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关于鳄鱼的死亡翻滚

死亡摇滚镇楼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2:53:00 +0800 CST  


近来一篇写鳄鱼死亡翻滚的论文,里面用两种观测方式来研究鳄鱼的翻滚行为:喂食诱饵翻滚和“逃跑翻滚”。因为死亡翻滚不仅是鳄鱼击杀猎物,分解猎物,重创敌人的绝活,同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是挣脱翻身的手段。这次研究得出,一些细嘴鳄鱼,包括马来鳄,澳洲淡水鳄,两种西非狭吻鳄,奥利诺科鳄这样的细嘴鳄,也会翻滚。
其中有俩鳄是2种观测方式都没有观测到翻滚行为的,是侏儒古鳄以及恒河鳄,前者为陆栖鳄,基本没有翻滚的习惯了,恒河鳄则是真的就不会(嘴太细弱了)


打√的是分别第一种/第二种观测方式观测到翻滚的,打x的就是没有观测到翻滚行为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2:56:00 +0800 CST  
2015年有一篇论文,说恐鳄帝鳄无法死亡翻滚,尤其是帝鳄细嘴,翻滚存在问题。但是这和实测论文一对照,立刻问题就来了。马来鳄奥鳄这种都能翻滚,帝鳄如何能不会?


上文可见除了恒河鳄和侏儒古鳄属的,其他鳄逃跑的时候都会使用翻滚,进食的时候之前15年文章用模型显示恐鳄和帝鳄的颅型不用死亡翻滚进食,若恐鳄等于黑凯,而帝鳄则类似陆生系的古鳄(成体陆地加上很盔甲僵硬,体重巨大翻滚估计没有好下场)。但15年论文作者是以Death roll indictaor强度1为标准,低于1的就无法翻滚,结果恐鳄和帝鳄都被认为无法翻滚了。。然而这次配合实测论文一比较马上就露馅,有些Death roll indictaor在1以下的现代鳄,实际测试就是会翻转进食的
实际上应该是以0.1为标准,低于0.1的才不会滚(恒河鳄),恐鳄是用了史威默的1米个体放大到卫星尺寸(1.8米HL)结果自然崩了,尼维尔普鲁斯鳄的表现比巴西和米兰达都好





而且另一个问题,15年论文把史前巨鳄体型全部整卫星了,里面的恐鳄12米8.5吨,帝鳄11-12米8吨,普鳄13米10吨,但是头部尺寸没有变,各个都变成了小头爸爸而且颅宽没有跟上,等于头骨压力承受增加了一倍,加剧了无法翻滚的误区。
恐鳄指数0.33(小个体放大到卫星后,应该偏低),帝鳄0.18(HL 150cm正常),巴西普鳄(HL 140cm,体型相对吻部强度卫星,结果导致吻部受压增加,反而造成翻滚的时候结构承受能力减弱),米兰达(HL 126cm,体型相对吻部强度卫星,和巴西同理),尼维尔(HL 45.9cm,难怪表现好,毕竟结构放大以后承受力量比例会减弱,不过尼维尔是幼年,成年加强后吻部后应该表现还是更好的)。帝鳄实际按正确体重,指数应该在0.2~0.3左右,普鳄在0.6,都是可以翻滚的
最后面几排是史前巨鳄的头骨,恐鳄180cmHL瞩目亮眼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01:00 +0800 CST  
其实这种情况,在体型卫星但是局部不变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


鳄鱼的特点,就是脑袋大。随便拿图拼一下,暹罗鳄和波亚卡克柔龙,同躯干长度的时候,也几乎是等头长。可见上龙的头大主要还是因为尾巴太短了,当同躯干长的时候,很多鳄鱼头部比例都不输上龙




史前巨鳄最大个体几个基本都是头骨(当然也有脊椎的)。如果按照超级小头复原,体型是大了,但是外形也奇葩了,变成了沧鳄?龙王鳄?


比如保守最大普鳄1403头骨是1.4米,同样是2015年的论文给估了个11-13米,取12.5米宣传。但是画复原图的时候,立刻偷偷把头长卫星到2米去了,看起来又大又威猛




