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杂谈」东神·姬珣 戏文杂谈

其实并没有写完,算是连载。因为工程量浩大多次想罢工,趁着这会儿有点决心先发一部分,也算给我点压力,免得真罢工了。
我个人觉得戏这种东西圈内共通,所以在语C吧挂着语C的牌子也发了一份。但是我本人最近两年专古原,所以举例基本是举的古原的例子,也就来古语吧也发了一份。有用就看看,没用就算了。
分批次写的,加上事情确实很多,可能有点混乱,全部写完后会有整理修改,到时候会在最后附一份完成稿。
最后要说的是,最近真的非常忙,也写得有点心烦意乱,所以找我闲谈可以,但原则上请不要找我争论,谢谢。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4-13 22:34:00 +0800 CST  
距离上次说人设差不多两个月了,这次打算接着谈谈戏。这方面个人观点差异大概比人设还大,所以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必须说在前面的是,此处未曾区分语C与演绎,权且混为一谈,只作用文字表现人物。

然后在进入我想说的正题之前,先谈一下我对几个名词的个人看法,非正式定义,还是那句话,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戏与文,或者叫戏与小说。

总有人拿着通篇三人称什么的文来找我评戏,问到体裁又说是对戏或者自戏。我不否认相反还很支持文无定式,能达到写作目的让人有所得的就是好文。但在我看来,戏与文是有区别的,或者换一种说法,戏与小说。

就我而言,戏是第一视角,即从对戏人所C人物的角度出发,三观五感皆从人物出,文字模拟情境。

举个例子,“伸手取过茶盏”这动作,不会是“他伸手取过茶盏”“你伸手取过茶盏”,也不会是“我伸手取过茶盏”。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境就是正在进行时的伸手取过茶盏,而非事后叙述还需增添一个主语。

而小说不同,三种人称皆可,哪怕是第一人称,终究会因叙述需要而出现主语,即便有时也会有省略主语的情况,但终究篇幅不会太长。

这大概与写作目的与方式有关。戏就像一个即兴的片段,戏前会用人设、“某人:”这种方式交代这一段的人物,而小说是浑然一体的,人物交代涵盖在小说内,人称也就是必须的了。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完整的小说也包含了戏,而上面所举例子的四种表达皆可作为小说的一部分。

再用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说法,戏是你正在经历的现实,正因为是自己正在经历,自然就不会特意提到是谁;而完整的小说是你在讲或在听的故事,要想清晰当然就必须交代是谁做什么,这样再怎么引人入胜,终究是别人的故事。在我看来,戏比之小说拥有的优势,正是这正在经历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代入感。当然伴随而来的是戏比小说更大的限制,因此又有了上帝视角、控戏等说法。

至此希望至少来找我的朋友不要把短篇小说当做戏给我,这就像考试要求交议论文,而你交了一篇记叙文,再精彩,也终究是文不对题。


自戏、对戏、自述与身世文。

这几个名词经常在审核群出现,在此做一个个人的简单说明。

自戏与对戏,自己戏与跟他人一起戏。也就是前者为一个角色独立完成的戏,后者为与另一人或另几人一同完成的多角色的戏,后者又有群戏。

自述,个人讲述,又可以形容为写日记。

自述与自戏的差别在于,自述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有主语“我”,用英语语法解释是过去时,哪怕是畅想未来,畅想这个动作也终究是过去发生的;自戏是描述现在发生的事,一般省略主语,用英语语法解释是现在时,就算是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回忆与畅想这两个动作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某种程度上,自述与自戏的区别也算是限定了人物的小说与戏的区别。

身世文,顾名思义,交代身世的文,人称也没有那么多限制,只要能交代清楚,皆可。顺便提一下身世文或者叫背景文与人设背景或者说人设身世的区别,前者要详细成完整的文,而后者只是为了方便快速了解人物而写就的比较完整的人物简介。关于人设背景,之前写浅谈人设的时候已经谈过,这里不作展开赘述。


