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的直觉的初步探索

我们眼里所映出的世界,真的是这个世界的原貌吗?作形而哲的讨论没有意义,还是以务实的眼光来探讨这个问题有价值。
一、人的大脑会本能地制造错觉。
科学家在对机器人的视觉控制程序进行调试的时候,发现机械眼和人眼有着极大的的差别,机械眼远比人眼更能真实地反映外在影像,充分意识到长期困扰人的视错觉的问题是可以得到清晰解释的。从那时起,科学家对人的视觉的兴研究就步入了数字化的、精确的轨道,开始涉猎一些诸如“解释错觉的物理机制“”、“设计能引起错觉的三维立体图形”之类的研究。


本来,包括错觉在内的人眼活动机理制是心理学或认知学科等领域中的传统研究课题,但由于文字描述的不确定性、含混性,所以那些也只能是泛泛而论,和声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的废话一样,产生不了多少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所以,现在科 学·家们拿起了数学武器,设法找到人的错觉运行的精准模型,设法研制出“能引起视错觉的三维立体图形”。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4:25:00 +0800 CST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视错觉的危害。
堵车和高速路上的追尾是典型的两个。
堵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已被证明是“司机驾车的时候,对所处道路是上坡还是下坡,会产生与实际相反的感觉”。
对这种捉摸不透的感觉是不能就感觉论感觉,从而搞出一些无用的直觉哲来的。对此,是可以建立脑电图、生物激素的应激反应的数学模型来分·析的,完全不用象传统的方法那样采用模糊不清的文字去追寻人心目中的不确定而又有些神秘的因素。
隧道口是堵车的高发区,研究表明视错觉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比起宽阔的路面来,同样宽度的隧道会貌似更加狭窄,所以,司机会本能地降低车速,司机对此通常会没有意识到。也许,隧道设计者应该在隧道入口外装饰点什什么东西,能让司机觉得这里并不狭窄。
大脑虽然能通过知识帮助我们理性认知事物,但它也会无意识地对眼睛看到的东西产生感性上的反应。既然大脑很多时候无法作理性的分析,那么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让眼睛直观感受到“隧道很宽”,司机想要避免“本能地去踩刹车”还是很困难的。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4:33:00 +0800 CST  
令人头疼的一个事实是:就算知道某一视觉现象是错误的,但脑海中这个未得到任何脑补的立体图形却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并会有力地干预人的行为从而致使理性失效”。这令科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甚至让科学家觉得很可怕,这会使得很多理性的规章制度和自我约束失效。


“为什么大脑明明知道真实的形态,却还是让错误的形态占据其意识?人脑的这种分裂现象着实让人有无可奈何之感。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也束手无策,所以正准备和脑科学领域的老师们作一些探讨。


你别看我现在能运用数学想象出“一个立体图形在大脑里看上去是怎样的”,并能通过计算去设计立体图形,其实在最接触的时候,我做了一种天真无知的假设:“即使第一次被骗了,在分析了真正的形态之后,大脑基于这个印象肯定不会再被骗第二次了”。然而,把设计好的立体图形拿给别人看了之后,我发现就算知道了图形真正的形态,大脑里也会反复地、强烈地产生这个图形的“错误形态”。对于这种挥之不去的错觉我总是会惊讶不已。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4:42:00 +0800 CST  
给你一个二维图形,求以此为平面投影图的三维立体图形。对于这个问题,在通过数学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答案会有无限多种的可能性[唯数学破直觉]。但是,人在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并不会联想到n多种可能性,
而是首先想到某种简单的立体图形。诚然,正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思考模式才能使大脑进行高效率的信息处理,使大脑能在每天冲入人眼的海量信息中迅速吸对人最有价值的,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早期,直觉的作用很多时候比理性的分·析来得更有效,理性分·析太耗时、耗精力、耗知识了,99^%以上的人·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有科学的武器,可以更好地发扬直觉的某些→势,也可以更好地避免直觉的危害。
有人至今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直觉思维,往往把这种想当然概括为【哲·学】,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4:57:00 +0800 CST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眼的错觉不是疾病或什么异常,而且是人眼的本身的一种机能,本身为了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时更有效率,更有安全感。但是这些错觉在给我们提供方便和安全时,同时又会制造麻烦和不安。于是大脑会设法消解这种麻烦和不安。于是,当人们看见并不会真的出现的那些图形如鬼魂形象、外星人形象时,大脑便会本能地浮想连篇,设计出一大堆理性的说法来解释这一错觉,这就是所谓的脑补现象,这在早期的人类认识过程中特别明显,也是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
试想,如果没有那么多人自感[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鬼神形象,宗教能产生并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吗?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反映了人·本·能的视听错觉,而科学则揭示了这种错觉的天然存在,不仅没有否定宗教反而肯定了宗·教·的存在是
合理的。


