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编年史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2 23:59:00 +0800 CST  
序篇:既定的历史
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古老的苏美尔人村落完成了一天的劳作,巨大且火红的落日还在散发着最后一缕夕阳,突然一团闪烁着灼眼白光的球形飞行物凭空出现在天空中...这一天,苏美尔人有了信仰的萌芽。
时代变迁,苏美尔人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灿烂文明,楔形文字,青铜合金造物,宗教文化,人类文明开始启蒙。
距今约6800年,一团白光降落在高庙古城,从光团中走出一位天神将一块八角形神物赠予高庙文明的首领皇者伏羲。
约6500年,仰韶文明极致辉煌,作为伟大的母系社会文明,她们的首领女娲仰望着夜空中的月亮,明亮的瞳孔仿佛是看到了千百年后的未来,而她手里握着的赫然是一块八角形的造物。
约5400年,神农氏轻抚着座下的青牛,口中喃喃自语,手中的八角形造物十分显眼,红山文明自此走向了巅峰。
(对于文明起源是没有非常准备的说法,只是一个贯穿全文的引子)
时光荏苒,辉煌的上古文明早已被尘封,只留下传说,但文明的火花早已开遍全世界。
从秦汉时期开始,青铜治炼技术达到巅峰,直到铁器出现,中华帝国和游牧民族开始长达上千年的拉锯战。
直到满人入主中原,大刀长矛击败了装备着火器的大明军队,问鼎天下,窃社稷国器。而在欧洲,工业革命早已如火如荼,无数黑奴的鲜血化作了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1815年,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战役失败,一代雄主走下神坛。
1858年英国舰队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欧洲第一强国,此后西方列国开始殖民南洋,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打醒了自诩天朝的满清朝,八国联军入侵掠夺了无数宝物,而其中有一块八角形的古老造物被德军将领带回了德国。
1945年4月17日清晨,柏林之锁—泽洛夫高地晨初的雾气还没散去,天边才初见一缕太阳的微光,盟军部署的“喀秋莎”火箭炮在元帅的命令下8条滑轨悬挂的火箭弹被齐射了出去,数个炮兵师的火力覆盖在了泽洛夫高地上,德军的数个残师在盟军的火力覆盖下苦苦支撑着,已经伤痕累累的德军如果不是凭借地利的优势,恐怕早就被苏军攻占了柏林之锁,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但士兵们后退的余地了,柏林就在后面,元首还在后面,他们不能退后!
猛烈的炮火后,苏军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推着它继续前进。临近高地,苏军士兵们高喊着口号向前冲锋,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前面的尸体继续向前冲,在苏军士兵悍不畏死的进攻下,柏林的大门上的锁被击碎了...
战后,希特勒会见了小个子将军海因里希,会见期间,暴怒的希特勒因海因里希反对希特勒坚守柏林被解除元帅职务并派往弗伦斯堡,会谈后,海因西里十分冷静的从柏林离开,同时带走的还有一个黑色的密码箱,柏林沦陷后,海因西里向苏军投降。
柏林沦陷之前,希特勒曾秘密命令一队U型潜艇护送“货物”前往日本,后被在太平洋战场和日本人打的不可开交的美军拦截。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向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后,作为二战最大赢家的苏联开始引领世界潮流,而美国也不甘示弱,自此拉开了苏美军备竞赛的序幕,冷战时期到来。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
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这是人类征服太空的一大里程碑“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登顶世界最强国。
时至今时今日,从可考证的文明历史已经有约七千年。
(很久很久没写长篇了,原创的确挺费脑,作为高中历史不及格的人,开篇写的很艰难,差不多把高中历史重温了一遍。因为没有存稿,所以更新全看动力,我不是写历史,也不是架空历史,我想写的是未来,地球的未来,人类文明的未来。严谨一点说呢,就是对人类未来的一种推演,不靠谱的说呢,就是以人类的未来为题目的一篇小学作文,总之多谢各位对我上一篇《我来自巨人族》的支持!)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3 00:00:00 +0800 CST  
关于苏美尔文明

目前为止是可考证的最早文明,注意是文明不是人类的起源,这个要区分开。
关于三皇和三大文明
也是事实可考证的,红山文明遗址被发现证明了三皇五帝是存在的,具体请百度。
关于八角形造物
发现的几个文明遗迹中出土的文物上的确都有八角形的纹路,具体请百度。
关于第三帝国的秘密
海因里希带走的黑色密码箱是我杜撰的,U型潜艇去日本是真实的,也有证据表明是希特勒把第三帝国的秘密送往日本。
有问题可以留言,我不想辩论,选择性回答。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3 00:06:00 +0800 CST  


附图一张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3 00:08:00 +0800 CST  
第一篇:未来
2016年至2050年期间,欧洲经济综合体解散,叙利亚局势持续升温,能源危机,温室效应,人口快速增长,贫富差距加大,金融危机,人类社会的阶级冲突激增,这一切都要即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时,中美联合月球开发局成功在月球建立了一座能源采集中心开采氦-3,再利用小型货运船发往地球,同时,中美俄三国共同组建的研究所成功研发核聚变技术,利用月球的氦3解决了能源危机。外交方面,由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调解,世界局势缓和,大量物资被送往非洲援助饱受饥荒的非洲人民。
世界局势缓和后,中饿美三国开始减少军费支出,大量资源倾向于太空开发方面,美国国家航天局一年的太空发射计划短短一年间提高了17倍,荒废已久的太空站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保留了太空站的国家以“天宫”作为中转站领先世界各国近十年的月球开发进度。
核聚变技术被广泛应用后,能源变的无比廉价,作为最环保的能源,从而间接缓解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地球之肺开始慢慢复苏,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得到了提升,相对的缓和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人类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为了避免资源重复浪费,世界联合科学院成立,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精英集中在一起为人类的未来努力着。作为三大支柱科技之一的物理科技首先得到了突破,石墨烯研发成功,作为一种运用层面非常广泛的超级材料,石墨烯一经研发就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利用石墨烯,科学家成功研发了第一台工业级量子计算机。太空方面,科学家以石墨烯为主要材料成功搭建了世界第一座太空电梯,太空运输成本开始变得廉价。
二十年间,上百架太空电梯在赤道圈拔地而起。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太空城市“紫禁城”顺利完工,同年,美俄两国的太空城市也相继完工,人类迈出了征服太空最关键的一步。而在月球的氦3采集中心也扩大了数倍的规模,石墨烯的应用让原本高成本低效率的将氦3运往地球进行聚变的方式变为直接在月球进行聚变后直接将电能发往地球,大大减少了成本以及提高了效率,并且在变得更加安全。
航天方面,在可控式核聚变技术可行性被提出后,第一代太空飞机诞生,装配有太空引擎的太空飞机平均时速高达3.6万公里,也就意味着从地球到月球只要仅仅11个小时,但一架太空飞机的造价相当于一艘尼米刺级航母的三分之一,成本十分高昂。
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下一篇开始采用自述的描写手法)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4 23:44:00 +0800 CST  
关于石墨烯
不是我杜撰的,的确可以应用在计算机和无线充电领域,并且十分坚固,也可以作为太空电梯的主要材料,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可能我说的有点夸大事实。
关于对世界格局