入群入戏。

似乎现在不管实际意义如何,在各个群的群规里写上入群入戏已经是圈里默认的规矩。好吧我承认,入群入戏确实应该是默认规矩。但现在就我的感受而言,这更多的时候是一纸空文。

以古原朝堂为例,不是叫一声“皇上”,自称一句“微臣”就叫入群入戏。

入群入戏是指进入这个群的时候,你就成为了这个角色,你身在这个时代,有着这个角色的逻辑与感情,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定。比如通常情况下的对君权的敬畏,那么一般除了想造反的人,请不要随意对皇帝吆五喝六;除了皇宫守卫确实不怎么样而你的武功又真的很高,请众位或正或邪的江湖人士不要把皇宫当做自家后花园。这只是随手举的很简单的例子,并且只是通常情况下,排除的特殊情况也不一定全面,所以我不说死,一切皆有可能,但这个可能是建立在你能自圆其说,保证逻辑合理的前提下。


这里说个也许是题外话却又不得不说的。

逻辑合理与群规定。

现在很多群都喜欢架空,写戏也喜欢写架空戏,我也喜欢,自由度相对大嘛。然后有些群会加一句参考或者仿什么朝代,这没问题,也是懒癌晚期的我最喜欢的,这不是我要说的主题。我想说的是,任何改动,都需要自圆其说。

逻辑合理,我的解释是有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的历史必定是有发生的可能性这毋庸置疑,而历史是在特定背景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或偶然或必然的事,具体是必然还是偶然那是历史学界争论的,这里才疏学浅不作评议。如果要做改动,就不能只注意改动的那一处,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种条件是相互关联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蝴蝶效应。

先举借用历史的大框架只作细节改动的比较容易自圆其说的例子。假如架空汉朝,只改掉卫青这个人物。那么汉朝的对匈作战怎么办?于是为了圆这个说法,让整个剧情逻辑合理继续进行,就需要再创一个或几个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人物,这样也就圆过来了。

但还有不容易圆的。有些群在架空的前提下,会动一些封建社会的基石一样的原则。诸如男尊女卑一类的规矩,这种改动若要细究,重新构建体系非常麻烦。以“女相”为例,当然这里的女相是指女性任朝堂上的丞相或宰相而非宫官。排除封建制度崩坏的清末,要有女相,在我看来就两条路,一是打破男尊女卑,在朝堂上建立女官制度,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要设定清楚非常麻烦,比如根深蒂固的观念要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才能有可能改变,男子掌权多年怎样才有夺权或分权的可能,最麻烦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父系社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而形成的,要想改变这个上层建筑,就必须触及经济基础,不说是否有这个假设改动的能力,就单说这个改动的工程量就太过庞大了;二是人物特例,但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你要如何说服别人,这个特例可以成立,写起来难度比较大,毕竟千百年就一位武则天。

综上所述,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要轻易改动封建社会基石一般的原则,符合历史背景是最省力最不容易出问题的方法,无论是群设定,还是只是戏设定。


名词解释暂时到此为止,今后视情况可能有补充。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4-13 22:34:00 +0800 CST  
下面正式谈谈戏。


首先,我这里要谈的戏是指的特意拉线或者小窗正式对的戏,而非群里几行几字随意的日常对话。上面名词解释里提到的入群入戏的对话我把它暂时定义为日常,不算入这次要谈的正题。至于另一些连入群入戏的对话都算不上的水聊就更不是这次的正题了。


正式拉线或者小窗写的戏,我个人把它按照个人意义与普遍意义的比例粗略地分为两类,实用与审美。


实用的戏指个人意义大于普遍意义的戏,即只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特意写就而未兼顾审美的戏,这里又细分为两类:一是只为了完成外界强加的任务的戏,比如只为完成审核而写的戏;二是只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需求的戏,比如只为性而写的H戏,又比如单纯只想写调戏这个情节或者满足某种玛丽苏幻想而写的戏,等等,又俗称只要我开心就好。

