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彝族文化]羊的故事

古典精神:万物之间都有联系,并不孤立;复杂的事物可以分解,简单的事物都有根源。贯穿这一切的,是人。人是有精神和智慧的灵物,能在祖先们的指引下,不断去体悟和遵循天地自然之道。
[]
一、缘起:布拖百褶裙之美。
二、原料、工艺、制作、审美。
三、羊毛
四、绵羊
五、羊
[]
下面就试着就自己的理解,倒过来追寻下。但凡做事,必会出错;做得越多,错的越多。但也总比啥也不做的强。再多的知识,也不如使用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重要。啊陋啊来死了,人们照样挖盆挖勺;呗夺呗更归天,人们照样作斋祭祖。“他们的神情坦荡、直率、勇武;他们的眼神,宁静而自然,不予任何人挑衅的感觉”。是的,总是被代表,被定义,无视着并遗忘着。
[]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果小事做不了,肯定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_____吉克克的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0:11:00 +0800 CST  
先说羊吧,山羊和绵羊是进化关系极为遥远的两个物种,习性差异巨大,最实在的是山羊和绵羊不同群,不交配,不会产生后代。
[]
从我个人了解的古籍来说:记载的都指向是绵羊,而且是白色的绵羊。阿黑西尼摩提到“白雾是羊年羊月阳日生”,云雾和绵羊,有着一定的联系。物始纪源中,记载的羊也是绵羊,说的是驯化史。各类彝族经典都大量提到生活中常见羊,用作象征和比喻,其中的基本都是以温柔驯顺的绵羊形态呈现的,关键还有一点,产可纺线的羊毛。
[]
从重视丧葬的习俗上来说,亡人骑大马归祖,前黄牛后绵羊。我是没听说过用水牛和山羊来送葬的。
[]
所以,山羊可以出局了。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2:19:00 +0800 CST  
再说下我老家的真实情况。
小时候跟爷爷去放羊,放的就是绵羊。那时候已经没人愿意纺羊毛布了,毡子都打得少,工具基本都还在,放楼上摞灰。养绵羊是因为还有来收羊毛的。
[]
云南这边更喜欢吃山羊肉,所以现在老家基本没有养绵羊的了,到处都是山羊。但丧事上是必须要用到绵羊的,多远都要找来。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2:33:00 +0800 CST  
西南的绵羊,有非常独特的品种,是中国四个大系羊种(蒙古,藏、哈萨克、云南)之一。
说明西南的古人类在绵羊的驯化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云南的民族并没有那么复杂,本地的缅彝系、壮傣系,和外来的苗瑶系。
壮傣重农耕,缅彝耕牧并重。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2:52:00 +0800 CST  
古彝文的“绵羊”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2:53:00 +0800 CST  
彝文古籍[物始纪源]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2:55:00 +0800 CST  
下面,慢慢补充一些网上的材料。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25:00 +0800 CST  
彝族人与绵羊难以割舍的情缘

来源:中国民族报发布日期:2014-07-18

□ 贾巴尔且 文/图



彝族人给绵羊剪毛前要先给它们“洗澡”。

彝族人认为,人和有肉有皮的动物都是一样有生命的,特别是绵羊,性情温和,深受彝族人喜爱,与彝族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彝族礼仪中,红白喜事只宰杀绵羊,招待客人除宰杀牛外,也以宰杀绵羊作为最高礼节。礼数上,4只绵羊和一头牛的级别是一样大小。羊毛可以制作成披毡、羊毛毯等各式毛纺织品,穿在身上保暖又美观,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曾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看见一群绵羊被围在小河旁,两个中年男子在给绵羊“洗澡”,原来是要准备剪羊毛了。


剪羊毛一年三次,分别在4月、8月和11月。剪羊毛时,等毕摩(彝语音译,即祭师)选择了吉祥如意的日子,牧民就会提前两三天把羊群赶到大水库和有大水的地方,给绵羊“洗澡”,并准备好大剪刀、细绳、手套、箩筐、口袋等器具。然后,再把羊群赶到山坡上去,一边放牧,一边剪收羊毛。一般公羊和大骟羊(骟了睾丸的羊)的毛是不能全部剪完的,颈子和臀部的毛都要留着,而母羊和小羊就从颈子到臀部全部剪完。彝族谚语说:“姑娘不美,戴上首饰就美丽;骟羊不美,臀部留着羊毛就美丽。”