能否辨认出自然界里可能出现的各种图形,是攸关动物生存的重要本能,生物的视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进化的。了解了这一点,“让实际上的上坡路看上去是上坡”这种事情,是可以利用视错觉实现的。
这当然可行,但有的科学家觉得“消除错觉”比利用错觉更重要。
错觉本身就是一种观察和实际不符的现象,因此经常导致各种事故乃致灾难的发生。例如高速公路上的诸多追尾事故就是因为司机错误地判断了车速和车距的结果,在雾天能见度降低的情况下人的判断错得更多、更离谱。
防空部队把民航机误判为敌对国家或某种政治势力的军用飞机就坏了,典型如马航F17被乌克兰民兵击落的悲剧性事件。
所以,广泛使用测量距离、测量相对速度和更好的识别飞行器的仪器来辅助人驾驶、帮助军队进行防御是至关重要的。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18:00 +0800 CST  
大数统计表明,错觉有时虽然会给人带来一些安全感,如看不见吓人的红外线、看不见空气中弥满的污染物、看不见食物上爬行的蠕虫,但是统计学以压倒性的负面数据说明了·,错觉带来的安全感绝大部分时候是虚假的,意识不到危险即将降临不仅会对个人、也可能对整个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19:00 +0800 CST  
二、人类本能地偏·爱直角或圆这样的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会让人觉得舒适。
我们在做动画的时候,也不光是要 “让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还要“让其看上去更有立体感”。
我也常常会想,让物体看上去更有立体感的原理说不定很简单,仅仅是画上这样的图形(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梯形或梯子),人眼不是也会自然地感觉到近大远小嘛?所以,越向远处发展就变得越窄的东西很好画,而反过来越向远处发展就变得越宽的物体、从近处观察这个物体的视角就非常难画。
这种由近至远变宽的图形本·身会让人看上去感觉别扭、不自然,所以人脑会本·能地将其修正为两边平行的图形。假如这个[梯形]代表了某个庭园的形状
看到梯形时,缺乏几何训练的人容易本能地将其感知为长方形,并会给自己找合理的理由:“这大概是我从倾斜的视角去观察长方形所看到的样子”。
要让人明白梯形就是有且只有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并熟知其几何特性是很·困难的。之前提到的道路上下坡在内的问题,我感觉这个原理能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充分利用。在设计住宅的时候,如果能做出这样的庭园,会看上去十分宽阔吧!


