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弘化公主长子生平考

关于唐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生平,有记载的史书寥寥无几。《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弘化)公主表请入朝,遣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迎之。(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及诺曷钵至京师,帝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妻其长子苏度摸末,拜左领军卫大将军。久之,摸末死,……既而与吐蕃相攻,……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诺曷钵不支,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吐蕃遂有其地”[1]
上述记载有错误。《和亲通史》照引不误,导致结论谬误,因此,有深入考证的必要。


[1]《新唐书》卷221上《吐谷浑传》,第6226页。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6 06:21:00 +0800 CST  
一、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与金城县主婚期
(一)史书、墓志记载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公主表请入朝,遣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迎之。(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及诺曷钵至京师,帝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妻其长子苏度摸末,拜左领军卫大将军。”
《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载:“县主讳季英,陇西人也……可封金城县主食邑四千户出降吐谷浑国王诺曷钵男成王忠为妻。永徽三年(652年)四月出降。春秋二十有二。抚临浑国五十余年,上副所寄,下安戎落。年七十有六,开元六年(718年)正月十七日薨于部落,七年八月十七日,合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北岗。”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载:“周故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墓志铭并序王讳忠,阴山人也。……粤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薨于灵州城南浑牙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一。栋梁折矣,远近凄然。以圣历二年(699年)三月十八日,归葬于凉州城南之山岗,”
(二)确定婚期
《和亲通史》载:“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弘化公主与诺曷钵一起到达长安。为了牢固笼络住吐谷浑,唐高宗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许嫁给诺曷钵长子苏度摸末,还将其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依据《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如果确认金城县主出嫁时22岁,于开元六年(718年)时,是76岁,其出嫁年份不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应该是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
依据《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圣历元年(698年),51岁,成婚时麟德元年(664年),17岁。
从652年,唐高宗许婚,到664年,苏度摸末与金城县主成婚,中间间隔12年,初期,主要是因年龄因素(652年,苏度摸末只有5岁,金城县主10岁);后期,吐谷浑遭受吐蕃进攻,对婚期必然有一定影响。
(三)《和亲通史》附录二“中国古代和亲简表”记载:
“时间:652年;出嫁者:金城县主;出嫁者身份:唐宗室女;出嫁对象:吐谷浑国王诺曷钵长子苏度摸末;资料出处:两《唐书》《吐谷浑传》[1]
注释:“许婚于永徽三年(652年),据靳翠萍考证,出嫁时间为麟德元年(664年)”[2]
既然承认靳翠萍考证,“中国古代和亲简表”理应按此记载。
其中,“时间:652年”,不准确,应改为:664年;
“资料出处:两《唐书》《吐谷浑传》”,不准确,应增加《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


