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私人笔记 S03E08 因怀故壁 废凿新岩

迟到一周的乐评- -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28:00 +0800 CST  
写歌手乐评,也有五年了。这一期我又是在现场聆听,若是往年,我早就该有感触想要分享,在胸中遣造好词句,急急等着节目播出写出来和大家分享。然而这一次,我居然产生了很强的疲倦感,直到快一周后,才拖拖拉拉的写完。也许,是我已经为这个节目写了太多字,江郎才尽;也许,是这一季的歌手,真的已经显出老态。
我曾经写到,与其说《歌手》是一个音乐节目,不如说它是一个以音乐为主的歌手真人秀,通过强烈的仪式感和激烈的竞争性,把第一流的歌手逼到悬崖、逼到墙角、逼出他们的汗水、肾上腺素、恐惧和不服,逼到他们惯用的绝招用尽、逼着他们走出舒适区,这个时候,才是节目开始好看的地方。也因此,中后半程的比赛往往要比前几场好看得多。
然而,这一季歌手节目过半,这个转折点一直没有来到,而且让人觉得,它不会来了。是缺少那条足够强悍的鲶鱼吗?是实力悬殊形不成对抗吗?不,七届了,这个节目的套路也已经被逐渐看穿,大家也越来越娴熟于利用这个舞台的种种便利了。这个带动着超大流量的名利场,偏偏还是顶级流行音乐的象征,上到就是赚到,何乐而不为,何苦风度尽失、还被人指摘得失心重?
只是之前那些心态良好、本着宣扬自己音乐理念而来的歌者,大多都和节目组心照不宣,几期便潇洒抽身,带走知音、留下回味,不去破坏场上的激烈和紧张。然而到了这一季,还一本正经的把它当成一个比赛患得患失的,除了耿直的外国友人,也就是吴青峰和杨坤,他们也因此在每次作品改编上花了最多的心思,成绩也一直稳定在上游。而湖南卫视包办婚姻、指派任务而来的声入人心既不是非在一起共进退的真团,认真敬业的唱完每一首歌已是仁至义尽;何况上面还有两位古佛,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恬然晾晒着自己的私藏。当然,这并不是说齐豫老师、刘欢老师的经典作品有何不好,打捞被时光掩埋的佳作更有理由去做,但是我毕竟是在看一个叫做《歌手》的节目,而不是《大事发声》。
不知道歌手节目组,为了凑齐这一季的阵容,做了多少妥协,当本季开始喊出“主打原创”的口号时,我天真的以为会听到更多精彩的改编、刚出炉的新作,岂料居然变成了演唱自己歌曲的打歌节目。《歌手》这个舞台,正是因为主打翻唱,才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角度、迥异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这是最好的歌手和最好的(别人的)音乐之间的碰撞,从而每一首翻唱,都是从头锻洗过的再创作。而这一集歌手,七位在线歌手中又有四位唱了自己的作品,除了编曲上的小幅调整,几乎都是原音重现,让人兴味索然。
这五年现场之旅,第三季,我在长沙遇到了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第四季,我遇到了拉拉的《莉莉安》;改名重启后的第一季,我遇到了谭晶的《怨苍天变了心》,第二季,我遇到了华晨宇的《假行僧》;然而这一场,除了依然可以称为听觉盛宴之外,并没有哪首歌,值得我珍藏起来,让我觉得多年后依然会念念不忘。
但是闪光的作品还是有的。正如我在这一季写的第一篇乐评所说的那样,艺术最害怕的就是熟稔。事实上,那些大胆的、冒险的、有瑕疵的挑战,才是现场表演、才是即兴创作最有魅力的地方。这一场,我更偏爱的几首歌,《地心》《浪里游》,包括踢馆pk力的《献世》都在演唱环节有着一些硬伤,但都那么的新鲜和真实,仿佛《好想大声说爱你》让我回忆起的有着那么多缺憾和糗态的青春。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29:00 +0800 CST  
声入人心男团《好想大声说爱你》


以选曲来说,这首歌是相当讨巧的。四人的演唱也依然在水准之上。在现场震撼的音响效果下,很难不炸场。
但选择这样的歌曲,另一个原因显然也是更方便配合,在人声编配上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因此整体上,这首歌依然有之前这个临时组合的种种毛病,简单,粗暴,假High。