也并不是我乱想的,欧盟的解体是有可能的,列举的几个例子也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关于未来只有中国保留太空站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中国的经济体系就不怕金融危机,而美国就不行,资本家逐利的本性注定了美国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如果没有必要,资本家是不会把钱投到成本高,回报几乎等于没有的太空方面,这点从这几年美国对太空方面的投入就看的出来,而美国太空发展的黄金期,恰恰是跟苏联冷战时,所以在未来,只有中国才会对太空有巨大的投入,记得有一篇报道是专门写这个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4 23:44:00 +0800 CST  
第二篇:通讯器
国际联合太空城“伊甸园”是由前欧盟各国委托中美联合建造的一座世界第四座国际太空城,世界联合科学院就坐落在伊甸园里,来自全世界数十万名科研工作者在这座伟大的天空之城里为人类默默付出,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的身份也十分特殊,是一个地外文明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主导的项目是地外生命探索和研究。
而我的研究成果...好吧,我的研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我接到一道调令。
当我坐在星巴克享用清晨第一杯热可可时,手腕上个人终端的低鸣声提醒我有紧急状况发生,通常只有S级的状况才会在我休假期间打扰我,而S级状况,在我职业生涯中只发生过两次。
我立刻结束了休假,之后的经历是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我被两名研究所的士兵护送乘坐太空飞机从伊甸园前往太平洋某处海底秘密研究所,这处研究所的保密程度甚至连有着S级权限的我都不知其存在。
在这座秘密研究所内,我见到了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陈 ,以及世界各国站在科学界最顶端的巨头,可以说,这座研究所里的人几乎都是人类最最精英的一份子,哪怕损失一个都足以让世界科学倒退十年。
短暂休息一天后,我得到了一份秘密文档,在如今所有纸质文件都被数据化存储在超级终端内还在使用纸质方式存储文件的除了喜欢复古的人就只有高度机密文件了。
这份机密文件的主要内容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八角形造物,以人类现在的解析技术根本无法得出该造物的具体成型时间,形状为八角形,由类似于青铜的材料组成,分子结构紧密到连中微子都无法穿透,也就意味着以人类的能力甚至无法毁灭它,这显然不是人类的造物,事实证明它的确来自于地外生命,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是这个八角形的造物通过某种方式传达给人类的,否则以当时人类的科研速度至少还需要七十年才有可能摸到可控式核聚变技术的门槛。
这个八角形造物最早出现在中国满清时期,被八国联军中德军将军当做宝物带回了德国献给了威廉二世,后落入到了希特勒的手中,而发现其秘密的人也正是希特勒。也正因为这块八角形的造物所传递的科技让德国的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V2火箭、雷达、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无人机等等数十项黑科技,甚至连原子弹技术都来自于这个神奇的造物,可惜最后希特勒没有坚持到原子弹的成功研发柏林就沦陷了。
盟军获胜后,苏军获取了第三帝国的科技成果,但事实上第三帝国最大的秘密被希特勒派遣一队U型潜艇送往了日本,不幸的是被美国截获,并很快在德国的研发基础上制造出了原子弹结束了和日本的战争也结束了二战,直到冷战时期,苏美两国的科技呈火箭式的喷发,甚至在那个年代登上了月球,完成了世界其他国家几十年后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美国曾针对通讯器进行过假设,认为这是一个人类与地外高度发达的文明生物交流的通讯器,或许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有关系。也有学者认为这来自于史前文明的遗留物,虽然最后没有确切的结果,但通讯器总是合时宜的向人类提供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所以被一致命名为“通讯器”作为代号。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6 15:44:00 +0800 CST  
第三篇:神秘讯息
我见到了那个神奇的通讯器,两天前通讯器不间断的传出一组讯息,任何生物只要接近通讯器五十米的范围,都会听到有个神秘的声音在耳边低语,这是一种人类无法用大脑理解的语言,在根据纳粹德国遗留下的密码本以及美国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语言学家花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破译后,这段讯息被完整的翻译了出来,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计算机水平还停留在穿孔机的时代,纳粹德国竟然从无到有的初步解析了这种语言。
讯息内容被翻译成了一组坐标,根据这组坐标,我们确定了坐标指向的正是太阳系的第六颗行星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土卫六被发现时,一度被誉为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星球,因为他有着厚重的大气层和冰川,基本具备诞生生命的可能,而当通讯器的神秘讯息指向土卫六时,更加激发了我们探索土星的欲望。
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用他自制的新望远镜对准土星,准备研究土星环,但让他惊讶的是,在土星的旁边赫然有一颗巨大的卫星,这就是土卫六——泰坦,到1979年先驱者11号更是土星掠过,拍摄到土星巨大的卫星土卫六的照片,并初步判断土卫六上的温度是极低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否定了可能存在类地生命的可能,在这之后,旅行者1号,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惠更斯子探测器都相济飞越土卫六,甚至旅行者1号曾试图接近土卫六,可以说,人类对土卫六远没有那么陌生。
根据土卫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后,我们的科学家发现在土卫六上存在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和氮等元素,与地球早期生命形成时的环境相似。六上的氰和烃在一定情况下可生成腈,再被星球上的水冰水解,生成羧酸和胺类物质,而这两者还可以生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氨基酸。不过,土卫六上也存在制约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一是温度过低,二是尚未发现液态水的存在,三是土卫六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当它有时运行在土星的磁气层外时,便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下,辐射可能使生命无法存在。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土卫六上如果存在生命形态,那么和类地生物肯定是有着质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卫六上有液体的存在,也有着巨大的地下冰川。
火星计划被暂时搁置,泰坦计划(土卫六又名Titan泰坦星)启动,和登陆火星相比,我们对登陆土卫六更感兴趣。科学院的大量资源开始向第二代太空引擎研发倾斜,十几万名科研工作者在为泰坦计划服务,从宇航服到整个太空飞船的设计,都有着一个专门的团队在努力着。
根据计划,一支十人的精英宇航员将搭乘人类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星际飞船前往土卫六,并且登陆土卫六,到达通讯器提供的坐标位置。根据概率学推演出的几种可能面对的情况,这十个人中的每一个都有着除了宇航员之外的其他职业,有生物学家,有物理学家,甚至还有两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士兵,而在这之前,我们会陆续发射五颗代号为“远行人”的探测器前往土卫六,其中远行人1-3号将会试图登陆土卫六部署物资,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制造出的宇宙探测器的综合性能已经远胜于旅行者1号和2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概率会非常大。
以人类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地球可能在未来一百年后出现人口危机,虽然目前海洋城市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土地的压力(海洋城市的最大阻碍是海洋的潮汐力,意思就是在海面上的物体受力面积越大,海浪所造成的潮汐力就越强,就像是海洋在用手在撕扯一样,但以石墨烯的坚固程度是可以有效抵抗潮汐力的,所以海洋城市是可行的),但过多的人口所消耗的资源将逐渐超过产出的资源,这意味着饥荒和资源供给失调,那么会间接激发社会阶级矛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矛盾),而这就意味着战争,以人类现在拥有的武器,大规模战争就意味着种族灭亡,深知这一点的各国领袖才能放下成见,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发展,太空殖民才是未来!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08 12:47:00 +0800 CST  