凉山彝族服饰古朴、美观、大方、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该州布拖县、普格县的彝族妇女最喜爱的服装莫过于五颜六色的百褶裙(彝语叫“丹红扎尼”)。它选用最好的绵羊毛制成,前后经过洗羊、剪毛、弹毛、捻线、织布、缝制、染色等十多道技艺流程。耗时至少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丹红扎尼”,一条价格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

彝族人养绵羊一般都在半山上。夏天,为了抵御酷热,村民们采取托养的办法,把羊群赶到高山地区放养。白天把羊群放在山上,晚上把羊群用竹子编制的篱笆墙围在自己的土地上积肥,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可以获得丰收,一举多得。等秋天天气凉爽了,选好日子才把绵羊接回家。当天晚上,富裕的家庭就宰杀小猪,贫困点的人家也会宰杀一只鸡来庆祝。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羊肉自古就深受人们欢迎。而绵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更高,因此吃起来口感更加细腻、鲜香。彝族人吃羊时,习惯把羊肉整成砣砣肉和羊锅汤肉,特别是冬天,吃上一顿绵羊肉和苦荞粑,想想就让人垂涎三尺。

彝族宰杀绵羊也颇为有趣,只能用扭转颈椎让其窒息死亡的方法,然后才用尖刀剥掉羊皮,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羊肉砍成2至3两左右的砣砣肉和更小的肉。如果不按规定动作宰杀,据说羊群就会逐步死亡或不能发展壮大。

待客宰羊时,羊板子(羊前脚骨或扇骨上的整块肉)是不能砍掉的,必须留起赠送给客人。一般客人也不会将它拿回家中,都会当场或半路上分给亲戚朋友,拿回家就会不好意思,这是彝族人的礼仪。

