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翻】尼克拉斯·泽特林、安德斯·弗兰克森:二战东线战事分析

度娘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2:00 +0800 CST  
Niklas Zetterling & Anders Frankson (1998): Analyzing
World War II eastern front battles , The Journal of Slavic Military Studies, 11:1,
176-203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3:00 +0800 CST  
随着前苏联档案资料的不断流出,对研究人员而言新的契机已然出现。然而,档案文件的内容也是存在歧义与错误的。另一个问题是以前的文献中很少以档案为基础,在一些未经精准研判的作品当中出现了不少谬误,因此对相关问题必须加以讨论。
本文并非以俄档为素材,而是以德国军事档案为基础,不过可以认为一些战时条件下的档案利用问题在俄档中同样存在。因此一些德档的研究经验可以供俄档研究工作借鉴。
研究人员往往对部队的力量平衡、伤亡、装备损失和推进速度情有独钟。在苏军文献中这些要素被广泛运用,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并未被清晰地定义。乍一看这并不重要,但是仔细分析后就能发现大量的含混性问题,很多谬误也因这些出现在诸多战役中的数据而滋生。通常情况下,误差的幅度可能非常大,以至于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结论变得无关紧要。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3:00 +0800 CST  
人力
军事组织在文件中会使用不同的口径统计人力。这些口径间的差异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这可以从报告人力力量时使用的德方术语中得到阐明。以下术语曾被使用:
Verpflegungsstarke:“口粮力量”,即部队奉命供之以必要物资的人数。因此,它可以包括病号、伤员、战俘、非军事人员和来自其他军事组织的人员。
【译者注:在德军原档中“Verpflegungsstarke”往往还会列出“Pferde”一栏统计马匹。】
Kopfstarke:这是一个少见的术语,但是似乎用来描述和Verpflegungsstarke同样的兵力。
【译者注:在载于NARA T-312 R-1478 号档案中的文件Verpfl.starke Stand:29.9.1943.中,Köpfe(Kopf的复数形式)一栏就表示口粮力量中的人员数,但与Köpfe并列的还有“Pferde”,Kopf一词本身在德语中有“(计数的)个人,人”之意,根据一些德档的表述与单词本身的意思这一概念应该不包括骡马,因此在“人”这一方面二者基本一致,但考虑到马匹的问题,似乎还不能说Kopfstarke完全就能与Verpflegungsstarke划等号】
Iststarke:实际力量,包括单位中的所有人员,除此之外号包括休假与暂时隶属于其他单位的人员,还包括那些被认为在8周内可以归队的伤病员。因此,尽管有其名,但这一兵力类别并未阐明在特定时间内可供该单位调配的实际人数。
Tagesstarke:日常力量【英文Daily strength,但德文的Tag和英文的Daily意思其实并不一致】,这包括所有随时可以供单位调配的人员。临时的附属人员也包括在内。
Gefechtstarke:作战力量是作战类单位里做好战斗准备的人员,如:装甲兵、步兵、战斗工兵、侦察兵。
Kampfstarke:前线力量指在一线的战斗类人员,例如坦克车组、步枪兵、反坦克炮成员等。
【译者注:德军官史英文版对于Tagesstarke的描述有“daily strength”和“strength of front-line units”两种,中文表述中部分人士将“Tagesstarke”称为“前线力量”】
如果有关人力的数字并无明确指出是哪种“力量”,该数字就没有什么意义。红军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类似的定义还不清楚,但问题是根源于军事现实的,苏联参谋人员很可能也遇到了这些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些“力量”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大,1944年6月1日德国东线的“力量”就显露了这种差异。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3:00 +0800 CST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3:00 +0800 CST  
即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其他问题又会出现。在苏方文献中STAVKA的总预备队往往在东线力量对比中被忽视。在官方12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1943年7月1日的东线苏军兵力为6,612,000(含海军),而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对阵德军的11个方面军(从列宁格勒到高加索)共6,065,900人(或许包含海军人员),而STAVKA的总预备队有1,111,000人(含草原方面军),仅就此书中出现的这一例子,很多与以往不同的观点就应出现。甄别哪些单位应该包括在战役参战单位中,哪些单位得继续保持以往的划分不变成了基本性问题。而在德军的进攻被遏制后参加反攻的STAVKA总预备队显然应当被纳入。