前者为戏而戏,过关就是万事大吉,也就谈不上怎么写好,自然就不是今日主题,我只在此提醒一句,比之走心戏,此类戏将担更大风险,即便功底不错,也终究难以出色,至少难以达到个人水平的最佳遑论超水平与进步。当并非个人的优秀水平,也就不具备品评价值,因为评论对作者多半没有意义,水平再高也是个人意义大于普遍意义。

至于后者,就我个人看来,也并不适合拿出去供人品评,因为这是带有强烈个人目的而又不具备普遍审美意义的戏,这种戏,只要能够满足写戏的目的即个人需求,就已经算成功完成任务了。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这种需求,并能通过你的戏得到满足。因此也是个人意义远大于普遍意义。


审美的戏,指的就是自己较为满意、能够拿出去供大家品评的戏了,照理说除任务即为写只满足某一条件不需兼顾其他的戏以外,其余任务戏也应归于此类,然而现在只为完成审核等任务、并未走心的戏实在太多,因此不得不再做细分。

在此要特别说明,我最初说的是粗略划分为实用与审美,这是因为实用与审美也并非完全对立界限分明,个人意义与普遍意义必然同时存在,区别在于比例。即便是只为了完成任务,也有人能做到普遍意义远大于个人意义;至于只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需求而写的戏,就更是有人能将个人需求与普遍意义完美结合,甚至有人的需求就是能被大众接受推崇的普遍意义上的美。也是因此,我在说明实用戏时,特意加上了未兼顾审美。在我看来,当具备普遍审美价值、普遍意义大于个人意义的时候,就属于我所说的审美戏了。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4-13 22:34:00 +0800 CST  
回归正题,或者说终于进入主题了,审美戏。

从我的命名上就能看出我的观点了,审美。也就是说,我认为一篇好的戏,需要是美的。再具体一点,大概就是动人。而动人的,永远是感情。请不要与我理论单纯的写景什么的也能美,好吧我承认这是对的,但是它让你觉得美,也是因为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举一个已经是烂俗的例子,阳光明媚。其实当你注意到阳光明媚的时候,已经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你用明媚来形容的时候,已经有了感情色彩,基调是高兴的,当然不排除乐景写哀情,而若是直白表达不高兴,你或许会用刺眼一类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记住这个词,感情,因为这个词在最后成为重点。

《孙子兵法·始计篇》有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此话不仅可以用于战争,放在写戏上,也同样适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正式动笔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自然是明确写作目的。

按照我的划分标准,当然要先明确是审美戏而不是实用戏,再是想清至少是大致想清,写这篇戏你想要什么。想要表现一种人物风采?想要让人感受到某种情感?想要传达一种理念乃至信仰?又或者兼而有之?那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想清楚之后,才能好好谋篇布局,怎样最大程度地达到这个目的。


然后是选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重中之重,甚至是决定这出戏好坏的关键。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能驾驭一切情节与体裁的能力,何况灵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性格与经历不同,对不同事物的反应也就不同,因此我无法给出具体的方法,只能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注意所选材料与体裁的匹配。有些材料更适合对戏,有些材料更适合自戏,至少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有此差异。如果此处选择不得当,后续写戏就会比较艰难,甚至最后成果不伦不类。

二是尽可能选择你有感觉的梗。毫无感觉的梗即使勉强写出也容易流于平庸俗套。

这里给一个日常小建议。无论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或者经历了什么,如果那一瞬间你觉得心有所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建议你用纸笔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记下让你有所感的事物,如果你觉得不能保证今后看到你的记录能想起这一刻的感想,那么最好连感想一起记下。灵感与领悟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还望珍惜。


接下来或许有人就说,该动笔了吧?其实不然,在准备工作中至少还有一项非常重要——谋篇布局。

关于怎么谋篇布局我相信语文老师曾讲过很多,更何况有些东西是具体情况下个人的感觉。总之我能说的就是请时刻记住让你的谋篇布局为你的写作目的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涉及到那一块儿的知识不了解,我给你指两条路:一是扬长避短,一笔带过,另寻替代;二是老老实实查资料。请注意这其中并不包括不懂装懂,胡编乱造。


