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大洋】D30型600吨轻型驱逐舰(Light Destroyer)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06:21:00 +0800 CST  
本文原发于战列舰论坛:http://www.zhanliejian.com/thread-6941-1-1.html


伦敦海军条约的签署,将巡洋舰和驱逐舰也纳入如同主力舰一般的严密限制体系当中。是继华盛顿条约之于大炮派之后,给予华夏海军中鱼雷派一次沉重打击。

在此,有必要简要说明一下华夏国海军内部的势力划分。

间战期间,华夏国海军内部的势力格局,大致是有大炮派,鱼雷派,航空派三个最主要的强力派系,相互之间为争夺预算和待遇地位,斗争十分激烈。

当时海军参谋部关于海上大决战标准剧本,是设想有三个独立的大舰队,第一舰队是以条约下苟延残喘的8艘27节战列舰为主的主力舰队,用于在白天和敌方进行最终“堂堂正正”的炮战,素来是大炮派的大本营。而第二舰队是以203炮万吨条约巡洋舰为核心的高速前卫舰队,与第一舰队遥相呼应,以鱼雷夜袭为主要任务,提前削弱敌来袭主力舰力量,并在战列舰对决之后的夜间负责打扫战场,重现华俄战争鱼雷之夜的辉煌,是鱼雷派的势力范围。第三舰队是由航空母舰及其护卫兵力构成,是航空派盘踞的根据地,担任机动支援任务。

间战期间,三派混战的最焦点议题是:主辅问题,即争夺老大地位——谁打主力,谁打辅助。

大炮派,代表了自北洋水师时代开始,海军最传统的势力,强调以舰炮决胜负。大炮派认为,只有在通过远程舰炮重创摧毁敌舰战斗力之后,才有鱼雷派最终登场,解决目标的收尸机会。以之前两大条约淫威下苟延残喘的八条一战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及其拥趸为核心,以正统自居,视其他山头为蛮夷。

鱼雷派,始建于北洋水师时代,发迹于华俄战争期间,巴士海峡之战后,一战成名天下知,在间战期间条约桎梏下得到极大壮大,曾野心勃勃制订了千雷齐发的宏大夜战计划。鱼雷派则强调,在主力舰之间的舰队决战之前由鱼雷舰队进行夜间鱼雷突击,预先使敌主力舰势力减小到我主力舰队可匹敌的程度,替大炮派扫清障碍,最终用战列舰进行炮战。

航空派,隐藏的后台大老板是大总统孙刚。航空派认为:由于舰炮射程的增长,未来的舰队决战必将演变成远距离炮战,所以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先发制人对制胜最为关键。火炮的命中率取决于确定炮弹落点的能力,而这又取决于对偏弹所激起的水柱进行观测的条件。因此利用飞机实施航空观测和弹着校正,对于命中率的提升有极其巨大的影响。拥有战术制空权的一方,即便水面炮舰的势力较弱较差,也可以完全无伤完爆对手。更不用说飞机的炸弹、鱼雷、扫射对敌舰队的袭扰作用。所以得制空权者得天下,航母早已是主宰炮战胜负的决定性力量,而战列舰,也不过是航母的附庸罢了。




然而,因为伦敦海军条约,对于各签约国所拥有的排水量在600英吨 (610 公吨)以 下的水面战斗舰艇数量不受限制的条款,却又让鱼雷派觉得有可乘之机,于是向海军造舰局,下达了设计建造600吨轻型驱逐舰的设计任务。要求具备较好的适航性,较大的航速航程以及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以便在浩瀚的大洋上承担截击任务。

为应对这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华夏海军造舰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所谓的“600吨驱逐舰设计委员会”,由时任造舰局局长史司技术中将亲任组长,负责设计工作。首要解决的是,便是600吨舰体满足远洋航行所需的适航性,史司设计了平甲板式龟背短艏楼舰型,舰首海拔7米,艏楼最高点海拔8米,舰中部是一段10度斜坡连接,避免将应力集中在一点,综合了平甲板强度高,艏楼船型空间利用率高的特长。因为没有首炮,对舰首作业面积需求不大,采用龟背艏楼也有利于在在遭遇无法抵御上浪时的排水。经实践检验,本舰的适航性设计良好,能安然度过各种恶劣天气。其耐波性甚至超过当时的驱逐舰,令军方用兵部门大喜过望。