问题不仅仅来自预备队。当考察如1944年6月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一类的大型战役时还要注意应当使得对阵双方数据对应的作战区域应当尽可能是吻合的。不幸的是很多文献并未这么处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档案文件时不仅仅要查阅高级别指挥部门的文件,还要查看低级别的。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4:00 +0800 CST  
此外还有不同类型的作战单位带来的问题。对德国而言是武装党卫军和空军战斗单位。而苏军一方是NKVD的部队是否被考虑在内。有时候还涉及游击队是否被考虑在内的问题。NKVD单位在文件中是如何记录的?是单列的,还是包含在他们所属的总部的报告中这一点我们不清楚。而对德方而言武装党卫军是包括在所属指挥部的文件中的,空军似乎也是如此。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苏联经常文献夸大了德国的力量。不幸的是这一恶习并未在近10年之中完全消失。例如梅尔秋霍夫发表于《苏联历史》3/91的论文,他探讨了“巴巴罗萨”行动前夕部队的实力对比,包括前线总比率和分区比率。然而,他关于德国整体实力的数据在几个以下方面被夸大了:
1、他计算了德军统帅部总预备队但未计入相应苏军单位;
2、他过分夸大了德国空军参战部队;
3、计算了战时并未投入的附属单位,如果这些部队算入那么苏军的后续增援部队也应当计入。
前线单位中梅尔秋霍夫列举了一些集团军的数据。举两个例子,梅尔秋霍夫称第三装甲集群有265,000人,实际上只有150,000人。而第二装甲集群他给出了461,680人的数字(含第四集团军的第43军),然而第二装甲集群只有205,000人,而一个3个步兵师的军和集团军群直属部队显然不能解释256,680人的差异。很明显梅尔秋霍夫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兵力对比上给出了错误的信息。
而梅尔秋霍夫在的另一个错误——兵力计算方式上的错误比他的数据错误更应当引起关注。他为苏联西部特别军区总兵力为715,680人,但各集团军的总兵力(第3,第4,第10和第11一部)仅294,408人,显然部署在明斯克的第21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也应当是该军区的一部分,而一些有军区掌握的近边境的预备队并未列入一线集团军之中。而对比中德军预备队(即便是那些仅仅用于占领已夺取区域的保安师也在内)被纳入,相应地也应纳入苏军预备队。这个例子表明不仅仅是STAVKA级的总预备队会带来问题,低层级的预备队同样存在问题。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4:00 +0800 CST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5:00 +0800 CST  
这显然不是这一期间德军完整的伤亡信息。首先,第二集团军8月1日至10日的伤亡数据包含了7月的伤亡,而部分6月21日至30日的伤亡包含在8月21日至31日中。而第二集团军并未被卷入如另外三个集团军那样的灾难之中,因此其报告的问题相对较小。第四集团军在9月14日有补报,增加了4,604人阵亡,13,255人受伤,107,615人失踪。而查阅第三装甲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的类似补报也是必要的。据此,第9集团军又有517人阵亡,1,814人受伤,62,100人失踪,而第三装甲集团军需要在其“巴格拉季昂”行动的统计中加入460人阵亡,2,383人受伤,64,990人失踪。
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它反映了在部队遭受巨大失败时持续性伤亡报告所固有的问题。它还表明需要彻底查阅现有记录,包括战役结束很久之后才形成的文件。不幸的是在国防军损失分部的报告中,延报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集团军的补报送到,它经常被归于到达的时间段而不是实际所属的时间段。通常这些误差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如前文所示,它们在某些战役中可能相当大。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5:00 +0800 CST  
另一方面,战俘的统计是由前线指挥部的情报部门完成的,他们以此来评估敌军的战斗力。东线外军处对俘虏数据也做类似使用。如果这些数字因含大量平民夸大,那么这种评估就毫无意义。
此外,《解密》列出的另外一场战役中的数据也令人生疑。这就是1945年5月6日至11日的布拉格战役。对于此战他说红军损失了1,006门火炮、迫击炮,日均损失达168门。这是1944年与1945年战事中最高的日均损失量,10倍于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这些损失是在敌军已经投降或正在投降时产生的,甚为诡异。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先前战役(特别是柏林战役)中产生的损失被纳入这次战役之内。这是克里沃舍夫的错,还是原始文件中的错,抑或是红军报告方法不完善的结果,目前还不清楚。
另一组离奇的数字是出现在莫斯科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至12月5日)和莫斯科反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至1942年1月7日)的轻武器损失。克里沃舍耶夫称前者损失了250,800件,后者损失了1,093,800件(根据VIZh 1/67号文参战部队反攻一开始有581,609件轻武器,这使得损失率几乎到了200%)。这样,尽管反攻战役只持续了大约一半的时间,小型武器的损失却达四倍。克里沃舍耶夫给出的兵力数据在这两次战役中也有类似的问题。两次战役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防御战役中很多的苏联军队被切断,大量的士兵沦为俘虏。这通常会导致大量装备的损失,而在反攻战役中,伤亡大头是受伤的士兵。因此,可以预见,防御战役期间的日均装备损失要高于反攻战役期间的日均装备损失,但根据克里沃舍耶夫的数字,反攻战役期间的轻武器日均损失是防御战役的十多倍。
