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福利:从战列巡洋舰到高速战列舰——观念的演进(待续)

由于不懂装懂和以讹传讹,中文网络对于战巡和高速战列舰的认识长期在一些错误观念里打圈圈,有必要加以澄清。


1、战列巡洋舰的缘起


1902年,约翰·费舍尔将军就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上台的直接原因是内阁希望削减海军预算,而这一要求在坚持战舰至上与两强标准的保守派那里得不到回应。费舍尔早已是著名的激进改革派,他声称能在削减预算的同时加强海军战斗力,这显然符合英国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目的。
费舍尔节约预算的方式十分简单,即按照当时最新的技术发展和随之产生的战略革命来调整英国海军的造舰计划。事实上,费舍尔是法国青年学派的忠实信徒。他相信缓慢笨重的战列舰在鱼雷时代既笨拙又脆弱,已经无法实行传统的近距离封锁战略,又无法反制法俄的装甲巡洋舰。基于这种认识,费舍尔试图改变既有的英国海军舰种布局。一方面,费舍尔极为重视潜艇和轻型雷击舰艇。他认为这些武器足以保卫、封锁英国近海、阻止敌国从海上入侵,甚至在一战前试图发展潜艇封锁德国海岸。另一方面,费舍尔构思出了一种新的主力舰,这种主力舰既能在世界各地追杀法俄的装甲巡洋舰,又能迅速集结在特定海域,在海上会战中击败敌方战列舰。这就是战列巡洋舰。
中文网络经常流传着“战列巡洋舰是升级版装甲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本来不准备参与海上会战”之类说法,全都是以讹传讹。当然,这种错误的说法也有其根据——在一战后,英国海军对战列巡洋舰的认识与说法已经改变,费舍尔也乐得含糊其辞,在战列巡洋舰表现不佳的同时接受无畏舰之父的美誉。但事实上,无畏舰革命时的费舍尔远比这些看法来得激进。他当时认为,未来英国海军最完美的主力舰是且仅是战列巡洋舰,而非无畏型战列舰。
费舍尔构思的战列巡洋舰是一种高速、强武备、弱装甲的军舰。高速赋予其极高的战略价值和战术主动性,强武备使之能歼灭装巡和敌方战列舰,而装甲强弱在费舍尔构思的未来海战中则根本不是问题——费舍尔以超越时代的眼光看到了火控系统的价值,他决定秘密发展英国海军的远程射控能力,在未来的海战中,高速强火力的英国舰队能在敌人有效射击距离之外施加以决定性的打击。这才是【速度即是防御】的真谛——利用优势航速保持对我方有利的交战距离,使得敌人的炮火无用武之地。
但在1905年,英国海军远程射控尚未发展到如此境界(无畏舰服役初期仍旧如此),同时,海军内外还有为数巨大的保守派,使费舍尔的激进思想无法贯彻到底。更要紧的是,在英德海军竞赛开始后,战列舰数量成为了普通民众比较海军实力的唯一标杆,这使得费舍尔用雷击舰和战巡置换战列舰的构想始终无法得到有力执行。因此,费舍尔只得不情愿的着手改进现有的战列舰,作为妥协产品的无畏级战列舰由此诞生。值得一提的是,无畏舰已经具备了与同时代装甲巡洋舰相当的高速能力,尽管其航速仍难以追杀装巡,仍被美国海军目之为cruiser-battleship。
与此同时,费舍尔理想中的战列巡洋舰仍在平行推进,而费舍尔用机密火控、机密战术换装甲防御的思维也一直持续到一战爆发之际。1914年设计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仅拥有6寸装甲带,正是这一观念最经典的产品。


然而出乎费舍尔和英国海军预料的是,远程射控战术并未因英国海军的严格保密而成为英国独家的杀手锏。德国公海舰队也发展出了自己的远程射控方法,不仅使得费舍尔对战巡寄予的厚望完全落空,还使英国战巡成了一种脆弱危险的载具。一战过程中,英国重新确立了对战巡的认识。战前的错误推断也从此不再被提起。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1-01 17:39:00 +0800 CST  
费舍尔1904年出任第一海务大臣,手抖写错了。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1-01 19:34:00 +0800 CST  
再解释一下【速度即是防御】的概念:


直到1915年,英国海军都认为德国海军不具备远程交战的能力,依据情报部门弄到的德国海军战术指令,其预计交战距离是6000-8000码,打击效率不如英国海军,且无法应对高变距率的目标,而且不管怎样都要拼个你死我活。这当然是过分乐观的估计。


而英国海军自我评估是,有能力在10000码距离上取得较高的命中率,迅速取得战果。因此,如果战列巡洋舰能依靠其高速保持10000码及以上的距离,就能有效的打击敌人,而敌人的火力无法作用于哪怕是防护极为薄弱的英国舰艇。


不过英国人过分乐观。史实位面上,在英国战巡能有效打击敌人的距离上,德国战巡也能发射出有效的火力。由于过度强调快速射击歼敌(主要是防止德国人转入平行战列后发射长程鱼雷,因此要在鱼雷杀到前取得决定性战果),英国战巡还喜欢在炮塔里堆弹药,结果就在日德兰被点了烟花。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1-01 20:50:00 +0800 CST  
2、高速主力舰的观念谱系(1870-1920)


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弱防护的英国战巡损失惨重。尽管薄弱的装甲并非导致惨剧的最大元凶,但英国海军在战前对战巡的过高期望已经破产。吸取战斗经验后,英国海军为大部分战巡提供了加强防护改装,英国战巡理念上的激进色彩由此褪去。不过,英国战巡引发的跟风潮流却使战巡这一舰种在世界各国海军中流行起来。相较于英国,其他国家对战巡的理解要传统得多,他们自然无从理解到费舍尔的前卫构想,只是将战列巡洋舰视为战列舰或装甲巡洋舰等传统理念的衍生品。正是其他国家基于自己的不同理解而建造的战巡,造成了战巡与后世的高速战列舰的观念谱系之争。


与一般认识不同的是,其他国家的高速主力舰并非完全是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效仿者。早在英国战巡问世之前,意大利、日本两国就已拥有了高速主力舰。而即便是作为英国战巡效仿者的德国、法国战巡,其认识也与费舍尔的激进理论相去甚远。其他的高速主力舰,主要可以归为以下观念谱系:


一、意大利的高速战列舰
其代表是意大利的意大利级铁甲舰(1870年代设计建造)和艾琳娜王后级前无畏舰(1900年代建造),两级战舰同时兼具强火力、高航速和强装甲,是意大利海军避强击弱、机动作战战略的典型产品。意大利在受到英国战巡刺激后设计的弗朗西斯科·卡拉乔诺级同样延续了这一理念。


二、日本的决战型装甲巡洋舰
其代表是日俄战争后新建的鞍马级与筑波级装甲巡洋舰。与法俄海军将装甲巡洋舰作为破交分队的使用方法不同,日本海军自日清海战开始便将巡洋舰队视为海上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装巡在对马海战中也有出色的表现。英国海军在1911年才正式确立的【战列巡洋舰】的舰种,而日本随即在1912年——金刚级建成之前——将鞍马级与筑波级改称【巡洋战舰】,可见日本对战巡的概念的确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理解。


三、德国的升级版装甲巡洋舰
同日本类似,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也是由舰队法中原本的装甲巡洋舰配额衍生而来。但与日本不同的是,德国此前并没有决战型装甲巡洋舰的概念,其战巡完全是反制英国战巡的产品。除了高航速一点外,德国战巡的理念与英国完全不同。德国海军的战前预案相当保守,计划在中近距离交战,因此其战巡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敌军火力,必须要装备厚重的装甲。法国1913年的战巡计划也与此相似。