本型舰执行任务时曾遭遇过12级强台风,在台风中航行了40多小时,两进台风中心,舰体的最大横摇角达到63度,舱内都能听到舰体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但最终舰体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也说明设计和建造是可靠的。虽然适航性耐波性满足要求,但毕竟舰体较小,在风浪较大的时摆幅较大。

在机舱内的配置上。从舰首方向排列下来是加力用大型锅炉室、涡轮机室、巡航用小型锅炉室,各个舱室之间有横舱壁加以分割保护。1台加力用大型锅炉和1台巡航用小型锅炉均为重油专烧锅炉,唯一的一套主机由其他驱逐舰上减速齿轮蒸汽轮机组改进而来,驱动舰体中央的单轴带动螺旋桨旋转。即便是只有一套涡轮机,无法采用华夏国海军驱逐舰标准的交错单元布置设计的情况下,本型舰也尽量使两组锅炉的间距增大,避免一发炮弹损毁全部锅炉造成整个动力全失的情况发生(唯一的涡轮机舱中弹自当别论)

因为受船长自然长度的因素影响,排水型舰船,小型舰实现高速的困难,要远大于高速舰。而每吨造价成本上,小型舰却丝毫不逊色于大型舰,所以这正是一战结束后,华夏共和国驱逐舰大型化,放弃小型驱逐舰的科技因素之一。但是因为该死的政治,却只能生产不受军缩条约管控的小型驱逐舰。本舰只具备差强人意的航速航程,15600马力正常功率下极速30.01节,19500马力过载极速31.62节,15节下航程3000海里。勉强可以跟上巡洋舰队的步伐。然而对于雷击假想敌英美的21~24节低速战列舰队来说,却也是称职的。

火炮方面,首先,因为吨位仅有600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装备与驱逐舰相匹敌的强力炮备。另一方面,鱼雷快艇(Motor Torpedo Boat,与鱼雷艇Torpedo Boat不是一个物种)和俯冲轰炸机的兴起,成为海军新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海军决定研发一种既能做轻型驱逐舰主炮,又能做驱逐舰副炮的舰炮。火炮要中小口径机关速射炮,射速要快,备弹要多,这样才能驱逐对抗小型高速目标,同时在夜间近战中对大中型舰艇上层建筑有杀伤力,并射杀其舰员。




一战最大冷门,无畏战列舰被鱼雷快艇击沉的惨剧,给华夏国海军留下深刻印象

1930年代,舰载俯冲轰炸机的兴起,对巡洋舰以下的中小型舰艇的打击力也再也不是能够忽略不计了的。俯冲轰炸机在攻击敌方目标时,会以与海平面超过45度的角度向目标俯冲,在距目标很近的距离上投弹,其命中率较水平轰炸提高了数倍。特别是对小型移动目标的攻击,相较于同时期的水平轰炸机,投弹准确度,效率,都要高出很多。而对于驱逐舰这样的舰体薄弱的目标来说,俯冲轰炸投下的炸弹,哪怕没有直接命中,炸弹爆炸的水压,也能撕裂薄薄的一层外板,造成大舱大面积进水。因此,航空炸弹的毁伤半径,实际要大的多。

如何有效抗击被航空派所挂在嘴边,经常造成海军兵棋推演内部争吵戛然而止,鱼雷派和大炮派对此意见很大的“言必称俯冲轰炸”。这一已被鱼雷派认识到的重大嘴炮威胁,成为摆在史司面前的一个课题。主要方针有以下两个。
(1)强化舰体构造,缩小近失弹的损伤半径
(2)加强防空速射火力,在短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金属发射到空中,在敌机投弹之前击落对方。

舰体设计采用史司新发明的高强度结构设计,将驱逐舰原本的单薄外板进行适度外飘倾斜,之外新增设了整形水下鼓出部,将油舱从舰首尾移到机舱两侧的鼓出部,提高了对近失弹的防御能力,并减轻了舰首尾的重量,有利于在风浪中抬头。而水线宽度的减小,及船舷的适当外飘,也有利于减轻兴波上浪。