在研究火炮损失时也可以发现类似的问题。同样,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溃败之下,防御战役中损失率更大。但是根据克里沃舍耶夫的数据,反攻战役的日均火炮、迫击炮损失达防御战役的7倍。实际上在反攻战役中只有两场数据的火炮、迫击炮损失超过100——布拉格战役(日均168门)和莫斯科反攻战役(393门),而根据克里沃舍耶夫的说法苏军的进攻战役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火炮迫击炮的日均损失压在50门以下。当对紧接着莫斯科反攻战役爆发的比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1942年1月8日至4月20日)时也很有趣,根据《解密》即便时间是莫斯科反攻战役的3倍,而人员伤亡也是达到了2倍,但是轻武器和火炮的损失却明显低很多。【译者注:莫斯科反攻战役克氏数据给出的伤亡为370,955人,火炮、迫击炮损失13,350门,勒热夫-维亚济马为776,889人,火炮、迫击炮7,296门,轻武器305,500件】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6:00 +0800 CST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德军在10月2日至19日的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口袋中缴获了4,378门火炮(不含迫击炮)。比克里沃舍耶夫给的9月30日至12月5日的数据都高546门,而克里沃舍耶夫的数据还包括迫击炮,这使得矛盾更严重。即便对于德国俘虏中包含平民这样的解释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这套说辞显然不适用于此类情形。
考虑到这些情况,克里沃舍耶夫给出的莫斯科防御战役中的的数据难以令人信服。很可能是此次战役的伤亡和装备损失被计入了后续战役,这可能是红军在1941年秋的普遍情况——不能准确地记录损失的结果,正如前文所述,德国人在1944年夏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
在出版的文献中对伤亡和死亡的混淆很常见。但“死亡”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术语。在德国文献中,相关术语里Gefallene是最常见的,指那些在接受专业治疗前失去生命的士兵。这和美国的“kill in action”(KIA)类似,当然,这些受伤的士兵中有一部分人的伤势非常严重,尽管接受了专业治疗,他们还是会死去。这些在德国文献中被归类为Verstorbene,而在美国文献中对应的词是die of wounds。后者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在美军中,因伤死亡的士兵约占死亡士兵总数的17%。在照料伤员方面,美军的水平可能是首屈一指的,而对于德军来说,这一比例可能会略高一些,尤其是在俄国,那里的恶劣天气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德国国防军在“巴巴罗萨”行动(截止苏联在莫斯科郊外的反攻)中阵亡了158,773名士兵(Gefallene),。而同一期间死亡(Tote)总数为188,982人,高出19%,这一事实说明了这一点。1941- 1942年的冬天。德军对战事准备不足,导致阵亡和死亡之间出现了巨大差异,前者86,287后者133,446,相差54%。在整个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31日地面战斗单位死亡的军人中因伤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数的18%。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6:00 +0800 CST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7:00 +0800 CST  
这些数据可以与另外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第一组是国防军损失分部编制的十日报告,报告显示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12月31日期间,德国陆军(包括武装党卫队和空军地面作战部队)的惨重损失。这些记录摘要载于表4: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7:00 +0800 CST  
可以看出,东线的总伤亡人数几乎与表3所列的相同(差别仅为0.13%)。但是,在阵亡、受伤和失踪这三类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表4所列的损失是在战斗结束后立即上报的,而表3所列的伤亡是在1945年初所形成的。从可以看出,表4的东线失踪人数比表3要多。这是因为最初记录为失踪的军人后来发现已死亡,因此列入表3相应类目。部队伤亡总数的差异更大,但这可主要以是由那些不是由于敌人行动而死亡的人来解释。另一种解释是,表3中由于敌人行动而受伤的人包括在空难中受伤的人(这一类目很奇怪,但在文件中确实明确说明了这一点),也包括士兵中毒(例如被烟熏死)。
这两个例子说明,尽管伤亡总人数没有改变,但死亡、受伤和失踪的比例可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什么时候进行的汇总以及关于这些人的实际命运有哪些补充资料被纳入记录。
