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说过“在德不在险”吗?

薛刚在网上总是看到一种说法,那就是迁都之争还有所谓宋太宗和宋太祖有矛盾,宋太宗提出一个险恶的观点“在德不在险”阻止了太祖“高瞻远瞩”的迁都计划,而且言之凿凿。
薛刚对于这个问题谈过好几次,然而见效甚微,仍有大批网友视此为史实!然而事实上此事并无定论,而且高度怀疑。因为这个记载的本身史料来源是极为不可靠《建隆遗事》,此书是史学界公认的伪书,然后这种说法再被各种史料传抄,而李焘在写长编时已经证实了至少在南宋李焘时代时任何官方史料内都看不到宋太宗说过这句话,以北宋国史为依据的宋史对这个问题上也没有任何记录,而是承认了太祖在和军方对话后就直接拍板决定,根本没有和宋太宗讨论过这个问题。
所以宋太宗反对迁都此事目前来看基本不是很靠谱,所以今天薛刚再声明一下,希望大家了解真相,宋太宗和宋太祖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并不是宋黑造谣污蔑描绘的那样勾心斗角,广大宋粉擦亮眼睛不要被迷惑了!宋黑们因为宋太祖形象过于高大实在无法污蔑,于是乎现在有倾向把矛头对准能力稍差的太宗皇帝,大家要有分辨力啊!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28 22:26:00 +0800 CST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30 11:46:00 +0800 CST  
我早就说过了,太宗所谓迁都的史料依据在那里?在所谓王禹偁的《建隆遗事》,然后后来的史书不断转抄,而《建隆遗事》史学界基本断定是一本伪书。史料能有多少可靠性?
李焘在《长编》中说得很清楚,太宗迁都事正史不载,也证明了至少在李焘手里的正史史料根本没有任何正史有关太宗反对迁都的记载。
那么军方反对迁都的史料记载来自那里呢,来自《三朝圣政录》,三朝圣政录是石阶写的,石介曾工作与集贤院,有机会接触官方史料,三朝圣政录在《安阳集》第二十二卷有韩琦写的为其做的序言,王应麟的玉海也证实其为石阶所写,是公认的可靠史料。
李焘对于李怀忠进言也没有做任何质疑,在《建隆》的在记载中李怀忠的进言被拒绝,直到晋王发表那通所谓的言论后才被太祖接受,然而《宋史》李怀忠传,却直截了当的记载“上嘉纳之”,而宋史列传的来源主要是国史的传记,这就很清楚了李怀忠进言是官方史料记载的严肃史料,而太宗进言不过是江湖传说。而事实上李怀忠进言已经被太祖接受,太宗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以建隆遗事之荒谬,对比三朝圣政录和宋史之严肃,真相也就一清二楚了!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30 11:53:00 +0800 CST  
没错,所以太宗这段话基本存在可能很小!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30 23:12:00 +0800 CST  
引用这段话不是不可以而是要非常谨慎,并且适当注明和说明,而现在很多人却把这段话当作不可辩驳的“史实”来证明太宗和太祖关系恶化,或者太宗没有远见,那是多么的可笑!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30 23:14:00 +0800 CST  
不是,确切的说是宋真宗说的,针对四川的叛乱时说的!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1-31 09:24:00 +0800 CST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2-01 21:11:00 +0800 CST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2-02 20:30:00 +0800 CST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2-05 14:58:00 +0800 CST  
大家新年快乐啊,祝愿宋吧繁荣兴盛!!!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2-13 19:57:00 +0800 CST  
在德不在险,是自东汉以来的一句俗话,在册府元龟以及太平御览中反复出现多次。

宋代官史亡散严重,尤其两宋之交时,绝大部分官史档案都留在东京没有带到南方去。

因此不能用默证法来判断。

建隆遗事此书作者,是太祖太宗时亲历人,其建隆遗事的具体内容,一直都有争议。

但是还无法论定他是伪书。

但是无论有没有建隆遗事中的记载,在历史上从东汉末到唐,说过这话的人很多,太宗知道这句话并不值得稀奇。
-------------
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九楼做了详细的解释,史学上要证其“无”是要很谨慎的,要比证“有”要更为谨慎,“有”只要找到几个史料就可以证明,‘无“必须确保所有史料均”无“。但是在根本没有史料证”有“的情况下就断言“有"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

