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三维到四维,从四维到五维

头几天遇到一个“克莱因瓶”的问题引发了一个思考:三维与四维的关系是怎样的?进而考虑它们间如何互相决定,虽然涉及的拓扑、数字建模、矩阵数学、高等数学不是很懂,但思考一下应该还是可以滴。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0 23:31:00 +0800 CST  
理论上讲从三维到四维只需要加个时间,而使三维的空间动起来形成时空,那么空间与空间的变化有着什么必然联系呢?或是说一个已存在的稳定空间进入到时间中是否意味着不同?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0 23:35:00 +0800 CST  
如此引发了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0 23:39:00 +0800 CST  
先屡清一下概念。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立体,四维是动态。那么一维是什么?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0 23:49:00 +0800 CST  
百度了一下具体维数
▪ 零维 ( 奇异点 )
▪ 一维 ( 长度 )
▪ 二维 ( 长度、宽度 )
▪ 三维 ( 长度、宽度、高度 )
▪ 四维 ( 长度、宽度、高度、时间 )
▪ 五维 ( 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 )
▪ 六维 ( 接纳任何可能的形状,而且都与其自身的世界相一致 )
▪ 七维 ( 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 )
▪ 八维 ( X维(物体的长)、Y维(物体的宽)、Z维(物体的高)、时间维、重力维、电磁力维、万有引力维、万有斥力维 )
▪ 九维 ( 九维空间则是八维空间的弯曲 )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0 23:52:00 +0800 CST  
一维是种向量,它有方向有存在,但没有形态。质点是个所有,可以什么都是,也可什么都不是。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00:01:00 +0800 CST  
刚驻足了一下,反应出了一个问题。以维的角度看待人的行为(只是类比),一维好似一个人有了意识,两个意识的碰撞有了蓝图,人与人的交会形成社会的现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四维时空,那么我们可以评说历史,而发生过的历史又有什么穿越到现在了呢?如果说历史可以推倒重来,例如现在的各种穿越剧,那么我们会不会被我们的未来所推倒重来呢?这种假设的可推倒重来是不是一种五维效应呢?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00:32:00 +0800 CST  
向量与因果是不是一个等同的一维概念?或是说运动本就是存在的维?这个一维的质点在理论中可以无限小,同样是否也是无限大?正如生活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涉及不到天体运行,可凡是存在的都是运动的,那么生活与天体运行的运动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或许只是太阳升起,哪里看得到美丽星空吧?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00:40:00 +0800 CST  
二维是个平面,在坐标系上以两条直线垂直交叉来定性。引回到数学划分,一维类似于数字以及数字间数序的存在,一个数包含了它所代表的数序,正如2的左右是1和3,但没有2的上下问题。二维正如数与数间的加减乘除公式关系,有了两个维度的交汇就会产生对比关系和相互关系,在现实中体现为有形而可辨识的,但这种辨识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定义的,正如二维的公式会产生一个三维阶段的结果,正如现实中的隐含关系,比如一个2厘米的木头和3厘米的木头钉一个平面,它是倾斜的,两个3厘米的钉的就是一个平面,倾斜与平稳间就产生了差别,但在发掘了倾斜与平稳间的差别时,似乎就过度到了思维的状态。那么五维是不是理论联系实际呢?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01:00:00 +0800 CST  
在我的体系中建立了泛元方法论、运动本体论、静态认识论经由三者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结构,但似乎有所缺失,通过此次对于三维与四维直至五维的思考,我认为可以明确的说所缺失的主义确定了:维主义。
所有的哲学通过所确定的主义来定性所思考和阐述的方向,而所有的认识以及方法都是服务于所遵循的主义,正如不论唯物还是唯心都在通过认识来阐述自我所认定的方向,从而构架世界的存在,在之后的实用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的盛行无不是思者处于的起点,因此完整的思考与思维模式当没有出发点时所论述的方向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长期的思索过程中我的思想一直处于无根的状态,而现在可以很肯定的说:主义找到了!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09:48:00 +0800 CST  
“维主义”可以称之为对维度的思索,或是称之为“维度主义”或“泛维主义”。因为借用维度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所介由的并不是长宽高时,而是在于维度的进化关系以及各维度自身的特定元素,从而类比于同等阶段的其它认识,在维度的框架内划分世界的结构,例如在“维主义”的认识中,唯心主义属于一维论,而有关认识的主义都属于二维论,唯物主义则是三维论,而当前三者相互融汇时就是四维的状态。正如作为精神的一维是否是实在的?精神不实在于现实之中,因为精神的外溢不具实体性,它是以参照以及赋予来确立自身的,如艺术家的想法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建筑师的设计通过建筑物呈现。前者物质倾向于精神,后者精神倾向于物质。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10:27:00 +0800 CST  
二维是否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的照面?例如一种平行的镜像,或是认为一个思维的主体和它所映射的思维客体,二者不发生关系而是一个镜像的平行存在?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18:23:00 +0800 CST  