羊群中的领头羊很重要。家里来什么贵客,主人家都宁愿在其他地方找羊宰杀,也不宰杀自家的领头羊。有人到家里来买绵羊,要牵羊走的时候,主人家会扯掉一小撮羊毛撒在羊圈里面。据说,这样才会留下被牵走的羊的魂魄,才会使羊群日益壮大。
彝族人认为用羊角绕了好几圈的绵羊做法事,可以驱魔辟邪,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或保家里平安。而婚丧嫁娶一般也都只用绵羊,而不用山羊。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27:00 +0800 CST  
李子诚 楚雄师范学院
摘要:彝族是个崇羊的民族,羊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羊是美好、善良、吉祥、财富、公正的象征,民间的许多风俗习惯都渗透着羊文化。
关键词:彝族,习俗,羊文化
彝族是个崇羊的民族,自古以来,羊在彝族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地位,羊是彝族先民重要的衣食来源,彝族人民不仅衣食需要它,而且在彝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彝族民间的许多生活风俗习惯都渗透着羊文化。
一、彝族羊习俗
(一)食俗中的羊
彝族人民由于自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羊汤锅、烤全羊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佳肴。
1、羊汤锅。羊汤锅的做法是将宰杀后肥羊的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块,放在一锅煮,煮的时候除了放盐,不再放任何佐料,当食用的时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羊汤锅已经成为楚雄彝族美食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每年的火把节,楚雄专门有一条羊汤锅街,生意十分火爆。
2、烤全羊。烤全羊要选肥壮的羯羊,屠宰后浇沸水用刀刮毛,刮洗干净后,剖除其肠肚等,然后装佐料花椒、草果、辣椒等薄。置炭火之上翻转烘烤,约4—5小时后,全羊皮黄肉熟,香味扑鼻,动箸开餐。彝族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都有羊汤锅、烤羊肉,客主围在一起吃着羊肉,喝着自家酿的小灶酒,真是安逸。
彝族吃羊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羊肝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
(二)服饰中的羊
彝族服饰丰富多姿,形制各异,服饰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但以羊皮、羊毛为原料制成的衣、褂、毡则更具民族传统和特色。
1、羊皮褂。羊皮褂是彝族的典型服饰,彝族穿羊皮褂的习俗流传千古至今仍未改变。彝族大多居住山区,由于天气寒冷,无论男女一年四季都习惯在上衣外穿一件羊皮褂。羊皮褂以毛长、色黑为贵。羊皮褂必须有四只脚和一条羊尾保留完好,否则便失去价值。这张完整天然的羊皮,羊尾垂于衣后,一直影响着彝族千百年来服饰的演变和发展。
2、羊毛披毡。小凉山和滇东北彝族不仅穿羊皮褂,而且还披一种羊毛披毡。今天,彝族撒尼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擀毡工艺,他们采用天然纯白色的羊毛为擀制披毡的原料,运用古老简单的工具,制成具有柔软、舒适、防潮、防湿、经久耐用等特点的披毡。
3、羊角纹。彝族服饰图案千姿百态,羊角纹、太阳纹是其传统纹样。彝族大多以羊角作为羊的代表,羊角可以祈福辟邪,并且是财富的象征,象征财源不断,繁荣昌盛,楚雄彝族把羊角纹绣在服饰上起点缀、装饰的作用。同时,楚雄彝族服饰上经常能见到“卐”字纹样,“卐” 字纹多以挑花纹样出现,主要绣在围腰、肚兜、飘带等部位。
(三)婚丧中的羊
彝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畜牧以牧羊为主。羊与彝族生活密切相关,在彝人的生活中,如待客、婚事、丧葬中都需要羊。
1、娶妻羊。武定彝族婚俗,男家要给女家送去一只“娶妻羊”,羊越肥大说明越讲排场,婚宴必备羊肉,羊胛子必须献敬給尊贵的长老们吃。
2、羊送亡灵。古彝文经上说:二只羊可以送走一个祖先亡灵。彝族认为人死灵魂在,故死者火化后要进行灵魂招亡仪式,羊为死者灵魂引路。羊在彝族观念里,能够替死者赎身,为死者灵魂导航,让死者在羊的保护下获得安宁平静。
3、丧事赠羊。彝族丧葬中有宰杀羊牲的习俗,丧事中赠羊,牟定腊湾、姚安新民彝族叫“阿刺麻戴”,老人死,孝子必须请毕摩为亡灵教路,教路仪式有献牲、教阴路、制作祖灵牌等程序。剥羊牲皮时,头、蹄留在皮上,送还羊主人带回家。
(四)节日、体育竟技、舞蹈中的羊
1、过羊年。牟定腊湾、姚安新民一带的彝族有过羊年的习俗,过羊年的时间与春节一致,每到除夕晚上,人们会在羊圈旁贴春联,敬香、烧纸、放鞭炮,并给羊吃用小米、荞麦、包谷等粮食加工而成的年饭。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带着酒肉等食品,带上羊喜欢吃的盐和一些树叶,到羊圈旁与羊一同进餐。
2、斗羊。彝族有悠久的“斗羊”竟技史。其风俗可以追溯至唐代。《全唐文》中的《进巂州斗羊表》便载:“臣闻勇士冠鸡,武夫戴鹃,推群举类,获此斗羊。”彝族的斗羊风俗,如今作为“火把节”中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热闹异常,这也为彝族的羊文化习俗增加了新的内容与亮点。
3、羊皮鼓舞。羊皮鼓舞是一种传统的彝族民间祭祀舞蹈。一般在农历腊月、正月、二月以及特定的节日、祭祀日举行。以村为单位每年要在本村土主庙举行一次羊皮鼓舞活动,舞蹈一般由5~8人同跳,跳羊皮鼓舞时,领舞人带领若干徒弟,身穿法衣,手执羊皮鼓,边敲、边跳、边舞、边唱,娱人娱神,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平安。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33:00 +0800 CST  
二、彝族羊文化涵义
(一)羊具有象征吉祥的文化意义
羊作为吉祥的象征,已渗透到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彝族老人去世,儿女杀羊祭祀,是希望给家人带来吉祥幸福,使家人事事如意,六畜兴旺,逢凶化吉。
(二)羊具有象征财富和人丁兴旺的文化意义
羊是财富和人丁兴旺的象征。清光绪四川《越西厅志》卷十八《风俗》里 说: “罗罗(彝族白称)以畜羊、牛、马之多寡论家 之贫富”。在远古以物换物、以物交物的时代,彝族先民曾用“羊”替代“货币”,彝族人视羊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或者说人丁繁荣的标志。古彝文经书上也写有“四只羊换一条牛,二只羊 可送走一个祖先亡魂, 一只羊可换十个的荞饭……”彝族谚语有: “羊是发展的财富,儿子是发展的氏族”; “人类不怕败亡,只要有女人;家庭不怕贫穷,只要有羊子”之说。并且认为羊越多财富就越多,财富越多人口就会越兴旺发达。由于羊是财富的代名词,所以在彝族百姓家中要招待客人的时候,如果是尊贵的客人的话,就会宰“羊”来招待,也是对客人的尊敬的表现。
(三)羊具有象征公平正义的文化意义
“羊”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尧帝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这被认为是獬豸的来源。獬豸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其原型是羊:“獬豸,一角之羊也。”其形状如羊,额上一角,双目有神;其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有学者研究指出,法制起源于远古羌族、彝族等游牧部落。
参考文献:
1.普珍. 中华羊俗概览[J] .民俗研究,, 1997,(3)
2.李世康. 羊与彝族社会关系[J] . 思想战线, 1999,(4)
作者简介:李子诚(1968—),男,彝族,云南姚安人,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35:00 +0800 CST  
云南弥渡县多祜村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正月都要选定一个吉祥的日子,为羊过节,多祜彝族人把这个日子称为“羊节”。