第四篇:“飞跃”号起航
四年的准备,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船“飞跃”号诞生,飞跃号舰体呈飞梭状,全长一百二十米,飞船设上下两层构造,上层设有驾驶模块、生活模块、备用动力模块、辅助能源模块、以及1号物资储备仓库,下层设有科学研究模块、生态培育模块、动力模块、能源模块、以及2-3号物资储备仓库。整艘飞船使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过道之间设有阀门,也就是说,一旦飞船某部位破损可以迅速封闭舱门降低损失,甚至在受到大规模损坏时,上层舰体可以抛弃下层舰体独立成一艘逃生飞船。
飞船动力方面,由三台太空引擎作为主动力,三台小型核聚变作为能量来源,在太空中,无法移动就意味着整个飞船将成为一个活棺材,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我们的工程师还封存了备用核聚变设备以及备用太空引擎,值得一提的是,飞船设计之初就以多功能化和应对任何突发灾难为设计初衷,所以飞跃号35%的非核心零件都是通用的,也就意味着在某处工作的零件也可以在另一处继续工作,我们甚至还放了一台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在科研模块中,极大的提高了飞跃号的生存能力。
在这四年,十位精挑细选出的飞跃号船员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已经足以胜任此次任务,在万众瞩目下,飞跃号升空后,立刻开始加速,三十秒达到第三宇宙速度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范围。(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船是不需要环绕地球通过地球引力来加速的)
根据“银河”巨型量子计算机计算,飞跃号将以直线距离前往土星近地点等待土星的到达,随后接近土卫六展开登陆,前期的远行人1-3号已经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在人工智能的操控下在土卫六地表成功部署了一座可供10人使用半年的太空舱,当飞跃号抵达时,可使用携带物资对居住舱进一步部署,搭建一座可居住五年的太空舱。
土星距离地球近地点距离约为8.55个天文单位,而飞跃号的飞行速度已经高达15万公里每小时(忽略偏心率),如果计算没有误差或途中不出意外,飞跃号将在一年后抵达土星,这在人类太空载人航天史上已经算是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就,自阿波罗11号登月后,人类就开始减少太空载人活动,相比泰坦计划,美国宇航局登月用了四天时间,相对于登陆土卫六,我们将要花上至少四年时间。
泰坦计划规定,飞跃号按时抵达土卫六后,会有为时半年到一年的任务周期,一年后将返回地球。但此时土星已经离开近地点,返程距离会增大,预计返程时间将提高一倍。
当飞跃号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后,我们像是看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但现在的人类,未来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1 13:43:00 +0800 CST  
第五篇:登陆土卫六
飞跃号已经启程半年,通过电磁波,我们还是可以跟飞跃号进行有延时的即时通讯,十位飞跃号船员的状态良好,他们的身体数据会通过飞船的通讯模块即时传递到地球,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团队为他们服务。
一年后,飞跃号顺利抵达土卫六轨道,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幸运的旅行,也许上天都开始眷顾人类。在危险的太空航行中一帆风顺可并不常见,尽管飞跃号的设计已经经可能的去适应各种太空灾难的发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以人类现有科技制造的太空飞船就像是一艘硬纸板糊成的船在大海航行一样,一不小心的结果就是船毁人亡。
根据计划,飞跃号的两位船员将留守在太空船内保持和地球的通信,其余八位船员将在土卫六展开登陆,土卫六厚重的大气内含有大量重金属成分严重影响电磁波的干扰,前期旅行人1-3号也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操控下展开部署。而四号和五号旅行人将转变成卫星协助计划进行。
登陆仓的设计也是根据旅行人1号传输至旅行人4号卫星中转到地球的数据设计的,完全可以将飞跃号船员安全送到地面,并且也可以使用登陆仓返回飞跃号。其实,以飞跃号的性能完全可以在土卫六着陆,但为了避免意外发生,科学院的专家们坚持使用登陆仓。
(下面会以飞跃号船员的视角来自述)
登陆十分成功,虽然在模拟训练中我们进行了上千次的模拟登陆过程,但我们还是为自己能安全着陆而欢呼不已,尽管科学院的那些人向我们保证过安全性,但对于太空航行来说,哪里有绝对的安全可言。
这个星球比我想象中的要荒凉的多,平坦的地面覆盖着不知道是甲烷还是乙烷的物质,也许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也说不定,当然肯定不会是地球上的那种海洋。
伊娃作为任务的队长,下达了卸载物资的指令,作为首次登陆,我们只携带了少量的物资,以及一辆土星车作为代步工具,和火星车使用太阳能不同,土星车所使用的能源是多元化的,它既可以在太空舱进行充电也能使用土星上随处可见的甲烷作为能源。
在我们来这之前,远行人4号已经环绕了土卫六一万六千五百圈,基本绘制了土卫六的地图,居住舱的探索机器人也已经探索了方圆一百公里的范围,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地图,我们着陆的地点距离居住舱的位置只有七公里,我们可以轻易的抵达居住舱。
居住舱被部署在一个环形山的中央,土卫六的地形是即平坦也崎岖的不规则地形分布,这样的地形这种环形山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居住舱整体为红色,这样的颜色当然不是为了喜庆,而是为了更方便天空中的卫星辨识,土卫六的地表是冰冻的甲烷海洋,呈乳白色,所以红色自然是最突出的颜色。
经过指纹和声纹验证后,居住舱被启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了科学院的工程师思维中,所以居住舱是一座一座的椭圆形蛋体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例如休息舱和储物仓,模块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意味着就算一处被破坏也不会影响整个居住舱。
前期的基础模块已经在人工智能程序的控制下部署成功,后续我们将陆续部署科研模块、医疗模块、采集模块、工业模块和垃圾处理模块等,这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1 14:45:00 +0800 CST  
个人比较不喜欢用大量数据充实内容,也希望写的尽量直白一点,大家都能看得懂的内容,也尽力用一些比喻、对比的手法来引起联想,所以能简则简,不要在细节上对我吹毛求疵。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1 16:37:00 +0800 CST  
第六篇:消失的飞跃号
距离登陆土卫六已经有一周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彻底完善了居住舱的改造,如无意外情况发生,这个居住舱在未来会成为我们人类殖民土卫六的桥头堡,同时,根据计划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对土卫六展开了全方位科研考察。
根据任务第二阶段指示,我们将在土卫六上大范围探索,指令很简单,我不需要想的太多,对于一个我这个前联合国维和士兵来说,任务就是任务,不需要任何理由。
第二批物资被飞跃号空投到了地面,物资里有着第二阶段任务所需的遥控探测器,这是科学院的那些家伙引以为豪的作品,飞碟形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缩小版的UFO,强大的环境适应力可以让它适应任何星球的环境,特殊材料制造的外壳就算把它丢到强硫酸里也不会损伤丝毫,内含有人工智能程序让遥控它的人就像是在玩飞行游戏一样简单。
三个月后,我们的探索依然毫无进展,三架探测器每天12小时的探索只获得了一些与任务无关的数据资料,这一天依然是没有任何发现,伊娃作为队长开始例行每天与飞跃号的通讯,因为大气中的重金属成分干扰,只有使用短电磁波才能联系到飞跃号。
三次建立通讯失败后,伊娃认为是通讯模块出了问题,但最后检查的结果是我们的通讯模块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让我们的心提了起来。我们想启动了卫星开始寻找飞跃号,试图联系它,也许只是飞跃号的通讯模块出了点状况,那就是虚惊一场,但意外再次发生,我们同样失去了和卫星的联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和飞跃号失联,同时也和地球失联了....
