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韵学角度看海陆腔客家方言声调源流(作者:鄉里有郎)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岭外三州语》中对客家话的评价是:“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察其语柢,出于冠带,不杂陆梁鄙倍之词,足以斥攻者褊心之言,则和齐民族所有事”。然而客家母语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传承方式就只是世代口口相传,读音似乎毫无规律,好像谈不上什么来源依据,即使想更深层次了解方言问题,却又似乎无从入手。事实上方言所涉及的问题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学术知识,本文尝试从那些比较专业的语言学、音韵学的知识中,挑选一些最为基础的理论,从方言声调开始入手,尽量追求以通俗化的叙述方式,由浅入深逐步揭示方言所蕴含的音韵原理。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4:00 +0800 CST  
一、海陆腔客家方言的声调

陆河方言属于海陆腔客家话,除海丰、陆丰、陆河地区外,普宁、揭西等与海陆丰客家地区接壤的部分乡镇,其客家话也因为语音上的特点常被归类为海陆腔范围,这是方言研究上按音韵对应来划分的结果,海陆腔客家话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四声七调(不含变调),与梅州、兴宁、惠州、粤西等四声六调的客家话存在区别,“四声”指的是古汉语传承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汉语的汉字读音在声母上分清浊,宋代以后浊音清化,在调类上转变为阴阳声调的对立,我们知道北方话为基础的普通话现在只有平声分阴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不分阴阳,入声则完全丧失了(入声分流到平、上、去声),实际上是三声四调,与此相反,客家话入声则有很完整的传承和保留。为使大家更方便理解声调,就海陆腔陆河方言四声七调的汉字读音举例如下: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4:00 +0800 CST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5:00 +0800 CST  
注:按《广韵》 《集韵》反切及客家话读音规律,括号[ ]内为国际音标,1-8数字表示声调,4阳上声调空缺。
① 铎tok8 [thok8],也可以用“落”字的l声母用t替换后,拼读得出“铎”字读音。
② 敕chit7 [t∫hit7], 也可以用“职”字的zh声母用ch替换后,拼读得出“敕”字读音。
陆河方言有zh/ch/sh声母,可以和i很好的结合,普通话的 zh/ch/sh与i结合很困难的,实际两者的音位不同,在实验语音学中也用不同的音标来表达,但为力求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我们暂时忽略这些细节。

七调与六调的区别,是去声是否具有阴阳声调,按人口量来讲大部分地区客家话是六调的居多,也有连入声也不分阴阳声调的客家话,比如江西石城话为五个声调,这仅是一两个声调的差别,却是方言类别划分的重要依据,也反映出各次方言有所不同的传承演变路线。
客家话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汉语方言源自于古汉语,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关系,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传承演变方式,逐渐形成多种方言。从汉代杨雄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就已经有方言分化了,方言与官话是相对而言的,当某地区方言作为官方用语时,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调整,使其更方便于书面化,城头变幻大王旗,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官方语言。现在的普通话并不能算是一种方言,严格来讲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方言百分百和普通话一样,普通话是按照北方方言的语音规律,通过人工整理而成的,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公共语。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5:00 +0800 CST  
二、与中古四声的传承关系

古汉语的汉字读音清浊对立,分清辅音和浊辅音,古代没有现在这种拼音字母,声母韵母是用汉字来表达的,汉字读音从中古后期到近代的声调演变形式,与原来的清浊音声母有很重要的对应关系。“四声”的传承演变方式,海陆腔除了去声区分阴阳声调外,基本规律与大多数客家话是大同小异的。下列为《广韵》声母:

全清、次清声母:帮非滂敷端透精清心知彻庄初生章昌书见溪晓影
次浊声母:明微(泥娘)疑云以来日
全浊声母:並奉定从邪澄崇船禅群匣

1、平声

在客家话中,全清、次清声母的文字读阴平,全浊声母的文字读阳平,多数方言包括普通话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确定阴平、阳平声调的,其来源和原理也是一样,但次浊声母在客家话中的表现是分流到两个声调的。比如方言中“毛”字,鱼子鳞的“鳞”字,我们读阴平,“矛”字,化肥磷粉的“磷”字,我们读阳平,从统计来看,次浊声母平声在方言中多数是读阳平的,读阴平占少数,但我们不能忽略了这个规律,否则无法去解释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同为次浊声母(来母)的鸡笼、鸭笼、炭笼的“笼”为何读阴平,而灯笼的“笼”读阳平。普通话也是有分流到两个声调的现象,比如妈、拎、眯、猫字等读阴平,原理是一样的,但两者并不同步。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6:00 +0800 CST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8:00 +0800 CST  
下列是海陆腔客家话平声按照清浊区分阴阳声调的部分例字:

全清、次清平声,读阴平:风丰东通公空宗充翁帮江俾知支欺医希非归威....
次浊平声,读阴平:笼毛鳞拿溜....
次浊平声,读阳平:笼蒙农龙戎明隆庞宜移离儿黎疑厘余炉如鱼模奴吾于....
全浊平声,读阳平:蓬同穷丛洪鳙皮期奇词辞锤危垂逵谁其慈时祈肥除渠....