哪一天过羊节,要以一年里羊只发展得多的那家牧民请年老的毕摩(彝族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测定日子后确定。显然,羊只发展得多的这一户牧民也就成了这一年过羊节的“首领”。

羊节这一天,寨子里的养羊户天蒙蒙亮便开始着手筹备给羊过节。牧民备足所需的节日物品,穿上盛妆,披上羊皮褂,在“首领”的带领下,把寨子里各家各户的羊群赶到“首领”选定的一块水草丰美的平地。接着“首领”将窝棚里装碗筷的篾篮供在有水源的地方。这种篾器本地人称之为雌竹篮。牧民们将自身所带的茶、水果、腊肉、白酒、大米,就地取一碗清水、一把绿草放入雌竹篮摆供。烧三柱清香,三刀黄纸,三跪九拜。羊节的序幕拉开了。

接着,开始进行“领生”, “首领”从所备节日物品中选一只最大的公鸡,将鸡嘴、鸡脚用清水洗干净,然后面对雌竹篮拜三拜,当场杀鸡,将血滴于雌竹篮的盖子上,拨几撮公鸡尾巴、翅膀上的羽毛粘于篮盖。

火塘上的软米饭煮好了。鸡肉、腊肉煮熟了。这时,“首领”带领十二人,用米饭各捏一只羊表示各代表一个月份。按岁数或辈份,以十二月份为大羊,以此类定。然后,鸡头、鸡尾、鸡脚、鸡翅、杂碎装一碗,腊肉装一碗,菜装一碗,十二只米饭羊以逐月小到大整齐供于雌竹篮内。烧清香十二柱,黄纸十二份。“首领”对着雌竹篮撕开鸡头,剥开鸡腿,反复看鸡卦。随着“吉时到!”一声吼,牧民们立即跪于“首领”身后讨吉利,吉利辞如“来年羊只大发展,多如树叶数不清”等等。

正午十二点整,羊节进入高潮。牧民们将木槽置于用木桩交叉钉立的木架上。接着开始燃放鞭炮,向羊群们恭贺道喜。牧民们将大把大把的食盐放于槽内,然后 “咩咩”地呼唤被鞭炮惊散了的羊群。很快,黑压压的一片羊群将牧民们包围,羊只你争我夺抢吃食盐。“咩……咩……”羊的欢快声划破原野。往常牧羊人在驱赶羊群时,牧羊人免不了因为羊不听使唤而追着鞭打。而这一天,牧人们一反常态,不顾羊群踩痛自己的双脚,不断地喂撒食盐,让羊好好的美餐一顿。任其自由抢食、追逐、玩耍。

在多祜彝家山寨里,羊节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罗在未成大业前是个牧羊娃,他数有神异,在百姓中声望越来越高,白王欲加害于他。于是,白王遣人交给细奴罗一千只公羊,第二年让细奴罗交出两千只羊,否则,要处死细奴罗。在一个手持鹅毛扇的美髯公的帮助下,细奴罗把公羊放进竹山,让它们自己找配偶,自然繁殖。第二年,在白王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白王来点羊子。细奴罗来到山顶上,摘片树叶贴在嘴唇上一吹,成千上万的羊子“呼呼”地从竹林跑出来。