对于第二点,在大总统孙刚的刻意关照下,驻瑞典海军武官特别关注了瑞典博福斯公司新型高射机关炮的研制进展,1932年3月21日,博福斯第一门 40毫米样炮完工并被安装在舰上进行了试射,被命名为 M32 型。武备部很快组织并派出旅欧军事考察团,前往瑞典考察,对博福斯公司刚刚研制的40毫米高射机关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即采购了10门40 mm Akan M/32样炮以供研究,并提出了购买特许生产权,在国内进行专利仿制的意向。这种新型高射机关炮有两大特长:(1)威力一发足以置敌机于死地;(2)填补长久以来轻型高炮和重型高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其威力和射高均优于 20 毫米及以下轻型高炮,射速又高于 76.2毫米以上的重型高炮,能够有效对付中、低空的目标。

双方很快谈妥合作引进细节,武备部在经过国家靶场测试后,将其定为海陆空军标准的中口径高炮。海陆空军联合采购,在成本和后勤上有很大的便利。华夏共和国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武器研发能力,在引进图纸之后,对其图纸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和修改,以适应大批量生产,满足海陆空军巨大的数量需求。另一个重大改进是,将口径从40毫米放大到47毫米,弹头重量从0.9公斤提高到1.57公斤,以应对海军的攻舰要求,陆军要求的反坦克能力,以及未来越来越重的全金属飞机

此34型47毫米60倍径高射机关炮的要目如下:
口径=47毫米
炮身长=60倍径
弹头重量=1.57公斤
俯仰角度=负15度~正90度
初速=880米/秒
发射速度=120发/分

D30型轻型驱逐舰上装备的,是此高射机关炮的四联装型号,也是日后华夏共和国海军的标配防空火器, 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高射机关炮,此炮将射击指挥装置和炮架合为一体,大幅节省了舰面空间,减小了布置复杂度。炮架采用电机动力驱动,获得较高的俯仰和回旋速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几乎完全无法人力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D33型驱逐舰入役时,高射机关炮炮位上空空如也,此时的4连装47毫米高射机关炮尚未完成研发。暂时只能安装1门120毫米40倍径1894年式速射炮充数。然而47毫米高射机关炮定型投产后受限于一时产量不足,本型舰获得47毫米高射机关炮的优先级也不高,要排在其他更重要的大舰后面,因此,这门充数的120毫米40倍径1894年式速射炮,一直安装了很长时间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06:24:00 +0800 CST  
作为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军舰,鱼雷攻击能力的优劣自然是重中之重。

当时,华夏国海军驱逐舰装载的制式鱼雷,是600毫米24型压缩空气热动力鱼雷(装药量375公斤,射程7000米@46节, 10000米@42节 ,15000米@35节),如果改装成700毫米,甚至750毫米的鱼雷,差别也不大。也就是说,只要仍以空气作为主要助燃剂、鱼雷性能就不会有更大的提高。

以纯氧代替压缩空气进行助燃显然有更高的效率,这种设计有以下优势:
1、相同的气体体积下就可以得到是原来5倍的能量(当然也将导致鱼雷行走机构的巨大改进),射程会大幅增加。
2、使用压缩纯氧会为雷头战斗部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填充更多的装药,增大鱼雷威力。
3、去除了氮气等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后,鱼雷驱动时产生废气的主要来源就消除了(煤油燃料的碳、氢与氧气结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雷迹几乎消失了,大大加强了鱼雷的隐蔽性。 所以使用压缩纯氧作为一种新动力的优势是显而易见。

使用氧气可以增加动力,获得更高的速度,更大射程。虽然这些常识世界各国都明白,但如何防止氧气引发自爆就是个难题了。各国都没有开发出有效地预防氧气爆炸的方法,因此纷纷放弃了。

华夏共和国的氧气鱼雷,其实很早就被大总统孙刚立项,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但实验反复失败,不使氧气引发爆炸而以稳定的状态送往燃烧装置,需要极难的技术。最终不用普通空气发火,而是逐渐增加氧浓度,最后是纯氧的方式,在1933年目标最终成功了,诞生了划时代的氧气鱼雷。