地球上,和飞跃号已经失联一个月了,在多次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宣布泰坦计划失败飞跃号神秘失踪,随后紧急发射的远行人六号装载着物资以及新的指令前往土卫六,土星的公转周期是29.6年,而我们建造第二艘飞跃号需要三年的时间,三年后就算新的飞跃号起航赶到火星需要5年的时间,八年的时间跨度已经超过了居住舱的使用上限...
人类历史上最远航行距离的新纪录就此画上句号!
(没错,这还是铺垫,距离正文还是有一些事情要交待,我尽量长话短说。)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1 17:31:00 +0800 CST  
第七篇:飞跃号出现
距离飞跃号失联十年后,我们紧急发射的探测器也并没有联系到被遗留在土卫六上的飞跃号船员,因此我们不得不将泰坦计划停滞,相比于太空探索方面的投入各国更愿意把钱投入到研发更先进的宇宙飞船,地球大部分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而太空中的资源是取值不完,用之不竭的,就目前看来,开采太空资源也并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的。
支柱科技的突破也带动了其他相关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不仅是工业方面,轻工业甚至是农业医疗等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与此同时,太空方面,人类第一艘宇宙战舰诞生,这艘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太空战舰被命名为“夏级”巡洋舰,这艘战舰采用的也是传统的飞梭形状,舰长三百五十米,搭载一门1000mm的粒子主炮,十坐发射仓。外壳由新型材料K金属构成,可以有效的抵挡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宇宙射线,并且非常坚固,并且K金作为一种合成金属有着比钨还要高四倍的溶点,最高硬度可达到15000HV左右,打个比方就是,如果用K金属制作一辆坦克,那么任何冷战前后的穿甲弹都无法无法击穿它,甚至连扭曲它都做不到,就算这辆坦克掉进岩浆里,它也能毫发无损。十年间,人类对于核聚变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小巅峰,能量的利用效率远比十年前要先进太多,只搭载两座核聚变反应堆的夏级巡洋舰一次充能可以轻松支持粒子主炮发射三十次或是往返火星所需的能量。
夏级战舰一经研发,由中国投入建造的五座太空船坞立刻开始建造第一批用于列装中国空军的十二艘战舰,自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太空舰队诞生。虽然作为一直宣扬和平的国家,但中国的强大也间接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动荡。由联合国出资中国建造的十二艘“和平使者”巡洋舰开始列装联合国的维和空军,美国和俄国也相继列装了国家所属的太空舰队。
十年间,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座座庞大的殖民城市,有将近五亿的人类在月球生根落户。相继的,人类的探索已经延伸到了火星,在火星上已经有属于人类的前哨站建立,人类的太空殖民史已经初步奠定。当很多人都已经以往十年前的泰坦事件时,沉寂了十年的“通讯器”再次传出新的讯息,同样是一组坐标,而坐标的位置却是冥王星...
根据坐标位置,人类最先进的观测卫星锁定了目标区域。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发现了一艘宇宙飞船,而对于这艘宇宙飞船我们也并不陌生,那正是十年前失联的“飞跃号”!
相关的专家团队立刻成立开始研究这艘失踪后突然出现的飞跃号,根据逻辑学家的行为模型推测,通讯器作为某种未知的存在联系人类的机器,它让人类前往了土卫六,而之后飞跃号的失踪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件,而这次飞跃号的出现也是通讯器最先提供了飞跃号再次出现的坐标,也属于必然发生的时间,两件相互串联的必然时间的背后肯定是有人为操作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通讯器背后的未知存在通过让飞跃号消失和出现向人类传递着什么是通讯器无法传递的东西,而通讯器连复杂的核聚变原理公式都可以传递,显然这个无法传递的东西肯定是一个实体造物,可能这个造物就在飞跃号上。
当然,这只是一种最有可能的可能,但我们无法想象,以飞跃号的性能以十年时间到达冥王星的可能为0,从土卫六到飞跃号这期间飞跃号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前往冥王星把飞跃号带回来。一艘由世界各国联合建造的探索飞船升空了,四年后这艘太空飞船将抵达冥王星飞跃号所在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名为“但丁号”的探索飞船采用了最新研发的冬眠技术,通过让人体细胞冬眠达到让人体进入冬眠的状态,也就意味着物资消耗将会大大的减少,但因为技术原因,冬眠的持续时间只能持续一年,超过一年人体的细胞将会进入永久性冬眠,那么就意味着再也醒不过来了,所以在但丁号前往冥王星的途中要进行四次冬眠,每次冬眠十个月,随后会有为期两个月的恢复期。
冬眠技术的出现,让但丁号的船员增加到了四十人,也许是这次计划的主导者受到某部科幻电影的启发,这四十人中有一半都是特种部队现役士兵,并且但丁号上也装配了武器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艘武装太空探索飞船。
四年后,但丁号抵达冥王星,并且也找到了飞跃号。在距离地球如此远的距离上,哪怕是有着光速的电磁波也无法进行即时通讯,恶劣的宇宙环境会严重影响电磁波携带信号的质量,也就是说,在月球上。两个人可以进行视频通讯,到木星位置也只能发发图片,到了土星就只能发语音消息,到了冥王星就只能通过文字的方式传讯,信息失真和丢失也实属正常。在得到地球指挥中心的允许后,但丁号的船员开始登录飞跃号,好在飞跃号虽然是最早期的宇宙飞船,但也有供登陆舱返回用的船舱,但丁号的太空登陆艇可以轻松进入飞跃号内部。
至于在飞跃号上发现了什么,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属于高度机密,但显然,飞跃号上的发现对人类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之后,人类的科技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9 12:28:00 +0800 CST  
第八篇:移动的行星
2077年,人类总人口突破100亿,但科技的进步让人口的压力并没有给世界局势和人类的生活状况带来负面变化,人口基数的增加相对于快速进步的科技是一件好事,有着月球和火星两大殖民星球的存在,哪怕人口再膨胀三倍也是可以接受的。
2078年,人类又迎来新的一年,但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太阳系有了意外的访客,根据部署在冥王星的地外观测卫星反馈,一颗体积为地球1.2倍的行星正在接近我们的太阳系。是的,一颗正在移动的行星,这并不是人类已知的宇宙星体活动,初步推测行星移动的背后可能存在某种生物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外星人!