这个数据对于另一个问题来说也很有趣。它可以用来检验德国野战集团军报告的准确性。表4所列的伤亡人数是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12月31日期间野战集团军向国防军报告的伤亡人数。如上所示,这些报告提供的总伤亡人数数据与表3所示几乎相同。如前所述,死亡人数有所不同,但这可以以统计方式和日期的不同来解释。
如表3所示,在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12月31日期间,军队的死亡总人数为1,652 ,441人。这可以与德军(包括武装党卫军)的损失相比较,根据现有的已故国防军士兵的姓名记录,在1939年9月1日至1944年12月31日期间,共有1750,281人死亡。近10万人的差别完全可以用1941年6月22日之前的损失来解释。因此,可以得出认为,野战集团军提交的损失报告是相对准确的,尽管它们偶尔在报告中出现延报,这可能导致损失数据归入错误的时间段。
明显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在德军由于敌人行动而造成的全部伤亡中,死亡约占22%,而在东线的行动中死亡则占全部伤亡的16%。然而,作者混淆死亡和伤亡似乎是很常见的。这已经出现在最近的两篇俄罗斯期刊论文中。在《军史杂志》No.3/95中M. V.费利莫申称苏军在称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军损失11,444,100人,以此对比8,649,500人的德国数据,据此宣称交换比为1.3:1。苏联的损失与克里沃舍耶夫所列的死亡和失踪数吻合,但不包括受伤。然而,德国人的损失只能通过纳入伤员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费利莫申以不同口径的数据得出的交换比显然是毫无意义的。类似的数据出现在古尔金发表于《新近历史》3/92的论文中。
然而,存在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上述作者所提供的数据与《解密》一书中所提供的数据相一致,在《解密》中所提供的数据更为详细。这书宣称,德军(不含仆从军)死亡2,869,300人,失踪或被俘3,362,400人。此外,还称德军还损失了46.2000名奥地利人、苏台德人和阿尔萨斯人(包括在德军损失报告中)。然而,这些数字虚高的数字,只有算上德国对西方盟军的损失,和在德国无条件投降后投降的士兵才能拼凑出来,这种数字与苏联的损失相比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推测德国的损失数是如何在苏联(或俄罗斯)文献中被扭曲的,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足以认为,这类文献并不是德国伤亡的有效资料。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7:00 +0800 CST  
坦克实力
最主要的坦克数据问题是在维修间内的坦克是否计入了坦克实力数据。库尔斯克战役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这一问题。7月4日晚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报告该部共有451辆战备状态的坦克和突击炮。7天以后的晚上,也就是著名的普罗霍夫卡坦克战前夕,该军报告有294辆可用的坦克和突击炮。虽然这些数字确实正确地反映了部队的即时战斗力,但它们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部队的长期战斗力。此外,得出157辆战斗车辆被击毁的结论也是完全错误的。缺少的信息是损坏但可以修复的坦克数量(由于敌人的行动或机械故障)。7月10日,该军有173辆坦克在维修间里,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各师自己的维修间。几天后,在12日至13日夜间,该军报告有122辆坦克和突击炮可用在4天内修好(另有额外坦克损坏但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修好)。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一期间该军没有收到新补充的坦克。
很明显,大量的坦克在短时间内就会返回战斗单位,这给了这些单位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从而在更长的时间内增加了它们的战斗潜力。这也使得每日坦克实力存在较大波动。此处列举党卫军第二装甲军1943年7月11日至16日战备状态的坦克和突击炮数据: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8:00 +0800 CST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8:00 +0800 CST  
另外一份数据提供了数据1943年8月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期间的数据,这显示了党卫军装甲师在他们的国防军同僚面前有着更好的坦克损失恢复能力。这是基于武装党卫军师的力量在这段期间保持相当稳定,而国防军师的力量则逐渐减弱。然而,这并不是优先补充的结果。同样,缺少维修间里的坦克信息。该结论是基于战备状态坦克的数量得出的,但这可能不严谨。表6给出了3个装甲师的坦克数据,但需要注意只有被评估为3周内可以修好的坦克才出现在下表中待修坦克数据中。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9:00 +0800 CST  