33式氧气鱼雷称得上是当时世界鱼雷技术发展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由于成功实现了纯氧助燃,使得鱼雷动力大增,航程和航速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以48-50节最高航速航行时,航程达到了20000米!使用纯氧也使鱼雷的航迹非常小,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除了航程远,速度快和航迹小的优点外,33型鱼雷的威力也是空前的,其装药量由24型鱼雷的375公斤提高到490公斤,大幅超出了各国军舰水下防护设计所参照的鱼雷装药量。如果与大体上同时代的美国MK15型533毫米鱼雷相比较,就能很清楚那个象谎言一样的高性能,美国MK15型鱼雷的炸药量224公斤,航程45节5500米。

两部烟囱之间设有一座四联装600毫米鱼雷发射管,内装4枚33式600毫米氧气鱼雷,无备雷。关于这个鱼雷配置,也是颇有一番周折的。最初计划是安装2座3连装鱼雷发射管总共6枚鱼雷,然而于舰体吨位太小的关系,在配备了6枚鱼雷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安装任何对潜兵装,这引起其它两派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认为除了满足鱼雷派的幻想外其用途过于单一,即便是发现了近在咫尺的敌方潜艇,对其也只能束手无策,任其逃之夭夭或发起攻击。于是取消2枚鱼雷,增加了对潜兵装。但在技术会议上又有人提出一次齐射4条命中概率不足,要求增加到6条,而只能改为潜艇用的500毫米鱼雷的6条,然而鱼雷的威力是第一位的,最后只好保持4连装600毫米鱼雷的设计不变。

因为这个强有力的如同谎言一般的高性能鱼雷,D30型轻型驱逐舰以并不出众的抢阵位机动性能,也得以对敌方轻快高速舰队构成威胁。

除了47毫米机关炮和鱼雷外,前甲板还有1门120毫米迫击炮用于发射照明弹,为有利于夜间作战,舰上还加装了1部大型探照灯。另有10挺军部制式名为“20式反坦克机枪”的15毫米机枪用于近距离防空,而舰员则人手配备一支9毫米冲锋枪,用于接舷跳帮战、临检和舰内巷战的需要。





由于海军方面,习惯于揣摩上意,喜欢过度解读大总统孙刚所谓的战场态势感知概念,本型舰的另一大特色,即在龟背式艏楼内部有一小型水机机库,可容纳1架小型的潜用水上侦察机,充当超级桅杆,用于监视和压制敌方潜艇的水面活动,并且扩展本舰的侦察范围。航空派对这个设计颇为满意。小型水上侦察机在机库内采取拆解的方式储运,一旦需要时,可以打开艏楼后部的卷闸门,重新装配之后使用,从开始组装到起飞的理论时间是10分钟左右。起飞时,军舰高速逆风航行,使用从末端到前部呈-5°的倾斜的,全长26米的舰首滑轨起飞。回收时,飞机降落在海面,由主桅上的吊杆负责回收。由于存放空间的原因,小型潜用水上侦察机是要求尽量小型化易拆解的,并且要求具备很强的短距起飞性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轻型驱逐舰都未配备小型水机,也不被计入标准排水量,仅代表其具备运用飞机的能力。这个机库多数时间被当做仓库或者额外的居住空间使用,储存120毫米迫击炮和15毫米反坦克机枪的陆用炮架,取代滑轨的是前甲板有一艘小型登陆艇可用于上陆作战。

因为满足了海军用兵方面,对远洋雷击的作战要求,海军一口气下了150艘的订单。史司在其晚年的回忆录中,也称其为快意之作。尽管因为政治因素,受限于600吨的体量,其性能火力未达到海军的理想要求。而在条约之后的放大版,D36型850吨轻型驱逐舰,装备了8枚600毫米氧气鱼雷,尾部左右舷交错背负2座4连装47毫米机关炮,以及更多的反潜兵装,满足了海军对性能的理想要求。

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06:24:00 +0800 CST  
一个小学生的故事




D30型600吨轻型驱逐舰(Light Destroyer)

下水:1932年

全长:85米
水线长:80米
水线宽:6.3米
水下鼓出部宽:7.25米
正常吃水:2.3米
最大吃水:2.5米
标准排水量:608吨
正常排水量:700吨(设计排水量)
满载排水量:773吨