《好想大声说爱你》,是全然的青春。听到它,不仅仅我们会想起那部不知被看了多少遍的动画,更能唤醒我们全部感官的青春回忆。那些沸腾过的血,那些旁若无人留下的泪;思念一个人时背脊中涌起的热流,胃部的收缩和绞痛;那种奔跑起来的冲动,出的汗被风吹凉的快感,打球扭伤的疼痛;夕阳在长廊投下汹涌流逝又静止的时光;那时我还不懂得怎么穿着搭配、保养皮肤,只是胡乱梳个头、穿上一件舒服的衬衫,戴上随身听的耳机,便是初夏时节。
但是这种气质,是和这样一个跨界男团貌合神离的。因为这样的歌曲,如果不用最直白、最无保留的本嗓去演唱,味道便是怪怪的——若能Belting,绝不混声。可是,这根本不是这组人马所长。仔细听他们的唱,蔡的美声虽然已经足够跳跃轻盈,依然缺少摇滚乐需要的律动;郑过于戏剧腔的表达,也缺了几分年轻需有的自然直白;阿云嘎因为他平时演唱的习惯更现代更语言化,才更能唱出摇滚的味道,也才担当起了四人中全部的燃感,但同样有着戏剧腔的问题;鞠红川的演唱确实最自然,但也最缺少青春感。
于是,当四个声音合唱在一起,再无厘头的插入一段美声和声,居然,又是之前成功人士庆功宴的味道?
四件皮衣的演唱,倒更像是四位中年在缅怀青春。
在最后,I wanna die/cry for you的部分,他们四人真的各自放飞自我撕裂了一把,鞠红川舒缓了一整首歌的声音顿时变的干瘪,而蔡程昱匆匆撕了0.1秒就感觉廖昌永老师要批评了赶快美美的飙升C ,算是对这个表演最有趣的自我注解。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1:00 +0800 CST  
吴青峰 《地心》


地心本来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原曲汪峰就唱得非常细腻,从小小的思念和小小的卑微发端,直到充山塞谷、汪洋一片。歌曲一遍遍的堆叠,一遍遍的扩大,直到浩大得似乎不是“紫罗兰香气”可以匹配。但汪峰撕裂的声音并不显得廉价激情,而仿佛是在完全放弃自我、把自己放在最渺小的位置,去全力歌唱这种充盈整个天地的思念。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艺术效果:这首歌曲发展得越浩大,就越反衬出一种细腻的柔情。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冬季。那是我最孤单、最无所适从的时刻,我已辞去了工作,发起了一次绝望的冒险,正在等待命运的判决。在一个工作日驱车去看一场电影。整个停车场只有我一辆车。当我准备下车的时刻,毫无预兆地,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比起暴雨,照理来说大雪并不容易阻碍人的行动,但突然一股恐慌从我深处涌出,我逃回到车里,关上车门,看外面的雪充满了我之外的天地,包围了我这辆车小小的空间。我刹那间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个世界,充满了寂寞和思念,而这大雪仿佛就是它们的实体,让我无处容身,无锥立足,仿佛离开了这车厢的庇护,我就会被吞没,就会无法呼吸。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类似的体验,只是当后来汪峰唱出:“你充满了我的辽阔心底,像深冬的雪般铺天漫地”时,我就像被打中了一样。是啊,我的心底本来只是小小一隅,只是思念太庞大,把我的心撑满得如天地一样罢了。
如果说汪峰版,人声和音乐是一体的,是一种盘旋而喷薄的独白——那么青峰这版便充满着一种对话感。人声与伴奏的对话,钢琴与合成器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有了一个小小的却自我意识如此鲜明的“我”,以及一个那么巨大大到让人恐慌的“思念”。青峰柔软的声线当然不适合荡气回肠的呼喊,却更有着更私人的触感。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青峰唱歌,之前,我一直以为,像青峰这样的细腻小嗓,天然的事录音歌手,然而在现场,吴青峰的带着鼻音、非常靠前靠上的发声,在高频激励的加持下,不但清澈,还有质感,一出声就有抓住人的魔力。它不会猛烈的撞击你,但像如水的并刀,剖开空气,一层一层的破开观众的心防、一下一下的剜动人的心灵,让我最终被这种穿透力和感染力打倒。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吴青峰有时就算发挥平平名次依然不错。他的声音竟是如此好听。
