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景帝削藩

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多家史书都有记载,杂乱无章,作者不揣冒昧,利用自己所学,来描写自己所了解的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
拙作并非专业的历史解读,只是作为本人闲暇时的随笔,一观可矣。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38:00 +0800 CST  
“吴王殿下,陛下已经诛杀祸国的奸臣,为大汉江山计,还请殿下悬崖勒马,偃旗息鼓,罢兵休战。”
“哈哈哈哈…本王早已经东方诸侯王的共主了!凭什么还听你家刘启的诏书?”
这位吴王殿下乃何许人也?竟敢如此口出狂言?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39:00 +0800 CST  
这位气势汹汹的吴王名叫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刘仲曾经在高祖时代做过代王,因为抵挡不住匈奴的进攻,弃地而逃,高祖大怒,废去了刘仲的王位,贬他为侯。后来刘仲之子时任沛侯的刘濞颇有勇力,骁勇善战,破英布有功。于是高祖封他为吴王,治下有郡县五十三城。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0:00 +0800 CST  
到了汉文帝六年,贾谊上书著名的《治安策》,建议解决同姓诸侯王割据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在《治安策》中,贾谊主张对图谋不轨,胸怀异心的诸侯王用强硬的手段削弱。他把“仁义厚恩”比作刀刃,“权势法制”比作刀斧,把行为不轨的诸侯王比作牛身上的硬骨头,处理硬骨头只能用刀斧而不能靠刀刃,否则只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贾谊为何对汉文帝献上《治安策》呢?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1:00 +0800 CST  
原来,高祖平定天下后,铲除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各王国占去了国土的绝大部分面积,汉王朝开国之初只有五十四个郡,这五十四个郡,居然有三十九个被诸侯王们所占据!而且在中央所统领的的十五个郡中还有一百多个列侯,公主的封地充斥其中,犬牙交错。


从人口方面来说,汉初人口约一千三百万,中央政府掌控的人口约四百五十万,近九十七万户;属于王国的约八百五十万,近一百八十万户!最可怕的是,这些王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军队,有属于自己的财政大权,甚至有自己任命官吏的权力!实际上已经算是一种半独立的割据势力!高祖在位期间,封国刚定,汉王朝刚刚建立,民心未安,出于这种原因,同姓诸侯王们忙于整治内部,无暇外顾及。可是到了文帝之际,早已今非昔比,汉初的无为之治已经令汉王朝逐步强盛起来,诸侯国方面的力量大大提升,加之文帝并非以太子的身份继位大统,即位之初,威信未立,羽翼未丰,这些因素促使了诸侯王的嚣张气焰,渐渐生了反叛之心!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淮南王刘长的反叛皆是明证!


出于这样的背景,贾谊上书《治安策》,希望能够解决同姓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2:00 +0800 CST  
贾谊提出“割地定制”的手段,分割较大的诸如:齐,赵,楚等诸侯国,分成若干个较小的诸侯国,令齐悼惠王,楚元王,赵幽王的子孙都能封到一块地为王,直到地分完为止,对于地多而子少的诸侯王,可以先留一块地,等有了子孙后再受封。如果受封的诸侯王因为犯罪而被罢掉,就将他的土地全部收回中央!

如此一来,则天下的诸侯王,宗室的子孙皆可封地为王,某种意义上也是分散了诸侯王自身的力量。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2:00 +0800 CST  
贾谊最后说:只有这样做,天下才能知道陛下的廉洁。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宗室子孙就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的统治的。臣子就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就没有讨伐的想法。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法令制定了,没有人触犯;政令推行了,没有人抵触。贯高、利几一类的阴谋不会出现,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不会萌生。老百姓都向往良善,大臣都向皇上表示恭顺。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道义。这样,即使让幼儿当皇帝,天下也很安定;即使立一个遗腹子作天子,让臣子朝拜老皇帝遗留下来的皇袍,天下也不致于混乱。这样,就可以使天下安定无事,后代也称颂陛下的圣明。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3:00 +0800 CST  
应该说贾谊很有预见性,不过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等到景帝刘启登基以后,那位进言《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言兵事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种种良策的晁错便直接上书《削藩策》,而《削藩策》一开头便针锋相对的指向吴王刘濞!