然后就真的是动笔了。

关于写戏过程中,我有几点想提。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信与达。信达雅是严复在《天演论》中对译文的要求,但我觉得戏同样可以沿用这个要求。先不说雅,信与达却是必须达到的。这里特别提醒几点:
首先,请注意所使用词句的意思与用法,语法正确。千万不要出现因为看起来好看或者比较上档次而胡乱使用不懂的词句的情况。

其次,文章一体,全文通畅,除非特殊需求,文风和谐一致,前后连贯。

第二,请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法,让你笔下的每一句话为你的主旨目的服务。请记住你的戏是一个整体,只注重语言或是动作或是其他什么都无法让你整篇戏出彩,尽可能做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连环境描写也有其特殊的烘托或其他作用。

第三,不要忽视细节。很多时候,细节更容易塑造人物的立体形象。比如看似冷酷无情的人物做出冰冷无情的决定时隐在暗处握紧的手。

第四,多思考,多比较。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哪怕是意思相近的几个字,具体使用时所表达的也会有细微的差异,这都是需要静下心来一遍一遍慢慢比较思考才能做出最终决定的。

第五,根据我的评戏经验,特别提示,注意长短句、动词分布与标点。
先说长短句。长句通常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而短句多是急促。比如当我想营造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时通常会用长句写一些琐碎的事。
再说动词分布。写戏的文字,是需要在脑海中成像的。我经常见人写打戏,一个长句中连续多个动作,读下来感觉大脑一团浆糊,成像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又怎么能指望有什么感觉。
至于标点,相信用法不需要我再做赘述了。


前面按照写戏顺序说了一通,下面我从评戏角度对上述言论做补充。

在我看来,一篇好的戏,需要让人有所得。无论是某种心情还是某种理念,只要看完一篇戏能被影响哪怕一秒,就算成功。

这首先涉及的,是立意。

我在圈里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大概也不算太短了,我觉得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是立意,再究其原因,是眼界的问题。写来写去总是那些,千篇一律,套路化太过明显,没有深度与新意。这里附上曾写给徒弟的一篇戏评的部分言论充作例子:
这种感慨人生一类的很容易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点几句就好,多了就暴露了,我们的阅历撑不起。空作喟叹不如在感情上下功夫,让人产生唏嘘之感。空泛玄谈,只会落入俗套,因为阅历还不足以让我们在哲学这一块真的说出点什么,扬长避短不外如是。你这样写,虽然看起来似乎比较文艺高大上,但是完全是缥缈空洞的,有套路的嫌疑。这种感慨,最忌讳假大空。融入人物的感情经历,接地气一点,跟人物贴近点,给人的感觉会好很多。


光有立意还不行,撑起立意的,我认为是两点,人物与剧情。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4-13 22:35:00 +0800 CST  
未完待续。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4-13 22:35:00 +0800 CST  
竟然加精了,让我都不好意思弃了。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5-14 13:48:00 +0800 CST  
光有立意还不行,撑起立意的,我认为是两点,人物与剧情。

先说人物。人物需要鲜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除了你要通过一个人物写一个群体,最终目的落在群体的共性上这一类情况外,写戏需要写出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