这次事件立刻受到了人类各国高层的瞩目,地外生命的突然出现十分意外,根据科学家推测,地球文明的科技程度虽然进步迅速,但在宇宙的宏观角度来说,人类文明依然脆弱的像个婴儿,而一个能推动行星进行宇宙旅行的文明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就仿佛是成年人一般。
对于行星移动技术,我们的科学家也进行了推测,推动一颗体积为地球1.2倍的行星需要的动力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这颗行星得拥有坚固的大陆架,然后根据周密的计算受力面以及受力点,然后建造庞大的行星推进器,还需要功耗大到难以相信的核聚变反应堆才能做到,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涉及的相关技术以人类的科研速度,至少要调动全部科研力量和资源花费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计算出现偏差,那么结果可能导致受力不均匀,这意味着这颗行星将可能被撕成碎片。当然,如果这是一颗生命行星,那么就会直接导致这颗生命行星的生态环境完全被破坏。
总而言之,这颗突然出现的行星如果有文明存在,那么他们的科技至少领先人类文明一个世纪!我们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和地外文明的接触,甚至进行友好的建交,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作为弱势的一方,我们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的意图,在茫茫宇宙中,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是很危险的。
根据行星的移动速度,这颗行星将在未来的三个月抵达太阳系边缘,也就是幸神星的轨道,随后将进入冥王星轨道范围,而我们的计划是,在冥王星位置和行星可能存在的文明进行交流,但同时,我们将火星与木星小行星带的谷神星作为战略前哨,在未来两年,我们需要在谷神星建造十座船坞,同时部署十万架离子射线炮台五万架导弹炮台五万架防空炮台。来自地球各国的十三支太空舰队将在防线内协助拦截这颗行星。
对于这道防线,我们并没有太大的期望,一个世纪的科技差距是让人绝望的,打个比方就是,在大航海时代时期,十艘世界上最强大的1级风帆战列舰遇到一艘近代的驱逐舰一样,驱逐舰轻松并且完胜依靠风帆最为动力木质船身的风帆战列舰,同时也是速度的差距,钢铁和木头的差距,舰炮射程的差距,舰炮威力的差距。
我们十分清楚这一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输定了,实力固然重要,但也并不是绝对,科技的差距虽然无法弥补,但我们的战略武器依然可以给对方造成伤害,摧毁一颗行星对于我们来人并不算很难的一件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摧毁文明的战略武器一度被禁止,并集中销毁,但这次危机让我们重启了这些可怕的魔鬼,只要花费少许时间,我们的科学家就可以将这些武器的科技程度提升到可以轻松毁灭一颗行星的地步。
在不远的将来,一场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的战争即将打响...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9 13:21:00 +0800 CST  
铺垫的有点乱,因为思绪是乱的,后面会好好写。这部作品比前作《我来自巨人族》里的宇宙文明是有区别的,更偏向硬科幻一点,当然不算我杜撰的话它的确是个硬科幻,牵强点也没关系,反正本身也不是什么严谨的小说。当然,我会写很多更离奇更诡异的宇宙文明,会让你有一种看奥特曼的即视感,哈哈,反正我就瞎写,爱咋咋地!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19 13:29:00 +0800 CST  
是有必要声明下,文中的有些设定很多都来源于电影或者文学作品(感觉硬科幻的设定都差不多),所以如有雷同呢,也不算巧合。但剧情的确如假包换,这个有雷同就真是巧合了。有必要的话,我会写出借鉴的对象名字,有很多都是很棒的电影作品,它们的设定都很好,很合理,所以我忍不住就借鉴了。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20 21:30:00 +0800 CST  
第九篇:逃亡的龙虾星人
2080年,我们的冥王星观察前哨和移动行星开始进行首次接触联系。我们不间断的使用长电磁波广播着消息,为了避免产生语言的障碍,我们发送的信息是一种有序的数字,这些数字肯定被轻易解析成有意义的信息。当然,以对方超越人类文明一个世纪的科技程度无法解析人类语言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我们不间断的试图和对方取得联系,了解对方的来意,但对方并没有给予任何回应,依然朝着太阳系而来,这时,我们不得不认为也许是我们过于敏感,可能这颗行星是因为某种人类位置的天体现象在运动,但诡异的航向和速度让我们打消了这个疑惑,必须确认对方是否是一个宇宙文明。
当行星掠过冥王星轨道时,我们的观测站清晰的拍摄到了行星的地表,并且在行星的背面我们发现了参天的行星推进器,正是我们猜想的那样,这是一个宇宙文明的杰作。而在地表我们发现了大量残破的疑似外星人城市的废墟,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生命体。
科学院的社会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某个文明的母星,也许是所处星系遭到重大变故不得不进行整个行星的宇宙旅行,而代价就是整个星球的生态环境完全毁坏,所以地表会有许多疑似外星城市的建筑遗迹,而真正的外星生命可能隐藏在星球的地底。
通过冥王星的热感应扫描,我们的确在行星的地底发现了不正常的热量活动,初步确认是一种生命体,显而易见,我们即将要跟一个完全无法沟通的外星文明作战了。我们文明的舰队开始集结,各国军方开始大批量的进行军备储备。对方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无法保证在太空战场上取得胜利,所以最坏的结果是将战场放在星球上。
一年后,我们位于木星的防御圈和外星文明遭遇,庞大的行星在木星轨道上停了下来,显然他们也发现了我们,在这个距离上我们已经能清晰观察到行星的地表,从行星的裂缝中涌出了密密麻麻的黑点,每一个黑点都是一架五边形的战斗飞行器,这些飞行器成群结队的迎向了我们的防御线,速度是我们最新型太空战机的八倍。好在并没有出现大型战舰,可能是引力的缘故,大型的战舰必须由太空船坞生产,能在地表起落的战舰的体积都不会太大,这让我们的作战指挥中心松了一口气。
敌人庞大的数量让我们的十分紧张,当敌群进入到防线攻击范围后,五万架装配了八枚制导导弹的导弹防御平台的火控系统被立刻触发,数十万枚被智能程序控制可以追踪敌人的导弹被发射,形成了一道密密麻麻的导弹火力网,这些导弹会首先和敌机群接触,至于能否取得多大的战果,我们并没有太大信心,毕竟我们从没有任何与地外文明作战的经验可以考证,从战术上就已经是一片空白了。
十六分钟后,导弹群遭到了敌机粒子射线的攻击,大量导弹被引爆。而与此同时,位于防线的前沿观察哨将观测到的数据传送往地球,在地球上,我们的科学家开始迅速分析敌人的火力并找寻敌机的弱点,好在的是,敌人使用的依然是粒子射线武器,这也是我们目前熟知并且能掌握的唯一一种用于太空作战的武器。
根据作战参谋部拟定的计划,位于谷神星的防线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人类真正的主力是有所保留的,只有在收集到敌人足够的情报,并确保能获胜的情况下,人类真正的主力才会出动。
