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作鉴赏

唯有天知。 

此词写作者离开客居五年的荆州时同当地一位相 
好的女子分别时的情景,离愁别绪婉然眼前。 
开篇即从首途前夕饯宴之后写起。词中虽未明写 
“都门帐饮”之事,但从下文“酒醒”字见出。在一 
个枫叶飘零的秋晚,抒情主人公就要离开这客居之地 
而归去,面对山川迢遥,不免情怀凄然。前三句的情 
景、意念及“楚客”、“将归”等字面,都有意无意从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 
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段 
虚拟送别的文字能增强联想,烘托气氛。紧接着就写 
其在苍茫暮色中之闻见:“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 
半规凉月,人影参差。”这里,依稀可辨的一行人 
影,是尚未远去的前来送别的人们,可知其中有一个 
“她”在,于是“人影参差”四字写景中就寓有无限 
依依不舍之情。这哀怨的、未安栖或失群的雁的鸣 
声,与残缺成半的凉月,又成为羁情和离思的象征。 
“酒醒后”到上片煞拍,与前数句时间上有一个 
跳跃而情景暗换,写独处一室清夜梦回所闻见,大致 
相当于柳词“今宵酒醒何处”一节内容。词主人公醒 
来,眼前残烛摇曳,帘幕随见舒卷;清晰的捣衣声驱 
散残梦,梦想中的“她。忽从“我”身边消逝,不 
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凤蜡”字面出于《南史》, 
史载王僧绰少时与兄弟聚会,采蜡烛泪为凤凰;“泪 
花”指蜡泪,诗词多以象征离愁《(杜牧《赠别》: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金泥”指 
帘幕上的烫金;“绮罗香”指女子衣裙上的香气。这 
几句典辞华美,通过环境的富艳反衬人物心境,形出 
更强烈的孤寂感。“酒醒后”三句先写出刚醒来一刹 
那的怔忡神态,“ 砧杵韵高”四句继写清醒后的感觉 
与心情,用笔细微入妙。“绮罗香减”继“残梦”二 
字吐出,便不只实写与女方的诀别,而兼暗示中宵梦 
想,笔致空灵。“牵起馀悲”四字回应篇首“惨将 
归”,又唤起下片追忆,贯彻篇终,有千钧之力。 
过片叙昨晚饯别分襟时彼此种种不堪,属用倒叙 
手法写追忆之情事。“亭皋(水边平地)分襟地,难 
拚处”为一层,言临别已觉难以割舍;“偏是掩面牵 
衣”进一层,写对方呜咽掩泣更使人难堪;“何况怨 
怀长结,重见无期”,再进一层,说明这是诀别,后 
会难期;“想寄恨书中”四句,以一“想”字领起, 
写别后相思愁恨之深,分从双方著笔。“寄恨书中, 
银钩空满”,说自己纵然是“恨墨”写至“盈笺”,也 
写之不尽。“断肠声里,玉筯还垂”,说别时她为我 
“ 断肠声里唱《阳关》”,流泪想念?至今未止。而 
想象对方情状,更是反映自己对彼相思之深。“空”、 
“ 还”二字勾勒着意。这种暗密的相思之情,“多少 
暗愁密意,唯有天知”,一发痴迷沉痛之感慨。 
这首词化实为虚,将离情别苦写得回味无穷。用 
笔密致,典朴,拙丽,相得益彰。 

隔浦莲近拍 
中山县圃姑射 
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 
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 
金丸落,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 
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 
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 
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 
依然身在江表。 

此词作于词人任溧水县县令期间。词中写初夏的 
一个清晨词人信步庭园所见景色。全词用笔纵横交错, 
富于变化,富于空间感。《片玉集》强焕序云:周词 
“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谓此“为知言。” 
词的上阕写盛夏的景色,作者勾勒出中山县圃姑 
射亭的轮廓以及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令人留连忘返 
的避暑胜地:碧色的翠竹和幽静蜿蜒的小径,给人清 
凉舒适的感觉;成熟的水里,郁郁葱葱的岸草,喧闹 
的蛙声,这些夏日里才有的典型事物被集中在一起来 
表现田园生活,别有一番情趣。“池蛙”,仿佛令人闻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到了骤雨前那种湿润的、带着泥土芳香的气味。作 
者下笔十分巧妙,他用“新篁”、“翠葆”这类精美 
的词藻替代了普通的字眼,给人留下了新奇的印象。 
其写景的方法充分施展了他对色调运用的才华。作者 
采用绿色作为主要的基调,然后再用暖色加以点缀, 
又让读者交错地使用视觉和听觉,大大增强了对景色 
的主体感受。词一开头,一片翠绿映入读者的眼帘, 
接着,又交替出现了“金丸”、“浓翠”等色彩斑斓的 
词,令人目不暇接。“夏果收新脆”中一个“脆”字, 
概括了对丰硕果实的赞叹,“金丸落,惊飞鸟”则套 
用了李白《少年子》中的诗句“金丸落飞鸟”。随后, 
又描摹了池蛙的喧闹声,用字选词,锤炼精工。 
下阕的前三句写词人居住的临水小院。作者用“浮 
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来点出小亭的所在,既写了 
水,又写了亭,水、亭相映,美不胜收。“帘花檐 
影”,有的本子作“檐花帘影”。此处并非实指,“帘 
花檐影”只不过用来代指他居住的小屋,作者将“浮 
萍”、“帘花”、“檐影”搅混在一起,就是要用它们构 
成一幅具有朦胧美的水中图画。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是词人当时生活 
的写实。从写景到写人,笔锋转得十分自然,“困卧” 
二字正与“水亭小”相呼应,字面上似乎是从客观环 
境着眼,然而从全词看,此处恰好是作者情绪的转折 
点。下三句,则着重刻画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周邦 
彦是钱塘人,此处的吴山当借指他的家乡。作者从 
“卧”字起笔,因屏风上的画图而梦游故乡,一直写 
到梦醒后的惆怅,一气呵成,有起有落,曲折宛转。 
此词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写景精工,模写物态 
清新自然。词中所写“新篁”、“曲径”、“夏果”、“飞 
鸟”、“岸草”、“蛙声”、“池沼”、“水亭”、“浮萍”等 
物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态鲜明,声色俱佳, 
是一幅生机盎然,清晰优美的初夏风景图。词之上片 
移步换景,富于变化,画面设计精巧,自然完美;下 
片气势顿起,活画出人物的活动与心境,抒发了词人 
的乡思之情和身世之慨;整首词先抑后扬,耐人寻 
味。 

齐天乐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 
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 
呜蛩劝织, 
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裀, 
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 
露营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 
故人相望处, 
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 
长安乱叶, 
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 
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 
但愁斜照敛。 