单轴单舵,1套齿轮减速涡轮机组,2台锅炉

正常极速:30.01节/15600马力
过载极速:31.62节/19500马力
航程:3000海里/15节

武备:
1座4连装47毫米60倍径高射机关炮(每炮备弹500发)
1座4连装600毫米氧气鱼雷发射管(无备雷)
15毫米反坦克机枪若干
深水炸弹若干






D30型, 华夏共和国 600吨轻型驱逐舰(Light Destroyer) 下水 1932

排水量:
587 吨 空载; 608 吨 标准; 700 吨 正常; 773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279.01 英尺 / 262.47 英尺) x 20.67 英尺 (突出部 23.79 英尺) x (7.55 / 8.22 英尺)
(85.04 m / 80.00 m) x 6.30 m (突出部 7.25 m) x (2.30 / 2.50 m)

武器:
4 - 1.85" / 47.0 mm 60.0 倍径 火炮 - 3.47磅 / 1.57千克 炮弹, 5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932 Model
1 2排4联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1 抬高的炮座 后
10 - 0.59" / 15.0 mm 90.0 倍径 火炮 - 0.11磅 / 0.05千克 炮弹, 6,000 每门炮
机关炮 甲板炮座, 1932 Model
10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10 抬高的炮座
船侧重量 15 磅 / 7 kg
主要鱼雷
4 - 23.6" / 600 mm, 36.09 英尺 / 11.00 米 鱼雷 - 2.869 吨 每个, 11.475 吨 总共
在 1 管 甲板中线旋转发射架
主要反潜发射器
1 - 352.74 磅 / 160.00 千克 深水炸弹 + 20 备弹 - 3.307 吨 总共
在 深水炸弹投射器
次要反潜发射器
2 - 352.74 磅 / 160.00 千克 深水炸弹 + 20 备弹 - 3.464 吨 总共
在 船尾深水炸弹架

装甲: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0.20" / 5 mm 0.20" / 5 mm -

机械: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1 轴, 15,600 轴马力 / 11,638 Kw = 30.02 节n 航程 3,000海里 在 15.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65 吨

人员:
67 - 88

花费:
£0.328 百万 / $1.314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38 吨, 5.4%
- 火炮: 5 吨, 0.8%
- 武器: 32 吨, 4.6%
装甲: 1 吨, 0.2%
- 军备: 1 吨, 0.2%
机械: 358 吨, 51.2%
船体,配件和设备: 189 吨, 27.1%
燃料,弹药和补给: 113 吨, 16.2%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213 磅 / 97 K千克 = 67.4 1.9 " / 47 mm 炮弹或者 0.1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40
稳心高 0.8 英尺 / 0.3 m
横摇周期: 10.8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61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06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21

船型特征:
船体有 升高的首楼,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普通船首 和大型方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20 / 0.528
长宽比: 11.03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18.31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70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30.00 度
船尾外伸: 3.28 英尺 / 1.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15.00%, 22.97 英尺 / 7.00 m, 26.25 英尺 / 8.00 m
- 前甲板: 33.00%, 14.76 英尺 / 4.50 m, 14.76 英尺 / 4.50 m
- 后甲板: 37.00%, 7.38 英尺 / 2.25 m, 7.38 英尺 / 2.25 m
- 船尾甲板: 15.00%, 7.38 英尺 / 2.25 m, 7.38 英尺 / 2.25 m
- 平均干舷: 12.45 英尺 / 3.80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168.5%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94.1%
水线面积: 3,830 平方英尺或 356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75%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9 l磅/平方英尺或者 95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45
- 纵向: 3.04
- 全部: 0.54
狭小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足够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不错的海船,能安然度过恶劣天气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06:25:00 +0800 CST  
@飘扬的Z字旗@战至最后一弹@无聊路人_甲


申精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11:07:00 +0800 CST  



真实历史上的《伦敦条约》条约型雷击舰


----------------------意面-----------------------------















----------------------法渣-----------------------------







-----------------------IJN---------------------------



楼主 左舷战斗舰  发布于 2015-12-14 13:38:00 +0800 CST  

楼主:左舷战斗舰

字数:8506

发表时间:2015-12-14 14: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23 09:21:19 +0800 CST

评论数:5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