实际上在方言口语中也有个别情况没有按照上述形式的,比如“猫”,我们读为阴去声调,平声大体上是比较规律性,在我们方言中读为阴平的文字中,除了继承古汉语原有的清声母平声,和部分次浊声母平声之外,还叠加了一部分来自于古浊上声的。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8:00 +0800 CST  
2、上声

如果按照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均以清浊音分为阴阳声调的话,则应该有八个调,但客家话上声不分阴阳,其原因应为大部分浊音上声字转为阴平调了,称为“浊上归阴平”,这是绝大多数客家话都具备的共同特征,我们现在方言中读上声的文字基本上是全清、次清声母上声,和部分次浊声母上声,只有极少数全浊声母上声字,会归附在清音上声读音中,这就无法形成完整的阳上声调系列,欠缺阴阳对立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是七个声调,而没有四声八调的原因了。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9:00 +0800 CST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29:00 +0800 CST  
全清、次清上声,读上声:董桶孔肿讲比彼椅纸几旨鬼水喜匪许普补土赌古苦祖取虎矮稳版简遣醒选隐罕晓火哑影感惨肯枕沈品....等等。

如果把中古汉语看作一个原点的话,假设在某个时间段开始分化演变,在全浊声母上声的演变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客家话和北方话、普通话是分道扬镳、各走一方的演变路线,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了,在某个意义上来讲,本来同为古汉语的一家人,在这个时间段,是否可以看作这两者从此就分家了呢?还是说,这两者早就不在一起,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才会有截然不同的演变路线?客家迁徙史是否与这个分化时间段有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以后继续探讨的。在语言学方言研究上,“浊上归阴平”这个规律也是判断一个方言是否属于客家话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样,“浊上归去”是属于官话、北方话的重要特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而且板上钉钉无法造假的事实存在着,我们见过很多关于研究客家迁徙史的文章,引证诸多史料、地方志、甚至于族谱,但能结合语言学并同研究的却不多。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0:00 +0800 CST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0:00 +0800 CST  
全浊声母上声的文字,用客家话读为阴平读音,用普通话读是去声,例如:

旱、坐 、社、被 、舅、旱、爸、蚌、坐、稻、技、浩、近、鳝、簿(账簿)、稚、柱、婢、稚(雉鸡)、重(重轻)、丈(姑丈)、淡(咸淡)、动(毋晓动)、苎(苎子粄)、在....等等。

按照《广韵》 《集韵》记录为全浊声母上声的文字,在北方话中读为去声,普通话也是按照这个规律:

是旱捍焊限件上巨叙似巳祀市氏項奉動棒丈像社道趙抱善蟮混盾腎盡賄罪亥駭陛柱父爸簿跪舵辮範受厚纪巨蚌竖被技舐兕祸笨盾稻浩皓部杜肚在第断妇荡逛后後伴盪....等等。

古次浊声母上声文字,在官话、北方话中是全部归为上声的,普通话这一部分的声调确定也秉承了这个规律,客家话中的表现是分流到两个声调的,一部分留在上声,一部分在阴平读音中,经粗略统计读阴平占多数,下列例字均原属次浊声母上声的文字,客家话分为两类声调。

