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布局中的德日追求》

序:德国与日本,最为二战的核心侵略源,又同为冷战期间灭国羽翼下的前战败国,很长时间里,外交战略和自我定位均有明显相似之处,如都急于洗刷二战的负面记忆,进而实现政治正常化,且都以追随美国和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实现这一点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这一相同前提下,两国政府及民间精英的具体行动却差异巨大,最明显的莫过于两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反省。此外。两国在很多重大国际事件的反应上也截然不同。是什么原因早就了上述这些差异?在后冷战时代,两国在平衡与周边国家及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上,又会有哪些战略追求?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3:00 +0800 CST  
从地缘战略与区域权力结构的角度审视德国与日本,不难发现,二者的差异是极其巨大的。相应的,因此而产生的自我利益定位也是非常不同的。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4:00 +0800 CST  
二者的差异,首先在于德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次,德国置身于发达国家群落地区,且强敌环伺、缺乏和平扩张空间。如果德国放弃扩张,致力于内部发展,又会面临东方问题的压力。因为俄国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大陆国家,而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始终是德国的一个梦魇,而德国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反而连续陷入两线作战之中,最终被彻底击败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4:00 +0800 CST  
相反,日本在东亚的传统位置类似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不同的是,欧洲大陆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为英国制衡列强留下战略空间。同时,英国又赶上了全球化浪潮的时代,得以一面维持欧洲大陆列强的互相制衡,自身则进行海外扩张,最终确立其全球霸主地位。但是,日本却长期面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待到“黑船开关”之后,又发现海外殖民地已基本被欧美列强瓜分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最终决定在制度和观念上“脱亚入欧”,战略上则“杀鳅养鹤”——通过对周边落后国家的入侵与蚕食,逐步增强自身实力,从而最终向列强叫板。故而,日本内行维新,外行扩张。扩张路线又分为南北两路:北取朝鲜,作为跳板,进入大陆地区,逐步经中国东北地区经略大陆资源地带,目的在于最终变成一个海陆双元国家,从而根本上突破自身的岛国局限;南则控制台湾,进而自由出入南洋与西太平洋,为日后和西洋列强争夺海外资源地带及亚太霸权埋下伏笔。前者导致了中日战争的全面化,后者则引发出太平洋战争,而这两条线索最终交会为日本的彻底战败。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4:00 +0800 CST  
二战的结束并未改变德、日自身的地缘特质,却使得全球和区域性的权力架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欧洲不再是全球的中心,美苏争霸成为新的全球焦点。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在欧洲构建了北约,在亚太则借助岛链,全面推行遏制战略。在这个新背景下,德日两国采取了相似的外交战略。无论是战后西德政府的低调外交,还是日本吉田茂内阁的“影子外交”,实质上都是通过紧随美国来韬光养晦,并伺机实现政治正常化。所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北约和欧盟的存在,德国处于双重的国际组织之中,而远东则不存在类似机构,日本始终是在处理具体的双边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差别,日本比德国享有更大的战略自由度,但德国却比日本有更稳定、明确的影响力施展平台。这个差异,并未因冷战的结束发生根本改变,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就为人们深入理解后冷战时代的德国与日本国家战略的异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4:00 +0800 CST  
冷战期间的韬光养晦,使德、日受益匪浅。其中,日本收益尤为巨大,客观上等于将国防压力转嫁给美国,自身则全力实现经济崛起。德国的情形类似,但由于欧洲是冷战的主战场,德国又身处两大阵营上战场的第一线,无法像日本那样深入搭乘美国便车。但是,也正因为日本在经济上过于成功,一方面引发了美国的惊惧和警惕,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日本内部的军国主义和激进主义思潮。早在冷战后期,日本内部就形成了要重新检讨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声音。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自1989年起,相继刊行了《日本可以说“不”》(与盛田昭夫合著)、《日本还是说“不”——美日关系的根本问题》(与渡部升一、小川和久合著)、《日本坚决说“不”》(与江藤淳和合著)、《日本经济可以说“不”》等一系列同时叫板美、中两国的政治著作。但叫嚣的结果却是,美国以日本房地产泡沫为软肋,通过金融手段痛击日本,使其陷入10年萧条之中。克林顿内阁更提出建构中美战略性伙伴关系,引发日本朝野恐慌。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5:00 +0800 CST  
相比之下,远在欧洲的德国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由于冷战的结束,两德统一正式提上议程。可是,英国与法国高层最初对此均持质疑态度,俄罗斯的立场则晦暗不明,只是因为得到老布什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菜得以迅速实现统一。此后,灭国出于进一步打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构想,大力推动北约与欧盟东扩。而德国则乐于搭乘美国便车,顺势加强其对东欧小国的影响力及控制力,进而间接增强了其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以及在欧盟内的领导力。因此,在日本叫嚣可以说“不”的时代,德国却继续行驶在“低调外交”的传统战略轨道上,并通过紧随美国而获得了大量的收益。直到“9.11”事件的发生,形势才再度发生逆转。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5:00 +0800 CST  
“9.11”事件,可以说是后冷战时代的第一个爆炸性战略事件。小布什政府受此刺激,转向单边主义,并提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二院观点和“反恐第一”的战略方针。对“9.11”事件本身,德国与日本均表示同情美国。但是,在对小布什政府的具体行动上,两国的反应截然不同。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5 09:45:00 +0800 CST  
在两德统一、东欧重新成为德国势力范围可能的背景下。施罗德内阁一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外交联络,另一方面则屡屡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国说“不”,俨然有独树一帜,欲在国家政治舞台成为独立一极的趋势。但是,事实证明,在欧盟内部,德国既无法完全控制法国,又不可能绕开法国形成自身对欧盟的决定领导权。在北约内部,德国更是无法撼动美国的领导权。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如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足以与美国的综合实力抗衡,因而,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无法形成真正的多极化。于是,德国急于挑战美国的结果,引发美国扶植法国对其制衡,并使其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到美国的隐性限制。日后,美国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全力支持法国扩张,正是要恢复法、德的互相制衡,进而巩固北约框架下美国队欧陆各国的领导权,彻底杜绝德国的唱反调行为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2:00 +0800 CST  