此词乃作者在金陵秋日怀念荆州故人之作。全词 
既缅怀荆、汴故人,又发抒迟暮悲慨。包涵着深沉的 
人生意蕴。全幅词境,时空囊括了暮年与少年,江宁 
与荆、汴。词中先写绿芜凋尽台城路,接着导入云窗 
静掩,继写悲秋之感。念旧之意,由此引发遥想荆 
汴,最后写出眼前西敛之斜照,抒写迟暮之悲。整首 
词沉郁苍凉,笔力不凡。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清陈廷焯 
《云韶集》评此词说得好:“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 
“沉郁苍凉,太白‘西风残照’后有嗣音矣。”台城 
原是东晋、南朝台省与宫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宁,此 
指江宁。“绿芜凋尽”,亦犹其《浪淘沙》词之“霜凋 
岸草”,一片深秋景象。“殊乡又逢秋晚”,点出双重 
悲意,殊乡可悲,秋晚更可悲。起笔二句,造境富于 
远神,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以下直至歇 
拍八句四韵,皆从“秋晚”二字生发,层层拖出时序 
变迁之感。“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蛩即蟋蟀。其呜声似劝人机织,故又名促织。“暮雨 
生寒”,从肤觉感受写。“鸣蛩劝织”,从听觉感受写, 
二句对偶,倍增其感。此是从自然一面写秋感。“深 
阁时闻裁剪”,则从人事一面写秋感,语意略同于杜 
甫《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人家裁剪新衣,正暗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喻客子无衣之感也。裁剪之声与上句鸣蛩促织之音紧 
紧衔接,足见词人锐感灵心,心细若发。 
“云窗静掩。”“静掩”二字,极写幽居独处之寂 
寞感。此句单句叶韵,又正是承上启下之句。以上所 
写绿芜凋尽、暮雨鸣蛩、深阁裁剪,皆云窗之外境。 
以下所写,则是云窗之内境。词境由外而内,遂层层 
转深。“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裀者夹褥,簟者竹 
席。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下一重字、顿 
字,点出对节候更替之锐感。二句对偶,亦倍增其 
感。用“叹”字领之,直写出不胜惆怅之情。前代诗 
人常用夏秋之交小小生活用具之收藏,如团扇花簟之 
类,寓写人情疏远乃至世态炎凉之深深悲感。此二句 
实亦暗带出此种悲感。“顿疏”二字,下得沉重,但 
又一笔带过。其内心悲慨之流露,又是若隐若现,若 
有若无。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纵然夏日所 
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 
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二句典出《晋书· 
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 
读书。”以綀代练,是因此句第二字须用平声。词人 
当然不必囊萤照读,此是托寓自己不忘旧情,语甚含 
婉,意则坚执,隐然有修吾初服之意。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换 
头三句,追怀荆州之故人。荆江指荆州(今湖北江 
陵),词人三十七岁前曾客居于此数年(王国维《清 
真先生遗事》), 与当地友人交谊自深。离别久矣, 
想故人遥遥望我,离情别绪无限。怀想荆州故人,不 
言自己怀想,却言故人相望,用翻进一层笔法,情致 
尤深。从歇拍綀囊露萤之细小物象,忽转出荆州故人 
相望之迢远境界,又足见笔力之巨,转换自如。两片 
起头,境界同样远大。“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 
诗情宛转。”三句再转,怀念汴京之故人,笔法同于 
上三句。词人二三十岁时居汴京多年,与汴京友人交 
谊亦深。前二句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秋 
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云 
“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 
古人亦不为我用。”真是知甘苦之言。以长安代汴京, 
宋词习见。词人遥想汴京正当清秋,故人追怀往事, 
不免念及昔年汴京之秋结伴同游,或行吟水畔,或登 
高能赋,我诗情之宛转,深得故人知赏,然而今日故 
人追忆,终是一场空幻。悬想虚摹之笔,几于出神入 
化。接下来,“凭高眺远”一句,笔法同于上片“云 
窗静掩”,以上两层悬想,是登高望远之所思。以下 
种种情景,为登高望远之现境。词人登高眺远,一如 
故人相望,皆沓不可见也。无可奈何,唯有求得一 
醉,借酒消愁。“正玉液新。蟹螯初荐。”,漉酒竹器, 
此用作动词,训漉。杜荀鹤断句诗“新酒竹议事,后 
一“好”字用法相同。蟹螯即指螃蟹。下句语出 
《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 
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此二 
句意谓正当美酒新漉、螃蟹登市的时节,我借酒浇 
愁,一醉方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上句自比 
山翁,典亦出《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 
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下句用“但 
愁”二字陡转,“愁”字尤为重笔。纵然酩酊大醉, 
但仍无计逃愁。忽见夕阳西沉,词人此心,顿时沉入 
无穷迟暮之悲。“但愁斜照敛”,是词情发展的必然结 
穴,包孕最为深刻。与起笔“绿芜凋尽台城路”遥相 
映照,极富于启示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 
语,有真知灼见,评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 
逢秋晚’,伤岁暮出。结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 
敛’,几于爱惜寸阴,日暮之悲,更觉馀于言外。” 
此词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晚秋之愁, 
又深沉地表现了其岁暮之悲。其间隐含着多量的人生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感慨。全词精致细密,蕴藉深婉,沉郁苍凉,别具一 
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美成《齐天乐》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伤岁暮也。结 
云“醉倒山翁,便愁斜照敛。’几于爱惜寸阴,日暮 
之悲,更觉余于言外。”这段话,对于赏析此词是有 
参考价值的。 

醉桃源 
周邦彦 
冬衣初染远山青, 
双丝云雁绫。 
夜寒袖湿欲成冰, 
都缘珠零。 
情黯黯,闷腾腾, 
身如秋后蝇。 
若教随马逐郎行, 
不辞多少程。 

这首小令,写一个妇女相思情深的衷怀。首句 
写衣服的新和美。“冬衣初染”,表明这衣服是新的。 
“远山青”是说衣服的颜色如远山的青色。旧说“赵 
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乃晴明远山之色也”。又可 
见这“远山青”色是很美的。 
次句着重写衣上的花纹。“双丝”,言此衣质地精 
致;“云雁”指衣上花纹。这种精心描绘妇女衣饰的 
手法,在温庭筠词里很常见,如“凤凰相对盘金缕” 
(《菩萨蛮》),说衣上的花纹是一对用金线绣成的凤 
凰;“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菩萨蛮》),这金 
雁虽可解释成筝柱或首饰,但也可解释成衣服上绣着 
一双金碧辉煌的雁;至于“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菩萨蛮》),更把这“襦”(短袄)的美写得无 
以复加了。从温词的“凤凰相对”、“金雁一双”、“双 
双金鹧鸪”来看,无不寓有物则成双、人则孤凄的内 
涵。这里周邦彦用的是“云雁”字样,但雁从来不单 
飞。所不同的是,温词寓意易现,周词寓意颇深,须 
婉曲才达。 
接着“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两句,写 
伊人在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温了一大片,都要结成冰 
了,原来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从这两句的语气 
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觉到“袖湿欲成冰”的。 
“清黯黯,闷腾腾”,过片紧承上阕写人的哀伤、 
凄苦。下面说这位心情愁苦闷闷不乐的人此时是“身 
如秋后蝇”。这个比喻,十分奇特,而由来颇久。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记:“或问张元一曰:“苏(味 
道)、王(方庆)孰贤?”答曰:“苏九月得霜鹰,王 
十月被冻蝇”..得霜鹰俊捷,被冻蝇顽怯。”入诗 
有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语笑,痴如 
遇寒蝇”、欧阳修《病告中怀子华原父》之“而今痴 
钝若寒蝇”,及以后陆游《杭湖夜归》之“今似窗间 
十月蝇”等,但运用入词,宋人似仅见于此”“秋 
后”,天气冷了,最怕冷的蝇,此时软绵绵、懒洋洋, 
动都不想动,勉强扑到窗前有阳光的地方,也茫然痴 
呆,似乎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可是这个比喻的 
特具精彩,还得和下两句联起来看:“若教随马逐郎 
行,不辞多少程。”两句活用“蝇附骥尾以致千里” 
的典故。惟愿方才的“情黯黯,闷腾腾”,一扫而 
去, 惟愿“随马逐郎行”。身如秋后蝇”,妙在语似 
平铺,而含意深婉。这五个字,是“情黯黯。闷腾 
腾”的形象描绘,给人以“静”感,同时又是开启下 
文的钥匙,因句突现,这时的“蝇”如附奔马,完全 
给人以“动”感了。 
这首小词,上片平淡无奇,但下片奇句突现,则 
词意“纡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尽致”(陈廷焯评 
周词语)”此词可证明代谭元春所证:“必一句之灵能 
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题简远堂 
诗》)。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 
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 
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此词是写当时上层社会的冶游生活和男女之情。 
全词准确地捕捉住破橙、调笙、絮语几个最富典型性 
的细节,在寻常琐事中寄寓深情,创造出意态缠绵的 
词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 
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入情境。“刀”为削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 
品。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焉得并州快 
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吴盐如花 
皎白雪”),“并刀”、“吴盐”借作诗语,点出其物之 
精,便不寻常。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 
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二句造形俱美,而对偶天 
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 
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 
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蕴含 
十分丰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望便知。这对于 
下片下一番慰留情事,已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破” 
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先交待闺 
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 
烟)等华艳字面,夹在上下比较淡永清新的词句中, 
显得分外温馨动人。“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 
香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接 
着写对坐听她吹笙。写吹“笙”却并无对乐曲的描 
述,甚至连吹也没有写到,只写到“调笙”而已。此 
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相 
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 
为愉悦男方而奏,不说自明,故此中乐,亦乐在音乐 
之外。 
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 
“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 
事。“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虽未明点,但从 
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为何问从“向谁行 
宿”的问话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挽留的意思全用 
“ 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城上已三更”、“马 
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偏偏 
不道“休去”,表情语,分寸掌握极好。这几句不仅 
妙在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 
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 
照。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在不言之 
中。词结在“问”上,亦即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 
味尤长。恰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 
‘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 
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 
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词不表现相会时的喜悦,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对 
话来体现爱恋的温暖,其中“马滑霜浓”四字,曾为 
后世称道,被认为体现了“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的 
特点。全词纯以清丽的语言进行白描,读来浅显清新 
而又含蓄、典雅。 

