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06】“迅猛龙”的前世今生

一部Jurassic Park令“迅猛龙”名声大噪。片中它们成群出动,智商颇高,在黑夜里如鬼魅般潜行。但你知道吗,其实它们真正的名字叫伶盗龙,而且长得也不像电影中那样满身鳞甲,倒像只毛茸茸的大火鸡。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42:00 +0800 CST  
7000万年前的蒙古戈壁,一只原角龙沿着沙丘缓缓前行。风沙越来越大,迷得它睁不开眼。突然听见一声嘶叫,一个黑影朝它扑来,原来是一只饥肠辘辘的伶盗龙。伶盗龙抬起脚上第二趾的利爪向原角龙的脖颈刺去,原角龙也不甘示弱朝猎手的手掌狠狠咬上一口。谁知身后的沙丘突然崩塌,尘沙迅速将它们掩埋等待着千万年后重见天日……



“搏斗中的恐龙” 绘图/@RAX博士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43:00 +0800 CST  
【“恐龙牛仔”征服亚洲】
1923年,一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探险队前往蒙古的戈壁沙漠挖掘化石。一支包括40人,8辆车,以及150只骆驼的庞大队伍从北京张家口出发,这是一支极为精锐的队伍,他们携带的通讯及野营设备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特别是队里拥有一大批采集化石的能手与专业摄影师。这支考察队的队长,是著名的“恐龙牛仔”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一位极具有领导魅力但颇受争议的探险家,他无可救药地爱出风头。每次挖掘,他的随行人员都用骆驼毛刷来仔细清理、挖掘化石,他却粗鲁地用手镐生剁硬刨。戈壁”在蒙古语中意为“难生草木的沙石地”他们本带着一腔热情踏入亚洲腹地,但一路上却不断遇到毒蛇和土匪的袭击,越来越高的气温也让所有队员都吃不消。
但他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在巴音扎达盆地发现了一个破碎但完整的头骨和一个大爪子。回到美国之后,博物馆的研究员奥斯本对化石进行研究。起初他以为这是种窃蛋龙,后来他发现这是一种属于驰龙类的小型肉食恐龙,于是将它命名为伶盗龙(Velociraptor),意思是“敏捷的盗贼”。而自1923年的考察后,科学家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又发现了大量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蒙古一跃成为古生物学的圣地。
1971年,一支波兰-蒙古考察队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具特别化石。说它特别是因为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两只恐龙生前打斗的姿态:就是本文开头讲述的故事,一只伶盗龙伸爪刺向原角龙的脖子,而原角龙则咬住了伶盗龙的手部。后来人们把这具化石起了个昵称叫“搏斗中的恐龙”,蒙古政府更是将它当作国宝,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提供了一具复制品展出。在2008年我国内蒙古地区也有伶盗龙化石被发现。


“恐龙牛仔”安德鲁斯 图片/Roy.C.Andrews网站


安德鲁斯虽然固执、自大、爱显摆,但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探险家和领导者 图片/Roy.C.Andrews网站


探险队庞大的车队驶入蒙古戈壁 图片/Roy.C.Andrews网站


伶盗龙论文中的线描图 图片/wiki


伶盗龙论文中的线描图 图片/wiki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44:00 +0800 CST  
【长尾巴大火鸡】
《Jurassic Park》塑造出一个凶神恶煞的伶盗龙形象,但片中的伶盗龙有许多地方都是不够科学准确的。伶盗龙其实并没有片中那么大的体型,制作团队也承认在设计“迅猛龙”形象时更多地是以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的伶盗龙近亲——恐爪龙作为蓝本。伶盗龙体长2米左右,还没算上长长的尾巴,臀高0.5米,体重也就大约15公斤,既不迅也不猛,反而有点像长了尾巴的火鸡。相比其他兽脚类恐龙,伶盗龙拥有更加僵硬但也更坚固的尾巴,但僵硬的尾巴非但没有给它增添麻烦,反而有利于它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平衡和灵活转向。
为了营造出凶狠的特点,斯皮尔伯格大导演特意让电影中的伶盗龙披上一身鳞片,活像一只大蜥蜴。可实际上伶盗龙的身上却是像鸟类一样覆盖着一层绒毛,手臂上还长着羽毛翅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发现带毛恐龙以来,科学家们就认为伶盗龙的身上应该也有羽毛,可一直苦于没有证据。直到2007年,一件来自蒙古的伶盗龙前臂化石为这一假设提供了证明。这件前臂标本上拥有羽茎瘤,这是鸟类次级飞羽附着处的结构,目前发现所有有羽茎瘤的鸟类都有羽毛。
那伶盗龙会不会飞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拥有翅膀,但伶盗龙的体型和翅膀大小还是限制了它的飞行能力。科学家猜测,伶盗龙翅膀的功能应该是捕猎时用于罩住猎物防止其逃脱或是求偶时吸引异性的装饰物。