与德国这一时期的表现不同,日本吸取了上一阶段的教训,重新回到传统战略路线上,再次借助美国的“反恐战车”,悄无声息的顺势扩张影响力。3001年10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为自卫队协助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奠定了法律基础。日本国会分别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三度延长该法,使得日本能够长期派舰艇到印度洋协助美军执行后勤辅助任务。当小布什决定出兵伊拉克时,施罗德内阁强烈发对。日本却不仅支持美国出兵,而且与2003年7月26日通过《伊拉克人道主义与重建特别措施法》,为自卫队在伊拉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奠定法律基础。不仅如此,日本更在2007年1月9日,将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成为日本中央一级单位。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2:00 +0800 CST  
如此一来,日本等于借助美国的默许,不动声色的突破了自卫队仅限于本土防御的传统定位,将其军事力量远远推进到海外,客观上在其政治正常化尚未实现前,先有了军事大国的迹象。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2:00 +0800 CST  
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日本政府采取这些行动的最终目的,并非为满足日本右翼的虚荣心,而在于低调的攫取实际利益——逐步扩大对周边海域的控制权和海底资源的开发权,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和海底资源。日本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环节,就是竭力获取美国的支持。2009年2月26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众议院作访美报告时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将同美国协商,把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其目的昭然若揭。日本政府自“9.11”事件以来,因美国而出现的所有“花销”最终都要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换取更大的回报,而这一努力因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3:00 +0800 CST  
在小布什的第二任期内,美国就开始推动美日澳印四边同盟的构建。到奥巴马内阁,则明确宣布美国的战略重心将东移亚太。其矛头所向,俨然有以中国为潜在假想敌的势头。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3:00 +0800 CST  
对于美国的这一战略转移,日本政府自然深表支持,不仅前首相安倍晋三早在2006你那即亲自出书鼓吹四边同盟,自卫队的海外行动也亦步亦趋的按照美国指导前行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3:00 +0800 CST  
2008年底,中国海军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前往亚丁湾执行国际护航行动。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即访问日本,希望日本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称“理解日本受到制约,但希望加大参与维和行动的力度”。希拉里还表示,希望能把外国船只也列为海上自卫队舰船的护航对象。日本防卫相滨田靖一当即作出积极回应,称“在研讨新法案时将做考虑”。3月14日,日本遂派出2艘驱逐舰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为期5个月的护航任务。6月1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应对海盗发》,从而为日本政府派遣自卫队打击海盗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日本更与非洲之角的小国——吉布提鉴定协议,在该国兴建了战后日本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4:00 +0800 CST  
日本的这一连串行动的直接目的,无疑在帮助美国分担全球战略压力。美国给出的“奖励”是,2010年10月28日,国务卿希拉里与时任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夏威夷举行会谈。会后希拉里在联合国记者招待会上称,钓鱼岛“属于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这等于宣布,如有外部势力威胁日本对钓鱼岛的施政权,美国即给予包括武力手段在内的支持。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4:00 +0800 CST  
对此,日本自然是欣喜若狂。当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安全保障会议及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年至2015年中期防卫力量调备计划》,明确今后10年内应主动“扩充'日美联合作战计划',将其作为应对中国的一环”。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4:00 +0800 CST  
同一时期,德国由于默克尔内阁的改弦更张,回归传统的战略轨道,向美国靠拢。哪怕美国连续推动法国在地中海沿岸扩张,德国都保持沉默,其原因可以从主客观2方面进行检讨。从主观上说,自二战后历届德国政府都深刻吸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形成了理性外交的共识,即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先确保相对最佳的现实收益。施罗德内阁由于统一后的形势过于顺利,滋生激进策略,违背了这一传统,而默克尔内阁无疑不会再重蹈覆辙。从客观上讲,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情况下,德国无疑获得了相对较大的战略自由,得以在东欧施加影响力。因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段内,德国都将以此为头号外交任务。这使得德国与日本的外交战略再次高度雷同,而不同之处在于,日本身处美国新重心的第一线,顺势扩张的动机较大。德国远离新的冲突中心,反而获得了更大的韬光养晦的空间和时间。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5:00 +0800 CST  
综上所述,未来一个时期内,德、日都会在认同美国全球霸权的前提下,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如果说日本是通过帮助美国“勤远略”以换取周边地区的拓土开疆,德国则将进入一个新的韬光养晦时代,不动声色的扩展自身的势力范围。如果美国霸权持续存在,二者即满足于局部所得,首先成为一个美国扶植或至少是默许下的地区性强国。如果有朝一日美国霸权动摇,二者就会趁机崛起,再度打造自己的区域霸权。就欧洲而言,德国无疑会努力争夺对欧盟的绝对领导权,也必将受到法国乃至新英法联盟的遏制。而在亚洲,一个日趋秉持扩张主义的日本,也将成为地区动荡的最不稳定因素。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5:00 +0800 CST  
写完了。还是老习惯——“脸盆里倒好水了,毛巾、肥皂都准备好了。请喷吧,喷不死我,渴死你!!”。

楼主 谁抢了我的铜板  发布于 2013-04-28 09:45:00 +0800 CST  

楼主:谁抢了我的铜板

字数:2192

发表时间:2013-04-25 17: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3 09:09:06 +0800 CST

评论数: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