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凯撒级和杜里奥级的重建


很多人都喜欢把意大利四艘旧战列舰,即两艘凯撒级和两艘杜里奥级的现代化改造工程,简单的总结为“相当成功”或者“不如造新的”这两个极端。但实际上这两级战列舰的重建,其效果完全不能一概而论。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4:17:00 +0800 CST  
1、凯撒级战列舰的重建
1932年底,在保持了5年的克制后,法国最先开启了主力舰的建造,敦刻尔克在布列斯特铺下了龙骨。法国人的行为,无疑给奉行“不率先开启主力舰竞赛”信条的意大利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还在商讨建造何种新式主力舰时,1933年10月,凯撒和加富尔的重建工程率先开始。其针对目标,正是法国人的敦刻尔克。
凯撒级重建的目标,明确而现实:
以适当的成本,获得两艘在火力、速度、防护上相对平衡,且战力不逊于敦刻尔克太多的战列舰。
其每艘约1.61亿里拉的重建价格,10门320mm主炮,27节航速,以及250mm垂直防护、80mm水平防护可以说比较成功的达成了这一目标。
此外,由于当时依旧在海军假日时期,意大利人重建两艘旧战列舰几乎没有引起各国的警惕,甚至连法国人也没有太过在乎这件事——他们更在乎德国人的威胁,以及意大利会建造何种新式主力舰。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4:18:00 +0800 CST  
2、法意海军谈判和利托里奥级
还是在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联,法国也开始和意大利人交涉起新造主力舰的问题。两国的海军专家在33年10月16日举行了正式的谈判,其结果,对意大利人可谓十分有利。
条约草案规定,截止到1936年底,战列舰的吨位限定为26500吨,不建造总量超过30000吨的的其他轻型水面舰艇和总量超过8000吨的潜艇;
在此条件下,如果意大利人只新造一艘战列舰,法国人将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
在德意志级的威胁下,法国人新建的敦刻尔克很有可能直接被布置在北方,而此时意大利人却可以在地中海地区保持高速主力舰的绝对优势——两艘改造后的凯撒级+未来的26500吨级,对比法国人的0艘
意大利的政府和海军都对此项草案表示了极大的欢迎,然而

却跟他的政府、军队和人民开了个玩笑。
同年12月,法国在罗马的大使和墨索里尼会面,后者表示理解法国同时需要面对德国威胁和保持地中海地区的存在感,因此如果法国人建造第二艘敦刻尔克,意大利仍旧只会新建一艘战列舰。
在综合考虑了海军专家和大使的消息后,法国政府可以说完全被后者所吸引,并给意大利人递出了他们修改后的条约。
于是1934年1月,谈判破裂。同年利托里奥和维内托分别在热那亚和的里亚斯特铺下龙骨,法国人稍后则开工了斯特拉斯堡,并在次年铺下了黎塞留作为回应。地中海的主力舰竞赛已经无可避免。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4:21:00 +0800 CST  
3、杜里奥级战列舰的重建
时间流转到1937年,当年1月罗马方面最终同意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承诺不在新造主力舰上装备超过356mm的主炮,但由于到4月日本仍未承诺,各国的主力舰被放大到了4.5万吨,主炮口径也提升到406mm
虽说杜里奥级的重建计划早在1935年11月就开始规划,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这级战列舰的重建计划是一个彻底的失败。杜里奥级的重建充分体现了意大利海军的短视。
对于杜里奥级的重建设计正式开始于1936年二月,由于希望再获得两艘可以和凯撒级、维内托级一同作战的战列舰,
海军设计部门、Ansaldo和CRDA(位于的里亚斯特的大型造船企业,维内托和罗马的建造,加富尔和多利亚的重建都是由其完成的)以凯撒级作为模板,开始设计杜里奥级的重建计划。其改造内容有太多资料可查,不再赘述。
意大利人依旧希望用适当的成本完成这项工作。虽然时任海军总参谋长的Domenico Cavagnari以热衷于战列舰著称,但是其庞大计划的核心,是由四艘重金打造的利托里奥级,与四艘成本较低的旧式战列舰组成,意大利人从未想过要在重建老船上花大价钱。
虽然已经没有33年时敦刻尔克紧迫的威胁,但是考虑到其他各国同样在对他们的旧式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杜里奥级的重建计划最终被批准。

但是,短视的意大利却忽略了众多问题。
首先,由于利托里奥级的设计排水量已经达到了38500吨,其战力已经和重建后的凯撒级不在一个水平,当然,和以凯撒级重建计划为蓝本,提升有限的杜里奥级也不是一个水平。
这就导致了第一批的两艘利托里奥级,会享有极大的优先级,各种资源的供应会优先于她们,以期待其尽快形成战斗力。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杜里奥级的单舰重建成本超过3.02亿里拉。第一批两艘利托里奥级的报价仅仅是超过8亿里拉。虽然最终价格很可能的达到了两艘10亿的水平,但是无论如何,两艘杜里奥级重建的成本,用来建造一艘额外的利托里奥级是足够了。
此外,其他各国旧式主力舰的现代化改造,抛去法国人给前无畏强化水下防护这种个别行为,其他国家的旧舰艇本身就拥有超过凯撒级和杜里奥级水平的火力和防护。
20年代果断拆除过时主力舰,甚至连但丁·阿里盖利都拆掉了的意大利,却在1937年开始了杜里奥的改造,在没有国际政治影响,没有紧迫威胁的情况下,花费了足够建造强大新式主力舰的价格,却改造了两艘明显过弱的旧战列舰,确实担得上“不如造新的”这一头衔。
3亿里拉的单舰成本,即使是建造27000吨级的战列舰,也足够获得6门381mm炮或8-9门320mm炮,超过改造后杜里奥级的防护水平,以及至少28节的航速。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4:24:00 +0800 CST  
此外再说说船坞的余裕。
就以的里亚斯特的Cantieri Riuniti dell'Adriatico (C.R.D.A)为例 ,个人暂译亚得里亚海联合造船厂。