《地心》这首歌的编曲同样是整场我最喜欢的一首,不但依然保持了刘胡轶之前为青峰制作的那种大量留白、拉出频段距离、一切为了突出青峰声线和细节服务,这一次更是充满亮点。前奏插入的《悲怆》,让人看到了久违的歌手式的小趣味。青峰并不是第一个使用合成器的歌手,但合成器和钢琴一起搬在前台,成为对话着的两个主角,就颇有趣味。在现场聆听,合成器充沛的低频和庞大的声场效果浩渺广阔如宇宙,远非播出版调大音量可以比拟,配合着萧然席卷的风声音效,new age感十足。也正是这种不靠声量和规模的浩大,弥补了青峰声线上厚度和气势的不足,在全场铺下了一片茫茫雪原。
事后从播出版听来,我还是更喜欢汪峰原版那种原地自爆般的情绪。青峰后半段显然是想加力但因为自身局限而力不从心,最后那一句“完全的淹没”,上翻时完全破音,以至于唱完后他自己也连连摇头。播出版里,修得严丝合缝,几乎听不出一点痕迹。这也是他最大的扣分项。
而但在现场,那时那刻,青峰的这首歌征服了我,触动了我,那种天然的感染力,也如歌词一样,让我挥之不去。
PS,题外说一句,都说串讲人有加分因素,实质上,以往6季的串讲人,虽然都会借主持之便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自己的表演,但观众一般都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唯有吴青峰,他始终没有为自己拉票,但是因为这一季有歌手观看即时排名的环节,现场需要串讲人撑起大量的空白时间,青峰坦然分享冷场的尴尬,慌乱之中也能妙语连珠,频频逗笑全场;后面几次空白更变成了大型点歌场,他随口清唱的《喜欢你》十分让人惊艳。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2:00 +0800 CST  
刘欢《去者+情怨》
是时候整理一下我对欢哥的情节了。
二十多年前,我成为了欢哥的粉。
那还是CD刚刚兴起,磁带尚未完全没落的时代。有一张唱片轰然降临。那便是刘欢的《记住刘欢》。当时正是港台流行音乐的黄金岁月,经典未老,新人迭出,但是像刘欢这样不发唱片则矣,发则积十余年之积累厚重,实在是绝无仅有。磁带内页,每一首歌前面,都是刘欢亲自写的文案,真诚、恳切、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和当时已经成熟的商业内页文案气质迥异。
这两盘磁带,被我反反复复听了多少遍,听到歌本褪色、磁带走音,几年后又忍不住买了CD收藏。在近三十首歌的丰富内容里,刘欢当年强大的Vocal撑起了极其多元的曲风,从情人的耳边絮语(《蒙古姑娘》),到街头的诙谐叫卖(《磨刀老头》);到从古典韵味的咏叹(《L‘amour》)、到欧美式的芭拉(《北京人在纽约》系列插曲);从黄土地西北风(《再也不能这样活》),到古意盎然的中国风(《情怨》《去者》,当时还没有中国风这样的说法),都在刘欢纵横汪洋的音乐世界里交汇。在这张专辑里,许多歌曲都是开风气之先、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值得一书的。那旺盛的、不落窠臼的才思征服了我,仿佛后来周杰伦征服了之后的二十年一样。
当时有一种说法,十年之后,刘欢会再次出一张双碟作品集《忘记刘欢》作为收山之作封麦归隐。然而,无奈何青春逝去,四十之后的刘欢虽然已是教父级别的人物,依然在探索前行,间或发表着游离于流行之外的自己的感悟,但他更多的工作,已经转向了发现、提携新人、推广音乐理念之上。
《去者》、《情怨》。第二张卡带的前两首歌。一首沧桑厚重,一首轻盈悠远,都让我如此喜爱。因为它并不是快餐式的加入了国粹的元素,也绝非是当时别扭生硬、昙花一现的戏歌,而是流行创作与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探索。
特别是去者的歌词,虽有着些许生硬,但从头至尾都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学对欢哥的熏陶和感染。全曲的最高潮:
山水迷离 流花低雾霭
夙愿扁舟寒江钓
风掠须发白