JP里的伶盗龙更多地参考了恐爪龙的形象 图片来自电影《Jurassic Park》


《Jurassic Park 3》中的伶盗龙形象略有改变,在头上加了毛发,但仍与实际形象相去甚远 图片来自电影《Jurassic Park 3》


《Jurassic World》里的伶盗龙形象再次发生改动,但仍脱离不了恐爪龙的影子图片来自电影《Jurassic World》


伶盗龙化石上发现有羽茎瘤的痕迹 图片来自论文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47:00 +0800 CST  
【致命的镰刀爪】
别看伶盗龙有点萌,但它仍是活跃在白垩纪晚期不折不扣的杀手。伶盗龙的脚上第二趾高高翘起,末端长有6.5厘米的大钩爪。和一般的兽脚类恐龙不同,伶盗龙以及所属的驰龙家族都以脚上第三趾和第四趾行走,第二趾则翘起远离地面,在中国及蒙古发现的驰龙类足迹都能予以佐证。这样奇特的结构是为了保护用于捕猎的趾爪不被磨损。
早些年专家们认为伶盗龙的镰刀爪是用来撕扯或是砍杀猎物,能在猎物的皮肤上划开一道道血口子。但在2005年BBC《恐龙凶面目》节目的模拟实验却显示,伶盗龙的趾爪并不是用于撕拉,而是适合穿刺。尽管这个节目饱受争议,但还是多少能看出伶盗龙捕猎时并不是胡乱地在猎物身上留下伤口,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准脖颈处的动脉、静脉或气管一击致命。这样高效地猎杀方式既降低了趾爪的磨损也节省了无用的能量消耗。
2011年一项针对伶盗龙脚部结构的分析表明,伶盗龙的后肢、脚掌与鹰相似,因此科学家们推测伶盗龙捕食时可能也类似于今天的猛禽:在锁定猎物后悄悄靠近,然后扑在猎物身上,用趾爪抓牢猎物,伺机用镰刀爪刺穿动脉。然后张开翅膀、翘起尾巴保持平衡,随时准备下一次攻击。


陈列于怀俄明州恐龙中心的伶盗龙化石 图片/wiki


上图化石的复原图 绘图/Scott


伶盗龙趾爪的形状表明其不具有切割的能力 图片来自论文


伶盗龙锁定猎物后会悄悄靠近,然后扑在猎物身上 图片/wiki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48:00 +0800 CST  
【暗夜猎手】
专家们分析对比了伶盗龙、现代鸟类和爬行类的巩膜环之后,认为伶盗龙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伶盗龙大大的眼睛能帮助它在深夜中发现猎物并展开狩猎。而在气温不高的黎明或夜晚捕食,也显示出伶盗龙可能是种温血动物,拥有一套极高的代谢系统,保持体温不因周围环境而迅速降低。除了出色的夜视能力,伶盗龙的双目视觉也很出众。关于这点在之前的帖子中已详细叙述过了,有兴趣地可以翻来看看。
除了恐怖的后肢爪,伶盗龙的前肢上也长有三根长指爪。与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相比,伶盗龙拥有很大的前肢比例。与霸王龙近乎荒废的前肢不同,伶盗龙的前肢在捕猎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够控制猎物防止逃脱。伶盗龙的腕部非常灵活,类似今天许多鸟类的结构,可以帮助手部做出内转和抓握动作。
伶盗龙的颌部长约25厘米,这一比例与驰龙家族里的其他成员相比长得多,但这也令它的咬合力远不如它的表亲们。伶盗龙的嘴里有许多利牙,牙齿后侧还有小锯齿,方便它们进食时切割猎物身上的肉。