为什么会这样?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3:00 +0800 CST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作者:自信乃是力量之源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4:00 +0800 CST  
汉文帝时期,吴国的太子刘贤入京朝见,和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一起吃吃喝喝,又一起下棋,不料双方居然起了争执,刘贤态度蛮横,对刘启出言不逊。不料刘启也不是个吃干饭的,居然掀起棋盘朝刘贤脑袋上砸,直接把刘贤砸的头破血流,当即倒毙!


最后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令吴王悲愤不已。脾气暴躁的太子刘启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刘贤的遗体被文帝大事化小,直接用棺材打包,送回了吴国。


看着棺材里的儿子,吴王不争,也不闹。转身就让人把儿子的遗体送回长安城!


吴王的使者在京城向文帝转达了吴王的意图:“咱们刘家人本是一家,刘氏掌管天下的一切,现今我家太子死在了长安,那就在长安下葬即可,何必再运回我这里?”


而且从这里开始,吴王渐渐失去了藩臣的礼节,再也不把京城的文帝放在眼里了。文帝每次派使者前往吴国探视,得到的结果只有短短八个字:吴王重病,请勿打扰!


消息传到文帝那边,文帝既好笑又生气,自家儿子的遗体在长安,作为父亲的吴王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病重了?文帝当即下令有关部门:凡是吴国来的使者,统统拿下审问!

这时候,吴王和文帝间的关系终于降低到了冰点,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


有一次,又到了秋天,到了诸侯王觐见朝廷的时候,吴王又一次只派来使者觐见。这一次,文帝没有直接拿下使者,而是把使者召来自己的面前,推心置腹地谈了一席话。最后文帝单刀直入地问道:你告诉我,吴王是不是真的病了?吴国的使者回答道:吴王确实有病,但那是心病!太子殒命长安,陛下屡屡扣押吴国的使者,已经让长安成为了吴王的伤心地,吴王害怕自己有一天也遭遇不测,故此不来朝见。最后吴国的使者阴阳怪气地说了这样一番话:陛下须知,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 深渊也在凝视你!为人处事不要太自以为是,如果看到了深渊里的鱼,那么事情的发展就不好说了。文帝这下子恍然大悟:吴王腰杆硬了,不是随便乱动的了!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6:00 +0800 CST  
所以等到景帝登基之时,晁错就胆敢直接上书《削藩策》,而且一开头便针锋相对的指向吴王刘濞的理由便是如此!


晁错给吴王刘濞找出了如下两条重罪:


第一:刘濞诈病不朝见二十余年,于古法当诛!


第二:文帝对待吴王,可谓仁至义尽。刘濞本当感激涕零,不料他不思悔改!竟敢开山铸钱,煮海为盐,私下召集亡命之徒!企图犯上作乱!因此,就地削除吴国的会稽郡和鄣郡!


既然昔日的矛盾已经图穷匕见,干脆干一票大的!于是楚王,赵王,胶西王也一并上了黑名单,并遭到削地的处罚!


楚王刘茂:薄太后崩时,私下有不轨行为!败坏风俗!影响不好!天子仁厚,且先削去你的东海郡!


胶西王刘卬:曾经卖官舞弊欺诈,天子仁厚,且先削去你六个县!


赵王刘遂:你曾经犯下很不好的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天子仁厚,就不当面提了。且先削去你的常山郡!


当削地的诏书来到了吴王的手中时,吴王终于下定了反叛的决心!


“该来的总会来的,看来本王不能再犹豫了!不过我刘濞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要让所有的诸侯王一同反了刘启小儿!应高何在?”


“属下在!”


“速去胶西国,去找胶西王刘卯,就说本王有要事商量。”


“遵命!”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9:00 +0800 CST  
本文参考史料:《史记》作者:(汉)司马迁

《汉书》作者:(汉)班固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49:00 +0800 CST  
自信乃是力量之源是作者在B站的名字,诸位看官见谅。

楼主 多一份问候7  发布于 2019-06-09 21:50:00 +0800 CST  

楼主:多一份问候7

字数:2906

发表时间:2019-06-10 05: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7 19:28:09 +0800 CST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