现在问题是宋朝的官方国史档案已经很清楚的记录了太祖迁都事和《建隆遗事》是完全相反的记录
建隆:“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上亦弗从”
而宋史李怀忠传记记录“嘉纳之”
说明太祖已经采纳了建议,所以太宗是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了证“无”,对于是否还是默证而言就值得商榷了

对于建隆遗事一书断然不会是王禹偁,否则不会弱智到连太祖病逝时赵普早已经罢相都不知道,说出“遣中使急召宰相赵普、卢多逊入宫,见於寝合”的低级傻话来,所以此书从这个角度说是伪书基本上没有疑问!
不排除是时人所作,托名王禹偁,但是其可靠程度从上边说的可见一斑。
所以目前的结论基本上就是太宗要求迁都的依据就是一本不靠边的《建隆遗事》其真实性大家心里有数啦!哈哈哈!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2-23 13:56:00 +0800 CST  
再次提醒你,这是一句并不仅见于太宗口中的俗话,自唐以来,屡见于史料。
-----------
那么请问,“自唐以来屡见于史料=宋太宗说过这句话”?逻辑真是强大!

因为说是建隆遗事记载而不予以采信,是不科学的态度。
------------------
宋太祖临终时赵普是宰相?有一本历史书告诉我毛临终时总理是朱荣基,然后用这本书内的史料作依据,我有理由加以怀疑!
其次提醒你务必请你去看一趟眼科医院,矫正一下视力!看一下我九楼的发言!


一定要搞清楚伪书与史料不确切的区别所在。
---------------------
ok,您有您伪书的概念,没问题,那我可以说这是一本史料非常不确切的书,请问符合您大师的概念了么!请问一本史料非常不确切的书,和其他史料存在冲突,也没有其他证据时,怎么令人信服呢?


最后如果您要认为建隆遗事很值得采信,非常好,好得很!非常非常好,俺等的就是这一天,这样宋太宗烛光斧影,金匮之盟的冤屈就可以彻底洗清了。
问题在于宋黑看到对宋太宗有利的马上跳出来否认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一看到不利马上就当宝捡在手里当真理!

至于对建隆史料的态度,俺在九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麻烦装得一本正经的宋黑再看看,俺们宋粉对待历史从来是一个客观求实的态度!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1 18:42:00 +0800 CST  
关于这个问题,请去读顾宏义先生的《王禹偶《建隆遗事》考——兼论宋初“金匮之盟”之真伪》
-----------
看了一下唉,反正这位看到史料中颠倒错乱一塌糊涂的马上就说,这是别人篡改的,这这个错误不单单是建隆才有的。一看到写对的,马上就说,看看看正史上也这么写过,所以当然不是伪书。
只能无语!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1 18:47:00 +0800 CST  
这并不能划等号,但是,这充分说明了,这并不是一句毫无来源的话,而是有征兆有预备的,而且很多人都知道。太宗说过不奇怪,但是并不能以此一定确定他就说过,或者没说过。
------------
奇怪了,原来宋太宗说这句话,从唐朝就开始有征兆,有准备了。唐朝有这句话没这句话,和确认太宗是不是说过有任何逻辑关联吗?俺看不到!即便是唐朝没有,宋太宗就不能说?


