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逻辑----步社行悟

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之后的哲学:现象论
据我所知关于现象黑格尔、胡塞尔都谈过,但没有时间参看了,要是有人觉得我说的部分与之类似就类似吧,在我看来如果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说,那么终极的思索必然是类似的,因为真理不论如何变化对于每个人都是可以经由思辨达到的一个必然。这其中会涉及到逻辑学,辩证学等好像科学的论述,但本质上讲这是一篇哲学思考,因为不涉及数理公式,解算求值的问题。也许会有科学的概念,但只是涉及不做定义。那么现象逻辑的意义是什么呢?旨在普及一种必然的感知,或许会与已有的哲学论述相重合,但即便重合了也是哲学的必然,因为从传统哲学上讲:凡存在必合理,理解是一种能力,求知是本能。涉及了大家不妨以平和的心态诉说详细一些,以便交流看法,我也不是什么讲经布道,不过是积淀十年的一些思索结果来与大家交流而已。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1 00:38:00 +0800 CST  
存在是一个必然逻辑,所谓的必然逻辑是思辨是因为有一个点我们才能运动起来,虽然我认可运动的本体地位,但对于现象的认知而言,存在是一个必然逻辑。不论存在的后与存在的前,仅以存在作为是所有而因可以,存在这个概念代表了一种此在性,而基于存在之后才能有起因或者是其果,但那与存在本身的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触及的知,用,是,有,什么等等一切的一切的逻辑基于存在,而超越存在或是此在后的续在与存在并无逻辑的必然,也就是当我们意识或是有始的时候,具实具象的存在开始了,之后便失去这个本来的纯有了。


存在是一个必然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1 00:47:00 +0800 CST  
有无是一个选择逻辑,存在之后存在的必然就失去了,这是基于运动的物质世界而言的,之于运动它是一个先验条件,如同思考的条件是有个一个活人一样才能感知与思考。所以存在之后的存在必然不是同一个此在,因为不同于所以会生成有无。存在的连续形成有的现象,而中断的连续得到无,事物并不是混沌的一块所以并不是不分彼此的,有便是这无数存在的出现和必然,而无即是现象中的隐去或是改变,但有何尝不是被无所反衬的呢?纯有因其所有无,纯无才可有。连续的此在与彼在以及续在,形成了运动的连续和中断,因此有需要无才能再有,无而动必然再可有,对于事物便是对事物有与无的感知。


有无是一个选择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1 01:00:00 +0800 CST  
……被抽楼了……没心情写了……我都是现编滴!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1 22:34:00 +0800 CST  
范畴是一个分辨逻辑,范畴作为传统哲学中最为古老的议题,包含了对于世界的规划意识。而从范畴的寓意讲,范畴是指形成一种基于某种主体的筹划关系,从而以形式提取实际的存在。但范畴与范围不同的是,范畴是以主体作为划界的依据,而范围是以边缘作为划界的依据,范畴的划界更多的是触及性而非圈地。例如在方位范畴中,位置的相对关系都可以归属到方位之中,而从主观范畴照进方位中,我们可以得到“上下左右”,同样是在方位范畴中,当我从客观范畴照进方位时则是呈现“东南西北”的定义。而作为主观与客观的不同范畴“上下左右”与“东南西北”并不具有互为取代的性质,因此主观与客观有异,然而再回到方位范畴中,二者又有一种高度的容合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此作为主观与客观的映照,作为一种近似平行宇宙般的判断依据。而这种判断又由于主客观范畴的实际差异性,在特定条件下又能感受出明显的违背。例如处在南北极时的相位关系,以及倒吊时的主观向位,虽然此时统一在方向的范畴内,但很明显的是主观与客观范畴产生了非映照的自洽性关系。


范畴是一个分辨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2 01:13:00 +0800 CST  
是否应作为一个判断逻辑,是否与有无对于事物的理解存在近似性,但区别于一个表示存在的持续性,无指持续的断裂或存在的缺失,无法达到。而否则表示存在与存在间的不接续,表示主观的阻断,而非客观的失去。可以说有无以客观的存在为定义,而是否在客观中标示了存在与存在间的接续,持续以有限内的自变为展现,而接续以外在间的传递为展现,是以存在的可以传递下去为展现,否则阻断了或说截断了传递,否并不以缺失为确立,后续存在不做失去,而以阻断达成判断。在主观的思维意义中是否所判断的虽然以客观存在的接续为基本,但是否却以时空意义上的此在与彼在以及续在为判断展现,因此思维上是否以判断存在的接续为展现。