(1)、读阴平:马买尾暖有酉懒岭领咬里礼满免晚乃奶美冷猛仰语你铝...等
(2)、读上声:米舞武女柳引眼远老脑雅瓦...等

按照上面的规律我们可以解释方言中相对应的声调问题,比如第一人称“我”字,陆河方言按照文读ngo1,是阴平声调,口语自称有ngai3上声(俗写为崖、亻厓)和ngoi1阴平两种口音,这不同声调的原因,就是原属古次浊声母(疑母)上声的文字,分流到上声和阴平两个声调中去了。同一个“我”字,在陆河方言(包括文读)就三种读音了,普通话wo3、闽南话ua或gua、广州话ngo3都源自同一个“我”字吗?如果要解开这个疑问,就必须结合声母韵母的历史演变规律来解释了。(原因是源自歌部文字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和各方言有所不同的演变途径,声母韵母的演变原理比声调复杂得多)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1:00 +0800 CST  
大家可能留意到上面全浊上声的部分例字,有些在方言中是有两种读音的: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2:00 +0800 CST  
注:⑴ 毋m2,否定词,客家广府闽南同源,“毋”或“无”的韵母弱化/鼻音化结果,“唔”为新造字,典籍无考。
⑵ 在(毋在),读音coi1阴平,陆河方言中多为表达已去世、已“过身”含义,也有些地区表达为不在、没有了的含义。
⑶ 苎子粄,读音chu1阴平,方言读音同“柱子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读阴平这一组,是倾向于口语化的词汇,方言交流日常用语的读音,称为“白读”,读阳去这一组的读音,是倾向于按照文字的书面读音,称为“文读”,文白读是相比较而言的,在方言中融合了没有绝对界线,白话文和文言文也是这样类似的道理。我们上面讲过全浊声母上声的文字,在客家方言中是“浊上归阴平”,读为阴平声调,与官话、北方话普通话走不同路线了,然而我们千百年来还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祖祖辈辈长期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官话”,依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某个时间段,那些包含着官话特征“浊上归去”的折合音,以文读的形式,进入到方言中,与我们原本的方言口语重叠在一起并沉淀下来,这样就在方言中出现文白读了。其他方言比如闽南语、吴语等也一样存在文白读,文白读可以看作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读音,而且融为一体无法割裂了,删除其中任何一种读音,都会造成剩下的部分不够完整、不成体系了。上面部分例字的文白读,是以不同声调来区别的,另外也有很多文字是以声母或韵母来区别的,比如长命、算命,读miang6阳去,革命、命令,读min6阳去,文白读的区别是韵母不同。

方言所对应的文字,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身”性,唯有了解其规律才能挖掘出来,比如说我们讲碗“汤”净来,这个“汤”方言含义是冲洗、过一下水,动作上似乎还要摇晃一下再把水倒掉,掌握读音演变规律,我们才更有机会寻找到准确的对应文字“荡”,荡《唐韵》徒朗切《集韵》待朗切《说文》涤器也。《广韵》涤荡,摇动貌。常见俗写“猜过”coi1,对应的文字就是“罪过”,“毛潘毛阵”、“鬼招潘”就是无伴无阵、鬼招伴,写毛伴毛阵也可以,荡、罪、伴,都以“浊上归阴平”的形式在我们的方言中存在着,这样的例子好多,亟待我们去挖掘研究。

注:(冇,典籍无考。毛,古通作无,《佩觿集》河朔谓无**。《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太子贤曰:案《衍集》作无,今俗语犹然者,岂古语亦通乎。当读如模。)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3:00 +0800 CST  
3、去声

海陆腔客家话去声分阴阳,方言的阴去声调源自古全清、次清声母去声,阳去声调在源自古全浊声母去声的基础上,再叠加了包含着官话特征“浊上归去”文读折合音,次浊是分流到两个声调。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3:00 +0800 CST  
下列是海陆腔客家话去声按照清浊区分阴阳调的部分例字:
全清、次清去声,读阴去:冻兔痛贡宋向闭暗圣敬壮钢霸怕驾半判惯骗粪寸爱碎退....
次浊去声读阴去:慕暮务露问骂妹面(面毛)
次浊去声读阳去:味梦位路利运二义遇裕硬命麺认念染浪亮旺夜傲耀练乱类饿虑....
全浊去声,读阳去:洞渡共巷鼻示队匮盛候净定郑状射谢座贺号效召暴换患便健恨....
文读(浊上)读阳去: 是焊限件叙似市氏項奉道趙善腎盡賄罪亥駭父跪舵範受厚祸....

通过统计对比,古次浊去声在海陆腔客家话中读为阴去声调的占少数。方言中也有少数的例子是去声读为上声的,例如:片较校臂頓胃....等,海陆腔去声分阴阳是比较独特的,梅州、兴宁、惠州等多数地区客家话,和北方话、普通话方式同样,去声是不论清浊合并为一个声调的,合并声调的弊端是同音字会大幅度增加。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4:00 +0800 CST  
4、入声

从隋代《切韵》以来到宋代《集韵》 ,历代的韵书是明确记录有入声的,但元代《中原音韵》出现入声并入平、上、去声,美其名曰“入派三声”,即入声消失了,读为平、上、去声调,入声大概在什么时候消失的? 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音韵》中是这样的观点:“韵书到了元代,又有了一种“曲韵”。曲韵的韵书是为了北曲的需要。曲是与口语关系最为密切的,必须完全依照当时口语的语音系统。元泰定元年1324年,周德清著《中原音韵》,这是韵书的重大改革....14世纪的大都音平声已分阴阳,入声已经消失了,古入声字都归入平声、上声、去声”。(普通话划分方式与《中原音韵》 有点区别)也就是说古入声在北方话中到了元代以后就没有了,这是一个逐渐消失的过程,消失的大概时间段是根据历史文献来推断的。

