正常的攻防大战,韩人即使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也未必能攻克新郑。但是有了城南这一百多不惧生死的勇士,以及城内上千能够牵制禁卫军的内应,南门附近的韩军很快就登上了新郑城头。
经过半个多时辰浴血奋战,韩军打开新郑南门,十几万韩军蜂拥而入,新郑城破。
几番谈判之后,郑康公最终屈服,向韩人投降,韩人同意保留郑国宗庙,给郑康公一块封地,自此纵横春秋和战国初年几百年的小霸郑国寿终正寝。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6:05:00 +0800 CST  
韩灭郑后,交战正酣的楚、魏国才赶紧回过头,但只落得收拾残局。魏国不甘彻底失去郑国,于是又从韩国那里抢了一些土地作为补偿,楚国,因为慢了一步,结果什么也没能得到。
灭郑是韩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使得韩国的国土扩大了近一倍,军事力量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年,韩屯蒙将都城迁到新郑,自此韩郑一家,韩国实力大涨,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正式步入战国七雄的行列。可是,新郑类似大梁处于四战之地,国家强盛时便于扩张,衰退时便四面受敌。事实上,后来的韩国正是因为迁都新郑而成了郑国的翻版。

楼主 墨雨唯珣  发布于 2016-06-23 16:06:00 +0800 CST  

楼主:墨雨唯珣

字数:2477

发表时间:2016-06-23 19:3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31 07:29:16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