但如果按照头长1.4米,全长12.5米,就变成了下面这样子
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鳄鱼这样去翻滚,确实头部压力太大容易各种xxxx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11:00 +0800 CST  
转自神皇
死亡翻滚还是综合看,第一作用具体是什么
1)角力,挣脱和吃饵,其实部分拉诱饵属于这个性质,就是诱饵其实鳄鱼一口可以吞下去,但是有人拉这个东西和它较劲,鳄鱼就角力一下把诱饵抢过来,打斗的时候这个可以两方面,被咬方如果觉得被咬在比较坚固的地方(躯干带甲位置,对方也只是吻尖控制),可以滚动逼着对方松开嘴,反之也可以咬住对方甩,外战的时候被其他动物例如大猫控住啃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角力挣脱的一个方式。翻滚的时候还要咬的是否够紧,捕猎的时候有的时候不用翻滚就是要杀咬不紧翻滚时候被挣脱了,反而把猎物弄丢,不如正常姿势咬住拉下水
2)如果属于破坏目标性质的,是否翻滚要看这个目标是什么,因为翻滚的时候鳄鱼要合拢嘴,就是只能用持续咬力,是不断的开口咬还是咬紧了翻滚要看哪种对目标破坏力大,如果目标很大很坚固,鳄鱼也抡不动,就多次咬,利用瞬间咬力的压强和爆发力破坏目标,或者局部撕扯(例如对抗成年斑马),撕开伤口;如果目标比较软,比较小,或者可以从主体上撕下来。打架的时候咬住四肢,进食的时候猎物已经死了,不怕翻滚撕扯时候反把猎物弄丢,这样选择上就灵活的多




当然陆生的帝鳄至少翻滚不是第一反应,估计重装甲也破坏了躯干柔韧性,陆地上翻滚的时候对躯干刚性压力很大,水里就好很多。以帝鳄装甲强度,内斗也就咬住四肢翻滚比较有用。
不过从进食习性,牙齿结构(帝鳄牙齿结构不如马来鳄,后面都是米粒牙),装甲结构,陆地栖息等看,帝鳄可能在侏儒古鳄和马来鳄之间吧,大个体水里不怎么翻滚(也不需要),陆地不翻滚;小个体估计进食不翻滚,但是被攻击了会翻滚逃跑,年轻帝鳄按马来算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16:00 +0800 CST  
同头长的美洲鳄,冯氏上龙,马来鳄,波亚卡克柔龙。这时候躯干也几乎等长,体重相仿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19:00 +0800 CST  
同类内战的密河鳄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19:00 +0800 CST  
未成年湾鳄陆战咬住年轻马来虎翻滚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21:00 +0800 CST  
当然也有的鳄头部比例较小,如扬子鳄。但是同样的,头骨就会变得非常宽厚
密河鳄与扬子鳄头骨。。扬子鳄头骨同头长下都远比普鲁斯鳄宽得多,颅后部分也大得多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27:00 +0800 CST  
现代的鳄鱼,大多数都是头部硕大,通常来说可以认为:宽吻,宽颅型的鳄鱼头身比不一定小(头身比小的如扬子鳄宽吻凯门鳄黑凯门鳄,头身比大的如泽鳄暹罗鳄),但是细吻型的鳄鱼,头身比一定很大(美洲鳄奥利诺克鳄马来鳄恒河鳄澳洲淡水鳄西非狭吻鳄全部是大头娃)
因为宽吻和宽头鳄到底是为了适应需要强力处理的猎物的能力, 增强咬力, 吞咽能力, 吻部强度等, 和体型没有绝对关系, Lolong头身比跟湾鳄发育过程, 适应水生, 和其他适应有关系, 而非和头宽挂钩; 因此宽不一定代表头占比例小, 发展细吻就是为了增加吻的长度, 因此细吻多半是头占比例大



以暹罗鳄为例,活体,骨架。下面的骨架是本人拍摄的。暹罗鳄就属于头颅很宽,头身比依旧很大的



jw沧龙可真像鳄鱼。。其实jw沧龙,真鳄,包括达克龙这种,同头体长的时候,头部比例都不会输给上龙,只不过它们尾巴都比上龙比例大得多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38:00 +0800 CST  
洛龙的骨架,其实洛龙脑袋也不小的,只不过在鳄鱼里面显得偏小而已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0 23:45:00 +0800 CST  
既然博士提到了陆生,那么把陆鳄也看看




现存的鳄目是半水生伏击食肉动物,主要限于淡水或河口环境,但该群体是历史曾是陆地上的,居住在多样化生态系统。尽管有着丰富的生态历史,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历史上该群体的生态转型。传统观点认为在早侏罗世开始,从陆栖转变水生。然而,新的化石发现和系统发育分析倾向于多重化模型。在这里,我们通过全面的系统发育和展示来估计鳄从陆地到水生以及许多其他栖息地过渡至少有三次独立的转变。新鳄类首先入侵侏罗纪的淡水栖息地,随后最多四次迁入海洋领域。海鳄亚目首先出现在早侏罗纪的海洋栖息地。淡水栖息的马任加鳄一族(陆鳄之一)则由其他来自陆地的诺托鳄亚目演变来。几乎所有海洋类群,都有一些物种返回淡水环境。还有两次鳄形目从水生栖息地重新回到陆地栖息地。所有非短吻鳄类的鳄鱼都有一个骨化的排盐腺体,但缺乏骨学的相关性研究定位它们的进化起源变得复杂。基于转向海洋领域的模式,我们的分析表明,鳄形超目的耐盐水性至少有四个独立无关的进化起源。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09:43:00 +0800 CST  
早在之前,我们讨论的时候就曾猜测现生鳄并非由单个祖先进行了单向进化,而这个想法的产生,是源自腹甲。