意大利的建筑中已经实践过这种故意让人看上去近大远小的设计,包括坐落于镰仓的日本著名神社——鹤冈八幡宫的参拜道设计,也是从入口开始在通往本殿的过程中慢慢变窄。站在入口处眺望本殿,本殿看上去会十分遥远,威严耸立。反过来,回程的道路看上去就会变得很近,以至于游客们都能不带疲倦地返回。这大概是人的大脑擅自认为从最初到最后的参拜道的宽度都是一样的,然后通过目视的宽度推测出了参拜道的距离。问:那个参拜道是根据计算来建造的吧?是精确计算的结果,但还是需要·向大众作一通俗解释,并不是每一个人能看懂那些计算。
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人为设计的错觉,在不被意识到的前提下发挥着作用。比如公寓房间的广告照片比实际的房间看上去更宽敞、更有纵深感;还有超市里卖的桔子装在红色的网袋里也是,那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桔子的橘色所利用的一种叫做“色彩同化”的错觉。
在所有的错觉里,色彩的错觉尤其让人吃惊。因为在动画里也经常需要处理色彩,让颜色经常看上去与实际不一样。有一种由新印象派创始的绘画技法,叫做“点描法”。由于使用传统调色方式时,颜料经过调色后涂在画布上会变暗失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点描派”画家会先在画布上把各种鲜艳的颜色用一个个小圆点直接描出来,再利用肉眼的视觉调色。然而点描画法也出现过失败的案例,即:画家无法用调出想要的颜色。目前失败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学者们估计很有可能是错觉造成的:画家在进行视觉调色时,想要调出不同的颜色却使用了相同的颜料。但这种做法也有可能进一步把色彩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动画中也经常会看见镶边的标题LOGO文字,或许可以让中间同样的文字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印象。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30:00 +0800 CST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32:00 +0800 CST  
上图·是人的视错觉和心理错觉的·一个例子,人会本·能地觉得沿不同长度·的·路径下落的·小球到达下端某一点的用时是不一样的,但计算表明,所用时间相等。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33:00 +0800 CST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38:00 +0800 CST  
图片加载中......图片加载中......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48:00 +0800 CST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48:00 +0800 CST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5:56:00 +0800 CST  
上图·是人的视错觉和心理错觉的·一些典型例子,下面我再提一提一些貌似符合[逻辑],但其实是直觉经验的例子所,
例如对于1+1/2^2+1/3^2+1/4^2+...1/n^2这样的无穷个数相加的问题,很多人凭自己认为的天地义的逻辑会认为这个和一定=无穷大或者至少也一个很大很大的数。这个通常被作为形而哲基础的逻辑究竟对不对呢?下面我来计算一下: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6:08:00 +0800 CST  
第一步是n^2>n^2-1,很直观,然后平方差公式裂开,稍不直观,但推一推不难理解。第三步取倒数,大小逆转,也不难理解。第4步按通项1/n^2和1/(n+1)*1/(n-1)写出各项,由于通项会周期性重复,所以不用写全,表示几项就够了,这也不难。最后将裂开的各相上下相加,结果很·自然地出来了,1/(n+1)*1/(n-1)前面的各项都加掉了,剩下的只有1+3/4和含1/(n+1)*1/(n-1)的了,由于n趋于无穷,任何常数除以它都会=0,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无穷·个数相加小于4/7=1.75.聪明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意识到芝诺悖论中的人兔赛跑悖论已经得解。
芝诺的·逻·辑是:任何一段路和时间都可·以无限细分,而被无限细分的小段之和都一定=无穷,所以兔子在每一段时间内都有可以经过无限长的距离,人虽然同样也经过了无限长的距离,但由于先前的间隔[无限长]无法填补,所以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兔子.
当然,这个问题对于学过一学期高数的大一学生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但却为很多直觉哲者成是好大的哲学难题,令人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不过,芝诺还是有功的,他提出了这么刁钻的问题,促进了微积分的诞生。注:无穷级数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定积分就是一个无穷级数的和的极限。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6:28:00 +0800 CST  
下面再提几个反直觉的例子:1:6男6女排一横队照相,有多少种排法?12种、36种、96还是216种?凭直觉很容易在100以内的数字作猜测,敢猜200-300种已经是算有勇气的了。但计算的结果却是720种,有些令人吃惊吧?这还是初中数学,高中和高等数学就更违反直觉了。
所以,我说数学是深度哲[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古希腊学者的创见],而形而哲是直觉哲
。数学之外的逻辑都·是直觉经验,无一例外。凭这种直觉打死也想不通为什么这样∑[1/n^2][n→∞[n∈1,+∞)无穷个数相加不是无穷大、而是一个有限的数,而且还很小,超不过4/7=1.75
,也想不通为什么可以把曲线当作直线来算最终精确度可以达到你想要的任何程度{如·小数点后1万位数]?
想不通为什连续排放静止的画面16次每秒、眼睛就会把这些静止的划面看成是连续的动态画面?无法理解连续性是动感的来源?
无法理解关于连续性的定义和证明破解了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
想不通远看行驶的车辆会感觉它更慢、而近看它会觉得它更·快?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6:36:00 +0800 CST  