以下是30年代船厂经手的主要船舶:

1929年10月到1930年9月,170m级的路易吉·卡多纳(Luigi Cadorna)在船坞中建造;
1929年4月到1930年4月,180m级的阜姆(Fiume)在船坞中建造;
1931年10月近250m长的萨伏伊伯爵号于在CRDA下水,开工时间不明,这意味着在30年CRDA就有建4万吨级主力舰的船坞。
1931年4月到1934年9月,180m长的巡洋舰穆齐奥·阿登德罗(Muzio Attendolo)在船坞中建造;
1933年10月175m级的加富尔开始在此进行重建工作,重建工作结束于1937年7月,必须提到的是,只有对船体的改造才需要进船坞,对武备、舾装的改造则不需要,而加富尔的重建工作是在一个浮船坞中进行的;


1933年12月到1936年4月,170m级的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在船坞中建造;
1934年10月到1937年6月,230m级的维内托(Vittorio Veneto)在船坞中建造;
1937年3月175m级的多利亚开始在此进行重建工作,重建工作结束于1940年10月;
1938年9月到1940年6月,230m级的罗马(Roma)在船坞中建造。

1933年10月开始的加富尔及重建工作,到一年后的1934年10月,看起来加富尔拆除原有舾装就花费了超过一年时间。


而由以上这些个人得出的结论是,CRDA至少拥有一个足够建造240m长船只的船坞,以及至少两个足够建造180m长船只的船坞,包括浮船坞。
因此如果不重建多利亚,CRDA至少有能力在1936年4月加里波第下水后建造一艘全新的27000吨级战列舰,来迎合他们短视的海军总参谋长,虽然开战以后没多久这些家伙都要因为缺油趴窝了;并且同时还有余裕在加富尔让出浮船坞后拆掉过时的多利亚,虽然这位参谋长对战列舰的喜爱多半不会允许别人拆了她
另一边热那亚的情况懒得查了,不过热那亚和拉斯佩齐亚作为自古以来的海军重镇,造船业必然十分发达,缺乏船坞建造200m一下的小型战列舰这种事请,是不会发生在意大利人身上的。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5:52:00 +0800 CST  
你们这些统一回复.50的,贴吧置顶第一条,罚抄100遍。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5 16:15:00 +0800 CST  
更新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是杜里奥级的改造,这件事或许更应该被称为"一步无可奈何的臭棋"
自从1933年10月,两艘凯撒级开始大规模改造,到1940年首批维内托级服役,意大利海军可用主力舰长期只有2艘老船。在1937年3-7月之间甚至没有主力舰可用。这就导致了在35-36年,仅有的两艘杜里奥级不能被随意的处置。
此外,由于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入侵,国联对意国实施了制裁。虽然在国内,对此事的评价大多因为未禁运石油和未禁止意国使用苏伊士运河,而被打上"绥靖政策"的标签,然而其他资源方在面的禁运,却实实在在的阻止了意大利海军的扩大。
在制裁开始后,多利亚级还未开始重建时,意大利海军的资源还勉强满足当时已经开工的军舰,但是当多利亚级开始重建后,资源就明显显得紧张起来,资源不得不优先于利托里奥级的建造。
资源的短缺,结合无法对多利亚级进行处置,使得海军很难有余裕开工新的主力舰,即使新舰只有27000吨,并且有足够的船坞。
在这个时候,热衷于战列舰的海军参谋长Cavagnari,梦想着新罗马帝国的墨索里尼,渴望获得和地中海舰队一战之实力的RM,已经走上歧途的意大利,不得不走出重建多利亚级这步臭棋。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8 11:01:00 +0800 CST  
然后,是一个关于意国1933-1934年型,26500吨战列舰的构想。
和敦子差不多,标着26500,造完就标排就3万了。
主炮最好的情况是使用6门381mm炮,两座三联装炮塔前置(后置其实数据上更好,也其他没问题,但是新主力舰这么丑对士气打击太大),但是实际上也有可能迫于英国的威胁,改为装备两座四联装356mm主炮。

虽然30年代前半,各国碍于射速问题,更多的去使用100mm左右的整装弹,但是这势必会让主力舰额外搭载更大口径的对海副炮。因此使用120mm分装弹,DP炮座,射速较低,只能通过更多的37mm自动炮,加强中距离防空。

航速方面大概会在28.5节到29.5节,太快对防护的牺牲也太大。续航能力或许是18节4000海里。

防护方面可能是一条不算太皮带的280mm装甲带,搭配130mm左右的水平装甲,舰艏使用60mm次级装甲盒,舰艉使用100mm穹甲进行防护。

舰载机则选择合适的陆基飞机,完成任务后自行飞回陆上机场着陆。

楼主 嚴島神社  发布于 2016-06-08 11:32:00 +0800 CST  

楼主:嚴島神社

字数:491

发表时间:2016-06-05 22: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8 14:01:29 +0800 CST

评论数:19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