望江南 
周邦彦 
游妓散, 
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 
密云衔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 
春晚未成蹊。 
墙外见花寻路转, 
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 

这首词起笔“游枝散”,即道繁华及过眼云烟, 
文脉贯到底,终成“无处不凄凄”之境,语约而意 
丰。 
“芳草”句以下全系写景,烘染之笔。“怀”、 
“迷”、“衔”、“暗”,下得极精妙。“芳草”三句写尽 
天阴欲雨,春寒中人。下“衔”字、“暗”、意谓雨 
意垂垂已在眉睫之间,复以“九陌未沾泥”略略一 
挑,虽境界不复尽同,而亦正堪融会。结尾挑起,似 
宽放出一句,而实紧追了一句,文心细甚。 
词中不忌重字,故上云“未沾泥”,下云“未成 
蹊”,桃李甜美,人孰不爱吃,但至春晚其下仍未成 
蹊,写出荒凉孤迥之味。见花而寻路,说行马而莺 
啼,点明无人。此情此景,旧之为“凄凄”,冠以 
“无处不”则全词景语皆活。 

四园竹 
周邦彦 
浮云护月, 
未放满朱扉。 
鼠摇暗壁, 
萤度破窗, 
偷入书帏。 
秋意浓, 
闲伫立,庭柯影里。 
好风襟袖先知。 
夜何其。 
江南路绕重山, 
心知谩与前期。 
奈向灯前堕泪。 
肠断萧娘, 
旧日书辞。 
犹在纸。 
雁信绝,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清宵梦又稀。 

《四园竹》调名,又作《西园竹》词乃秋夜怀人 
之作。起韵“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夜景。杜甫 
诗:“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季秋苏五弟缨江 
楼夜宴》)作者翻出新意,说“浮云”为了“护月”, 
轻轻将月亮遮住,没有让她照彻朱扉,起首已透出黯 
然景象。次韵“鼠摇暗壁,萤度破窗”,两句对仗, 
上句是耳闻之声,下句是目睹之景,“偷入书帏”紧 
接本的是齐已《萤》诗“夜深飞过读书帷”。万籁寂 
静之夜,词人在陋室之中所闻所见,极萧索凄清。第 
三韵,用内转之笔,点出时令,并入情。“秋意浓, 
闲伫立,庭柯影里”,此时词人已不耐凄寂步出庭院, 
站立树荫。“里”字同部上声叶韵。“好风襟袖先知”, 
为来到院中第一个感觉。上片结拍,情景交融。然秋 
宵夜永,独立庭心,逗出怀人契机。 
过片“夜何其”首韵,用《诗经·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的诗句,犹问夜已到何时,委婉曲折道 
出他夜深无眠。次韵“江南路绕重山,心知谩与前 
期”,第一句写景,接着入情。美成所怀念之伊人, 
乃在江南重叠山峦之间,旧游之地,历历在目;次句 
直抒胸臆:当时预约重逢的前期是徒然的,随着情况 
的变化,是不能实现了。第三韵“奈向灯前堕泪”, 
“奈”,无可奈何之意”;“堕泪”非只今夜事,前时 
已然,亦包括今夜。“泪”字韵押同部去声。先写 
“堕泪”,第四韵再补写为何“堕泪”。肠断萧娘,旧 
日书辞。犹在纸”,使词人肝肠寸断的是伊人的书信 
明明带在眼前,“言犹在纸”,“纸”字韵押同部上声。 
煞拍“雁信绝,清宵梦又稀”,结句低欲绝。而今不 
但是音书杳茫,就连梦里见到她的次数也少了。 
此词用典无痕,文极跌宕,写出了一种完全绝望 
的沉哀。 

氐州第一 
周邦彦 
波落寒汀, 
村渡向晚, 
遥看数点帆小。 
乱叶翻鸦, 
惊风破雁, 
开角孤云缥缈。 
官柳萧疏, 
甚尚挂、 
微微残照? 
景物关情, 
川途换目, 
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 
奈犹被、思牵情绕。 
座上琴心, 
机中锦字, 
觉最萦怀抱。 
也知人、 
悬望久, 
蔷薇谢, 
归来一笑。 
欲梦高唐, 
未成眠、 
霜空已晓。 

