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谈】岸炮与舰炮的对抗——一些火控因素

在想象中,舰炮可以形成巨大兵力优势,如果说有永备工事的炮台防护更好,但是没有防护的岸炮面对弹片也会被压制。有一些常见的解释如岸炮比舰炮射击平台更稳定等,但是毕竟舰炮为了补偿舰体摇动也有陀螺稳定等设备。那为什么实战中,舰炮无法没有想象的优势?
由于我对火控知之甚少,本文大量使用了神教和马老的材料,并难免有错漏。
在此感谢O大对此文的斧正。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05-15 19:00:00 +0800 CST  
一、测距
先从火控重要一环的测距说起。
战舰的光学测距仪主要是合像式和体视式,当然还有六分仪式。

1. 六分仪
六分仪式工作原理如下:T作为测站(观测点),以P代表目标水线,S代表目标桅杆顶端,此PBS既为已知的桅杆高度(必要条件),这样就能求取T至P的距离R:



桅杆上测距所的高度毕竟有限,而且又随着船身不断摇动,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精度。

2. 三角测距与光学测距仪
合像式和体视式光学测距仪都采用三角测距法,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内部光路不同。三角测距的基本原理如上图所示:测距仪基线长B即上图三角形底边B,测距仪左右两端物镜入射口即上图三角形底边两端点P及S。距离R由基线长度和角度求得。

合像式测距仪的内部图解如下所示:
如下:



体现式测距仪的图解如下:



由于舰船上基线长度有限,测得角度很小,增加基线长度是为了让角度更大,使测量更准确。

让我们再来看看岸炮的测距方式,除了直接沿用舰用设备,还有以下的两种:俯角测距和交互测距法,不过有时由于崎岖曲折的地形是不容易找到适合交会观测的双观测点测站位置,交互测距法难以使用。


俯角测距法的工作原理图解如下:


是不是很熟悉,其实就是放大化六分仪式测距,但是因为岸边观测所高程比舰桥或桅杆高很多并且观测所的位置可以通过测地准确测量,测距准确性也上升了。


交互测距法的工作原理图解如下:



AB、AC、BC为已知量。P相对于任意一点的方位角均容易测得。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出三角形。

交互测距法实际上是三角测距的直接使用,技术含量不如舰用设备的高,但是“基线长度”就是地面上观测所的距离,因此实现几百米的基线长度毫无问题,测角的相对误差更不显著,准确性也就更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测距上,能利用大地来帮助测距,岸炮的测距准确度是高于舰炮的。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05-15 19:01:00 +0800 CST  
二、目标辨认及弹着观测
测距精度上舰炮一般不如岸炮,但是测距的准确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无论如何,主力舰级别测距仪的测距精度总在百米至数百米量级,如果真的能抓到岸炮距离的话,将炮弹发射到目标附近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实战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舰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压制岸炮或岸上阵地,以至在浪费大量弹药之后无功而返。显然,测距精度并不是决定舰炮和岸炮对抗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岸炮目标不显著,难以发现和确认。岸炮本身尺度不大,如果设于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地面或岩壁的洞窟式或地阱式阵地内,很难观测和辨认;如果岸炮设于反斜面或有地形地物遮挡的区域,则从舰上根本不能看到目标,更谈不到观测和辨认的问题。即使引入空中侦察,也只是能看到反斜面的目标而已(这还不考虑常见的误认和受到假目标和伪装措施的迷惑之类情况);空中侦察不能直接建立距离、角度等火控参数。通常只能使用标定弹着区域的网格法对目标所在区域进行覆盖。

其次,对岸上射击后难以观测和修正弹着点。舰炮对水面目标射击时,射击修正依赖的是水柱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但是当舰炮用于对地的时候,没有水柱可以观测,目标附近时常有假目标或其他干扰观察的地形地物;即使排除掉所有这些干扰因素,炮弹落地后炸起的烟雾尘土等相对于目标本身的方位也很难判断。而岸炮则可以从容的使用观测水柱,观察所可设于炮位之外的其它地点,不会受到战斗干扰。

三、地形因素对火控的其它影响
目标很难发现,弹着很难修正,这些都是制约舰炮对岸射击效果的因素。但是,有时明明发现了目标的位置,并且有空中观察辅助,为什么反复射击之后还是不能奏效呢?

