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作鉴赏

黯淡下去,消逝在一片暮霭之中了。 
结拍“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两 
句,收转抒情。随风飘散没入江中的云彩,不但形象 
地显示了当日的情人倏然而逝、飘然而没、杳然无踪 
的情景,而且令人想见其轻灵缥缈的身姿风貌。雨过 
后粘着地面的柳絮,则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感情的牢 
固胶着,还将那欲摆脱而不能的苦恼与纷乱心情也和 
盘托出。这两个比喻,都不属那种即景取譬、自然天 
成的类型。而是刻意搜求、力求创新的结果。但由于 
它们生动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读来便只觉其沉 
厚有力,而不感到它的雕琢刻画之迹。“情似雨馀粘 
地絮”,是词眼,全词所抒写的,正是这种执着胶固、 
无法解脱的痴顽之情。 
此词纯用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 
凝重风格。整首词于排偶中,仍具动荡的笔墨,凝重 
之外而兼流丽风姿。 
《白雨斋词话》评此词云:“美成词有似拙实工 
春,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 
粘地絮。“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臂, 
别饶姿态,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 
以这段话评价此词的工巧深沉和灵活轻捷,应该是精 
当的。 

夜飞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 
良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 
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 
探风前津鼓, 
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 
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 
人语渐无闻, 
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 
遗钿不见, 
兔葵燕麦, 
向斜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 
欷歔酹酒, 
极望天西。 

这首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 
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 
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 
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 
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 
点、时间。时间是在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 
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 
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 
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 
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 
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 
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 
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 
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 
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 
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 
“烛泪” 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 
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 
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 
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 
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 
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 
“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 
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 
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 
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 
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 
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 
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 
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 
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 
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 
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 
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 
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 
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 
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 
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 
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 
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在结 
构上的细微用心,在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 
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 
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 
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 
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 
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 
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在晚上和天晓 
时候;重游则在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 
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 
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 
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 
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 
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 
绝,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 
酹酒,极望天西。”说在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 
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 
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 
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 
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花犯 
梅花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 
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 
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 
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 
相逢似有恨, 
依依愁悴。 
吟望久, 
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 
人正在、 
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 
一枝潇洒, 
黄昏斜照水。 

此词以饱含感情的笔触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借 
咏梅抒发了作者在宦迹无常、漂泊不定中所产生的落 
寞情怀。 
“起笔“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 
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 
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 
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这里,作者 
没有具体点明梅花的颜色,略过了花色,只写与粉墙 
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夺目来显示色之明丽。至于其 
花色之为红为白,抑或为翠绿,这在作者是个人的认 
知,不必拘泥。下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 
佳丽”三句,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所独具的高出于凡 
花俗艳的格调。它之照眼,并不靠粉施朱,以嫣红姹 
紫来炫人眼目,而是丽质天成,自然光艳,别有其吸 
引人视线的风神韵味。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补 
充,但在其间穿插了“依然旧风味”一句,就使前、 
后五句所写的既是现时景物又带有旧时色彩,在抚今 
中渗入了思昔的成分,从而二字领起,在时间上与前 
六句明白划界。“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两句是 
对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与花共醉的 
情事;“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两句是对 
去年之花的追念,更爱去年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景象。 
这里写的是:梅花为积雪覆盖,一望皓白,形色难 
辨,而暗香仍阵阵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过片领以“今年”二字,与上片后四句开头的 
“去年”二字相对应。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写眼前所 
见的梅花。如此以来上片“粉墙低”以下六句是写梅 
花的形态与风韵;下片“今年对花”以下五句则是写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梅花的情态和愁恨;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到梅 
花之凋落。如此以来“对花最匆匆”句就有两重含 
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既叹自身去留匆匆,即将 
远行,又叹梅花开落匆匆。芳景难驻。“相逢似有恨, 
依依愁悴”两句,则是以我观物,移情于景,化作者 
的愁恨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无知无情的寒梅写得似 
若有知、有情。末尾一个“悴”字已预示花之将 
落,紧接着承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二 
句,则进一步写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飘零身世。 
接着“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 
里”两句,纯从空际落想。上句写梅,但所写的是眼 
前还不存在的事物,是由眼前飞坠的花瓣驰思于青绿 
脆圆的梅子;下句写人,但所写的是将出现另一时空 
之内的人,是预计梅子荐新之时,人已远离去年孤 
倚、今年相逢之地,而正在江上的扁舟之中,就这 
样,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笔,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 
了明之思,词境再出新意。结拍“但梦想、一枝潇 
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词 
人在花开之时,对花之地,把词思在时间上跳到梅子 
已熟时,在空间上跳到空江烟浪里,再从彼时、彼地 
又跳回花开时、花开地。 
此词以多变的结构和纡徐反复和笔调,把自我的 
身世之感融入对梅花各个时期和方面的描绘。在今日、 
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旅地展开情思。这种跳跃变换、 
空灵流转。浑化无迹的词笔与词思,确乎令人赞叹不 
已。 