未完待暑假续,初稿可能比较混乱,全部写完后会做修改整理。以及最近真的非常忙,也写得有点心烦意乱,所以找我闲谈可以,但原则上请不要找我争论,谢谢。


附上之后要说的我认为的算是写戏的精髓,出自《庄子·渔父》,原意当然不是指写戏,只我觉着用在这里也很合适: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5-20 21:03:00 +0800 CST  
想了半天我不打算继续写杂谈了,日后就算写应该也是师门内部谈戏,不作公布了。主要是我确实觉得意义不大,以我身边人为镜,圈里认真较真到这个地步的太少了。所以我把后面的内容总结概括了一下,主要的大抵也就是这些了:
好戏需要动人,动人需要同情,同情最主要是两类,一是痴情,二是彻悟,而两类又可以归为深情,深情必出于至诚。这我把它归为主观准备,对应后面算是即时准备。兴起提笔,兴尽文尽,不做强求。须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客观准备就是识。有识进而有度有情,发而有势有韵,免于偏激得之渊雅。这也可以说是长期准备。
最后以一典故表达对于喜好生僻字写戏这件事的看法:
宋景文修唐史好以艰深之句,欧公思所以讽之。一日大书其壁曰:“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见之曰:“非夜梦不祥,题门大吉耶?何必求异如此。”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7-25 22:53:00 +0800 CST  
之前的关于人设的帖子因为盗用现象比较严重,又没时间处理就都删了。现在为了方便就一起放这里不单独开帖了。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8-03 22:59:00 +0800 CST  
东神·姬珣浅谈古原人设

这段时间总有人来问我古原人设和戏怎么写,为了方便,我决定总结起来大概谈一下。我入圈从未有过师父,也没看过科普或者技术贴,全为自己摸索,个人看法,有意见或建议欢迎态度温和地探讨。


先谈人设。

对于大多数古原群,人设是最基本的考核对象。在具体谈人设怎么写之前,我先说一下我对人设的看法。在我看来,人设是一个为戏服务的简介,归根到底,是一个偷懒的概括。是为了节省时间,让他人能够基本了解这个人物,方便开戏,也是提醒自己,披的皮大概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个人设格式样本,具体的我就按照这个来说了。
姓名:
性别:
身份:
年龄:
性格:
外貌:
喜好:
厌恶:
擅长:
武器:
背景:
备注:


首说姓名。

大多数群都是以秦始皇统一以后为背景,姓与氏就不作区分了。姓氏与家族文化有关,虽然圈里取姓不用如此讲究,但大多数群会要求使用百家姓,至少得是能查证的姓氏,不要随意造姓,尤其是朝堂世家皮。关于名,由于儒家有二名非礼的观点,单名与双名有阶级区分的色彩。尤其汉代,儒家思想大兴,上层社会往往取单名,东汉王莽甚至有二名之禁,认为双名为身份低贱者使用,而普通民众所受影响并不明显,仍是单双混用。此观点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取名时可作参考。特别提醒,名大多含有美好的含义,对于部分人喜欢用作名的“殇”一类的字,还望慎重。尤其唐宋以后,起名尽量考虑平安吉祥,忌讳与帝王、圣人、坏人等重名,也不用凶字、坏字。以上观点,若是所选皮有特殊际遇,或者江湖、青楼等未用真名,另当别论。姓名文化谈起来太多,我也并不多么了解,若有兴趣可以查阅资料,如古代一般不取重字名、姓名同音同字,避讳不雅字,在意声调等。

有些人设格式会单提字号,有些不会。表字一般与名有关,具体联系我记得百度非常简单详细,这里就不具体谈了。需要注意,小字一般认为是小名,即乳名、奶名,与表字并不相同,表字为表德之字。男子冠年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礼记中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而郑玄有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别号多为自取,也有他人所取,一般与名、字无关联,常作称呼。另有道号,指道士尊号,为修道隐逸者别号,也泛指别号。

再吹毛求疵一点,名、字、号与身份背景有关,如不识字的平民取名太过高雅除非读书人所赠,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了。


关于身份与年龄。

一般要求年龄符合身份,有些群会对一些皮规定年龄范围。在我看来,年龄与身份有关,却非定死了只能多少多少岁,而与背景也有关联。如朝堂中出身高,晋升之路自然更为平顺;如群设定魏晋,九品中正制,身世所能提供的助力自然更大。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背景中能符合逻辑,自圆其说。


关于性格。

有人曾问我,哪种性格适合什么身份。其实这个也非绝对。如皇后,大多数人觉得需要端庄大气,但谁说皇后就不能如同阿娇皇后一般?还是建议参考皇帝人设、群设定后,在背景中自圆其说。就像上面关于身份与年龄所说,只要在背景中能符合逻辑,自圆其说皆可。千百种人,谁能说什么性格就当不了什么职位?