在写尽一切浮华悲欢、兴衰无奈之后,不啻一声当头棒喝,所谓功成身隐、全身而退、超脱名利,被多少明臣巨贾挂在口边,却始终勘不破、看不穿、放不下,直到飞鸟各投林,“夙愿”依然是夙愿,还是一个如此奢侈的夙愿。
而《情怨》,那句悠长的“放眼望,天水蓝,你就在,天水之间”,在戏剧的铙钹敲打中,毫无违和,别有一种古今交织的浪漫。
所以当吴青峰报出刘欢要演唱这两首歌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遗憾欢哥又在吃老本,同时还是有着几分期待的。然而整首歌唱完,我还是失望的情绪居多。足足降了3Key啊!A4#的最高音放到了G4演唱。我知道岁月无情,降Key并非不能原谅,然而放到特殊的这首歌曲里,戏曲高音特有的头腔共鸣、直冲天灵的感觉就荡然无存,这首歌的魅力就打消了许多。京胡的桥段,欢哥在之前的演唱会上也有演练,并不新鲜。
当然,这个版本也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听出,欢哥在机能退化、伤病频仍的情况下,在胸声的修炼上愈发有心得,前面数次表演已有领略。G4虽然不能算高音,但在欢哥唱来依然浑厚震撼。而在编曲方面,这个版本融入了更多现代流行的感觉,并不刻意复古,又没有丢失戏曲的意蕴。两首曲子中间的转调,也因而相当自然舒服。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3:00 +0800 CST  
齐豫《欢颜》


许多人说齐豫的声音是“空灵”,我觉得这并不贴切,齐豫虽多用混声,但她的声音从来和那些一味追求透明感空间感的靡靡发烧声不同,她的声音,格局更大,内容更多,或许空廓来形容更佳。
在现场我的感觉便是如此,低吟浅唱的哒啦啦和主歌部分,并没有一耳朵的惊艳和神奇。但只要仔细听,依然能够听出出神入化的气声牵动着强弱虚实的丰富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简单技术。
副歌部分,齐豫的混声力量之强,实在出乎我的意料,那种穿云裂帛、浩荡无际的高音出来的一刹那,就仿佛掀开了演播室的顶棚,这是动态严重压缩的播出版本里所感受不到的。怪不得韩红要给她送花——韩红招牌的平衡混论高亢明亮或许过之,但一到高音便显出几分僵硬,在中音区丰沛的语感顿时荡然无存。而在现场聆听齐豫,集中明亮的头腔共鸣下面,始终衬托着强韧有质感的真声,这也让她看似高亢的抒发中有了诉说的婉转、看似柔软的演唱方式有了荡气回肠的力量。
何况齐豫是一个现场录音两相宜的歌手,在现场,则有冲击力;在录音中,则隽永经得起玩味。聆听混缩版本,齐豫中音部分展露出更多的细节,而副歌部分音量调整后又有了和主歌更强的统一性,再多的循环,都不会觉得疲倦。
听齐豫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欢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最初的录音版里,齐豫带着李泰祥式的语感,以及那个时代文艺少女特有的柔软敏感。后来齐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体系,表达更从容更悠长,感情也愈加深沉含蓄,不再那么显而易见的展览于一字一句的处理上。随着齐豫年纪的增长,她声音多出的宽厚松软也随着带进了她的演唱。“春雨秋霜岁月无情,海枯石烂形无痕”在这里就显得更有了岁月磨洗的说服力——年轻人一时冲动的赌咒盟誓,说起来都太轻松,漫漫长途,激情退去,依然守在内心的东西,一定是一点点沉淀结晶下来、可以每一天与自己相处、相照的日常事物,是凝练到最无华的美好。沿着齐豫《欢颜》的足迹聆听,会有旅途一样的心情,看到一个人的成长、成熟、老去;看到一处风景的春夏秋冬沧海桑田。确实如许多人所说,再多翻唱版本,就算唱得再动人再悦耳,也无一个版本有能和齐豫那种独特而丰沛的表达相比。
只是,这一首《欢颜》,实在是太熟,我听得烂熟,她唱得烂熟。我的烂熟意味着这首歌给我的触动已经不再那么大;她唱得烂熟意味着她几乎不需要排练,依靠着肌肉记忆就能够轻松拿下这首歌,这依然是对其它歌手不公平的。或许,我更愿意买一张她演唱会的门票,听她完整的娓娓道来从前的故事,但不是在这个舞台上。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3:00 +0800 CST  
Polina《剧已终》