而在传统维度概念中,二维是一个具有长宽的二项决定式,那么思维的二项式可否认为是认识与实在?这里的认识简化为一个质点,实在简化为一个质点,质点与质点的关系又类似于一维的长度?或是一个质点与另一个在不同界面的质点能够形成二维关系?由此看来,二维的生成并非是一个两项式,而是一个具有两点向量的二项线与另一个二项线的交汇?那么生成二维的基本认识就是一个四项概念组?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1-31 18:30:00 +0800 CST  
长宽是个线段,这是狭义的理解。作为一个平面或是一张纸,它具有长宽所以它在三维的空间中形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当这个平面无限大时,我们不能透过这个面看到另一面,感觉上像是一种结界。无限的面并非是由线段或是射线形成,而只有无限延展的直线才能作为无限面的表述,但是当我们在一个无限的空间中划出一条直线时它应是边呢?还是一个面的标的呢?因此单一的直线并不是二维的定义,那么三维中这个无限的直线是什么呢?会是时间么?或是运动本身?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2 01:32:00 +0800 CST  
人们普遍的认为平面就是二维,那个这个二维是有边的还是无边的?长宽都是线段,那么单独的线段是长?还是宽?我们设想一个有面无边的平面,如何定义它的面积呢?例如地球。我们将平面人为的截取一个线段,将其割开测出长度,在地面上再截取一个线段测出长度,那么这两条线除了长度不需要其它条件么?例如相互垂直。即便相互垂直了能够简单的套用面积公式长乘宽么?如果相交的直线存在于一个平面上,当我们不能看到这个面的背面,并且当你触及它时它总会在离你的触点较远一点的地方停下,那么我们能否确认这只是一个面?是否只有当“面”在三维空间里具有里外时才具有了辨识的面性而非长宽?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2 01:50:00 +0800 CST  
二维的平面不是由长宽组成的,而是由内与外夹和而成。正如球面不具长宽而是由球体内侧面与外侧面夹和成了球的表面。进行一个广义的拓扑假想:存在且只存在两个独立的无限大有质空间,而空间内没有有形的维度。当两个空间在运动中相吸引并保持互不相容的独立时,其碰触点将形成一个二维的面,而空间互为内外。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3 00:17:00 +0800 CST  
面是一种维度,是一种空间维度。我们只在一面,行于前后左右,正如选择长宽、纵向还是横向的运动。运动作为时间存在于面的活动中,作为最后的一维元素那么平面的运动是三维的么?应该说面的存在与立体的三维存在是出于静态的以及认识的存在,是被基于更高维度的运动所审视的存在。
两个无限的质点空间相对而动,在碰触的刹那产生了新的质点,基于独立性。它继续相向而动在触质点的堆积中形成了“照面”,或是说在极限的情况下,从触质点到无限面只是一刹那而已。也可理解为无先后的无限触面形成了“照面”。照面的意义是什么?是确立面的出现和存在,是确认表里和形成维度的条件。在照面时我们才能定义一个存在的维度、一个面的维度,否则只是向量,无序的运动。空间有照面,通过照面确立自身的存在,例如大小。人的思维有照面,通过照面确立自身的认识面。不论是人与人的照面还是人与物的照面,这些应该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有所论述。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4 01:04:00 +0800 CST  
一个静态的面是一个维度,另一个静态的面是另一个维度,这个面与那个面平行而不相交,或是说在无限的延展中始终平行,那么这两个维度互为二维,但正如存在两个二维一样,一个平面的表与里在平面不破的情况下也是互为二维的,但在同一个面维度上应是有表面维与里面维两个维同时存在的,这个表述姑且悬置。
前一个叙述是说平行二维面的双体存在性,也就是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运动下的时间二维面形成了一个“假三维”立体实在。例如在地球表面与非地球表面的双体或是说多体存在性下,如果人类永远无法到达非地球表面(也推演至地心这种球内表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假三维”生物?但这种物理维度推演至精神层面就有了分化,人的思维认识与外在实际是一个实存的“照面”,但自属性或是微属性(对比于上天入地的宏属性)是基于运动的自三维的行为,并非是“假三维”。这种自三维所预示的是对外在信息的自收集,自整理。当形成了自认识时(拥有独立思维)就与外在实际形成了照面关系,所以我们常说知识面,是因为这种照面是自认识与外在实际的相对独立而互不干涉状态,但在表现上体现为思维与肉体生命和外在物及认识上的隔离。当自认知不能与外在实际进行时间交互时,人退形于假三维生物,类似于“死人”这种正三维物。而当人的认知随时间而运动进行时,人将到达“四维”状态。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4 01:35:00 +0800 CST  
如果一个二维的无限面上有一个洞,通过这个洞我们可以在里维面和外维面间穿行,或是相反。那么这个二维面在洞的作用下就多出了一个维,而当平行维变成了相交维时,两个互通的二维面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4 14:48:00 +0800 CST  
运动着的平面维,也就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时间维,例如动画。那么二维就具有了三维性,但这种三维应属于“假三维”,因为它没有空间的自持性,正如雕塑以及其它非运动性的实体,即便没有时间它也能占据空间,但加入时间后三维过渡到四维的事情就不确定了。正三维占据空间,“假三维”模拟空间。由此回到前面的议题,一个破洞的平面维所形成的是一个结构假三维,但在各自的二维中加入时间形成平行假三维世界是否就是立体的了?但终究这只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效果是将二维面间的洞距离拉长,洞无限制的扩张,使得两个二维面变相消融在洞内形成形式上的三维结构。二维的无边化为了洞的无限大,二维的面塌缩到洞内形成自持的单体,化做整个空间的形成。这是现实演化么?不它是思维的维度演化假设。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7-02-04 15:22:00 +0800 CST  

楼主:步社行悟

字数:10687

发表时间:2017-01-31 07: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14:27:40 +0800 CST

评论数:75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