此词写作者秋江行旅思之乡的感受。 
起首三句是向江上看去,自近而远。“波落寒汀, 
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词人在一个秋天的晚上, 
水行辛苦,舍舟而陆,暂作歇息。向晚波落,江中汀 
渚露出潮水下退的痕迹,为近景;而目光移向远处, 
看到江帆数点,为远景。“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 
角孤云缥缈。”这三句,是抬头向天上看去,也自近 
而远。“翻字、破字炼得妙”( 清陈廷焯《云韶集》评, 
下同),八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传出一片秋声。 
一阵风起,落叶乱舞,惊起暮鸦翻飞;排成字儿的鸿 
雁,也被风冲破了行列。周词《庆春宫》“惊风驱雁” 
的“驱”是写雁阵顺风而飞,好象风在后面追赶似 
的;“破”是写雁阵逆风而飞,惊风迎面吹来,冲散 
了行列。周词炼字之精确,于此可见。“乱叶”尚在 
地上,“惊风”句已在天空,“天角孤云缥缈”,目力 
所注那就更远了。身处客地,心向远方,情思缥缈, 
黯然神伤。“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不说 
斜阳映柳,而说柳挂残照,出语自奇。这两句再落实 
到“向晚”,经秋杨柳枯悴,已非柔条袅娜,再着以 
残阳那微弱黯谈的光,使人顿增羁旅迟暮之感。词人 
的羁愁绮思,纷至沓来,已无法抑制了。于是前结 
“景物”三句用勾勒之笔,小结上片,使上面以工笔 
画出的三组形象,束在一起,凝固有力,起着结上生 
下的作用。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思牵情绕。座上琴 
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原来催促词人老去的, 
主要还不是节序的更易,景物的变换,而是由于苦苦 
思念着远方的情人。换头先从侧面衬出自己的“欢意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少。”并不是正面写狂朋。“狂朋”,指和自己一样狂 
放不羁的人。当年京华,珠歌翠舞,而今飘泊他乡, 
终日为思情牵绕,再没有寻欢作乐的意绪了。“座上 
琴心”用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这里指词人心 
中一直牵挂着的情人,当初是在宴会上心招目成的。 
“机中锦字”用前秦窦滔因罪徙流沙,其妻苏氏织锦 
为回文诗以赠的故事。这里指情人寄来的音书。 
“也知人、悬望久”,设想所思之人对我亦当如 
是,从上三句转出,即苏轼《蝶恋花》词“我思君处 
君思我”之意。“蔷薇谢,归来一笑”, 是对“悬望” 
人的应答,说:蔷薇凋谢、春天将尽时,应是我们一 
笑相见的日子。这里化用杜牧《留赠》诗:“舞鞾应 
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 
花谢即归来。”词人困于行役,飘泊江乡,暗许明年 
春尽当归,也是聊以慰情罢了。归期尚远,而思念正 
殷,故盼有“高唐”之梦;但因“思牵情绕”,夜不 
成眠,梦未成而天已晓。“欲梦”是愿望,“未成”是 
结果,写尽此夜难堪。“欲”字下得极准确。“霜空” 
二字归到眼前,从蔷薇花谢时相逢一笑的暮春幻景, 
回到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的深 
秋现实。戛然止住,词有尽而意无穷。上片秋景用大 
段文章铺叙,结句只以“霜空”二字微微回应,颇得 
四两敌千斤之妙。 
此词在艺术上有两点很突出: 
一、善于摹写秋景。陈廷焯评为“写秋景凄凉, 
如闻商音羽奏”。上片写秋景,不用突起、总冒的手 
法,而是迤逦写来,逐层逼紧。“波落”二句,点出 
了秋与晚,“遥看”六字,不是单纯写景,实是赋而 
兴也。孤舟一叶,从远处来,还要向远处去,这里 
不过是临时暂泊而已。“乱叶”三句,已把悲秋之意, 
逐渐逼紧:昏鸦投宿,风翻不定,旅雁群飞,为风惊 
散,长途漂泊、象天角孤云的我,能不对此兴感?当 
此凛秋当此晚,疏柳无情还挂着淡淡斜晖,还为客子 
添愁增恨,写到这里,羁愁秋恨,已难于抑制了。前 
结“景物”三句,乃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用“顿 
来催老”四字作点睛之笔。遂自然地从写景转入了抒 
情。 
二、意态飞动,极顿挫之妙。陈廷焯又评曰: 
“语极悲惋,一波三折,曲尽其妙。”下片用明转与 
暗转的手法,“一波三折”,表现了对久别情人的深切 
思念之情。第一个波折是明转,用了一个“奈”字, 
意谓自己虽已懂得羁栖幽独,无多欢意,怎奈往事萦 
心,无法排遣。下面两个波折是用暗转(即不用虚字 
作转),先是写两地相思,言归无日,但仍存在着春 
尽归来、握手言欢的想望。接着又否定了这个希望, 
说不但归去无期,连梦中相见也不成啊!希望是虚无 
缥缈的,刻骨相思的痛苦是现实的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0:00 +0800 CST  
庆春宫 
周邦彦 
云接平岗, 
山围寒野, 
路回渐转孤城。 
衰柳啼鸦, 
惊风驱雁, 
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 
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 
生怕黄昏, 
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 
花艳参差, 
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 
偏怜娇凤, 
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 
恨密约、 
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 
只为当时, 
一饷留情。 

此词描写游子行旅别离之情,上片就旅途即景生 
情,着意措摹;下片就离思极力追忆,驰骋想象。 
“云接平岗,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写游子 
在愁云笼罩的阴寒天,跨过山冈,越过原野,在崎岖 
的小路上跋涉,经过漫长的旅途,总算在偏僻的荒 
原上看到一座孤城。“渐”字有韵味,表示原野广 
阔、路途遥远曲折,又能透露行人旅客那焦灼期待的 
心情。“衰柳啼鸦,惊懈驱雁”,两句通过乌鸦和鸿雁 
的啼声,极力描摹秋季原野上的肃杀气氛。“惊风驱 
雁”四字,最见精彩。用“惊”字形容秋风,除了说 
它猛烈之外,还能使人觉得节序变换之迅速,从而产 
生一种仓皇无措之感;说鸿雁是被秋风驱赶而南飞, 
还有比喻人生道路上的为世事所驱遣而不由自主的意 
思。“动人一片秋声”,“动人”二字并不突兀,因 
为它只不过是把上文写景之中所含的抒情成分点明罢 
了。“秋声”,当然是指鸦啼、雁唳和风吹的声音,但 
与“一片”相连接,则是为了与开头所描写的广漠原 
野相照应。由于环境寂静,声音便传得远;又由于有 
一些单调的声音,而周围的环境却会显得更加寂静。 
以上几句,景中寓情,传达出深沉蕴藉的悲秋之意。 
以下转入叙事,写作者精疲力竭时,在沉沉暮霭中抬 
头远望,透过薄薄的云雾,看到空中的点点星光。天 
地间行走,江湖上飘零,作者风尘仆仆,憔瘁不堪, 
一到黄昏,离愁别恨愈加浓重。这几句,写得波澜起 
伏,情深意切。 
下片写回忆中的往事,借助于对夕日一段恋情的 
描写,缠绵宛转地表达作者的离情别绪。首句点明作 
者曾在歌舞欢宴之地有过一段难忘的艳遇。“花艳参 
差,香雾飘零”八字,极写美女之姿,令人眼花 
心醉。“花艳”,喻指女郎的美貌。“香雾”是美人 
香气,“雾”言其浓若可见,又飘荡弥漫无所不至。 
以下几句是说在众多乐伎中有词人独爱的一位吹笙美 
人。“娇凤”言其小,又言其美,同时又兼指她演奏 
出来的那悠扬动人的、如同凤鸣一般的笙乐。“夜深 
簧暖笙清”一句,写美人渲奏的乐声之清越。“眼波 
传意”,写美人与作者心有灵犀,眉目传情。恨密约、 
匆匆未成”,写一段美好恋情的迅速破灭。“许多烦 
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 
离愁别绪之深重。 
词中以追忆的方式,表现萌发于作者与歌女之间 
的爱情,读来柔肠百转,令人感慨。作者写歌女的姿 
容与乐声,形声兼备,丰满鲜活,具有极强的艺术表 
现力。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 
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 
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 
书一纸。 

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 
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 
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这是秋天 
傍晚最常见的景象之一,“ 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 
天空阔的印象,大类唐人“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 
去日衔山(窦巩)的诗境。而从“叶下”二字写起, 
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便使人如见岸上“官柳萧 
疏”一类秋天景象。再者,由于看得到“叶下斜阳照 
水”,则其所在位置是近水处也可知。这一点由下句 
“桥上”予以补出。这两句虽未写到人,写景物是从 
人的所在处看出去,则无可疑。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面,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 
方,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 
之势。 
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一句,则把上面隐于 
句下的人映出,他站在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 
“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 
写难耐的寒风,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 
这人居然能“立多时”而不去,可见对外部世界的异 
常的态度。 
换头三句,是深夜,在陋室。“古屋寒窗”,破旧 
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 
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虽则是“几片”)。这是 
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 
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 
境为下文作了铺叙。 
“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 
卧而又起。“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 
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为何又惶惶不可终“夜” 
呢?结尾三个短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 
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 
一点即止,余味甚长。有此结尾,前面的写景俱有 
着落,它们被一条的意脉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三句本唐人杨巨源“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 
萧娘一纸书”,不过变“春思”作秋思罢了。 
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 
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 
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 
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 
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 
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残, 
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 
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鸡相应。 

