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代结婚走了哪些程序才算合法?


(男女自己找对象,在古代叫做无媒苟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婚礼。“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古代人认为,婚礼,是将两姓结合在一起,对上可以更好的报效国家,对下可以延续子嗣,传宗接代。而在婚礼中,首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很好理解,为什么要看重媒妁之言呢?
中国的很多礼俗都要上溯到两周时期。在《礼记》中就有很多地方提到了媒人的重要性。“男女无媒不交”,没有媒人,男女之间是不能交往的。《诗经》里也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都说明了媒人在古代婚嫁礼俗中的重要。
那为何看重“媒妁之言”呢?
首先,古代的媒人,尤其是在周代时期的媒人,主要是朝廷设置的一个官职,掌管天下万民的婚姻,无论是谁,只要是有了名之后,都要到“媒氏”处等级造册,将名字,出生年月日记载下来。同时可以要求三十岁的男子,二十岁的女子必须进行婚嫁,对于一些死了老公***的也会登记,让这些重新进行婚配。而对于一些夫妻之间的纠纷,也负责从中进行调节和最后的裁断。
原来,周代的媒人,和现在的张大妈,李大婶不同,是古代正式的一个官衙。媒氏掌管天下百姓的详细资料,并负责管理成年男女的婚姻问题,解决家庭纠纷,是一个专门处理婚姻问题的部门。现在的公安局、街道办、婚姻登记处的大多数职能都被媒氏给包了。难怪古代结婚必须要有媒人呢。
在后代,除了官方的媒人之外,渐渐出现了私媒,私媒没有那么多繁琐的手续,比官媒要便宜一些,简便一些,但依然要到官府领取执照,有了合法的资格才能为新人操办婚事。
媒妁之言除了代表官方之外,还包括很多内容,古代婚姻中“六礼”处处少不了媒人。
男女双方在到了适婚年龄之后,男方家长就会到媒人处了解有没有合适的对象,“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和现在的婚姻介绍所一样,媒人会为主人家寻找门第相当的对象,然后去进行沟通。女方家庭初步表示答应,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就会进行第一到手续:纳采。
纳采就是送点见面礼,在古代纳采一般都是用大雁。为什么一定要用大雁呢?因为大雁天冷的时候就飞往江南,天热了就飞回江北,能够顺应阴阳的变化。就如同一个家庭男子为阳,女子为阴,妻子必须顺从丈夫一样。到了唐代,有时候会用鹅来代替大雁,呈送雁鹅已经成为求亲的一个代名词。
当女方表示认可之后,媒人就会正式询问女方家长女儿的八字,叫问名,也叫做“过小帖”。然后进行占卜,看是否有相冲相克之处。如果占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纳吉。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将男方的生辰八字告诉女方,也叫做“过大帖”,文雅一点叫“换鸾书”。这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再之后是纳征,男方将婚书和彩礼送到女方家中,一般以各色丝帛为主。之后是请期,由媒人沟通双方的意见,决定最后的婚期。最后一步就是迎亲了,也需要媒人在前面导引。
一直到婚礼全部结束,媒人的工作才算结束。今人说“媳妇娶进门,媒人抛过墙”,是不够准确的。

楼主 知得喜悦  发布于 2017-05-27 22:48:00 +0800 CST  

楼主:知得喜悦

字数:1183

发表时间:2017-05-28 06:4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4 11:45:29 +0800 CST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