舰上火控设备是按海平面对海平面坐标系设计的,对付码头或海岸线滩地上的目标时当然可以直接沿用火控系统输出的参数,但是对于有一定海拔高度的目标,这些参数将不能使用。



除非有陆上或空中观察员作为舰外指挥点,否则无法对付高地上的岸炮据点。反过来,计算与射击同火炮发射点不同标高的目标是地面炮兵的专长。

所以可以看出,岸炮在火控上的优势抵消了舰炮的优势。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05-15 19:01:00 +0800 CST  
四.实战案例
1.一次非典型的岸轰行动中的火控——考察金刚,榛名的岸轰行动









具体计划如下微言资料:
这样就编成了挺身攻击队。炮击部队为第3战队,轻巡五十铃为旗舰的2水战(驱逐舰六艘)护卫。第3战队的炮击要领如下。
一,射击运动——间距离一千米的单纵阵容,五十铃及第15驱逐队(三艘)作为直卫在前头,第一次射击方向七五度,速度一八节,射击时间各回约三十五分钟,距第一次X点(跑道中心)的最近距离18,000米。
二,射法——间接目标以陆上灯火为临时标志,利用射击盘全面间接射击。初弹、第二弹交替发射,第三弹以后同时发射,初弹观测的偏移修正三分钟后第二弹,以后齐射间隔一分钟。
以跑道中心X点为中心绘图边长2,500米的正方形区域,这个区域更细分成边长500米的小区域(共计25区域),各小区域依次同时射击,转一巡回反复。
挺身攻击队做好作战准备,十月十一日凌晨从特鲁克出击。进攻中没有特别变化,十三日夜,隐秘接近到瓜岛。第31驱逐队的三艘首先从主队分离驶向图拉吉方面警戒。
这天是没有月色的黑夜,但视野良好。22:30,金刚看见埃斯佩兰岬东方的灯火(临时标志)后进入萨沃岛的南方水道。不久可以看见陆上部队设置在克鲁茨岬的灯火和波哈河口东方1,500米A点的灯火。这是炮击的间接目标灯。
23:35,炮击部队进入了第一射击路线。金刚舰长小柳富次大佐下达号令「开始炮击」。23:37,炮术长号令「开始发射」,初弹发射了。
表尺距离是23,160米。但是初弹在到达弹道的顶点之前爆炸了。紧接之后,在机场上空待命的照明机,投下了呈现跑道中心的大型吊光弹。继之第二子弹发射,照明机传达了命中。从第三弹转到同时射击。这以后,金刚,榛名两舰采用射击盘对敌人机场扫射。
敌人基地燃料库和弹药库相继爆炸,火焰冲天。炮击部队以一八节航行,再次反转进行左炮战斗。炮击结束时,四艘鱼雷艇从图拉吉出来反击。直卫驱逐舰进行了攻击,两战舰副径炮也进行射击将其击退。
00:58,下达号令「发射决定性一击」,挺身攻击队增速到三十节北上避退。
这次射击,金刚发射了全部三式弹一○四发,一式弹三三一发,副炮(一四厘米炮)二七发;榛名发射了零式弹一八九发,一式弹二九四发,副炮二一发。
据根据美方资料,机场被粉碎,九○架战斗机中的四八架被破坏,八架B-17中的二架被破坏,兵员四○名战死。




我们可以看出,在岛上的陆军建立了火炬用于战舰进行观察测距,其中同时用来对机场测角,而不是依赖战舰火炮机场殉爆引发的火光同样有助于火控。但是常规岸轰对抗岸炮并没有这些条件。




2.几次岛屿登陆战
美军战舰主要依靠极近距离直瞄射击。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太平洋登陆战例》



那么,一个类似瓦胡岛这样装备着能威胁战列舰的大口径岸炮,也缺少薄弱地点让陆军能进行迂回的要塞,主力舰又怎么对付呢?恐怕是很难得吧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05-15 19:01:00 +0800 CST  
@owaii@mathewwu@tuna_maguro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05-15 19:04:00 +0800 CST  
顶一下自己的帖子,因为老有人高估战列舰的岸轰效果

楼主 枫叶之愿  发布于 2019-11-14 00:12:00 +0800 CST  

楼主:枫叶之愿

字数:2930

发表时间:2019-05-16 03: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8 10:14:52 +0800 CST

评论数: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