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红学大师周汝昌

5月31日,闻得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老先生逝世,心中猛地一咯噔。脑海里又冒出那句话:又走了一位。

前几年陆续了走了几位国学大师,启功、季羡林等等。周汝昌老先生一生致力于红学的研究,是红学研究考证派的集大成者。上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之三大师儒建立了现代红学,周汝昌、冯其庸等人接过了先哲的接力棒。尤以周汝昌老先生的成果最为丰厚。在我眼里,他也不惶为一代国学大师。

像周老先生这种级别的大师,岂是我辈这种路人甲能够发文悼念的。此文仅仅是伤怀感叹,b表达一下自己对周老先生的尊敬之情和写点自己与红楼梦的一些故事。同时,也希望对红楼梦没兴趣的朋友,能够对红楼梦有点不一样的认识。

对于红楼梦这本书,相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我也相信任何一位喜欢文史的朋友,没有不喜欢红楼梦的。您现在不喜欢,不代表将来不喜欢。这部书的魅力好比陈年老酒,越到后面滋味越醇。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大家对红楼梦的看法也会随着变化。

我和很多人一样,很早就接触了红楼梦,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途径------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同时也很很多人一样,当时对这部电视剧和这部小说兴趣非常之低。对于红楼梦的认识也仅仅限于宝黛钗等等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至于内容,舍却“黛玉葬花”等等脍炙人口的桥段,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大家对四大名著的兴趣变化是怎样的。我的历程大致是这样;小学喜欢西游记,初中迷上水浒传,高中沉醉于三国演义,大学倾倒于红楼梦。时值今日,对水浒传的兴趣是越来越低,三国演义由于与历史事件靠的最近不得不时常温习下(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三国的兴趣是明显下降的)。对于西游记和红楼梦却是越陷越深,西游记里包含的东西太多。光是那满天神佛,就要你寻思半天才能分清谁是谁。至于红楼梦,那是因为,你越看,越觉得这本书你没看懂,为了看懂就越往里陷,结果可想而知,好似泥足深陷,再难回头。

很多人不喜欢红楼梦是认为这本书太枯燥了。男男女女卿卿我我的好不无聊,远没有三国的大气和水浒的快意。其实,等到你真的看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红楼梦的“大气”和“快意”又岂是三国水浒可以比拟的?我这里没有贬低水浒三国的意思。毕竟这几部小说诞生的年代不一样,背景也不一样。

只要是喜欢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的魅力和这部书背后的故事分不开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字:“谜”。人们都是有好奇心的,而红楼梦让人们的好奇心一发不可收拾。这部书的“迷”太多了。多的研究其的人不可胜数,进而诞生一类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中国现代四大显学之一。其中考证学是最能提起人们胃口和大呼过瘾的红学分支。周汝昌老先生的作品就是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他的《疑是红楼梦中人》、《红楼梦的真故事》、《红楼十二层》等作品是周氏家族六十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周汝昌老先生称得上是红学的殉道者。孔子说:人能弘道。其实,道亦弘人。我对红楼梦的兴趣正如《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枉凝眉》写道的:“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有些事情真的好似命中注定的。

人的一生,知遇最可贵,也最不易得。所以《文心雕龙》有“知音篇”,劈头就发为感慨:“知音其难哉?”学问亦如是。文化史上一些典范性著作,常常藏有特定文化系统的密码,由谁来完成这样的作品,接受群体中谁能成为当时或后世的真正“知音”,参与其中的个体生命角色固茫然若无所知,历史也无法预设。不只是知识和学养的问题,对他人和前人的著作能否具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尤其重要,甚至还需要“有缘”。

朋友您是否是有缘人?

周老先生一路走好。



壬辰年四月十四晨,重读《疑是红楼梦中人》,心绪难平,聊作此文


楼主 文选清吏司  发布于 2012-06-03 03:16:00 +0800 CST  
置顶三天

楼主 文选清吏司  发布于 2012-06-03 03:17:00 +0800 CST  
更正,《疑是红楼梦中人》为《定是红楼梦中人》,笔误。

楼主 文选清吏司  发布于 2012-06-03 03:30:00 +0800 CST  

楼主:文选清吏司

字数:1509

发表时间:2012-06-03 1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5 10:43:26 +0800 CST

评论数:1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