但是,书中所说,也并不是完全是错。因为太宗确实是在太祖逝世以后,在灵前即位的。之后又有赵普重新入相,并托出金匮之盟事。所以,这里只能说是叙述者把时间稍微弄混了一点,错是肯定错了,但是并不是说不通的。
----------------
王禹偁建隆遗事云:上将宴驾,前一日,遣中使急召宰相赵普、卢多逊入宫,见於寝合。上曰:「吾知此疾必不起,要见卿等者无它,为有数事未暇行之,卿等将笔砚来,依吾言写之,身后切须行之,吾瞑目无恨也。」遂授普等笔砚,上自陈述,普等依上言而写,数事皆济世安民之道,普等因呜咽流涕而言:「此则谨依谟训而行之。然有一大事,未见陛下处置。」上曰:「何事也?」普等曰:「储嗣未定,陛下傥有不讳,诸王中当立何人?」上曰:「可立晋王。」普等复曰:「陛下艰难创业,卒至升平,自有圣子当受命【一九】,未可议及昆弟也。臣等恐大事一去,卒不可还,陛下宜熟计之。」上曰:「吾上不忍违太后慈训,下为海内方小康,思得长君以抚之,吾意已决矣,愿公等善为我辅晋王。」遂出御府珠玉金器赐普等,令归第。翌日,上崩於长庆殿。
-----------------
“宰相”赵普都已经在床前和病重快死太祖热烈对话了啦!那么请您看一下,这段话仅仅是时间上的错乱吗?您说时间不对,ok那不是前一日改成某日,“上将宴驾,前”某“日,遣中使急召宰相赵普、卢多逊入宫,见於寝合。上曰:「吾知此疾必不起,要见卿等者无它,为有数事未暇行之,卿等将笔砚来,依吾言写之,身后切须行之,吾瞑目无恨也。」遂授普等笔砚”
这就是史实了吗?


ok,您有您伪书的概念,没问题,那我可以说这是一本史料非常不确切的书,请问符合您大师的概念了么!请问一本史料非常不确切的书,和其他史料存在冲突,也没有其他证据时,怎么令人信服呢?
~~~~~~~~~~~~~~~~~~~~~~~~~~~~~~~~~
宋代的史料,有哪些是有名的伪书,你自己去看何忠礼版《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宋辽金》这个部分。
薛刚,你学咱家的风格是学到了,但是史料积累还不够,还要努力。
-----------------------
您让俺先前看得那篇声称建隆不是伪书的文章论述中告诉俺“建隆遗事为伪...后人多从之”,您说这个算是有名还是没名呢?
您认为不是伪书,ok就不是啦。问题在于伪书也好,史料错误也好,一本史料不确切的书也无旁证,如何能证明事实呢?
对于建隆遗事中这则史料正确态度俺在9喽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你关键是看建隆遗事书中的错,倒是是什么类型的错。到底是根本搞错了,还是时间上有些许偏离。
------------
上曰:「吾知此疾必不起,要见卿等者无它,为有数事未暇行之,卿等将笔砚来,依吾言写之,身后切须行之,吾瞑目无恨也。」遂授普等笔砚,上自陈述,普等依上言而写,数事皆济世安民之道,普等因呜咽流涕而言:「此则谨依谟训而行之。然有一大事,未见陛下处置。」
敢问这个是时间上的错误还是根本是事实的错误,难不到宋太祖早就病重了不是猝死!这个算是啥类型的错误呢?史料学大师来解释一下!


想切JJ入阉党,动力是好的,但是积累也要足够。
---------
不管有没有JJ,实事求是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3 20:19:00 +0800 CST  
你一定要搞清楚,即使是长编,建炎,又或者宋史,颠倒错乱一塌糊涂的部分,也不是见不到的。
---------------------------
当代人弄错民国的林森是干嘛的不怪,像三朝圣政那样弄错李怀忠官阶的也很正常!有人竟然连江爷爷的总理是谁都不知道,还说啥邓爷爷临终前正和赵爷爷热烈会谈,然后还写入了一本史书,这个就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3 20:31:00 +0800 CST  
俺说的当然是实话,看了啊!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5 21:52:00 +0800 CST  
问题在于像他这样硬套世界上没有绕过不过去的弯!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0-03-05 22:05:00 +0800 CST  
嚯嚯嚯!基本如此!

楼主 薛刚001  发布于 2014-05-17 20:16:00 +0800 CST  

楼主:薛刚001

字数:3994

发表时间:2010-01-29 06: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7 17:21:57 +0800 CST

评论数: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