在苏军发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前,党卫军第1装甲师调往意大利,它留下了全部坦克和突击炮并分给了“帝国”师和“骷髅”师,这提供了很多损坏但是随后修好的坦克,这也维持未来的战备坦克数。另外,“帝国”师的一个坦克营在苏军进攻时调回德国换装“黑豹”坦克,该营是在苏军进攻期间到达的。故不能认为武装党卫军在补充方面有优先权。总的来说不能就两日的战备状态坦克数进行比较并以此推断坦克的损失数或补充数。
与兵力统计相同,德军同样用不同口径的数据来战时坦克部队的状况。同样,这个术语是军事现实的产物,在分析战役时必须加以考虑。德军使用了以下术语:
Soll:根据单位的编制和装备表,假定单位保有坦克的数量。
Ist:实际拥有的坦克数量,包括战备状态与在维修间的,有时也称“Bestand”。
Einsatzbereit:战备状态的坦克数。
Instandsetzung:在维修间的坦克。
【译者注:以上术语并非仅仅用于坦克和突击炮,其他类型的装备(如火炮)同样适用。】
注意这些术语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它们都是军事现实中与红军和国防军都有关的问题。虽然这些术语是由德军使用的,但红军可能使用了相当类似的分类,所有研究人员都必须仔细分析才能了解完整的情况。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9:00 +0800 CST  
典型的恶意研究是对不同类别的坦克数量进行对比。这很容易得出前文举例说明的那一类错误结论。这一错误出现在苏联文献对1944年1月坦克力量对比的描述中。相关文献经常称红军在东线有5,357辆坦克,而德军有5400辆。后者数据显然是错误的,实际数据是1849辆坦克和1507辆突击炮。这不是这一数据的唯一问题。德军数据包括了大量的趴在维修间的车辆。而苏军数据仅仅包括战备状态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译者注:原文为assault guns,但是苏军多分类为танков и САУ,故处理为自行火炮】。同样这还不包括STAVKA的预备队。
【译者注:此处参考文献仅列了苏联二战官史,但苏联官史乃至后来的俄罗斯官史都并未详细说明苏军数据的构成。此处作者可能是根据克里沃舍耶夫给出的苏联坦克总保有量(21,100)及相关段落文意自行推断苏军的坦克数量仅仅为战备状态的数量而并未依托列有明细的苏档。而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1941-1945 гг. Кампан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операции в цифрах. В 2 томах.一书给出的1944年1月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总量为12,151辆,其中各方面军5,388辆,总预备队391辆,后方军区及远东地区6,372辆,该书对数据的注解为“Количество неисправных един и цтехники включено в общее ч исло и не оговаривается”,故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似在统计数据之内。作者此处的判断在无苏档明细前应存疑。】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09:00 +0800 CST  
推进速率
推进速率的资料很难在战时档案文件中找到,更多是在战后的分析中。可惜的是大多数文献中的推进速度(一般以“千米/日”给出)并未说明相关数据是如何得出的。这在西方学者中引用的苏方文献中非常常见。
然而,对于如何定义或计算推进速率,似乎没有形成通说。对比不同战役的数据是很重要的。总的来说,推进速率的概念在战术,战役或战略层级上均能被使用。哪种定义或计算方法是最妥当的,可能会随着研究的水平而变化。
在这个问题上,至少有五种主要的含混根源。它们是:
1、距离可以直线测量,也可以沿着小型战斗单位在地面上的所经迂回路线测量;
2、在以突破阶段开始的战役中,形成突破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包括在内,也可以不包括在内;
3、在其他友军单位的掩护下进行的推进可以包括在内,也可以不包括在内;
4、部队的规模必须考虑在内。至少在较小范围内,通常很容易发现侦察单位推进非常迅速的例子,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战役层面,推进速率的计算必须与师级单位或更大单位的运动关联起来;
5、战役的全纵深会影响推进速率。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超过700公里纵深的战役不太可能产生象超过250公里纵深的战役中那样高的推进速率。后勤因素就能左右这一问题。因此如果要比较两次战役的推进速率,战役纵深必须纳入考虑因素之中。
在战役层级,最好是沿着推进主轴测量直线距离。这有利于核对所给数据的准确性。同样也有利于不同战役间的对比。如果一次战役被设计为包含突破和发展两个阶段,那么在计算推进速率时将战役两阶段均考虑在内是不合理的。
在计算推进速率时,在友邻部队掩护下进行的未遇抵抗推进也不宜纳入推进速率的计算中。
如果以上观点可以成立,那么许多关于推进速率的数据都要改变。
即便上述观点不被认可,按照通识观点无论如何很多数据也应当被修正。
鉴于许多错误数字被发布出来,这样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以分析几个东线的战例。一些出版物根据进攻部队抵达的特定位置来提取数据信息。因地图上已经有现有的测绘数据,推进速率也可以据此计算。

楼主 dd1944718  发布于 2020-04-30 10:10:00 +0800 CST  

楼主:dd1944718

字数:10426

发表时间:2020-04-30 18: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1 09:31:04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