长相思慢 
周邦彦 
夜色澄明, 
天街如水, 
风力微冷帘旌。 
幽期再偶, 
坐久相看, 
才喜欲叹还惊, 
醉眼重醒。 
映雕阑修竹, 
共数流萤。 
细语轻轻。 
尽银台、挂蜡潜听。 
自初识伊来, 
便惜妖娆, 
艳质美盼柔情。 
桃溪换世, 
鸾驭凌空, 
有愿须成。 
游丝荡絮, 
任轻狂、 
相逐荦萦。 
但连环不解, 
流水长东, 
难负深盟。 

这首《长相思慢》是一首长调慢词,融抒情叙事 
为一体,娓娓诉说了一个看似寻常但并不寻常的爱情 
故事。周邦彦后作品代表着柳永之后长调慢词的新成 
就。 
上片描写恋人重逢的情境:入夜,一天月色空 
明。京城,满街月光如水。庭院里,窗户前,习习晚 
风,微送凉意。写夜渐渐已深,点相会渐渐已久。两 
人相思酷深,一旦重逢,此刻纵有万语千言,也欲说 
未说,唯有对坐相看而已。相看已久,知无他故,这 
时“才喜欲叹还惊”。“才喜”,是写自己见到情人后 
攫住心灵的那番喜悦。“欲叹”,写出几乎同时不禁要 
叹息出声的反应,叹的是重逢居然如愿以偿。欲叹实 
未及叹,紧接着还惊,又写出攫住心灵的一番惊异。 
“惊”的是此情此境,这一句生动真切地刻画出患难 
余生之人相逢时乍喜还悲的心理。这里词人以简炼的 
笔触勾勒出情人重逢之际似梦还真,惊喜交加的精微 
心理感受,包孕极富。相思之深,相逢之难,皆在言 
外得之。词人在无比的惊喜中陶醉了。许久,才从沉 
醉中醒过来。扶疏的翠竹,掩映着精美的栏干,两人 
相坐其间,一道数着夏夜里的点点流萤。两人悄声细 
语,情话绵绵,一任那银盘上的蜡烛悄悄来听。蜡烛 
有心,竟至为之热泪涔涔。 
下片全为词人的独白,把情境引向高远。词人倾 
诉说,自从初次认识你以来,我就热爱着你的美好。 
如何美好?“艳质、美盼、柔情”。艳质,是称道心 
上人整个人之美,她的神彩风韵。词人的《拜星月 
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可做最佳注脚。美盼,称道她双目之美,所谓“美目 
盼兮”(《诗·卫风·硕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 
是向描写她的内美过渡。柔情,便称其性情之温柔善 
良。《拜星月慢》“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可做美 
盼、柔情的诠释。“桃溪”三句话,使你脱离风尘, 
我俩结为夫妇,这一愿望终将成功。“桃溪换世”,借 
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与两位仙女相爱成婚,还家 
子孙已历七世的传说。宋词中,以桃溪措指代妓女 
居所,用刘阮仙心恋爱喻说与妓女相爱,原是习见的 
手法。“鸾驭凌空”,借用萧史、弄玉结为夫妇、乘凤 
凰飞去的传说,表示了结成夫妇、争取自由美好生活 
的共同理想。“游丝”三句,接着勉励情人说,任那 
些轻狂的公子哥儿来追逐纠缠吧!言外之意是:你今 
虽身处风尘,无法拒绝应酬他们,可是你心有专属, 
我相信你。结尾三句祝愿两人之间的恩爱,将如玉环 
相扣不解,将如江河东流之水永无穷时,桃溪换世、 
鸾驭凌空的心愿终将实现。前说“有愿须成”,此说 
“难负深盟”,遥相呼应,收束得厚重有余。 
这首词,并不铺叙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而是 
精心选取其中最富表现力的一节加以渲染。上片抓住 
典型细节,铺叙重逢情境;上片用男主人公独白的方 
式,直接抒发诚挚真情。全词基调明朗健康,境界高 
远,体现了作者“救风尘”的理想。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 
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类影两愁人。 

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周邦彦的这首 
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廉纤小雨 
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廉纤,是叠韵连 
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此句暗用韩愈《晚 
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小雨洒遍池塘,“细 
点看萍面”。本来,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故称萍 
面。现在,词人看那雨中池塘,则是万千雨点,点破 
了萍面。看细雨点打在萍面上,分明暗示出点开萍 
面,又自有一番含蕴。尤其下一“看”字,恰好体出 
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那雨点打 
破萍面,也点点打在愁人的心头上。“一双燕子守朱 
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雨,连绵不断,故一双 
燕子守住朱门不飞。燕子不飞,其苦闷情状可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楼主:红颜醉

字数:81401

发表时间:2006-03-06 07: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6 11:39:50 +0800 CST

评论数:5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