白王看着密密麻麻的羊群,他苦笑数声,想要借机除掉细奴罗的阴谋也随着那几声笑破产了。细奴罗统治南诏国之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把这个日子定为羊节。

多祜彝族居住在高寒山区,这里有广阔的牧场,寨子里绝大多数人家都养羊,有的人家养羊百十只。多祜彝族和羊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如待客、婚事、丧葬中都需要用羊。在他们的生活中,拥有许多的羊群是富有的标志。因此,寨子里的人们对羊十分爱护。

羊节结束了,摆在面前的便是来年“首领”之位的争夺。能否续任“首领”宝座,将由羊只的发展来定夺,因而牧民们会更加格外关照和爱护自己的羊。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39:00 +0800 CST  
剽羊节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
剽羊节
6月23日
云南鹤庆西山区

彝族的剽羊节

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羊的麻绳,使羊落进火堆,谁就是英雄,得绵羊一只为奖。落进火堆中的绵羊由节日主持人烤熟之后,又拿出悬于松树离地一尺之处,全体到会者手持短刀一把,冲向烤羊,争剐羊肉。剐完之后,人们把羊肉入各人带来的食品统统交给主持人,由他分给众人。大家围着火堆进餐,待酒饱饭足之后,全体起立手拉手围火堆边歌边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

节日那天当地群众都上山打猎,将所猎获野味丢进火中烤熟,饮酒野餐,歌舞娱乐。如有远方来客参加节日活动,主人一定要"剽羊"款待客人。"剽羊"时,主人把羊牵到客人面前,问客人是否喜欢。然后,数人紧执羊尾稳住羊身,一人用粗棒向羊头猛击三下,羊立刻倒毙视为吉祥。然后主人用利刀快速"剽羊",剥皮割肉。吃饭前,主人必须在火塘中烧羊肝给客人吃,表示尊敬。吃饭时,主妇时刻都在注视客人饭碗里的饭,不等吃完即给添上

剽羊节的起源

传说西山区有个99岁的打猎能手猎妈,为铲除恶魔,把羊悬挂在松杆顶端,率村民日夜练习箭法。村民们练就了本领,最后把魔鬼除掉了。后人举行种种活动纪念猎妈为民除害的功绩,由此而演变为节日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43:00 +0800 CST  
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兴镇,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到了每年的元宵节、火把节,这里的彝族人都要跳起激昂的舞蹈,并通过这样的仪式与天地间达成沟通,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在景谷正兴镇的通达村,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美丽故事:董颇和里苏是一对相恋的天神,他们在元宵节的那天偷偷来到人间,装扮成两个牧羊人,赶着几十头黑山羊来到这里的彝族寨子。这对装扮成的牧羊的男女一边牧羊一边用山歌相互呼应,他们高亢而又柔和的牧歌投响在山谷之间,同时,在他们的竹篓里,也装满了对人们的祝福。于是,每逢元宵节、火把节等节日,正兴通达村的彝家人都要跳起绵羊舞,以纪念这对将幸福带到人间的天神。

“笛子一吹山歌飞,芦笙一响脚杆痒,”纯朴动情,火热感人的歌舞,是彝家人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朴实感人、热烈粗犷的舞姿,使每一个旁观者禁不住手舞足蹈,跃跃欲试踏起步来。

跳绵羊舞时,扮成绵羊的彝族小伙,身披用麻布制成的“羊皮”,顶着“羊头”,在两位稍年长的“羊倌”的带领下,在村前的空场上列成阵势,“羊倌”开始念念有词地赶羊,不一会儿,在激昂的锣鼓声中,“羊儿”奔跑舞动起来。

“绵羊”们似乎很不听话,时而四处乱跑,时而相互争斗,让“羊倌”大费周张,他们左拢右赶,好不容易才将“羊”驯服,而他们栩栩如生,风趣幽默的表演为在场的人们带来了欢乐。

绵羊舞,这种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自娱性集体舞蹈,记述了彝家历史,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憎之情。歌舞的发展与历史纵横交错地联系在一起,古今相续,成为生活在这里的彝家人的感情寄托和精神伴侣。

在空场上表演完之后,“羊倌”就要赶着“羊群”,走家串户地去收取“嘬嘴粑粑”。“嘬嘴粑粑”是当地彝家人用糯米与红米合成做的一种包馅粑粑,主人会将粑粑放在窗台或是松树枝上,等着“绵羊”的到来。