对人的直觉的初步探讨就暂时写到这里,以告诫一些人不要给自己的直觉加上[哲学]的包装,这样会妨碍你认识外在世界的,你会把自己包裹在错觉中而不能自拨的。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6:41:00 +0800 CST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19 18:56:00 +0800 CST  
回复 而今的风月 :数学的最初基础来源于人的直觉但又超然于人的直觉,这是无疑的,从初中几何的推导过程就可以看得很情楚。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被定义为平行线,这个既让人感觉自然又有些令人迷惑。永不相交给人的直感就是平行,但现实中又哪里去找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呢?这是形而哲者纠结并爱质疑的地方,但是科学就是要寻找确定性,就是需要有最初的看似武断的规定。不根据人的最初的直感作出不容置疑的·规定,一切都会没有确定性,就找不到任何可以遵循的规律,就会象形而哲者这样争论千年一无所获。
有了两直线平行的定义后,自然就有了平移、重合、同一之理,将其推广到由多条线段构成的图形,如三角形中,就会得出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的观感,根据相似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实就是由观感而来的直接推论],就可以推出一大堆定理,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都·是平移重合的结果]、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的中位线、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射影定理、圆周角、圆心角定理、弦切角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圆幂定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
谁要是去记这一大堆定理,谁就是榆木脑袋,掌握这个推导过程才重要,这不仅具有启发意义,而且会使你一辈子都忘不了。
看·一·看,抛弃对本质、真相、真理的探究而直接作出原始的规定对于获取实用知识是多么重要。没见哪一本经典的科学论著或是数理化工程教科书把本·质、真相、最本真、最·深刻、主观、客观、实在、存在、实在性。存在性挂在口头的,讲这些百无一用。为什么追究这些不行?奥卡姆早就作出了清晰的·解释,因为这些问题只有上帝才能回答。波尔也说,上帝是怎么想的,我·们谁也不知道,我只寻求最接近实验结果的描述方法,至于这些方法的终极根据是什么?恕我不能回答,你们应该去问上帝。
形而哲者的·一大问题是分不清信仰和实证,搞不清哪些问题应该和可以通过实证来澄清,哪些问题只能去问上帝,所以折腾了上千年得不到一点有用的知识。
还有就是数学虽基础很直观,但经过层层递推、层层复合后就很不直观、很容易和人的直觉相抵触了。如y=·a^x这个函数来自2*2*2*2...乘X个【X=1+1+1+1...】,但一归纳成a^x的形式[a为任意>0的数且≠1]就有些抽象了.若再把那个X作为因·变量[就是俗称的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原函数就会变成x=log(a)y,看起来就有些费解了,这就是令很多人抽象思维能力差的人感到浑身不适的·对数函数.它·和前·面的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和某些哲学的对立统一律是抵触的]、并·且·关于y=x这条直线对称,还有就是由指数的·运算律·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对数·的·运算律,如·lnAB=lnA+lnB,lnA/B=lnA-lnB,log(3)A=ln3/lnA,(X+1)^1/X=e^[ln(x+1)/x].
指对数的运算律的·基础都是较为直观·的乘除法,而乘除法的基础是更为直观的加减法,乘法无非是对加法的归纳、而指数运算无非是对乘法的归纳,对数·无非是把指数运算中的·变量和结果掉一个个儿、运·算法则也对称掉换一下,但指对数的运算很多时后都是和人的直觉相抵触的,例如这·个数10^30秒看似不大,单位也·仅仅是秒,但它却早已大大超过了宇宙的历史[137亿年],10^9米·看起来也不大,但超越了地月距离几十倍。而Y=ln(x+1000000)看起来不小,但·当X趋向无穷大时,这·个Y-X[Y=X中的]却是一个负数,那个1000000会变得无限接近于0.这些从电脑演示的动图中可以看得稍为直观一些,但·如1/X *sinx 、lnx/x这些函数在X趋·向于0时的变化即使是看到动图,也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其怪异的振荡大大悖离了人的直觉。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21 12:16:00 +0800 CST  
手捏两张纸、然后对着中间间隔吹气,纸张会合拢而不会向两侧张开,有些奇怪,但仔细分析也难明其究竟,即使你明白气流速度·快的地方压强会减小也没有用,因为你吹的空气是有径流的、是会把纸往两边推的,你无法知道外压力更大还是内部的外推力更大。光是作定性的分析,你无法解释这一有些违反直觉的·现象,但若设计好实验、控制好变量,建立气流速度、气体压强、作用面积、被作用体的弹性形变之间的·方程式,并假设机械能是守恒的,你就会得出流速和压强、作用面积和作用力、物体材料性质和弹性形变之间确切的可以控制的关系,得出著名的 伯努利方程,而它则是飞机上·天的理论基础。
没有这些假设、没有对这些反直觉现象的数学推导,就 没有现在的航空时代。可见我上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有人问:哲学呢?你这岂不是在否定哲学?这些疑问显然因不仔细看贴产生·的,我在主贴中已经明确说了数学·是深度哲、能力哲,而以文字为载体的形而哲是直觉哲、无·能哲。以数学为语言的科 学是得到证实的哲学,是广义哲的一部分。对于哲学,必须从广义而不是从·狭义的一门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否则会处处自相矛盾的。

楼主 司马骧苴  发布于 2018-01-21 13:28:00 +0800 CST  

楼主:司马骧苴

字数:7935

发表时间:2018-01-19 22: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25 18:04:53 +0800 CST

评论数:68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