古入声在北方话中是没有了,但在南方的闽南、客家、广府、吴语等方言中存在,客家话的古入声保留的相当完整,-p、 -t 、-k三个入声韵尾传承得很好,入声的阴阳声调划分方式与平、去声差不多,古全清、次清入声归阴入,古全浊入声归阳入,古次浊入声同样是分流到两个声调,而且阴入仍然占少数, 结合上面三个声调来看,海陆腔中是倾向于将次浊当作浊音来处理的。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5:00 +0800 CST  
下列是海陆腔客家话入声按照清浊区分阴阳调的部分例字:

全清、次清入声,读阴入:福腹竹哭速屋足笔必八发瞎恶约百格客索北德刻色则国职急吸....
次浊入声,读阴入:木目六禄肉栗劣诺脉额虐....
次浊入声,读阳入:岳密蜜月立辱没墨末翼律物灭篾热烈越纳钠莫落略弱逆勒力叶业入....
全浊入声,读阳入:服伏独毒族学食实术勃佛伐绝滑活夺白席籍薄石获十习及集踏杂合特....

实际在方言口语中会出现小部分阴阳声调误读,但情况不算严重,下列是按海陆腔陆河话读音-p、 -t 、-k三个入声韵尾的部分例字:
(1)-p入声:(-p是闭口韵深摄、咸摄,即-m尾韵母的入声,闭口韵-m尾韵母海陆腔同样保留得很完整,北方话也早就消失了)

-ap: 甲、鸭、法、塔、插、答、杂
-iap: 叶、业、聂、协、猎、劫
-ip: 及、习、急、集、十、入、汁
-ep: 涩、

(2)-t入声:(-t是臻摄-n韵尾的入声,曾摄客家话收-n尾,入声收-t,与广府方言不同)

-at: 瞎、杀、八、滑、舌
-ot: 劣、刷、割、脱、渴
-et: 黑、北、克、勒、贼
-it:笔、力、击、直、食
-ut: 骨、忽、勃、卒、出
-iet: 结、血、
-iut: 屈
-uat: 刮、活、阔
-uet: 国、域、或

(3)-k入声:(-k是通、江、宕、梗摄,即-nɡ/ŋ韵尾的入声)

-ak:石、白、麦、客、隔
-ok:博、莫、各、索、恶
-uk: 木、谷、独、族、屋
-iak:壁、锡、额、迹、逆
-iok:约、弱、药、略、脚
-iuk: 菊、畜、肉、曲、玉
-uok:握、郭、

海陆腔客家话有个别丢失入声的例子,比如亿/億、忆/憶,会误读成去声“意”音。这或许是按照文字直接读声旁的结果,也有个别非入声字会误读成入声的情况,比如“几多、几时”,会讲成“吉多、吉时”,是属于连读变音问题,总体来讲入声保留情况是相当完整的。赣语、吴语也是有入声的但并不完整,越往北消失得越严重。

入声是急促、一发即收的一种声调,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 “入声短促急收藏”是很到位的表述,入声对于母语是南方方言的人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在音韵学课程中,北方的学生要学习掌握入声却是有点痛苦的过程,实际上在专业领域之外,大众对入声的了解还是太过于缺乏,以至于可以在某些电视台看到普通话朗诵比赛,往往还挑选了押入声韵的唐诗宋词,完了主持人还煞有介事地点评“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乖乖!这没多少人知道是一个笑话,知道的却又笑不出来。
方言就是一个地区的语言,方言从来一直是跟随者社会发展而演变着,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一边淘汰旧的、不适用的内容,一边随着社会进程产生和接受新的内容,无论是语音系统还是词汇构成,一直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的,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会产生很大的差别。方言往往都保留着多个时代的语音和词汇,通俗点讲就像我们陆河人的“层子粄”,上古音层次、中古音层次、文读层次、白读层次、古汉语词汇、现代词汇,还有借用学习其他方言的词汇、包括新的媒体、网络语言等等,层层叠叠构成方言的全部内容,所以也就形成了方言的复杂性。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5:00 +0800 CST  
本文从平声到入声依次叙述了海陆腔客家话“四声”传承演变的形式,也可以看到其中清晰的规律,方言口语的声调也基本上是按上述形式来确定的。千百年来方言脱离了书面化联系和系统性的教育,面对方言母语日益流失的当今社会 ,如何科学性地引导大众对方言的了解,或许是保护和传承方言母语的方法之一。


鄉里有郎
2017年7月24日


参考文献:
《大宋重修广韵》宋,陈彭年、丘雍等篇修
《集韵》宋,丁度等修定
《章太炎全集》2014版,章太炎
《汉语音韵讲义》1981版,丁声树、李荣
《汉语音韵》2013版,王力
《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温昌衍《江西石城话属客家方言无疑》

楼主 谯国客家  发布于 2017-08-16 14:36:00 +0800 CST  

楼主:谯国客家

字数:6789

发表时间:2017-08-16 22: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7 08:48:22 +0800 CST

评论数:1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