综上所述,各国所谓的高速战舰和战列巡洋舰其实都渊源有自,即便都使用【战列巡洋舰】这一名称,其实际理念也千差万别,除了【高速主力舰】这一共通之处外,可以说与费舍尔最初构想的【战列巡洋舰】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


即便在英国,日德兰后的战列巡洋舰作战理念也与此前发生了较大的断裂。战列巡洋舰不再是可以取代战列舰的绝对主力,而只是负责追杀装巡、在大舰队中承担前卫战任务、并预计会承受敌军主力舰火力的功能型战舰。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全面加强防护的胡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该舰常常被视为现代高速战列舰的鼻祖,兼具火力、航速和装甲,是费舍尔派与保守派的又一妥协产品。该级舰在现代网络中评价颇高,不过讽刺的是,当日的英国大舰队却对此级战舰不上不下的航速颇感头疼。杰里科曾在备忘录中抱怨道,QE的航速跟不上战巡分队,无法及时完成换位、包抄等机动,但如果编入战列舰队,对她的航速又是巨大的浪费。在日德兰海战中,如果不是托马斯对信号的误判,第五战列舰分队能有多少表现机会相当可疑。贝蒂上任后将QE作为大舰队旗舰,也就是彻底放弃了她的高速职能。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之后的R级和纳尔逊级都拒绝了高速战舰的理念。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1-02 13:54:00 +0800 CST  
下一章涉及30年代水面舰艇破交理论和战术以及航母战术能力在舰队体系里的发展问题,头绪比较多,最近忙着写paper,先太监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2-01 00:55:00 +0800 CST  
补一节:初代快速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构思和问题


1910年初,费舍尔因饱受争议的作风和理念离开第一海务大臣之职。1911年底,新任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就造舰问题咨询其意见,费舍尔迅速提出30节15寸主炮的轻甲战巡方案。丘吉尔接受建议,在11月10日计划建造4艘新式战巡。然而月底又因DNC和海军压力改成了24节的QE级快速战列舰。费舍尔对此决策极为不满,大发雷霆,战争爆发后,大舰队司令杰里科也对QE级提出抗议。


英国海军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型航速不上不下的主力舰呢?两份材料中透露出的观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份材料,是杰里科的前任、本土舰队总司令乔治·卡拉汉在1913年写给战巡分队司令贝蒂的信。卡拉汉向贝蒂警告道,由于德国战巡的大量服役,英国战巡分队必将承担迎击德国战巡的任务,这些任务相当繁重,又由于战巡防御脆弱,还可能在前卫战过程中受创,因此无法在战列舰队决战时及时换位包抄到侧翼提供协助。


第二份材料,是海军大臣丘吉尔1913年给内阁的备忘录。这份材料明确反应出了海军部队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构想。首先,伊丽莎白女王级将作为快速战列舰分队(fast division of battleships)的一部分,而不是战巡。其次,最重要的是,丘吉尔明确提出,“如果战列线的总航速提高到了快速分队的水平,快速分队自然就会回落成普通战列舰分队。因此,我们创设快速分队并不是想提高战列线的平均航速,战列线内各舰最大航速仍会保持在20到21节。有了1912-1913年批准的4艘快速战舰,加上马来亚号,再加上三艘加拿大货(如果他们肯造话),我们就能完成一支拥有8艘快速战列舰的分舰队,也就是说,足够为战列线的两端各提供一支4舰分队。”


以上材料,清楚的展示出了英国海军选择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逻辑。随着德国战巡的服役,任务繁重的英国战巡可能无法在战列线决战时刻完成包抄侧翼的关键任务。为了在决战时候确保快速兵力包抄侧翼、集中火力的战术优势,英国海军没有选择强化战巡分队,而是选择为战列舰队增添一个固定的快速侧翼。对于决战时侧翼包抄的战术计划来说,强化战列舰队要比强化战巡分队来得保险,因为战巡再强,也不一定能从前卫战及时返回,而固定编制在战列线一端的快速分队则没有这个问题。由于英国海军并不准备提高战列线整体航速,后来又出现单纯强化战列线的R级自然也合情合理。简而言之,QE级身上远没有费舍尔对战巡寄托的帝国野望,在战略职能上,她们是以舰队决战为中心、服务于战列线的传统战舰,只是在战术功能上有所不同而已。