防线上,突破了导弹防御网的敌机群也并不是没有损失,显然敌人也并没有掌握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依然是依靠机身的外装甲来防御,初步判断,敌人机身所采取的外装甲并没有领先人类方面军太多。从敌人战机的综合性能看来,人类并没有处在劣势太多,前提是敌人没有所保留的情况下。
人类方面军第二波攻击由各国所属舰队的主炮齐射,“夏”级巡洋舰的设计理念让它不像是一艘太空战舰,而是一辆太空坦克,除了1000MM口径的离子炮外也就只配备了四个导弹发射舱。从定位上来说,“夏”级巡洋舰的目标主要是以大中型战舰为主,用来攻击直径只有十几米的小型战机是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意思。
人类的舰队充能完毕后和随同的十万座粒子射线平台发动了第二波攻势,笔直的从炮孔延伸出闪烁着粉红色光芒的粒子射线迅速一闪而过,射线所到之处的任何阻挡物都会被融化,这波攻势给敌机群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约歼灭了对方五分之一的有生力量。
外星文明的实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当舰队完成第二次充能时,敌机群已经十分接近了,大量防御平台被击毁,毕竟太空肉搏战的优势还是太空战机。不过已经了解了外星文明的实力后,我们已经有信心战胜敌人了。
防线只坚持了五个小时就奔溃了,协助防御的舰队也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不过这点损失是值得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地球上和外星文明进行决战!
四个月后,此时在地球上抬头望着天空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外生命的星球了,三天前,它停在了火星近地轨道附近,这个距离是非常安全的,如果一旦过于接近地球,两者之间的引力可能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潮汐,而对方体积是地球的1.2倍,也意味着地球会直接脱离目前的轨道向它靠近,那么人类就算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那代价也是很惨重的。
不过对方的行为也向我们透露了他们的目的极有可能是想夺取整个地球。所以,这场战争已经上升到了人类危亡的层面,人类必须倾其所有的击败对方,否则灭亡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战争开始了!地球上集合人类所有国家的一万五千架太空战机全部升空,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抬头望向天空都可以看到一架架承载着人类希望的战机拖着火红色的焰尾倾斜向上的脱离地球大气层的范围,近地轨道上,一百二十艘“商”级巡洋舰从军用太空港起飞,那是属于中国的最新型太空战舰,它的综合性能比“夏”级巡洋舰有了质的飞跃,从他那长达九百米的身长以及部署在外甲板上六门1200mm二联装离子炮就可以看出它强大的火力。同时,美属的“密苏里”级 以及俄国的“雄鹰”级都是接近于商级的强大战舰,作为主要的三大太空强国和欧属的联合舰队汇聚成了人类方面军的主力,在上万架太空战机的护航下前往战场。
人类和地外文明的战斗持续了三年之久,地外文明的战机数次进攻到了地球大气层内,造成了数千万人类的死亡,而人类方面军也数次打到了敌人的老巢,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三年,我们也知道了自己的敌人是谁,那是一种节肢类生物进化而成的智慧生命,外貌神似地球上一种名为龙虾的生物,被人类民众戏称为龙虾星人,而在战斗中我们也俘虏了许多龙虾星人,从俘虏身上获取了大量关于这个文明的信息,原来和我们原先猜想的一样,这是一群带着母星逃亡的地外文明,他们的文明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叫做“西古尔文明”,他们的母星系遭遇了一场重大变故,他们的恒星因为衰老而逐渐毁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把全部资源投入到了星球推进器的研发,所以给人类造成了科技程度领先人类一个世纪的假象。而在母星逃亡的一百二十年间,他们的母星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不得不在地底建造避难所,人口的稀少也直接导致了科技水平的退步,甚至连他们的身体都因为地底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变异,而这种变异让他们的智力水平急剧下降,这更加速了科技水平的退化。而现在他们连大中型的战舰都无法制造,只能制造一些和人类科技水平相差不远的太空战机,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不是因为那些隐藏在星球表面上龙虾星人一百多年前遗留下的防御武器,人类早就毁灭了他们的文明。也正因为他们正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危机,所以当他们发现地球时,毫不犹豫的采取灭亡地球然后霸占地球的行为。
三年的胶着战斗,让人类文明和西古尔文明都遭到了重创,人类各国的经济直接倒退了五十年不等,甚至某些小国脆弱的经济早已因为战争而奔溃,不得不依靠强国的扶持。人类几乎将80%的资源都倾注到这场战争中,而西古尔文明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生存在阴暗的地底,依靠着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制造着武器武装自己,从效率上来说,西古尔的工业能力远远超越地球人,这是科技的差距,不是用数量就可以简单的去弥补的。
“我们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了我们的人民!也是为了全人类!”— 美国总统
(龙虾外星人的造型可以参考电影《第九区》里的大虾人)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20 23:05:00 +0800 CST  
第十篇:西古尔之殇
三年多的交战,让人类学习到了丰富的太空作战经验,因此也因地制宜的研发了多款不同用途的战舰。人类的战舰有着强大的火力,但防御力却往往禁不起西古尔人地面防御平台一击,这使得一艘往往投入了极高成本的战舰在战场上还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击毁,战略价值往往还不如同等造价下生产的五十“三式”太空战机大。也因此,除非是大规模会战,否则人类方面军很少会派出太空战舰作战(这种感觉类似于,美国的黑鹰直升机遭遇RPG一样,运气不好一发就干掉了),就算是大规模作战,也只是作为远程火力支援单位,伤亡最大的还是太空战机编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方面军一直无法击败西古尔星人。但三年来,人类方面军的装备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首先是太空战机,人类的工程师设计了一款太空歼击机“三式”和一款太空轰炸机“零式”以及为了弥补敌我太空机群数量上的差距,研发了一款低成本的球型无人机群“钢弹”。以五架歼击机为一小队,五个小队为一中队,五个中队为一大队,在太空作战时,歼击机主要攻击对象是敌方的太空战机,而携带着氢弹的轰炸机的主要攻击对象则是深埋在地底的西古尔人城市以及防御工事,配备了穿甲弹头的氢弹可以轻松将氢弹送入地底然后引爆,这不仅对西古尔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星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自然灾害,如果不是西古尔人数十年以来不断的加固地表,恐怕光氢弹带来的连锁反应就已经毁灭了西古尔文明,显然,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文明灭亡战争。