[1]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第562页。
[2] 崔明德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第594页。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6 06:24:00 +0800 CST  
《和亲通史》编著过程中,既然已经见到《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
为什么《中国古代和亲简表》中记载“时间:652年”,不是664年?
有多少读者看到和亲简表后,还会去翻阅注释?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6 06:54:00 +0800 CST  
二、金城县主身世
虽然“出嫁者身份:唐宗室女”,没错。但是,没有明确与皇室关系,如有可能,应该细化。
《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载: “县主讳季英,陇西人也。七代祖瀛州刺史宣简公、六代祖唐宣皇帝、高祖唐先(光?)皇帝、曾祖父定州刺史乞豆祖开化郡王文、父交州大都督会稽郡王道恩,县主即王之第三女也。”
《新唐书》卷3《高宗本纪》载:“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长孙氏。……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皇后。增高祖、太宗及后谥。大赦,改元。”
金城县主李季英的五代祖(现代人称为六世祖)是唐光皇帝。唐光皇帝也是唐高宗李治的五代祖。
另外,会稽郡王李道恩,与淮阳王李道明同辈,与唐太宗李世民同辈。
因此,金城县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族弟会稽郡王李道恩的第三女,是唐高宗李治族妹。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7 06:00:00 +0800 CST  
《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对于金城县主身世,有详细记载。涉及到七代祖的,实属罕见。
与《新唐书》卷3《高宗本纪》比照,不难得出金城县主,是高宗族妹的结论。
金城县主,高宗族妹,对于“(弘化)公主者,太宗族妹”,给出重要旁证。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7 06:05:00 +0800 CST  
三、“久之,摸末死”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久之,摸末死,……既而与吐蕃相攻,……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诺曷钵不支,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吐蕃遂有其地。”
“久之,摸末死”,“久之”,是多少时间?未予明示。
但是,“诺曷钵不支,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发生于龙朔三年(663年)。
由此知: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
《和亲通史》载:“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过了10年左右,苏度摸末死,”(该书第149页)
652年,过了10年左右,应该是662年左右,即是说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二年(662年)左右。
既然是史书已经明示: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为什么《和亲通史》还含糊其辞?
《新唐书》、《和亲通史》记载,严重错误。问题有四:
1、如果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那么,苏度摸末与金城县主于麟德元年(664年)成婚,岂不成为笑谈!
2、如果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那么,“诺曷钵不支,与公主引数千帐走凉州……”,苏度摸末都没有参与?
3、如果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那么,第二代青海国王,不是苏度摸末,又是何人?
4、与《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记载矛盾,孰是孰非?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7 06:07:00 +0800 CST  
《和亲通史》编著过程中,已经见到《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对于史书与墓志记载矛盾,是清楚地。
为什么不进行考证,明确是非?为什么对于史书的错误记载,照引不误?导致结论谬误。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7 06:09:00 +0800 CST  
四、苏度摸末跟随父、母迁徙
龙朔三年(663年),苏度摸末不但未死。还跟随其父诺曷钵、母弘化公主等,一道迁徙。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诺曷钵请内徙。乾封(666-668年)初,更封青海国王。咸亨元年(670年),乃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总兵五万讨吐蕃,且纳诺曷钵于故廷。……王师败于大非川,举吐谷浑地皆陷,诺曷钵与亲近数千帐才免。三年(672年),乃徙浩亹水南。诺曷钵以吐蕃盛,势不抗,而鄯州地狭,又徙灵州,帝为置安乐州,即拜刺史,欲其安且乐云。”
龙朔三年(663年),向北扩张的吐蕃族进入河源地区, 灭了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被迫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迁入凉州。
麟德元年(664年),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与金城县主成婚。
诺曷钵、弘化公主等,于凉州南阳晖谷治城之山岗、凉州城南之山岗,即今威市城南南营乡青嘴湾、喇嘛湾,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王室墓地。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为了牵制日益向西域扩张的吐蕃,唐朝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总兵五万讨吐蕃,并送吐谷浑部回归故地。
咸亨三年(672年)二月,由于唐军大败,回迁至鄯州(今青海乐都)浩亶水(今青海大通河)之南的吐谷浑部落“畏吐蕃之强,不安其居,又鄯州地狭”,复迁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南),唐设置安乐州(今同心县东北韦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8 05:32:00 +0800 CST  
五、苏度摸末继承王位
龙朔三年(663年),苏度摸末不但未死。以后尚继承王位。
《旧唐书》卷198《吐谷浑传》载:“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卒,子忠嗣。忠卒,子宣赵嗣。圣历三年(700年),授宣赵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仍袭父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宣赵卒,子曦皓嗣。曦皓卒,子兆嗣,及吐蕃陷我安乐州,其部众又东徙,散在朔方、河东之境。今俗多谓之退浑,盖语急而然。贞元十四年十二月,以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慕容复为袭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未几,卒,其封袭遂绝。”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载:“周故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墓志铭并序 王讳忠,阴山人也。……祖特丽度许符别可汗,父诺曷钵,青海国王,驸马都尉,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并军国爪牙,乾坤柱石;忠勤克着,异姓封王;宠渥弥隆,和亲尚主。王子承显烈,特禀英奇。……年十八授左威卫将军,戚承银榜,弱岁求郎,宠溢金貂,童年入侍。后加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夏鼐先生认为:“慕容忠十八入侍授左威卫将军,其晋级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则在咸亨(670-674年)与光宅(684年)之间;至于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则是光宅元年(684年)之后”[1]
这样,慕容忠,648年生;665年,年十八入侍,授左威卫将军;684年之后,行左豹韬卫大将军;688年,四十一岁,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慕容诺曷钵及其后代封号如下:
慕容诺曷钵,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后更封青海国王;
慕容忠,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慕容宣赵(《新唐书》记为宣超),左豹韬卫员外大将军,袭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如果苏度摸末于龙朔三年(663年)早于其父诺曷钵死亡,那么,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死亡后,由谁继承王位?青海国王王位系列将发生变化,“诺曷钵卒,子忠嗣。忠卒,子宣赵嗣”,就不存在了。


[1] 夏鼐《武威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8 11:05:00 +0800 CST  
《和亲通史》编著过程中,对于两《唐书》《吐谷浑传》:“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卒,子忠嗣。忠卒,子宣赵嗣”;“诺曷钵死,子忠立。忠死,子宣超立”记载,是清楚地。
为什么出现:苏度摸末于龙朔三年(663年)死亡的说法?原因何在?
希望吧友发表意见。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9 05:40:00 +0800 CST  

六、“拜左领军卫大将军”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及诺曷钵至京师,帝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妻其长子苏度摸末,拜左领军卫大将军。”
《和亲通史》载:“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弘化公主与诺曷钵一起到达长安。为了牢固笼络住吐谷浑,唐高宗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许嫁给诺曷钵长子苏度摸末,还将其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該书149页)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载:“年十八授左威卫将军,……童年入侍。后加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
问题:

1、苏度摸末,652年“拜左领军卫大将军”,是否准确?有何依据?
2、“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发生于何时?依据如何?
《通典》卷28《职官十》记载:
“左右威卫 ……隋初有领军府,炀帝改为左右屯卫。大唐因之。贞观十二年,左右屯卫始置飞骑,出游幸即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革麈〉而从焉。龙朔二年(662年),改左右屯卫为左右威卫,而别置左右屯营,亦有大将军等官。(寻改左右屯营为羽林。)光宅元年(684年),改威卫为豹韬卫。神龙元年(705年)复旧。”
“左右领军卫 ……隋有左右领军府,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诸曹掾属等官。炀帝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即今左右威卫。)大唐复采旧名,别置领军卫,分为左右。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左右戎卫。咸亨元年(679年)复旧。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左右玉钤卫。神龙元年(705年)复旧,各置大将军一人,掌宫掖禁备,督摄队伍,与左右诸卫同,将军各二人以副之。”
不同将军、大将军的时间范围:
左右威卫将军、大将军,龙朔二年(662年)至光宅元年(684年);
左右韬卫将军、大将军,光宅元年(684年)至神龙元年(705年);
左右领军卫将军、大将军,唐初至龙朔二年(662年);咸亨元年(670年)至光宅元年(684年);神龙元年(705年)—
665年,慕容忠十八入侍,授左威卫将军;
左领军卫大将军,咸亨元年(670年)至光宅元年(684年);
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光宅元年(684年)至神龙元年(705年),应该是光宅元年(684年)以后。
不难得出下述结论:
1、唐高宗“拜(苏度摸末)左领军卫大将军”,不是永徽三年(652年),应当是咸亨(670年)与光宅(684年)之间。时间相差几十年。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记载错误,《和亲通史》照抄不误。
2、正如夏鼐先生指出的那样:“慕容忠十八入侍授左威卫将军……至于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则是光宅元年(684年)之后。”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09 19:14:00 +0800 CST  
七、弘化公主长子终年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久之,摸末死,……既而与吐蕃相攻……吐蕃遂有其地。”
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死于龙朔三年(663年)。
《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记载:“……粤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薨于灵州城南浑牙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一。”相差35年,孰是孰非?
《和亲通史》同意前者;本人同意后者。为什么?墓志记载一定都准确?不一定,也有的错误。
例如:
《大唐金城县主墓志铭》载:“县主讳季英,陇西人也……永徽三年(652年)四月出降。春秋二十有二。”其中“永徽三年(652年)四月出降”,错误。
《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铭》:“公主陇西成纪人,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其中,“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严重错误。
那么,为什么人同意墓志记载?关键在于:
《旧唐书》卷198《吐谷浑传》载:“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卒,子忠嗣。忠卒,子宣赵嗣。”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载:“诺曷钵死,子忠立。忠死,子宣超立,”
据相关墓志记载:弘化公主与其长子苏度摸末,同年同月同日(圣历元年五月三日)死亡,同年同月同日(圣历二年三月十八日)下葬,还能有错!
应以墓志铭记载为准,弘化公主长子苏度摸末死亡于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10 08:00:00 +0800 CST  
墓志,应该是考证的重要依据,一般是准确的。但是也不尽然。有的也有错误。例如:
著名颜真卿撰写的《和政公主神道碑》记载:“……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之第二女……天宝九载(750年)春三月既望,封和政公主,降於河东柳潭,既笄之三载矣……”[1]
其中,“第二女”,错误,应该是第三女;“天宝九载(750年)”与“既笄之三载”二者必有一错。


[1] 《全唐文》卷344,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11 04:58:00 +0800 CST  
八、结论
慕容忠(汉语名,吐谷浑语名为苏度摸末),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长子。648年出生;652年5岁,跟随父母至京师,唐高宗赐婚;664年17岁,与金城县主成婚;665年18岁,入侍授左威卫将军;咸亨与光宅23岁与37岁之间,晋级左领军卫大将军;684年37岁之后,行左豹韬卫大将军;688年41岁,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698年逝世,春秋五十有一。
《新唐书》卷221《吐谷浑传》中,有的文字错误,崔教授是清楚的,仍然照引不误。
《和亲通史》,对史书的错误解读,有之,对有错误史书,照引不误,亦有之,令人费解。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11 13:02:00 +0800 CST  
目 录
一、弘化公主长子婚期... 1
二、金城县主身世... 2
三、“久之,摸末死”... 3
四、苏度摸末跟随父母迁徙... 3
五、苏度摸末继承王位... 4
六、“拜左领军卫大将军”... 5
七、弘化公主长子终年... 6
八、结论... 7

楼主 宁江翁  发布于 2017-06-11 13:06:00 +0800 CST  

楼主:宁江翁

字数:6073

发表时间:2017-06-06 14: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11 05:04:04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