但特别提醒,请最好回避在人设中写精分的性格,除非真的人格分裂。人是复杂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当然会表现得不同,而人设只是一个大概的概括,你需要写的是这个人大多数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性格,或者说他本质上是什么性格。如一个温和的人,他当然对敌时不会像对友那样温和,否则就不是温和而是软弱了;而一个疏离的人,指的是对大多数人疏离,对于亲朋好友自然不会一视同仁地疏离。这是一个立体的人理所当然的复杂,不需要如此详细地在人设中写明。你若要强调对敌对友态度区分非常大,可以考虑用爱憎分明等词做概括。


关于外貌。

有些群相貌与服饰是分开来写的,有些是合并,这个无所谓。

先说相貌。我是个相貌无能,各种相貌描写我都是一扫而过,你头发眉毛眼睛往下就是。但我要说的是,请尽量回避“他人觉得”这类字眼,他人评价可由戏中写出。特别提醒,相貌用词请一定要理解意思,不要只贪图字词句看起来好看,而忽视组合以后的整体协调。


再说服饰。

服饰文化非常复杂,各种群要求严格程度不等,各群所仿朝代也不同,这里不作一一详述。只希望大家知道,服饰从制式到纹饰到颜色,均有身份与朝代之分,若是严审,为最复杂的部分。如唐高宗颁诏一切不许着黄,至宋仁宗,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黄色成为皇帝专用。我个人建议写的时候,若非仔细查证后,非常清楚,不要写太过详细,或者说,回避自己没有把握的部分。

有些群取消了写服饰,这个不提。有些群禁止写一套详细的服饰,因为不可能只穿一套衣服。这有道理。但对于要求只能写大概偏好,我有不同看法。谁能说自己只穿某种风格的衣服呢?所以对于服饰,我的看法是这就类似于定妆照,可以是一套衣服,也可以是几套衣服,或者一个大概的穿衣风格的描述,给人一个大概的感知,是自己写戏时的参考,或者征询意见后,也是对戏方描述的依据。


关于喜恶与擅长。

这个与性格、身份、身世背景息息相关,希望写时兼顾。特别提醒的是,擅长是在众多技艺或是其他什么中,你最擅长的一项或说有限项,而不是你哪一项比别人强。如你琴棋书画都胜过大多数人,但你最擅长琴,那就写琴。毕竟不同背景的人所受教育不一样,如优秀的世家子哪怕书法再差,也强过太多普通人。如果要一一写出,未免太多。如果要提其余精通,可在背景中谈。


关于武器。

大多数群对符合朝代背景这一点要求不严,武器就不细说了。只希望注意身份背景,如若非祖上了得或有奇遇,身份不够高,身世不够好,十大名剑一类的武器慎用。若是祖上了得或有奇遇这一类特殊原因,请在背景写明。


关于背景。

这是人设的重点。与人设各个部分息息相关。要写清楚上位过程、出身背景、重大经历。兼顾性格的养成,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学习,包括武技,以及人设前面部分不合常理有特殊际遇需要交代的。为了人物的立体完整,可以提比较经典的事件或者学习的内容等,如若性格顽劣,可以写常偷出府门玩耍等,但要注意笔墨,一笔带过即可,不要喧宾夺主。

特别提醒,背景不要详细成写戏文,硬要说的话,背景就相当于一个比较完整的简介,以言简意赅,交代清晰为要,无关紧要的内容最好省略。如:被逼出嫁,暗下决心离家。离家前夜,父沉默无言,母悲泣不舍,直至三更,终离家门。我见过不少这类的例子,这只是随手一写举例。其实完全可以概括成:因不愿被逼嫁人,入夜离家。而父母是什么反应,这并不是人设背景这有限篇幅所需要的。

另,建议不要使用“你”“我”这类人称,因为背景的绝对主角就只有人设人物这一个,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这个人物服务,如:直接写“入朝堂”和写“我入朝堂”并没有歧义。后者却不够凝练,容易给人不佳的观感。