和西古尔文明作战期间,也有激进派提出使用毁灭性武器彻底摧毁西古尔星,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提议被彻底否定了,事实上我们的确有能力将彻底摧毁西古尔星,但西古尔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2倍,并且距离地球的距离也十分危险,一旦被摧毁,西古尔星上任何一块碎片坠落到地球上,那都会给地球整个地表造成毁灭性伤害,就算人类成功拦截了所有的星球碎片,但西古尔星的爆炸也会对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小行星、陨石带等等产生许多不可预测且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直接摧毁西古尔星虽然可以结束战斗,但只能是下下策。并且,我们也相信,西古尔人也有能力摧毁地球,但很显然,地球是他们文明延续的最后希望,如果摧毁了地球,那么就算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最后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三年来大大小小的战斗一直是人类以微弱的优势领先,西古尔人虽然处于劣势,但并不代表他们会输,所以只要人类不过于压迫西古尔人,那么只要有希望在,西古尔人就不会做出同归于尽的决定。正因为如此,双方的战争一直都是不温不火,都有意的去削弱对方的实力,也在寻找可以一击致命的机会。
人类的高层也无法忍受地球随时处于西古尔人的威胁当中,三年来,倾斜于战争的大量资源都被用在了地表防御的建设上,科学院研发了侦测范围最广侦测面最全的防御雷达。好在,数十年来,人类都没有停止人工智能程序的开发,时至今日人类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高度智能化,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天网”系统为地球提供了最安全的防御网,任何进入到地球防御圈范围的敌方物体都会遭到地面防御设施的打击。
战争对经济的压迫是无法挽回的,各国已经持续三年财政赤字,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急速下降。俄罗斯、印度等太空强国已经实行了军事管制、任何物资都由政府统一调配。而欧洲作为二战前世界的经济中心有着强大的经济底蕴在,目前局势远没有其他地区那么紧张,处在北美洲的美国也因为脆弱的经济不得不缩减战争投入,但依旧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军事实力,在东亚的中国,大量国债募集极大的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有着十九亿人口的支持,中国有着难以想象的战争能力。长时间的战争拖累经济让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着破产,数十亿人民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多国政府用停止供给人类方面军所需资源,威胁联合军事委员会尽快发动和西古尔人的决战。
世界局势的紧张,让人类不得不迫切寻找战机与西古尔人决战,并且以最小的损失赢得战争胜利。2084年2月,人类方面悍然发起了突袭西古尔星的战争,在三百多艘人类最新式的由中国研发建造的“西周”级主力舰远程打击的掩护下,无数战机从巨大的武装运输舰(航母还没研发)中起飞向西古尔星发起进攻。
根据作战计划,五十支太空战机大队和三百支无人机群大队会在西古尔人防御圈撕开一道口子,然后搭载了人类方面军三千万名士兵的武装运兵船登录西古尔星,三年来的探测,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所有的西古尔人城市的所在地,届时,登陆西古尔星的三千万名士兵会直接袭击各大西古尔人聚居地。对于陆地上的战争我们有着绝对的信心,占据着先机的人类方面军有着极大的优势。不过作为后备计划,一旦局面失控,我们会悍然摧毁西古尔星,汇聚了人类最先进科技的“撒旦”号搭载了地核武器,顾名思义,即发射中微子射线直接穿透地表攻击行星的地核,造成地核融化,这会导致整个行星产生毁灭性的灾难,例如地壳运动。这不会让整个西古尔星爆成碎片,也能毁灭西古尔人。显然,这个武器并不是人类短短三年就能研发的,(通讯器提供的)根据各国联手签订的战后条约,这艘造价高达一千亿人民币的超级武器将在战后被摧毁,否则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组织掌控,对于人类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人类不需要一把悬浮在脑门上的达摩斯之剑。
战场上,人类最优秀的士兵驾驶着“三式”歼敌机和西古尔文明的星碟(西古尔人的战机)缠斗在一起,三年来,西古尔人的科技并没有进步,根据西古尔人俘虏所述,在它们的社会体系中,可以驾驶星碟的西古尔人,十个当中只有一个,其余九个都因为智力或者身体畸形无法驾驶,当然,在西古尔文明中,也分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但西古尔文明却是个母系社会,掌握着文明权利的几乎都是女性西古尔人和少量男性西古尔人。这种社会体系是在六十年前开始的,一个由女性领导的“星雅”组织推翻了当时西古尔文明的政权,理由也很简单,西古尔人的女性治理退化水平和畸变概率要比男性低,所以大量女性成为了文明主导者,例如由一个智力较高的女性指挥一群智力水平偏低的男性进行生产活动,因此“星雅”组织的领导者轻松的推翻了当时西古尔文明的元老院,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地球君主立宪制的统治阶层,而作为类似于女王的统治者则称呼为“星雅”。
当然,西古尔人也存在着和“星雅”敌对的势力,百年来,西古尔人从避难所走了出来,身体产生了一种退化但却又算是进化的变化,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建造了一座座地底城市,并且繁殖速度也极大增加,这让西古尔人根本不缺劳动力。所以,有些依托避难所建造的地底城市开始走向独立,并且实行了许多在历史上消亡的体制,例如类似于人类奴隶制和宗教神权制。总之,西古尔人的社会并不比人类社会简单,甚至说是更为复杂。他们虽然曾经文明过,但现在已经逐渐走向衰退,而退化不止是他们的身体,还有他们整个文明,不过和人类遭遇外敌时的团结一样,西古尔人为了得到新生,比人类更为团结,这让我们想要战胜他们,会更加困难。
三式的综合性能已经不比西古尔人的星碟要差,甚至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不过西古尔人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西古尔人有着比地球庞大1.2倍的生存环境,也有着比人类强大的繁殖能力,但西古尔人所依托的工业能力都是百年前所遗留下来的,他们并没有建造或者修复那些工业设备的能力,甚至随着他们智力水平的降低,他们连轻工业都开始倒退,所以哪怕他们有着数百亿的人口,但能够组织起来的星碟机群也只保持在二十多万。
