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的积蓄与升华,把烦恼化解为力量。



【智慧启引】:『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言者无二三。”从根本上讲,一切不如意都是受“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无修养的人面对“辱”常逞匹夫之勇,或是破罐破摔意志消沉;而有涵养的人面对“辱”则从容淡定、安处超然。』

楼主   发布于 2014-05-02 17:39:00 +0800 CST  
《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宰相娄师德以忍让出名。他的弟弟外放山西代县做刺史。临别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现在你又将去做地方官。朝廷对我们兄弟二人可谓是荣宠有加,别人一定会嫉妒的。你知道将来怎样做才能避免灾祸吗?”
他的弟弟想了一想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来自勉,绝不让兄长担忧。”

娄师德听完后忧虑地说:“唉,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对你发怒了,要泄愤。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心中还是不满。不满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发怒。你应该不擦让唾沫自干,微笑着化解它。”这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

唾面擦去的做法,在娄师德看来仍是修养欠妥,举动不佳。“擦去”这个动作看似化解,心中实际还是蓄积了抑郁不平之气,也就是“着迹”了。《论语》说:“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意思是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就当没发生过一样,绝不计较。娄师德的“唾面自干”就是这样一种人生修养的大境界。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言者无二三。”从根本上讲,一切不如意都是受“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人生在世,真是如意事少,失意时多。只是同样是受辱,有修养的人和无修养的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无修养的人面对“辱”常逞匹夫之勇,或是破罐破摔意志消沉;而有涵养的人面对“辱”则从容淡定、安处超然。

楼主   发布于 2014-05-02 17:40:00 +0800 CST  
关于娄师德,还有一件轶事为人称道: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担任相国,但狄仁杰很看不上他。有一次,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依靠他人。”武则天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全仗娄师德举荐。”于是令侍从拿来十几篇娄师德上书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他看。狄仁杰看了之后,羞愧万分。他说:“我向来对娄大人多有不恭,没想到他竟然一直容忍我而看不到一点痕迹!更何况娄公举荐我多次,从来没有对我自夸过呀。”

“忍辱”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更不是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递上。“忍辱”是一种力量、智能、担当和弘毅,真正懂得忍辱的人,是可以舍己为人抛却个人私利,而在大众利益之前,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毁誉参半,对于政治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及格的评价了,所谓“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曾国藩家书》曾写到这样一件事:咸丰四年,曾国藩任湖北巡抚,因操练湘军,名震一时。曾国藩说:“我有美名,就一定有人受不美之名,相形之际,实在难为情。我自做官以来,心中常多抑郁不平之气,只好每每效仿母亲大人指着肚子告诉儿女们说:‘这里面蓄积了多少闲气,无处发泄’。我只能忍辱包羞屈心抑志,以求军事上为国有所增益。”曾国藩这里面的“忍辱”是不和同僚斗闲气,争荣宠,是忘怀得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和果敢。在湘军鼎盛时期,他扶持李鸿章筹建淮军而把自己倾其一生打造的湘军解散,这更需要勇气和担当。因此,曾国藩受到后人无比的尊敬。

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厚积薄发的力量;不能忍辱,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了自己。其实,面对今天的“忍辱”,实际是孕育了明天的再次出发。

楼主   发布于 2014-05-02 17:40:00 +0800 CST  
作者:王海莹

楼主   发布于 2014-05-02 17:41:00 +0800 CST  

楼主:

字数:1380

发表时间:2014-05-03 01: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1 11:04:15 +0800 CST

评论数:1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