再提几点关于背景经常被问到的。

奇遇。理论上奇遇是可能的,但由于几率太小,很多群会不予通过,所以建议回避。对于碰上哪位阁主一类的高位,得以进入某个势力甚至高升,这种请慎用。一般来说,高位并不容易碰到,就算碰到,你也不一定能认出,再退一步,哪怕认出了,你又如何让人另眼相看?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待遇都需要资本。我不能完全肯定高位没有善人,但一定不会人人都是大善人,处处发善心。所以此类无形中会控他人的背景,请参考被控人人设,最好能与其沟通确认,再行落笔。并且交代清楚。比如因武艺过人得入某某楼等。

说到这里,单提一下上位过程。上位过程请交代清楚前因后果,如被楼主看中,请交代清楚因何被看中,武艺?智计?或是什么特殊经历?

控。分控皮表上人物和NPC。先说皮表人物。除了皮表上明写的可以使用,其余涉及控他人,请参考被控人人设,并与其沟通达成一致,千万不要擅自控人,甚至崩坏他人。控NPC,就我而言,在不违背群设定、他人设定的前提下,我允许符合逻辑地适当控NPC。如:某山庄庄主,皮表未规定前提下,你可以写前任庄主之子;某夫人,为了不控群里人,你可以写书香世家出身,却不具体点明,作模糊处理,只要符合逻辑与群设定。

因为最近侄女的遭遇,特别说明一下。有时候背景在人设格式里也写作身世,但是身世不等于家世。词典里对身世的基本解释是人生的经历、遭遇,而不仅仅是出生门第。


关于备注。

可写可不写。就是写前面部分未写出而你想让人知道的内容。


特别提一下高低位。在我看来,高位低位各有各的难,并未有太大难度差异。不过是个人擅长问题。如:一般来说,高位需要气场、能力,低位要服从于高位,似乎对气场、能力要求不那么高。但是,普通低位的的谦恭、市井低位说话方式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这只是需要的方向不同,并非低位就有要求放宽审核标准的权力。该写明的,依然需要写明,与高位并无差别。


最后强调一下,你所写的内容就是他人能得知的全部,并且他人都是按照普通情况理解,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请一定要写明。一切人设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合情合理,自圆其说。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固定套路。


以上仅个人观点,初衷为供东神教学。初次写教程,定有不足之处,万望见谅。

列表在空间可直接转载分享日志,若需借用至他处,例如用于教学群,请告知于我并注明作者使用。

望有帮助,与君共勉。


姬珣
2016年2月16日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8-03 23:00:00 +0800 CST  
列表在空间可直接转载分享日志,若需借用至他处,例如用于教学群,请告知于我并注明作者使用。


此句于古原戏杂谈同样适用。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8-03 23:00:00 +0800 CST  
2016年8月20日附:
之前跟人说,通过一些来找我评的戏,我觉得圈里很多人的问题差不多,有两点最明显:一是眼界不够,二是诚意不够。这两天觉得还可以加一个稍微具体点的:没有敬畏之心。
除此之外我发现个现象,很多人喜欢在戏里大段大段直接讲道理,通篇各种人生感悟。其实我不大提倡这样:
一是因为我们其实阅历还不太够,很多感想属于拾人牙慧,按照套路在走,缺乏自己的东西,尤其是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就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并不怎么可取。写戏需要入戏,即便要写人生感悟这些题材,没什么铺垫通篇这个也并不是好的选择。
二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语c更像是在讲故事。一个道理,直接说出来让人强行接受,哪怕最后别人接受了,大多数人也不会有太多触动。如同一个理论,总是要搭配实例甚至是亲身实践才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推崇把道理融入故事中,让人自己悟得。如同创造出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环境,喜怒哀乐经历了,很多东西不用讲也懂得了,还更加印象深刻自然接受而没有排斥。

楼主 清越瑾言  发布于 2016-08-21 13:36:00 +0800 CST  

楼主:清越瑾言

字数:2450

发表时间:2016-04-14 06: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06 16:19:38 +0800 CST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