播出版本的《剧已终》,已经变得相当无趣。说舞曲,光这季坤哥已经玩出花来过的就五六七八种,以及各种快慢节奏层次乱变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funk、disco、trap、迷幻电子等等世界流行的形式都已不再新鲜;而这首歌节奏单一形同广场舞;而华丽的舞群及装束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足够魅惑和神秘的演唱。即便是玻璃姐用苦学来的中文进行所谓的互动在电视前看来也是刻意为之,略显生硬——但在现场,完全不是这种感受:
开场“我会努力忘记你”处,区区D5,当时我的感受很鲜明:光就当下的演唱能力和状态而言,其他人根本和Polina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我当然不是一个高音控,这么多年看下来,就连迪玛希外星人般变态的极限高音、黄妈韩红谭晶林忆莲动辄G5往上,都不会那么容易让我激动,但Polina这个音不仅在高,而在声压上、在宽度、厚度、密度上,都是一个如此有体积有重量足以把音响填满、把全场填满、把我作为聆听者身心填满的强大Vocal,这远不是绝对音高能够体现的杀伤力,从这个音开始,全场就被她洗脑了。
在音乐趣味上来说,这首歌或许内涵简单,但光靠肉嗓和强大的气场,就把现场气氛煽动到比《好想大声说爱你》这样的集体回忆更嗨,以至于当时我周围的评审都表示,三票中间她这一票是毫无疑问的,再去考虑另两票给谁。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5:00 +0800 CST  
杨乃文《浪里游》
我是何等的喜欢杨乃文版本的浪里游,并对她这首歌倒数表示意外。
这首曲本身就很有意思,通过很有蓝调感的半音在两个相邻调性之间来回切换,摇滚中带着几分迷幻,让这首歌本身就有了一种慵软漂浮感。刘惜君的原唱,轻盈飘逸,唱腔中更有几分王菲的味道,把那种随波逐游、半梦半醒、痛并快乐着的微醺感抓得十分到位,特别是副歌“要不是你匆匆地一吻,我又何必要魂不守神”这一句唱得若即若离,让人十分受用。
而杨乃文线条硬朗的声线竟然彻底的重塑了这一首歌,揭开了它的另一面。
浪里游这三个字,我第一反应便是佛家“红尘浪里”的比喻,更有这样劝人看破虚妄、超脱俗世的诗句:
一劝贤良急早修,莫在红尘浪里游;世事如花开易谢,光阴似梦不能留;……
因而由此发端的《浪里游》字里行间,不但有一种自嘲与讥讽,更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倔强:你越说教一切皆空、莫在红尘浪里游,我偏游得不亦乐乎;我越知道你只是匆匆过客,偏要在这你游过的浪里放下自尊的守候。
杨乃文的《浪里游》便在这种情绪下开始了。有人觉得,杨乃文的声音一味追求冰冷的力度,缺少了太多细节。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杨乃文的细节恰恰来自于她的不过分雕琢,吐出那一块块浓厚的、浑然的音团,就像是滩头俯拾即是却永不雷同的卵石,有一种原始的、拙朴的美。李白说古来万事贵天生,杨乃文的珍贵,便在于她知道真正能表达出内心的歌唱,也一定如思想一样,兴之所至,不需修剪,自然天成。这也正是她的音乐态度。君不见就连青峰在唱《Silence》的时候,也刻意减少了演唱的装饰。
开嗓就让我惊艳,这一场杨乃文的状态远强于上一场,她声音的厚度和质感,从一开始就勾勒出一个鲜明的形象,黑夜的房间,事必后的宁静,狠狠盯着天花板发呆的黑色眼眸,点上一支烟,心里骂句娘,用一点点玩世、一点点愤怒来镇压小小的感伤。
第一遍副歌后,鼓点进入,杨乃文随之起舞,莫名的少女感爆棚,有一种摇滚芭比的既视感;脸上却依然是惯常漠然的表情,暗暗也点中了“浪里游”的精神实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编曲已经暗暗加入了几分原曲没有的西域感,埋下了小小伏笔。等到第二遍副歌唱完,打击、弹拨等地域感很强的乐器突然就闯了进来,杨乃文看似随意的上跳两度Ehe一声,居然就和原来的旋律接续成了一条西域感十足的音阶,此时在这首本来很都市感的歌曲中,炸开了一个小小彩蛋,却毫无违和,仿佛也是红尘浪里一次不知是醒是梦的奇异旅行。
虽然没有投票权,但是我和夫人当时听完现场以后,都不约而同的把心中的一票留给了杨乃文。我不停的期待,杨乃文下一场又会颠覆哪一首歌呢?