这首词巧妙点化前人佳句,竟创出一种别样的意 
味。起首三句由离人枕上所离,写曙色欲破之景,妙 
在从听觉得之月皎为乌栖不定之原因,一个“惊”字, 
动态毕现,着重仍在乌啼,不在月色。此句亦为下文 
“唤起两眸”张本。总此三句:乌啼、残漏、辘轳, 
皆惊梦之声。下两句实写枕上别情。“唤起”一句将 
凄婉之情怀,惊怯之意态曲曲绘出。从这个地方可以 
看出,作者写离别之细腻熨贴。此句实写乍闻声而惊 
醒。乍醒之眼反曰“清炯炯”原因何在呢?若夜来甜 
睡早被惊觉,则惺忪乃是意态之当然;今既写离人, 
此处妙在言近旨远,明写的是黎明枕上,而实已包孕 
一夜之凄迷情况。只一句,个中人之别恨已呼之欲 
出。“泪花”一句另起一层,与“唤起”非一事。红 
绵为装枕之物,若疏疏热泪当不至湿及枕内之红绵, 
更不至于冷。今既曰“红绵冷”,则画别场面之凄切, 
可想而知。故“唤起”一句为乍醒,“泪花”一句为 
将起。两句中又包孕无数之别情在内。离人至此,虽 
欲恋此枕衾,却又不得不起而就道。“执手”三句为 
过片,写室外送行,“楼上”两句由庭除而途路,写 
行人远离之后的境况。 
上片委婉纡徐,下片飘忽骏快,写“将别”时留 
恋,“别”时匆促,运笔与意。末二句上写空闺,下 
写野景,一笔而两面俱彻,闺中人天涯之思脉相谐, 
情词相称。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睛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 
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在写心 
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 
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 
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 
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象是物化了的旅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 
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 
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 
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 
并无大雁的踪影。 
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的衔接起 
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 
出,正写出身在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 
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 
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 
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 
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 
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 
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贯 
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 
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 
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 
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 
词切合一致了。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 
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 
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 
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寒 
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此词口孤旅伫立空 
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原来是云外旅雁的悲鸣。鸣声 
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 
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连 
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是何等凄苦 
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 
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 
思却有千钓之力。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虞美人 
周邦彦 
灯前欲去信留恋。 
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 
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板闲时按。 
一任旁人看。 
金炉应见旧残煤。 
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此词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作者远行前夜与情 
人喁喁话别的情景,讴歌了身为下贱的女主人公对纯 
洁爱情的执着,对不幸命运的抗争,揭示了歌妓们的 
心灵世界。 
起句前四字“灯前欲去”谓话别将尽,词人就要 
离开女主人公。这样一开头,似乎已没有什么可写的 
了。然而“仍留恋”三字,转而写出欲去未能,依依 
不舍的情景,从而引起下面语重心长的千言万语来。 
这一句用的是顿挫笔法。还暗出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体现着沉郁的情感。次句出以虚摹的笔法。词人预想 
自己明朝上了漫漫旅途,离开情人愈来愈远,而相思 
之苦,也会愈来愈重。此种苦痛,难以堪受,真要到 
断肠而后已。朱扉,即朱门,是情人居所。这一预 
想,把词境推向未来,词境扩大、伸远了,便有远 
意。同时,也更进一层地表现出爱情的诚挚、深厚。 
歇拍二句,收回现境,安慰女子说,劝其不要再伤心 
流泪,等到那蔷薇花谢的暮春时节,定当回转。这两 
句话还暗出女主人公泪水和着胭脂,挂满了两腮的样 
子。 
过片两句是说,不妨歌舞依然,以消闲寂,任随 
别人去看吧!言外之意是对对方的信任。结尾二句 
“金炉应见旧残煤”本是意应见金炉旧煤残。煤即麝 
煤,为熏炉所用的香料。这两句,化用南朝梁吴均 
《行路难》:“金炉香炭变成灰”句意。熏炉为室中常 
备之物,故词人就近取譬说,你看金炉里原来的香 
炭,烧残了,就变成了寒灰。词人衷心祝愿,我们象 
火一样热烈的爱情,莫使它轻易熄灭。这番至诚的祝 
愿,相爱双方的共同心声。 
这首词指事用典,巧妙得当,贴切自然。词的中 
间四句,隐括杜牧《留赠》诗“舞革华应任闲人看, 
笑脸还须待我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 
来”,但写出的仍是自己的一片真情实感。“舞腰歌板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闲时按,一任旁人看”亦具有深意。虽说是:闲时 
按,”但也有不得不如此之意在内。女主人公由于职 
业、身份的关系,她不得不以自己的伎艺供他人取 
乐,这种命运对她来说,绝非心甘情愿。这两句词, 
包含着词人对女子全部的了解、同情与信任。这恳切 
的话语,不光是说明了词人对这位女子的爱情可贵, 
而且也反映了这位女子对自身命运的抗争,对纯洁爱 
情的忠实。可以说这首词虽然用的是作者贯常的艺术 
技法,但却是一首深入歌妓内心的“有内心”之作。 

大酺 
春雨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 
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 
洗铅霜都尽, 
嫩梢相触。 
润逼琴丝, 
寒侵枕障, 
虫网吹粘帘竹。 
邮亭无人处, 
听檐声不断, 
困眠初熟。 
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 
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 
最先念、 
流潦妨车毂。 
怎奈向、 
兰成憔悴, 
卫玠清羸, 
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 
双泪落、笛中哀曲。 
况萧索、青芜国。 
红糁铺地, 
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此词为作者某次宦游南方的旅途中所作。全词情 
景交融,真切生动地叙写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 
词结构精整,层次分明,错综变化,首尾相应。 
开头三句为全词布置了一个春雨连绵、雨势滂沱 
的环境气氛。第一、二句是说雨意隔宿就已酿成,所 
以一大清早,浓雾散尽,四野静寂,不闻春鸟啼鸣, 
只听得阵阵急雨飞洒而下,敲打得屋顶铮铮作响。 
“墙头”三句写的是:“屋边的嫩竹,正冒着淋 
漓下注的春雨伸出墙头,青青的竹叶,好比青玉雕成 
的垂旒,枝竿外皮的粉霜,已被雨水洗刷一清,尖而 
嫩的竹梢,在风雨的吹打中,东摇西摆,不时地互相 
碰触。 
“润逼”三句转写雨天室内的景象,琴丝受潮 
后,音色不准;枕障被寒气侵袭,一片冰凉;沾满了 
雨珠的虫网,被风吹得软绵绵的粘附在竹帘上。这些 
现象,是在百无聊赖之中所感所见,织成一种凄冷孤 
寂的氛围,所以只有昏昏睡去。紧接着“邮亭”六 
句便是抒写孤馆困眠的情态。愁中孤眠,最易惊醒,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 
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 
画得细致入微。上片从暮春的雨景写到客中阻雨的愁 
闷,以“自怜幽独”作结。 
过片“行人归意速”,重在一个“速”字,归心 
似箭,但欲速而不达,偏偏遇上淫雨不止的天气,泥 
泞的道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所以说 
“最先念、行潦妨车毂”。从“怎奈向”开始,作者 
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把行旅为雨所阻、欲归不得的愁 
绪,铺写得淋漓尽致。兰成是庚信们小字,他初仕 
梁。出使西魏时,恰值梁灭,被留长安,后仕周,长 
期羁留北方,不得南归,作《哀江南赋》以叙志,又 
曾作《愁赋》。卫玠,晋人,是当时名士,长得清秀, 
有羸疾。平阳客,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他性好音 
乐,能鼓琴吹笛,一次在平阳客舍,听得洛阳客人吹 
笛,笛声哀怨,触动了他思念京都的伤感情情,于是 
写下了著名的《长笛赋》。用此三典,盖作者自况, 
说的自己亦是瘦减容颜,愁损心目,闻笛而伤。 
最后“况萧索”几句,由情及景,并由羁旅愁叹 
转入惜花伤春的感慨,以结束全词。“青芜国”语出 
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花庭忽作青芜国”,是说 
繁花盛开的庭园,经过春雨的摧残,转眼间变成一片 
萧瑟的杂草丛生的世界。一个“况”字起了承上启 
下、转折递进的作用。“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两句是对“青芜国”的补充,意为春光的余波只剩下 
几点红色落花洒在青绿的地面上,而门外的樱桃已褪 
尽红衣,露出豆粒般大小的幼桃。这一切都表明,春 
天已在雨声中消逝。此时,主人公不但为归计难成而 
懊丧,而且因春光消歇而叹息。“夜游共谁秉烛”句 
即由这两重忧伤而发,一语双结,复与上片歇拍“自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怜幽独”遥相呼应,只觉无限的幽恨,无边的寂寞。 
这首词感物应心,因景抒情,写景鲜明生动,写 
情委曲尽致,环境气氛的渲染与心理活动的展开相互 
依托,造成了低徊抑郁、曲折流动的意境。 

