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军尚武』中国空军国产歼击机发展历程






镇楼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46:00 +0800 CST  
歼-5歼击机
歼-5是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仿制的原苏联的米格-17φ型喷气式战斗机,是中国第一款量产的喷气式飞机。1955年初开始试制, 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中0101”首次试飞。当时歼-5被称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称歼-5。自1956年9月投入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到2000年所有歼-5已经退出现役。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47:00 +0800 CST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垂尾后缘是方向舵。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可弹射。系统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机上装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具,有两具照相枪。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49:00 +0800 CST  
衍生型号
歼-5甲: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测绘仿制苏联的样机,在歼-5基础上开发的夜间型歼击机。1964年11月11日首飞,同月30日定型。共生产了124架。
歼教-5:是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双座喷气教练机,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生产。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49:00 +0800 CST  
歼-6歼击机
1958年3月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米格-19L有限全天候截击型战斗机,代号“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当时东风102被空军命名为59式歼击机。由于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因质量问题并未装备部队使用。东风102仅造出33架。后仿制米格-19S成功,于1962年正式列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一6战斗机的仿制成功,说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试制比较复杂的航空产品的全套技术,具备了独立自主制造飞机的能力。歼-6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航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的国产喷气飞机。生产了近4000架,还出口至朝鲜、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歼-6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亦可执行对地支援任务。歼-6于1986年停产,2010年6月12日退出空军编制序列。在近40年的服役时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2:00 +0800 CST  
歼-6采用密封座舱,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机载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3:00 +0800 CST  
衍生型号
歼-6甲
代号“东风103”,仿米格-19P全天候战斗机。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霹雳-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4:00 +0800 CST  
歼-6I
于1966年研制成功,为高空截击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由沈阳飞机厂研制。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4:00 +0800 CST  
歼-6II
歼-6II是歼-6I进一步发展的昼间高空截击型,用以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歼-6II首次在歼-6上加装可调激波锥,改善高速条件下的进气效率并减小阻力;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增加8个辅助进气门;在机头左下方增加1门23毫米航炮。1969年,沈阳飞机厂开始改进研制歼-6II。当年3月25日,歼-6II首次试飞成功。该机仅生产2架,至1980年退役。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5:00 +0800 CST  
歼-6III
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5:00 +0800 CST  
歼-6IIIG
沈飞针对歼-6III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设计型号。1974年5月开始研制,1975年8月1日首飞成功。仅生产2架原型机。后歼-6IIIG的编号赋予按照该型号标准进行改进的歼-6III飞机。歼-6IIIG前机身长度比歼-6III增加375毫米;航炮配置不变,但增加翼尖导弹挂架,可以挂装霹雳-2号导弹;采用零高度低速度火箭弹射座椅。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5:00 +0800 CST  
歼-6IV
歼-6IV是沈阳飞机厂1970年开始设计的夜间截击型。1970年9月首飞,1971~1974年共生产7架。歼-6IV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捕获面积增大;机头延长,按照歼-6甲的模式布置分体式雷达;拆除机身航炮,仅保留两门翼根航炮;机翼采用歼-6III的机翼。从改进特点看,歼-6IV主要针对目标是夜间高空侦察机。但从产量和新歼-6甲的出现看,歼-6IV并未令空军满意。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6:00 +0800 CST  
歼侦-6
歼侦-6 属于战术侦察机,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沈飞改装出的第一批中低空昼夜侦察型歼侦-6于1967年7月并装备部队。根据部队要求,沈飞继续改装歼侦-6高空昼间侦察型。该型机1971年4月2日完成首飞,后装备部队。1975年,歼侦-6高/中低空两用侦察型试飞成功并装备部队。1976年1月,沈飞按照指示开始研制全新的歼侦-6,而不是利用歼-6机体作改装。新的歼侦-6机体结构、系统设备原则上采用两用侦察型方案。1976年12月歼侦-6设计定型。歼侦-6保留歼-6的基本设计,但在机腹下增加侦察设备舱(凸出机身外),以安装航空侦察相机;2门翼根航炮保留,但拆除机身左下那门航炮。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7:00 +0800 CST  
歼教-6
歼教-6是歼-6系列的双座教练型。1967年沈飞投入试制工作。1970年11月6日首飞成功。1973年11月,歼教-6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至1986年停产,总产量634架。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7:00 +0800 CST  
BW-1:BW-1,即“变稳1号”。中国第一代变稳机,歼教-6用于科研试飞的重要改型。1980年代,大陆航空工业开始涉足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领域。变稳机是电传飞控系统的重要检验手段之一。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7:00 +0800 CST  
弹射试验机
1970年前后,歼教-6弹射试验机开始研制,至1973年11月定型,主要用于弹射救生系统空中弹射试验。在服役过程中,歼教-6高速弹射试验机完成了多种弹射救生系统的鉴定试飞,为国产弹射救生系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2:58:00 +0800 CST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3:00:00 +0800 CST  
衍生型号
歼7I型(歼-7A)
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基本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由于工艺问题,成飞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3:01:00 +0800 CST  
歼7II型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更重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3:02:00 +0800 CST  
歼-7IIH型(歼-7H/歼-7HH)
歼-7IIH型是为了装备霹雳8型导弹而改进设计的,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后来又改称歼-7H型。该机还首次加装箔条/热焰弹投放器。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环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楼主 共和国开路先锋  发布于 2015-08-01 13:03:00 +0800 CST  

楼主:共和国开路先锋

字数:10586

发表时间:2015-08-01 20: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4 19:04:08 +0800 CST

评论数:1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