伶盗龙具有不错的夜视能力 绘图/赵闯


伶盗龙的颌部虽长,但咬合力远不如它的近亲 图片/wiki


伶盗龙前爪具有一定的抓握能力 图片来自Discovery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50:00 +0800 CST  
【今日戈壁,昔日乐园】
伶盗龙所生活的蒙古戈壁在今天看来,飞沙走石,一片荒凉,但在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那里可谓是恐龙们的乐园。丰富的降水造就了大片的森林,川流不息的河水浇灌了肥沃的土壤。茂密的蕨类植物吸引着大量植食恐龙。角龙类的原角龙,鸭嘴龙类的近鸭嘴龙,甲龙类的绘龙都在此生活。而属于窃蛋龙科的窃蛋龙、可汗龙和葬火龙也与伶盗龙一同分享这片热土。
但这不代表着史前蒙古的生活就是和谐美好的,被誉为“白垩纪狼群”属于驰龙科的伶盗龙和白魔龙就成群结队活跃在冲积平原上,寻找着落单的植食恐龙下手。这些凶猛的肉食恐龙用它们的尖牙利爪建立了蛮横的生存秩序,目力所及皆是它们的食物。
尽管伶盗龙之于原角龙,在大众印象里是等同于霸王龙与三角龙一样的CP,但事实上,原角龙的体型对伶盗龙而言还是太大了。若单打独斗,伶盗龙几乎不可能战胜一只成年的原角龙。所以“搏斗中的恐龙”很可能是很特殊的例子,伶盗龙的猎物可能还是以较小的动物为主。


伶盗龙和原角龙看起来似乎是永恒的CP,但事实上伶盗龙的猎物可能主要还是小型动物 图片来自Discovery


“搏斗中的恐龙”可能只是个特例 绘图/赵闯


伶盗龙和体型相当的白魔龙可能存在着激烈竞争 绘图/赵闯


德佳多克赫塔组部分恐龙比例图 制图/@RAX博士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52:00 +0800 CST  
【白垩纪的狼群】
在电影中,伶盗龙神出鬼没、成群出动,展现了超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伶盗龙是否真的是群居动物,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伶盗龙近亲美国的恐爪龙曾发现有集群与腱龙(一种植食恐龙)埋葬在一起的遗迹。科学家们推测这是一群恐爪龙在合作捕猎时与猎物共同被泥沙淹没的情况。而中国则发现有6只驰龙类恐龙一起行走的足迹化石,可能也从侧面反映了伶盗龙群居的生活方式。再者说,作为一种小型肉食恐龙,群居无疑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电影种的伶盗龙被描述成拥有海豚或黑猩猩一样高的智商,能团队配合使用战术。根据化石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伶盗龙的脑容量约占身体的6%,这一比例在恐龙中算是相当高的了,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高智商动物的水平。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伶盗龙是营群居为生的恐龙,而在7000万年前的蒙古荒原上,曾经活跃着一群群令植食恐龙闻风丧胆的利爪军团。


电影中伶盗龙能够进行团队合作 图片来自电影《Jurassic Park》


在最新的电影中,伶盗龙甚至与人类培养出感情 图片来自电影《Jurassic World》


恐爪龙与腱龙埋葬在一起图片来自论文


恐爪龙有可能集群捕猎 绘图/@RAX博士


部分驰龙类恐龙比例图 图片/wiki


【往期回顾】
【01】来一份炸霸王
【续01】霸王龙的双目视觉与超凡感
【02】三角龙:角与盾之
【03】剑龙:移动的堡
【04】浅谈兽脚类恐龙的双目视觉


想了解往期内容请戳主页

楼主 你自己掰一个吧  发布于 2018-05-09 20:58:00 +0800 CST  

楼主:你自己掰一个吧

字数:4043

发表时间:2018-05-10 04: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1 10:55:15 +0800 CST

评论数:11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