然而不幸的是,QE级所承担的战术构想完全失败了。


QE级本身的缺陷是最主要的原因。正如杰里科所言,她们的速度优势并不足以使之成为一支非常有力的快速侧翼部队。现代战列舰队战术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战列线的展开,战列线的展开方向要依照战时各方情况才决定,可能向左舷展开,也可能向右舷展开。而实现侧翼包抄任务的快速分队必须位于战列线前端,这也就意味着,这支分队在舰队展开的时刻可能要运动到左舷最远端,也可能要运动到右舷最远端。






QE级与普通战列舰航速差距有限,如果事先被布置于左舷,却要向右舷方向展开舰队,其换位机动就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极易造成己方阵型的巨大混乱(反之亦然)。解决的办法,正如丘吉尔在1913年所言,是在战列线两侧各部署一个快速战列舰分队,从而保证向任何方向展开舰队都能得到快速分队的战术优势。


然而,伊丽莎白级最初的计划只有4艘,马来亚号是后来由马来联邦出资,在其首舰始建一年后开始建造的,丘吉尔所谓加拿大的3艘则是1912年底加拿大海军援助法案的内容,这一法案在1913年5月被最终否决。可见,英国海军最初并未预见到快速战列舰构想内在的这一巨大困难,直到开始建造后,才意识到QE级的内在缺陷足以使其既定的使命无法实现,才会想出在战列线两端各部署一个分队的补救方法。在加拿大的海军援助法案被否决后,1913年计划建造的阿金库特号是完成两支3舰分队的最后尝试,但建造计划在一战开始后取消,宣告高速战列舰构想的完全破产。


从此之后,在战略战术定位上惶惶如丧家之犬的QE级快速战列舰,只能一会被编入战巡分队,一会又被编入战列舰队的不尴不尬地存在了下去。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7-31 05:27:00 +0800 CST  
不造战巡而造QE,主要利弊在以下方面:


利:唯一的优势在于预想的战术优势:始终保障战列线在决战时刻拥有一个快速侧翼部队,而不用寄希望于任务繁重的战巡。但事实上,其有限的航速优势和有限的数量并不能保证她能在战列线展开的关键时刻占据既定位置。另一方面,如果不造QE而选择造战巡,则可以通过强化战巡部队达到这一目的。总而言之,就这一既定目标而言,快速战列舰对战巡并不存在明显优势。


弊:航速不足以支持前卫战,建造计划却挤占战巡的配额,使战巡队在造舰竞赛和未来的战巡对战中陷入危险(杰里科的观点);航速不足以如战巡那样制大海猎杀巡洋舰,而只是作为低速战列舰队的辅助兵力,其战略地位也与低速战列舰队捆绑在一起,其造价与效能之比远不如包打全场的战巡(费舍尔的战略观)。


从一战的情况来看,QE级的设计目标显然是失败的。QE级咸鱼翻身,更多是依靠1930年代各国战列舰航速总体的提升,歪打正着的契合了丘吉尔所说的“如果战列线的总航速提高到了快速分队的水平,快速分队自然就会回落成普通战列舰分队”的预言。由于战列舰总体航速的提升,与一战普通战列舰保持一致的R级彻底变成无用咸鱼,而QE凭借其先天航速优势,仍能作为普通战列舰参与作战。


不过,假如1912-1913年度英国海军选择建造费舍尔推荐的30节15寸战巡,其在二战时代的改造空间和使用空间,恐怕更会远胜于QE。

楼主 Whitehorsedak  发布于 2016-07-31 14:28:00 +0800 CST  

楼主:Whitehorsedak

字数:5602

发表时间:2016-01-02 01: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12 17:50:26 +0800 CST

评论数:33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