简单介绍一下小型鳄们,侏儒古鳄属中的锥吻侏儒鳄与钝吻侏儒鳄,以及可能即将被分家成三种的非洲侏儒鳄。都是行动矫健,防御高超,性情凶暴,硬件强悍之辈,在它们身上能看到史前陆栖鳄的影子。尽管体型比凯门鳄还小,也生活在大型猛兽环绕的环境中,但几乎没有被捕食的记录。





腹皮骨化是小型鳄的普遍特征。同时,小型鳄通常陆栖性较强,似乎也有说法认为腹皮成骨对偏陆栖的生活有利,防浅水和陆地石头划伤之类;而高度水栖的大型真鳄通常是无腹皮骨板的。腹皮骨板就与两种特征联系在一起,小型、偏陆栖息,但是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真鳄中陆栖程度最高的古巴鳄腹皮没有皮骨?
为什么大型鳄尼罗鳄腹皮却反而有皮骨?更为奇特的是尼罗鳄依产地不同,腹皮骨化程度还有区别。
还有非洲狭吻鳄,这种特化食鱼的细嘴鳄理论上比较依赖稳定水体的,竟然也有腹甲。
因此之前就假设,尼罗鳄有一个小型的,陆栖性较强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腹甲这种东西对尼罗鳄用处不大,因此正在逐渐退化。但由于其也算不上典型的劣势性状,所以不同族群中退化速度有差异可以理解。
至于非洲狭吻鳄,现存于它关系最近的是非洲侏儒鳄,非洲侏儒鳄则是腹皮重度骨化。
因此推测,它们的共同祖先也是腹皮重度骨化的偏陆栖鳄,可以说通。这也与文章中认为鳄鱼进化中在各种生境间更为频繁的转换相吻合。这篇文给了我一大启示,很可能是由于这些小型鳄的祖先都是陆鳄。
陆鳄为何需要腹甲?肢体直立,躯干离地,侧腹和腹部完全暴露在外,而典型现生鳄趴卧式,腹部完全在身下,通常无需担心被攻击。所以陆鳄要有腹甲,为了打斗时保护更易受伤的腹部。这些小型鳄由高度陆栖的祖先进化而来,所以仍然保留了腹甲特征


宽吻凯门鳄,幼崽没有腹甲,成体却有。而真正的凯门鳄,幼崽就已经有腹甲了,成体更是重度骨化(都演化出被捕食者的特性了2333)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09:44:00 +0800 CST  
半水栖息的大型鳄,在陆地上通常腹部着地,背甲抵挡着其他猛兽的袭击。用不着腹甲防护。而在水中,成为主动攻击者的它们更用不着防御




而偏陆栖小型者,蹦跳扭打扑跃繁多。腹侧和下腹暴露在外,背甲已经不足以防御全身。伤害不仅来着其他猛兽,更来自同类。同类的撕咬扭打,绝不会只咬在背脊上(半水栖息鳄则同类战斗一般发生在水里)
现代是,历史上也是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09:45:00 +0800 CST  
侏儒古鳄的腹甲,陆鳄特征




某白垩纪陆栖古鳄




帝鳄也有腹甲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09:50:00 +0800 CST  
5米级的巨鳄死亡翻滚+尾击竖劈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11:09:00 +0800 CST  
真~死亡翻滚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11:25:00 +0800 CST  
12.5米长,头长1.4米的肥身小头普鳄,跟扬子鳄对比,扬子鳄虽然有超小头个体,但是人家的头骨宽啊,能衔接粗大的身体。同头长下扬子鳄头骨几乎无敌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12:25:00 +0800 CST  
问题1
陆地栖息性是非洲侏儒约等于锥吻大于钝吻。文中观测到了锥吻侏儒鳄翻滚,也观测到了非洲侏儒鳄翻滚,却唯独没有钝吻翻滚。why?
非洲侏儒鳄头骨,颅后比例不仅大,而且极其高。这样的头骨可以不翻滚就进食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13:27:00 +0800 CST  
沧龙的死亡翻滚,当然恐龙革命的沧龙脑袋比例也大


楼主 龙爪洪荒  发布于 2019-04-21 15:12:00 +0800 CST  

楼主:龙爪洪荒

字数:3436

发表时间:2019-04-21 06: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1 19:03:07 +0800 CST

评论数:1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