点绛唇 
伤感 
周邦彦 
辽鹤归来, 
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 
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此词为作者自千里之外的京师回归故乡,感伤时 
过境迁,追忆昔日恋人之作。词中运用回环吞吐的描 
摹手法,触物生情,直抒胸臆,极言其愁,层层递 
进,婉转回荡地表达了作者对昔人恋人的一往情深。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 
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 
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 
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 
的故事。丁令威,辽东人,外出学道多年,化为仙 
鹤,飞归故乡,停在城东门的华表柱上,歌曰:“有 
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何不学仙冢累累?”“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三志》 
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 
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 
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 
书,实是从已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 
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 
“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 
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 
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人 
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 
由,何以为怀!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 
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献之爱妾名, 
其妹名桃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 
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 
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 
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 
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 
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东门泪”,谓饯别之泪,汉 
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辞官还乡,公卿大夫等设宴饯 
送于东都门外。此处借用,带叙当日临分之地,泣别 
之事。衣襟泪痕,别时所留,自抚之而自记之,具见 
蕴藉,具见性情。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 
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 
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 
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水龙吟 
梨花 
周邦彦 
素肌应怯余寒, 
艳阳占立青芜地。 
樊川照日, 
灵关遮路, 
残红敛避。 
传火楼台, 
妒花风雨, 
长门深闭。 
亚帘栊半湿, 
一枝在手, 
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 
布繁英, 
满园歌吹。 
朱铅退尽, 
潘妃却酒, 
昭君乍起。 
雪浪翻空, 
粉裳缟夜, 
不成春意。 
恨玉容不见, 
琼英谩好, 
与何人比? 

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 
但笔力矫健,词境恢宏,是一杰作。 
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 
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 
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在晚春时节, 
故说“应怯余寒”, “应”字,下得轻; “艳阳”, 《花 
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 
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 
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 “樊 
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时间回溯到汉武帝 
时代,在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 
乃“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 
《汉书·地理志》云:灵关在越巂郡。谢朓有《谢随 
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 
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字,解作“收”,意谓 
在“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 
均敛迹避去。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 
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 
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美成将这两句诗 
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清明 
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 
火以赐近臣。“传火”指清明日,“楼台”,代指近臣 
家,即韩翃所称五侯家,这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 
界。“妒花”,出杜甫诗:“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 
花却倒吹”。“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 
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 
不开门”。这一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 
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 
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 
黄昏泪。”“亚”字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 
梨花,“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亚帘栊半 
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在窗牖上。美成常用 
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 
乐天诗:“闲折两枝时在手”。《花间集》薛昭蕴《离 
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 
提炼成为“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 
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 
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 
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 
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 
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 
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 
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 
“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 
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 
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 
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 
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 
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 
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 
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 
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 
花。李花也是白色的。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 
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 
“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 
由此化出“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 
“不成春意”,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 
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乐 
天《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 
玉颜空死处”说她的死,取其句意,词人在这里暗 
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琼英谩好”,“ 谩”作 
“徒”或“空”解,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 
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 
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 
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 
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 

兰陵王 
柳 
周邦彦 
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度。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惭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 
斜阳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 
似梦里,泪暗滴。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 
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 
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 
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 
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所谓“柳阴直”,极类绘 
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 
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 
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草碧” 
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 
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 
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 
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 
看到的。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 
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 
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水飘绵”如 
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 
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 
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 
理解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 
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 
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 
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 
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 
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 
往事而言。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 
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 
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 
想当初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 
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 
“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 
的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 
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 
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 
“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 
人在天北。”这四句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 
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 
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 
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 
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 
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 
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 
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 
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 
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 
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 
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 
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 
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 
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 
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 
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 
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 
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 
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 
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 
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 
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 
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 
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 
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 
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 
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 
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 
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 
示出来。 

六丑 
蔷薇谢后作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 
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 
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 
夜来风雨, 
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 
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峰媒蝶使, 
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 
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 
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 
一朵钗头颤袅, 
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 
何由见得。 

此词咏写对蔷薇的怜惜并表现伤春之情,寄寓了 
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蓼园词选》评价此词谓: 
“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 
是自己,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 
物,人巧极而天生工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 
寻绎。”这一评论,对于理解、欣赏此词是大有裨益 
的。 
起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是伤别;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是伤春。元 
陆辅之《词旨》说: “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 
拾全借出场。”这首词的“出场”即如所证,开头起 
得突兀,又笼罩全篇,读后使人产生一种十分凄切、 
紧迫的感觉。“愿春暂留”三句紧承慨叹春光将尽, 
客里光阴虚费而来,从感情上再加强一层。周济评这 
三句:“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的确如此。 
这三句一波三过折,一句一转:不是愿春久留,而只 
是愿春暂留,一转;春不但不能暂留,而去如飞鸟之 
疾,二转;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迹全无,三转。这在 
感情上一层进一层、一层紧一层地反映出词人对将去 
之春的痛惜留恋之情,所以说是“千回百折”。同样, 
词人要写的内容很丰富,原要用许多话才能表达,但 
经过锤炼,删成少量的字句,却“字少而意多”,同 
样能把丰富的诗意表达出来。愿花长好,月长圆,春 
长在,这是词人过去的少不更事的天真的想法,而实 
际上是事与愿违,花开必谢,春来必去,要她长在是 
空想,要她久留也不可能。现在经过长期的、惨痛的 
经验,自动把愿望降低了,故云即使是“暂留”一下 
也好吧!但是,不但愿春暂留片刻而不可得,而且她 
转瞬即逝,杳如黄鹤。这在多愁善感的词人是何其伤 
心难过之事。如此曲折委婉的意思用十三个字就表达 
清楚了,所以说是“千锤百炼”。接着就用“为问春 
何在”提问,淋漓尽致地描绘蔷薇花凋尽时的惊心动 
魄。 
风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诗人们常用的题材。这里词 
人听风听雨,彻夜无眠,也已经横下了一条心,硬着 
头皮“拚花尽”了。他虽没有出外行走,但在想象 
中,无数蔷薇花片,已在桃蹊柳陌上乱点轻翻,可怜 
玉碎香消,有谁怜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乱了一 
番,屡叩窗,算是在给倾国佳人哭泣送葬罢了。这是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何等“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场景啊!下片开始写 
词人经过了情绪十分紧张的不眠之夜,清早起来,步 
入东园,他绕着无花的蔷薇,踽踽独行,凭吊谢后的 
蔷薇,发出轻轻的叹息声。一个“岑寂”,一个“静” 
字,用复笔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凄冷和词人心头凄冷的 
交织。 
接着作者以生花之妙笔描写花之恋人。写他静绕 
蔷薇丛下,已经脱尽残红的柔条却牵住他的衣服,似 
有无限离别之情要向他倾诉。蔷薇茎有刺,挂住人的 
衣裳,本是常事,但词人用一比拟便生生将花写活 
了。其次写人惜花:正当词人心灰意冷时,偶然瞥见 
枝头上一朵残花,就顺手把它摘下来,插在自己的头 
巾上,她瘦小憔悴得可怜,但有花终胜无花,不料这 
样一插,却勾起了旧事,当此花盛开时,那时还有玉 
人同在,鲜艳的花朵插上美人的钗头,是何其绰约多 
姿。所以词人惜花,也只能“强簪”了。最后一个形 
象更是奇情异采,匪夷所思。落花的命运,无非是堕 
溷飘茵,遭人践踏,还有一部分则是随流水飘去,漂 
泊无踪。此处断红即残红,“尚有相思字”,似用“红 
叶题诗”的典故。花落水流红,在残红本身也无能为 
力,但词人却满怀痴情地嘱咐说,“漂流处,莫趁潮 
汐。”否则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见到呢?此结 
不但回应了上片的“愿春暂留”和下片的“别情无 
极”,而且花去人留,两美相别,仿佛死别生离。真 
有余音袅袅不绝之感日之感。 
此词采用了层层铺叙、曲折尽意的艺术手法。作 
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 
的侧面,反复铺陈花尽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 
主题逐步深化。词人又巧用曲笔,不说人惜花,却说 
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 
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把人与花之间的感情,写得 
缠绵深婉,回旋往复。作者还成功运用拟人手法,把 
落花之态、长条之情、残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绘出 
来。 