是否应作为一个判断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2 22:22:00 +0800 CST  
虚实是一个运用逻辑,实体、实在、事实、现实、实际。实所指的是一个多范畴的已存在,这种存在应是以有形的具象来展现其自身,而所谓的实也可表现为一种照应,照应的意思是讲,具体事物以详细的信息形式存在于思维之中,而客观的现实中并不具有这种实际存在(客观范围内的实际是与实际的主客观性有区别的),但这个存在具有实际的可执行性,例如艺术创作或是想法实践。而这种有限范畴内的详细化或是称之为信息化就是虚体形式,虚体表示事物的有限范畴形式,例如展现并不定义本质需要通过再思辨,例如想象并不表现为客观需要对应,例如思考本身并不限定对象而需要针对性。所以虚是实际范畴的有限化,扩展了便是实体,而我们最好的虚实结合体是文字,文字具有了思维的信息化、具象化,同时也在客观范畴具有了实在性(例如书写)、指示性(文字的理解),所以对文字的运用就是一种逻辑运用,因为我们不可能知之无形,表之无实。


虚实是一个运用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3 12:50:00 +0800 CST  
状态是一个解析逻辑,状态不是一个单独的词汇,它分为状与态。状的意义是指存在一个有形物,这个存在的根本在于有形,有形则表示了存在物的可知,并具有了可辨识的形状。当存在以有形作为表征时,存在便成为了存在者。存在可以是所有的存在,好似无象而又皆所是,但存在者却是存在者的存在,它区别了皆所是的存在,而成为了何所是的存在,是对存在的判断,因为存在在形成状的一刻便具形了,有了形制才能辨识。同时状不单指孤立的表象,而是客观作为内在与外在共同体的展现,它所标注的是运动着的静态实体,因为我们对于客观的表象会以名和是作为理解,而形状、状况、状纸等涉及到状的表述时,实际上是基于行为关系已定形的一种陈述或认知,所以状是在客观存在具备了精神与物质的同一性后所形成的结果。当这种结果与客观现实相联系、想作用时,展现出这一统一体与客观实际的关联与共效时,它所展现的与外在的关系我们理解为态,也就是形状所处的态势。而这同时也就是科学认知的过程,研究所识事物与事物所处环境的关系就是一种解析。


状态是一个解析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5 00:45:00 +0800 CST  
表述是一个释义逻辑,描述、阐述、叙述在一件事物呈现出表述的状态时,实际上是基于事物内部已建立的联系,这种联系更多的是指思维意义上的认识联系。当事物处于凌乱不堪时,思维也是一片混沌,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的认识走向,那么思维的表达方式也到达不了述说的程度。表更多的是外的展现,而这种展现必然是基于内在有形的思维实体,并且述说所涉及的范畴更多的也是指思维的范畴。同时述的形式对于客观存在而言更多的表现为规律。述可以理解为一种术式的行走,所谓的术式也就是方式,思维的行走也就是认识间的联系,当一定的思维方式可以连续起来时,表达自然成形。


表述是一个释义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7 01:26:00 +0800 CST  
聚散是一个结果逻辑,存在的事物总呈现一个因果,人们对于原因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对于结果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理解,释理不过是事物的一个实在,实在的事物是静态的,而这种静态实际上就是一个存在于何种之上的何所在,定义的离不开它所存在的背板,而这何所是与何所在构成了何物的存在,终究是个静态的有形。什么是有形?是存在物与它的背板或是说空间产生了差异感,而这种差异感也只是人的感知,从运动本体出发,存在所呈现的有形本质上是一种聚集,消散了便是空间,而这种消散实际上只是运动的致稀状态:引场。密集的光线可以产生热,可以能量、可以作用,能量了能量便是物质(能量方程),但那超出了人为的范畴。所以存在物经由能量的传递聚散着放之万物皆然。有什么不是在有形了之后便是结果?聚集了便是意义上的实体,思想亦然、客观亦然、实际亦然不过范畴不同。


聚散是一个结果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7 01:48:00 +0800 CST  
联系是一个增量逻辑,哲学的增量不同于数理逻辑的增加,对于1+1=2而言1+1与2是等值的同一概念,但在哲学看来1+1与2的地位是同样必须的,因为在超过3的数值后,结果并不能完全还原为公式1+N而有可能是N+N的形式,所以联系对于事物的意义是纯粹的量累积而不预设其质变形式的,但这种累积确实是质变的必要基础。联系是对事物发展与大体量事物的一种定性,也就是如果一个事物处于有限状态时,那么它所广延出的意义应该是有限的而不具备再联系的可能,比如特定名词。所以对一个事物的联系认知表示被认知事物的增长性。


联系是一个增量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8 23:25:00 +0800 CST  
完毕,应该是十一个逻辑,最后一个应是思考逻辑。

楼主 步社行悟  发布于 2018-05-18 23:26:00 +0800 CST  

楼主:步社行悟

字数:3413

发表时间:2018-05-11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1 04:54:27 +0800 CST

评论数:9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