但相对于人类太空军,无疑是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所以计划是由人类太空军撕开一道口子,而不是全歼敌人,因为哪怕是有战舰作为火力支援那也是不可能的,不过有着天网的地球也不是二十万架星碟就可以轻易攻陷的,深 埋在地底的半掩体工事几乎将整个地球打造成了一个军事要塞。
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人类的太空机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古尔星的口子,八千艘武装运输舰成功抵达西古尔星近太空位置,无数登陆艇从天而降,但与此同时,隐藏在西古尔星地底的防空设施开火了,不少登陆艇还没有抵达地面就被集中,防护能力几乎等于零的登陆艇基本上被打中就变成了一团火球,战后统计,光登陆西古尔地面人类方面军就损失了一百多万名优秀的士兵。
取决于智能系统的发达,人类方面军成功登录后,根据各自登录区域不同,由智能系统自动编成作战编制,一艘登陆艇可以乘坐一个排的士兵,最近的四个排自动组成一个连,最近四个连又自动组成一个营,最近四个营自动组成一个团,以此类推,并且各级军官都是由智能系统根据军衔高低自动任命。当然,仓促的组建是有一定弊端的,编制也没有那么完善,但这些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完全可以忽略。
前期登录的一共有八十万名士兵,智能系统会自动整编成二十个满编军和四个满编集团军,在西古尔星上,西古尔人有着绝对的制空权,登录作战无疑是非常艰难的,所以,这八十万名士兵有着十五万名工兵,一旦成功登录后,工兵们会立刻部署已经模块化打包好的防空设备,争取在西古尔星上站稳脚跟,同时,人类太空军会竭尽全力的保证登陆地区的制空权不完全丢失。而登录的士兵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由科学院武器研究所开发出的一款“超级RPG”可以有效的对高达数万米的空中单位造成打击,而且灵活轻便方便携带,当然,如果想要打击数万米的空中单位,是需要配套的雷达进行制导。
前期登陆成功后,大量物资和设备被空投到了地表,其中有科学院武器研究所研发的新式装甲车和磁悬浮坦克,和老式的坦克不一样,仅仅是装配了磁悬浮的坦克从作战性能和地形适应力上已经甩几十年前的主战坦克一个世纪,(没有最大仰角和抑角)。
第二批一百五十万名士兵也紧随其后进行了登陆,短短一天时间,人类方面军已经在西古尔星上建立起了数十个根据地,组建了十个集团军。根据行星的自转,我们将在整个西古尔星上投放数千万的士兵,而后勤补给方面,我们会肃清一道通往西古尔星的口子,上万艘军用武装商船会不间断的把物资空投到西古尔星上。光是维持数千万士兵在异星作战的后勤保障上,就有四亿多的人类在奋斗。哪怕是一块在地球上廉价的压缩饼干,当它送往西古尔星,这之间的成本已经让他身价翻了几十倍。
(今天就写这么多了,不是很会写战争场面,感谢各位支持,对于那些非技术性的无脑喷我的回复,我会删除,技术性指导,我会保留,我不喜欢写也写不出那种完全无差别的数据型的文章,那更像是技术贴,生硬死板,一般人还看不懂,我就为图一乐,所以宏观上正确就可以了,纠结细节的话,鸡蛋也能找出缝来。至于意淫强国这样的,说实在话,我对咱们国家的未来很乐观,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从差点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到现在的世界上的主权强国才花了多少年,我们从吃不饱饭去吃树皮,到现在抽着烟吃着烧烤上网侃大山才花了多少年。中国很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这并非YY,而是事实。)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24 17:15:00 +0800 CST  
1.关于太空战机的问题
我第一次提到太空战机的时候已经给了一些基本的数据,目前写到第三代太空战机,无论是速度还是综合性能上来说就算我没具体写,也应该可以联想到从1到3是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速度快灵巧体型小集群作战是太空战机的优势,而我写的战舰所给出的武器数据基本上都是针对地方大型作战单位,比如“夏”级是有一门1000mm的离子炮,那么在一场战争中,用数量有限的大威力武器去打有着庞大数量的太空战机群(还不一定能打到)是否正确呢?
2.关于中微子融化地核
这个概念不是我自创的,来自于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2012世界末日》,如果有认真百度百科的同学可以找到电影中的一个概念“太阳中微子将加热地核导致灾难”,其中的科学理论是否真实我没有去验证过,毕竟我写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电影,但我知道,中微子足够的小,的确可以穿透地表,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3.关于战舰
我文中写的战舰设定其实比较模糊,没有给出详细的数据,原因是我不想写(毕竟主打剧情),其次是也没什么人愿意去看冰冷的数据。但至少我也给出了一些基本数据,比如战舰外装甲的硬度和溶点,在我的设想里,以地球初入太空的科技水平,物理科技发展速度再快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在能量防御罩没有出现之前的战舰在太空中基本上和纸糊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但并不意味着开了无敌,也不像在地球上海上漂浮的战舰一样,只要没有受到致命伤,就还能退出战争,我想以太空环境的恶劣,只要是穿透性的伤害,给战舰造成的伤害肯定要远远大于在地球上受到的伤害。而至少是1000mm口径的武器所造成的,肯定也不是小小的伤害。所以所谓的受伤还能活,我想就算有,也是属于极少数运气比较好。
4.关于防御平台
如果指的是太空防御平台,我所阐述的设定是低成本的一种防御措施,它不一定有多强,但它数量一定足够多,低造价高数量多,乱棍打死老师傅的意思。
如果指地面防御平台,那么如果仔细看我文中所写的,一定能看到我写过,这些设施都是掩体的,而且就算以我缩写的地球方面军第一代战舰外装甲所使用的物理材料的数据就已经可以抵抗核弹伤害了,毕竟核弹只是依靠辐射杀伤,爆炸伤害还不如TNT,而一款用于外装甲的物理材料,它的硬度、防辐射和溶点这些是最基本的,更何况是领先地球科技的西古尔文明,在掩体加上采用的防御措施上,已经基本避免了核弹的伤害,而地球方面军所采用的是穿甲弹头+氢弹来攻击西古尔文明的防御工事,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核弹。


最后声明
我文中的很多概念灵感多少都来自于电影和其他的什么,有丰富的电影经验的朋友一定能看出,目前已经出现了《2012世界末日》《安德的游戏》《第九区》里的一些设定。另外关于删帖,我觉得是看的不仔细或者套用自己想当然的设定的朋友,我会很懒得回复你跟你争论什么,一般都是直接删除,我觉得有道理,会保留。
@at2015010329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28 12:37:00 +0800 CST  
关于剧情的一些声明
我前面挖坑不代表闲着没事干,自然后面会有关联的,讲道理,一本书还没看完就开始嚷嚷不明觉厉,这本身就意味着自身有问题。

楼主 右手是喵  发布于 2016-11-28 12:39:00 +0800 CST  

楼主:右手是喵

字数:63482

发表时间:2016-11-03 07: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04 09:05:33 +0800 CST

评论数:2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