如果要说遗憾,那就是杨乃文似乎后劲不足,仅仅半首歌过后,她的集中度和控制力就有明显的下降,以至于整首歌的能量非但没有层层上升,反而节节败退,而全曲最饱满最好听的,居然就是头几句。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36:00 +0800 CST  
毕书尽《Nothing at all》vs 许靖韵《献世》
两个人的名字都不好吧。一个必输尽,一个三仄声好难记。
从前面的节目我已经被打了预防针,本季的所谓“踢馆资格争夺赛”,往往是歌手水准以下的。
毕书尽这首歌创作方面的争议暂且不论,他的演唱,给我的感觉是拘谨。当然我一下子就听出了他丰富娴熟的演唱技巧,那些刻意拿捏的共鸣变化,微小的撕裂感,都展示出他声音控制的实力。然而,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过分紧张和拘谨。我不了解毕书尽,也不知道他的风格是否一贯如此,他演唱时过分的在意技术细节的发挥,而缺少几分全情的投入和表达的真诚;在舞台上,他更是大部分时间都侧对观众,完全没有眼神和情绪的交流;因此在效果上,现场就觉得虽然声音是好声音,却总缺少什么。直到他唱出后面那些强悍的超高音时,现场的气氛也才被硬生生煽动起来,特别是那个惊人的强混E5,这是这个舞台上的男歌手七年以来都罕有的高音(向张杰及迪玛希致敬),他也借着这个高音才把自己真正释放出来。这是他最大的加分项。
再看许的《献世》,她在能力上不如毕书尽是一目了然的,修过音尚且如此,现场最高音处还已经感觉挤压感非常强,共鸣尽失,声压一时弱了好多,是一个非常失败的高潮。
回头再看她的定Key,最高音居然硬要上翻八度定到了D5#,也是佩服她的拼劲和勇气,想第四季我拉拉,从来没有越过自己最舒适的C5#半步,依然能把许多歌处理得充满层次和爆发。比赛进行到第七季,这个舞台的观众再也不是盲目的高音控,既然无法有Polina这样真正顶级质量的高音,不如量力而行,扬长避短,把自己在中音区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事实上,许靖韵打动我的法宝也正在与此:她有着清亮的中音、婉转的弱声和成熟的舞台表达,一开声,粤语情歌那种柔韧细腻的美感就打动到了我,让我一时忘却了陈小春版的感觉,而令我想起林忆莲、王菲、谢安琪这样最好的粤语女声曾给我的感动,很快的把我带进了歌曲的情境。虽然接下来她证明了她与这些真正的好声音差距很大,虽然她高音的挣扎让我刹那出戏,虽然她这也不如毕书尽,那也不如毕书尽,但在情感这条线上,却在整首歌里一直牵动着我。毕书尽可能是技术更好的歌手,但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会更愿意听许靖韵唱歌。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42:00 +0800 CST  
心中前三:
(现场感受)Polina,吴青峰,杨乃文
(播出感受)吴青峰,齐豫,杨乃文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01:42:00 +0800 CST  






补贴欢哥部分截图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19-03-08 16:16:00 +0800 CST  

楼主:CrazyInDark

字数:8632

发表时间:2019-03-08 09: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2 09:50:27 +0800 CST

评论数:12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