芳草度 
周邦彦 
昨夜里, 
又再宿桃源, 
醉邀仙侣。 
听碧窗风快, 
珠帘半卷疏雨。 
多少离恨苦。 
方留连啼诉。 
凤帐晓, 
又是匆匆, 
独自归去。 
愁顾。 
满怀泪粉, 
瘦马冲泥寻去路。 
谩回首、 
烟迷望眼, 
依稀见朱户。 
似痴似醉, 
暗恼损、 
凭阑情绪。 
淡暮色, 
看尽栖鸦乱舞。 

此词以追忆的方式,抒写了作者青年时代在汴京 
的一段哀艳情事。 
词以逆入起笔,追忆昨夜情事。“昨夜里”是情 
事发生的时间,难以忘怀,词意顺着对昨夜情事的回 
忆而展开。“桃源”,用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 
仙女事,其地亦得称“桃源”,如唐人曹唐《刘晨阮 
肇游天台》诗已言“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 
人”。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卷上云刘、阮“采药 
于天姥岑,迷入桃源洞,遇诸仙”。周词即以桃源借 
喻昨夜所宿之处的华丽神秘似非人间。”“又再宿桃 
源”,显然已不止一次来此了。“仙侣”即神仙样的伴 
侣。古人常将美艳出众的女子比为仙女。这次留下最 
深的印象是离别的痛苦场面。因而作者省略了当晚其 
他的艳情细节,以“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 
一笔轻轻带过。风快雨疏是在华丽的室内感到的,约 
在拂晓时使人惊醒,增添了离人的凄凉情调。“多少 
离恨苦”为全篇词旨所在。春风一度,情意绸缪,分 
别最为痛苦,故离恨之多少实难以估量。“方”字 
为词中的转笔,自此进入正面描述离别场面。“啼 
诉”,为那位仙子向抒情主人公诉说许多的离恨,留 
连缠绵,不忍分别。“凤帐”为绣有鸾凤的罗帐。正 
值倾诉离恨之时,忽从罗帐里见到曙色,只得忍心独 
自归去。离去的匆匆,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社会性 
的原因而不能自由地相聚一起;“又”字再度强调了 
匆匆独归同留宿仙境一样已非第一次了。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衔接紧密,意脉不断,过片继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续叙述离别出门后的留恋之情。他伤心地见到襟怀里 
留下那位多情仙子的“泪粉”。当互诉离恨时,她哭 
了,流的泪很多,与妆粉和在一起了。他的“愁顾” 
是属于“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的情形,对于现 
实的状况一筹莫展,惟有徒自发愁。他独自归去时 
骑的是瘦马,急急忙忙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辨寻归途。 
“冲泥”与拂晓的疏雨有关,上下照应。“瘦马冲泥” 
很形象地表现了这位书生的寒酸狼狈,能“再宿桃 
源”是非常不易的。他的寒酸很可能是造成他们分离 
的主要原因,其别恨之中应包含有几分自责的情感, 
以此深深地感动了仙子,赢得“满怀泪粉”,而离别 
也就特为苦涩了。“谩回首”表示已经离去较远,而 
依恋之情却难尽。“烟迷望眼”,离情倍加凄楚,晓烟 
中桃源迷茫,只仿佛和隐约地见到伊人的“朱户”。 
词中的“碧窗”、“珠帘”、“凤帐”、“朱户”都极力表 
现夜来宿处的绮丽,真有误入仙境之感。这与“瘦马 
冲泥”的寒酸形象颇不协调,应是其情事不幸的根 
源。关于朱户,周邦彦《忆旧游》有“也拟临朱户, 
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 
桥”,写歌楼女子。可见此处的“朱户”也是借指歌 
楼的。词至此叙述完了昨夜难忘的离别情景,词意的 
发展遂由追忆转到现实。“凭阑”是全词之目。抒情 
主人公是在凭栏的时候对昨夜情景的回忆。“似痴似 
醉”是在追忆时的精神状态,欢乐与痛苦犹令之神 
驰,桃源仙境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动人了。很可能他 
凭栏是为了观赏景物,而对昨夜的回忆扰乱了观赏情 
绪,痛苦的别恨在心中无法排遣和消除。结句“淡暮 
色,看尽栖鸦乱舞”,是周词中习见的以景结情的写 
法。“淡暮色”是薄暮时,暮色不深,补明凭栏的时 
间。这时乌鸦归巢了,“看尽”表明凭栏伫立之久。 
“栖鸦乱舞”景与意会,情景交融,以此表达了昨夜 
别恨所引起的悲伤和烦乱的心情。 
这首词虽大量使用事典、代字和融化前人诗句却 
无艰涩难读的缺陷,所写的情较为真挚深厚。全词立 
足于片时的思绪,重点非常突出,倒叙、以景结情等 
手法于章法变化之中留下可寻的脉络,体现了周词艺 
术风格的精美。 

西河 
金陵 
周邦彦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鬟对起; 
恕涛寂寞打孤城, 
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 
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 
斜阳里。 

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 
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 
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 
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 
形象—— 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 
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 
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 
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 
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 
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的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 
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 
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经过词人运用了 
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 
画得深切感人。陈廷焯评周邦彦有云:“美成词有前 
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 
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最为明显。作者在 
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 
朝感事谁记”一句中。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 
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 
城寂寞回”诗意。“莫愁艇子曾系”从古乐府《莫愁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乐》“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也切合 
金陵之地。曾经系过曾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 
目荒凉,“空余旧迹”。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 
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 
淮水苍茫,不禁回想起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 
咚咚,当时长街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酒旗戏鼓甚 
处市”这正是续而又断。最后,词人化用了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的诗境,借燕子的诉说兴亡,表现了“盛事”也许 
仍然可记,“旧迹”也许仍然可凭。这便是断而再续。 
词的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 
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 
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 
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 
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嫱”。镜头渐次 
拉近,到了第三部分,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 
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小小飞禽 
的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 
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 
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 
亡之感。 
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 
的佳作。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加些许议论,纯以 
景写情。作者写景时疏密相间,既有乌瞰,又有特 
写;既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词疏朗而又细 
密,艺术效果极佳。 

拜星月慢 
周邦彦 
夜色催更, 
清尘收露, 
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 
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 
似觉琼枝玉树相倚, 
暖日明霞光烂。 
水盼兰情, 
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 
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 
自到瑶台畔。 
眷恋雨润云温, 
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 
寄宿无人馆。 
重门闭、 
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 
隔溪山不断。 