“羊群”到了每家每户,都要为主人表演绵羊舞,跳完后,就对着主人作揖行礼,而主人也欣然拿出“嘬嘴粑粑”敬献给“羊倌”,于是,兴高采烈的“羊群”又边歌边舞地到下一家去了。据说,主人家的粑粑越甜越大,他所能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越美。

这一天,随着“山羊”的到来,欢笑声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山寨里响起, 让人们忘却了劳作的辛苦,生活的烦恼,在铿锵的鼓点中,欢快的舞步里,舞出的是彝家人对明年的丰收和幸福的希冀。

千百年来,彝家的喜怒哀乐大都通过这样的歌舞来表达,细细品味这些源于生活,形式质朴的舞蹈,就如同品尝陈年美酒余味无穷,带给人们说不尽的愉悦。(图文由景谷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49:00 +0800 CST  
遗落在普洱深山的彝族原始巫舞

2015-04-03 15:48:47.0

据说在普洱境内的很多彝族寨子至今还举行这种活动,但是程序上简化了很多。我们在民乐二道河观看了一场弯棍舞表演,据周正良说,他们的表演除了不到人家去“撵鬼”,其余的都和从前的跳法一般无二。每年过年时,当年的属相是什么村子里就要扎用竹篾编一个什么样的头,由“朵西”抬着在大年初二这天领着四个披蓑衣、戴棕帽的男子,抬着用收割时用来打荞和豆子的弯棍,挨家挨户地去跳弯棍神,这种跳法也是要用弯棍在各家门前敲打,朵西要念些驱邪扫恶,保平安丰收的话。但弯棍这种工具在跳神撵鬼后不必销毁,而且只在各家的院子跳,不能进家。据说弯棍是收获用的工具,跳弯棍神的目的,一是为了驱邪,二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用弯棍敲打的意思是警告各路神,要他们好好保佑村寨各户人畜安康,谷物丰收,否则就用弯棍打他们,让他们不得安宁。现在民乐大村的群众都会跳周老先生教他们的舞步,有的村民还和周老先生一起代表景谷彝族到县城去参加县庆的演出。只是在舞台上,周老先生给跳神舞取了一个个纯艺术的名字——羊皮鼓舞、弯棍舞。



他说:“现在我们不搞迷信了,村里早已不跳神了,但我们还要跳自己民族的舞。”由古老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成的彝族民间舞蹈,除了“羊皮鼓舞”、“弯棍舞”外,还有些地方保留着的“山羊舞”。来到通达村大平掌寨,我们才知道在景谷县旅游宣传册上介绍的“山羊舞”前身实际上是“绵羊舞”,因为做绵羊的道具太复杂,所以大家改用山羊头做道具,所以现在连着名字也改了。“绵羊舞”也源于原始巫舞。关于此舞的来历,在通达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董颇和里苏是一对相恋的天神,他们在元宵节的那天偷偷来到人间,装扮成牧羊人夫妇,赶着一群绵羊来到彝族山寨,正逢这里一条恶魔变的巨蟒危害乡里,巨蟒吞食牛羊,毁坏庄稼,民不聊生。绵羊本是蟒蛇的克星,董颇和里苏扬鞭驱羊,与恶蟒相斗,赶走了恶蟒,还给人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这对恩人和威慑邪恶,通达村的彝家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用竹扎起绵羊,在本村寨里挨家挨户地跳绵羊舞驱邪撵鬼,祈求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古老的巫舞变成了现代娱乐的表演是时代的必然,而在这些民间舞蹈中所保存下来的古朴风格,仍然能为我们那些古老文化见证。(来源:云南中旅)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3:55:00 +0800 CST  
羊与彝族社会的关系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02:00 +0800 CST  
四川凉山彝族古代养羊考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04:00 +0800 CST  
凉山彝族传统羊文化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10:00 +0800 CST  
凉山彝族漆器中的羊文化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14:00 +0800 CST  
彝族撒尼服饰中的羊文化表现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16:00 +0800 CST  
羊皮褂一











楼主 阿细古古  发布于 2016-12-14 04:22:00 +0800 CST  

楼主:阿细古古

字数:12026

发表时间:2016-12-14 08: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09 10:07:10 +0800 CST

评论数:5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