此词以别具一格的手法,满怀激情地追忆自己与 
一位妓女的情事。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给读者以 
难以忘怀的印象。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先写 
时间和地点:四围的夜色催动了更鼓,路上的轻尘吸 
收了露水,已不会飞扬起来。天上是缺月,微光淡 
彩,使得小曲幽坊笼罩着一层幽暗的颜色。“竹槛灯 
窗,识秋娘庭院。”写他看到了他平日所爱慕的以竹 
为槛的庭院:灯隐窗内,十分幽美。一路迤逦行来, 
月光、夜色、更声陪伴着词人到达了目的地,五句话 
非常简洁,而此中人物已呼之欲出。接着就写一见倾 
心,两情欢洽:“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 
明霞光烂。”这是极为艳丽的警句。这次来访,仿佛 
遇仙,一刹那间,真觉眼前一亮。从环境到人,都不 
同寻常。“琼枝玉树”是形容她的高贵洁白,“暖日明 
霞”是形容她的光彩夺目”“琼枝玉树”,语本沈约 
《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和《世说新 
语·言语》称佳子弟为“芝兰玉树”。“暖日明霞”, 
见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 
梁”和曹植《洛神赋》“皎若太阳升朝霞”。这里则是 
写美人的光彩照人,光彩是内在的精神美通过外貌美 
而反映出来的,故觉得不同于寻常。“琼枝玉树”的 
“相倚”,“暖日明霞”的“光烂”,已写到一见倾 
心,互相偎傍亲昵的状况;而且枝之于树,霞之于 
日,有依存关系,寓意两情融洽,如一体之不可分。 
而这两句用“似觉”二字领起,亦有深意,因虽然平 
时倾慕,但这次受到她如此的爱宠,感到有些突然。 
着“似觉”两字,疑梦疑真的惊喜之情,便跃然字里 
行间。“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写她水汪汪的眼睛 
能说话,象幽兰般的芳情薰人欲醉。两句写足了两情 
的欢洽,写足了目交心许的,幸遇之情。上阕的实写 
手法,使过去的事,恍如就在眼前,加强了真实感。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下片“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 
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画图”句化作杜 
甫《咏怀古迹》咏王昭君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旧 
识”点明上阕是回忆。过去已看到她的画像,倾慕她 
的美丽。但意料不到的是,她竟会爱上我这个不为流 
俗所喜的人;更意料不到两情如此融洽,意谓层层递 
进,几经转折,有“加倍跌宕”之妙。“谁知道”和 
“苦”,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上的突起突落,从惊 
喜幸遇到担心被拆散到竟然被拆散,反映词人的心理 
变化过程。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一对鸳侣实然被拆散,现在自己置身在荒寒寂寞概无 
他人的客馆中,重门闭着,只听到败壁秋虫悲鸣,似 
在助人叹息。此情此境是一种鲜明的前乐后苦的对比。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说在这等凄凉 
之下,奈何尚添两地相思之苦!歇拍两句,表现了词 
人对爱情的执着,也表现了相思的痛苦。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此词曰:“全是追思, 
却纯用实用。但读前阕,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 
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这一评价,颇能阐明 
本词在布局和抒情方面的特点。 

尉迟怀 
离恨 
周邦彦 
隋堤路。 
渐日晚、 
密霭生深树。 
阴阴淡月笼沙, 
还宿河桥深处。 
无情画舸, 
都不管、 
烟波隔前浦。 
等行人、 
醉拥重衾, 
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 
长偎傍疏林, 
小槛欢聚。 
冶叶倡条俱相识, 
仍惯见、珠歌翠舞。 
如今向、渔村水驿, 
夜如岁、 
焚香独自语。 
有何人、念我无聊, 
梦魂凝想鸳侣。 

此词乃作者宦旅途中所作,抒写词人在隋堤之畔。 
客身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词之上片写离开汴京时的 
情景,下片一起抒怀,追忆京华岁月。 
“ 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 
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 
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 
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 
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 
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 
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 
《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 
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 
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 
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 
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 
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 
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 
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 
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 
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 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 
“ 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 
妓们厮混得很熟,常在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 
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 
成鲜明对比。人在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 
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 
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 
和现实对比。“ 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周济《宋 
四家词选》说“一结拙甚”。谭献《谭评词辨》说 
“ 收处率甚”。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 
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 
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 
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 
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 
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 
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 
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馀粘地絮。 

此词以一个仙凡恋爱的故事起头,写词人与情人 
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整首词通篇 
对偶,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首句“桃溪”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传东汉 
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 
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 
送,指示还路。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世。后重访天 
台,不复见二女。唐人诗文中常用遇仙、会真暗寓艳 
遇。“桃溪不作从容住”,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 
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但却没有从容地长久居留,很快 
就分别了。这是对当时轻别意中人的情事的追忆,口 
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过用笔较轻。用“桃溪”典, 
还隐含“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切合旧地重寻的情 
事。 
第二句用了一个譬喻,暗示“桃溪”一别,彼此 
的关系就此断绝,正象秋藉(谐“偶”)断后,再也 
不能重新连接在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悔恨 
情绪和欲重续旧情而不得的遗憾。人们常用藕断丝连 
譬喻旧情之难忘,这里反其语而用其意,便显得意新 
语奇,不落俗套。以下两句,侧重概括叙事,揭出离 
合之迹,遥启下文。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三四两 
句,分承“桃溪”相遇与“绝来无续”,以“当时相 
候”与“今日独寻”情景作鲜明对比。赤阑桥与黄叶 
路,是同地而异称。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引顾况、 
温庭筠、韩偓等人诗词,说明赤阑桥常与杨柳、春水 
相连,指出此词“黄叶路明点秋景,赤阑桥未言杨 
柳,是春景却不说破。”同样,前两句“桃溪”、“秋 
藕”也是一暗一明,分点春、秋。三四正与一二密合 
相应,以不同的时令物色,渲染欢会的喜悦与隔绝的 
悲伤。朱漆栏杆的小桥,以它明丽温暖的色调,烘托 
往日情人相候时的温馨旖旎和浓情蜜意;而铺满黄叶 
的小路,则以其萧瑟凄清的色调渲染了今日独寻时的 
寂寞悲凉。由于是在“独寻黄叶路”的情况下回忆过 
去,“当时相候赤阑桥”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重流连, 
而“今日独寻黄叶路”的情景也因美好过去的对照而 
愈觉孤孑难堪。今昔之间,不仅因相互对照而更见悲 
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渗透而使感情内涵更加复杂。既 
然“人如风后入江云”,则所谓“独寻“,实不过旧 
地重游,在记忆中追寻往日的缱绻温柔,在孤寂中重 
温久已失落的欢爱而已,但毕竟在寂寞怅惆中还有温 
馨明丽的记忆,还能有心灵的一时慰藉。今昔对比, 
多言物是人非,这一联却特用物非人杳之意,也显得 
新颖耐味。“赤阑桥”与“黄叶路”这一对诗歌意象, 
内涵已经远远越出时令、物色的范围,而成为一种象 
征。 
换头“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两 
句,转笔宕开写景:这是一个晴朗的深秋的傍晚。在 
烟霭缭绕中,远处排立着无数青翠的山峦。夕阳的余 
辉,照映在空中飞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 
去的红色。两句分别化用谢朓诗句“窗中列远岫”与 
温庭筠诗句“鸦背夕阳多”,但比原句更富远神。它 
的妙处,主要不在景物描写刻画的工丽,也不在景物 
本身有什么象征涵义;而在于情与景之间,存在着一 
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联系,使人读来别具难以言 
传的感受。那无数并列不语的青嶂,与“独寻”者默 
默相对,更显出了环境的空旷与自身的孤孑;而雁背 
的一抹残红,固然显示了晚景的绚丽,可它很快就要 


楼主 红颜醉  发布于 2006-03-05 23:31:00 +0800 CST  

楼主:红颜醉

字数:81401

发表时间:2006-03-06 07: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6 11:39:50 +0800 CST

评论数:5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